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物质的永恒发展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二)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及其相互关系(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和量变及其相互转化(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1.联系的涵义(一)事物的普遍联系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联系的特点(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非主观臆想。

罗马教皇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审讯伽利略,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地球等行星绕着太阳运转的事实。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主观联系论和反对封建迷信的基本要求。(14下/7)8幸运数字一定能带给你幸运吗?你的幸运数字是……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联系的普遍性

①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结构性;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恩格斯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与住房问题相联系的其它问题联系的普遍性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联系普遍性的例证分析:(006/10.7)(10028/7)(13下/7)

猫、田鼠、熊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之中。(12下/7)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①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城门失火啦!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啊!②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的是本质联系;一棵瓜秧结几个瓜、一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本质联系。

火烧城门表现的是城门与火之间的直接联系,鱼的死亡表现的是鱼与火之间的间接联系。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③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④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苹果熟透了要掉到地上,这是苹果与地球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恰好掉在某人的头上,则是苹果与人的偶然联系。DNA双螺旋结构克隆牛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坚持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在事物的全面联系中完整地把握事物

“把人的手割下来,使之脱离开人体,它就不再是现实的手。”

—黑格尔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得真理的科学方法。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相互作用从过程看从结果看某种关系的确立某种运动的发生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005/8)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发展的必然性——

新事物不可战胜(1)新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旧事物

所谓旧事物,就是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消亡的事物。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①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说,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比旧事物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007/10.7)②从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来说,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因素,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增加了旧事物中没有的新内容,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4)强调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理论意义①要善于识别、保护和支持新生事物。新事物在其刚产生的时候,总是显得弱小。②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事物丧失其存在合理性时,我们要与时俱进,进行变革,用更高级的新事物来代替它。

新事物不断战胜并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就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4.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过程(1)世界上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特定的具体运动过程。从形式上看,过程是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替;从内容上看,过程是事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更新。(2)世界上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限的,都有它的生成和灭亡,凡是产生的都是会灭亡的。(3)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从属于一个更大的过程。世界的发展就是一个新旧事物无穷交替的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意义: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也没有无根据地突然产生又突然消失的事物,没有“历史的终结”。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5.物质世界永恒发展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辩证法强调事物的运动变化,但更重视事物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2)“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3)克服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004/8)(011/7)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核心和实质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都已意识到对立统一规律的存在和作用。

赫拉克利特:“统一物是由对立面组成的,所以在把它分成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暴露出来了。”爱利亚学派的芝诺提出“飞矢不动”,客观上揭示了运动就是连续与非连续、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丰富的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先秦):“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王安石(宋代):万物皆“有对”,“美者恶之对,善者不善之反”,“没者存之对,终者始之对”。(12024、12031/7)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一阴一阳之谓道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自相矛盾的故事!?我的矛无坚不摧!

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

这里的“矛盾”是形式逻辑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什么是矛盾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英:contradiction德:Widerspruch

(逻辑悖论:理发师悖论、说谎者悖论“本句话是假话”)

(《矛盾论》和《论持久战》、塞翁失马)

(10025/7)

(11029/7)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

广义矛盾:

同一、差异—对立—矛盾(狭义)

如果把狭义矛盾的情形与广义矛盾相混淆,就会造成逻辑矛盾。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1.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范畴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010/7)

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矛盾同一性的表现:(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11028/7)NS作用与反作用、正电与负电、上与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父母与子女……。

“每一方只有在它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己的(本质规定)……每一方都是它自己的对方的对方”

——黑格尔

磁铁有南北两极,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即使将它切断、打碎,它仍然是南北两极同时存在。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2)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表现为:

a)矛盾双方具有共同的成分、因素、性质、基础或范围等;

b)矛盾双方相互创造,相互增强,引起对方和自身力量的消长(矛盾双方的力量不仅相互排斥,反向变化,而且能相互吸引、同向变化;(12、13下/8)(14上/7)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c)矛盾双方相互映现,相互包含对方的信息;d)矛盾双方有相互转化的趋势;e)矛盾双方“直接同一”;等等。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中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农业工业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克隆过程克隆棉羊“多莉”

