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山西和中源土地矿产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〇二一年七月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项目单位: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山西和中源土地矿产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编写人:王志韩燕新秦进生陈昀闫晓凤韩燕新第一部分概述 1第一章方案编制概述 1第一节编制目的、范围及适用期 1第二节编制依据 3第三节编制工作情况 6第四节上期方案执行情况 8第二章矿区基础条件 12第一节自然地理 12第二节矿区地质环境 15第三节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权属 25第四节矿区生态环境现状(背景) 29第二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40第三章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40第一节矿山开采历史 40第二节矿山开采现状 40第三节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42第四节矿区查明的(备案)矿产资源储量 43第五节对地质报告的评述 47第六节矿区与各类保护区的关系 47第四章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49第一节固体矿产的开采方案 49第二节防治水方案 55第五章矿床开采 60第一节固体矿床的地下开采 60第六章选矿及尾矿设施 65第七章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 69第一节主要安全因素分析 69第二节配套的安全设施及措施 69第三部分矿山环境影响(或破坏)及评估范围 79第八章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79第一节矿山环境影响评估范围 79第二节矿山环境影响(破坏和损毁)现状评估 83第三节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95第九章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适宜性 111第一节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及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111第二节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111第三节土地复垦适宜性及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11第四部分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122第十章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目标、任务及年度计划 122第一节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原则、目标、任务 122第二节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年度计划 124第十一章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 132第一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132第二节含水层破坏防治及矿区饮水解困工程 133第三节地形地貌景观保护与恢复工程 134第四节土地复垦工程与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134第五节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148第六节监测工程 152第五部分工程概算与保障措施 158第十二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158第一节经费估算依据 158第二节经费估算 162第三节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 170第十三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183第一节保障措施 183第二节效益分析 190第三节公众参与 194第六部分结论与建议 197第十四章结论 197第十五章建议 201序号尺11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布置图1:200022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033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开拓系统水平投影图1:200044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开拓系统垂直纵投影图1:20005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1、7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100065-2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12、14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100076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1:200087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浅孔留矿采矿方法图-98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图1:20009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1:2000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部署图1:2000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土地利用现状图1:2000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土地预测损毁图1:2000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土地复垦规划图1:2000、矿山企业委托书;2、编制单位承诺书;3、矿山企业承诺书;4、编制人员身份证复印件;5、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6、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7、《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山西省地质矿产科技评审中心“晋评审储字[2020]122号”,2020年12月);8、初步设计审查表及批复9、矿方未生产证明;10、六部门核查意见;11、《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评审意见书(晋矿联技审字[2018]57号);12、《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审查意见13、《原平市章腔铁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14、土地复垦公众参与表;15、铁矿石销售合同;16、矿方环境治理保证金开户证明及余额;17、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1第一部分概述第一章方案编制概述第一节编制目的、范围及适用期一、编制目的根据山西省非煤矿产资源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忻州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11号),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为单独保留矿山,目前其所持有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自2018年10月10由于《山西省原平市章腔铁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已过期,为了指导矿山开拓开采、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自然资源和环保主管部门矿政管理和日常监管提供依据,根据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审查工作的通知》(晋自然资发[2021]1号文),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编制《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二、企业概况、矿区位置及交通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矿区位于原平市北东45°直距25km处,苏龙口镇章腔村东1.0km处。