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提分A卷含答案_第1页
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提分A卷含答案_第2页
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提分A卷含答案_第3页
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提分A卷含答案_第4页
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提分A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提分A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50题)1、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技水平【答案】B2、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A.传递功能B.创造功能C.更新功能D.传播功能【答案】D3、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B.政治课教学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答案】C4、《论语·为政》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观点反映了()。A.教育的政治功能B.教育的经济功能C.教育的人口功能D.教育的文化功能【答案】A5、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答案】B6、一位新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维持自己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上,这表明其成长阶段处于美国学者福勒与布朗提出的生涯关注理论中的()。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生存阶段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答案】C7、小学美育的任务不包括()。A.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形成对于美的爱好C.发展创造美的才能D.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答案】D8、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倡“从做中学”的人是()。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答案】C9、因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而被为“现代课程理论开拓者"的学者是()。A.杜威B.博比特C.查特斯D.泰勒【答案】B10、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B.维持班级秩序C.形成良好的班风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答案】A11、小学《科学》课程整合了自认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答案】B12、(2020年真题)教学《圆的认识》这课时,教师展示圆形纸片、硬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总结圆的特点。这一教学过程主要遵循的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A13、被称为班集体的“凝聚剂”的是()。A.班集体纪律B.班集体舆论C.班集体活动D.班干部【答案】B1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A.直觉观察时期之前B.直觉观察时期C.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D.系统综合发展时期【答案】D15、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答案】C16、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A.诊断性评价B.安置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答案】B17、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其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才能看电视【答案】D18、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A.广阔性B.灵活性C.逻辑性D.深刻性【答案】B1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实施B.计划C.检查D.总结【答案】A20、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满足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爱好。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特点。A.教育性B.创造性C.实践性D.趣味性【答案】D21、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具体不包括()A.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B.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C.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D.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答案】A22、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A.自然情景观察B.实验室观察C.结构式观察D.非结构式观察【答案】C23、王老师在《两小儿辩日》教学开始时说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学识渊博的大教育家,有一次却被两个小孩子提出的问题难住了,为什么呢?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们就知道了。”这种导入方式属于()。A.设疑导入B.直接导入C.经验导入D.活动导入【答案】A2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答案】C25、有关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B.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被动的C.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D.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答案】B26、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有显著差异。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实验法C.个案研究法D.调查法【答案】B27、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上课B.教学C.课外活动D.实践活动【答案】B28、在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时,()提出“庶一富一教”的思想。A.孔子B.荀子C.孟子D.老子【答案】A29、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A.导向性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答案】C30、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为()。A.教学标准B.教学计划C.教学课程D.课程标准【答案】D3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对“教育”做此解释的是()。A.许慎B.孔子C.朱熹D.韩愈【答案】A32、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A.传授知识B.依法执教C.教书育人D.培养能力【答案】C33、心理学家汉密尔顿最先做了注意品质的实验,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玻璃球,发现人们很难在一瞬间同时看到六颗以上的玻璃球。这反映的品质是()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答案】A34、“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答案】A35、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英语课程的分级标准()A.表达技能B.语言技能C.语言知识D.文化意识【答案】A36、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时,教师让他把该题做十遍,这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我强化【答案】C37、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体育活动D.社会活动【答案】B38、为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谈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特朗普制B.文纳特卡制C.道尔顿制D.贝尔一兰卡斯特制【答案】A39、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A.强化法B.暂时隔离法C.系统脱敏法D.合理情绪疗法【答案】D40、家庭、社会和学校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其中,()占主导地位。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答案】B41、明确出教学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绘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卢梭的《爱弥儿》C.夸父纽斯的《大教学论》D.洛克的《教育漫话》【答案】C42、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A.复杂性B.延续性C.创造性D.示范性【答案】B43、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答案】A44、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A.坚持“循序渐进”B.促进温故知新C.加强“教学相长”D.发展学生个性【答案】D45、因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而被为“现代课程理论开拓者"的学者是()。A.杜威B.博比特C.查特斯D.