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专题》突破练习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①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②,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节选自《三国志》)[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简:________(2)不宜以一国之望宜:________(3)会连卒会: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2)利入甚多,有裨国用。4.诸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颜渊》)【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宋濂《龙门子凝道记》)【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足兵_________
(2)民信之矣_________(3)起之不食以俟者_________
(4)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不得已而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B.于斯三者何先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起不食待之
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D.起之不食以俟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2)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4.概括甲、乙两文在内容方面的共同点。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biàn):喜乐,欢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是进亦忧,退亦忧()(2)先天下之忧而忧()(3)始治官舍()(4)引流种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予至扶风之明年 D.以为休息之所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微斯人,吾谁与归?(2)亭以雨名,志喜也。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曾国藩①家书【甲】纪鸿②吾儿: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乙】温甫③六弟: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丙】诸位贤弟足下: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注释】①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②纪鸿:曾国藩次子,数学家。③温甫:曾国华,字温甫,曾国藩胞弟。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尔既看《史记》
既:已经B.不敢稍染官宦习气
稍:稍微C.亦复无益
益:增加D.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负:背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凡仕宦之家
先天下之忧而忧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C.常限以功课
先帝不以臣卑鄙D.但须专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3.翻译句子。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4.《曾国藩家书》在选文【甲】中告诫子女要__________________,在选文【乙】【丙】中告诫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ISTNUMOutlineDefault\l3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1)学诗谩有惊人句________(2)其名为鲲________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怒而飞心花怒放B.其翼若垂天之云比翼双飞C.志怪者也志同道合D.亦若是则已矣实事求是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翻译:鲲体积巨大,________________。(2)天之苍苍爸,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代文人经常借助天鹏的形象表达情感。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选文大鹏形象解读相关名句积累渔家傲作者借大鹏的形象,表明自己渴望高飞远走的心愿,反映了她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求和向往。②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大鹏具有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的特点,是一个超现实的形象,作者在它身上寄托了深刻的寓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黄庭坚《答宋殿直》)(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③而实绮④,癯⑤而实腴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轼《东坡续集》)(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⑧睡,辄令儿曹⑨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⑩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陆游《跋岑嘉州诗集》)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⑩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________________(2)皆莫及也________________(3)绝好岑嘉州诗________________(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3.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转转不已
已_____(2)求之下流,固颠
固_____(3)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
塞_____
(4)人力不能去
去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水遂横流为害。3.【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又何间焉___________(2)小大之狱___________(3)神弗福也___________(4)望其旗靡___________2.用现代仅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彼竭我盈,故克之。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项是()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家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LISTNUMOutlineDefault\l3\s0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专题》突破练习(含详解)答案解析、古诗文阅读LISTNUMOutlineDefault\l3【参考答案】1.选拔应当适逢2.B3.(1)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县令。(2)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4.第一问:①南方诸郡不服。②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③不辜负先帝托付。第二问:诸葛亮接受王连劝谏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句意:于是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部属。“简”意思是选拔。(2)句意:不应当让您这位全国人所指望依赖的人去冒险行事。“宜”意思是应当。(3)句意:适逢王连去世。“会”意思是适逢。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划线句子中,“葭萌”是起义的地点,应与前句“先主起事”是一整体,第一处应从“葭萌”后断开,排除CD;再看AB,“南”是进军来的方向,应和“进军来南”是一整体,第二处应从“来南”后断开,排除A。译文:刘备起兵葭萌,进军南来,王连闭紧城门不降。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1)“及”,等到;“既平”,平定以后;“以……为”,任命……做。(2)“利入”,利税收入;“甚”,很;“裨”,益处。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根据具体内容作答。