行政隶属苏龙口镇章腔村管辖,矿区地理坐标(CGCS2000坐标):东经112º55′56″—112º57′57″,北纬38º53′21″—38º53′47″,面积1.8605km2;中心点地理坐标JE0。矿区距原平市城区运距43.5km,距苏龙口镇章腔村运距1.0km,距苏龙口镇北东方向运距13km,有柏油公路相通。北西距大运高速公路崞阳出口29km,交通十分便利(见2图1-1-1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交通位置图3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私营企业,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该矿现持有山西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3月22日为其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采矿权人为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矿种为铁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30.00万t/a,矿区面积为1.8605km2,开采深度自1655m表1-1-1矿区拐点坐标对照表序号CGCS2000坐标系(3°带)XY1430715514384073666024307158.8338408166.9634307498.8968.144.1638410258.8054306760.7438410234.4964306754793840737344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由原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R03日。2020年1月20日,山西省应急管理厅为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西采区)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为(晋)FM安许证字〔220〕12420号,许可范围为铁矿地下开三、适用期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服务年限为7.93年,稳沉时间取1年,管护期3年,确定方案适用期12年。第二节编制依据一、政策法规依据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98号文件“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2、《矿山地质环境防治规定》国土资源部2009第44号令(2009年5月1日起执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3月);4、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审查工作的通知》(晋自然资发[2021]1号文);5、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晋自然资发[2021]5号);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规[2016]21号文“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7、《山西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晋政发〔2019〕3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15、《关于印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导则”的通知》,环办12年12月。二、技术规范、标准依据1、《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GB50830-2013);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20);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4、《选矿安全规程》,GB18152-2000;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2015.9;7、《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2006.9;8、《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2016),2016.3;9、《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2006.9;10、《崩塌、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2006.9;11、《工程勘查设计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建设部[2002]10号文);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3、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51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1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1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GB/T15776-1995);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1315618-1995);19、《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2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21、《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22、《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TDT1044-2014);2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一部分:通则)》(TD/T1031.1-2011);24、《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四部分:金属矿)》(TD/T1031.4-2011);2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26、《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27、《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201328、《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规范(试行)》,(HJ652-2013),三、技术资料1、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2011012120112063);2、《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物探队,2020年1月);3、《<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山西省地质矿产科技评审中心“晋评审储字[2020]122号”,2020年12月);4、《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2017年度矿石储量年报》评审意见书;5、《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018年-2022年)及其评审意见书(晋矿联技审字[2018]57号);6、《原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2016-2020年);7、《原平市县苏龙