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北路隧道初步设计说明_第1页
观北路隧道初步设计说明_第2页
观北路隧道初步设计说明_第3页
观北路隧道初步设计说明_第4页
观北路隧道初步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北路隧道初步设计说明目录第PAG第页TOC\o"1-2"\h\u1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设计范围 11.3设计内容 12设计依据 12.1采用的规范和规程 12.2相关文件资料 32.3对前阶段评审或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33工程建设条件 33.1工程地理位置 33.2自然条件 43.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43.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83.5隧道洞身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93.6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53.7地基评价 174设计原则与技术标准 184.1主要设计原则 184.2主要技术标准 185隧道工程设计 195.1隧址选择 195.2隧道平面线型设计 195.3隧道纵断面设计 195.4隧道横断面设计 195.5隧道洞口设计 215.6隧道结构设计 225.7隧道防排水设计 345.8邻近建、构筑物的保护措施 355.9隧道路面、内装设计 375.10抗震设防 395.11横通道及附属洞室横通道设计 395.12综合地质超前预报及监控量测 405.13隧道施工方法 415.14施工组织及筹划 415.15耐久性设计及建筑材料 425.16弃碴、环保及临时工程设计 475.17危大工程 475.18隧道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495.19隧道综合管网设计 505.20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505.21工程数量计算原则 505.22施工注意事项 50观北路隧道初步设计说明概述工程概况观北路一期工程项目西起于花卉园东路两区交界处(桩号:左线ZK0+258、右线YK0+000),止于鹞子丘二路(桩号:左线ZK0+742、右线YK0+539),左线道路长484m,右线道路长539m。含主线隧道2座(观北路隧道左线长484m,观北路隧道右线长434m),匝道隧道3座(A匝道长359.229m,B匝道长340m,G匝道长125.571m),施工通道隧道1座(长101.798m)。观北路隧道一期工程属于观北路主线中的一段,采用小间距分离式双洞四车道隧道方案,左线起点桩号ZK0+258,终点桩号ZK0+742(右线进口桩号YK0+105,终点桩号YK0+539),左线长484米(右线长434米);隧道标准段建筑限界净宽9.0m,净高4.5m,左、右线隧道设2个人行横通道。A、B匝道隧道为观兴路隧道的接线隧道,由于A、B匝道下穿观北路隧道段与观北路隧道间最小净距仅4m左右,因此将该段纳入观北路一期工程一并实施。按照相关机电专业需求,各隧道需设置机械通风、电光照明、隧道监控、通讯及消防系统,并预留相关的附属洞室。表1隧道布置情况一览表隧道名称起止桩号隧道长度(m)隧道限界(m)通风方式照明方式观北路隧道左线ZK0+258~ZK0+7424849.0×4.5机械通风电光照明右线YK0+105~YK0+4394349.0×4.5机械通风电光照明A匝道隧道AK0+360~AK0+719.229359.2298.5×4.5机械通风电光照明B匝道隧道BK0+000~BK0+3403408.5×4.5机械通风电光照明G匝道隧道GK0+050.429~GK0+176125.5718.5×4.5电光照明施工通道隧道K0+038.202~K0+140101.7988.0×4.5机械通风电光照明隧道合计:1844.598m设计范围本册设计范围主线起于ZK0+332(YK0+105),止于ZK0+742(YK0+439),其中隧道左线长度484m(右线长434m);A匝道起于AK0+360,止于AK0+719.229,隧道长359.229m;B匝道起于BK0+000,止于BK0+340,隧道长340m;施工通道隧道起于K0+038.4,止于K0+140,隧道长101.798m。设计内容本册设计主要为隧道土建结构设计及隧道附属结构设计。设计依据采用的规范和规程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GB28375-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饰面型防火涂料》(GB12441-2018)《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2019版)(GB50688-20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16)《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消火栓箱》(GB/T14561-2019);《消防软管卷盘》(GB15090-2005)《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200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200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交通部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201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JTGD70/2-2014)《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20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G2232-201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2020)《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D70/2-02-201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D70/2-01-2014)《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71-2004)《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H12-2015)《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JTG2120-202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3430-202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1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1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TG/T3512-2020)建设部规范《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3年4月颁发)《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建标【2000】202号《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地方规范及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T/CECSG:F64-04-2021)《铁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9247-2016)《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规范》(DBJ50/T-189-2014)《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轨道安全保护专项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工程造价信息》其他有关国标与行业标准、规范及委托书、协议、合同、函件、会议、会谈纪要等。本项目设计文件中主要采用国家及建设部标准,同时参考地方标准。