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10 硫及其化合物(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高考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10 硫及其化合物(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高考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10 硫及其化合物(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高考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10 硫及其化合物(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高考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10 硫及其化合物(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高考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10硫及其化合物

本考点的考查,单独命题的不多,大多结合其他元素化合物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以实验题、工艺

流程题等形式进行考查,且考题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将物质的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等观念渗透到

考题中,以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预测2023年高考会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以硫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为载体,考查物质的

制备、性质的探究等,高考也可能会结合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等思想来命题,以凸显对化学学科素养“科

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检测。

一、硫的存在和性质

二、硫的氧化物

三、硫酸

硫的存在和性质

一、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

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存在|游离态卜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形态[碇超一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

单斜硫、斜方硫等。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2

rT-氧化性©还原性”小

H2SY---------闾--------*so2

(1)S的氧化性

S与Fe、Cu、H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Fe+S*=FeS、2Cu+S=^=Cu2S,S+Hg=HgS(此反

应适用于除去室内洒落的Hg)。

(2)S的还原性

①S与C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电暨SO2,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②与强氧化剂反应(如浓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S+2H2soM浓)=^=3SO2T+2H20。

(3)S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6NaOH=-2Na2S+Na2so3+3H2。,该反应中硫既是氧

化剂,又是还原剂,此反应可用于除去试管内黏附的S。

【小试牛刀】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7”,错误的打“x”)

(1)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2)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三氧化硫()

(3)硫黄易溶于CS2,所以可用CS2溶解试管内壁的硫()

(4)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CS2溶解除去,也可用热的NaOH溶液除去()(5)铜与硫化合的产物

是CuS()

(6)硫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

(7)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8)单质硫或含硫物质燃烧时,氧气少量时生成SCh,氧气足量时生成SO3()

(9)富含硫黄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

(10)改燃煤为燃气,可以减少废气中SCh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是治理“雾霾”等灾害天气的一种措施

()

(11)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使煤燃烧产生的SCh最终生成CaSO3,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12)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SO2,从而使雨水的pHV5.6形成酸雨()

(13)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答案:⑴x(2)x(3)V(4)d(5)x(6)4(7)4(8)x(9)4(10)x(11)7(12)V(13)A/

【典例】

例1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氧化性的是()

A.2A1+3S=^=A12S3

B.S+2H2so式浓)=^=2H2O+3SO2T

C.H2S^=H2+S

D.3S+6NaOH-^2Na2S+Na2SO3+3H2O

【答案】A

【解析】A项,该反应中S的化合价由。价变为一2价,所以只体现氧化性,正确;B项,该反应中

S的化合价由0价、+6价变为+4价,所以S体现还原性和氧化性,错误;C项,该反应中S的化合价由

一2价变为0价,所以S只体现还原性,错误;D项,该反应中S的化合价由()价变为一2价、+4价,所

以S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错误。

例2已知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同素异形体的分子式为S8。下列关于S8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A.1个这种硫分子的质量为256g,是硫原子质量的8倍

B.在标准状况下,1molS8的体积约为22.4L

C.ImolSs和ImolHzO所含分子数相同

D.lmolS8与NA个HzO所含原子数相同

【答案】C

【解析】S8在标准状态下为固体,ImolSg中含NA个S8分子和8NA个S原子。

【对点提升】

对点1据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石硫黄(即硫黄)能化金银钢铁,奇物”,

所得产物不可能是()

A.Au2sB.Ag2sC.CuSD.FeS

【答案】c

【解析】S单质的氧化性比较弱,只能将变价金属氧化为低价态的物质,所以S分别与Au、Ag、Fe

反应时依次生成A112S、Ag2S、FeS,选项A、B,D正确;S氧化Cu应该生成低价的CsS,C项错误。

对点2硫元素最常见和最稳定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黄色的正交a一型,1912年E.Beckmann由硫在

碘中的冰点降低法测得它含有S8分子。1891年,M.R.Engel用浓盐酸和硫代硫酸盐的饱和溶液在0℃下作

用首次制得了一种菱形的£一硫,后来证明含有S6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6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组成,所以它们是一种物质