“克隆”是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转化。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矛盾同一性的具体性、条件性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丧失了一定条件,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就会遭到破坏。(例如,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批评与团结的同一性等)(006/10.8)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学术争鸣战场厮杀批评与自我批评市场竞争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矛盾斗争的表现:矛盾双方相互差异;矛盾双方相互排斥、限制;一方力图统治、支配另一方;一方力图消灭、吃掉另一方。形成矛盾斗争的不断升级,达到极点,又可能发生逆转,趋向缓和、同一。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区别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的性质相反的两种属性。

B、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因为同一是内在的包含着差别、对立的矛盾双方的同一,同一性必然为斗争所制约,没有离开斗争性的同一性。(10028/8)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斗争性是寓于矛盾统一体中的斗争性,是具有内在本质联系的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也没有离开同一性的斗争性。(14下/8)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①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变异遗传遗传变异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②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在事物量变的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打破力量的平衡,为质变做准备;第二,在事物质变的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瓦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③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二者相互结合,共同作用,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变化。

鹤与湿地相存相容人与环境相生相长④在不同条件下,斗争性和同一性的作用有不同主次之分。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②和谐体现的是同一性,但和谐并非否认矛盾,它是多样性的统一、差异间的协调。应当通过适度的斗争去争取和谐。③也要反对片面强调斗争,破坏必要和谐的错误倾向。

“相反相成”的道理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

推动物质的发展和进化,是吸引和排斥、化合和化分、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等既斗争又统一的矛盾运动。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真理与谬误、不甚深刻的认识与深刻的认识既斗争又统一,是推动思想前进的动力。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牛顿爱因斯坦地心说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批判形而上学割裂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错误观点:

形而上学“在它看出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有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他们认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辩证法认为:在日常生活范围内,认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的形式逻辑是极可尊敬的,但是也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承认“既是又不是”。

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的关系类似于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关系。把形式逻辑夸大成为世界观就成为形而上学。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例如:

机械运动:运动物体既在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分子概念:同性相斥又相吸,异性相吸又相斥(H2O);(013/9)

公有与私有、计划与市场的相互渗透。(007/10.8)(11004/8)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共性、绝对性和无条件性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矛盾无处不在。;②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矛盾无时不有。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对具体事物来说,抽象的矛盾普遍性具体化为该具体事物和过程中的特定矛盾的普遍性。即在一个特定的事物过程中,必有一个决定该事物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在该过程中普遍存在。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如:

正电与负电的矛盾在电运动中具有普遍性;化合与分解的矛盾在化学运动中具有普遍性;新陈代谢在生物运动中具有普遍性;阶级矛盾在阶级社会中具有普遍性;真与假的矛盾在思维中具有普遍性;等等。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机械运动包含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在自然界中,机械运动包含了连续性和间断性、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矛盾;化学运动包含了化合和化分、酸性和碱性、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矛盾;生命运动包含了同化与异化、遗传和变异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在人类社会中,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在认识领域,也存在着感性和理性、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主体与客体、真理和谬误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个性、相对性和有条件性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11003/8)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性质的矛盾,矛盾的承担者、表现方式、发展过程、解决方式等都是各不相同、各有特点的。如:机械运动中作用与反作用;物理运动中排斥与吸引、化学运动中化合和分解、生物运动中同化和异化、社会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等等,都具有各不相同的性质。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世界上绝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莱布尼茨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案例:量体裁衣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研究各门科学领域的矛盾的特殊性是各门科学的任务。哲学只研究那些横跨各门科学领域的,从而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矛盾特殊性范畴。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矛盾在不同的事物范围、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就矛盾范围而言—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之分。内部矛盾是指一个事物或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外部矛盾是指一事物与他事物或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

(011/8)

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有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之分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双方而言,又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一般地说,内部矛盾是一个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和主要原因,而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和次要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外因也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可以相互转化。(012/9)

意义:注意调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贯串在一事物发展全过程始终,并对该事物发展过程有决定意义的矛盾;

非基本矛盾:并非贯穿一事物发展过程始终,或并非对一事物发展过程有决定意义的矛盾。(019/8)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全过程,并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决定意义的基本矛盾。而阶级斗争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则是非基本的矛盾。性别、种族等之间的矛盾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而言也都是非基本的矛盾。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在我们分析一个事物发展的长过程时,应该抓住对该过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矛盾,才能正确把握该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思考:大学生活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指在一个由诸多矛盾组成的事物矛盾体系中,各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起领导和决定作用,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矛盾,即主要矛盾;(10025/8)(12031/8)