相关文件资料本项目设计合同;1:500实测地形图;《观北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22.07)管线物探及控制性测量资料(2022.05);《江北区鹞子丘片区控制性规划》;《重庆市中心城区观音桥组团(西大道、北大道)控规一般性技术内容修改》邑升禾易(重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22.05《重庆市观音桥商圈西片区西、北大道工程方案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01《观音桥鹞子丘片区路网工程方案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01《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组团I08-2、I13-2等地块(电测村片区)详细规划修改》2021.10《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电测村片区城市设计成果》2021.10《电测村地下空间规划方案》2021.06轨道6号线、轨道9号线、轨道23号线、轨道26号线及轨道28号线(2022.06轨道办提资);《新时代花园(华新逸景)》竣工图纸(结施)重庆渝发建设公司2004.09;《新时代花园(华新逸景小区)》施工图设计资料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2002.12);《爱丁堡花园二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勘测院2001.08;《爱丁堡花园》竣工图资料重庆新洲实业(集团)公司(2004);《招商·锦星汇》竣工图重庆招商依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7.03《渝澳大桥二期工程爱丁堡挡墙》竣工图纸(结施)重庆桥梁工程总公司2004.05《江北鹞子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工程鸿恩寺-鹞子丘110kV线路工程》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2020.03《重庆中环万象城项目基坑边坡支护工程方案设计》(中间资料)重庆怡润华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大有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6《鹞子丘片区土地权属调查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重庆观音桥商圈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20.03项目周边已批道路红线资料;项目周边已发件红线图;周边已建、在建道路设计资料等。前期方案设计及规划审查会议纪要。《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北区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的通知》对前阶段评审或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项目根据最新《重庆市中心城区观音桥组团(西大道、北大道)控规一般性技术内容修改》和《重庆市观音桥商圈西片区西、北大道工程方案设计》进行设计。工程建设条件工程地理位置拟建“G匝道”拟建观北路工程起于江北区花卉园东路,终点接建北六支路。项目所在地位于主城区中心商业区,交通便利(详见项目区域位置拟建“G匝道”拟建“观北路主线”拟建“观北路主线”拟建“A、B匝道”拟建“G匝道”项目区域位置图自然条件隧址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0~1200h,具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mm,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秋雨连绵等特点,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3℃,出现日期: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出现日期:19湿度: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66.6mm(出现在2007年7月17日),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本工程场地范围内无常年地表径流,隧道勘察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系。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勘察区地貌宏观上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由于场地地处城市中心,整体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现主要为商业区、住宅与市政道路。沿线地形呈现舒缓起伏,场地内最低标高约266.60m,最高标高约314.32m,相对高差约47.72m,地形坡角一般为5~8°,局部形成陡坎。综上所述,勘察区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质构造据区域资料与现场调查,勘察范围位于龙王洞背斜南西翼倾伏端,岩层呈单斜状构造,无区域性断层通过,构造地质条件简单(见图3-1)。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周边项目勘察资料,本次观北路工程岩层产状分为三段:(1)G匝道、主线左线里程ZK0+250.089~ZK0+460段、主线右线里程YK0+000~YK0+200段产状276°∠10°;(2)主线左线里程ZK0+460~ZK0+820段、主线右线里程YK0+200~YK0+570段产状310°∠12°;(3)A匝道、B匝道、主线左线里程ZK0+820~ZK1+013.681段、主线右线里程YK0+570~YK0+772.238段产状260°∠12°。场地内岩石发育构造裂隙如下:G匝道、主线左线里程ZK0+250.089~ZK0+460段、主线右线里程YK0+000~YK0+200段裂隙:L1:倾向100°,倾角73º,裂面平直,微张,延伸约2.0~4.0m,裂隙发育间距1.0~3.0m,未见充填局部少量的泥质充填,充填性较差,压扭性裂隙,L2:倾向180°,倾角68°,裂面起伏,微张,裂隙间距1.0~2.0m,延伸一般2.0~3.0m,压扭性裂隙,结构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A匝道、B匝道、主线左线里程ZK0+460~ZK1+013.681段、主线右线里程YK0+200~YK0+772.238段裂隙:L1:倾向352左右,倾角71~80,闭合,裂隙间距约1.0~2.0m,为硬性结构面,隙面闭合,无充填,延伸3~10m,结构面结合程度差。L2:倾向110~140左右,倾角53~59,一般为55。闭合,裂隙间距约1~3m,为硬性结构面,隙面闭合,无充填,延伸3~10m。结构面结合程度差。场地内未见其他构造迹线,构造作用对拟建场地影响小,地质构造简单。构造纲要图地层岩性经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层(Q4ml)、粉质粘土(Q4el+d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J2s-Ms)、砂岩(J2s-Ss)组成,现将各层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砂岩、泥岩碎块石、粉质粘土及砖石等建筑垃圾组成。松散-稍密,稍湿,粒径一般20-300mm,含量约58-70%。局部地段钻进中垮孔,回填时未经分选分层碾压夯实,局部为机械压填,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差,填筑时间大于5年,钻探揭露厚度0.4m~30.7m。粉质粘土(Q4el+dl):灰褐色,主要为粉粒、粘粒组成,夹少量砂岩和泥岩碎石块和碎屑,可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钻探揭露厚度2.0m~4.2m。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J2s-Ms):暗紫红色,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质较重,夹砂质条带、灰绿色团块。强风化层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柱状,锤击声哑。岩体结构类型为层状结构,互层规律为不等厚层,结合程度差。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为本场地主要岩层。砂岩(J2s-Ss):灰色,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等,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柱状,锤击声不清脆。该层零星分布于整个场地,为本场地次要岩层。