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计划体制下的国民经济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第一节计划体制的演变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计划体制的变动1961年,中央决定对计划体制进行再调整,总原则就是1961年1月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得到批准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计划体制变动的方向是上收中央已经下放到地方和企业的经济管理权限,以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其中主要是上收计划决策权、基建审批权、财政税收权、货币发行权、劳动工资计划权和物价管理权等。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1.1956~1958年的体制变动2.体制变革的主要内容3.集体经济体制的变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及其特点:经济管理决策权集中于国家计委,而集体经济和企业经营权则直接听命于国家计委的计划安排。在集体经济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按照国家计委下达的计划进行层层分解,最后到达生产队,生产队就按照这种计划进行生产。生产的产品则由国家进行统购统销。在企业层次上,企业按照国家计委下达的生产指标进行生产,生产的原料和产品由国家进行计划调拨。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二、调整时期计划体制的变动1965~1966年,国家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主要是在工业企业中试行固定工和临时工、合同工并存与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按经济区域合理组织粮油商品流通,理顺工农产品价格。重新建立集中统一的物资管理体制,扩大统配和部管物资的范围。1.计划决策权进行调整2.基建审批权的调整3.财税权和货币发行权的调整4.经济体制的探索性改革5.计划体制变动在农村的表现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三、文化大革命时期计划体制的变动1969年,中央再一次在生产、分配和流通等三个领域进行了以下放经济管理权限为主要内容和特点的经济体制改革。1.生产领域2.分配领域3.流通领域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四、中国计划体制的运行机制及其主要特点国务院通过其下设的各个部委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和协调。而具体负责协调与经济有关活动的机构主要是国家计委和经委。前者对经济计划全面负责,包括拟定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计划,后者主要是对年度计划的执行进行检查并负责领导经济体制改革。在微观经济单位的计划中,除中央直属的大型企业和由各省控制的重要企业外,一般工厂和企业都是由县或城市政府单位进行控制,更小的企业多由社队控制。通过这种具有层次的行政单位,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执行其经济计划,对重要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进行计划生产和计划分配。国家计委对各省计划商品的生产供给和需求进行审查,然后通过地区调拨或进口来实现年度计划的物资平衡。各省下属的县市等行政单位将其计划加总就成为省级计划。国家计委是通过各部委下达指示来具体执行其经济计划的,最后,计划到达的基层单位是公社和工厂。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第二节工业化的全面铺开与曲折发展一、工业发展战略1.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发展战略2.极端化的工业发展战略二、工业大跃进1958年2月,《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再次提出“全面大跃进”的口号。大跃进的号角吹响了。3月,毛泽东正式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急于求成的经济发展计划必然要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于是出现农业、工业和各行各业的大跃进局面。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1.全民大炼钢铁2.区域经济均衡布局3.工业大跃进的成果与后果大跃进的后果主要是:投资大大超过了国家和人民的承受能力,破坏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造成畸形的国民经济结构。1962年初,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对大跃进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5月,作出要从大跃进中退够的战略决策。1964年12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同时提出,在今后不太长的时间里,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三、三线建设1.三线”的概念
“三线”是一个国防地域概念。它是按照可能受到假想敌人攻击的地区进行划分的,即沿海和沿边最易于受到敌人攻击的地区为第一线,缓冲地带是第二线,战略大后方为第三线。2.三线建设的开始中国经济建设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和平建设转变为备战。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3.三线建设的成就以备战为中心的三线建设长达15年之久,贯穿“三五”、“四五”和“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四五”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初步建成中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它使国家的资金使用方向发生重大倾斜。国家预算内投资中,工业占比由47%提高到52.4%,农业则由20%下降到14.1%,交通运输由11.5%上升到15.6%;国家建设的大中型项目1475个中有近60%放在了三线地区;三线地区的投资占国家总投资额的42.4%;三线地区的国防工业、原材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和铁路运输业投资占三线地区总投资额的72%。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四、洋跃进“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1977年5月,华国锋在全国工业学大庆的会议上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必将出现一个全面跃进的新局面”。随后,他断言“一个国民经济新跃进的局面正在出现”。由此,对处于调整和恢复时期的国民经济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形成1977~1979年的“洋跃进”。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1.国民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战略目标2.洋跃进的推行3.洋跃进的后果盲目引进,有的超出了国内的能源、材料的使用范围,有的超出了国内的技术吸收能力和管理水平,造成引进的技术、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成果。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五、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教训1.工业化建设的巨大成就①基本上建立了独立、门类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②发展了交通运输业和县域经济。③初步调整了中国地区经济布局,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开发。2.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第一,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失误,使工业化建设长期处在备战的阴影下。第二,片面强调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没有将资源合理配置在最有经济效率的地区和部门、行业中。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第三,工业化建设中过分强调速度,缺乏对建设项目的科学考察和规划等技术论证工作,使经济建设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是凭借领导人的主观意志进行。第四,工业化建设往往追求小而全、大而全,形成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不利于地区和企业间的合理分工,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率的发挥。第五,工业化建设是以剥夺农民、牺牲农业为代价的。据估计,仅在1958~1982年的人民公社期间,农业领域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约5400亿元的资金积累,年均高达210多亿元。工业化的突进与农业发展的落后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性结构矛盾。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第三节计划体制下的农村经济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与三年困难时期1.