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_第1页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_第2页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_第3页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_第4页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一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发展观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发展观第三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第四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五节现代认知学派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第六节朱智贤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二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思想:性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发展观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第三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弗洛伊德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以“性”为划分依据,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下面五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吸吮本能(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岁;亲子依恋(恋母情结)(4)潜伏期,6~1l岁;平静时期(5)青春期,从11~13岁开始。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在上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分别与当时性生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第四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荣格的发展心理学思想一,荣格的整体人格结构理论心灵或人格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二、荣格的人格动力学理论利比多指代心理能量,心理能取代利比多。心理能量守恒三、荣格提出的八种人格类型(内倾和外倾)×(感觉、知觉、思维和情感)四、荣格对成年心理发展的研究前半生、后半生的划分;中年危机;老年心理等第五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人格发展学说:考虑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个体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该理论的核心进步是把整个心理过程的重心从Freud的本我过程——自我过程;非意识——意识先天本能——现实关系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三、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六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同一性: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及较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以个人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与协调一致。自我同一性:是两种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统一。现实自我通过改变达到理想自我;理想自我通过修正与现实自我统一。同一感:个人内部和外部的整合和适应之感;同一感混乱:内、外部之间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如“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退学、辞职,青少年犯罪,反社会第七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个体发展分为八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任务:满足生理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即怀疑感。第二阶段:儿童早期,从2岁到4岁。任务: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学前期,从4岁到7岁。游戏期任务: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三、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八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四阶段,学龄期,从7岁到12岁。任务: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任务: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第六阶段: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成年中期,从25岁至50岁。任务: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成年晚期,从50岁至死亡。任务: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第九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行为主义的突出特点:不承认意识的存在,只承认人的行为。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只是行为的组成因素。刺激(S)——反应(R)。心理发展的核心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3)儿童的情绪是后天习得的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发展观第十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更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强调对行为的强化第一,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第二,强化使行为不至于退化。第三,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第四,及时强化有利于某种行为的巩固和发展。(二)将行为主义的理论应用于实践1.育婴箱2.行为矫正3.辅助教学机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社会学习理论(一)观察学习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儿童就是在这种观察学习和自我学习中发展起那些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社会学习: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某种行为去行动。1.攻击性:攻击性行为的习得是—种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结果。2.性别角色的获得3.亲社会行为: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促进儿童产生和发展亲社会行为。评述:班杜拉的理论虽然承认认知因素,但没有对其进行充分探讨,而是偏重于行为研究。因此,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基调上来说还是行为主义的。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一、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二、阐明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标志和原因人类心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的不断变化;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第一,人类心理的发展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第二,语言符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

第三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第十四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三、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第—,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第二,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第三,提出“学习最佳期限”思想。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四、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教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和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生将人类的经验内化为自身的财富。言语的发展在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于言语符号,儿童心理活动的内化方得以实现。第十六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理论特色:第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第二,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第二,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划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第四,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第五,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第四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第十七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一、皮亚杰理论种的基本假设(一)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在主动性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中。儿童智力发展之所以具有主动性,是由于智力结构本身只有活动的性质。儿童智力发展具有内在主动性——好奇心,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力。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其智力结构的改进结构或图式:认识上的一种功能性结构,主体依赖它对客观刺激做出反应。智力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点。结构的整体性结构的转换性结构的自调性。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三)儿童智力发展的建构性特点。客体只有在被主体结构加工改造以后才能被主体所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完全取决于主体具有什么样的智力结构。现实是主体依据已有的思维图式对环境信息进行的建构。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四)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与感知运动图式、前运算图式、具体运算图式及形式运算图式相对应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儿童智力发展阶段性理论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各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第二,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但前后两个阶段间只有质的差异。第三,前后两个阶段有一定的交叉。第四,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在不同的方面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是相当的。第五,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个体都将按着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儿童智力发展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1.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2.初级循环反应阶段(2~4个月):循环。3.二级循环反应阶段(5~8个月):4.二级反应协调阶段(9~12个月):“客体永久性”5.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3~18个月):6.表象思维开始阶段(19~24个月):婴儿具有了心理表征能力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前运算阶段:

儿童的思维:符号性的特点。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自我中心特征。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早期的信号功能

(1)表象符号——延迟模仿

(2)语言符号:即象征和符号。2.自我中心3,感知的局限性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三)具体运算阶段符号性和逻辑性,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四)形式运算阶段能够提出和检验假没,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述这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后,儿童的智力就基本达到了成熟。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三、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机制理论理论核心是:儿童智力的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顺应、平衡、适应、组织是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沦中的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一)同化: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去的过程。(二)顺应: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三)平衡: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是潜藏在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平衡——不平衡——平衡。儿童就是在这种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了智力的发展。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四)智力发展的具体机制克服不平衡状态有三种基本途径:第一种途径:忽略。第二种途径:同化第三种途径:顺应。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四、皮亚杰学派新进展

1.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改进

2.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可以被加速的观点

3.对皮亚杰的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理论提出质疑

4.提出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性研究的意见5.提出应重视应用研究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五节现代认知学派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的主要特点:第—,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不是专注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是专注于儿童是如何表征、加工及转换信息的;第二,强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精细分析;第三,强调儿童认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主体不断的自我调节过程实现的;第四,强调精细的任务分析是了解儿童认知活动的关键。第三十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一、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1.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对结构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知结构(Flavell)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是由认知结构本身的变化所导致,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之功能的不断被激活、工作有效性不断提高、结构中各元素相互作用的熟练程度不断提高而逐渐实现的。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斯腾伯格(Sternberg)——智力结构三成分理论认知结构: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操作成分:执行具体的加工过程,还具有编码、联系、反应职能。知识获得成分:选取问题情况中的有关信息,忽略无关信息,并将新信息与记忆库中所储存知识相联系,其中包括信息的获得、提取和转换三个环节。三种认知成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儿童的认知发展正是这三种成分反复相互激活的结果。认知能力的发展不是认知结构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而是构成认知结构的各组成部分之间不断取得协调一致工作效果的渐进过程。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观点在个体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的加工系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每种加工系统都有其自身的变化机制。要对不同的认知过程的变化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了解儿童每一种认知能力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例如,凯斯(Case)提出了一种与儿童认知加工的效性相关的变化机制。个体的心理区域分成储存空间和操作空间。储存空间:储存信息的空间范围和储存的信息容量;操作空间:进行具体的认知操作时所需的空间。随着个体储存空间的逐渐增大和操作空间的逐渐缩小,儿童对信息加工的能力便获得了提高。与信息加工有关的心理空间的变化是构成儿童认知发展的机制之一。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三、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观点虽然有些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也承认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如凯斯),但大多数人更强凋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平衡性。儿童对不同信息的加工组织和解释是依据不同的原则进行的,其水平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儿童在不同的认知领域的认知表现会具有差异性。用水平来描述儿童认知发展的渐进性比用阶段来描述突变性似乎更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际。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四、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条件的观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更强调教育和训练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认为教育和训练的具体功效主要体现在对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上。他们将教育训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进行如下的表述:教育、训练(包括成熟的作用)——元认知的发展——具体认知能力的发展。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认知,它是以认知活动本身为认识对象,以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包括三个基本成分:①元认知知识②元认知体验③元认知监控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六节朱智贤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不论遗传还是生理成熟,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它只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和教育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而且决定着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儿童心理发展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是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则是促进这个内部矛盾产生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