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培训师复习资料〔根底知识〕--上册第一章职业道德根本常识1、企业培训师:指能够结合经济、技术开展和就业要求,研究开发针对新职业〔工种〕的培训工程,以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掌握并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手段,筹划、开发培训工程,制定、实施培训方案,并从事培训咨询和教学活动的人员。2、培训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内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开展3、什么是道德:人们对于自身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念、原那么、范围、准那么等总和。4、社会主义道德根本原那么:集体主义根本要求:“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核心:为人民效劳具体表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5、什么是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那么。职业道德特点:1.鲜明的职业性和较强的针对性2.较大的稳定性和强烈的时代感3.适用范围的普遍性和内容、形式的多样性6、什么是职业态度: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端正态度:对职业培训工作的意义要有清楚的认识,对培训师的职责和任务要明确,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首要条件。7、职业培训的意义:职业培训是企业开展的直接构成局部,培训适应产业构造调整的需要,适应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需要,适应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需要,培训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性开展的重要工作,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劳等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培训与就业有必然联系,影响就业质量,就业反作用于培训,是培训生存的根底,8、培训师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方案、开发培训工程、开发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材、选用教师并评估培训工作、教学的组织管理与实施、现代化技术与手段开展培训。9、职业态度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影响〔1〕端正职业态度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前提〔2〕端正职业态度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保证10、职业态度的形成与培养〔1〕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境界〔2〕加强学习,增强创新能力〔3〕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11、职业道德标准: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开展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1〕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勤奋敬业、任劳任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2〕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3〕勤于钻研精益求精: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积极进取〔4〕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认识,勇于创新、积极思考敢于探索〔5〕提高素质促进开展: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和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第二章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根本常识1、宪法、教育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关于职业培训的规定〔1〕宪法:国家举办和开展各种学校和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对劳动者进展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展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2〕劳动法:经第八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建国以来我国公布实施的第一部劳动方面的权威法规。第66、67、68、69条规定了培训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上岗前必须培训的原那么和建立职业培训制度以及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法?第一次将职业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并首次明确提出“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概念。〔3〕与劳动法配套:就业训练规定、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企业职工培训规定、劳动部关于进展劳动预备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4〕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5〕职业教育法: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以?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为主要依据。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方针。2、有教育培训内容相关的法律:宪法;教育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3、有教育培训内容相关的法规: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其它4、有教育培训内容相关的规章:工人考核条例:经国务院批准,于1990年7月12日发布施行了?工人考核条例?,这是建国以来国务院第一次批准有关工人考核的行政法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企业职工培训规定;其它5、推行积极的培训政策:“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原那么;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6、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技能鉴定的历史、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根本内容和意义〔1〕初级技能、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有用人的主要依据,〔2〕意义:培育和开展劳动力市场的一项重要根底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促进经济开展的有力手段7、其它政策:就业准入制度;在对培训实体的管理上,实行自主办学的政策,实行“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政策,实行技能人才技术等级制度、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职业培训经费8、毛泽东重要论述意义“以提高和普及人民群众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