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2006~2020年);8、2018年度原平市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原平市自然资源局);69、《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2018年-2020年)及其审查意见;10、《原平市章腔铁矿年开采30万吨铁矿石年生产10万吨铁精粉新建项目环境影11、《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第三方评估报告》(201812、忻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关于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与各类保护地重叠情况的核查意见》(忻自然资函〔2020〕414号);13、原平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对关于对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与地质遗迹保护范围重叠情况的核查意见》(原自然资〔2020〕377号);14、忻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叠情况的函》;15、山西清源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关于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重叠情况核查结果的函》(晋清源环函〔2020〕103号);16、原平市林业局《关于对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进行核查的回复》(原林函〔2020〕32号);17、《紫荆山林场对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与各类保护地重叠情况核查意见》;18、忻州市水利局《关于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采矿项目保护地核查意见》(忻水函〔2020〕143号);19、原平市水利局《关于对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进行核查的函的回函》(原水函〔2020〕65号);20、忻州市文物局《关于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不可移动文物核查的意见》(忻文物函〔2020〕126号);21、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关于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不可移动文物核查报告》(忻文研核〔2020〕65号)。第三节编制工作情况一、工作部署由于《山西省原平市章腔铁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已过期,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编制《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7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我公司充分搜集利用该项目评估区有关的水文、气象、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等资料,在分析研究已有相关资料和对建设项目分析的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调查,查明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土地开发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现状,对评估区采矿影响范围进行现状和预测评估。二、工作流程1、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充分收集、分析、整理区域及用地区的已有资料,用以了解掌握区域及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土地开发利用现状和生态环境现状,从而初步确定评估范围就评估级别。2、实地勘察、调查对评估区进行1:2000比例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土地和生态环境调查,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程度,查明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程度、规模,分析和确定评价要素,掌握地质灾害现状,判定潜在隐患;依据建设项目分析,调查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地质灾害形成条件。调查了地质环境条件,对地质灾害形成要素、地质灾害、潜在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形成条件和对项目建设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研究已有成果资料和本次环境地质调查成果,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进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措施和费用预算,编制完成《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成果报告一份及相关附图。三、完成工作量本次工作我公司由4人组成,野外工作于2021年3月10日开始,于2021年3月30日完成。历经资料搜集、野外调查、室内综合研究、报告与图件编制、成果数字化等工作阶段。其中2021年3月20日前完成了资料搜集,2021年3月21日-3月30日进行了野外调查工作。8表1-3-1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表序号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1收集文字报告份72收集图件张3收集证件、相关文件、协议(复印件)份214发放、回收土地复垦方案公众参与调查表份5水、工、环地质调查km2k186056取得土壤剖面幅37编制完成《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套1四、工作评述本次工作搜集资料全面,环境调查工作按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报告编写和图件编制按照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审查工作的通知》(晋自然资发[2021]1号)进行,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的。第四节上期方案执行情况一、开发利用方案1、《开发利用方案》编制与评审山西和中源土地矿产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编制了《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该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并备案。《方案》开发利用部分简述如下:设计利用储量309.45万t。设计矿山剩余服务年限约8.92年。Fe2号矿体选择脉外阶段平硐加斜井开拓,Fe1号矿体东段利用Fe2号矿体的阶段平硐进行开拓;Fe1号矿体西段选择脉外阶段平硐开拓。m七个阶段。Fe1号矿体东段阶段依次为1200m、1250m、1300m、1350m、1400m共五个阶段。阶段高度为50m。采矿方法选择浅孔留矿法。2、方案实施情况矿山自取得采矿许可证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时开时停,仅进行了断续开采。共动用资源储量20.19万吨。其中2008-2010年采用平硐开采Fe1、Fe2号矿体,动用资源量94.81万t;2011年动用资源量2.68万t;2012年动用资源量0.45万t;2013年动用资源量7.29万t;2014-2015年矿山未生产,未动用资源量;2016年动用资源量2.14万t;2017年动用资源量2.82万t。《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通过评审后,2018-2020年矿山未生产,未动用资源量。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山西和中源土地矿产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编制了《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该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并备案,方案适用期为2018-2022年。