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酒店空调工程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_第1页
星级酒店空调工程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_第2页
星级酒店空调工程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_第3页
星级酒店空调工程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_第4页
星级酒店空调工程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PAGEPAGE45摘要本设计为桂林好莱坞酒店空调工程设计。该建筑总面积大约40500m2,楼高度为40m,空调面积32399m2。该建筑包括门厅、门面房、办公室、餐厅包厢、KTV包厢和标准客房等使用功能不同的房间。根据该建筑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用途,充分考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运行管理上的便捷性以及节能等各方面的因素,对本楼全部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全部冷负荷及部分的新风湿负荷。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功能空间使用时间段人员活动情况的不同要求,并且布置灵活,控制方便。该酒店位于桂林市,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利用常规蒸汽压缩制冷。根据计算所得的总负荷和水的总流量,选用两台水冷螺杆式机组。空调水系统采用双管制水平异程式、垂直异程式布置,以节省管道。关键词: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双管制异程式AbstractThisdesignisanairconditioningsystemdesignforGuilin.HollywoodHotelairconditioning.Theareaofthebuildingisabout40500squaremeters,andtheheightof40metersincludingtheairconditioningareaof32399squaremeters.Thebuildingconsistsofthedifferentfunctionsrooms,suchashall,lounge,office,emporiumanddiningroom,KTVboxandsoon.Accordingtoallpartsofthebuilding’sstructurecharacteristicandthefunctionuses,inconsiderationoftheindoorenvironmentofthecomfortandoperationmanagementandenergysaving,weuseallfan-coilunitplusfreshairsystem.Freshairtreatmenttoindoorairenthalpy,donotassumeindoorload,fancoilundertakeallindoorcoldloadandpartofthenewwindload.Sonotonlycanmeetdifferentfunctionspaceusagetimepersonnelactivityofdifferentrequirementsanddecorateflexible,convenientcontrol.ThehotelbuildingislocatedinGuilin,belongstothehotsummerandcoldwinterzone,useofvapourcompressionrefrigeration.Accordingtothecalculationofthetotalloadandwaterblade,choosetworefrigeratingset.Airconditioningwatersystemisdoublecontrolleveldifferentprocess,verticaldifferentprogramarrangement,inordertosavepipe.Damping,noiseeliminationsmokecontrolmeasureswasconsideredinthisdesign.Keywords:Primaryairfancoilsystem,doublepipe,differenttravelled.目录TOC\h\z\t"大标题,1,中标题,2"1.设计原始资料 11.1设计题目 11.2设计内容 11.3建筑概况 11.4室外设计参数 21.5室内设计参数 21.6维护结构资料 32.空调负荷计算 32.1冷负荷计算 32.2新风负荷计算 72.3湿负荷计算 72.4热负荷计算 82.5空调房间负荷计算 103.空调系统方案的比较、选择 103.1空调系统方案的比较 103.2系统方案的确定 123.3新风量的确定 143.4排风的设置 153.5空调冷热源的选取 154.空调风系统设计及计算 164.1空调送风口与回风口的形式 164.2气流组织形式 184.3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 204.4风管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234.5空气处理设备选型 244.6风道水力计算 245.空调水系统设计 265.1空调水系统的分类 265.2空调水系统的分区 295.3空调水系统设计 295.4机房设备选择 33参考文献 39附录 40致谢词 601.设计原始资料1.1设计题目桂林好莱坞酒店空调工程设计1.2设计内容本设计是在专业学习完成后进行的,它是深入学习和消化设计规范、设计手册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暖通空调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暖通空调设计中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培养一定的的制图表达能力,增强现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师应具备的技能;深化学生对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规范的理解,学会对技术法规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工作打下好的基础。1.3建筑概况该设计酒店位于桂林市,地基形状为规则的长方形,坐西朝东,长76m,宽75m,楼顶高度为40m,建筑总面积,40500㎡,其中空调面积达32399㎡,占总建筑面积的80%。整个建筑共十三层,集商场、办公、餐厅、娱乐和客房于一体,一层是门面房;二层餐厅,三层KTV包厢,四层设备间,五至十三层为客房。该建筑空调系统冷源为空气,热源为锅炉热水。南立面采用的是镀膜中空玻璃幕墙,属于新型节能建筑。(1)屋顶:导热热阻0.98m2·K/W,传热系数0.87W/m2·K;(2)外墙:导热热阻0.34m2·K/W,传热系数1.97W/m2·K;(3)内墙和楼板:内墙为120mm混凝土隔墙,内外粉刷;楼板为80mm现浇钢筋混凝土,上铺磨石预制块,下面粉刷。