依据原文“时南方诸郡不宾”可知,诸君亮亲自征讨南方诸郡的原因之一是南方诸郡不服;依据原文“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可知,诸君亮亲自征讨南方诸郡的原因之二是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依据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可知,诸君亮亲自征讨南方诸郡的原因之三是不辜负先帝托付。依据原文“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可知,是因为王连的劝谏恳切,所以诸君亮停留了很长时间。译文: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刘璋时期王连进入蜀地,任梓潼县令。刘备起兵葭萌,进军南来,王连闭紧城门不降,刘备认为他守义,故不强逼他。待成都平定后,任命王连为什邡县县令,又转任广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绩。升为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的经营事务,为国获利甚多,有利于国家财政开支,于是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部属,如吕乂、杜祺、刘干等,这些人后来都做上了大官,都是始自王连的提拔。王连被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兼管盐府政务照旧。当时南方几郡都不肯向蜀称臣,诸葛亮打算自己亲自征讨,王连劝谏说:“那是不毛之地,瘟瘴之乡,不应当让您这位全国人所指望依赖的人去冒险行事。”诸葛亮考虑到所有将领的才干都比自己差,打算一定要去,而王连的劝谏更加恳切,所以停留了很长时间。适逢王连去世,他儿子王山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江阳太守。
LISTNUMOutlineDefault\l3答案为:1.武器。
信任。
等待。
才。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充足的武器。兵,武器。(2)句意为:民众信任朝廷。信,信任。(3)句意为: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俟,等待。(4)句意为: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方,才。2.D解析:A.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B.介词,对于\表比较;C.代词,指友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来,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故选D。3.(1)自古以来都免不了要死,如果老百姓不信任国家,国家就无以立足。(2)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应该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皆,都;信,信任;立,立足;(2)其,他;若,像;此,这样;宜,应该;服,使……信服。4.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要讲诚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会有凝聚力,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解析: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知,“信”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用诚信取得人们的信任,国家才能立足。根据乙文中的“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可知,吴起与人交往,讲求诚信,一定要等友人来了才吃饭。根据“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可知,诚信对于一个集体的重要,只有做到了诚信,才能让军队信服。由此可知,甲乙两文都强调了“信”的重要。无论对于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都要讲求诚信。只有做到了诚信,才能收获真诚的友谊,才能使集体团结,才能使一个国家繁荣富强。【参考译文】甲: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就等着回去吃饭吧。”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LISTNUMOutlineDefault\l3【参考答案】1.这
在……之前
修建水,水流2.B3.(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这件喜事。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与民同乐”。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1)句意为:这(他)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是,这。(2)句意为: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先,在……之前。(3)句意为:开始修建官邸。治,修建。(4)句意为: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流,水,水流。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理解。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为:助词,的。A.助词,的。B.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助词,的。D.助词,的。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词语为:(1)微,如果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2)以,用;名,命名;喜,喜庆,值得欢喜。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范仲淹想表现的是做官之人应该尽到的责任与使命;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范仲淹的认为应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的乐之后去乐,所以他的忧乐观是先忧后乐根据【乙】文“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林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可知,百姓因整整一个月不下雨而忧愁,后来终于天降大雨,百姓和乐,苏轼在修建亭子时也不忘百姓,可见苏轼是关心百姓疾苦,处处思虑百姓的,表现苏轼的“与民同乐”的忧乐观。参考译文:【甲】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下此事,认为今年会是丰年。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LISTNUMOutlineDefault\l3答案为:1.C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句意为:也没有益处。益:益处;故选C。2.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为:动词,成为/介词,替;C.以:介词,用/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D.但:副词,都可译为“只,只是”;故选D。3.如果不能发奋自立,那么不适宜在家塾里读书。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中重点词有:苟,如果;则,那么;宜,适宜。4.读书明理、勤俭
专心读书、立志成才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甲】“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可知,曾国藩告诫子女读书要明理,不可贪图富贵,不可懒惰。结合【乙】“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可知,曾国藩告诫兄弟读书要专心致志;结合【丙】“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可知,曾国藩认为若能发奋,不管何时何地,都能读书;因此告诫兄弟立志成才。【参考译文】【甲】我儿纪鸿: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做大官,我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孙做大官,只希望他们能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我为官已有二十年,从不敢沾染一点官场的陋习,饮食起居,还恪守贫寒朴素的家风,极其节俭可以,稍微丰盛些也行,太丰盛我就不敢了。凡是官宦的家庭,都是由节俭进入奢侈容易,由奢侈返回节俭很难。你的年纪还小,切不可贪慕奢侈的享受,不可以养成懒惰的习惯。【乙】温甫六弟:你三月的信,所定功课大多,多了就不专了,万万不可以。你既然读《史记》,便不能看其他书了。功课没有一定的呆办法,只是要专一罢了。我从前教各位弟弟,常常限定功课,近来觉得这样做是强人所难,如果你们不愿意,虽说天天遵守限定功课的进程,也没有益处。【丙】亲爱的各位弟弟:如真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地方,热闹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牧,都可以读书。如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宜读书。何必要选择地方?