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菌的检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及衣原体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致病菌的检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及衣原体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致病菌的检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及衣原体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致病菌的检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及衣原体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致病菌的检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及衣原体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致病菌的检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及衣原体详解演示文稿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优选)致病菌的检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及衣原体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一、形态特征1、形态:螺旋或波浪状。2、大小:悬殊,长3-500μm,宽0.09-3.0μm;某些螺旋体可通过一般的细菌滤器。3、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有细胞壁、原始核质。4、繁殖:二分裂。5、对某些抗生素敏感。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二、染色特性

1、G-,但多不易着色,故少用。

2、姬姆萨染色效果较好:染成红色或蓝色。染成蓝色者多属腐生性螺旋体。

3、病理组织中的螺旋体(1)银染法:螺旋体染成黑褐色,其他细菌和组织均染成黄色。(2)印度墨汁负染色:螺旋体透明无色,背景衬有颜色,反差明显,形象清晰。

4、常用相差和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既能检查形体又可分辨运动方式。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三分类:螺旋体目(Spirochaetales)螺旋体科(Spirochaetaceae),共5个属:1、螺旋体属:长5-500μm,宽0.2-0.75μm,厌氧或兼性厌氧,自由生活,多见于水生环境,目前尚未发现有致病者。2、脊螺旋体属:长30-150μm,宽0.5-3.0μm,有螺旋2-10圈。在活体标本,可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到卵圆形的内含物及大束的轴丝。营共生生活,通常存于蛤、贝等软体动物肠内。3、疏螺旋体属:长3-15μm,宽0.2-0.5μm,螺旋琉松而不规则,较容易染色。厌氧,营寄生生活。一部分为病原菌,经蝉及虱传播,其中包括感染人的各种回归热病原体。在兽医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有:①鹅疏螺旋体(Borreliaanserina)可引起鸭、火鸡、鸡及某些野禽的疏螺旋体病。②色勒氏疏螺旋体(Borreliatheileri),可引起牛和马的疏螺旋体病。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4、密螺旋体属:本属螺旋体长5-20μm,宽0.09-0.5μm;螺旋弯曲而致密。多数菌种用姬姆萨氏染料染色,效果不佳。用银染法较好。本属的病原菌最熟知者为梅毒苍白密螺旋体。在兽医微生物学中重要者有兔密螺旋体和猪痢疾密螺旋体。5、细螺旋体属:细螺旋体属是其一端或两端可弯曲呈钩状的一大类螺旋体,故通常又称之为钩端螺旋体。大部分是腐生性和水生性的,一部分有寄生性,可引起人和动物的传染病。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四、培养特性螺旋体的培养与细菌相比较为困难,但有些种属,特别是细螺旋体属的培养并不难。其他种属的培养则要特殊的培养基,既便如此,也不易成功。细螺旋体属在需氧条件下可以生长,而密螺旋体属则要求严格的厌氧条件。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伯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引起莱姆病(Lymedisease)的病原体。莱姆病最早于1975年在美国的康尼狄克州的莱姆镇发现,故而得名,现已遍布全世界。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此病由硬蜱(Ixodes)为传播媒介,感染人和犬、牛、马等动物,可致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病人出现的第一个病症是被蜱叮咬的部位呈圆环状疹块。

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第17章支原体(Mycoplasma)

支原体又称霉形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细菌,是目前已知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自然界广泛分布,如污水,土壤,矿石,植物,昆虫,家畜,禽类和人体中;危害人、畜、植物,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特点:(1)无细胞壁,细胞柔软,多形性,能通过细菌滤器

(2)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煎荷包蛋状”菌落(3)含有DNA和RNA(4)以二分裂或芽生方式繁殖(5)对青霉素有抵抗力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一、形态与染色

支原体的大小为0.2-0.3μm,可通过滤菌器,常给细胞培养带来污染。具多形性和可塑性。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着色不良,姬姆萨或瑞氏染色良好,呈淡紫色。支原体基因组为一环状双链DNA,分子量小(仅有大肠杆菌的五分之一),合成与代谢很有限。

细胞膜具有三层结构,内、外层主要是蛋白质,中间层主要是脂质(固醇含量高)。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与细菌L型的区别支原体

L型遗传上与细菌无关与原菌有关,常可以回复细胞膜含高浓度固醇细胞膜不含固醇在一般培养基中稳定大多需要高渗培养生长慢,菌落小菌落稍大

菌落中心深埋于培养基中菌落生长于基质表面,不易刮除易于刮除液体培养混浊度低有一定混浊度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二、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除基础营养物质外还需加10-20%人或动物血清以提供所需的胆固醇。2、最适之间,低于7.0则死亡,但解脲脲原体最适。3、多数兼性厌氧,有些菌株在初分离时加入5%CO2生长更好。生长缓慢,在琼脂含量较少的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3天出现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圆形,核心部分较厚,向下长入培养基,周边为一层薄的透明颗粒区。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4、可在鸡胚的卵黄囊或绒毛尿囊膜上生长,有些菌株可致鸡胚死亡。也能在细胞培养中生长,不一定引起细胞病变,但可妨碍病毒的细胞培养。5、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少,不易见浑浊,仅有小颗粒沉于管底。6、繁殖方式多样,主要为二分裂,还有断裂、分枝、出芽等。同时,支原体分裂和其DNA复制不同步,可形成多核长丝体。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三、生化反应与分型

1、一般能分解葡萄糖的支原体则不能利用精氨酸,能利用精氨酸的则不能分解葡萄糖。解脲脲原体不能利用葡萄糖或精氨酸,但可利用尿素作能源。

2、各种支原体都有特异的表面抗原结构,很少有交叉反应,具有型特异性。应用生长抑制试验(Growthinhibitiontest,GIT)、代谢抑制试验(Metabolicinhibitiontest,MIT)等可鉴定支原体抗原并进行分型。