B.S6和S8分子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不同

C.S6和S8分子分别与过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03

D.等质量的S6和S8分子分别与足量的KOH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

【答案】D

【解析】A项,S6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组成,它们是不同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

项,S6和S8是硫元素的不同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它们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相同,故B错误;

C项,不管氧气过量还是少量,S6和S8分子分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Ch,故C错误;D项,等质量的

S6和S8分子,其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因此它们分别与足量的KOH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

故D正确。故选D。

【巧学妙记】

硫铁矿黄铜矿石膏芒硝

FeS2CuFeS2CaSO4-2H2ONa2s0410H2。

价态

酸单质或氧化物盐物质类别

^55^的氧化物

1.二氧化硫(S02)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

溶解约40体积SO2»

(2)化学性质

使品红溶液退色

|漂白性

uEc讨〜--酸性/化物rT?~]还原性--C

H&Q,、so:,--.通性"l-oj----------SQ,、SO,

[氧化性

0

S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具有还原性,能被CWBr2,L、H2O2、KMnCh等氧化剂氧化。

①SO2与卤水反应:SO2+X2+2H2O=2HX+H2SO4(XCl>Br、I)«

②使FeCL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三,Vo0

③2s。2+0552s03。

2△

(3)具有氧化性

与H2s反应:SO2+2H2s==3S[+2H20。

(4)具有漂白性

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S02+有色物质一无色物质加匹执、有色物质+SO2)。

2.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总结

(1)常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进而验证二氧化硫水溶液的酸性、漂白性、还原性、氧

化性等。

①制取原理

Na2s。3+H2so4(浓)=脂2s。4+SO2T+H2O

②综合实验装置

(2)实验室也可用铜片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进而验证二氧化硫水溶液的酸性、漂白性、还原性、

氧化性等。

①制取原理:

Cu+2H2SO4(浓)=^=CuSO4+SO2T+2H2。

②综合实验装置

3.三氧化硫(S03)

S03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针状晶体,能与水反应:SO3+H2O=H2SO4,放出大量的热,SO3是酸性

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

4.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

(1)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小于5.6)。

(3)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途径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2so2+O2-沁〜2SC)3、S0+H0=HS04O

△322

途径2:SO2+H2O142so3、2H2SO3+O2=2H2so4。

【小试牛刀】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力,错误的打“x”)

(l)S02有漂白性,所以SO?可使滨水退色()

(2)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aS03()

(3)SO2和CI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4)SO2、漂白粉、活性炭、NazCh都能使红墨水退色,其原理相同()

(5)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6)将S02通入溟水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7)SCh和S03都是酸性氧化物,二者的水溶液都是强酸()

(8)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硫原子数为刈()

(9)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先变红后褪色()

(10)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ll)S02中少量的HC1可通过饱和NaHSCh溶液除去()

答案:(l)x(2)x(3)x(4)x(5)x(6)<(7)x(8)x(9)x(10)x(H)V

【典例】

例1有关二氧化硫的说法错误的是()

A.S02通入Na2sCh或NaHCCh溶液均能发生反应

B.S0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它的氧化性

C.用酒精灯加热已被S02褪色的品红溶液,可恢复原来的红色

D.S02和02混合后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生成三氧化硫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亚硫酸与亚硫酸的正盐可生成酸式盐,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

酸性强,故它还能与碳酸氢盐反应:S02+H2O+Na2SO3=2NaHSO3,S02+NaHCO3=NaHSO3+CO2»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的漂白原理是由于二氧化硫和品红结合生成无色的不稳定化合物,它的漂白原理

与次氯酸的漂白原理不同。给被二氧化硫褪色的品红加热,无色不稳定的化合物分解,品红又恢复红色。

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必须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才能进行,所以A、C、D正确。

例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集S02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试剂现象结论