的文化教育政策〞,提高农民和少数民族文化水平,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开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与目前推行的素质教育异曲同工9、邓小平重要论述意义:关于科技与教育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开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关于科技人才的培训: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关于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结合,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建立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指导方针,为职业培训工作指明方向10、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论述意义〔1〕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开展的战略地位〔2〕建立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3〕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根本条件〔4〕政府部门在教育开展中的责任建立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指导方针,为职业培训工作指明方向第三章经济学根本常识市场经济的供求原理,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职业培训应如何遵循市场规律运作了解方案经济和市场经济异同点了解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抑制经济不对称的方法市场经济的根本含义〔1〕市场经济不是单个人、单个企业或者单个产业领域的市场化经济行为,是所有人、所有企业和所有市场化经济活动的集合〔2〕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处于主导地位〔3〕市场调节机制中的价格机制是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机制5、市场经济的根本条件〔1〕大大超过劳动者本人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市场经济产生、存在和开展的历史根底。〔2〕高度社会化的社会分工的产生、存在和开展,是市场经济产生,存在和开展的重要条件。〔3〕生产要素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所在,即产权边界高度明晰是市场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6、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1〕产权关系明晰化〔2〕生产要素商品化〔3〕经济关系市场化47、市场经济的根本规律〔1〕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化规律〔2〕互利性的等价交换规律〔3〕资源主体的自主性规律〔4〕反垄断的自由竞争规律〔5〕优胜劣汰规律〔6〕时机均等的公平公正规律〔7〕以契约为根底的信用经济规律〔8〕维系有序性的法制规律〔9〕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规律〔10〕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规律〔11〕保障弱势的社会保障规律8、需求:消费者购置某种消费品的愿望和能力9、需求曲线:负相关关系供给:指商家提供某种消费物品的愿望和能力,供给曲线:正相关关系市场均衡问题市场均衡: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供给与需求在市场上到达平衡状态,当供给价格高于消费得愿意及购置价格时,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需求量,形成市场过剩,当商品供给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而能够购置的价格时,消费者趋向于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形成商品的供给量低于消费者需求量,为市场短缺。市场商品交换三个特点:1.有商品的需求方,即买方2.有商品的供给方,即卖方;3.凡在市场中买卖的商品均具有其自身的价格和买卖的数量。一般商品市场和特殊商品市场:2.特殊商品市场即具有特殊性的商品以及不是商品却具有商品形式的产品所形成的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土地市场和金融市场等。市场机制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市场机制的核心是运用价值规律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组织方式和经济运行体制。资源配置以利益导向为中心市场经济配置资源是以追逐利益为中心,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的,因而市场经济要求没有垄断、完全自由的竞争。方案经济含义和产生背景〔1〕含义:通过政府指令引导生产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2〕背景:社会主义工业原始积累阶段特殊产物,适用于工业根底弱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早期开展阶段,特点:决策权高度集中,迅速积累资金14、市场经济与方案经济比较优点缺点市场经济突出自由竞争,有活力,高效配置资源,解决微观层面供需变化,创造生产力,本质倡导自由平等,提倡公平竞争有助于社会安康开展一定阶段的垄断,抑制竞争,降低活力,收入悬殊造成社会矛盾锋利,供求比例失衡,经济危机,处部负效应,如环境污染方案经济资源集中调配,短期快速开展,资源配置不合理,不能迅速解决市场需求与资源调配问题,造成构造扭曲僵化,缺乏鼓励机制,缺乏竞争压力15、市场经济对职业培训影响:〔1〕政府在职业培训中职能转变〔2〕建立多层次职业培训体系〔3〕确立职业培训的市场竞争观点〔4〕建立国家职业分类标准体系及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5〕强化效劳,为开展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创造条件西方国家的职业培训〔1〕注意和高校联合〔2〕产学合作方式,以社区为中心办长短结合的各类培训班劳动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1〕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2〕效用最大化〔3〕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4〕劳动力市场劳动力需求:指人们根据生产需要,购置劳动力的愿望和能力劳动力供给:指劳动力提供方提供劳动的愿望或能力失业问题: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别离的状态,劳动者推动赖以维持生活的工作岗位。影响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产品的价格2.技术的进步3.外延扩大再生产4.其他要素的供给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对其工资水平变化的反映程度影响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1.习惯2.可供选择的时机3.劳动力流动4.人们的收入效应所谓失业,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别离的状态,即劳动者失去赖以维持生活的工作岗位失业的根本类型:1.磨擦性失业2.构造性失业3.周期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23、经济开展中新问题:外部性在表现形式上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类在生产领域经常可以遇到负外部性问题,例如:某造纸厂排放污染物,每生产一吨纸就要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一定量的污染物,从而造成河流附近居民的安康直承受到影响,这是明显的负外部性。