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场地处于丘陵斜坡地带,基岩面形态与地形基本一致,平台或平坦地势部位土层相对较厚,斜坡部位的基岩面随地形起伏。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将场地揭露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岩质软。钻孔揭露强风化带厚度为0.6m-3.2m。中等风化带:裂隙部分较发育,岩芯多呈柱状,少许块状,岩芯较完整,岩质较硬。各孔均有揭露,未揭穿。各孔风化带厚度及底界标高统计于勘探点数据一览表。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各地层赋水性场地地层结构覆盖层为人工杂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及砂岩组成。人工杂填土松散~稍密,属透(含)水层;砂质泥岩、粉质粘土属相对隔水层;砂岩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属弱含水层。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及发育特征拟建场地其原始地貌属浅丘沟谷地貌。场区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拟建隧道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和地面水体渗漏补给,水量大小与降水因素关系密切,受气候和季节性变化较大。根据现有地下水稳定水位可知,场地所在区域地下水在线状工程范围内分布不均匀,未形成统一的稳定地下水潜水面,所反映地下水属上层滞水。拟建道路工程范围地下水补、径、排相对简单。拟建隧道进出洞口段受上层滞水影响较大,洞身段大部分埋深较大且处于补给区及径流区。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层孔隙水松散层孔隙水不连续分布在人工杂填土层和残坡积层中,动态变化幅度大,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气候影响。人工杂填土层与残坡积层中的松散层渗透系数较大,主要受大气降雨和地面水体渗漏补给,通过土体内部空隙排泄下渗至下覆岩体内并最终汇集于勘察区外低洼地带。由于勘察区地处城市中心,市政排水系统完善,通过大气降雨与地表渗流补给水体较小,故勘察区内松散层孔隙水水量较小(但由于城区内市政管网密布,在不利工况下可能在局部透水岩层中出现局部地下水富集等情况)。由于勘察区隧道进口段与出口段局部杂填土块石含量较高,杂填土渗透性较好,低洼地段有利于局部水体蓄存,故在隧道进口段与出口段局部可能出现水量较大的渗水。本次勘察选取勘察区内填土厚度较大的钻孔ZK28、ZK46作抽水试验,当水位降至某一深度后稳定不少于八小时,测得稳定流量,据此计算ZK28钻孔松散层渗透系数为12.608(m/d),影响半径为14.38m,属中等透水土层;ZK46钻孔松散层渗透系数为1.122(m/d),影响半径为14.53m,属中等透水土层。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砂质泥岩相对隔水,水量稍小,动态不稳定。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水量较小,由于岩层倾角较缓,隧道穿越段地层主要为砂质泥岩,局部砂岩互层,隧道埋深较浅,勘察区内基本不存在潜水。本次勘察选取隧道洞身段ZK15进行抽水试验,当水位降至某一深度后稳定不少于八小时,测得钻孔水位无水位恢复,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场地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①由于场地内洞身段围岩区域岩体裂隙发育程度一般,裂隙以闭合状裂隙为主;②地表为城市建成区不存在地表水体,地下水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与地表渗水;③抽水试验结果反映隧址区内砂岩与砂质泥岩的渗透系数均较小(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显示,隧道所在区域岩层地下水较贫乏),属于微透水,抽水试验结果验证了上述两点宏观判定。利用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3年11月完成的《江北区观音桥商圈北大道工程(线路里程:K0+000~K2+193.063)工程地质勘察(一阶段详勘)》,本报告为充分了解拟建道路隧道穿越区域围岩透水性,在ZY21、ZY71号钻孔内作了5段压水试验,压水试验选取区段主要依据钻孔岩性确定,主要以透水层(砂岩)及其间隔隔水层(泥岩)作为试压对象,压水试验成果见下表:钻孔压水试验成果一览表钻孔编号试段位置岩性计算压力P流量Q透水率q渗透系数k透水性(m)(Mpa)(L/min)(Lu)(m/d)cm/sZY215.20~9.90砂岩80.3073.55E-04弱透水9.90~15.20砂质泥岩0.60.630.20.0789.03E-05弱透水21.70~23.0砂岩0.61.091.380.38394.44E-04弱透水ZY7118.90~23.9砂岩10.121.39E-04弱透水24.0~29.6砂质泥岩0.62.480.520.0991.15E-04弱透水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抽水试验结果,隧洞围岩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夹含薄层~中厚层砂岩,通过抽水试验表明渗透系数较小,砂质泥岩渗透系数k=0.078~0.099m/d,砂岩渗透系数k=0.12~0.384m/d,砂质泥岩岩层渗透系数小,属微透水层,砂岩岩层渗透系数较小,属微透水层~弱透水层。综上所述,砂岩段由于埋深较浅,岩体裂隙较发育,渗透系数相比埋深大的地段要大,总体属于弱透水层,在不利工况下该段隧道涌水量将比其余地段大,局部存在涌水可能。隧道进口穿越填土段渗透系数较大,属中等透水层,在隧道穿越该段填土时可能遇到局部涌水破坏。场地内地下水运动(排泄)规律通过对勘察场地水文地质调查结合地区经验可知,拟建隧道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和地面水体渗漏补给,水量大小与降水因素关系密切,受气候和季节性变化较大,在暴雨季节与特殊情况(局部雨污水管网渗漏、破裂,给水管网爆裂等)下可能在局部地段地下水补给较丰富。根据现场调查,ZK28钻孔附近污水管网破损,使得此处杂填土段中地下水富集,形成富水区。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场地所在区水文地质特点与调查结果可知场地所在区域地下水在线状工程范围内分布不均匀,钻孔稳定水位测量结果表明,钻孔未见稳定地下水面,可知隧道所在场区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推测隧道底标高高于稳定地下水渗流面,地下水属上层滞水为主。拟建隧道上覆岩土体主要以杂填土、砂质泥岩、砂岩为主,场地内的含水介质赋水性差异明显,覆盖层杂填土渗透性相对较大。勘察区内主要的含水层为回填的杂填土,受地形条件控制,其地下水往地势低洼处排泄,一般与其他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在垂直方向,受杂填土下部的第四系残坡积层(隔水层)控制,杂填土中地下水微量顺着第四系残坡积层向沙溪庙组强风化基岩径流、补给;在纵向,绝大部分地下水受原始地形地貌条件所控制,顺着杂填土中的径流通道,向地势低洼处排泄。综上所述,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水土腐蚀性分析为更进一步了解水的特性,在ZK28取水样一组进行分析,根据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试验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为黑色带刺鼻性臭味,水质类型为HCO3·CL-Ca型水,侵蚀性CO2含量高,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表12.2.1、表12.2.2评价标准判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水样分析表检测项目ρ(B)/C(1/ZBZ±)/x(1/ZBZ±)/检测项目mg/L(mg·L-1)(mmol·L-1)%阳离子Ca2+331.9616.56564.32游离CO253.61Mg2+31.732.61110.14侵蚀性CO220.45K++Na+165.716.57825.54矿化度1406.54K+———总硬度(以CaCO3计)959.57Na+———总碱度(以CaCO3计)566.80NH4+———暂时硬度(以CaCO3计)566.80合计529.4025.754100永久硬度(以CaCO3计)392.77阴离子Cl-171.244.83029.34负硬度(以CaCO3计)0.00SO42-14.700.3061.86物理性质HCO3-691.2