非主要矛盾:即那些在矛盾体系中被领导和被决定的矛盾。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相对的。(12024/8)抓主要矛盾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注意的重要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抓主要矛盾也要带动次要矛盾。(“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红花还得绿叶扶”)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

就一个矛盾而言,其矛盾的两方面在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在一事物矛盾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领导、被支配的方面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11029/8)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与主、次矛盾不同,矛盾的主、次方面有相互依存、更加紧密的关系。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意义:坚持“两点论”及“重点论”的统一: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分为二,又要看到矛盾的两方面又是不平衡的,不要陷入是非不分的折衷主义,更不能颠倒事物的性质。如果颠倒矛盾的主、次方面,就可能发生严重的认识和行动错误。例如,对社会的阴暗面和光明面的估计。(11028/8)(13下/9)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③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可分为

对抗的解决方式:(双方同归于尽;一方战胜、克服另一方;双方互易其位……)

非对抗的解决方式:(双方相互融合;双方并存、协调发展……)两类解决方式可以相互转化。

要正确区分,并用正确的方式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14上/8)

(14下/9)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列宁

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毛泽东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相互区别

个性比共性丰富,共性不能完全包括个性,共性比个性深刻例1:苹果与水果例2:公孙龙:“白马非马”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世界上没有“水果”,只有桃、梨、苹果、桔子等具体水果形态。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包含有水果的共同特性,都含有果酸和糖类等有机成份。(2)相互联系

①共性离不开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②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性必然和共性相联结而存在,只有个性没有共性的事物也不存在。(010/8)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相互包含:

普遍性、一般性存在于特殊性、个别性之中,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这是内涵的、性质的包含特殊也包含于普遍之中,这是外延的、实体的包含。(集合论)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4)相互转化

A.相对于观察角度的转化:

水果———梨————鸭梨普遍——特殊普遍——特殊

B.客观的转化:

普遍—→特殊:熵减,有序化。特殊—→普遍:熵增,无序化。(021/8)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毛泽东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这个道理,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矛盾提供了根本的方法。(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锐利武器。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12/9)(13上/9)

在实际工作中常运用“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搞试点调查研究干部下乡蹲点办特区实行民族自治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7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现实意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

“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思考:如何看待“普世价值”?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7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和量变及其相互转化1.质、量、度、序及其认识意义(1)质

含义:质是一事物或一要素区别于他它事物或他要素的内在规定性。(黑格尔:质是自身等同的单纯规定性)

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的高级动物。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7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认识质的意义:

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区别事物的基础。(10028/9)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7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量含义: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黑格尔:量是扬弃了质的规定性的,可以连续的规定性)认识量的意义:

认识事物的量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准确认识事物的量,才能对实践进行准确、具体的指导,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胸中有数”。

质和量的关系:量中有质,质中有量。(11003/9)

一门科学只有能够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成熟的地步。--马克思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7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度

含义: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和范围,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事物度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100C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保持其自己液体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0℃—100℃。这个度的两端,即0℃和100℃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005/10)冰水汽0C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8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注意把握关节点

0.15%和1.7%是炼钢含碳量的下限和上限,超出这两个关节点,炼出的就是熟铁或生铁,而不再是钢了。(11004/9)钢熟铁生铁钢质脆度含碳量%0.151.74.5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8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乐极生悲

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

黑格尔认识度的意义:

要掌握适度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学会把握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防止“过犹不及”

(006/10.9)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8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度的重要意义:“适度”的原则。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物无善恶,过则成灾。对于我们的认识和实践都十分重要:认识:“适度”才能分清是非、真伪。实践:“适度”才能确定成败、优劣。(012/10)(013/10)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8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4)

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和排列组合方式。

序是质和量之间的中介环节,是理解量、质互变的关键。

序表现为结构序列量,如比例、分数、矢量等等。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8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量变与质变(1)量变:事物非根本的、不显著的、未超出一定的度的范围的变化。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①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日常所见的事物所处的统一、平衡、静止、稳定等状态,实际上都是量变状态。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8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量变的两种形式:

