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新高三第一次联合检测试题(5月)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节气,正确的一项是①,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②隔溪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③立秋向日葵花放,西楼听晚蝉。④立冬畅饮麒麟阁,绣福咏诗篇。A.①惊蛰②芒种③处暑④小雪 B.①秋分②立秋③霜降④立冬C.①立秋②秋分③霜降④大雪 D.①立夏②立秋③大雪④冬至2、中国画注重“透视”或“想象”的艺术效果,只画一叶轻舟,却能表现出浩瀚大海,让人有无穷尽的视觉体验。下列各选项中,最能体现出中国画特点的诗句是()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C.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我常去惠顾那家餐厅,熟悉店里的各种口味。B.初次做这份工作,没有经验,请多多赐教!C.本公司经营各项批发业务,欢迎来电垂询。D.要是您肯屈就担任工会委员,那就太好了。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每出现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历史悠久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很难找到“接班人”……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二者定能,携手向前。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寂寂无闻推陈出新层见叠出交相辉映B.鲜为人知推陈出新举不胜举交相辉映C.寂寂无闻革故鼎新层见叠出相映成趣D.鲜为人知革故鼎新举不胜举相映成趣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B.不只是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C.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D.不只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甚至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大多都遭到了破坏B.几乎没有人关注传统文化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C.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D.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创新和关注5、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宋]周邦彦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②。跳脱添金双腕重①,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③。[注]①跳脱:手镯。戴上手镯这里指成年。②踏袜:来不及穿鞋,只穿袜子。趁:追逐。③剪春衣:裁剪春衣,寄给远方丈夫。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争挽桐花两鬓垂”,以桐花装饰两鬓,尽显小姑娘活泼之态。B.“弄影照清池”,小姑娘在池边欣赏自己妆容,一派烂漫天真。C.“双腕重”,戴上金镯,说明姑娘长大成人,显得端庄、凝重。D.这首词抓住细节变化,写出了女性从活泼到凝重这一必经历程。2.对这首词的“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弦悲”写儿时欢笑已经遥远,“悲”字堪称点睛之笔。B.“夜寒谁肯剪春衣”,剪衣寄远突显丈夫不在身边之“悲”。C.女性消失了儿时情态,说明生活艰难磨灭了她身上的灵气。D.本词之“悲”主要体现于“虽儿情如昨,而回首俱非”上。3.“出帘踏袜趁蜂儿”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儿时情态,细腻传神,请对此加以赏析。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⑵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⑶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⑷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⑸________________,连月不开。(范仲淹《岳阳楼记》)⑹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⑺君子博学于文,____________,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⑻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时,信息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变得新奇自由,而传统民间文学的审美表达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每个时代的民间文学既反映着历史环境,又彰显出时代背景,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功能,是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由乡音、乡俗和家乡故事传说而编织起来的童年记忆,往往在人们心中孕育出“底色的乡愁”并镌刻在人的一生中。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反映着民族友好、;j土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有对孔子、屈原、诸葛亮等人物的思想品格认同,对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等故事类型用各自的方式接受并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分散在中华大地上的群众,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如今,中国民间文学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被外来的文学系统挤压,尤其儿童成长初期所接受的童话几乎全是西方文本--白雪公主替代了田螺姑娘、小红帽替代了阿凡提。长此以往,孩子们对中国民间文学逐渐陌生以致淡忘。面对严峻的传承危机,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民间文学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使其重新回归曰常生活,有效融入当代社会。首要的是深度发掘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汲取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教育资源、伦理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增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比如,以中国民间文学资源为素材,开发原创游戏产品,让中国民间文学资源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最近几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就是很好的尝试。