邻室和楼下房间均为空调房间,室温均相同;(4)窗体:双层窗,3mm普通玻璃;金属窗框,80%玻璃,白色帘(浅色);(5)玻璃幕墙:镀膜中空LOW-E玻璃幕墙,导热热阻3.43W/m2·K(6)人数:人员数的确定是根据各房间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单位提出的要求确定的,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附录B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7)照明、设备:由建筑电气专业提供,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附录B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1.4室外设计参数由《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查得桂林市的主要气象参数如下:表1-1城市桂林建筑气候分区夏热冬冷地区经度110.18E纬度25.19N空调室外干球计算温度34.2空调室外湿球计算温度27.3空调日平均温度30.4室外通风干球计算温度31.7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65风速(m/s)1.6大气压力(Pa)98610大气透明度51.5室内设计参数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第二版查旅店建筑不同功能房间相关要求列于下表:表1-2房间功能夏季设计温度(℃)夏季设计湿度(%)夏季气流平均速度(m/s)新风量(m³/h.p)噪声等级要求Db商场2465≤0.318≤45dB客房2455≤0.330≤40~50会议室2555≤0.330≤35办公室2555≤0.330≤40~50餐厅2465≤0.330≤40~50夜总会2660≤0.330≤40~50走廊楼梯2650≤0.318≤45dB综上所查,选用室内计算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65%,新风量在新风负荷计算中用到,噪音要求在设备选型中用到。1.6维护结构资料该指标从公共建筑节能标准中查到,其结果列下表中:表1-3名称构造K(W/(m2·℃)屋面水泥膨胀珍珠岩,厚50mm0.74外墙白灰粉刷+木砖墙+水泥砂浆Ⅱ型,厚240mm1.97北窗单层5mm厚吸热玻璃窗,金属框80%玻璃,内置白布帘5.86玻璃幕墙镀膜中空LOW-E玻璃幕墙3.432.空调负荷计算2.1冷负荷计算空调冷负荷应包括围护结构冷负荷、室内热源散热引起冷负荷两部分,围护结构冷负荷包括外墙和屋面传热冷负荷、内围护结构冷负荷、外玻璃传热冷负荷、地面传热冷负荷、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冷负荷按,室内热源散热引起冷负荷包括室内工艺设备散热冷负荷、照明散热冷负荷和人体散热冷负荷。2.1.1围护结构逐时冷负荷2.1.1.1外墙和屋面逐时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外墙和屋面逐时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公式(2-1)式中:——外墙屋面的逐时冷负荷,W;K——外墙或屋面的传热系数,W/m2·K;A——外墙或屋面的面积,m2; ——室内计算温度,℃;——外墙或屋面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式(2-2)其中:桂林市外墙或屋面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不同地点冷负荷计算温度修正值,℃;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取1;吸收系数修正值;2.1.1.2内维护结构的冷负荷式(2-2)外墙和屋面的逐时冷负荷,W;内围护结构的面积,㎡;内围护结构(如内墙或楼板)的传热系数,W/(㎡·℃);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附加温升,℃;室内计算温度,℃;2.1.1.3外玻璃窗逐时传热冷负荷式(2-4)其中外玻璃窗的逐时冷负荷,W;窗口的面积,㎡;外玻璃窗的传热系数,W/(㎡·℃);外玻璃窗的冷负荷温度逐时值,℃;室内计算温度,℃;2.1.1.4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式(2-5)其中:窗口的面积,㎡;有效面积系数;窗玻璃遮阳系数;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日射得热因数,W/m2;窗玻璃冷负荷系数;2.1.1.5地面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对于舒适性空调,夏季通过地面传热形成的冷负荷所占的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计。2.2.2室内热源散热引起的冷负荷2.2.2.1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包括显热冷负荷和潜热冷负荷,其中: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按下式计算:式(2-6)其中: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W;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室内全部人数;群集系数;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按下式计算:式(2-7)其中: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W;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同式2-6;2.2.2.2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式(2-8)其中:灯具散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N照明灯具所需功率,KW;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取=1.2;灯罩隔热系数,取=1.0;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2.2.2.3用电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式(2-9)其中:设备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设备实际显热散热量,W;设备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2.2新风负荷计算空调系统中引入室外新风是保障良好室内空气品质的关键。在夏季室外空气焓值和气温高于室内空气焓值和气温时,空调系统为处理新风势必要消耗冷量。夏季,空调新风冷负荷按下式计算:式(2-10)其中:——夏季新风冷负荷,KW;——新风量,kg/s;——室外空气的焓值,kJ/kg;——室内空气的焓值,kJ/kg;2.3湿负荷计算湿负荷是指空调房间的湿源(人体散湿、敞开水池表面散湿、地表面积水、化学反应过程的散湿、食品或其他物料的散湿、室外空气代入的湿量)向室内的散湿量,本设计散湿量主要来源于人体散湿。人体散湿量可按下式计算:式(2-11)其中:人体散湿量,kg/s;成年男子每小时散湿量,g/h;,同式2-6。2.4热负荷计算2.4.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式(2-12)其中:——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围护结构的计算面积,m2;——冬季室内空气的计算温度,℃;——冬季室外空气的计算温度,℃;——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是用来考虑供暖房间并不直接接触室外大气时,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会因内外传热温差的削弱而减少的修正,其值取决于邻室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保温性能和透气情况。2.4.2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1)朝向修正耗热量朝向修正耗热量是基于太阳辐射得热量对房间供暖的有力作用和各朝向房间温度平衡要求而提出的对各部分基本耗热量的附加(或附减)百分率。各朝向修正耗热量如表2-1所示。2)风力附加耗热量风力附加耗热量是考虑室外风速超出常规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修正。