其工程量与投资见下表1-4-1。表1-4-1上期方案服务期工程量估算与实际完成工作量对照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单位上期工程量上期(万元)完成工程量备注一工程措施392.81(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184.771地面塌陷、地裂缝填充工程144.97未出现该地质灾害(1)填充夯实m³32100.00144.97-2崩塌滑坡防治工程(1)m³933.965.09-(2)浆砌石挡墙m³140.884.09-3泥石流防治工程30.63(1)物源清理m³9600.0030.63-(二)地形地貌景观恢复工程208.031建筑物清理m³3835.0021-2废石回填m³52700.00195.82-矿方已进行边坡治理及复垦,未废石二监测措施年0.567.601地面塌陷、地裂缝监测次603.00-2崩塌监测次482.40-3泥石流监测次36-4地下水监测次80.40-三独立费用1建设管理费--8.01-2勘察设计费--95-3工程建设监理费--21-四预备费--26.32-合计464.91矿方主要对两处露天采坑进行边坡治理及复垦,未按照上期方案进行废石回填。由于矿区内未出现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亦未对该地质灾害进行工程治理。至今,其他工程尚未开展工作。本次方案地质环境治理费用为60.59万元,与上次方案相比,本次方案费用较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复垦费用归入复垦,地质环境治理只对地裂缝进行填埋;经核实无泥石流地质灾害,不再对泥石流物源进行清理;露天采坑恢复治理工程已完成,本次方案不再进行治理等。三、土地复垦方案2018年10月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山西和中源土地矿产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并通过评审。上期方案复垦土地面积为11.48hm2,生产服务年限3.15年,复垦方案服务年限7年。复垦工程静态总投资为42.69万元,静态亩均投资2478.45元;动态总投资为53.89万元,动态亩均投资3128.93元。其中复垦为有林地1.43hm2,灌木林地0.42hm2,人工hmhm2。土地复垦工程包括林地复垦工程、草地复垦工程、交通运输用地复垦工程。与本次方案的差异见表1-4-2。表1-4-2上轮方案与本次方案差异对比表上轮方案本次方案方案年限7年复垦责任范围1148hm23357hm2主要复垦措施草地补播草种工程客土覆土、土地翻耕、道路工程、林草恢复工程静态投资42.69万元140.40万元亩均静态投资2478.45元/亩2788.20元/亩动态投资53.89万元213.07万元亩均动态投资3128.93元/亩4231.3元/亩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方案适用期为2018-2020年。其工程量与投资见下表1-4-3。本次方案生态环境治理费用为7.52万元,与上次方案相比,本次方案费用较少的原因主要包括:露天采坑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已完成,本次方案不再进行治理;沉陷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道路绿化工程、废石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由复垦治理,本方案生态部分不进行重复设计;监测工程大部分由地质环境工程、复垦工程、环评工程分别监测,仅剩生态环境监测工程。表1-4-3上期方案设计工程与实际实施情况对照表工程名称上期方案设计工程预算(万元)上期方案设计工程实施情况与本期工程衔接1专用道路绿化工程在道路内侧靠山体处布设排水沟,排水沟长3600m,浆砌石筑,宽0.4m,深0.4m,浆砌石壁厚0.3m,浆砌石量为378m³;在道路两旁种植灌木如:小叶黄杨、小叶女贞,株、行距1米,约种24.98目前矿方仅在矿界外章腔村附近实施了部分工程,矿界内的矿区道路暂无进行治理本期方案对矿界内道路进行治理2工业广场绿化工程工业广场内采用园林及见缝插针手法进行绿化美化,结合实际种植油松、、杨树、国槐、旱柳、黄杨、小叶女贞、斯菊、爬山虎等,共计绿化面积1260m2。原工业场地计划拆除,不进行绿化本期方案对生活办公区和新工业广场进行治理3废石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废石场内废石堆放分段堆存,分层堆放,层厚小于3米,层层之间覆盖黄土并压实,并留设台阶,定期洒水。105.56矿方未严格落实该项工程本期方案在废石场周边建隔离林,闭坑后废石场复垦4露天采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露天采场对不稳定边坡整治危岩体,削坡减载2600m3;采区坡脚处砌筑重力挡墙及截排水沟,排水沟宽0.6m,深4700m2;绿化4700m2。47.46矿方已进行边坡治理及复垦本期方案不再进行治理5预测沉陷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对采空塌陷区进行治理,预计简易修复草地39127.41m2;简易修复其它用地10097.4m2。42.40上期方案采空区未发现沉陷裂缝,因此未进行治理方案期内若出现该地质灾害,则进行治理6矿山监测标准化建设工程对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对土地环境进行监测;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100.00上期方案未进行监测本期方案进行监测338.04五、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及土地复垦保证金提取使用情况根据《山西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章腔铁矿于2020年6月22日建立了专户,截止2021年7月6日,账户存有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及土地复垦保证金136053.61元。二章矿区基础条件第一节自然地理一、气象本区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具冬季寒冷、春季风沙、夏季干旱、秋季多雨的特征。根据原平市气象站资料:该地区年平均气温8.4℃,最高气温41.1℃,最低气温-27℃。霜冻期为每年10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为l.lm,无霜期根据原平市芦庄村雨量站1978~2017年降水量资料,区域内年平均降雨量为453.7mm,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年最大降雨量706.6mm(1967年),日最大mmmm年8月3日),18.1mm(1993年7月28日),年平均湿度56%。年平均蒸发量1848.5mm。距矿区最近的河流为滹沱河支流长乐河,位于矿区西部,距矿区5.5km,河床标高950m±。区内风向表现为:冬季多为西北风,夏季多为东风、东南风,冬春季风沙较大,最大风速22.0m/s,年平均风速2.3m/s,一般风力5-7级。二、水文距矿区最近的河流为滹沱河支流长乐河,位于矿区西部,距矿区5.5km,河床标高950m±,属滹沱河流城。长乐河发源于苏龙口镇东南山区,呈东南-西北走向,在白石以上分东、西两支流,在西峪、白石、长乐和苏龙口等地长年有地表水,其余地段km均径流量2.52x10-3亿m3,清水流量0.008m³/s。矿区范围内的沟谷是它的细小分枝,区内较大的沟谷里北西南东向,其它小的沟谷大多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区内沟谷四季干枯,仅在而季有暂时性水流,一部分析地表径流汇入长乐河,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图2-1-1矿区水系图三、地形地貌章腔矿区地处山西台背斜五台山块隆的恒山五台山穹状隆起之上,北与滹沱河新裂陷之代县凹陷靠近。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基岩分布范围较广。区内总体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东南部,海拔高度1724.34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沟谷处,高区内沟谷发育,较大的沟谷位于矿区北部,由东向西延伸,发育于矿区中东部,其支沟呈树枝状及不规则状呈南北分布,沟梁相间,切割程度较深,大多呈“V”型谷,相对高差在50-100m之间。地形坡度一般26-55°,悬崖陡壁较少,松散层以第四系黄土及现代河床冲洪积物为主,厚度1-13m不等。基岩山区残坡积层分布普遍,厚度一四、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GB2015),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对照地震烈度为Ⅷ度。