通过对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让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来,让传统民间故事得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承多是口口相传,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英国的《魔戒》《哈利•波特》等吸纳了西方的神话资源,让传统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在日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也都取材于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些作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了有效嫁接,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民间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观念都与现代社会有所脱节,有时即便用很精彩的方式讲述出来,现代人可能也不接受。对此,我们不必强求。最重要的不是记住那些故事,而是要将故事所承载的忠、孝、仁、义等价值观传承好、传播好。(摘编自孙正国《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民间文学失去了口口相传的传承场景,其原因在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逐渐普及。B.民间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它是促进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C.目前我国儿童接受的童话多来自西方,这导致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D.—部分民间文学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节,即使改变讲述方式,现代人也不可能再接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基于民间文学的意义与传承危机,提出了留住民间文学中民族记忆的措施。B.文章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民间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了民间文学走向衰落的原因。C.文章将中外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进行对比,指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好的做法。D.文章列举《魔戒》《幽灵公主》等作品,证明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具有可行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共同传承中华文明,但在具体传承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B.如果充分挖掘民间文学的丰富资源,就可能实现让民间文学融入当代社会的目标。C.面对民间文学的传承危机,我们必须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断创新传承方式。D.传承、传播价值观应比记住故事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画画是不需要手的肖复兴①去年的夏天,美国费城专门举办了一个叫做“晚年雷诺阿”的画展,从全世界的美术馆里收集到了雷诺阿晚年几乎所有的作品。虽然早知道雷诺阿47岁开始患病,风湿造成关节炎和肺炎交织,一直在折磨着他;70岁时已经半身不遂,无法行走,只好坐上了轮椅。但是,在展览会的一间很小的放映厅里上看到的一部黑白电影,发现晚年在戛纳家中的雷诺阿,枯叶一样萎缩在轮椅上的情景,还是让我格外吃惊。雷诺阿本来个子就矮小,萎缩在轮椅上的雷诺阿,显得越发的瘦小,银须飘飘,老态龙钟、瘦骨嶙峋的样子,实在让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印象派的伟大画家雷诺阿。②更让我吃惊的是,就是这样老病缠身的雷诺阿,内心却依然如同一座火山一样,充满那样旺盛的创作力。在电影里,看到他把画笔绑在手臂上,挥洒着油彩在画架前工作的情景,实在是我想象不出来的。他穿着类似医生白大褂一样的画衣,衣服上沾满了油彩,显得脏兮兮的。他的手臂如同枯枝,骨节变形的手指上长满节瘤,贴着胶布,缠着绷带,每画一笔都要比一般人费劲了不知多少倍,为了免去换画笔的麻烦,他不得不使用同一支画笔,每用完一次油彩后,在旁边的松节油里涮一涮,接着再画。画架前的那种老迈、迟缓与艰难,和画面上画出的那些明亮的色彩,那些充满生气的人物,那些几乎都是阳光照透的树木花草湖水的景物,对比得那样的醒目,甚至触目惊心,似乎有意在展示人生的艰难与美好的两种面貌。③我特别注意到,雷诺阿的一双眼睛,竟然是那么的明亮。已经是一个快80岁的老人了,居然还能有这样明亮的眼睛,实在也是奇迹。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明亮的眼睛,才让他洞悉世界,将他所画的这个世界一样的明亮起来吧?④偌大的几个展厅,展览的都是雷诺阿晚年的作品。一个瘫痪在轮椅上的老人,一个画笔要绑在手上的画家,还能够画出这样多的画作,实在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这需要才华,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更需要对于命运斗争的信心和力量。命运对于每个人其实都会有阴阳两面,这两面其实就是都会有成全你的一面和折磨你的一面。一般人,很容易在前一面春风得意,而在后一面垂头丧气。雷诺阿和我们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在面对后一面的时候,没有垂头丧气,而照样昂起了头来,他才会手已经拿不住画笔了,依然把画笔绑在手上,也要坚持作画。在这样倔强的面前,命运再jiéào不驯,也对你垂下头来。⑤这样的命运刁难和考验,早在雷诺阿37岁的时候,就已经来过一次了。那时,他右手腕骨折,无法握笔作画,他就是痒得不甘心,不服输,用左手作画,照样让命运向自己垂头。那时候,他画出的《海女》、《抱着猫打瞌睡的女子》,都获得好评。所以,当这一次,命运更沉重的打击到来的时候,他一样坦然面对。既然在这个世界上路了,就不可能全部都是平坦的大路,崎岖的、坎坷的、充满折磨的小路,甚至弯路,都会存在,你只有一样勇敢地走过去了,才有可能不半途而废,而将这条人生与艺术的路坚持走到底。⑥所以,晚年坐在轮椅上的雷诺阿对朋友说:“我这样足不能出户,真是幸运,我现在只有画画了!”对于这样在我们平常看来是不幸的事,他没有抱怨,却称自己:“我是个幸福的人。”⑦对于这样把画笔绑在手上完全不同于一般画家作画的经验总结,雷诺阿说得最为让我吃惊。他这样说道:“画画是不需要手的。”画画怎么可以不需要手呢?雷诺阿对于他所钟爱的绘画艺术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他只是想强调,当病痛的折磨使得他的手无法直接自如挥洒的时候,他可以用眼睛、用心,一样能够创造奇迹。⑧“晚年雷诺阿”,这实在是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好的主题,一边参观画展,我一边不止这样想。雷诺阿早期的作品,他没有生病和瘫痪在轮椅上时候创作的作品,固然也非常出色,但如果我们知道这里展览的作品都是他坐在轮椅上,把画笔绑在手上画出来的,我们该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⑨有意思的是,晚年雷诺阿画的大多是女人的身影和裸体,那里的女人无一不是肥硕的,健康的,美丽的;而且,无不都是像小孩子一样天真的,清纯的,活泼的。