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龙山时代-考古学-山大本科课件与资料_第1页
13-龙山时代-考古学-山大本科课件与资料_第2页
13-龙山时代-考古学-山大本科课件与资料_第3页
13-龙山时代-考古学-山大本科课件与资料_第4页
13-龙山时代-考古学-山大本科课件与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龙山时代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第一节黄河中游地区在仰韶时代各区新石器文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上,龙山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有巨大的进步。许多地区在这一时期先后跨入早期文明社会。庙底沟二期文化和中原龙山文化一、庙底沟二期文化

1.发现、命名和分布

1956-1957年,陕县庙底沟第二期遗存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性质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向东或认为到达河南省中部地区。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华县泉护村、武功浒西庄、扶风案板、夏县东下冯和垣曲古城东关

2.分期和年代高天麟,《史前研究》1984年第2期,晋南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的研究梁星彭,《考古学报》1987年第4期,陕西庙底沟二期文化卜工,《文物》1990年第2期,庙底沟二期文化相对年代,绝对年代3.文化内涵和特征A.房屋建筑半地穴式,单间,面积小,白灰面B.埋葬习俗土坑墓,排列整齐,单人一次葬为主,仰身直肢,多数没有随葬品横穴窑火膛、火道、窑箅和窑室等部分组成。火膛位于窑室下外侧,火焰通过火道进入窑室。火道:“非”字形和叶脉形C.生产工具:石刀,石镰,蚌镰,木耒

D.陶器:灰陶,泥条盘筑,普遍使用慢轮修整。厚胎陶和大型陶器较多。篮纹最多,其次为绳纹和附加堆纹

芮城清凉寺墓地属于寺里——坡头遗址(即“坡头遗址”),遗址最早发现于1955、1965年,属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墓地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2004年的发掘共清理墓葬262座,墓葬排列有序,南北成行,东西成列,同时也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打破关系。墓内共出土玉璧、玉钺、玉琮等玉石器200余件。

墓地远眺(东南—西北)清凉寺发掘区墓地的范围主要发掘区(西—东)墓葬举例—1M4M46墓葬举例—2M29M112墓葬举例—3M22M150墓葬举例—4M61M51与M61墓葬举例—5M52M57墓葬举例—6M53与M54M53墓葬举例—7M76M146墓葬举例—8M79M82墓葬举例—9M87M100墓葬举例—10M136M138M144M1454.关于区域差别观点一:庙底沟二期文化只应限定在陕晋豫交界地带,其他地区不应划入其中,如河南中部的大河村五期等,应单独定名考古学文化。观点二: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地域差别,以划分地方类型的方式解决,如晋南、关中西部、关中东部、豫西、豫中等地区等。二、中原龙山文化

王湾三期文化、后冈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陶寺类型文化。(造律台、王油坊)

1.王湾三期文化(1)分布以嵩山为中心的河南省中部地区,以郑州、洛阳到平顶山一带分布较为密集。洛阳王湾、临汝煤山、登封王城岗、禹县瓦店、郾城郝家台等。(2)城址:登封王城岗,郾城郝家台,淮阳平粮台(后两者都超过3万平方米)

王城岗每座城堡的面积不足1万平方米

房址地面和半地穴式,单间和双间,白灰面和红烧土居住面,木骨泥墙

墓葬单人仰身直肢,多数墓葬没有随葬品,儿童流行瓮棺葬。非正常埋葬。2.后冈二期文化(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