何必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LISTNUMOutlineDefault\l3【参考答案】1.mànkūn2.B3.不知其几千里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4.美好境界(或“理想世界”等)九万里风鹏正举硕大无比(或“志存高远”等)力大无穷(或“善借长风”等)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1)谩,多音字:1)mán,欺骗、蒙蔽。2)màn,轻慢、没礼貌。如“谩骂”;徒,空。例如“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空有。选“màn”。(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生活在北边幽深的大海——北冥。2.A.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盛大;B.都译为:翅膀;C.记载/志趣;D.这/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故选B。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苍苍:深蓝。其,表选择。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极:尽。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渔家傲》这首词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执着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在梦中直接来到天宫,大胆地向天帝诉说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境。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说“九万里风鹏正举”,作者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作者是借大鹏的形象,表明自己渴望高飞远走的心愿,反映了她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2)《北冥有鱼》:“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部分体现了大鹏的的硕大无比、力大无穷。“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体现了大鹏善借长风、志向高远。LISTNUMOutlineDefault\l3【参考答案】1.也比得上极,极端的停止2.(1)我对于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唯独喜欢陶深明的诗。(2)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这一个人才能这样罢了。3.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们要多阅读古今书籍,以此来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4.陆游非常喜欢岑参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酒醒或睡热后才停止。表达了作者对岑参诗的喜爱、赞美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注意:亦,副词,也;皆莫及也;都比不上;及,比得上;绝,一词多义,极;已,一词多义,停止。2.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吾,我;无所甚好,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独,只;好,喜欢。(2)尝,曾经;以为,认为;而已,罢了。3.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结合主要内容和关键语句谈启示。“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要长期不用古今书籍浇灌它,那尘土一样的庸俗思想就会在里边产生;照照镜子就觉得自己的面目可憎,对人讲话也觉得自己的语言没有韵味。由此我们得到启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读书可以陶冶情操,洗涤心灵,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气质得到提升,增进语言表达能力。4.考查对文言文中故事的概括及作者情感的把握。阅读文言文,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句理解分析。在丙文中,找到运用叙述表达方式的句子概括故事。由“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分析概括,陆游过去在山中,每次喝醉回来时,就让孩子们诵读岑参诗作,直到酒醒,有时到睡熟才停止。在文中找到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句子分析理解作者对岑参诗作的感情。由“令儿曹诵之”可以看出陆游对岑参诗作的喜欢,由“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分析,这是陆游对岑参诗作的高度赞美。参考译文:甲:人们的心里,要长期不用古今书籍浇灌它,那尘土一样的庸俗思想就会在里边产生;照照镜子就觉得自己的面目可憎,对人讲话也觉得自己的语言没有韵味。(黄庭坚《答宋殿直》)乙:我对于诗人也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的诗不多,但是他的诗看起来朴实其实很华丽,看起来简陋其实很丰满。曹植、刘昆、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都比不上。(苏轼《东坡续集》)丙:我从年轻时,就非常喜欢岑参的诗作,过去在山中,每次喝醉了回来,靠着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上闭目安息,就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作,直到酒醒,有时到睡熟,才停止。我曾经认为在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岑参才能这样罢了。……宋孝宗乾道九年八月三日,山阴县陆游题。(陆游《跋岑嘉州诗集》)LISTNUMOutlineDefault\l3【参考答案】1.停止
固然
阻塞
移开、搬开、搬离2.(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那石兽。(2)涧水于是四处流溢造成祸患。3.【甲】文老河兵的智慧表现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多角度思考问题,从“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等文字中看出老河兵了解到石性的坚重,沙性的松浮和水的反冲击力,精准地掌握了三者的相互关系。【乙】文雷简夫的智慧表现在善于动脑筋,懂得迂回行事,从“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中看出雷简夫没有直接与巨石硬碰硬,而是另辟蹊径解决了问题。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不停地转动。已:停止;(2)句意: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颠倒了(寻找石兽的位置)。固:固然;(3)句意:陕西因洪水冲下巨石,堵塞到山涧中。塞:阻塞;(4)句意:靠人力不能移开。去:移开、搬开、搬离。【甲】参考译文: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了(寻找石兽的位置);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那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乙】参考译文:陕西因洪水冲下巨石,堵塞到山涧中,涧水于是四处流溢造成祸患。巨石有像房子那么大的,靠人力不能移开,州县都为此忧虑。雷简夫为县令,于是让人各在巨石下挖一坑穴,估计坑穴已像巨石那样大,就拉动巨石填入坑穴而窖起来,水患遂平息。LISTNUMOutlineDefault\l3【参考答案】1.参与诉讼事件(或:案件)赐福,保佑倒下2.(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固定花销管理办法
- 杭州客车租赁管理办法
- 书法社团的教学规划与实践指导
- 道路透层、稀浆封层及防水层的综合施工方案研究
- 公园施工车辆管理办法
- 内部交易结算管理办法
- 深度学习视角下云图分类准确率提升路径研究
- 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动态评估与优化研究
- 滑索应急救援预案
- 5月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 基因调控与近视发生机制
- 第9章屋面及防水工程
- 2021MAM-6070M空压机微电脑控制器
- 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真题(含答案)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
- DLT 5285-2018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线(800mm以下)及地线液压压接工艺规程
- DL-T5218-2012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 W -S-T 431-2023 护理分级标准(正式版)
- JBT 7043-2006 液压轴向柱塞泵
- 【文创产品的价格决策及成本管理的案例探析16000字(论文)】
- 陕西省幼儿教师通识性知识大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