011.32768.80OH-0.000.0000.00pH值7.73CO32-0.000.0000.00臭和味—NO3-———色度—合计877.1416.463100浑浊度(NTU)—路基干湿类型评价拟建观北路工程为城市次干路,根据《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路基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根据勘察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按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积水毛细影响区内进行判断,左线ZK0+250.089-ZK0+320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ZK0+320-ZK0+880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ZK0+880-ZK1+013.681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右线YK0+000-YK0+100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YK0+100-YK0+640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YK0+640-YK0+772.238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A匝道AK0+360-AK0+719.229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B匝道BK0+000-BK0+320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施工便道K0+000-K0+133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K0+133-K0+220.608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G匝道GK0+000-GK0+306.103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不良地质作用根据现场调查,场区内及其周边未见滑坡、危岩、泥石流、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也未见有油气管道、防空洞等不利埋藏物。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岩土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本次勘察实验数据,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9.15MPa,中等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7.18MPa。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1划分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砂质泥岩为软岩,砂岩为较软岩。根据波速测井报告结合地区经验,较完整砂质泥岩声波速度范围为2523-3633m/s,岩体完整性指数范围为0.57-0.66。较完整砂岩声波速度范围为2543-3616m/s,岩体完整性指数范围为0.57-0.67。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7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强风化砂质泥岩岩体为Ⅴ类;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强风化砂岩岩体为Ⅴ类。岩石的软化性和膨胀性根据本次勘察实验数据,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天然抗压强度平均值为9.52MPa,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6.53MPa;中等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8.79MPa,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1.80MPa。根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2.7.10条,砂质泥岩软化系数为0.686,为软化岩石;砂岩软化系数为0.757,为不软化岩石。根据地区经验,砂岩遇水无膨胀性,砂质泥岩遇水具有微膨胀性。岩土参数杂填土(Q4ml):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以现场实测为准。天然重度取20.0KN/m3,饱和重度取20.50KN/m3,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4KPa,内摩擦角取26°,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2KPa,内摩擦角取23°,压实填土基底摩擦系数取0.30(压实系数取0.94以上)。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结合相邻场地取值经验,综合建议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本场地中等风化基岩为砂质泥岩、砂岩,根据现场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地基岩总体完整性属较完整,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14.3.2节,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按14.3.5节,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本次勘察根据数理统计成果结合野外鉴定及相邻场地建筑经验综合确定本场地地基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地基岩层物理力学指标地层天然重度(kN/m3)抗拉强度(Mpa)抗剪强度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μΦ(°)C(Mpa)杂填土天然重度取20.0KN/m3,饱和重度取20.50KN/m3,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4KPa,内摩擦角取26°,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2KPa,内摩擦角取23°。现场实测0.30////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取18.9KN/m3,饱和重度取19.2KN/m3,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21.7KPa,内摩擦角取12.7°,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15.5KPa,内摩擦角取8.9°。//1800.25////强风化砂质泥岩24.0/////3000.35////中风化砂质泥岩24.60.26132.20.5079.156.2433210.45100161718900.302强风化砂岩23.6/////4000.40////中风化砂岩24.20.606820.4374160.50380313635840.219注:1、路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第4.3.3条规定取值,中风化泥岩取1000kPa,中风化砂岩取1500kPa,2、参考《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1,松散填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建议取8MN/m4,粉质粘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建议取18MN/m4。3、岩体抗拉强度折减系数取0.4,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取0.9,粘聚力折减系数取0.3。4、岩体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折减系数取0.7,岩石泊松比可视为岩体泊松比。5、松散人工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取0.3。