五、土壤矿区地土壤类型主要是山地褐土、中性石质土、石灰性褐土为主。矿区大部土层厚度在1-8m,主要类型为石灰性褐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有机质平均含量5g/kg,全氮平均含量0.3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3mg/kg,有效钾平均含量90mg/kg,pH值7.9-8.3。土壤总体养分水平为缺氮、磷,有机质含量低,供水保肥性能中等偏下。局部坡地区,土层较薄,土壤类型以中性石质土为主,土壤微生物活动微弱。矿区水土流失轻微,年侵蚀模数200~500t/km²,按水土流失侵蚀强度分级属轻度(Ⅵ)区。项目区主要水土流失类型为水蚀和风蚀。六、植被矿区处于暧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与森林草原褐土地带,植被属北暧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带。项目区沟谷纵横,立地条件较差。分布植被大部为人工植被,主要物种有旱柳、旱榆、山杨、侧柏、油松;灌木层主要有以沙棘、虎榛子等为主;草本主要有白羊草、披碱草等抗逆性较强的禾本科植物以及各种耐贫瘠、耐寒的蒿草。树种高一般约100-250cm左右;现状林地覆盖度约70%。矿区在工业场地等处栽植有油松、柳树等。农作物以玉米、高粱、谷子、黍子、马铃薯为主。项目区所在乡镇耕地全部为干旱瘠薄型中低产田,玉米粮食产量多年徘徊在320kg左右。七、社会经济概况本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高梁、谷子、黍子和土豆等。主要矿业经济为近年来掘起的铁矿采选业。矿区北西部11.0km处有10kv苏龙口变电站一座,工业用电增容较为便利。第二节矿区地质环境一、矿区地质及构造根据山西省大地构造分区图,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Ⅰ级构造单元“华北地台”,Ⅱ级构造单元“Ⅱ2山西断隆”和“Ⅱ6桑汾地堑系”的结合部位,Ⅲ级构造单元“Ⅲ5五台山断拱”和“Ⅲ14滹沱河断陷”的交汇部位。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太古界五台超群石咀群文溪组一段(Ar13w)及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构造主要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具体如下:根据前期地质工作揭露,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太古界五台超群石咀群文溪组一段(Ar13w)及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现将区内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上太古界五台超群石咀群文溪组(Ar13w)该岩组广泛分布于全区,岩性主要为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角闪片岩、绢云母绿泥片岩、磁铁石英岩等。地层产状:走向70—80°,倾向340-350°,倾角80-85°。1)绢云母石英片岩:该岩层大面积出露于工程区,岩石呈灰白色、局部灰黑色,裂隙面呈黄褐色。鳞片状、中—细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 (45—65%)、绢云母(5—15%),其次为斜长石(2—10%)、碳酸盐、钙铝石榴石等。副矿物有锆石、榍石、磷灰石等。局部地段含铁质矿物。2)绿泥角闪片岩:该岩层主要出露于矿区南部,岩石呈灰绿—黑绿色。鳞片状、柱粒状变晶结构,块状、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普通角闪石(30—65%)、斜长石(5—20%)、黑云母、绿泥石及少量石英、钙铝石榴石、绢云母、碳酸盐等。沿裂隙面常见有少量薄膜状、浸染状的黄铁矿化。3)绢云母绿泥片岩:该岩层主要出露于矿区中部,岩石呈灰白—灰绿色、浅绿色。鳞片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少量斜长石、石英、透闪石等。4)磁铁石英岩:该岩层是本区主要的铁矿体,新鲜面为灰—灰黑色、钢灰色,裂隙面为黄褐色。粒状变晶结构,条带—条纹状构造、块状构造。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 (30—70%)、碳酸盐(5—10%)、透辉石、阳起石(5—25%)、普通角闪石、绿泥石、云母、铁铝石榴石、鳞灰石等。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15—30%)、赤铁矿、菱铁矿等。(2)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河床沟谷中。岩性为黄色亚砂土、粉砂土、粉砂质粘土及残坡积、河床冲积物等。矿区位于区域构造吕梁-太行断块(YⅣ)五台山块隆(YⅣ-5)恒山-五台山穹状隆起的西部。区内褶皱构造发育,而且比较复杂,多期构造叠加是本区的显著特征。矿区内地质构造特征是受区域构造所控制,主要构造有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现分述如:(1)褶皱构造:矿区位于探马石—金洞梁倒转向斜南翼次级构造中,即刘家庄—韩家湾倒转背斜的北翼,该倒转背斜轴面向NE11°—18°方向倾斜,倾角75°—85°。章腔铁矿区即产于该背斜的北翼文溪组地层中。(2)断裂构造: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分布于矿区外,以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为主。刘家庄—赵家湾平移断层位于矿区北部,断距200m,但对矿区内出露的铁矿体无影响。矿区内无岩浆岩出露。二、矿体特征区内共圈定铁矿体两个,编号为Fe1、Fe2,赋存于新太古界五台超群石咀群文溪组地层中。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总体走向北东80—88°,倾向350-359°,倾角75-85°;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床类型属于沉积变质铁矿中“鞍山式”铁矿。Fe1矿体:分东西两段,两段之间无矿段距离约900m。其中西段出露长度1086m,浅部由YM11210、YM11250控制。东段出露长度765m,地表由TC801、TC8+01、YM11460、YM11485、YM11536控制。矿体呈似层状产出,矿体顶底板岩石均为绢厚度2—5m,平均厚度3.46m。TFe品位19.27-30.66%,平均24.45%;mFe品位NPD1388、YM21388、YM21460、YM21485、YM21536控制。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为区内主要矿体,矿体顶底板岩石为绢云石英片岩。矿体走向、倾向同Fe1号矿体,倾角80—82°;倾向延深220m,矿体厚度为2—5.8m,平均厚度2.56m,TFe品位21.66-32.91%,平均26.12%;mFe品位18.14-24.26%,平均19.96%。赋存标高表2-2-1矿体特征一览表2、矿石物质组成(1)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一般为中-细粒变晶结构,少量柱状、网状结构。主要由它形粒状石英、自形粒状(不规则)磁铁矿、柱状、纤维状铁闪石等组成。矿石构造主要为条纹-条带状构造。主要由石英、碳酸盐与磁铁矿等暗色矿物组成黑白相间的条带或条纹,宽度大约在2-5mm。(2)矿石矿物成份矿石矿物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其中磁铁矿含量在15-24.26%,呈灰白带褐色他形粒状,粒径0.1-0.5mm;褐铁矿含量5-10%,呈土状粒状;赤铁矿含量3-5%,呈兰灰白色粒状。脉石矿物有石英(含量52—58%)、铁镁闪石(含量10—24%)、普通角闪石(9%)等。磁铁矿:粒状或不规则粒状,多以粒状集合体出现,粒径介于0.10—0.35mm之间,最小粒径仅0.01mm,而最大粒径可达1.8mm。粒度较大的磁铁矿偶见残余-骸晶结构。石英:深灰色,粒状或它形粒状,粒径介于0.08—0.48mm之间,呈条带状分布。铁镁闪石:绿-深绿色,短柱状或粒状,发育两组解理,往往与磁铁矿紧密共生,具定向分布。普通角闪石:黑-灰黑色,等轴粒状,粒径介于0.5—1.8mm之间,沿一定方向呈条带分布。以上各种主要矿物分别以浅色矿物和深色矿物定向排列相间呈条带,条带宽0.53—2.67mm。以石英为主且分布有细小磁铁矿组成的条带最宽,达2.67mm,而由磁铁矿等集合体为主构成的条带最窄,仅0.55—0.82mm。(3)矿石化学成份根据核查报告矿石全分析结果,矿石的主要化学成份为:Fe2O3:27.43%,FeO:14.17%;据核实矿石样品基本分析结果,TFe品位19.27-32.91%,平均24.96%,mFe品位15.46-24.26%,平均19.60%。说明矿石有用元素仅为Fe元素,无其它可综合回收利用元素。见表2-2-2。