A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S02有氧化性

B品红溶液溶液褪色S02有漂白性

C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S02与NaOH溶液不反应

D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后不褪色S02有酸性,没有漂白性

【答案】B

【解析】酸性KMnCU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错误;SCh使品红溶液褪

色体现SO?的漂白性,B正确:S0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Ch和H2O,C错误;

S02的水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SCh的水溶液具有酸性,但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故石蕊试液变红后不褪色,但不能说明SO?没有漂白性,D错误。

【对点提升】

对点1关于S0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石灰石减少S02排放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A2CaSO3+2CO2

B.S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得稳定的亚硫酸

C.S0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一定得到Na2so3

D.SO2通入CuSO4与NaCl混合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CI),体现S02的还原性

【答案】D

【解析】A项,有氧气参加反应,应生成CaSO4,错误;B项,亚硫酸不稳定,易分解,错误;C项,

通入SO?的量不同,产物可能是Na2sCh,也可能是NaHSO?,还可能是二者的混合物,错误;D项,生成

CuCl白色沉淀,铜的化合价降低,必然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只能是SO?中+4价的硫被氧化,正确。

对点2如右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现用75%硫酸溶

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Ch气体并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很明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75%硫酸+亚硫酸钠晶体

品红溶液

泞酸性KMnOq溶液

.色石.溶.|

含酚■的NaOH溶液

A.品红溶液褪色B.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酸性KMnO」溶液紫色褪去D.含酚酷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

【答案】B

【解析】A项,SCh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A项正确;B项,SO2能漂白品红,不能漂白指

示剂,SO2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会褪色,B项错误;C项,

SO2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镭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使酸性KMnCh溶液紫色褪去,C项正确;

D项,SCh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能使含酚献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D项正确;故选

【巧学妙记】

1.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S02和C0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

流程设计检验SO2n除去SO2n检验S02是否除尽=检验CO2

选用试剂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预期现象退色退色不退色变浑浊

注意:有时为简化装置,可将除去S02和检验S02是否除尽合并为一个装置,用较浓的酸性KMnCU

溶液,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但不退成无色。

2.三类漂白剂的区别

类型原理举例特点备注

HC1O、NaClO、

将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破坏无选

氧化型Ca(C10)2、NazCh、不可逆、持久

掉择性

H2O2、O3等

与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化有选

加合型SO可逆、不持久

合”成无色物质2择性

吸附

吸附型将有色物质吸附而退色活性炭物理变化

色素

步向言硫酸

1.硫酸的物理性质

H2s04是无色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浓H2s04稀释的方法是将浓H2s04

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0

2.浓H2sCM的特性

实验实验现象浓硫酸的特性

少量胆帆加入浓硫酸中蓝色固体变白吸水性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

沾有浓H2s04的滤纸变黑脱水性

在滤纸上

将铜片加入盛有浓硫酸铜片逐渐溶解,产生无色刺激性气

强氧化性、酸性

的试管中加热味的气体

4.SO丁的检验

检验SCT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加足“括版屐作取清液)加Ba。?浴怨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判断有无

soF)«

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r、SOM、Ag+干扰,再加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整个过程中可

+++

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r+2H=CO2t+H2O,SOf+2H=SO2f+H20,Ag+cr=AgClb

Ba2+SO4=BaSO4j.o

【小试牛刀】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7",错误的打"x”)

(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浓硫酸不可用于干燥H?和C0()

(2)铜片溶于热的浓硫酸,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3)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F()

(4)将少量铜加入浓硫酸中加热,很快能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

(5)50mL18.4moLL/i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可产生SCh物质的量为0.46mol()

(6)一定量浓硫酸中加入足量锌粒加热,产生的气体为SO2和H2的混合气体()

(7)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发生了钝化()

(8)在浓硫酸与锌片共热的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9)向久置的Na2s。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

则部分Na2sCh被氧化()

答案:(l)x(2)4(3)x(4)x(5)x(6)<(7)x(8)4(9)Y

【典例】

例1研究铜和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如下:

①②

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铜丝或铁丝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体,品红溶

铁丝表面迅速变黑,之后无明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可用铜制容器盛放浓硫酸

B.②中铜丝或铁丝均有剩余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C.依据②,可推断出铜和铁与浓硫酸反应可生成SO?