每一个人,每一株树,每一棵花草,都是那样的金光闪耀,除了明亮的金色之外,还有绿色、黄色和红色,渗透进肌肤里,渗透进叶脉和花瓣中。特别是画展的最后一幅画,题目叫做《音乐会》,音乐会在画面之外,雷诺阿画了两个肥硕的女人正在穿衣打扮,准备去听音乐会,那两个女人占天占地,占满整幅画框,满怀的喜悦之情,几乎要把画框冲破。站在这幅油画面前,我看了很久,音乐会动人的旋律,在画面之外的远方荡漾。能够听见那动人的音乐,也能够听见来自雷诺阿心中的那动人的心曲。那种心曲的主旋律,不是悲伤和哀怨,而是对日常平易而琐碎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是战胜病痛和困难的达观和乐趣,是生活的希望和期冀。让我感受到,似乎越是艰难的生计和不如意的生活,越是老迈的病身和苍凉的心态,越是让雷诺阿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彰显他敏感而张扬的心。(选自《解放日报》2012.3.30)1.第④段中的jiéào两个汉字是_____________。2.第①段中划线句子运用比喻和夸张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3.第⑦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作品以“吃惊”一词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很自然,脉络十分清晰。B.作者在文中多次用到“实在”一词,只是为了表达观看雷诺阿画展作品的感受。C.老病缠身的雷诺阿的内心充满了旺盛的创作力,作者感到肃然起敬,触目惊心。D.作者认为画展举办方选择了“晚年雷诺阿”为主题很有创意,所以应该多举办。E.第⑥段中“不幸”指老病缠身,足不能出户;而“幸福”指雷诺阿能享受生活。F.文章将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表达作者对雷诺阿艺术人格的敬仰。5.从全文看,晚年疾病缠身的雷诺阿能画出大量佳作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下面一篇文章的内容,阐述你对第④段划线句子的理解。(60字以内)①《项链》②《最后的常春藤叶》③《一碗阳春面》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儒家的天下观旨在构建理想的“天下”秩序。儒家的“天下观”,可以帮助人们从全球乃至宇宙的维度来思考世界秩序,从而避免因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所带来的国际问题治理困局。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尚书.尧典》中记载,帝尧家族内部关系融洽后,又先后在各部落以及更远的外邦间次第推行德治与仁爱,使各部落以及外部邦国和平有序。显然,儒家把“和”看作是处理中国与外国关系的思想准则。而“和”的本质是“仁”,这是儒家所倡导的“忠恕”之道。“仁”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合于国家间的关系。为此,孔子还从“仁”的普遍伦理角度确立了人际关系的两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条原则,就是要求自尊和尊人,把自我与他人同等看待,承认他人与自我的相同心理需求。从这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宽容和尊重精神。《左传》作者曾将这种“仁”推及国家间的关系,认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如何达到“和为贵”?其中的重要途径是“和而不同”。“和而不问”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儒家主张“天下一家”,但后世儒者却多主张“王者不治夷狄”。他们旨在阐述,“中国”帝王不要去直接统治“夷狄”,应与“夷狄”各守其地,和平相处。所以,即使是明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水军远游东南亚以及印度洋诸国时,他们也是秉持着“圣王”对于“夷狄之邦,则以不治治之”的坚定理念,来处理与这些国家间的政治关展。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还要处理好“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关系。所谓“王道”,就是用道德来感化四夷。孔子曾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而“霸道”,则是使用武力以制服四夷。不过,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武力的使用,而主张“以力辅仁”《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遵德之间的关系:“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于此可见,“兵”只是昭示“文德”的手段。荀子对“以力辅仁”的思想曾做过精辟的阐述:认为用仁爱施行于天下,四方各国皆与它靠近;用道义施行于天下,四方各国皆对它尊重;用威力施行于天下,四方各国皆不敢与它为敌;而用这种它国不敢为敌的威力,来辅助协和万邦的使命,才是真正懂得王道的人。显然,《荀子》中“王天下”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与《周易.系辞下》中所阐述的黄帝、尧、舜诸圣王之思维路径完全一致。“厚往薄来”也是儒家治理天下的一条原则。孔子所总结的周朝治理天下的九条纲领中就有:“厚往而簿来,所以怀诸侯也。”据唐朝孔颖达解释:“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而“厚往薄来”原则的提出,与儒家的义利观不无关系。孔子曾说,“君子义以为上”;“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说,“君子”(统活者,有德者)应当以“义”作为自己最高的行为准则。不过,孔子并不否定“利”。孔子所否定的是不义之利。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孔于将“义”置于“利”之上,提倡“以义制利”。后来的中国封建帝王,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对于“四夷来朝”的行为也就一概施行“厚往薄来”的方针。不可否认,秉持上述理念的中国封建君臣在涉外实践过程中,也曾因不顾具体环境而执行偏颇曾带来一定的弊端。然而,儒家文明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普遍价值。这些涉外理念,今天对于我们也有十分宝贵的理论价值。(摘编自陈尚胜《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的“天下观”,可以帮助人们从更大的维度来思考世界秩序,从而避免了国际问题治理困境。B.孔子确立了人际关系的原则,即要求自尊和尊人,体现了宽容和尊重精神。C.郑和率领庞大水军远游东南亚和印度洋诸国,就秉持着“和为贵”来处理与这些国家的政治关系。D.荀子的“以力辅仁”思想,强调了军事在“王天下”中的重要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儒家学者提出的涉外理念B.文章论证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不同角度来解析使天下有序的途径。C.文章在论证“王道”与“霸道”的关系时,举《左传》的例子来论证“以力辅仁”的观点。D.文章辩证的看待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认为涉外理念也有偏颇的地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尚书.