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大多在2~3m/s左右,一般建筑不考虑风力附加,本设计由于桂林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1m/s,所以不考虑风力附加。表2-1 围护机构基本耗热量的附加(或附减)百分率围护结构朝向朝向修正率(%)北、东北、西北0~10东、西-5东南、西南-10~-15南-15~-303)高度附加耗热量高度附加耗热量是在考虑房间高度过大时,由于存在竖向温度梯度而使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附加的耗热量。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出1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因大于15%。4)其他修正方法对于公共建筑,当房间具有两面及两面以上外墙时,可将外墙、窗、门的基本耗热量增加5%,如果窗、墙面积之比超过1:1时,可对窗的基本耗热量附加10%。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应当考虑室外风速随楼房高度增加而增大,从而对外窗传热耗热量有较大影响,对此,可按单、双层钢窗在不同高度和室外风速下分别考虑0%~15%和0%~7%的传热系数K值附加率来进行修正。2.4.3冷风渗透耗热量: 式(2-13)式中:;——每米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空气量,按当地冬季平均风速,m3/h·m;——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渗透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桂林的为北向:0.7;南向:0.1;东向:0.35;西向:0.8;——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冷空气的定压比热,C=KJ/Kg·℃;——冬季室内空气的计算温度,℃;——冬季室外空气的计算温度,℃。2.4.4冷风侵入耗热量由于客房空调房间没有外门,所以不用考虑冷风侵入耗热量。2.5空调房间负荷计算以1楼东侧最边的标准双人客房为例,负荷计算结果详见附表1。其余房间负荷按照负荷计算软件逐个输入统计,其按照谐波反应法原理计算,这样高效、省时。3.空调系统方案的比较、选择3.1空调系统方案的比较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主要是通过空调房间的类型、用途、结构特点、要求的控制精度以及室内气流组织(包括送、回、排风方式及风口布置)等方面确定采用何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方案选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各种空调系统的优缺点;2)各种空调系统的适用条件和使用特点;3)常用空调系统比较。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空调系统的划分也多种多样,我们通常把空调系统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一般是风机盘管系统)、空气—水系统(一般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冷剂系统(VRV系统)等。表3-1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方案比较比较项目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设备布置与机房空调与制冷设备可以集中布置在机房;机房面积较大层高较高;有时可以布置在屋顶或安设在车间柱间平台上。只需要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风机盘管可以设在空调机房内;分散布置、敷设各种管线较麻烦。风管系统空调送回风管系统复杂、布置困难;支风管和风口较多时不易均衡调节风量。放室内时不接送、回风管;当和新风系统联合使用时,新风管较小。节能与经济性可以根据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和室内负荷变化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充分利用室外新风减少与避免冷热抵消,减少冷冻机运行时间;对热湿负荷变化不一致或室内参数不同的多房间不经济;部分房间停止工作不需空调时整个空调系统仍需运行不经济。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可根据各室负荷情况自我调节;盘管冬夏兼用,内避容易结垢,降低传热效率;无法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使用寿命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较长安装设备与风管的安装工作量大周期长安装投产较快,介于集中式空调系统与单元式空调器之间维护运行空调与制冷设备集中安设在机房便于管理和维护布置分散维护管理不方便,水系统布置复杂、易漏水温湿度控制可以严格地控制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对室内温度要求严格时难于满足空气过滤与净化可以采用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器,满足室内空气清洁度的不同要求,采用喷水室时水与空气直接接触易受污染,须常换水过滤性能差,室内清洁度要求较高时难于满足消声与隔振可以有效地采取消防和隔振措施必须采用低噪声风机才能保证室内要求风管互相串通空调房间之间有风管连通,使各房间互相污染,当发生火灾时会通过风管迅速蔓延各空调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3.2系统方案的确定通过查阅可以看出,该酒店集于大厅、门面房、办公室和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一层商场分割成许多小区间面积不算大,需要的负荷一般大,人员密集度大,对噪声、振动等要求较为严格,可以使用风机盘管系统,在过渡季节可采用天然冷源,运行节能。二层餐厅包间外的大餐厅面积大,人员密集,热湿负荷大,故采全空气系统。集中式系统风管系统较为复杂,安装周期较长,但就大餐厅而言,顶部空间较大,布置风管不存在较大困难,此外,集中式空调系统可以较严格地控制室内温湿度,可以有效采取消声隔振措施。全空气系统又分为直流式、一次回风和二次回风。其中直流式主要应用于室内产生有害物质,不允许空气在循环使用,或对室内洁净度有较高要求的场所。二次回风方式通常应用在室温要求均匀、送风温差较小、风量较大而又不采用再热器的空调系统中,恒温恒湿的工业生产车间等。从实用性和经济性考虑,直流式和二次回风式不宜采用。因此本工程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式空调系统。会议室和办公室不是一天总是在使用,如会议室只有在开会时才会使用,因此一天都开启空调系统的话浪费能源,也不满足建筑设计的经济性。等级高的办公室它的室内状态参数是应该可以变化的,以满足客房内不同人员对室内空气舒适度的要求,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对于机房的面积要求很小,因为只有新风机组需布置,如果风量小于16000m³/h,直接可以对机组进行吊顶,这样就节省了机房的面积,并且房间对新风量的要求很小,所以管径很小,这样节省了成本,但是由于有风盘等,所以管线布置有些麻烦。在节能方面可以根据室内负荷情况的变化来改变负荷,在满足室内所要求的负荷的同时也做到了节约能源。因此,除去二层大餐厅外的全部楼层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但对于风机盘管中的风机应严格控制在室内所要求的噪声之下。一个好的空调新风系统,要适用于建筑的用途和性质,并且满足热湿负荷特点,温湿度的调节和控制要求,空调机房的面积和位置,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该办公楼的空调风系统初步确定为二层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其余楼层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机组简称风机盘管,它是一种末端装置,每个空调房间内设有风机盘管机组的空调系统,称为风机盘管式空调系统。