D.①②中现象的差异仅是由于温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A项,常温下铁遇冷浓硫酸发生钝化,则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故A错误;B项,随

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Cu与稀硫酸不反应,而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②中铜丝

或铁丝均有剩余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可能相等,故B错误:C项,②中在加热条件下,铜丝或铁丝

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体,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反应中生成S02,故C正确;D项,温度升高可加快化学

反应速率,同时浓硫酸的氧化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D错误;故选C。

例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结束后,欲验证反应生成气体的还原性,小组同学取装置B中溶液少量于一洁净的试管中,应

向试管中加入的试剂是(填字母)。

A.品红溶液B.稀盐酸C.BaCb溶液D.稀硝酸

(3)实验结束,小组同学立即熄灭酒精灯,可能导致的后果是o

(4)实验结束,发现在铜片表面附着黑色固体。查阅资料得知此黑色固体可能含有CuO、CuS、Cu2S«

常温下CuS和Cu2s都不溶于稀盐酸,在空气中煨烧都转化为Cu2O和SCh。该小组同学收集一定量黑色固

体,按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其成分:

-

黑足量

色T蓝色滤液1

固稀盐酸

氧气流中

体过滤洗涤、干燥煨烧、冷却

一源固体A固体B

步骤I

渣步骤n2.00g称量至恒重1.68g

步骤用

①步骤n中检验滤渣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0

②黑色固体的成分是。

【答案】⑴Cu+2H2so式浓)级1604+$02丁+2H2。(2)bc

(3)装置B中的溶液会倒吸,可能引起烧瓶破裂

(4)①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少许,滴加少量AgNCh溶液,无明显现象②CuO、CuS、Cu2S

【解析】(2)通过检验SO42-的存在,说明SO?被氧化。用BaCL和盐酸,通过生成难溶于酸的白色沉

淀,检验SO4z-的存在,从而证明SO2的还原性。(3)SC>2易溶于水,实验结束立即熄灭酒精灯,会导致倒吸。

(4)①滤渣表面会吸附溶液中的Cr,可通过检验洗涤滤液中是否存在CT,以确定滤渣是否洗涤干净。②固

2+

体溶于盐酸,滤液为蓝色,说明生成了Cu,因CuS、Cu2S不溶于盐酸,则固体中必含有CuO:CuS、

Cu2s在加热条件下均能够转化为C112O,可采取极端假设法,通过计算作出判断。

2CuS~CU2OCu2s〜CU2。

192144160144

2.00gm\2.00gm2

77?l=1.5Og加2=L80g

固体B为1.68g,介于1.50g和1.80g之间,故固体A中含有CuS、Cu2S,黑色固体是CuO、CuS、

Cu2S的混合物。

【对点提升】

对点1某同学设想用如图装置来验证浓硫酸的某些性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

吸水性脱水性溶解放热强氧化性

目的

-

实验

浓n

w硫

装置

片W

lr-1酸

CJ

【答案】D

【解析】A项中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故玻璃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地被浓硫酸吸收,导致

左侧烧杯中的水不断挥发,最后左侧烧杯内的液体量明显少于右侧烧杯内的液体量;B项中滤纸沾上浓硫

酸后,很快会因脱水而变黑;C项中浓硫酸滴到小试管内的水中,放出的热量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U

形管内液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D项中因常温下铜片与浓硫酸不反应,无法判断浓硫酸是否表现出强氧

化性。

对点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怎样操作可防止S02污染空气?。

(3)实验中,用ag铜片和VmLl8moiL।的浓硫酸放在试管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试管中还有

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试管中确有硫酸剩余的是(填序号字母)。

a.铁粉b.BaCL溶液c.银d.Na2cO3溶液

【答案】(l)Cu+2H2soM浓)AcuSO4+SO2t+2H2O

(2)在试管in管口放一团蘸有碱液的棉花;实验结束后立即将铜丝上移,离开液面

(3)①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同时生成水,浓硫酸逐渐变稀,而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②ad