尧典》中帝尧家族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的观点。B.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思想。C.儒家主张“天下一家”。但后世儒者认为“王者不治夷狄”,应与夷狄和平相处。D.孔子认为“义”应在“利”之上,“以义制利”,但他并不否定利。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政事,而奉惇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曰:“臣闻之于师,治道要务,在知下之邪正。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愚臣诚不敢以语邪人。”是岁,关东大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少府减食谷马,水衡省食肉兽。明年二月戊午,地震。其夏,齐地人相食。七月己酉,地复震。上曰:“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焉。已诏吏虚仓廩,开府臧,振救贫民,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有可躅除减省以便万姓者,各条奏。悉意陈朕过失,靡有所讳。”因赦天下,举直言极谏之士。奉奏封事曰:“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也。今异至不应,灾将随之。唯陛下财察。”上复延问以得失。奉以为祭天地于云阳汾阴,及诸寝庙不以亲疏迭毁(注),皆烦费,违古制。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书奏,天子异其意,签曰:“问奉:今园庙有七,云东徙,状何如?”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年老以寿终。(选自《汉书・翼奉传》,有删改)(注)迭毁,古宗庙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开国帝王之庙,世世不毁,余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牌位于太庙中。亲庙依次而毁,故称“迭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B.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C.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D.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了防止泄漏,用皂囊封缄。B.关东,秦汉时指山海关以东地区。“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则指其西地区。C.水衡,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汉武帝时期所置,掌管皇家上林苑。D.般庚,商朝君主,他继位后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般庚迁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翼奉勤奋学习,不愿追求仕进。他和萧望之是同学,研究《齐诗》,精通经术*萧望之把经术运用于政事,而他却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B.翼奉被人推荐,受到皇帝尊敬。元帝即位不久,许多儒者就推荐了他。他被征召在待诏宦者署,多次上书言事并被皇帝在闲暇时召见,皇帝很尊敬他。C.翼奉积极进言,指出朝政过失。因为连年发生灾祸,皇帝忧惧不安,广开言路,翼奉生奏指出,要对诸侯王的园林和后宫加以改变,以此来应天救邪。D.翼奉稽古鉴今,改革朝廷礼制。翼奉认为长安寝庙不行迭毁礼,花费很多,豪华的宫室园囿又致民困国虚,他引述历史建议迁都,皇上实施了其建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2)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西施山书舍记(明)徐渭①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①用值若干而有之。②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③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钜丽倾都之孔道,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夜归牧唱之儿童又往往诧于野火转燐。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④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注]①商伯子:人名,作者故乡人。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乃B.则C.然D.因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写了西施山之名,及其古老传说。B.第②段描写作者应邀游西施山所见之景。C.西施山上宫殿已成墟落,现此处民风淳厚。D.作者希望商伯子登西施山时能与自己同感。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写景的文字。4.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且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1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当爸爸老得走不动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1、A【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节气来历;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此题考查“二十四节气”,可以背诵相应的歌谣,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本题第①句后有“春分”蝴蝶梦花间,说明是“春分”前的一个节气,故填“惊蛰”。第②句后有“夏至”,从歌诀来看是“夏至”前一个节气——芒种,故本句填:隔溪“芒种”渔家乐。第③句前面是“立秋向日葵花放”,从歌谣“秋处露秋寒霜降”可判断“立秋”后是“处暑”。第④句前面是“立冬畅饮麒麟阁”,从歌谣“冬雪雪冬小大寒”,可知“立冬”后是“小雪”,故诗句为:绣福“小雪”咏诗篇。故选A。【题目点拨】平时应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2、C【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该审读题干,理解中国画的特点,抓住关键词“透视”和“想象”,再结合选项的诗句逐一进行分析。A项,出自杜甫的《登高》一诗,意思是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表现的画面比较直接,不能体现“透视”或者“想象”的艺术特点。B项,出自杜甫的《蜀相》一诗,意思是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也不能体现“透视”或者“想象”的艺术特点。C项,出自杜牧的《山行》一诗,通过“石径”“白云”可以想象深处的“人家”,突出了一种“透视”或者“想象”的关系。D项,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不能体现“透视”或者“想象”的艺术特点。