表2-2-2矿石化学全分析结果表据核实矿石样品基本分析结果,S含量0.002-0.032%,平均0.009%;P含量0.005-0.095%,平均0.022%。说明矿石中无超过允许含量的其它有害物质组分。3、矿石风(氧)化特征本区为开采矿山,从探矿坑道揭露出的矿体情况来看,区内未见到氧化矿石,矿石均为原生矿石。4、矿石类型和品级(1)铁矿石的自然类型根据矿石中所含脉石矿物的种类不同,可将本区铁矿石划分为以下两种不同的自然类型。石英型磁铁矿石:主要铁矿物为磁铁矿、少量赤铁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少量角闪石。闪石型磁铁矿石:主要脉石矿物为普通角闪石、少量阳起石、透闪石、次为石英、碳酸盐等矿物。(2)矿石的工业类型本区铁矿石mFe品位平均为19.60%,TFe平均品位24.96%,有用矿物为磁铁矿,为贫矿石,需经磁选加工方可利用。磁性铁(mFe)对全铁(TFe)的占有率mFe/TFe<85%,为弱磁性铁矿石。故本区铁矿石的工业类型为需选矿石—弱磁性铁矿石。5、矿体(层)围岩和夹石20区内矿体岩性为薄层状的角闪磁铁石英岩,夹石与矿体岩性相同,因其mFe含量较低而成为夹石。野外肉眼对矿层中夹石与矿层不易区分。夹石中TFe含量一般0.4—13.11%,mFe含量一般1.6—4.27%。6、矿床伴生矿产矿石有用元素仅为Fe,无其它可综合回收利用的矿产。7、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原平市章腔矿业有限公司目前没有自己的选矿厂,矿山所产出的铁矿石原矿均委托原平市金鼎昌盛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代为加工后销售,以下选矿相关内容为所委托的原平市金鼎昌盛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提供。通过对矿石物质成份全面查定和选矿流程试验结果表明,本区铁矿石铁矿物自然结晶粒度为细粒,但与脉石矿物的嵌生关系一般,矿石属易磨、易选型磁铁矿矿石。当磨矿细度-200目达到85%,磁场强度为120KA/m时,采用单一磁选处理,可获得可获得产率30.49%、全铁品位65.23%、全铁回收率90.27%的铁精矿,铁精矿各项指标均符合有关标准。矿石选矿比为3.29。三、水文地质1、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位置矿区位于区域分水岭北侧,基岩裂隙水的径流、排泄区。矿区内沟谷较为发育,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150m。2、矿区水文地质特征(1)含水层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为太古界石咀群文溪组变质片岩含水岩组,包括角闪片岩和绿泥片岩两种岩层,其次是矿区中所存在少量的松散层孔隙水含水岩组。按分布及成因可划分为黄土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基岩裂隙含水层2类。①黄土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由上更新统砂质土层组成。无明显层理特征,上部具有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中下部孔隙率变小,底部为棕红色古土壤。分布于区内北部山坡及长乐河两侧河流阶地区,厚度5—25m,层底标高约1160m,无泉水点出露,调查单位涌水量远小于21长乐河主河底部现代冲积层组成,含水层段主要由砂砾石及细砂层组成,厚5—15m,卵砾石母岩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片岩,绿泥角闪片岩,云母石英片岩等,粒径0.1—150mm,最大粒径约1000mm,呈次棱角状、浑园状。属矿区内主要含水层。矿区内无井泉。②基岩裂隙含水层经受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岩石表面多呈碎块及土状,一般厚0—20m,据相邻铁矿资料,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单位涌水量L/s.m。平均渗透系数0.0087m/d,属弱富水性含水层。B、隔水层磁铁矿、磁铁石英岩,岩石致密,坚硬,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并受控矿复向斜控制,为区内主要隔水岩层。3、水文地质勘探类型铁矿体所处相对地形位置较高,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大部分降雨随地形自然流失,仅在采坑及以采坑为中心的汇水范围内汇集一定数量的大气降水,对露天采矿场构成一定的威胁,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量较为贫乏,对采矿影响极小。因此,按照《矿区水文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将矿区划分为第二类第一型,即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床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弱,第四系无覆盖,周边无地表水体,以基岩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4、充水因素分析地下水:矿区地下基岩风化裂隙水水量较为贫乏,基岩风化裂隙水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大气降水:上部露采区形成后,大气降水可直接降入采坑内,成为该铁矿区的主要充水水源。若以洞采凌空面高时,长时间势必形成塌陷区,大气降水沿宽大裂隙群快速渗入采坑内,同样形成主要充水水源。大气降水的充水强度随季节变化较大,雨季涌水量增加,而旱季相对减少。老窿积水:洞采形成的老窿蓄积大量地下水,如在采矿过程中被沟通后,水量大、来势猛,会在短时间内淹没来不及撤离的人员和设备,是矿床充水最危险的因素之一。22矿区附近2.5km之内无地表水,浅层地下水仅可供生活用水,本矿供水水源可选择,矿区西部4.5km处长乐河浅层地下水,或选择矿区北西直距12km的滹沱河河床内,滹沱河主河两侧赋存丰富的地下水,日出水量大于1000t,是理想的工业水源地。6、开采后的变化据矿方提供资料,所有平硐仅PD2有滴水出渗现象,但涌水量仅为10—18m3/d (现最低开采水平已达1210m),且未发现较大的含水断裂带,故未来本区1000m标高以上预测矿坑涌水量较小,地下水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四、工程地质1、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1)矿区构造发育情况矿区内褶皱构造十分发育,形态较复杂,多期构造叠加是本区显著的特点。矿区位于五台殷家会—宽滩复向斜北翼之第三级褶皱构造中,即山羊坪复向斜,其向斜轴走向近东西,岩石中次柔皱构造在本区发育。断裂构造对本矿区影响较小。但由于裸露岩体遭受了长期的风化作用,矿区岩体的风化裂隙发育。据地表矿体观测,风化带深度一般为5—25m左右,在风化带内,风化裂隙较为发育,因此,风化裂隙使岩体的完整性遭受破坏,使岩体的力学强度降低,风化带内整体岩石的稳固性减弱,易发生采坑坡顶岩石崩塌,是矿床开采的主要不利因素。(2)结构面特征矿区主要构造线方向为近东西向,根据其结构面特征、规模、产状、分布等主要有Ⅳ级结构面。Ⅳ级结构面为节理、片理,节理一般有碳酸岩脉充填,闭合程度较好,片理化相对发育,主要破坏岩体完整,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及局部稳定性。(3)工程地质结构区的划分及其工程地质条件本矿区工程地质结构均为块状结构区,为大面积分布在矿区内的五台超群柏枝组变质岩,其岩性为绿泥云母片岩、角闪片岩及磁铁石英岩(或磁铁矿)。但由于地形切割较为强烈,风化裂隙带深度一般为5—25m,风化裂隙使岩石的整体性和连续性23遭受到破坏,降低了岩石整体力学强度,易造成边坡崩塌,是矿床开采的主要不利因矿区揭露地层主要为五台群柏枝岩组,在垂向上根据钻孔地质、工程地质编录,结合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将矿层及其顶低板岩性描述如下:矿带岩系:主体岩性为磁铁石英岩(Fe),黑灰色,红褐色,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其次为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角闪石、云母,绿泥石,有少量菱铁,方解石等。岩石坚硬致密,锤击易沿成岩裂隙面断开,裂隙发育微弱。顶板岩系:主要为角闪片岩(Am),绿黑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片理发育,片理面常见皱纹,岩石较致密坚硬,耐风化能力一般,相对风化裂隙成岩裂隙较发育。主要矿物成分为普通角闪石、绿泥石,其次有钠长石、石英、方解石,少量的绿帘石、磁铁矿等。为矿层直接顶板,与矿层接触界线清晰,在矿区内分布面积大,局部夹有云母钠长石片岩及扁豆状磁铁石英岩。底板岩系:主要为角闪片岩(Am),其次为云母绿泥片岩(Ma):灰绿色,质地较软,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绿泥石、次为云母、方解石、石英等,片理发育,岩层厚度变化大,常夹于其它岩层中。