【解析】(2)为防止SO2逸出污染空气,应在试管H1管口放一团蘸有碱液的棉花,以吸收SO?,且在实

验结束时应立即将铜丝上移,离开液面。(3)Cu只能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而与稀硫酸不反应,随

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下降,最后剩余。验证硫酸剩余应验证H*的存在,而不能验证SOW,因

为有CuSCU生成。

【巧学妙记】

——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NH3、H2S、HI、HBr等

一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以2:1比例脱去,如使蔗糖变黑

§与产”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钝化,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硫酸

出*Cu+2H2s0,浓)=CuS04+SO2t+2H2O

C+2H2s。4(浓)4co2t+2SO2T+2缶0

'经典好题

1.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不能干燥NH3,也不能干燥H2s等还原性气体

B.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体现了浓疏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C.SCh和CL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将溶有S0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说明SO2的氧化性

没有C12强

D.以硫黄或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同时浓硫酸

还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不能干燥H2s等还原性气体,A正确;B项,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时没有盐生成,

不体现酸性,B错误;C项,S02使品红溶液褪色并不是应为S02具有氧化性,所以该现象不能比较S02

和Cb强弱关系,C错误;D项,以硫黄或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过程中,吸收塔中用98.3%的浓H2s04

吸收三氧化硫的过程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故选A。

2.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

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该工艺流程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0?

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只有Fe和S

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S02+2H2O=2FeSO4+2H2SO4

【答案】C

【解析】根据工艺流程图可知,该工艺中Fe2(SO4)3溶液吸收S02生成FeS04和H2SO4>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该工艺不仅吸收了二氧化硫,还得到了化工产品硫

酸,A,D两项正确;根据A中分析可知该工艺流程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B项正确;该过程中化

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氧、铁、硫,C项错误。

3.为确定某纯净的气体Q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几种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及现象(现象在括号内)结论

闻Q气味(有刺激性/吆酸性KMn04溶液(褪色)

AQ一定是S02

闻Q气味(有刺激性)」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Q可能是S02

Q网A品红溶液(褪色)一^变红色

CQ一定是S02

Q型,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DQ一定不是S02

【答案】A

【解析】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均能被高锌酸钾氧化,由现象可知Q不一定是SO?,故A错误。

4.有学生为了证明SCh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做了以下实验:向滴有酚酬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的S02气体,溶液退色,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一定能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B.若S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S02+2NaOH=Na2SO3+H20

C.若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S02+Na2SO3+H2O^2NaHSO3

D.若要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还需在实验结束后再加酚献或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酸性氧化物的概念:能够与水反应只生成对应的酸,能够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

酸性氧化物。A项,向滴有酚配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气体,溶液退色,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硫

的漂白性,所以该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C项,若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二

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再与二氧化硫、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故C正

确。

5.已知:100%硫酸吸收S03可生成焦硫酸(分子式为H2s2。7或H2SO4SO3);焦硫酸水溶液发生如下

+2

电离:H2s2Ch(aq)=H+(aq)+HS2C>7(叫),HS2O7(aq)H(aq)+S2O7-(aq)治=2.7'10-2。下列说法不氐

题的是

A.焦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B.Na2s2O7水溶液显中性

C.98%的H2sCh可以表示为SCh•与H2O

D.焦硫酸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2O7+H2O2H2s04

【答案】B

【解析】A项,由浓硫酸中+6价硫具有强氧化性可知,焦硫酸中+6价硫也具有强氧化性,A正确。B

项,Na2s2O7可写成Na2SO#SO3,溶于水后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溶液显酸性,B错误。C项,假设浓