“加新风系统”是指新风需要经过处理,达到一定的参数要求,有组织的送入室内。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如表3-2所示。表3-2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的特点优点1)布置灵活,可以和集中处理的新风系统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2)各空调房间互不干扰,可以独立地调节室温,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开停机组节省运行费用,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3)与集中式空调相比不需回风管道,节约建筑空间;4)机组部件多为装配式、定型化、规格化程度高,便于用户选择和安装;5)只需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6)使用季节长;7)各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缺点1)对机组制作要求高,则维修工作量很大;2)机组剩余压头小室内气流分布受限制;3)分散布置敷设各中管线较麻烦,维修管理不方便;4)无法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节能运行调;5)水系统复杂,易漏水;6)过滤性能差。适用性适用于旅馆、公寓、医院、办公楼等高层多层的建筑物中,需要增设空调的小面积多房间建筑室温需要进行个别调节的场合风机盘管机组的新风供给的方式有多种,在这次设计中采用由独立的新风系统供给室内新风,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的焓值,不承担室内的负荷,室内的负荷全部由风机盘管来承担。3.3新风量的确定空调系统的新风量是指冬夏季设计工况下应向空调房间提供的室外新鲜空气量,它的大小与室内空气品质和能量消耗有关。一般原则为:1)满足卫生要求一般是以稀释室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室内浓度不超过0.1%/L为基准,由此确定常态下的每人新风量约为30m³/h。在实际工作中可按现行设计规范中的规定采用。对于人员密集和居留时间短暂的建筑物(如会堂﹑体育馆),新风量所形成的冷负荷比例甚高,确定新风量时尤应慎重。对于办公室和旅馆客房新风量设计时,实际采用的数值比我国现行规范要大。如办公室一般采用25m³/h;旅馆则按等级而异,高级别的客房可用50m³/h。2)补充局部排风量当空调房间内有局部排风装置时,要补充室内燃烧和局部排风量,因此在系统中必须有相应的新风量来补偿排风量。3)保持房间正压为防止外界未经处理的空气渗入空调房间,干扰室内空调参数,在空调系统中利用一定量的新风来保证房间的正压。这部分与新风量相当的空气量,在正压作用下,由房间门窗缝隙等不严密处渗透出去。渗透空气量的大小,由房间的正压、窗户结构形成的缝隙状况(缝隙的面积和阻力系数)所决定。空调房间正压值按规范规定不应大于50Pa。过大的正压值不但没有必要,还有坏处。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新风量也可按总送风量的体积分数来设计,一般规定不小于10%。在工程上,要按以上三条原则分别计算出新风量后,取其中最大值。对于一般空调系统,如按上述方法算得的新风量,不足系统总风量的10%,则应加大到10%,但净化程度要求高,房间换气次数特别大的系统不在此列。本工程所需新风量按规范上的人均新风量指标,再乘以每个房间的人数,即得出每个房间所需输送的新风量。具体计算结果见附表。3.4排风的设置在卫生间应设置排风,换气次数≥8次,公共卫生间采用外墙排气扇,室内卫生间设置排风口,用软管接至排风井客房卫生间排气风量4.2×2.8×8=94m3/h3.5空调冷热源的选取本设计位于夏热冬冷地区,根据节能要求及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常规水冷冷水机组。其特性简要介绍如下:就热力学循环过程而言,制冷机和热泵都是基于逆循环而实现其功能的。由于这种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总是一侧吸热(制冷),另一侧排热(制热),所以,一台装置伴生并兼具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因此,制冷机实质上也就是热泵,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着眼点不同:如果仅着眼于利用低温端的吸热效应,习惯上就成为制冷机;如果只着眼于其高温端放热效应的利用,或者除用于制冷外,还定期通过切换而利用其高温端的放热效应,则习惯上便称为热泵。(2)工作温度区间不同:上述的所谓高温热源或低温热源都是相对于环境温度而言,由于两者的目的不同,空气源热泵制热是把环境温度作为低温热源,而空气源热泵制冷则是将环境温度作为高温热源。综上所述,本设计中选用水冷冷水机组,但应注意:4.空调风系统设计及计算4.1空调送风口与回风口的形式4.1.1送风口的形式送风口也称为空气分布器,按安装位置可分为侧送风口、顶送风口(向下送)、地面风口(向上送);按送出气流的流动状态分为扩散型风口、轴流型风口和孔板送风口。扩散型风口具有较大的诱导室内空气的作用,送风温度衰减快,但射程较短;轴流型风口诱导室内气流的作用小,空气温度、速度的衰减慢、射程远;孔板送风口是在平板上布满小孔的送风口,速度分布均匀,衰减快。空调房间的送风方式及送风口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进行侧送风。全年使用的空调系统一般应根据气流组织计算来确定采用上送上回或上送下回方式。仅为夏季降温服务的空调系统,且房间层较低时,可采用上送上回方式。以冬季送热风为主的系统,且房间层高较高时,宜采用上送下回方式。(2)房间高度较低,且有吊顶或技术夹层可利用时,可采用圆形、方形或条缝型散流器平送。特别要求较高的,可采用孔板送或条缝风口等建筑装饰的均匀顶送方式。(3)会堂、体育馆、影剧院等高大空间的空气调节场所,有条件时可采用喷口侧送或顶送,也可以采用旋流式风口顶送。(4)窗式空调器的送风射流,不应直接吹向人体或工作区。(5)散流器平送时,宜按对称均布或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m。圆型或方型散流器布置时,其相应送风面积的长度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1.5,送风水平射程与垂直射程的比值,宜保持0.5~1.5之间。送风口的风速如表4-1所示。表4-1 送风口风速客房1.5-2m/s(风口在上部时)休息室2-3m/s(风口在上部时)办公室3m/s(风口距地≤2.5m)4m/s(风口距地≤4.5m)商场、娱乐3-5m/s4.1.2回风口的形式房间内回风口是一个汇流的流场,风速的衰减很快,它对房间气流的影响相对于送风口来说比较小,因此风口的形式比较简单,常用的回风口形式有单层百叶风口、固定格栅风口、网板风口或孔板风口等。回风口的风速如表4-2所示。表4-2 回风口风速房间净高风口位置风速3.5-4上部3-4m/s3-3.5上部2-3m/s2.5-3上部1.5-2m/s人不常停留处下部3m/s人常停留处下部1.5-2m/s走廊回风下部1-1.5m/s风口尺寸的计算方法与风道管径的确定方法相同,都是采用假定流速法。送风口风速取3m/s,回风口风速取3.5m/s。4.2气流组织形式气流组织设计是空调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空调系统的使用效果。只有合理的气流组织才能充分发挥送风的冷却或加热作用,均匀的移除室内热量或冷量,并能更有效地排除有害物和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影响室内气流组织的因素很多,例如送风装置的形式、数量、大小、位置、建筑空间的几何尺寸、污染源的位置及分布和性质、送风参数(送风温差和风口速度)及回风方式等都会影响气流组织的效果。