根据矿区力学试验样品分析结果:顶板角闪片岩的抗压强度为97.32—102.42Mpa,89.68—96.82Mpa,吸水率为0.3%,真密度为3295kg/m3,软化系数0.86;底板绿泥Mpa,真密度为2923kg/m3,软化系数0.88。从而可知本区岩石力学强度为坚硬岩类,力学强度高,抗压强度大,稳定性好。2、井巷围岩岩体质量评价根据岩体质量系数Z确定岩体质量的优劣(表2-2-3)。24表2-2-3井巷围岩岩体质量评价表项目系数25米以上25米以下岩体完整系数I结构面摩擦系F岩块坚硬系数S岩体完整系数I结构面摩擦岩块坚硬系数S70%0.5595%30.89质量系数Z0.62.5质量评价一般好风化带强、弱风化带(氧化带)微风化带、原生带Z—岩体质量系数I—岩体完整系数(无资料时可用RQD值代替)F—结构面摩擦系数(影响稳定的主要结构面)S—岩块坚硬系数(S=Rc/100)Rc—岩块饱和轴向抗压强度3、矿体及围岩顶底板稳定性评价矿山采用平巷开拓的方式进行采矿,强风化带中的矿体顶底板岩石均较破碎,呈块状和短柱状,岩石的力学性质较差,并向边坡地带风化程度有由弱变强的趋势。弱风化带中的岩石裂隙也较发育,岩芯呈块状和短柱状,岩石整体稳固性也较差。作为直接顶底板是不稳定的,开采时需加强支护。弱风化带以下岩石裂隙不发育,岩石属坚硬岩,岩石的力学性质较好,作为矿体的顶底板是较稳定的,一般不做支护就能掘进,但在大面积掘进和开采时,应留足够的岩柱和矿柱,支撑顶部岩石的压力,以免发生顶板塌陷和崩塌的可能性。矿区内未见较大的软弱夹层和活动性断裂的存在,首期开采地段的边坡均为较硬岩,虽然受到风化作用的影响,但岩体完整程度仍然较好,岩石较稳定,岩石属块状结构、完整程度较完整的不易软化的坚硬岩。4、矿床工程地质勘探类型矿体及围岩均由较坚硬块状岩层所组成,力学强度高,整体岩石的稳定性强,构造破碎带不发育。风化层中顶底板岩石较破碎,据此,按照《矿区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GB12719—91)划分为第二类第一型,即以块状岩类为主的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区。5、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25据矿山采矿坑道揭露,近地表矿体顶板岩石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底板岩石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现开采坑道中无支护。预测在今后矿山开采过程中,随着开采平硐的不断延深,由于岩石节理裂隙不发育,属坚硬岩,岩石的力学性质较好,作为矿体的顶底板是较稳定的,一般不做支护就能掘进,但应留足够的岩柱和矿柱,支撑顶部岩石的压力,以免发生顶板塌陷和崩塌的可能性。五、人类工程活动矿山工业广场、井筒等建设工程、矿区附近乡镇、村庄修房建屋、筑路,为矿山及周边主要的其它人类工程活动。第三节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权属一、土地利用现状统计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17),根据影响区所在地原平市自然资源局提供的2018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相关资料,影响区土地利用情况划分为6个二级地类。本影响区面积为hm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结果见表2-3-1,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参见附图。表2-3-1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hm2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占总面积比例(%)矿界内矿界外合计01耕地013旱地0.0903林地031有林地82.5882.5844.3604草地043其他草地97680049772525交通运输用地农村道路42942923其他土地裸地0.810.810.44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4采矿用地0.530.050.580.31合计186.050.09影响区内耕地面积0.16hm2,全部位于矿界内。影响区耕地全部为坡耕地,坡度级别2°-6°,主要种植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其中玉米亩均产量约450kg。影响区内无基本农田分布。影响区林地为有林地,面积82.58hm2,占总用地面积的44.35%。树木种类主要树种有旱榆、山杨、旱柳、油松、侧柏等,斑状或块状分布在影响区缓坡坡梁及各沟谷中,26地总体郁闭度0.7左右。影响区其他草地面积97.72hm2,占总用地面积的52.49%。被类型主要为天然演替形成的野生群落,主要着生有白羊草、披碱草等抗逆性较强的禾本科植物以及各种耐贫主要是通向旱地、草地或林地等方向的小路。影响区裸地面积0.81hm2,占影响区面积的0.44%,风化层较薄,局部基岩裸露,植被近乎没有,有少量石生植物着生。mhm的0.28%,主要为该矿各井口工业场地用地,有少量野草生长。二、土地质量(1)耕地影响区耕地面积为0.16hm2,占影响区土地面积的0.09%,均为坡耕地。剖面取自章腔村耕地,根据访问调查,耕地土体厚度约在5-12m不等,作物生长的有效土层厚度约90cm左右,耕作层厚度约20-25cm,土类为褐土,土壤质地为壤土,通透性一般,耕性良好,为褐土性土,其剖面主要性状:0~20cm,耕作层,褐色,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7g/kg。一般质地为轻壤,形成小团粒结构,作物根系较多。20~50cm,颜色黄褐色。形成土壤一般为轻壤—重壤,该层土体结构较紧实,受耕作层的影响较小,有少量作物根系。50~90cm,黄土母质层,紧实,几乎无根系生长。耕地土壤剖面特征详见表2-3-2,耕地土壤理化性质见表2-3-3。27表2-3-2耕地土壤剖面特征表土壤类型褐土权属章腔村地类旱地图斑编号0080采集时间2021.01种植作物主要农作物:玉米、高粱、谷子、黍子、马铃薯等表2-3-3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统计表深度(cm)有机质(g/kg)pH值全氮(m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0~206.987.2439.876.21170.5620~506.787.2529.684.65140.4650~903.027.25243.41110.25(2)林地影响区林地面积82.58hm2,全部为有林地,占影响区土地面积44.36%。影响区林地面主要为天然次生林地,主要树种有油松、侧柏、山杨等。林带下多伴生有沙棘、虎榛子、黄刺玫等灌木。斑状或块状分布在项目区缓坡坡梁及各沟谷中,其土壤剖面采自项目区南部的林地边,其剖面主要性状:0~20cm,表土层,灰褐色或褐色,质地为中壤,枯落物较多。一般质地为轻壤,植物或作物根系较多,保水保肥能力较强。20~65cm,颜色棕褐。为粘化坚实的心土层,呈棕色,形成土壤一般为中壤,有大量根系集中分布。65~90cm,根系分布较少,微生物活动较少,土壤比较黏重。其下为母质层。有林地土壤剖面特征详见表2-3-4,有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见表2-3-5。28表2-3-4有林地土壤剖面特征表土壤类型褐土权属章腔村地类有林地图斑编号0013采集时间2021.01主要植被乔木:主要有油松、侧柏、山杨等表2-3-5有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统计表深度(cm)有机质(g/kg)pH值全氮(m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0~206.547.0831.895.45164.2420~654.5430.594.98123.8765~903.028.243.4589.79(3)草地影响区草地面积为97.72hm2,占影响区土地面积的52.50%。表层土壤质地较轻,主要为自然演替形成的野生群落,主要着生有披碱草、绣线菊等抗逆性较强的禾本科植物以及各种耐贫瘠、耐寒的蒿草。主要形成披碱草+蒿草型群落。一般草地植被高30-60cm。草地总覆盖度约30-40%。土壤剖面采自图斑章腔村的荒草地,其剖面主要性状:0~25cm,枯枝落叶层,黄褐色,有机质含量4.16g/kg。一般质地为轻壤,多为粒状到细核状结构,分布有少量植物或作物根系。25~60cm,颜色褐色。形成土壤一般为中壤—重壤,紧实,有轻微淀积作用,有少量植物根系分布。60-90cm以下,几乎没有根系,土壤未发育,保持了母质性状。草地土壤剖面特征详见表2-3-6,草地土壤理化性质见表2-3-7。29表2-3-6草地土壤剖面特征表土壤类型褐土权属章腔村地类其他草地图斑编号0106采集时间2021.01主要植被披碱草、蒿草等表2-3-7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统计表深度(cm)有机质(g/kg)pH值全氮(m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0~257.2428.574.57140.2525~603.987.2425.443.26120.5760~903.017.25543.0480.25三、土地权属状况影响区土地涉及行政村有苏龙口镇章腔村一个行政村,全部为集体所有,土地权属不存在争议,目前已完成了土地登记工作。