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实录_第1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实录_第2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实录_第3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实录_第4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实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实录教学四年级上册语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创设“走近历史人物讲好中华故事”的学习情境,明确单元任务;

2.调动已有学习经验,并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探究“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已有学习经验,并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探究“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师:升入四年级的我们对小古文已经比较熟悉,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几篇小古文吗?

生:《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

师:司马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聪明机智。

师:那是司马光七岁时候发生的事情,还有一个小男孩在七岁时也发生了一件事情,他的名字叫王戎。通过预习你知道了王戎的哪些信息呢?

生: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他自幼聪慧。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少年王戎,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师:“戎”是我们本课的生字,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有关“戎”的词语,你知道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吗?试着来读一读,知道哪个说哪个。

生1:我知道“戎马一生”的意思是一生从军,作战。“投笔从戎”的意思是文人从军。

生2:我知道“一身戎装”的意思是穿着一身军装。

师:你们的词语积累量真丰富呀!你发现这几个词语都有什么特点?

生:都与军事有关。

师:是的,“戎”是戈字部,“戈”代表兵器,十代表铠甲,合在一起“戎”是兵器的总称。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书写时注意把握好斜勾的弧度,挺拔舒展。两个撇要写出区分,一个竖撇,一个斜撇。

师:齐读课题。谁来猜一猜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生: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

师:你真会学以致用。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不是讲了这样的故事呢。读懂文言文,第一步是读准文言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次文言文。

师: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生1:诸是本课生字,要注意读一声,翘舌音。

生2:“折”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二声。

(课件出示“折”三个读音。)

师:谢谢你的分享。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对兄弟字宝宝呢,你来选一选填一填吧。

生:第一个空选第一个,第二个空选第二个。

师:为什么这样选择呢?

生:第一个竞有争着的意思,常常组词:竞争、竞走。第二个竟常用组词:究竟、竟然。

师:你真会学习。学习生字温故知新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辨析记忆生字。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入课文再来读一读课文吧。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老师给一分钟时间能读几次读几次。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呢?

生1读

师:你读得字音真准确。谁还愿意读一读?

生2读

师:字正腔圆。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自由练读,注意读出节奏,读好停顿。

生1读

师:你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节奏,老师也分了节奏,你再来读一读。(男女赛读)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不仅要读好文言文,还要读懂文言文。你知道读懂文言文有哪些好方法吗?

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经验、借助插图。

师:请同学们综合运用这些方法,试着理解这则文言文。

课件显示:

师:“诸儿竞走取之”是什么意思?

生: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

师:这句话中明明是走,没有跑,为什么你们说跑着去摘李子呢?

生:“走”在古文中是跑的意思。

师:哦,原来“走”字古意和今意不一样呢。文中还有一个这样的字,你发现了吗?

生:我结合注释知道了“尝”是曾经的意思,但是现在多指品尝。

师:你真是有一双火眼金睛。

师:老师还发现这则文言文中“之”字太多了,我不懂分别指什么?你能帮帮我吗?

生:“竞走取之”指李子、“人问之”指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取之”指李子。

师:谢谢你帮助老师解决了疑惑。

师:你还有其他理解字词的好方法愿意分享吗?

生:联系生活实际我知道诸位是各位的意思,过节时人们常说诸事顺利是万事顺利的意思,所以诸小儿就是许多小朋友。

师: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句话的意思。同桌之间试着说说这则文言文的大意,一会我们进行一个小测验。

(同桌合作学习)

师:看来大家已经完全理解了这则文言文。(课件出示连环画)请同学们为连环画配上文字吧,注意要用文中的语言。

师:请同学们根据连环画复述故事。

(生1复述)

师:同学们,你觉得如何才能复述好一个故事呢?

生:多读几次。

(课件出示方法)

复述前:多读文,悉内容

复述后:按顺序,讲完整

(生2复述)

师:听了你的复述,老师觉得这个故事可真精彩。

师:文言文简练的语言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这是它独有的魅力。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怎么做的?

生:竞走取之。(板书:诸儿:竞走取之)

师:王戎怎么做的?

生:不动。(板书:戎不动)

师:诸儿面对结满果子的李子树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生:李子真多呀!我们去尝一尝吧。

师:王戎又会想什么呢?

生:他们可真傻,这一定是苦李子,我才不去。

师:王戎啊王戎,你怎么知道树在道边而多子,就是苦李呢?

生:树在马路边还结满了果子,一定是苦的。如果是甜的,人们早就摘完了。

师:诸小儿们,你们听了王戎的解释,想对王戎说什么?

生1:王戎你真聪明呀。(板书:聪明)

生2:王戎,你真是善于观察。(板书:善于观察)

师:同学们也要向王戎学习,多思考,勤观察。都说熟读成诵,请同学们试着来背一背。(课件出示)

(生齐背)

师:这么聪明的王戎相信你也很喜欢。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有关王戎的另一则小故事,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课件显示:

魏明帝于①宣武场上断虎爪牙②,纵③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④往看。虎承间⑤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⑥颠仆⑦,戎湛然⑧不动,了无恐色。--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于:在。②断虎爪牙:弄断了老虎的爪子和牙。

③纵:让。④亦:也。⑤承间:趁机。

⑥辟易:躲避。⑦颠仆:跌倒。⑧湛然:安详沉静

师:结合注释说说这则小古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弄断老虎的爪牙,让百姓们来看。七岁的王戎也前往观看。老虎在笼子里爬在笼杆上吼叫,它的吼声使大地也在颤抖,观看的人没有不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