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班级纪念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育学生喜爱母校、珍惜同学情意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受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作文。

3.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二、教学安排

1.导语。

你们马上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辞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选择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合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同意吗?

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各自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说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2.范例及讲评。

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先想一想,谁情愿说说?

讲评重点:有无详细内容,是否介绍清晰。

板书:

围绕一个意思要有详细内容特点介绍清晰

3.练习。

(1)独立思索:这张照片是在什么状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沟通,练习口述。

4.大组沟通。

请各小组推举:哪位同学说得较好?

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介绍各自的特点。

5.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6.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7.小结。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地。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3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法:诵读、点播、赏析。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梅花始终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

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

3.(学生背诵《渔歌子》、《忆江南》这两首词。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拟长,分为两局部。前一局部叫上阙,后一局部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

1.自由读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

(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谁情愿读一读这首词?

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争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行,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沟通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沟通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也可以沟通句意。)

(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与同桌相互沟通。

3。沟通争论。

结合详细词句,充分沟通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行;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泽东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美之情。

(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2)“已是陡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绽放于严寒季节的荒郊野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更何况“已是陡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谢,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气之时,梅花却不畏寒冷、一枝独放的动人画面。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寒冷、凌寒盛开的品行。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的品行令人赞颂。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观赏画面:

通过大家的描述,在教师的脑海中仿佛真的出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不少画家也为这首词配了画,让我们一同来观赏几幅。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①“不争春”,不和谁争呢?

②梅花是那样漂亮,但却不和春天盛开的百花争艳,不炫耀自己的漂亮。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呀?

(可让学生补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写出了梅花这种乐观虚心、不居功自傲的品行。)

③体会梅花的品行,练习朗读。

要读出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却无意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乐观谦逊的作风。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百花盛开之时候,梅花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花的坦荡与无私与众不同。)

小结: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行呀!凌寒独放,在严寒的季节里向人们通报着春的信息;当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已经凋谢,却悄悄地在百花丛中微笑。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虚心坦荡的品行,赢得了毛泽东的赞颂,教师也忍不住要赞颂梅花。(范读)

(2)让我们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依据课件中所呈现的音乐旋律与画面风雪交加、春回大地等变化,从而满含激扬、赞美之情读出梅花的风姿,梅花的品质。留意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陡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回来,漫天风雪又迎春天来到。看陡崖已结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却娇艳地盛开着。虽然漂亮却不同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间预报。等鲜花盛开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三、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1.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背下来?大家先试着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边的同学相互检查背诵的状况。

四.布置作业,复习稳固

2.背诵并抄写这首词。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分,能依据课后的解释理解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用心致志,不行三心二意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能依据解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给学生呈现课前预备的古语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学生自己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师:同学们,跟我们平常所用的书面语言比拟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师: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力量、表达力量、概括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学习文言文最根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今日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教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拟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教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解释,理解每句话。

6、争论沟通。(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确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桌相互说说故事的内容。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缘由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5、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受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熟悉用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四、练习背诵

1、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不会的地方小组合作解决。

2、之后教师通过开火车,接词等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教师对学生消失的各种错误赐予订正,帮忙学生正确把握所学。

3、请同学到台前来诵读,并对表现好的同学赐予肯定形式的嘉奖。

五、课后扩展

1、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教师。

3.熟悉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是追求真理所需的珍贵品质。

课前预备:

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忆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熟悉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擅长发觉、极具科学的科学家。今日,我们再来熟悉一位极有共性的科学课教师——怀特森先生。他是心目中最好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教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教师?

2.教师在读这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爱这样的教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的熟悉

1.古今中外,擅长发觉问题并讨论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又有了哪些熟悉?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长

1.阅读《嗅苹果》,读后沟通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渐渐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留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答复:“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渐渐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嘱咐:“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认真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四周看了看,觉得肯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抓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特别圆满,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将来的美妙向往和为此做出的奉献,懂得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将来的美妙向往。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闻名的作家。1945年参与八路军。在抗日战斗和解放战斗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订正错误,熟悉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表达挨次,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局部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终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局部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相互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局部内容

1、学生默读这局部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悄悄地照射着天安门广场四周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暖和。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凝视着那幅图,悄悄地深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成功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将来的向往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灿烂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相互争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