岩土参数如下:结构面C、φ标准值:L1结构面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60kPa,内摩擦角取20°,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50kPa,内摩擦角取18°。L2结构面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60kPa,内摩擦角取20°,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50kPa,内摩擦角取18°。考虑结构面贯通情况、坡面开挖风化程度、施工期和运营期受裂隙水压力、浮托力等因素影响,砂泥岩层面粘聚力取25kPa,内摩擦角取18°。土与基岩界面抗剪强度c、φ值: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C=8KPa,φ=18°;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C=5KPa,φ=16°。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中风化砂质泥岩取400KPa;中风化砂岩取900KPa。砂质泥岩岩体破裂角取61.1°,等效内摩擦角取50°;砂岩岩体破裂角取62.2°,等效内摩擦角取55°。土、石可挖性分类由《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土、石可挖性分类可知,全线土、石工程分级为:松土:场地无此类土分布。普通土:场地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分级为Ⅱ级。硬土:杂填土(场地杂填土块石含量较多)、泥岩、砂岩等基岩强风化带。杂填土主要由砂岩、泥岩碎块石、粉质粘土及砖石等建筑垃圾组成。风化带岩石呈碎块状,风化强烈,质软,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分级为III级。软石:中等风化的砂质泥岩,层状结构,裂隙不发育,分级为IV级。次坚石:中等风化的砂岩,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分级为Ⅴ级。隧道洞身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拟建观北路工程由主线左线和右线、A匝道、B匝道、G匝道、施工便道组成。主线左线隧道段里程为ZK0+258-ZK0+883.4,主线右线隧道段里程为YK0+105-YK0+640,A匝道隧道段里程为AK0+360-AK0+719.229,B匝道隧道段里程为BK0+000-BK0+340,G匝道隧道段里程为GK0+000-GK0+176,施工便道隧道段里程为K0+000-K0+140。隧道围岩基本分级与围岩级别划分本次勘察隧道围岩分级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B中的隧道围岩分级标准执行。首先根据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岩体的结构特征及完整性、风化程度、地质构造、洞室埋藏深度和纵波波速等综合分析确定围岩级别。然后根据地下水状态进行围岩分级修正,从而确定围岩的最终级别。具体执行中考虑实际界线的过渡性,围岩划分界限时,Ⅴ级围岩界线外推至洞顶以上中风化岩体厚度小于一倍洞跨,Ⅳ级围岩界线外推至洞顶以上中风化岩体厚度大于一倍洞跨。主线左线、右线洞跨取11m,A匝道、B匝道按双连拱结构洞跨取23m,G匝道洞跨取10m,施工便道洞跨取10m。深浅埋隧道的划分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深埋与浅埋隧道原则上以2倍(Ⅰ~Ⅲ级围岩)或2.5倍(Ⅳ~Ⅵ级围岩)倍压力拱高度h为划分界限。隧道埋深H>2.5h为深埋隧道;H≤2.5h为浅埋隧道。主线左线、右线洞跨取11m,A匝道、B匝道按双连拱结构洞跨取23m,G匝道洞跨取10m,施工便道洞跨取10m。洞室地基稳定性评价拟建观北路穿越城市建成区,地表建筑物(构筑物)与现有道路众多,结构形式各异,地表建筑与道路对隧道洞室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附录K洞室地基稳定性验算,以洞底侧墙为边界,45°+Φ/2为破裂面,对洞室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隧道穿越段周边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的详细调查并收集相关建筑设计、施工、勘察资料,得到了影响隧道洞室稳定性所涉及的建筑物,并对其归类总结如下表:建筑物一览表建筑名称与道路关系受影响的里程桩号层数基础形式与道路边线距离(m)基础底面至洞底的距离(m)洞室稳定性影响爱丁堡3#楼主线左侧ZK0+300-ZK0+340YK0+055-YK0+095砼14桩基础10.6基础底面位于道路标高以下无影响爱丁·新甸1#楼主线右侧ZK0+305-ZK0+340YK0+060-YK0+095砼18/-3F桩基础13.7基础底面位于道路标高以下无影响渝澳大道及挡墙下穿ZK0+355-ZK0+385YK0+110-YK0+140///基础位于洞身有影响华新逸景2#楼主线左侧ZK0+405-ZK0+440YK0+160-YK0+200砼28桩基础14.2(左线)18.0(右线)22.0(左线)9.5(右线)无影响华新逸景3#楼主线左侧ZK0+460-ZK0+480YK0+220-YK0+240砼18桩基础26.5(左线)33.2(右线)29.0左线)17.2(右线)无影响嘉陵化工厂老旧建筑下穿ZK0+440-ZK0+520YK0+200-YK0+280砼8条形基础/39.8左线)29.6(右线)有影响机关文印中心老旧建筑下穿ZK0+520-ZK0+560YK0+280-YK0+320砖7条形基础/39.8左线)29.6(右线)有影响江北区市政工程管理处下穿ZK0+680-ZK0+710YK0+450-YK0+460AK0+415-AK0+440BK0+300-AK0+320砖2条形基础//拆迁范围,无影响无线电三厂老旧建筑下穿ZK0+760-ZK0+883.416YK0+540-YK0+640AK0+520-AK0+570K0+045-K0+095砖7条形基础//拆迁范围,无影响鹞子丘路下穿ZK0+710-ZK0+760YK0+500-YK0+540BK0+140-AK0+300////拆迁范围,无影响建北四支路下穿ZK0+570-ZK0+580YK0+320-YK0+330AK0+580-AK0+719.229BK0+000-BK0+140////拆迁范围,无影响流金家园G匝道左侧GK0+176-GK0+306.103砼12/-1F桩基础15.5基础底面位于道路标高以下无影响爱丁·新甸2#楼G匝道左侧GK0+080-GK0+110砼12桩基础19.3基础底面位于道路标高以下无影响爱丁·新甸3#楼G匝道左侧GK0+140-GK0+160砼12桩基础23.0基础底面位于道路标高以下无影响花卉园东路下穿ZK0+250.089-ZK0+355YK0+000-YK0+110GK0+000-GK0+306.103////无影响本次勘察对隧道洞室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建构筑物进行洞室地基稳定性评价,计算结果如下。洞室地基稳定性建筑名称洞室地基稳定系数安全系数稳定状态渝澳大道及挡墙/1.25不稳定嘉陵化工厂老旧建筑15.331.25稳定机关文印中心老旧建筑19.911.25稳定拟建观北路左线ZK0+611.314上跨规划观兴路右线,观北路左线ZK0+628.463上跨规划观兴路左线,观北路左线隧道底标高距离规划观兴路隧道顶标高约18.1m;观北路左线ZK0+678.005上跨A匝道,观北路左线ZK0+733.755上跨B匝道,观北路左线隧道底标高距离A、B匝道隧道顶标高约5.5m。观北路左线位于下层隧道对围岩的影响范围之内(通常3倍洞跨范围),对观北路左线洞室稳定性影响大。拟建观北路右线YK0+354.1上跨规划观兴路右线,观北路右线YK0+371.256上跨规划观兴路左线,观北路右线隧道底标高距离规划观兴路隧道顶标高约25.5m;观北路右线YK0+500上跨A匝道,观北路右线YK0+532.6上跨B匝道,观北路右线隧道底标高距离A、B匝道隧道顶标高约7.2-8.1m。观北路右线位于下层隧道对围岩的影响范围之内(通常3倍洞跨范围),对观北路右线洞室稳定性影响大。隧道涌水量预测拟建观北路隧道工程区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本次勘察,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的形式存在,分布不连续,受大气降水补给,无统一地下水位,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拟建隧道所在区域地下水状态总体属较贫乏,隧道地下水出水状态为潮湿或点滴状出水,但在隧道进口段穿越填土段隧道预测涌水量较大,隧道地下水出水状态为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由于隧道穿越城市建成区,地下雨污水排水系统与给水系统密布,突发情况下(如地下管网破裂等)在短时间内局部区域可能存在较大水量蓄积,可能出现突水等破坏。