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3、背诵全诗一、导入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听-------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余光中《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由以上诗篇导入李白诗二首。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天宝元年(742),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弃官而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病卒。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2.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3.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是诗人“填之以申己意”之作。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宴饮。置酒会友,本是人生快事,诗人却恰逢“怀才不遇”之际,于是借酒浇愁,一吐心中不平之气。4.学生听读诗歌,正音正字,初步了解诗歌。5.学生诵读诗歌,注意诗歌意象、意境,培养语感。6.教师点拨难句,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大意。三、初读文本检查预习⑴字音⑵两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四、再读文本,把握作者感情脉络1.诗歌本来是表现诗人“愁”的情感,为什么写黄河?明确:黄河水自天倾泻,激浪奔腾,势不可当,在形象上与诗人汹涌喷发的感情是相似的。诗人寄情于雄伟奔放的黄河,也借黄河把自己的精神性格映现出来。2.三、四两句诗表面上看是慨叹光阴迅速,人生易老。但李白在《日出入行》中说“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落怨于秋天”“万物兴歇皆自然”。对于生老病死的规律李白是坦然面对的,可见,李白“悲”的不仅是“白发”,还有什么呢?(提示:结合背景思考)明确:叹息人生短暂,而年华虚度,未能建立功业。如果说前两句借黄河之水象征性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状态,那么三、四句则点出了感情激浪因何而起。两组长句揭示了感情矛盾的核心。诗人的情绪是悲伤的。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人生短暂,功业未成,有无限的悲感压在心头,那么遇到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努力排遣,尽情欢乐。可是,李白得意吗?他被排挤出长安达八年之久,足见他是不得意的,那么这里的“得意”应该如何理解?明确:这里的得意是适性、快意的意思,是指遇到岑夫子、丹丘生这样的好朋友,言谈和思想活动都处于自由解放的状态。遇到这样快意的场合,便可以把苦恼暂时抛在一边,借助酒力舒展一下身心。诗人用“须”从正面肯定、强调;紧接着又通过“莫使……空……”构成双重否定,进一步加重语气,把诗人要饮酒、要尽欢的欲望,表现得极其强烈,诗人的情绪也由悲伤变成了欢乐,这里的欢乐是脱下精神负担的自我拼搏。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诗人卸下精神负担后,想到的是什么?明确:仍然执著地想到用世,并且达到了自信的程度。李白在人生面前既有被动的一面,又有主动的一面。社会的不公平,使他功业无成,但是他生性豪爽,虽悲也有推开悲伤的得意之时,他天生高材,虽悲也不失自信。当他意识到自己具有反抗社会的能量时,就要大张旗鼓地尽情饮酒,尽情欢乐。只有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会有这样快意的抒发。教师总结:诗歌进行到这里,诗人的情绪由悲伤到欢乐进而尽情地饮酒。以上可作为诗歌的第一部分。5.“岑夫子,丹丘生,将尽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诗人与朋友尽情饮酒,但并不是单纯的饮酒,在酒酣气足中评说社会与人生。这三句写席间劝酒,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6.“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首先把矛头指向富贵。他鄙视那些排挤贤能的贵族,诗人自己就是被贵族排挤出长安的。借鄙视权贵来抒发自己被排挤的愤激之情,并且由自己想到了古代的圣贤在贤愚颠倒的社会里也是备受冷淡的,当今之世难道还应再效法吗?那些饮者倒往往能惊世骇俗、千古留名。诗人把圣贤和饮者对举,是否定圣贤吗?明确:不是,是对圣贤的惋惜和不平,是对荒唐社会的嘲讽。诗人的情绪又由欢乐变为愤激。7.“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为了给饮者壮声色,诗人拉上了曹植,曹植曾经在平乐观与宾客狂饮,美酒一斗,价值十千,恣意欢谑。李白以曹植作为效法对象,劝主人莫愁钱少,把宝马、轻裘典当出去,作为酒资,去买酒狂饮。这样狂饮的目的是为了“销万古愁”。结合全诗,谈谈如何理解“万古愁”?明确:以怀才不遇为中心,把整个古代史上才智之士未得舒展抱负的愤郁都囊括在内,在结构上照应了开头的“悲”。诗人要通过饮酒把“万古愁”销尽,表现出一种狂放的情绪。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诗人的情绪又由狂放转回到愁苦。8.归纳诗歌的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明确:⑴主题:李白在诗中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以及与朋友痛饮共醉的描写,表达对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概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豪迈。⑵艺术表现手法:夸张、比兴、反衬、用典,直抒胸臆。五、小结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愤激──狂放──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五、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2、完成文后练习。3、背诵全诗。学情分析学生对李白的诗歌已有一定量的积累,很多学生都能背出几首李白的诗。大都停留在背诵的层面山,对李白个人及其诗歌的情感把握较肤浅,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李白。从识记上升到理解鉴赏的水平。