影响区土地权属关系统计见表2-3-8。表2-3-8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权属统计表单位:hm2权属单位01030420总计耕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其他土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13031043204权属性质乡镇村名旱地有林地其他草地农村道路裸地采矿用地集体苏龙章腔村内82.5897.684.290.810.53186.05外0.040.050.09总计82.5897.724.290.810.58资料来源:原平市自然资源局2018年数据。第四节矿区生态环境现状(背景)一、生态系统类型30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通过对矿区高分一号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并结合野外实地调绘和历史资料收集相结合的办法,在ARCGIS软件中结合现场调查结果,运用人工分类方法对影像进行分类,运用空间分析功能和统计分析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确定矿区共有4种生态系统类型,其具体类型及特征见表2-4-1。表2-4-1矿区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序号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物种分布1农田生态系统玉米、高粱、谷子、薯类等小面积分布于评价区西侧河谷中2森林生态系统树种多为旱柳、旱榆、山杨、侧柏、油松、沙棘、虎榛子等斑状或块状分布在项目区缓坡坡梁及各沟谷中3草地生态系统白羊草、披碱草等抗逆性较强的禾本科植物以及各种耐贫瘠、耐寒的蒿草不规则片状分布在评价区大部4村镇生态系统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及裸地块状零星分布分布于评价区中部和东部二、植被覆盖现状农田生态系统分布于评价区中相对较平坦的河谷地区,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高梁、薯类等;森林生态系统以斑状或块状分布在项目区缓坡坡梁及各沟谷中,树种多为旱柳、旱榆、山杨、侧柏、油松、沙棘、虎榛子等;草地生态系统以不规则片状分布在评价区大部,主要有白羊草、披碱草等抗逆性较强的禾本科植物以及各种耐贫瘠、耐寒的蒿草;村镇生态系统中有生产、生活建筑和绿地斑块散布。根据原平市林业局出具关于保护区重叠的核查意见表明:矿区范围内不涉及原平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国家一级公益林、国家二级公益林,但涉及山西省永久公益林(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紫荆山国有林场)399.17公见,矿区探矿面积与紫荆山林场章腔村林地重叠399.17公顷,全部为省级公益林、III级保护林地,禁止地上(露天)采矿。章腔铁矿现为地下开采。表2-4-2矿区地表植被现状统计表序号植被类型面积(hm²)占矿井区域(%)1旱地农作物0.092油松、侧柏混交林82.5844.353白羊草、披碱草草丛97.7252.49合计180.4696.93通过现状调查可知,矿区植被覆盖率约为96.93%,林灌植被基本分布于矿区的全境,现存植被为人工植被、天然乔木灌丛、荒草地。主要树种有树种多为旱柳、旱榆、31山杨、侧柏、油松等。林带下多伴生有沙棘、虎榛子、黄刺玫等灌木。林地乔木株高抗逆性较强的禾本科植物以及各种耐贫瘠、耐寒的蒿草。主要形成披碱草+蒿草型群落。一般草地植被高30-60cm。草地总覆盖度约70%。是现存的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物,对于控制水士流失有很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从整体状况来看,系统抗逆能力较差,生态系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适宜性不强,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差。在铁矿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植被的保护。图2-4-1植被类型图三、土壤侵蚀现状(1)土壤环境项目区地土壤类型主要是石灰性褐土、中性石质土为主。项目区大部,土层厚度在1-8m,主要类型为石灰性褐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有机质平均含量5g/kg,全氮平均含量0.3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3mg/kg,有效钾平均含量90mg/kg,pH值7.9-8.3.土壤总体养分水平缺氮、磷,有机质含量低,供水保肥性能中等偏下。局部坡地区,土层较薄,土壤类型以中性石质土为主,土壤微生物活动微弱。(2)土壤侵蚀项目区主要水土流失类型为水蚀和风蚀。有5种土壤侵蚀类型,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见表2-4-3。32表2-4-3土壤侵蚀强度统计表序号水土流失强度面积(m2)1轻度侵蚀688100.9436.95%2中度侵蚀895363.5948.08%3强度侵蚀221154.24.88%4极强度侵蚀55125.702.96%5剧烈侵蚀2316.28合计1862060.75100.00%图2-4-2土壤侵蚀现状图四、矿区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有关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分类的规定:“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本项目所处区域为农村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属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根据忻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08月忻州市环境空气治理情况统计结果,忻州市的PH2.5浓度24.06μg/m³、SO2浓度14.97μg/m³、NO2浓度16.45μg/m³、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类功能区的相关要求。上述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矿山现处于停产状态,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知,矿区TSP、PM10、SO2、33NO2等均未出现超标现象,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2.地表水距矿区最近的河流为滹沱河支流长乐河,位于矿区西部,距矿区5.5km,属滹沱河流城。矿区范围内的沟谷是长乐河细小沟谷,区内沟谷四季干枯,仅在而季有暂时性水流,一部分析地表径流汇入长乐河,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V类标准。由于矿区及矿区周边无河流,仅有的沟谷是长乐河细小沟谷,区内沟谷四季干枯,仅在而季有暂时性水流,故监测期间各断面均无地表水,因此无监测数据。3.地下水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地下水分类要求,本区域地下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故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矿区PH、总硬度、F-、NO2-H、NH3-H、NO3-H、中Ⅲ类水质标准要求。4.声环境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关规定,矿区执行1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知,矿区工业场地昼、夜等效声级值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说明当地声环境质量较好,矿区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5.露天采坑项目区共有两处露天采坑,目前已被在矿方治理。经现场调查,采坑被复垦为林地,现状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较高。6.废弃工业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