4.2.1气流组织的形式气流组织按照送回风口位置的相互关系和气流方向,一般分为如下几种形式:(1)侧送侧回(2)上送下回(3)中送下回(4)下送上回(5)上送上回4.2.2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1)舒适性空调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选择散流器送风)表4-3 散流器送风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室内温湿度要求冬季:18-22℃夏季:24-28℃φ=40-60%送风温差不宜大于10(送风高度h<5m)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宜小于5次风速(m/s)常见气流组织形式特点、技术要求及适用范围送风出口工作区全部采用散流器送风方式,建议出口风速为2-5冬季不大于0.2;夏季不大于0.3。1.散流器平送,下部回风2.散流器下送,下部回风3.送吸式散流器,上送上回1.温度场均匀,速度场均匀,混合层高度为0.5-1.0m2.需设置吊顶或技术夹层。散流器平送时应对称布置,其轴线与侧墙距离不小于1m3.散流器平送用于一般空调,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1℃4.散流器下送密集布置用于净化空调(2)舒适性空调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选择侧送风)表4-4 侧送风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室内温湿度要求送风温差(℃)每小时换气次数风速(m/s)常见气流组织形式特点、技术要求及适用范围送风出口工作区冬季:18-22℃夏季:24-28℃φ=40-60%不宜大于10(送风高度h<5m)不宜小于5次2-5(送风口位置较高时取较大值)冬季不大于0.2;夏季不大于0.3。1.单侧上送下回、走廊回风2.单侧上送上回3.双侧上送下回1.温度场均匀,速度场均匀,混合层高度为0.3-0.5m2.贴附侧送风口宜贴顶布置,宜采用可调双层百叶风口。回风口宜设在送风口同侧。3.用于一般空调,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1℃4.3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气流组织设计计算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空调房间工作区对空气参数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气流流型,确定送风口及回风口的型式、尺寸、数量和布置、计算送分射流参数。空调房间气流组织一般应进行计算,并应考虑符合下列要求:(1)满足室内设计温湿度及其精度、工作区允许的气流速度、噪声标准及防尘要求;(2)气流分布均匀,避免发生短路及死角;(3)与建筑装修有较好的配合。4.3.1侧送风气流组织设计计算根据总送风量和房间的建筑尺寸,确定百叶风口的型号、个数,并进行布置。送风口最好贴顶布置,以获得贴附气流。送冷风时,可采取水平送出;送热风式,可调节风口外层叶片的角度,向下送出。侧送风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步骤如下所述:(1)选定送风口形式,确定紊流系数,布置送风口,确定射程。(其射程一般取沿送风方向的房间长度减去0.5m~1m)。(2)选取送风温差,计算送风量和换气次数。送风温差和换气次数与室温允许波动范围有关。(3)选取送风速度,计算各风口送风量。(4)计算送风口数量与实际送风速度。(5)校核送风速度。(6)校核射流贴附长度。4.3.2散流器送风气流组织设计计算当需要在工作区域内保持单向流流型满足洁净度要求时,可以采用顶棚密集布置散流器的方式。散流器送风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步骤如下所述:(1)安排散流器间距,确定散流器个数,计算混合层高度。(2)根据工作区要求的风速,确定喉部风速。在散流器中心线上的无因次距离时,轴心速度可用下式计算:式(4-1)式中 ——从散流器出口算起的射程,m; ——距风口处的轴心速度,m/s; 0.6——扩散系数。(3)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单个散流器的送风量和总送风量。式(4-2)式(4-3)(4)根据室内冷负荷确定送风温差,即:(5)校核由气流造成的区域温差。由射流的温度衰减规律,有式(4-4)式中: ——射程处的射流速度与工作区温度之差; ——实验系数,当散流器之间的间距时,;当时,;其他间距时可插值计算。本设计中一层门面房拟用风机盘管系统,其气流组织计算过程如下:G=850,F=22,H=3.9m,换气次数为n=850/(22*3.9)=10次满足要求散流器送风量为850=0.24,选1个散流器,每个散流器承担约4.7x4.7的送风区域。(1)初步选定散流器。初选散流器,选用矩形平送行散流器,按风速2~6m/s选择散流器规格。本设计按3m/s左右选风口。选用尺寸为直径300x300mm的散流器,面积为0.09㎡。则颈部风速为:V0=0.24/0.09=2.67m/s散流器的实际出口面积约为颈部面积的90%,即A=0.090.9=0.081㎡散流器出口风速为:Vs=V0/90%=2.97m/s(2)计算射程=1.4*2.97*0.081^0.5/0.5-0.07=2.3m(3)计算室内平均风速=0.381*2.3/(4.7^2/4+3.9^2)^0.5=0.8763/3.9=0.22m/s夏季工况送冷风,则室内平均风速为0.22×1.2=0.27m/s足舒适性空调夏季室内风速不应大于0.3m/s的要求。故采用1个300mm300mm方形散流器对称布置符合要求。4.4风管系统的设计及计算4.4.1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设计过程根据房间的新风量,室内冷负荷,湿负荷,送风温差,室内外状态参数画出焓湿图,输出我们所需要的参数量。夏季处理过程的计算步骤如下所述:(1)在h-d图上确定室内状态点N,室外状态点W;(2)根据计算出的室内冷负荷Q和湿负荷W求出,送风状态点通过N点画出线与φ=90℅等湿线相交于L点;(3)取送风温差ΔTo=8℃,即得送风点O从而得出其各个状态参数;(4)根据N、O两点确定房间送风量,G=(5)选定新风量,求得新风比,由新风比和混合空气的比例关系可直接确定混合点C的位置;(6)空调系统所需冷量Qo=G(Ic-IL)。4.4.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计算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新风在夏季要经过冷却减湿处理,在冬季要经过加热加湿处理,本设计中采用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的焓值,只承担新风本身的负荷,而风机盘管承担室内人员、设备和建筑维护结构的冷负荷的处理方案。送风状态和送风量的确定,可以h-d图上进行,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在h-d图上确定室内状态点N,室外状态点W;(2)根据计算出的室内冷负荷Q和湿负荷W求出,取送风温差7℃,通过N点画出线与φ=90℅线相交,即得送风点S;(3)新风处理到室内焓值hD=hN;(4)根据N、S两点确定房间送风量;(5)根据新风量和送风量求得新风比,新风比等于焓差值之比来求得盘管处理点焓值(6)确定风机盘管处理风量即为送风量减去新风量。4.4.2地下车库送排风计算依据换气次数求得送、排风风流,布置风口,回风口注意气流组织计算,送风口依据顺着一侧布置。普通地下车库送风次数选5次排6次。4.5空气处理设备选型风机盘管:根据所计算各房间冷负荷选型,校核房间送风量。新风机组:由于新风机组只负责新风冷负荷,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新风机组将室外空气处理到室内等焓线,所以我们根据焓湿图查出焓差并根据新风量计算出冷负荷,从而选出设备型号。4.6风道水力计算风道水力计算实际上是风道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它包括的内容有:合理采用管内空气流速以确定风管截面尺寸;计算风系统阻力及选择风机;平衡各支风管的阻力以保证各支管的风量达到设计值。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假定流速法、压损平衡法和静压复得法。这次设计中采用的是假定流速法。其计算步骤如下所述。(1)绘制空调系统平面图,并对各段风管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2)确定风管内的合理流速。选定流速时,要综合考虑建筑空间、初始投资、运行费用及噪声等因素。经过经济技术比较,表4-5中的流速可供设计时参考。(3)根据各风道的风量和选定的流速,。计算各管段的断面尺寸(4)根据风量或实际流速和断面当量直径查图得到单位长度摩擦阻力。(5)计算沿程阻力。长度为l的风管沿程压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式(4-5)式中:——单位管长的沿程压力损失。(6)计算局部阻力。局部压力损失式(4-6)式中为局部阻力系数,为空气的密度,为风管内该压力损失发生处的空气流速。表4-5 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应用场所住宅公共建筑工厂推荐最大推荐最大推荐最大室外空气入口2.542.54.52.58