人民公社化运动——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桥梁2.人民公社的生产、生活特点:首先,人民公社在组织和体制方面的特点是实行政社合一。其次,人民公社在所有制结构和组织规模上的特点是“一大二公”。第三,人民公社在产品分配和经营上的特点是“一平二调”。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3.三年困难时期的农村经济1958~1962年中国农村人均粮食占有量分别只有311、223、191、225、234公斤,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下降的更多,幅度更大,形成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人民公社存在的弊端:第一,剥夺了农业直接生产者和经营者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使农民的劳动热情下降,农民与生产成果之间的直接关系间接化。第二,平均主义和搭便车思想的极度泛滥。第三,政社合一的特点混淆了公社的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权限,结果是两方面的管理都落了空,导致经济管理混乱,不得不代之以更严厉的行政管理。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二、调整时期的农村经济1.调整时期的农村主要措施第一,从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经济核算制调整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经济核算制。第二,试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第三,恢复自留地和副业生产,开放集市贸易。第四,对“一平二调”的物资和资金进行坚决清理。第五,实行向农业适度倾斜的支持政策,加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第六,减少粮食征购,提高农产品价格。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2.调整时期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第一,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到1966年,中国粮食、棉花总产量分别比1960年增长49.1%和119.8%。粮食总产量达到2140亿公斤,超过了1958年的粮食总产量。第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了。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1960年为21.8%,1966年提高到35.9%,提高了14个百分点。第三,全国人均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占有量基本恢复到大跃进之前的水平。1965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食油、棉花、水果和水产品的占有量分别为272公斤、5.1公斤、2.9公斤、4.5公斤和4.2公斤,基本上与1957年的水平持平。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经济的缓慢发展1.农村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形式2.农业学大寨3.政府对发展农业的政策支持和保护措施4.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经济的缓慢发展这一时期农业经济的些微发展是以农业劳动力的增加为前提,以牺牲生态环境、农业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甚至下降为代价的。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1965年社员人均集体分配收入52.3元,1976年也只增加到了62.8元,平均每年只增加了0.95元,而基本现金收入还下降了2元,从14元下降为12元。从农民的消费状况来看,1976年与1966年相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猪肉和各种布料的消费量,分别增长了3.47%和16.88%,而人均粮食、食用植物油分别下降了2.07%和7.94%。1967~1976年的10年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的消费品支出,平均每年只增加了1.32元。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四、农业洋跃进1977~1978年间,农业洋跃进表现为要求普遍建立所谓的“大寨县”。1977年11月确定,到1978年春,在全国选择10%的生产大队进行统一核算。1978年1月,提出在3年内,即到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全国许多地方开始重新大搞“穷过渡”,盲目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通过恢复地方小工业,粗制滥造农业机械,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巨大损失。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五、计划体制下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1.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根据发挥本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来制定,片面追求工业化突进来赶超发达国家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2.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农村为工业品提供市场还需要农业发展,农业不发展将最终影响甚至阻碍工业发展。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始终把农业的发展放在首位。要首先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才能稳定人心。4.农业发展的三要素:政策、技术、投入。还要注意保护农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5.要激发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按照农民的利益要求,由农民自愿组织生产生活。把发展农业的主动权和决策权交到农民自己手中。6.发展农业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避免以行政命令、群众运动等形式来搞农业。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第四节计划体制的绩效
计划体制时期,采用物质产品核算体系方法来核算国民经济的投入和产出,作为生产资源之一的劳动力投入的价值被排除在生产投入的计算中。因此,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被人为地拔高了,不能有效地体现真实的国民经济及分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益。本节通过加入劳动力投入的价值,重新计算计划体制时期工农业分部门以及国民经济的实际总投入,并与每一相应年份的净产出进行比较,从而更加能够说明计划体制时期工农业分部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真实绩效。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一、工农业分部门的投入与产出效益1.工农业分部门的投入与产出效益(图)2.国民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图)3.中国工业部门资金利用效率(图)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52分二、国民经济的宏观绩效三、计划体制绩效低下的原因第一,计划制定与实施上严重脱节。第二,下级各个生产单位往往对上级高指标的计划束手无策。总之,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并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导致建国初期所确立的工业化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体发展目标未能实现,中国仍然处在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表现为显著的“二元经济”结构。到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广东省林地流转买卖合同
- 2024法律顾问委托合同
- 2024民间抵押借款合同民间借贷合同范本
- 2024房屋装修合同(范本)
- 新车销售合同范本样式
- 不动产抵押借款合同范本解析
- 2024蔬菜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2024年墙面装饰分包工程合同
- 合租住房协议书样本
- 投资项目资金监管合同
- 风机塔筒内电梯管理规定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基本功训练电子版
- F500-1000泥浆泵说明书
-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记录表
- 《上步投掷沙包(垒球)》教学课件
- 2023年重庆中考英语短文填空真题含答案
- 大学体育与健康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吉林师范大学
- 机械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生涯规划
- 《微电影制作教程》第二章
- 《阳光心理健康人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