综上所述,隧道段预测涌水量属一般段。但在隧道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隧道所在地段局部突水的可能。有害气体对隧道设计和施工影响评价根据查阅区域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勘察钻探,地层为杂填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与砂岩互层,无煤层及能产生毒气的地层存在,在穿越岩体段隧道施工可不考虑有毒害气体对其影响。但由于隧道存在穿越杂填土区段,杂填土体内部局部可能存在一定有害气体富集,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引起重视,应在穿越杂填土区段进行有害气体探测。软质岩层围岩大变形的可能性软质岩层围岩大变形指采用常规支护的隧道由于地应力较高而使其初期支护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形破坏,变形破坏多发生在以Ⅳ类及Ⅴ类围岩为主的软岩中。据本次勘察,隧道穿遇地层砂质泥岩强度较低,具有饱水及失水易崩解的特性,钻探揭露岩芯无饼化现象。根据区域资料,重庆地区属低应力区,本区地应力不高,未发生软岩大变形,但可能发生掉块、坍塌等轻度变形。地下管线本次勘察范围地处城市建成区,地表建筑分布复杂、建筑物(构筑物)形式各异,建筑物(构筑物)由于建筑年代及其功能不同,造成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不一。隧道穿越段埋深较浅,将对现有道路下埋电力、燃气、通信等管线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在隧道穿越区,由于隧道进出洞口及局部属浅埋隧道,施工易对现有地下管网造成破坏,隧道洞身段埋深较浅处或穿越填土段可能会对现有地下管网(特别是埋深较大的污水管网)造成破坏,导致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突水等现象。隧道进出口段由于隧道埋深浅,施工易对现有地下管网造成破坏,导致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局部涌水量过大等现象。综上所述,在拟建隧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拟建隧道对现有地下管网的影响,避免隧道施工过程中造成隧道上覆现有地下管网破坏。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顶管、架空等措施对现有地下管网进行保护。隧道工程地质分段评价主线左线隧道段工程地质评价ZK0+250.089-ZK0+340段该段为洞身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纵向地形坡角1°~5°。表层土层厚度7.7-29.3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平缓,纵向倾角17°。拟建隧道穿越杂填土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其厚度4.3m-6.8m,故围岩基本级别为Ⅵ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Ⅵ类考虑,开挖后极易坍塌变形,隧道属浅埋隧道。由于该段位于花卉园东路,地表市政道路雨季排水量较大,会出现渗漏现象,造成隧道涌水量增大,故隧道地下水呈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隧道左侧存在民用建筑“爱丁堡”(砼14F)和“爱丁·新甸”(砼18F/-3F),根据收集到的结构基础相关资料,其基础形式为桩基础,基础埋深标高低于隧道底标高。由于该段隧道穿越杂填土层,其洞顶土体稳定性主要受隧道衬砌及其施工方法与土体自身强度控制。ZK0+340-ZK0+380段该段为洞身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纵向地形坡角小于2°,ZK0+355处为渝澳大道右侧路基挡墙,存在陡坎,高约7m。表层土层厚度5.0-8.5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平缓,纵向倾角8°。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土层厚度6.8m-7.9m,岩层厚度3.5m-11.9m,故围岩基本级别为Ⅴ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Ⅴ类考虑,开挖后易坍塌,隧道属浅埋隧道。由于该段位于渝澳大道,地表市政道路雨季排水量较大,会出现渗漏现象,造成隧道涌水量增大,故隧道地下水呈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该段隧道上覆渝澳大道,ZK0+355处隧道将下穿渝澳大道右侧路基挡墙,该段挡墙基础距离隧道顶9.4m,根据洞室地基稳定性评价结果,隧道开挖将对渝澳大道路堤挡墙地基造成破坏,在不利工况或施工工艺不当等情况下可能造成渝澳大道右侧路基挡墙发生位移、坍塌等破坏。ZK0+380-ZK0+710段该段为洞身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局部存在陡坎),纵向地形坡角2°-5°(局部存在陡坎)。表层土层厚度0.5-7.1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纵向均平缓。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局部互层状砂岩,土层厚度0.5m-7.1m,岩层厚度11.9m-34.2m,中风化砂质泥岩属软岩,完整性属较完整,成洞条件较好,围岩基本级别为Ⅳ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Ⅳ类考虑,隧道属深埋隧道。隧道穿越段地层中夹含不等厚砂岩夹层。该层与上部中风化砂质泥岩结合段层间可能出现结合程度差的层间裂隙。隧道左侧存在民用建筑“华新逸景2#楼”(砼28F)、“华新逸景3#楼”(砼18F),隧道顶部存在民用建筑“嘉陵化工厂老旧建筑”(砼8F)、“机关文印中心老旧建筑”(砖7F)、“江北区市政工程管理处”(砖2F),根据收集到的结构基础相关资料,华新逸景2#楼、3#楼基础形式为桩基础,嘉陵化工厂老旧建筑、机关文印中心老旧建筑、江北区市政工程管理处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根据洞室地基稳定性评价结果,隧道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小,洞室地基处于稳定状态。ZK0+710-ZK0+800段该段为洞身段,横向地形坡角2°-18°(局部存在陡坎),纵向地形坡角小于2°(局部存在陡坎)。表层土层厚度0.5-6.1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5°-20°,纵向倾角2°-8°。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土层厚度0.5m-6.1m,岩层厚度3.9m-11.4m,故围岩基本级别为Ⅴ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Ⅴ类考虑,开挖后易坍塌,隧道属浅埋隧道。由于该段位于拆迁区范围,如地下管网发生破坏时,会出现渗漏现象,造成隧道涌水量增大。根据洞室地基稳定性评价结果,隧道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大,洞室地基处于不稳定状态。该段隧道位于拆迁区范围,待上覆建构筑物拆迁完后,方可进行隧道的施工。ZK0+800-ZK0+883.416段该段为洞口段,横向地形坡角2°-5°(局部存在陡坎),纵向地形坡角小于2°(局部存在陡坎)。表层土层厚度0.5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纵向均平缓。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杂填土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上覆岩土层厚度小,故围岩基本级别为Ⅵ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Ⅵ类考虑,开挖后极易坍塌变形,隧道属浅埋隧道。洞身段水量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控制,在雨季可能有一定量的地表水从填土层与岩体裂隙中渗出。隧道出洞口里程桩号ZK0+883.416,隧道轴线与岩层走向呈相反,出口位置地形坡度平缓,洞顶标高与地形标高一致,不形成仰坡。出洞口水量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控制,在雨季可能有一定量的地表水从填土层与岩体裂隙中渗出。根据洞室地基稳定性评价结果,隧道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大,洞室地基处于不稳定状态。