故选C。3、A【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则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比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A项,“惠顾”是敬词,是商家对顾客感谢的话语,不能用于顾客自己前往餐厅就餐的表述用语。故选A。4、1.B2.C3.C【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寂寂无闻:无声无息,不为人知,常指没有名气;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语境说的是故宫深处很少有人知道,应选“鲜为人知”;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根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语境,应选“推陈出新”;举不胜举:举也举不完,形容极多;层见叠出:屡次出现;语境强调的是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多,没有“屡次出现”的意思,故应选“举不胜举”;相映成趣:指互相对照、映衬着就显得有趣味,有意思;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语境中没有“有趣味,有意思”的意思,故应选“交相辉映”;故选B。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A项,根据上下文,应该将“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与“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互换位置;B项,语序不当,且“观看传统文化”搭配不当;D项,“甚至”表示强调突出的事例,用在语境中不恰当;故选C。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补写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本题:A项,“破坏”一词不符合下文意思;B项,下文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告急,重点不在于“几乎没有人关注传统文化并呼吁……”;D项,“缺少创新”的说法与下文在语意上不连贯;故选C。【题目点拨】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5、1.D2.C3.小姑娘在室内本来是脱掉鞋子席地而坐的,大概在帘内看见蜂儿在采蜜,为了出帘追赶蜂儿,她来不及穿鞋,就踏袜冲出去;“出帘”“踏袜”“趁蜂儿”三个动词的错杂排列(动作的先后应是“踏袜”“出帘”“趁蜂儿”),写出了动作的迅捷和小姑娘的可爱情态。【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写出了女性从活泼到凝重这一必经历程”错误,本词讲了女子从活泼到凝重的这一历程,但是并不是女性“必经”的历程。D错误。故选D。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人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要细致,延伸要具体,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进行分析。C项,“说明生活艰难磨灭了她身上的灵气”错误,说明姑娘长大成人,显得端庄、凝重了,而不是生活艰难磨灭了她身上的灵气。C错误。故选C。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出帘,是掀起门帘而出。踏袜,是因爱惜春时,不忍践踏芳草,故着袜而出,以示轻柔。又曹植《洛神赋》用“罗袜生尘”,写女子步态轻盈,言“袜”固胜于“鞋”。趁,有追赶之意。蜂儿,即黄蜂。黄蜂,和粉蝶,都是春花的伴侣,是春天的象征。小姑娘在室内本来是脱掉鞋子席地而坐的,大概在帘内看见蜂儿在采蜜,为了追逐一只小小的蜜蜂儿,只打着袜脚,来不及穿鞋,就掀开帘子蹦跳出去了。“出帘”“踏袜”“趁蜂儿”三个动词的错杂排列,写出了动作的迅捷和小姑娘的可爱情态。【题目点拨】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6、(1)故不积跬步(2)绕船月明江水寒(3)举匏樽以相属(4)畏途巉岩不可攀(5)若夫霪雨霏霏(6)塞上燕脂凝夜紫(7)约之以礼(8)风物长宜放眼量【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跬步、匏樽、属、巉岩、霪雨霏霏、燕脂。7、1.B2.C3.D【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本题A项,“传统民间文学失去了口口相传的传承场景,其原因在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逐渐普及”,以偏概全,根据原文第一段“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时,信息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变得新奇自由,而传统民间文学的审美表达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的表述可知,“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逐渐普及”只是原因之一,并非全部。C项,“目前我国儿童接受的童话多来自西方,这导致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长此以往,孩子们对中国民间文学逐渐陌生以致淡忘”,侧重的是孩子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事实。D项,“现代人也不可能再接受”,表述错误,原文为“现代人可能也不接受”,讲的是“可能性”不是绝对性。故选B。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浏览原文,再观察四个选项,需要找准答题区间,搜索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与选项的表述进行比对。本题C项,“文章将中外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进行对比,指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好的做法”不合文意,文章不涉及二者对比,原文表达为“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承多是口口相传,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D项,“因此必须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于文无据,原文表述为“最重要的不是记住那些故事,而是要将故事所承载的忠、孝、仁、义等价值观传承好、传播好”,文中只强调的传承、传播价值观的重要性,并未涉及传承途径。故本题选D。8、1.桀骜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雷诺阿形貌的瘦小、体质的赢弱,与其依然充满旺盛的创作力形成对比,体现其内心的强大。3.在结构上更进一层,而且点题;在内容上集中阐释了雷诺阿对绘画艺术与众不同的理解(答“用眼睛、用心创造绘画艺术的奇迹”也可)。4.AF5.①源于他的出色才华以及惊人的勇气和毅力。②源于他对于命运斗争的信心和力量。③源于他对生活的达观心态或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希望和期冀。(意思接近即可)6.顺境和逆境都可使人成功,也都可使人受磨难。如《一碗阳春面》中母子三人处于困境仍充满希望,互相关爱坚强面对生活,渡过难关。