空气过滤器1.31.51.51.81.81.8

加热排管2.32.52.5333.5

冷却排管2.32.32.52.533

淋水室2.52.52.52.52.52.5

风机出口68.59111014

主风管4668911

支风管(水平)3546.559

支风管(垂直)2.543.5648(7)与最不利环路并联的管路的阻力平衡计算。为保证各送、排风点达到预期的风量,必须进行阻力平衡计算。一般空调系统要求并联管路之间的不平衡率应不超过15%。(8)计算系统总阻力,总阻力为最不利环路阻力加上空气处理设备阻力。(9)选择风机及其配用电机。(10)注意事项1)风管和阀门选择的注意事项:风管的材料和形状:风管材料选择镀锌薄钢板;风管阀门:阀门要动作灵活,采用部门认可的阀门。2)新风入口:新风入口选择在较清洁的地点。为使夏季吸入室外空气温度低一些,布置在背阴面,结合建筑物结构,将入口设在西面。为防止雨水灌注,设置固定的百叶窗。5.空调水系统设计空调水系统是指由中央设备供应的冷(热)水为介质并送至空调末端空气处理设备的水路系统。水系统投资比较大,水泵能耗较大,而且水系统对整个空调系统的使用效果影响也大,因此,空调水系统设计是这次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1空调水系统的分类空调水系统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管道的布置形式和工作原理,通常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1)开始系统和闭式系统按冷冻水是否与空气接触,空调水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如表5-1所示。表5-1 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比较类型闭式系统开式系统特征管路系统不与大气相接仅在系统最高点设置膨胀。管路系统与大气相通适用范围风机盘管、诱导器和水冷式表冷器的系统,多用于高层建筑。有喷水室的系统,高层建筑很少用。优点管道与设备不易腐蚀;不需克服静水压力,水泵压力、功率均低;系统简单。与蓄热水池连接比较简单,冷水箱有一定蓄冷能力,可以减少开启冷冻机的时间,增加能量调节能力,且冷水温度波动可以小一些。缺点蓄冷能力小,低负荷时冷冻机也需要经常开动;膨胀水箱的补水有时需要加加压水泵。冷水与大气接触;易腐蚀管道;水泵要克服静水压力,耗电大,采用自流回水时回水管径大因而投资较高些。酒店空调水系统设计中,为了解决水力平衡,同时考虑到建筑内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和空调机组内用水冷式表冷器,且闭式水系统水泵的扬程仅需考虑最不利环路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不需考虑提升高度。所以选用闭式系统。(2)同程系统和异程系统同程系统中各并联环路中水的流量基本相同,即各环路的管路总长基本相等。反之即为异程系统,如表5-2所示。表5-2 同程和异程系统比较表类型同程系统异程系统特征供回水干管水流方向相同,经过每一环路的管路长度相等供回水干管水流方向相反,经过每一环路的管路长度不等优点水量分配、调节方便。便于水力平衡。不需回程管,管道长度较短,管路简单,投资较低。缺点需回程管,管道长度较长,投资较高。水量分配、调节难。不便于水力平衡。通过上表的比较,本设计中采用异程式系统。(3)定流量系统和变流量系统表5-3定流量系统和变流量系统比较类型定流量系统变流量系统特征系统中的水量保持定值,负荷变化时改变供回水温度来匹配供回水温度保持定值,负荷变化时改变系统中的水量来匹配优点系统简单,操作方便。不需复杂的的自控系统输送能耗随流量的减少而减低,配管设计可考虑同时使用系数,管径相应减小缺点配管设计不能考虑同时使用系数,输送能耗始终处于最大值系统复杂。必须配自控系统通过上表综合考虑,确定采用定水量。(4)两管制、三管制和四管制对于风机盘管、诱导器、冷热共用表冷器的热水和冷水供应可分为两管制、三管制和四管制。表5-4水系统管制比较水系统二管制三管制四管制特点供回水管各一根,夏季供冷水,冬季供热水,简便;投资省;冷热水两相差较大盘管进口处设有三通阀,由室内温度控制装置控制按需要供应冷水或热水;使用同一根回水管,存在冷热量混合损失;初投资较高供冷、供热的供回水管均风开设置,灵活实现同时供冷供热。管路复杂,投资高,占空间见上表的分析,再考虑系统简单性,管理方便,投资最少,效果理想等因素;还有三管制、四管制虽有很多优点,诸如节能,易调节等,但经济上分析却不合适,系统复杂,不便于管理,投资大,故选用两管制系统。(5)一次泵系统和二次泵系统一次泵系统中只用一组循环泵,即冷热源侧合用一组循环泵。其具有系统简单和投资少的优点,但不能调节水泵流量,不能节约水泵能耗。二次泵系统中冷热源侧与负荷侧分别设循环泵,即采用二次泵系统。其系统较一次泵系统复杂且初投资较高,但可以有效降低水泵能耗。中小型工程宜采用一次泵系统。当系统阻力较大,且各环路特性或阻力相差悬殊时,宜采用二次泵系统。5.2空调水系统的分区空调水系统有按空调负荷特性或使用性质进行分区和按压力竖向分区(主要指高层建筑)两种方式。为减少投资及减少对建筑物本身的影响,空调系统通常以1.6MPa作为压力划分的界限。即在设计时,使水系统内所有设备和附件的工作压力都处于1.6MPa以下。考虑到水泵扬程大约20m左右,因此水系统的静压应在120m以下。对于目前的建筑来说,这相当于室外高度100m左右的建筑(地下室-10m)。当建筑高度较高,使得水静压大于1.2MPa时,水系统宜按竖向进行分区,以减少系统内的设备承压。5.3空调水系统设计5.3.1水的流速压力水管的水流速主要取决于经济和噪声两个因素。在满足输送设计流量的前提下,应尽量使得阻力损失和水流噪声小,以获得经济合理的效果。另外,管路的水速太大,对环路的平衡不利,故总管流速可以取得大一些,分支管流速可以小一些。管内水流速的推荐值如表5-5所示。表5-5 管内水流速推荐值(m/s)管径㎜1520253240506580闭式系统0.4~0.50.5~0.60.6~0.70.7~0.90.8~1.00.9~1.21.1~1.41.2~1.6开式系统0.3~0.40.4~0.50.5~0.60.6~0.80.7~0.90.8~1.00.9~1.21.1~1.4管径㎜100125150200250300350400闭式系统1.3~1.81.5~2.01.6~2.21.8~2.51.8~2.61.9~2.91.6~2.51.8~2.6开式系统1.2~1.61.4~1.81.5~2.01.6~2.31.7~2.41.7~2.41.6~2.11.8~2.35.3.2水系统管路的阻力计算空调水系统阻力一般由设备阻力、附件阻力和管道阻力构成。设备阻力可参照设备厂商提供的技术资料。附件和管件阻力又称为局部阻力,管道阻力称为沿程阻力。(1)管径的确定 水管管径d由下式确定:式(5-1)式中:——流量,m3/s;——水流速,m/s。(2)沿程阻力计算 水在管道内的沿程阻力:式(5-2)式中:——摩擦阻力系数;——管段长度,m;——管道内径,m;——水的密度,取1000kg/m³;——管内水流速,m/s;——单位管长摩擦阻力,即比摩阻,Pa/m,在《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查得。冷水管采用钢管或镀锌管时,比摩阻R一般为100~400Pa/m,最常用的为250Pa/m。(3)局部阻力计算 水流动时遇到弯头、三通及其他配件时因摩擦和涡流耗能而产生的局部阻力计算公式为:式(5-3)式中:——局部阻力系数,具体可查阅相关的设计手册。