该段隧道位于拆迁区范围,待上覆建构筑物拆迁完后,方可进行隧道的施工。主线右线隧道段工程地质评价YK0+105-YK0+150段该段为洞口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纵向地形坡角1°~5°,YK0+111处为渝澳大道右侧路基挡墙,存在陡坎,高约7m。表层土层厚度5.0-8.5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平缓,纵向倾角12°。拟建隧道穿越杂填土层和岩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其厚度4.6m-7.4m,故围岩基本级别为Ⅵ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Ⅵ类考虑,开挖后极易坍塌变形,隧道属浅埋隧道。由于该段位于渝澳大道,地表市政道路雨季排水量较大,会出现渗漏现象,造成隧道涌水量增大,故隧道地下水呈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该段隧道上覆渝澳大道,YK0+111处隧道将下穿渝澳大道右侧路基挡墙,该段挡墙基础与拟建隧道已局部交叠,隧道开挖将对渝澳大道路堤挡墙地基造成破坏,在不利工况或施工工艺不当等情况下可能造成渝澳大道右侧路基挡墙发生位移、坍塌等破坏。隧道进洞口里程桩号YK0+105,隧道轴线与岩层走向呈相反,进口位置地形坡度平缓,但距离隧道进口里程6m处为隧道穿越渝澳大道路堤挡土墙,隧道进口上覆土层厚度约6.7m,仰坡稳定性主要受土体自身稳定性影响。YK0+150-YK0+170段该段为洞身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纵向地形坡角小于2°。表层土层厚度0-4.6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平缓,纵向倾角16°。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土层厚度0m-4.6m,岩层厚度1.8m-7.5m,故围岩基本级别为Ⅴ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Ⅴ类考虑,开挖后易坍塌,隧道属浅埋隧道。由于该段位于渝澳大道,地表市政道路雨季排水量较大,会出现渗漏现象,造成隧道涌水量增大,故隧道地下水呈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该段隧道上覆渝澳大道,根据洞室地基稳定性评价结果,隧道开挖将对渝澳大道地基影响大,洞室地基处于不稳定状态。YK0+170-YK0+500段该段为洞身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局部存在陡坎),纵向地形坡角2°-5°(局部存在陡坎)。表层土层厚度0.5-8.6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纵向均平缓。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局部互层状砂岩,土层厚度0.5m-8.6m,岩层厚度11.8m-25.8m,中风化砂质泥岩属软岩,完整性属较完整,成洞条件较好,围岩基本级别为Ⅳ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Ⅳ类考虑,隧道属深埋隧道。隧道穿越段地层中夹含不等厚砂岩夹层。该层与上部中风化砂质泥岩结合段层间可能出现结合程度差的层间裂隙。隧道左侧存在民用建筑“华新逸景2#楼”(砼28F)、“华新逸景3#楼”(砼18F),隧道顶部存在民用建筑“嘉陵化工厂老旧建筑”(砼8F)、“机关文印中心老旧建筑”(砖7F)、“江北区市政工程管理处”(砖2F),根据收集到的结构基础相关资料,华新逸景2#楼、3#楼基础形式为桩基础,嘉陵化工厂老旧建筑、机关文印中心老旧建筑、江北区市政工程管理处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根据洞室地基稳定性评价结果,隧道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小,洞室地基处于稳定状态。YK0+500-YK0+580段该段为洞身段,横向地形坡角2°-5°(局部存在陡坎),纵向地形坡角小于2°(局部存在陡坎)。表层土层厚度0.5-4.9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5°-20°,纵向倾角2°-10°。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土层厚度0.5m-4.9m,岩层厚度3.4m-11.7m,故围岩基本级别为Ⅴ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Ⅴ类考虑,开挖后易坍塌,隧道属浅埋隧道。由于该段位于拆迁区范围,如地下管网发生破坏时,会出现渗漏现象,造成隧道涌水量增大。根据洞室地基稳定性评价结果,隧道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大,洞室地基处于不稳定状态。该段隧道位于拆迁区范围,待上覆建构筑物拆迁完后,方可进行隧道的施工。YK0+580-YK0+640段该段为洞口段,横向地形坡角2°-5°(局部存在陡坎),纵向地形坡角小于2°(局部存在陡坎)。表层土层厚度0.5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纵向均平缓。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杂填土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上覆岩土层厚度小,故围岩基本级别为Ⅵ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Ⅵ类考虑,开挖后极易坍塌变形,隧道属浅埋隧道。洞身段水量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控制,在雨季可能有一定量的地表水从填土层与岩体裂隙中渗出。隧道出洞口里程桩号YK0+640,隧道轴线与岩层走向呈相反,出口位置地形坡度平缓,洞顶标高与地形标高一致,不形成仰坡。出洞口水量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控制,在雨季可能有一定量的地表水从填土层与岩体裂隙中渗出。根据洞室地基稳定性评价结果,隧道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大,洞室地基处于不稳定状态。该段隧道位于拆迁区范围,待上覆建构筑物拆迁完后,方可进行隧道的施工。A匝道隧道段工程地质评价AK0+360-AK0+570段该段为洞身段,横向地形坡角5°-12°(局部存在陡坎),纵向地形坡角2°-5°(局部存在陡坎)。表层土层厚度0-5.8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5°-20°,纵向倾角2°-8°。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土层厚度0m-5.8m,岩层厚度21.8m-38.3m,中风化砂质泥岩属软岩,完整性属较完整,成洞条件较好,围岩基本级别为Ⅳ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Ⅳ类考虑,隧道属深埋隧道。隧道穿越段地层中夹含不等厚砂岩夹层。该层与上部中风化砂质泥岩结合段层间可能出现结合程度差的层间裂隙。该段隧道位于拆迁区范围。AK0+570-AK0+719.229段该段为洞身段,横向地形坡角2°-10°(局部存在陡坎),纵向地形坡角小于2°(局部存在陡坎)。表层土层厚度2.4-9.6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5°-20°,纵向倾角2°-15°。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土层厚度2.4m-9.6m,岩层厚度7.4m-21.8m,故围岩基本级别为Ⅴ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Ⅴ类考虑,开挖后易坍塌,隧道属浅埋隧道。由于该段位于拆迁区范围,如地下管网发生破坏时,会出现渗漏现象,造成隧道涌水量增大。该段隧道位于拆迁区范围。B匝道隧道段工程地质评价BK0+000-BK0+150段该段为洞身段,横向地形坡角2°-10°(局部存在陡坎),纵向地形坡角小于2°(局部存在陡坎)。表层土层厚度1.8-6.5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5°-20°,纵向倾角2°-5°。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土层厚度1.8m-6.5m,岩层厚度12.0m-20.9m,故围岩基本级别为Ⅴ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Ⅴ类考虑,开挖后易坍塌,隧道属浅埋隧道。由于该段位于拆迁区范围,如地下管网发生破坏时,会出现渗漏现象,造成隧道涌水量增大。该段隧道位于拆迁区范围。