【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分类整理,加强记忆。此题要求写出第④段中的jiéào两个汉字,根据原文“在这样倔强的面前,命运再jiéào不驯,也对你垂下头来”,可知考查的是词语“桀骜”,“桀骜不驯”是一个成语,比喻傲慢,性情暴躁不驯顺,不服管教。故此题答案为“桀骜”。2.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答出第①段中划线句子运用比喻和夸张的表达效果,考生需要仔细阅读第①段,找到画线句子所在的位置,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为“枯叶一样萎缩在轮椅上”,句中“枯叶一样萎缩”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来看,这个句子写的是晚年的雷诺阿坐在轮椅上的情形。“枯叶一样”写的是他衰老的状态,“萎缩”,说明他以前变得瘦小了。结合下文“显得越发的瘦小”,“老态龙钟”,“瘦骨嶙峋”等信息,可知,画线句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雷诺阿形貌的瘦小和体质的羸弱。从结构上来看,第②段写了老病缠身的雷诺阿,内心却依然如同一座火山一样充满了旺盛的创作力,这样就使雷诺的外形与他的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他内心是强大的。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3.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答出第⑦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考生需要快速浏览全文,确定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再仔细阅读该段,然后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第⑦段在文章的中间位置,从内容上来看,第⑦段写了雷诺阿对绘画艺术的与众不同的理解,他告诉人们,他可以“用眼睛、用心,一样能够创造奇迹”。从结构上来看,本文的标题为“画画是不需要手的”,这一段中雷诺阿说“画画是不需要手的”就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再结合上文来看,第⑥段写了晚年的雷诺阿坐在轮椅上,不能走出户外,但他却称自己“我是个幸福的人”,第⑦段接着写了他用眼睛、用心创造奇迹,在结构上来看是更近一层。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4.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的鉴赏;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只是为了表达观看雷诺阿画展作品的感受”错误。文中多次用到“实在”一词,并不都是表达观看雷诺阿画展作品的感受。如“在电影里看到他把画笔绑在手臂上,挥洒着油彩在画架前工作的情景,实在是我想象不出来的”表达的是对雷诺阿顽强作画的赞美之情。再如“已经是一个快80岁的老人了,居然还能有这样明亮的眼睛,实在也是奇迹”,表达的是作者惊讶与赞美之情。C项,“……旺盛的创作力,作者感到肃然起敬,触目惊心”错误,文中说“画架前的那种老迈、迟缓与艰难,和画面上画出的那些明亮的色彩,那些充满生气的人物……对比得那样的醒目,甚至触目惊心”,显然是雷诺阿身体状况与画中景物形成鲜明对比让作者感到“触目惊心”,而不是雷诺阿“旺盛的创作力”让作者感到“触目惊心”。D项,无中生有,“应该多举办”文中没有依据。E项,“‘幸福’指雷诺阿能享受生活”错误。从原文来看,幸福指的是雷诺能够继续作画,他可以用眼睛、用心创造奇迹。而且雷诺阿作画的过程,也是与命运抗争的过程,能够帮助他战胜病痛和困难,让命运向他低头,所以他说自己“幸福”。故选AF两项。5.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以及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答出“从全文看,晚年疾病缠身的雷诺阿能画出大量佳作的原因有哪些”,考生需要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文中说,雷诺阿70岁时已经半身不遂,无法行走,只能坐轮椅,但是他并没有中断作画,手不能握笔了就把画笔绑在手臂上作画,而且即使是坐在轮椅上,老病缠身,内心却依然如同火山一样充满着旺盛的创作力,作者说他能画出佳作“需要才华,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更需要对于命运斗争的信心和力量”,由此可以概括出,他没有屈从于命运,坚持和命运作斗争,有着出色的才华以及惊人的勇气和毅力,有着同命运斗争的信心和力量。文中还写到,晚年的雷诺阿坐在轮椅上不能走出户外,但对于这样不幸的事,他却称自己“我是个幸福的人”,作者说,雷诺阿心曲的主旋律“是对日常平易而琐碎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是战胜病痛和困难的达观和乐趣,是生活的希望和希冀”,可见,晚年疾病缠身的雷诺阿能画出大量佳作,也是因为他对生活有着达观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希望和期冀。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内涵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结合所给文章内容,阐述对画线句子的理解。考生需要先仔细阅读原文,找到画线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再从所给的三篇文章中选择一篇,以文中人物的经历来证明自己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本题所给句子在第④段,原句为“命运对于每个人其实都会有阴阳两面,这两面其实就是都会有成全你的一面和折磨你的一面”,意思是说人生都有处于顺境和困境的时候,顺境可以使人获得成功,也可以使人受到磨砺;同样的,逆境会让人身心受到磨砺,也会帮助人获得成功。所给三篇文章分别为莫泊桑的《项链》,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建议考生围绕《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或者《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琼珊或老贝尔曼,或者《一碗阳春面》中的母子三人来写。如,《项链》中的路瓦载夫人在戴着借来的项链参加舞会的时候,春风得意,获得了她期待的虚荣,丢失了项链之后为了还赔项链带来的债务,她受尽了艰辛;《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琼珊面对困境时沮丧难过,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励下,振作起来;《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贝尔曼自己身患重病还不忘帮助琼珊;《一碗阳春面》中,母子三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他们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他们互相关爱,坚强面对生活的不幸,勇敢奋发终于渡过难关等。考生可选择自己把握较好的作品和人物来写,注意语言通顺流畅,自圆其说【题目点拨】第3小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就是段落大意,结构上主要看这一段在文章中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可是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全文奠定一种感情基调,与下文作对比,也可以是交待有关背景,与结尾呼应等;如果在中间,在结构上的作用都是过渡、承上启下;如果是在结尾,一般都是对文章的总结、深化、升华,是对全文主旨的概括。