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黄鹤楼》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3课《黄鹤楼》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3课《黄鹤楼》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3课《黄鹤楼》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黄鹤楼》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歌学习经验,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困难不大,教师要联系有关史实,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用典,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律诗的韵律之美,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悟。

教学内容分析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诗歌的格律与用典,对于提升学生领悟律诗韵律之美的能力,了解诗歌结构特点都很有帮助。

教学目标1、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2、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3、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了解大意,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型教读课文

课时1课时

教法创设情境法、联想想象、诵读法、品读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CCTV—10科教频道《中华名楼1崔颢题诗在上头》视频片段、央视新闻移动网“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武汉黄鹤楼篇片段、《鹦鹉洲》MP3朗读、PPT,导学案。

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旅游。”播放快闪·武汉黄鹤楼篇片段。2、大家以前学过和黄鹤楼有关的古诗吗?想不想进一步的了解黄鹤楼?那么就先请一位去过黄鹤楼的古代名人来给我们介绍吧。(板书课题和作者)播放科教频道《中华名楼1崔颢题诗在上头》视频片段。学生观看视频,回答老师的问题。1、以看视频的方式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回忆学过的古诗,从心理上降低学习难度系数。

读中悟一、要求学生以自读、1、学生以多种形式1、以多形式的

互读、齐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悉古诗所写的内容。要求:1、读准字音,声音洪亮。2、读出节奏感,声调有线条。3、读出感情,感受韵味。二、老师范读。朗读诗歌,快速熟悉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2、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读,互相评价。朗读尽快熟悉感受诗的气韵,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2、展示和评价有利于锻炼自信和口才,取长补短。3、教师范读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译中知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意思,尝试翻译诗歌。把个人成果进行交流,然后评价,修改,展示。按照单元导语中的教学建议进行学习讨论,加深了印象,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好铺垫。

品中会1、本诗起笔高远,从神话传说落笔,穿越古今,想象丰富。你能找出相关诗句吗?2、认真观察前两联(播放PPT)你发现了什么?(出现三次“黄鹤”和两处“空”)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感受?3、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4、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品读诗歌,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评价完善补充,回答问题。品析领悟文章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边读边品,诗韵在品品读读中落实。用层层递进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突破重难点。

悟诗心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个人朗读感受,小组交流总结:诗人由“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通过“为什么愁”和“愁什么”这两个提问,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感受该诗,了解诗人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在诗中体现的情感。

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读成诵自由朗读并尝试高效背诵诗歌。大声有品味的朗读背诵该诗。积累优美的诗句。

比中析出示李白的诗作《鹦鹉洲》播放《鹦鹉洲》MP3示范朗读,启发学生试与《黄鹤楼》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试读并分析(有点相似,这首诗对李白的影响有多深啊!)在学习新诗的基础上,把具有相关内容的古诗组合在一起,便于学习积累。

板书设计黄鹤楼起→用典引出黄鹤楼承→感慨仙人已去转→描写登楼所见合→抒发思乡之情

教学评价与反思评价一、这节课的设计在细节上融入了对学情的调查,对兴趣的激发,对知识的渗透和对能力的培养。二、在导入环节,以看视频的方式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与黄鹤楼相关的古诗,从心理上降低学习难度系数。这个环节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们的注意力已经被牢牢吸引。三、在“读、译、品、悟、诵、析”阶段,采用的是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三环六步”教学法。“三环”即“自学—互动—检测”,“六步”即1.明确学习目标2.自学教材3.自解问题4.小组互动5.师生互动6.小结检测。四、品析领悟文章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边读边品,诗韵在品品读读中得到落实。同时用层层递进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感悟到了诗歌的内容,触摸到了诗人的内心,突破了重难点,从课堂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五、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在传统的字、词、句的解析,也没有停留在读、背等应付考试的知识点的掌握上,而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独特的认知在生动感人的场景中读悟结合,品味真情,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反思:教学是一门艺术,反思本节课,我首先觉得在导入环节虽然吸引了学生眼球,但是没有把控好时间,导致后面的环节中教师有些匆忙,学生的小组交流讨论时间紧张,深入和展开都不够,学生存有疑惑的地方以老师主动匆匆的小结而收尾,非常的尴尬;其次,课前同学们也没有完整地预习,对诗人和写作背景也没有进行初步了解,教学中为了帮助他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

(

上去体会诗情,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分享故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