BK0+150-BK0+320段(代表剖面:22-22’、23-23’、24-24’)该段为洞身段,横向地形坡角5°-12°(局部存在陡坎),纵向地形坡角2°-5°(局部存在陡坎)。表层土层厚度0-5.3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5°-20°,纵向倾角2°-8°。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土层厚度0m-5.3m,岩层厚度20.9m-32.4m,中风化砂质泥岩属软岩,完整性属较完整,成洞条件较好,围岩基本级别为Ⅳ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Ⅳ类考虑,隧道属深埋隧道。隧道穿越段地层中夹含不等厚砂岩夹层。该层与上部中风化砂质泥岩结合段层间可能出现结合程度差的层间裂隙。该段隧道位于拆迁区范围。施工便道隧道段工程地质评价K0+000-K0+040段该段为洞身段,横向地形坡角25°,纵向地形坡角2°-5°,表层无覆土。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洞顶覆盖层为砂质泥岩,岩层厚度11.4m-13.9m,中风化砂质泥岩属软岩,完整性属较完整,成洞条件较好,围岩基本级别为Ⅳ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Ⅳ类考虑,隧道属深埋隧道。隧道穿越段地层中夹含不等厚砂岩夹层。该层与上部中风化砂质泥岩结合段层间可能出现结合程度差的层间裂隙。该段隧道位于拆迁区范围。K0+040-K0+080段该段为洞身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局部存在陡坎),纵向地形坡角小于2°。表层土层厚度0-4.3m,岩土层界面倾角横向5°-17°,纵向倾角2°-5°。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土层厚度0m-4.3m,岩层厚度5.4m-11.4m,故围岩基本级别为Ⅴ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Ⅴ类考虑,开挖后易坍塌,隧道属浅埋隧道。由于该段位于拆迁区范围,如地下管网发生破坏时,会出现渗漏现象,造成隧道涌水量增大。该段隧道位于拆迁区范围。K0+080-K0+133.541段该段为洞口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局部存在陡坎),纵向地形坡角小于2°(局部存在陡坎)。表层土层厚度4.3-6.3m,岩土层界面横向倾角平缓,纵向倾角5°-17°。拟建隧道穿越岩层、杂填土层,洞顶覆盖层为杂填土和砂质泥岩,上覆岩土层厚度小,故围岩基本级别为Ⅵ类,经修正后围岩级别按Ⅵ类考虑,开挖后极易坍塌变形,隧道属浅埋隧道。洞身段水量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控制,在雨季可能有一定量的地表水从填土层与岩体裂隙中渗出。隧道出洞口里程桩号K0+133.541,隧道轴线与岩层走向呈大角度相交,出口位置地形坡度平缓,洞顶标高与地形标高一致,不形成仰坡。出洞口水量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控制,在雨季可能有一定量的地表水从填土层与岩体裂隙中渗出。该段隧道位于拆迁区范围。小净距隧道段中夹岩土层工程地质评价ZK0+250.089-ZK0+266与GK0+050-GK0+060段该段隧道间的中夹岩土层为中夹土,以杂填土为主,隧道中土柱厚度约0-6.6m,杂填土结构松散,未经分选分层碾压夯实,土质不均匀,密实度差,承载力不高,力学性质变化大。ZK0+780-ZK0+883.416与YK0+530-YK0+640段该段隧道间的中夹岩土层为中夹岩仅出口段位中夹土,中夹岩以砂质泥岩为主,中夹土以杂填土为主,隧道中岩柱厚度约3.4-5.6m,中土柱厚度约2.1-3.4m。中夹岩为Ⅴ、Ⅵ围岩,围岩裂隙较发育,岩体较为破碎;中夹土结构松散,未经分选分层碾压夯实,土质不均匀,密实度差,承载力不高,力学性质变化大。AK0+400-AK0+719.229与BK0+000-BK0+320段该段隧道间的中夹岩土层为中夹岩,中夹岩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夹薄层状砂岩,隧道中岩柱厚度约3.5-5.6m。中夹岩为Ⅳ、Ⅴ围岩,围岩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地震效应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划分,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I类场地为0.25s,Ⅱ类场地为0.35s,Ⅲ类场地为0.45s。根据波速测井报告结合地区经验,杂填土剪切波波速174-195m/s,属中软土;砂质泥岩剪切波波速为661-850m/s,属软质岩石。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场地地震效应的评价如下表:主线左线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里程桩号场地整平后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土体类型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抗震地段判别填土粉质粘土ZK0+250.089-ZK0+38029.0/174中软土Ⅱ0.35不利地段ZK0+380-ZK0+4106.3/174中软土Ⅱ0.35一般地段ZK0+410-ZK0+5801.0/661软质岩石I0.25有利地段ZK0+580-ZK0+7107.1/174中软土Ⅱ0.35一般地段ZK0+710-ZK0+883.4166.1/174中软土Ⅱ0.35不利地段ZK0+883.416-ZK1+013.6818.8/174中软土Ⅱ0.35一般地段主线右线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里程桩号场地整平后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土体类型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抗震地段判别填土粉质粘土YK0+000-YK0+17029.2/174中软土Ⅱ0.35不利地段YK0+170-YK0+3301.0/661软质岩石I0.25有利地段YK0+330-YK0+5008.5/174中软土Ⅱ0.35一般地段YK0+500-YK0+6404.9/174中软土Ⅱ0.35不利地段YK0+640-YK0+772.2385.3/174中软土Ⅱ0.35一般地段A匝道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里程桩号场地整平后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土体类型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抗震地段判别填土粉质粘土AK0+360-AK0+4105.6/174中软土Ⅱ0.35有利地段AK0+410-AK0+5201.0/661软质岩石I0.25有利地段AK0+520-AK0+5706.5/174中软土Ⅱ0.35一般地段AK0+570-AK0+719.2298.8/174中软土Ⅱ0.35不利地段B匝道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里程桩号场地整平后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土体类型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抗震地段判别填土粉质粘土BK0+000-BK0+1505.7/174中软土Ⅱ0.35一般地段施工便道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里程桩号场地整平后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土体类型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抗震地段判别填土粉质粘土K0+000-K0+040//661软质岩石I0.25有利地段K0+040-K0+133.5417.0/174中软土Ⅱ0.35不利地段K0+133.541-K0+220.6086.0/174中软土Ⅱ0.35一般地段地震稳定性评价隧址区无滑坡、崩塌及液化等抗震不利因素,平场后地表覆盖层厚度较厚,拟建场地整个地段存在杂填土,不存在饱和砂土,在填土较厚地段未压实处理时,松散填土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地表地裂、地基土震陷等,在地震作用下松散填土不稳定,发生地震失稳的可能性大。路堑边坡为土质边坡,当未支挡时在地震作用下不稳定。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根据现场勘察及查阅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