一是数量的增减,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如甲醚与乙醇的分子结构式不同。甲醚分子结构式乙醇分子结构式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8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1)质变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超出了一定的度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性和连续性的中断。(12024/9)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8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V≥7.9公里/秒V≥11.2公里/秒V≥16.7公里/秒卫星小行星银河系

质变是超出度的界限,是根本性质的变化,因而又称飞跃、突变。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8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爆发式飞跃,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战争等。二是非爆发式飞跃,如物种的演变、猿到人的转化、人们世界观的改变等。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战争猿到人的转化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8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原子核的裂变在原子弹爆炸中是爆发式飞跃,而在核电站的原子反应堆中却是非爆发式飞跃。秦山核电站原子弹爆炸原子核裂变

事物的质变采取什么样的飞跃形式,取决于事物的性质及其所处的条件。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9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量变引起质变的机制

———以序变为中介。

(如液态水变为蒸汽时温度与大气压的关系、物体倒下时重心与支撑面的关系,等等)量变引起质变一定通过序变,但是序变不必然形成质变。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9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9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司马迁著《史记》用了15年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用了20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9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②质变是一定量变的必然结果(12031/9)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9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质变的情况;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存在着量的扩张现象。(10025/9)一个人从童年到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和研究生,这些都是人一生中的部分质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特别是三大战役,就是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表现。(007/10.9)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9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4)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自然界发展演变过程人类的出现及人类社会进化过程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9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5)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A.要把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的远大宏伟目标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行动结合起来。(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B.坏的事变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C.反对割裂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形而上学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前者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后者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

对于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004/10)/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9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1.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对立统一体(11028/9)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因素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事物的因素

在生物有机体中,遗传是肯定方面,变异则是否定方面;同化是肯定方面,异化则是否定方面。(11029/9)(14下/10)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9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肯定与否定也表现为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肯定阶段是事物的肯定因素占主导地位,事物在成长、壮大,具有存在合理性和较强生命力的阶段;

否定阶段是否定因素占主导地位,原事物处于衰亡、变革,已经丧失生命力和存在合理性,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产生的阶段。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9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由于事物发展的复杂性: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在事物发展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于新生事物,肯定它是积极的、前进的行为,而否定它是消极的、反动的行为;对于腐朽事物来说,否定它是积极的、革命的行为,而肯定它是消极的、保守的甚至反动的行为。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0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我们肯定或否定一个事物的态度与该事物和我们之间的价值关系有关,并非一切旧的、衰落的事物都是应当否定的。不要把我们对一个事物的态度与该事物本身的肯定或否定的发展阶段混为一谈。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0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一方面,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种相反的、对立的方面或趋势;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0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斯宾诺莎:“规定即否定”。黑格尔:“规定是被视为肯定的否定”在绝对光明中就像在绝对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14上/9)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0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肯定包含否定:对任何事物的规定中都包含着对于该事物是否定的、外来的方面。对三角形的规定即包含对圆形、方形等其他形状的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对黑暗的否定即是光明,对谬误的否定即是真理。(021/9)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0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a-a=?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0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肯定与否定构成的复杂情形:(13上/10)+a-a=0(一般对立)+a-a=a(同一)+a-a=2a(独立)(+a)(-a)=-a(质的对立)(-a)(-a)=+a

(否定之否定)22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0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aº——a¹——a²——a³点线面体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0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1)辨证的否定观(010/9)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发展否定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0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④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12下/10)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0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牛顿力学的否定就是既克服又保留。运动是相对的,时空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时空也是相对的。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1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主要错误:

A.认为否定只是外来的否定,不承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认为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中断。

C.认为否定就是绝对否定、全盘否定,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10028/10)

总之,形而上学认为肯定就是绝对肯定,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否定,否定一切。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根本错误的。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一分为二”的分析态度。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1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必然要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你没见树上有虫吗?为什么把树砍了?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化,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认为否定是外力作用于事物的结果,是外在的否定。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1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的一般公式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麦粒植株麦粒(1)事物的充分发展和自我完善,需要通过两次辩证否定,经历三个阶段。(13下/10)(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1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原因:

