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1页
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2页
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3页
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4页
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2.“文景之治”(1)原因: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

节俭,减少财政支出。(2)表现: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3.汉初政治(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2)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3)“七国之乱”: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1西汉的强盛1.巩固政治统治(1)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2)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3)选官制度: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4)监察问题: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

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5)地方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2.发展社会经济(1)货币政策: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2)专卖制度: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2(3)物价政策: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4)工商业政策: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3.思想“大一统”(1)举措: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2)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4.开疆拓土(1)反击匈奴: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2)出使西域: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

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3)开辟“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

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4)加强对东南和西南的控制: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

以前更加有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东汉的兴衰1.西汉灭亡(1)原因: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

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2)王莽篡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2.王莽统治(1)王莽新政: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

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2)政权覆亡:王莽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

义终于爆发。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主力。随后,绿林军攻入长安,推

翻王莽政权。33.“光武中兴”(1)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

武帝。(2)统治措施①政治: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

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②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③思想:重视儒学。(3)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4.东汉的衰落(1)东汉后期统治①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②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2)黄巾起义①原因: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②概况: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

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③结果: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

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两汉的文化1.史学成就(1)《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

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2)《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文学成就(1)汉赋: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2)乐府诗: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3)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43.科技成就(1)两汉医学①《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②《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2)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3)造纸术: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来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

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1)客观原因: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2)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措施有: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家教育,设立太学,实行思想统一;经济上,将地方

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上,反击匈奴,巩固国家统

一。另外还有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如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等。2.影响:西汉时期,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

华文化最基本的思维观念及中国各民族共同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取向。

典例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一措施

(

)A.改变了抑商政策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抑制了农业生产D.实现了国家统一B思路点拨

解析

材料“下令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反映汉武帝通过控

制铸币权以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中国古代抑商是基本经济政策,A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货币方面的政策,不能得出抑制了农业生产,C项错误。汉武帝之

前,国家就已经实现统一,D项错误。两汉衰亡的原因

1.西汉衰亡原因(1)西汉后期,统治阶级奢侈、荒淫、昏庸,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破产,百姓生活

陷于绝境,起义不断。(2)片面推崇儒家学说,重用儒生,减刑宽政,使权贵、官吏、地主如脱缰野马,贪残

暴虐,对百姓敲骨吸髓,削弱了国家权力。(3)西汉后期,重用外戚和宦官是政局混乱的根源。2.东汉衰亡原因(1)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土地高度集中,破坏了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小农经济。(2)强大的私人武装,是国家统一的严重威胁。(3)统治者的奢侈腐化现象恶性蔓延,榨取人民血汗,激化阶级矛盾。(4)外戚专横、宦官专权与“党锢之祸”也是东汉衰亡的重要原因。

历史解释——影响中国汉代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

汉代人口资料汉代人口统计西汉初年(前206年)约1200万汉宣帝末年(前49年)约5000万东汉初年约1000万汉和帝末年(105年)约5300万

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四个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提示

秦朝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导致社会残破,人口数量处于低潮。西汉建立后,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促进了

人口数量增加,到西汉后期人口数量达到高峰。西汉末年到新朝,政治日趋黑暗,农民起义爆发,社会动荡导致人口锐减。东汉经过光武中兴,社会稳定、经济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人口增长,到东汉中后

期人口数量达到了新的高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运用。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

与方法。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为前提,以史料证据为支撑,以历史理解为基础,

有意识地对过去提出理性而系统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叙述。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

质上都是对过去的解释。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通过时空观念,准确判断出人口变化的时期,然后根据所

学从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1.自然地理环境。我国东部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容纳了我国的大部分人口。中部

也有相当数量的盆地和河谷平原,形成良好的开发条件。2.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不是人口增长的唯一原因,但我国人口史上几次大的突破,

都是粮食增产的直接结果。天灾、动乱、战争等因素会破坏农业生产,从而推迟

人口高峰的到来。3.军事战争。最明显的影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