〔1〕外部性问题:含义〔指一个人行为对旁观者的利益造成的影响〕和形式〔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生产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排污造成河流附近居民安康为负外部影响,人才外流使他人受益是正外部影响〕〔2〕信息不对称问题:含义〔指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对商品有关信息了解程度不对等的现象,〕消极影响〔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价格难以真正发挥商品供求的引导作用,由于信息不对称,劣质产品充满市场,对劳动力市场秩序产生不利影响〕、解决方法〔建立产品质量的第三方质量监视及认证机制,政府以法律手段加大对低质低价产品的监管、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运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来客观反映应聘者水平量才使用〔3〕知识经济:开展历程〔1996年第一次引用知识经济概念98年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含义〔以知识为根底的经济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特征〔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对自然资源通过知识和智力进展科学合理综合配置,,人在经济开展中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开展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形态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开展的经济。第四章教育培训根本常识教育培训统计工作的主要指标及计算培训效益的方法职业培训作用和意义教育的本质:指教育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特点: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现代教育特征及开展趋势现代世界教育的开展趋势概括为:教育终身化、教育法制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及教育成为可持续开展的手段等几方面.教育的根本规律〔1〕教育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规律〔2〕教育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3〕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开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目的强调全面开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95年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培训的根本概念职业培训是按职业岗位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进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把一般人培养成具有一定政治文化和技术素质的合格劳动者,适应岗位需要培训的理论根底心理学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职业培训的特点〔1〕为劳动就业效劳的即时性〔2〕直接促进经济开展的生产性〔3〕隶属于劳开工作的专业性〔4〕突出技能训练的操作性〔5〕侧重职业证书的非学历性职业培训的根本程序需求分析,制定培训方案、课程和教学的设计、培训的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职业培训的种类就业前培训、学徒培训、转岗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教育与培训的关系〔1〕联系:传授人类生产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都有社会性,贯彻教育方针和表达时代特征,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有规律,保证科学性,由教育者发起和主导,注意调动积极性,培养综合素质〔2〕区别:侧重点对象与劳动就业关系和各自作为专业工作在国家整价目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建立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1〕立法〔2〕建立灵活的职业教育培训体制和模式—包括管理体制,学制,课程形式,资格认定方式〔3〕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渗透,产训合作〔4〕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对课程有较大选择性〔5〕在实施培训中,增强为教育对象效劳的意识〔6〕注意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培训统计的含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经济科学和统计科学的穿插学科,是以教育心理经济学和统计学为根底,研究运用各种教育心理经济的测量和统计手段及工具,对人才素质培训效益和教学效果进展科学分析和价值判断,以求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培训统计的重点〔1〕数据的初步整理〔2〕集中量数〔3〕差异量数〔4〕相关和直线回归〔5〕总平均数的估计〔6〕差异假设检验〔7〕方差分析〔8〕X平方检验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指标〔1〕HR预测方面的指标:专家调查法,趋势外推法、因果关系法、投入产出法〔2〕教育培训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工作状态和质量指标:根本条件培训对象活动成果〔3〕学员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指标〔4〕人才素质综合测评指标〔5〕教育培训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培训的投资来源统计、投资分配统计、投资比例统计、培训的本钱要素统计〔培训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师生比;人均培训本钱、培训收益率〕教育培训统计常见数据类型及处理工具数据:计数数据、一般测量数据、顺序数据教育培训统计的工作程序〔1〕统计设计〔2〕统计调查〔3〕统计资料整理〔4〕统计分析培训统计的根底工作〔1〕搜集整理原始记录〔2〕建立统计台帐〔3〕制作统计报表统计工作对教育培训工作的作用和意义〔1〕科学预测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做好教育培训的规划工作〔2〕运用教育培训统计知识,进展教育培训评价〔3〕教育培训统计知识对劳动者职业能力的鉴定、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测评也必不可少的〔4〕进展教育培训的科学研究需要教育培训统计知识课程的含义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各,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开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课程的设计指对拟开的课程进展设置和编制进程程序列以及制定每项课程的具体标准的过程关于教学教学即教师引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课程与教学的关系1/课程教学与教学策略2/必须关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3/课程与教学关系开展的新趋势教育经济学的根本知识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拟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培训经济学的根本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经济思想〔2〕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经济思想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学说、社会再生产理论、劳