只有通过否定之否定,才能保持发展着的事物的存在;只有通过否定之否定,事物才能吸收外来否定中的合理因素,促进自身发展壮大;只有否定之否定才是对立面的统一,才是事物自身矛盾的展开和发展。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1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机械运动过程:化学运动过程:生命进化过程:吸引排斥化合分解遗传变异吸引化合遗传

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才是完整的。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1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否定之否定运动的特点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事物发展的回复性;事物发展的上升性、前进性;总之,表现为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1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否定之否定阶段与肯定阶段必然有某些相似之处,事物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呈现出近似圆圈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阶段既是前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一个周期接一个周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特征。

预测学(翁文波)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1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现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百万亿次以上。代性能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第5代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1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和迂回的。

人的成才过程也是如此,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首次考大学竟名落孙山。他在专利局工作时,只能偷偷地研究相对论。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1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中普遍地起作用的基本规律。如:

求微分运算:T→(T+ΔT)→T;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2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元素周期表:

锂—氖—钠,钠—氩—钾,钾—氪—铷……

(11003/10)社会发展:

原始公有制(无阶级社会)

—私有制(阶级社会)

—共产主义公有制(无阶级社会)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2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否定之否规律是普遍的,其具体形式又是特殊的、多样的,表现在:否定之否定的方式不同;否定之否定的环节、阶段不同;否定之否定的周期不同。恩格斯:“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特殊的否定方式”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2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水星绕太阳旋转一周是88天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是一年冥王星绕太阳旋转一周是250年太阳系绕银河系旋转一周是2.5亿年脉冲星自转一周是0.033秒

从发展周期长短上来看,有的事物发展周期短,有的事物发展周期长。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2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昆虫一生要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从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次数来看,有的次数多,有的次数少。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2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周期递缩律”:事物发展普遍具有周期越来越缩短,发展越来越快的趋势:如社会的发展、经济危机的周期、知识的增长、等等。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2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认识否定之否定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具体分析各种事物发展的过程的特殊性,而不要机械套用“正题—反题—合题”的三段式。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2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仅仅知道大麦植株和微积分属于否定之否定,既不能把大麦种好,也不能进行微分和积分,正如仅仅知道靠弦的长短粗细来定音的规律还不能演奏提琴一样。恩格斯

要具体分析事物的发展过程,合理地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2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①理论意义:反对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关系的直线论和循环论。(11004/10)直线论:

认为事物发展是直线式的,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循环论:

认为事物发展没有前进上升,只是循环表现:看不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骄傲自满经不住困难和挫折的打击,悲观失望表现:因循守旧不思进取②现实意义:对于新事物的成长既要坚定信念,又要看到前进中的曲折性。“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005/11)(12031/10)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2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这几对范畴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学说)的展开,是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们从不同角度继续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1.原因与结果(1)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是结果。因果联系揭示了前后相继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矛盾关系风吹草动电闪雷鸣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2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原因和结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风吹草动科技和生产(3)事物的因果关系是科学认识的客观依据和自觉活动的思想指导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3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日本侵略中国中国强烈抗议美国炸我使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颠倒。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3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因果区分的相对性:在事物发展的无限链条和普遍联系网络中,相对于不同的事物和现象,每一事物或现象都既是结果又是原因,形成因果链条、互为因果、正反馈、负反馈等复杂情形。(12024/10)(10025/10)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3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生产的发展,孕育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3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等等。其实都具有表面性。在实质上,原因与结果具有同一性。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3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必然性与偶然性(1)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2)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了事物发展趋势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矛盾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车祸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3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变异遗传遗传变异偶然性必然性必然性偶然性

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必然通过大量的偶然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及其补充;

B.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的纯粹的偶然性。

C.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3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在机械决定论看来,一个豆荚中豆粒的多少,一条狗尾巴的长短等,都是必然的

(4)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反对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有力武器。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使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立足于客观必然性的可靠基础之上。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也要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守株待兔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侥幸的偶然事件上。弗莱明伦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伦琴发现X射线,都与善于利用偶然因素紧密相关。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3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方法意义:

要透过偶然看到必然,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不被偶然的东西所迷惑;不要崇拜偶然性。注意利用有利的偶然因素促进工作和事物发展,避免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干扰和破坏作用。科学研究就是要通过偶然去发现必然。“抓机遇”就是要抓住和利用有利的偶然因素,把偶然变为必然。(012/12)(11028/10)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3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可能性与现实性(1)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2)可能性与现实性揭示了事物存在状态的实在性和潜在性的矛盾关系。(011/10)(12下/11)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登月飞船的研制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3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要注意区分:可能性、不可能性:现实可能性、抽象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坏的可能性: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4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证关系:(14下/11)