(4)总阻力计算 总阻力为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之和,计算公式为:式(5-4)式中:——单位管长沿程阻力损失,Pa/m;——水管长度,m。5.3.3环路的水力平衡当系统有多个环路并联时,各并联环路的阻力损失应该平衡。在进行空调水系统设计时,应通过系统布置和水力计算选定管径,设法减少各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当设计计算达不到要求时,应在各并联环路设置调节装置(如采用调节性能好的调节阀、平衡阀或压差控制阀)。5.3.4凝结水排放系统空气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凝结水,因此,凝结水的排放是这次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实践中往往由于凝结水排放系统考虑不周造成漏水而损坏建筑装修。凝结水排放系统设计要点如下所述。(1)凝结水排放一般为开式、非满流自流系统。(2)为了保证自流系统的水头,凝结水管敷设时应有一定的坡度。(3)当空气调节设备的凝结水盘位于机组内的正压段时,凝结水盘的出口宜设置水封;位于负压段时,凝结水盘的出水口处必须设置水封。(4)排放方式可分为集中排放和就近排放,有条件的地方应优先考虑就地排放。凝水管的直径根据机组冷负荷Q(kW)按下列数值选用:表5-6 凝水管管径的确定机组的冷负荷凝结水管径Q≤7kWDN20Q=7.1~17.6kWDN25Q=17.7~100kWDN32Q=101~176kWDN40Q=177~598kWDN50Q=599~1055kWDN80Q=1056~1512kWDN100Q=1513~12462kWDN125Q>12462kWDN150凝水管的管径和布置位置见图纸。5.3.5水系统附属设备(1)空调水系统常用水管有焊接钢管、无缝钢管、镀锌钢管及PVC塑料管等。低压系统,DN≤50的可用焊接钢管,DN>50的用无缝钢管,高压系统一律用无缝钢管。冷凝水管可采用镀锌钢管或塑料管,不宜采用焊接钢管。(2)旁通管与压差旁通阀在变流量水系统中,为了保证流经冷水机组中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恒定,在多台冷冻水机组的供水总管上设一条旁通管。旁通管上安装有压差控制的旁通调节阀。旁通关的最大设计流量按一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确定。旁通管管径直接按冷冻水管最大允许流速选择,不应未经计算就选择与旁通阀相同规格的管径。(3)放气与泄水闭式系统热水管和冷水管均应有0.003的坡度,最小坡度不应小于0.002。闭式系统在热水和冷水管路的每个最高点设排气装置(集气罐或自动排气阀)。系统最低点和需要单独放水的设备(如表冷器、加热器等)下部应设置带阀门的放水管,并接入地漏。作为系统刚运行时冲刷管路和管路检修时放水之用。 5.4机房设备选择空调装置常用冷源的制冷方式主要分为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两类。根据压缩机的形式,压缩式制冷机可以分为活塞式、螺杆式和离心式等,吸收式制冷可以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和直燃型。此外根据冷凝器的冷却方式有可以分为水冷式、风冷式和风冷热泵式。根据设计要求,机房是空调设计中的一部分,因为机房的耗能很大,合理的选择,不仅可以减少初投资,而且可以减少很大的运行费用。机房布置的设备主要包括制冷机组、循环水泵、补水泵、软化水相关设备、膨胀水箱。5.4.1制冷机组的选择建筑物总负荷2320Kw(一层商场283kw,二层餐厅243kw,三层ktv239kw,四层设备房110kw,五层至十三层1440kw)经过查阅,选用力2台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型号LSBLG1160H并联运行,其技术参数如下:制冷量:1160KW蒸发器水流量:200m3/h;压力降:74kpa冷凝器水流量:249m3/h;压力降:77kpa输入功率:218KW外形尺寸:3400×1700×2030mm机组净重:5450Kg5.4.2冷却塔选择冷却水量:(单台冷水机组的冷凝器水量标示)249m3/h,按照一机一塔匹配。根据选用的冷水机组得出冷却塔冷却水量250m3/h左右。据此参照河北双飞玻璃钢有限公司的电子样本,本设计选用型号为CDBNL3-250玻璃钢逆流式圆形冷却塔。其技术参数如下:冷却水量(m3/h)风量(m3/h)进水压压力(kPa)电机功率(kW)直径(m)25013430032.67.55.75.4.3水泵选择1)冷冻水泵(冷冻水系统)有两台冷水机组,故选用三台冷冻水水泵,两用一备扬程=(冷凝器阻力+末端阻力+最不利环路的管道阻力)×1.1(安全系数)Hp=(hf+hd)+hm+hs+hohf,hd——冷冻水管路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系统最不利环路阻力)(7+19+4)*2=60kpahm——蒸发器阻力;冷水机组标示的74kpa,hs——空调器末端阻力;取新风机组32kpaho—二通调节阀阻力;20kpa,分水器:取30kpa流量考虑附加5%,则每台泵的流量为Q=1.05×200=210m3/h计算得到扬程为(60+74+32+50)*1.1=237.6kpa,为23.8m参照广州白云泵业有限公司的电子样本,本设计选用的泵的型号为ISG150-315B,两台使用,一台备用,其技术参数流量(m3/h)扬程(m)效率(%)电机功率(kW)转速(r/min)必需汽蚀余量(m)221-22521-257618.514503.52)冷却水泵(冷却水系统)Hp=(hf+hd)+hm+hs+hohf,hd——冷冻水管路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系统最不利环路阻力)250×45×2=22.5kpahm——冷凝器阻力;冷水机组标示的77kpahs——冷却塔中水的提升高度(设冷却水池的开式系统有此项),无ho——进塔水压(进水管阻力,喷嘴余压和水柱高差),冷却塔标示35kpa,高差4m流量为(单台冷水机组的冷凝器水量标示)250×1.05=260m3/h扬程为(22.5+77+35+40)×1.1=192kpa=19.2mISG200-250选用三台,两用一备流量(m3/h)扬程(m)效率(%)电机功率(kW)转速(r/min)必需汽蚀余量(m)140-26014.7-21.87718.5145033)冬夏季负荷不同,为节能和系统最优化故冬夏季分别设置循环水泵。冬季1500kw热负荷转热水循环泵为流量130.8m3/h,取富裕量后为142m3/h,两用一备,每台流量71m3/h热水循环系统扬程根据管网阻力特性求得18m选择ISG80-160I流量(m3/h)扬程(m)效率(%)电机功率(kW)转速(r/min)必需汽蚀余量(m)70-13019.4-36.1701529004.54)补水泵(1)补水压力小于该点静压须用到补水泵,冷冻水系统小时泄水量为系统水容量1%,补水量为系统水容量的2%;全空气系统的水容量为0.40~0.55l/m2,空气-水系统的水容量为0.7~1.3l/m2。系统水容量L=1.3×(1803×4+2016×9)=32963L系统补水量Q=32963×2%=660L/h即0.66m3/h补水点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段,补水泵流量取补水量的2.5~5倍,补水泵的扬程应比系统静止时的补水点压力高30~50KPa。取补水量的4倍则补水泵的流量为补水泵流量Q=4×0.66=2.64m3/h补水泵的扬程46+4=50mISG32-200,一用一备流量(m3/h)扬程(m)效率(%)电机功率(kW)转速(r/min)必需汽蚀余量(m)2.645070329002简单设置水处理仪和补水箱型号进出口管径(mm)流量(m3/h)长度(mm)功率(W)重量(KG)SLDS-20203.24501511(2)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包括:蒸发损失;②漂水损失;③排污损失;④泄水损失。补水量取冷却水量的1%-2%,为249*2*1%=5m3,在冷却塔底盘处理补水补水应经过软化处理,这里在补水前采用电子水处理仪处理SLDS-255m3长度455.4.4分、集水器的选择按经验估算确定D:D=1.5-3dmax式中D-分水器、集水器直径,mmdmax—分水器、集水器支管中的最大管径,mm集分水器接管有200mm、200mm、150mm三个,另外两端分别接温度计和压力表。