动价值学说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根本观点〔2〕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的根本观点培训经济学的主要概念经济、培训、培训投入、培训本钱、培训的经济效益、培训经济学的主要指标〔1〕培训办学条件指标〔2〕受培训者的数量和质量指标〔3〕培训的微观管理水平指标〔4〕培训的经济效益指标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常识开发的根本含义〔1〕广义:建立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实施再就业工程和建立失业保障制度,开展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建立学习化社会改善卫生保健,加强体育事业提高公民安康水平〔2〕狭义:指教育和培训开发的内容〔1〕开发员工的职业技能〔2〕开发员工的职业品质〔3〕开发员工的开展潜能开发的根本程序〔1〕培训需求分析〔2〕制定开发方案〔3〕设计培训课程方案〔4〕培训过程的组织、检查监视和指导〔5〕培训效果评估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开展的意义〔1〕国家经济开展速度和工业化程度的标志〔2〕给投资主体〔国家个人〕带来更高的收益率〔3〕开展知识经济的需要〔4〕企业开展的动力源泉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活动性,二是可控性,三是时效性,四是能动性,五是变化性,六是再生性,七是持续性,八是独立性,九是内耗性,十是资本性。“培训〞只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进展工作分析与评价:对企业的所有工作进展分析,依次分析出职务系列中的职级、等次,确定每项工作的工作描述和价值。制作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作为招聘、确定薪酬、考核和评价的依据。在现代企业中,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一般以劳动合同来确立。HR管理的含义指运用现代化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展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正确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展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HR管理的工作范畴HR获得、安置、使用、保障、鼓励、开发,具体包括:招聘人才、合理使用、培训提高、考核鼓励HR管理的具体工作〔1〕制定人力资源规划〔2〕本钱核算〔3〕进展工作分析与评价〔4〕进展员工的招聘和选拔〔5〕建立劳动关系,进展劳动合同管理〔6〕进展薪酬管理〔7〕进展员工的教育培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立〔8〕进展员工的业绩考评〔9〕进展劳动保障管理〔10〕进展职业生涯管理HR管理与HR开发的关系〔1〕开发是管理的根底和前提〔2〕开发是管理的重要内容〔3〕管理理论为开发提供理论依据〔4〕管理实践为开发提供动力和保障机制第六章团队建立1、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根底上运作,以到达共同的目标。2、团队的含义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工作团队的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正式群体主要包括两类: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群体形成的根本过程:群体的形成阶段、群体的震荡阶段、群体的标准化阶段、群体任务执行阶段。团队精神:是指团队内全体成员形成共识的思想、意识和信念。具体讲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效劳精神的集中表达,它表现了团队中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3、团队建立的含义团队建立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方案、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其成员进展的培养、训练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提高成员的协作精神、合作意识,使其为企业的开展目标而努力工作。企业通过团队建立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加组织的凝聚力,迅速而有效地解决一些开展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推行一些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4、团队建立的根本要求〔1〕清晰团队目标〔2〕共同的信念〔3〕成员之间的信任〔4〕良好的沟通〔5〕必要的相关技能〔6〕团队领导者的领导能力〔7〕良好的团队环境。5、团队建立对职业培训工作的意义〔1〕保证培训任务的完成〔2〕使管理层有时间进展战略性思考〔3〕提高决策速度〔4〕增加决策准确性〔5〕提高工作绩效6、团队建立的过程和条件〔1〕团队建立的过程:开场阶段、困惑阶段、成型阶段、行为阶段、团队阶段〔2〕团队建立的条件:指导原那么、明确职责、决策机制、一定的文化气氛、恰当的培训方法、相应的知识和技能7、人际关系的根本含义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相互满足的状态8、工作中不正常人际关系的表现1、恐惧心理2、羞怯心理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5、猜疑心理6、自私心理7、偏见心理9、影响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因素〔1〕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2〕相似性因素〔3〕需要、性格、气质的互补作用〔4〕能力与专长的因素〔5〕仪表因素工作中改善人际关系的根本方法〔1〕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明确交往基点、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的愿望、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调试冲突,以诚待人,尊重他人〔2〕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优化团队风气、改善领导作风,适时调整政策、及时调解帮助沟通在培训和管理中作用〔1〕沟通是决策和方案管理的重要内容〔2〕沟通是建立和改善团队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七章拓展训练拓展训练的含义是现代人和现代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估计划
- 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插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昌学院《教育心理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写意花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邮电大学《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CSB事故案例专栏丨BP德克萨斯州炼油厂火灾爆炸事故
- 医院培训课件:《什么是糖尿病》
-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 《质点动力学A》课件
- 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考试题库与答案
- 坚持到底一切皆有可能 课件 高三主题班会(共17张PPT)
- 202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模拟作文: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 老空水防治措施(2)
- 多臂井径测井技术简介
- 商务PPT矢量图标
- DNV-Phast-软件讲解PPT
- 避光药品汇总
- 船舶避碰知识点
- 小学生迎元旦主题班会课件
- 方程的应用(等积变形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