可能性和现实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鸟类飞翔人类的飞翔梦(4)现实性和可能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从客观现实出发,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4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客观事物发展:可能性—现实性(—新的可能性)—新的现实性……不断转化的过程。(004/11)(11029/10)(13上/11)现实性是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客观存在,可能性只能通过思维来想象和把握,但它们又都可以在思维中统一存在。我们既不应混淆它们,又应当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预防性。在逻辑中,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表现为或然、实然、必然三种判断之间的关系。“可能世界”的理论:在所有可能世界中都真的即为必然,只在一些可能世界中为真的为偶然。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4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方法意义:

现实性重于可能性。要求我们从现实性出发去分析、衡量各种可能性,不要陷入对于不可能性或抽象可能性的幻想(“白日梦”);要努力全面认识和把握各种可能性,对事物的发展要有预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争取实现好的可能性,避免坏的可能性变成现实。(007/10.10)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4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4、现象与本质(1)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造成的、并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内在根据。(2)现象与本质揭示了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性质的矛盾关系。(14上/10)

闪电的本质是云层中的正电与负电相遇而发生猛烈放电的过程。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4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现象是个别的和具体的东西,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10028/11)

下列现象各异,引力相互作用是一般本质。房屋倒塌吉林陨石苹果落地人造卫星飞机坠落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4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水有三态,但它们都是水的表现或现象,其本质仍然是:H2O冰水汽凝固汽化液化升华溶解凝华

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稳定。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4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真象:正面表现事物的面貌和本质。假象:从反面颠倒、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它们都有客观根据,都能够表现本质。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4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

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

列宁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4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

现象与本质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4)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苹果落地是现象,引力相互作用是本质。

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只有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4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方法意义:

科学研究的必要性:科学研究就是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

科学认识的复杂性:现象可能颠倒、歪曲地表现本质。不要为现象所迷惑,而要通过不断探索、加工,透过现象达到本质,从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不断深化认识。(010/10)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5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揭示了科学认识的任务和途径。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毛泽东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5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5.内容与形式(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成分、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内容和形式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要素和构成方式的矛盾关系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5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事物的形式有两类:A.外在形式它是与内容不直接相关的非本质的形式,它的改变不直接涉及事物的内容。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5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金刚石结构图

它和事物的内容紧密相关,是事物的本质的形式,它的改变会引起事物内容的变化。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形成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形态。石墨结构图

B.内在形式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5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内容是构成一事物的所有要素、质料、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特征、成份、功能、过程和发展趋势的总和(广、狭二义);是具有了一定形式,与一定形式相联系的质料及其产物。(否定的统一)一切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形式和内容的区分具有相对性。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5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

内容和形式辩证统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物质世界思维语言房子砖瓦泥土内容形式形式/内容内容形式形式/内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5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形式和内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一种内容总有最适合于它的形式,内容的发展变化决定形式的发展变化;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好的、适合内容的形式促进内容的表现和发展,不好的、不适合内容的形式不利于内容的表现和发展。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5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3)方法意义:反对形式主义。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善于区分内容和形式,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错误。

“买椟还珠”的故事。反对形式虚无主义。(11003/11)

重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从内容出发选择和改进形式,让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推动事物发展。

总之,努力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5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1、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1)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2)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3)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13下/11)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5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关系(1)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恩格斯(2)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①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是同人类的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的,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因此,可以简要地把主观辩证法称为概念辩证法。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6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1、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1)任何辩证法原理都以哲学世界观的表述方式,内含着一定的思想启示,并提出相应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要求。(2)“按辩证法办事”,应事而变,顺势而为——

这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6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2、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体系的核心(1)为什么?

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2)有哪些内容?

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

——按事物的矛盾本性思考问题(矛盾思维):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把握对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分析矛盾特殊性比承认矛盾普遍性更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

——把“两点论”与“重点论”结合起来:既要统筹兼顾,也要抓住重点。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6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45分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本文档共179页;当前第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