泰勒【答案】B46、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主要矛盾是()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B.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C.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与学生思维单一性的矛盾D.数学的抽象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答案】D4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授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甄别性评价D.配置性评价【答案】A48、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D49、在众多教育研究方法中,调查法的突出功能是()。A.了解教育事实B.验证因果联系C.梳理知识体系D.解决实际问题【答案】A50、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答案】B大题(共10题)一、材料:刚上一年级的小明,在超市拿起糖果就吃,被同学举报。老师找到小明,问他为什么拿糖果吃。小明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老师说:“你的糖果是哪儿来的”小明说:“妈妈买的。”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小明说:“用钱买的。”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小明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糖果来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糖果的!”小明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老师说:“小明不是,小明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明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答案】(1)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小明的道德认知能力。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2)材料中,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小明认识到在超市拿起糖果就吃的行为是不对的,对是非进行判断,使小明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其品德形成奠定了基础。二、育才小学的李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问题:(1)李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突出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为什么?(2)结合本材料谈谈该原则的贯彻要求。【答案】(1)材料中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材料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了解了“笔”的构造,“竹”下加“毛”构成“笔”,加强了学生对“笔”字的认识。这一系列的做法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2)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要求有:①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②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④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三、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阿Q正传》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请写一段比较性评析。甲:教师安排7节课,第一节课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通读第一二章,正音释义;第二节课通读第三章至结束,正音释义。第三节课分析序及第一二章,第四节课分析第三四五章,第五节课分析其余章节,第六节课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第七节课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并总结教学要点。乙:教师安排4节课。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自读全文.并就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写出百字短评。第二节课前后四人为一组,形成10个表演小组,讨论确定表演内容、组内分工、彩排时间等,教师巡回指导。第三、四节课课堂表演,抽签决定表演顺序,各组表演时间为5到8分钟。每节课结束前5~8分钟进行课堂自由评论,教师适当点拨。最后评出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表演、最佳道具、最有创意等大奖。最后每人以《观×××组表演“XXX”片断》为副标题的艺术小评论。[问题1][简答题]指出两种教学处理的各自特点。[问题2][简答题]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改的理念出发比较这两种教学处理的优劣。【答案】1、从特点看。甲教师的教学处理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处理方法,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过程五环节及前苏联文学课教学过程的影响较大,教师努力从字、词、句,讲到语法、修辞、人物、写作方法等等,特别突出课堂教学的知识性。乙教师的处理具有较大的创新性,是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体验型教学,它综合了活动课、讨论课、研究课等多种课型,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注重学生在动手中体验感悟。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来看,虽然这两种教学处理具有共同的优点,例如目的性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教师主导作用明显、紧扣教材。但相比之下,乙教师的处理要优于甲教师的处理。理由主要有五个:①甲教师的处理过程机械,形式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乙教师的处理则形式灵活,丰富多变,因此,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②甲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传授者,因此,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结果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乙教师则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予引导者。达到了“导而弗牵”的要求。通过活动的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③甲教师只注重知性(理性)知识分析传授,学生接受性差,即使接受了。也不可能达到内化的程度;乙教师则注重对学生感性或直觉的培养,通过感性的认识活动,帮助学生丰富情感,获得对对象的完整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④甲教师的处理,只将课堂教学停留在书本中,只要求学生带耳朵听讲。导致学生眼界狭窄,能力匮乏;乙教师则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自己去研究判断,组织协调,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天地。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⑤甲教师的教学处理缺乏师生沟通的基础,乙教师的处理则能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四、材料:孙老师是四年级(3)班的班主任。刚管理这个班时她意识到应该对班里的学生一视同仁,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一周下来,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她发现自己在上课时总会不自觉地给予班干部和成绩好的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却并非如此,对他们关注较少。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发现,大家都有这种情况,大家通常会对班内的前几名优秀生最为关注,给予最多的鼓励,而对班内表现平平的学生甚至连名字都记不起来,半数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较少。问题:(1)分析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2)谈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答案】(1)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实践中却难以做到。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面向学生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保证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一直是班级教学中的一个难题。(2)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①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②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④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班教学;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⑤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五、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问题:上述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在上述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原因是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首先,李老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突出了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其次,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第三,体现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第四,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李老师潜移默化地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六、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10分)(2)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答案】(1)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本节课的模型是“速度×时间=路程”。