9、1.D2.D3.B【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D项,“荀子的‘以力辅仁’思想”错,“以力辅仁”不是荀子提出来的,原文有“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武力的使用,而主张“以力辅仁”。《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遵德之间的关系:‘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于此可见,‘兵’只是昭示‘文德’的手段。荀子对“以力辅仁”的思想曾做过精辟的阐述……”,可见“以力辅仁”是儒家思想之一,荀子对此做过精辟的阐述,但看不出“以力辅仁”是荀子提出来的。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认为涉外理念也有偏颇的地方”错,原文是“不可否认,秉持上述理念的中国封建君臣在涉外实践过程中,也曾因不顾具体环境而执行偏颇曾带来一定的弊端”,可见不是“涉外理念”有偏颇,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执行时不顾具体环境而带来一定弊端。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思想”错,“推己及人”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种“思想”。原文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条原则,就是要求自尊和尊人,把自我与他人同等看待,承认他人与自我的相同心理需求。从这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宽容和尊重精神”。故选B。【题目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10、1.D2.B3.D4.(1)人如果追求品行端正(正道),即使愚笨也是有用的;如果他怀着奸邪之心,那么知识越多,危害越大。(2)连年没有丰收(好的收成),百姓饥困贫乏,受不了饥饿寒冷,以致于触犯刑法(刑律)。【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注意句子结构的对称性,注意文中词语充当何种成分,注意句子成分的省略以及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这段话是说“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瘟疫更加盛行。元帝于是下诏那些属于少府的江海湖泊园林池塘用来资助贫穷的老百姓,不收赋税;减损太官负责供应的御膳,裁减乐府中的成员,减少苑中马匹的数量,皇帝很少临幸的各个宫殿馆阁不再修缮;”由上文“关东大水”,可知“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然后又导致“瘟疫更加盛行”,因此“饥”“疫”之间应该断开,排除选项A、C;再比较B、D两项,其中“租”“损”“减”“省”都为动词,它们支配的宾语分别为“税”“大官膳”“乐府员”“苑马”,即“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及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一定要记牢,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具体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关东,秦汉时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错误,秦汉时,关东应为函谷关以东。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即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他引述历史建议迁都,皇上实施了其建议”错误,根据原文“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由此可知,皇上采纳的是贡禹“定迭毁礼”,并没有采纳实施翼奉提出的迁都建议。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把需要翻译的句子放回文本,以便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或通假字等,接下来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并采取对译法,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诚”,表假设,如果;“乡”,通“向”,追求、向往;虽,即使。第二句中,“比年”,连年;“登”,丰收;“元元”,平民、老百姓;“刑辟”,刑法、刑律。【题目点拨】参考译文: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研究《齐诗》,和萧望之、匡衡师从同一个老师。三个人对经术都很精通,匡衡是后辈,望之把经术运用到政事上,而翼奉勤奋学习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元帝即位不久,许多儒者就推荐他,他被征召在诏宦者署中,多次上书言事并在皇帝闲暇时被召见,天子很尊敬他。当时,平昌侯王临凭着是宣帝外戚担任侍中,称诏要跟随翼奉学习经术。翼奉不肯和他说,就上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说,治道最要紧的在于知道人的正邪。人如果追求品行端正(正道),即使愚笨也是有用的;如果他怀着奸邪之心,那么知识越多,危害越大。我实在不敢将它告诉邪恶之人。”这一年,关东发生大水灾,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瘟疫更加盛行。元帝于是下诏那些属于少府的江海湖泊园林池塘用来资助贫穷的老百姓,不收赋税;减损太官(“大”通“太”)负责供应的御膳,裁减乐府中的成员,减少苑中马匹的数量,皇帝很少临幸的各个宫殿馆阁不再修缮;太仆少府减少喂马的谷物,水衡(掌管的上林苑中喂养的鹰犬)少吃肉类食物。第二年二月戊午那天发生了地震。夏天,齐地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七月己酉那天,又发生地震。皇上说:“连年没有丰收(好的收成),百姓饥困贫乏,受不了饥饿寒冷,以致于触犯刑法(刑律),我很怜悯他们。已经下令让官吏打开仓库,救济贫穷的老百姓。各位官员也要好好想想天地的告诫,有可以免除、减少、节省而方便老百姓的,可以上奏给我。尽心指出我的过失,不要有所顾忌。”于是大赦天下,选拔直言敢谏的人。翼奉上奏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诸侯王的园林和他们的后宫,最好设定限额,遣出那些超过制度的人,这是消损阴气回应上天救治邪祟的办法。如今怪异的事发生而不回应改正,灾难就会随之而来。愿陛下裁夺。”元帝又向翼奉请教得失之事。翼奉认为在云阳汾阴祭祀天地,以及各个寝庙不因为亲疏而毁掉一部分,都要花费很多,这是违背古代制度的。而且宫室园囿,奢侈豪华难以供给,以致百姓穷困国库空虚,失去了这么多年的积蓄。这些由来已久,如果不改变根本,很难使末正常,于是上书建议迁都以正根本。奏章呈上之后,皇帝认为翼奉的意见与众不同,就批复说:“问奉:如今皇帝墓地所在的宗庙有七个,你说要向东迁徙,怎么办?”翼奉回答说:“以前成王迁到洛,般庚迁到殷,事情的原委,都是陛下清楚知道的,不是有圣明之德,不能改变天下,我刚直愚昧狂妄昏惑,全凭陛下裁断。”其后,贡禹也说应当定下迭毁之礼,元帝于是听从的他的意见。翼奉年老而终。11、1.C2.B3.第②段语言风格平易质朴(写“清新朴素”等亦可)。