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四、抵抗力支原体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相似。对环境渗透压敏感,渗透压突变可致细胞破裂。对重金属盐、石炭酸、来苏尔和一些表面活性剂较细菌敏感,但对醋酸铊、结晶紫和亚锑酸盐的抵抗力比细菌强。对影响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不敏感,但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及氯霉素等作用于支原体核蛋白体的抗生素,可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有杀灭支原体的作用。

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五、致病性与免疫性1、支原体不侵入机体组织与血液,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粘附并定居后,通过不同机制引起细胞损伤,如获取细胞膜上的脂质与胆固醇造成膜损伤,释放神经(外)毒素、磷酸酶及过氧化氢等。2、巨噬细胞、IgG及IgM对支原体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呼吸道粘膜产生的二聚体IgA抗体已证明有阻止支原体吸附的作用。致敏淋巴细胞可增强机体对肺炎支原体的抵抗力。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3、临床致病(1)宿主范围很窄,多具有种特异性。(2)定居于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乳腺、消化道、眼粘膜表面;(3)单纯性感染:症状轻微或无临床表现;(4)有细菌或病毒继发感染或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可致疾病,如:羊胸膜肺炎、猪气喘病、鸡慢性呼吸道感染等。(5)疾病特点:潜伏期长,慢性经过,地方性流行。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六、微生物学诊断直接镜检:形态多样,意义不大。

分离培养:无菌病料接种含青霉素的血清培养基中,注意与L型菌区别。生理生化反应:可缩小选用抗血清的范围,种的鉴定必须用血清学方法最后确定,这与细菌鉴定到种只需作生理生化测定不同。血清学检查

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第18章立克次体(Rickettsia)和衣原体(Chlamydia)

为纪念HowardTaylorRicketts而命名。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及代谢方式等方面均与细菌类似:具有细胞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由于酶系不完整需在活细胞内寄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立克次体病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且人畜共患。我国除斑疹伤寒、恙虫病外,已证明有Q热、斑点热疫源地存在。节肢动物和立克次体病的传播密切相关,或为储存宿主,或同时为传播媒介。

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一、生物学特性

1.具有多形态的特点,球杆状或杆状,0.3-0.6×0.8-2.0μm。2.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多数不能通过细菌滤器。3.有细胞壁,革兰氏阴性,但一般着染不明显,因此常用Gimenez染色。

4.专性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6.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尤对热敏感7.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通过叮咬感染人和动物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二、抗原结构

1、立克次体: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为可溶性(醚类),耐热,与细胞壁表面的粘液层有关,为群特异性。另一种为颗粒(外膜)性,不耐热,与细胞壁成份有关,为种特异性。

2、斑疹伤寒群:

群特异性抗原一般与其他属立克次体很少或不交叉,而种特异性蛋白抗原一般有交叉。

3、斑点热群:同斑疹伤寒群。

4、恙虫病群:只有恙虫病立克次体一个种,有若干血清型。

斑疹伤寒等具有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O抗原共同的耐热多糖抗原,因而临床上常用以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凝集反应,作为人或动物血清中相关抗体的检查。这种交叉凝集试验称外斐反应(Weii-Felixreaction),作为辅助诊断。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三、抵抗力除贝钠柯克斯体外(Q热),立克次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似。56℃,30min死亡;室温放置数小时即可丧失活力。对低温及干燥的抵抗力强,在干燥虱粪中能存活数月。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四环素和氯霉素敏感。磺胺类药物不仅不能抑制反而促进立克次体的生长、繁殖。

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四、致病性与免疫性

1、立克次体的致病因子有两种,一为内毒素,由脂多糖组成,具有与肠杆菌内毒素相似的多种生物学活性。二为磷脂酶A,可分解脂膜而溶解细胞,导致宿主细胞中毒。2、立克次体感染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如虱、蚤、蜱、螨等,虱、蚤的传播方式是含大量病原体的粪便在叮咬处经搔抓皮损处侵入人体;蜱、螨传播则是由叮咬处直接注入体内。①首先吸附细胞膜上受体,再由磷脂酶A溶解吞噬体膜的甘油酸而进入胞质,随后分裂繁殖,导致细胞肿胀、中毒,出现血管炎症,管腔堵塞而形成血栓、组织坏死。②立克次体也能进入血流而扩散,到达皮肤、肝、脾、肾等处而出现毒血症。③立克次体还能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透性增加、血容量下降和水肿。另外,血管活性物质的激活可加剧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降低,休克、DIC等。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3、由于立克次全是严格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其抗感染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病后一般能获得较强的免疫性。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群和种抗体有中和毒性物质和促进吞噬的作用。特异性细胞因子有增强巨噬细胞杀灭胞内立克次体的作用。

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五、微生物诊断1.分离培养

病料接种易感动物腹腔,分离毒株作鸡胚或细胞培养,结合血清学试验鉴定。2.血清学试验

用已知Ag作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

六、防治原则(1)预防立克次体重点应针对中间宿主及储存宿主。消灭体虱有望根绝流行性斑疹伤寒;灭鼠、杀灭媒介节肢动物和个人预防是防止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热、斑点热的有效措施。目前国内斑疹伤寒已基本控制,大城市极少见,恙虫热和Q热也仅在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发生。(2)特异性预防以接种灭活疫苗为主,接种后有一定效果。病原体的最终清除仍有赖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3)氯霉素和四环素对各种立克次体均有很好效果,能明显缩短病程,大幅度降低死亡率。但某些立克次体病的复发日渐增多,可能病原未能全部杀死的缘故。本文档共34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一\1点51分衣原体(Chlamydia)

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曾被认为是一种“大型病毒”,后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