作为唐诗宋词的开篇之作,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效果分析本节课以诵读为主,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的思想脉络,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围绕着教学目标,目标1、2顺利完成,目标3没有完成,课上没有来得及检查,但是学生对作者感情的把握很准确,今后还要加强学生的背诵和理解,进一步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教材分析本课是鲁人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李白诗二首》中的一首。这一单元的要求是: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作为这本书的起始课,《将进酒》的学习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在这课中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有利于后面诗歌的学习。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朝如青丝暮成雪:②会须一饮三百杯:③钟鼓馔玉何足贵:④径须沽取对君酌:⑤呼儿将出换美酒: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噫吁()鱼凫()石栈()猿猱()巉岩()喧豗()扪参()()砯崖()崔嵬()吮血()咨嗟()二、阅读《将进酒》,完成下面题目。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1)诗开篇就是一组排比句。颍阳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抒发感情。这种表现方法,在古诗中叫:(2)黄河源远流长,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叫:(3)如果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写什么呢?答:(4)“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诗句悲叹什么?(回答不超过5个字)答:(5)从整体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句子,可以看出含有比喻。这比喻的意义是什么?(回答不超过6个字)答:(6)这两个“君不见”的句子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但描写的角度不同。前者的角度是:后者的角度是: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1)在常人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当纵情欢乐。但句中并未直写痛饮狂欢,而是说“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2)但作者“人生得意”了吗?从诗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答:3、“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1)“钟鼓馔玉何足贵”,显然不是酒后吐狂言,而是酒后吐真言。“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说的是自己的“寂寞”。这里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呢?()A、无奈B、悲哀C、愤激D、欢乐(2)诗人要“但愿长醉不愿醒”,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的例子。作者与他有什么相似之处?答:4、“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主人何为言少钱”照应上文哪一句?答:(2)“与尔同销万古愁”照应了上文哪一句?答:(3)作者为“与尔同销万古愁”,也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很多人评说这句诗写得好,表现出诗人豪放之情和狂放之态。为什么有如此之说?答:三、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前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四、背诵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3、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5、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进酒》课后练习答案:一、1,青,黑色;雪,白色;会须,应当;钟鼓,泛指音乐;径须,竟须,犹只管;沽取,指买酒,“取”字助词,无义;拿出去2、yīxū,fú,zhàn,náo,chán,huī,ménshēn,pīng,wéi,shǔn,zī.3、那;可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绕着;摸;去,距离;盈,满;非;叹息。二、1(1)起兴(2)夸张(3)大河之去,势不可回(4)人生短促(5)人生易逝。(6)空间。时间。2(1)诗中用“金樽”“对月”,将饮酒诗意化了;使用“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语气。(2)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隐含作者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诗人正是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而痛饮的:“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3(1)C(2)与曹植一样,都是把酒与诗文联系起来;与曹植一样,都是有志难展。4(1)“千金散尽还复来”。(2)“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诗人不过是被朋友招待的客人,此时此地他却反客为主。三、1,“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有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课后反思诵读是是个教学的灵魂,这节课我以诵读教学为主,这节课总体感觉还好,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优点1、教学环节完整,时间握准确。2、授课的时候精神饱满,感情充沛,特别是示范朗读,很有激情,比较好地感染了学生。3、采用电教课,媒体素材选择恰当,课件制作简明清晰,特别通过精挑细选背景音乐和名家朗诵以及视频动画渲染了气氛,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4、通过精心设计系列问题,步步点拨学生剖析诗文,通过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5、指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