作者用清新简练的笔调(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幅南方山村水墨图,山丘低矮,竹篁青翠,亭舍几间,荷菱数点,触目皆为田园流水。语言不事雕琢,却将西施山的和平宁静、朴素安适表现得真切而有画面感,同时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此间山村之景和田园耕读生活的喜爱之情。4.本文记叙西施山的古今变迁,从歌宫舞馆,而今一朝寥落成为村庄,记叙、议论中透出作者一缕悼古的淡淡哀愁和时事易变的辗转思考;第②段描写西施山赏心悦目的山光水色和农田渔桑之景,蕴含着作者对山村美景的喜爱之情;第③段主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感叹专心农桑本业,民俗淳厚,那么有识者也会忘悲微笑,由此进一步抒发作者对和平宁静的田园耕读生活的欣然与珍视。【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结合原文“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亦曰‘土城山’”,大意是“西施山在县城往东约五里,《越绝书》及《吴越春秋》都称它为土城,后人才改为现在的名字,但也叫它土城山”。这是在说的山的名字,前面说山叫“土城”,后面说后人改了现在的名字,但是名字中依然有“土城”二字。可见句子前后形成了转折,因此此处需要填写一个表转折的连词。A项,乃,一般表顺承关系或者表判断,不合要求;B项,则,一般表顺承关系,也可表判断,不合要求;C项,然,表示转折关系,符合题干要求;D项,因,一般表顺承关系或者表因果关系。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第②段描写作者应邀游西施山所见之景”错,这段只是介绍商伯子买下它之后,山的布局景色等。原文有“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作者因病并未游西施山,只是凭着记忆写下它的景色。故选B。3.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根据写作的内容、用词等语言特点分析判断风格,并结合表达的情感来分析效果。题目是,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写景的文字。结合原文中的一些描写,比如第2段描写西施山的景色“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此段描写运用白描手法,勾画了一幅南方山村水墨图,山丘低矮,竹篁青翠,亭舍几间,荷菱数点,触目皆为田园流水。“上有”“台东有”“西有”等语言平易质朴,不事雕琢;“丛灌疏篁”“鲜澄可悦”等描写笔调清新简练;将西施山的和平宁静、朴素安适表现得真切而有画面感,同时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此间山村之景和田园耕读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些都体现出平易质朴的语言风格。4.本题考查对文本情感及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写作手法具体考查表达方式。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分析情感要结合具体句子来分析。题目是,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且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①段是叙述和议论。写了西施山名字的变迁,原文有“《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以及议论“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字里行间包含着淡淡的思古哀愁以及世事变迁的感慨。②段是描写。写了西施山的景色,“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描写了西施山清新宁静的美景。“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以及对田园耕读生活的向往。③段主要是记叙、议论。“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钜丽倾都之孔道,而今变而且迁之”“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记叙西施山的古今变迁,从歌宫舞馆,而今一朝寥落成为村庄;“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通过议论感叹专心农桑本业,民俗淳厚,那么有识者也会忘悲微笑。记叙、议论中透出作者一缕悼古的淡淡哀愁和时事易变的辗转思考。④段是记叙、抒情,“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进一步抒发作者对和平宁静的田园耕读生活的欣然与珍视。【题目点拨】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西施山在县城往东约五里,《越绝书》及《吴越春秋》都称它为土城,后人才改为现在的名字,但也叫它土城山。大约是勾践在这里建造了宫室,来调教西施、郑旦,拿她们去献给吴国。又说:“怕这两位女子鄙陋简朴,所以叫她们住在大路附近。”那么在当时,这里本是极繁华的要道了?过去了数千年,它的历代主人已难以知道了。商伯子花了一些代价拥有了它。山不过数仞高,然而丛生的树木与稀疏的竹子,却也鲜亮可喜。山上有台,台的东边有亭,西边有几间书屋,屋后有座池塘养着荷花,从东向外转过去,截住流水用来养菱并在上面筑了亭子,前面则还跟从前一样,叫脂粉塘,没有什么改变。东、南、西三面的山,高耸青翠难以尽数,全都是名山。环绕着书屋的田地水塘一眼望不到边。所有的田地与水塘,无不用来种稻养鱼植桑。我年轻时曾在这里饮酒作乐。现在伯子让我作文记叙,我虽因病不能前往饮酒,但还能够记起它来,大体就是这样。唉,土城,不过一座山而已,起初因为是美女歌舞的宫殿,对着极为繁华的大路,而今早已有了变迁。一旦寥落之地成了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普通心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延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延安大学《心理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如何处理财务压力与焦虑计划
- 烟台大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虚拟现实开源系统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徐州工程学院《手工制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以美术教学引领学生风潮计划
- 肩胛骨骨折护理查房
- 分析《西游记》中的人性善恶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做好非现场监管工作的通知-银监通200810号
- 课本含注音的注释汇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规划(范本-附带监理细则内容)
- 在线开放课程申报书(成功申报)
- 个人化健康管理服务系统
- 体育游泳比赛策划方案
- 特种设备锅炉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主要项目及内容表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牛油果人格与清水型人格写作指导
- 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困难救助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