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模型有:“三角形面积=1/2低×高”“数量×单价=总价”“a+b=b+a”等。(2)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竖式简便计算的写法,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能力。②通过学生的练习、讨论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③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3)【复习导入】师:今天先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口算能力吧,请看大卡片出示的口算。(卡片顺序出示口算题、学生作答)12×3250×2715×4060×7035×25师:通过刚才的口算,我知道大家的口算掌握得都很好,那我们的笔算掌握得如何呢?下面来做一道题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竖式45×12,并请学生上台计算)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回答)师:好,大家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检查黑板上的这道题。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教师请学生讨论、评价、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师:你说得真清楚,我们把掌声送给她。(生鼓掌)看来大家都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七、张晓明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是一个理解能力特别强、善解人意的学生。他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在学校里吃“小饭桌”,自己很会照顾自己。他每天总是早早地收拾好作业本,将交作业的情况很细致地汇报给科任老师。但他常常捉弄同学,拿走他人的文具盒、乘车卡等物品。他属于那种在师长面前和背后表现出完全两面性的学生。问题:请你帮张晓明的班主任分析并出主意,怎样将这样的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好学生(20分)【答案】首先,班主任老师应该分析张晓明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果是心理问题,教师要帮他找到“症结所在”,教给他一些发泄、转移、升华的方法;如果是品德问题,擞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积极帮助他改正错误;如果是单纯的恶作剧,要让他了解这样做会对其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引导其认识正确的班级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做到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等德育原则。同时,在班主任对像张晓明这样的学生进行具体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小学生是特别需要温暖和热爱的,班主任只有爱他们,并且爱得深、爱得真、爱得持久,才能改变他们对人对物的态度,从而产生不改正错误就对不起教师的心理,变教师的爱心、尊重为进步的动力。②善于利用“闪光点”作为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③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设法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念。为此,班主任可向他们提供有正反面经验教训的生动事例。通过启发、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从中得到借鉴,领悟到改正自己行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④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班主任要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年龄、性别、性格特点、错误轻重、态度好坏等,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措施,发现教育的突破口,寻找钥匙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促进转化。八、小学数学材料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6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两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1)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10分)(2)阐述教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10分)【答案】(1)课堂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创设小学课堂教学情境时应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的呈现形式和小学生的知识基础等。生活是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使教学生活化。材料中孙老师创设的情境,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生活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第一,教师应该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知道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理论体系,贯通教材的知识点,熟知教材的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二,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知道哪些内容更有实效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第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广度和深度上,一节课的内容难易程度、信息量的大小等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九、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教师是真正的好教师?”这一问题,大家展开了热议。有的说:“好教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好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教学好才是好教师”------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地走到我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它的问话是那么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我用颤抖的声音读了作文,她感谢了我。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1)结合材料,试着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10分)(2)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10分)【答案】(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教师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好老师,除此之外,一名好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材料中,证因为教师能主动关注不积极的学生,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信息和动力。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尊重、赞赏学生,在材料中,教师并没有粗鲁地要求学生分享作文,而是轻言细语,温柔地征询学生的同意,使学生感觉不到不应拒绝的力量,正因如此,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作文,也正因如此,老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引导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发展。此外,新课改强调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坚持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关注人”,做到这些,才是我们认为的好老师。(2)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需要教师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儿童的差异性表现在:①能力的差异,儿童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低,有的发展水平高;儿童在智力类型上存在差异,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存在的不同;儿童在能力表现早晚上存在差异,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儿童智力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各自优势领域也不一样,教师要从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接受并在各自能力基础之上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促进阶其能力的发展。②认知方式差异。儿童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