硫酸的质量为100g,则H2sO4的质量为100gx98%=98g,H2O的质量为100g-98g=2g,则H2sO4的物质

98g2g11

的量为c。,「Imol,H2O的物质的量为7,=xmol,故98%的H2sO4可表示为H2s04・大出0,

98g/mol18g/mol99

如果把H2s04表示为SO3-H2O,则98%的浓硫酸也可表示为SO3•与H2O,C正确。D项,焦硫酸与水反应

可表示为H2SO4SO3+H2O2H2so4,D正确。

6.浓硫酸分别与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T试管上部有红棕色气体

试管上部无现象.管口

NaCI(s)出现白雾

一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Na2sOKs)1r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A.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r

B.①和③相比可说明氧化性:Br2>SO2

C.②中试管口白雾是HC1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H2SO4>HC1

D.③中浓H2sCU被还原成SO2

【答案】A

【解析】A项,反应①生成的红棕色气体是滨蒸气,反应②白雾是氯化氢,说明浓硫酸能将溪离子氧

化成澳单质,而不能将氯离子氧化成氯气;B项,反应③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而

且亚硫酸钠与溟化钠不是同一类型的物质;C项,白雾说明氯化氢易挥发;D项,反应③生成的是二氧化

硫气体,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7.某学习小组设计制取S02并验证其部分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如图(夹持装置省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尾气处

.理装置

1.0mobL"1

FeCh和

BaCI2混

合液酎氯水

BCD

A.取反应后D中溶液少许,滴加品红溶液,红色退去,就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A装置中比较理想的反应物质是Na2sCh固体和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

C.B装置溶液变红色,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C装置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为:BaCL+SCh+HzO整区

BaSO3l+2HCl

D.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用酒精灯在三颈烧瓶下微热,若能观察到C中长导管口有明显气泡

现象,冷却后液体倒吸,就能判断装置A、B部分气密性良好

【答案】D

【解析】A项,氯水中存在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也可以使品红溶液退色,不能确定一定为二氧化硫

的漂白性,故A错误;B项,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比较理想的反应物质是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故B错

误;C项,C装置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Ch,错误;D项,检验装置中A、B两部分的气密性,进行的

操作是: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用酒精灯在三颈烧瓶下微热,观察到B中长导管口有明显气泡现

象,冷却后长导管中出现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8.环保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要课题之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火电厂、燃煤锅炉是SO2污染集中、规模较大的行业,石灰石一石膏

烟脱硫是除去S02的一种常用方法。其过程如图1。研究发现:pH和温度会对石灰石浆液的脱硫效率产生

一定影响;当烟气通入速度一定时,石灰石浆液的脱硫效率与浆液pH的关系如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Ischl―>|H2SO3|—>|CaSO3|―>|CaSO4|—>|CaSC)4-2H25]

图1

A.烟气通入石灰石浆液时的温度越高吸收越快,吸收率越高

B.石灰石浆液pH>5.7时,烟气脱硫效率降低的原因是石灰石的溶解度增大

C.将脱硫后的气体通入KMnOa溶液,可粗略判断烟气脱硫效率的高低

D.上述方法中用石灰石浆液吸收64gSO2理论生成22gCO2

【答案】C

【解析】烟气通入石灰石浆液时的温度越高气体二氧化硫的溶解度越小,部分二氧化硫不能被溶解,

就会逸出溶液使吸收率降低,故A错误;石灰石浆液pH>5.7时,烟气脱硫效率降低的原因是石灰石的溶

解度减小,石灰石的浓度减小,脱硫效率随之下降,故B错误:脱硫后的气体是否残存二氧化硫,含多少,

可以利用高锌酸钾溶液褪色的程度和快慢粗略判断烟气脱硫效率,故C正确;上述分析得到总反应为:

2CaCO3+2SO2+02+4H2O=2CaSO4-2H2O+2CO2T,1mol二氧化硫反应生成1mol.:氧化碳,即每吸收

64g二氧化硫理论上同时生成44g二氧化碳,故D错误。

9.工业上用黄铁矿(FeS2)为原料制备硫酸的流程如下:

空气

高温

⑴沸腾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022Fe2O3+8SO2,该反应被氧化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2)利用Fe2O3废渣(俗称“红砂”)制备废水除碎剂的第一步是将“红砂”与硫酸混合,该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o

(3)从接触室出来的混合气体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