除过进出水管外另设备用、旁通、排污等接管。最大管径为200mm,取D为600mm,长为1.91m,设置两个。5.4.5板式换热器的选择考虑到冬季供暖,采用板式换热器二次供热。在空调工况条件下,采用热媒为水温60/50℃。热负荷为1500kw。流量计算:Q=Gc(t1-t2)式中,——通过换热器被加热水的流量,m3/h;——水的质量比热,4.18kJ/kg·℃;——流出和流进换热器的被加热水温度,℃,取10度故热水循环水流量为130.8m3/h公式:QUOTEW式中,QUOTE——冬季热负荷,kW,考虑室外管网损失系数,取1.05~1.10;取富裕量之后为1500kwQUOTE——换热系数,取3000;QUOTE——温差,℃。热水是燃气锅炉提供95/70,换热对数平均温差(25-10)/ln2.5=16.4℃故A=30.5选择BR5O.50,30片,泰州市瑞隆换热器厂。5.4.6软化水装置的选择软水器选择淄博日康企业的FA系列自动软水器,其采用离子交换法,主要性能参数如下:a.进口压力:0.2~0.6Mpab.工作温度:2~55℃c.出口硬度:<0.03mmol/Ld.布置形式:单罐或多罐e.使用交换剂: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f.使用电源:220V/50Hz,功率20W详细型号为FA-12,最高产水量5m3/h,罐体尺寸915×1835mm,盐罐尺寸990×1120mm,单罐占地面积1.5~2.5m2。5.4.3膨胀水箱罐选择本设计中选用膨胀水箱来定压,膨胀水箱连接在循环水泵入口处,可以保证水泵吸入口处始终能够保持水箱高度所产生的静水压力。膨胀水箱的容积由两部分组成:调节水量和膨胀水量:调节容量按3分钟补水泵流量且膨胀水箱高度不小于200mm,为0.132m3膨胀容量按0.0006×Δt×Vs;0.0006×10×32.963=1.98m3,故为1.98+0.132=3.112m3,计算得膨胀水箱容量为3.4m³,选用方形膨胀水箱,尺寸为2000×1400×1400mm,自重743kg。配管公称直径:溢流50、排水32、膨胀40、信号20、循环25(无),通气325.4.4补水箱选择补水箱容积按照补水泵小时流量的0.5-1.0,同时不大于系统水容量的5%,计算得容积为1.3m3,选用方形膨胀水箱,长、宽、高分别为1400×900×1100mm,体积为1.4m3,保证有一定的裕量。参考文献[1]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3[3]赵荣义.简明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4]宋孝春.民用建筑制冷空调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5]马最良,姚杨.民用建筑空调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ASHRAE.2001ASHRAESystemsandEquipmentHandbook,2000[7]陈焰华.高层建筑空调设计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8]李娥飞.暖通空调设计与通病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9]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暖通空调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10]蒋永琨,王世杰.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实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11]王汉青.通风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12]方修睦,赵加宁.高层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3]ShanK,Wang.HandbookofAirConditioningandRefrigeration.McGraw-HillInc,1994[14]路诗奎等.空调制冷专业课程设计指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15]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空气调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附录附表一101客房冷负荷计算表附表二各层房间负荷计算汇总表附表三一层水管水力计算表左-水管水力计算表序号负荷(kW)流量(m3/h)管道材料公称直径内径(mm)管长(m)v(m/s)R(Pa/m)ΔPy(Pa)ζ动压(Pa)ΔPj(Pa)总阻力(Pa)12.4650.424镀锌钢管25273.270.20630.31299.121.621.15833.853132.97424.930.848镀锌钢管25278.90.412101.957907.4190.184.6338.463915.88237.3951.272镀锌钢管25273.280.617259.568851.3840.2190.42538.085889.46949.861.696镀锌钢管3235.755.840.46990.393527.8981.6110.142176.227704.125512.3252.121镀锌钢管3235.755.30.587163.589867.020.1172.09717.21884.23614.792.545镀锌钢管3235.758.160.704230.5421881.2241.7247.819421.2932302.517717.2552.969镀锌钢管40416.80.625153.9871047.1110.1194.98319.4981066.609819.723.393镀锌钢管40416.230.714198.0671233.9582.5254.672636.681870.638924.654.241镀锌钢管404110.40.892302.4553145.5311.6397.925636.683782.2111097.33716.747镀锌钢管8080.53.350.914133.629447.6580.1417.51841.752489.411199.13117.056镀锌钢管8080.52.60.931138.371359.7630.1433.0543.305403.06812100.92517.365镀锌钢管8080.51.590.948143.193227.6771.5448.866673.299900.97613125.05921.517镀锌钢管8080.54.791.174215.9731034.510.1689.20768.9211103.43114126.85321.826镀锌钢管8080.54.651.191221.971032.1610.1709.12270.9121103.07315128.84722.169镀锌钢管8080.53.81.21228.731869.1790.1731.59173.159942.33816130.44122.443镀锌钢管8080.515.51.225234.2083630.2270.1749.80474.983705.20717以上为最不利环路183.9440.679镀锌钢管25273.60.32968.996248.3861.754.16592.081340.468197.8881.357镀锌钢管3235.7511.630.37661.171711.4173.670.491253.767965.184203.5880.617镀锌钢管25271.90.358.469111.0921.644.82871.725182.817215.3820.926镀锌钢管25271.90.449118.874225.8610.1100.86410.086235.947227.1761.235镀锌钢管3235.751.90.34251.83898.4920.258.3411.668110.16238.971.543镀锌钢管3235.752.30.42776.602176.1840.191.1569.116185.32410.7641.852镀锌钢管3235.753.350.513126.984425.3951.5131.264196.896622.2922500镀锌钢管2021.250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