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PAGE《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入选教材,文章也是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至今脍炙人口,熠熠生辉。而作为一篇文言文来教学,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文言关系,打破传统机械的先“言”后“文”教学模式,却值得探讨研究。就《兰亭集序》而言,以“读”去品“文”与“言”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下面设计则拟从这一角度作如是探讨。二、教学目标1、诵读文本,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2、把握景物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3、感受作者的感情变化,正确认识作者的生死观。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这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可惜这不是王羲之的原作,只是后人临摹的,那他的原作去哪儿了?大家有知道的吗?据历史记载,唐太宗极爱此贴,千方百计搜觅到真迹,死后,又将其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由此可见,《兰亭集序》书法艺术的魅力。人们说它“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然,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长于诗文。《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二、审读课题,首先我们看一下标题,《兰亭集序》这一标题该如何断句?明确:“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文体知识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分“自序”和“他序”。三、朗读,初步感知文本1、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把握读音及节奏。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句。4、答疑解惑5、推荐代表朗读。6、评价。(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大家说的很好,朗读不仅要准确、流畅,更要有情感。)四、品味语言请同学们朗读喜欢的语句,谈谈语言有什么特点。明确:简洁雅致、妙趣天成。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写法:写景抒情叙议结合5、女生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二段,全班齐读第三段。五、文本探究大家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这篇序言共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一段(1自然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第二段(2自然段):抒发人生感慨
第三段(3自然段):交代作序目的作者的感情有无变化,试着找出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字。(乐——痛——悲)请同学们研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文中有哪些可乐之事?明确: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景——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山)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水)事——雅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仰观俯察,耳目一新第二段:接下来,看第二自然段,思考并讨论作者为何而“痛”?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悟言一室之内(静)放浪形骸之外(躁)当其欣于所遇不知老之将至所之既卷,情随事迁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小结:人老、事迁、景陈、寿短→岂不痛哉?第三段:既然“死生亦大矣”,作者是如何看待死和生呢?一起来研读第三段。1、找出找出直接体现作者生死观的句子。2、对于作者的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明确:古人:“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时人: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后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3、谈谈你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明确:作者批判了时人的人生虚化的思想,认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视之。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当积极用世,“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4、如何理解王羲之的悲?历史上凡悲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人往往是最富于进取心并为世界创造了不朽价值的杰出之士。如汉武帝、曹操、陶渊明、李白、苏轼等。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东坡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中却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鲁迅于“绝望和深渊”中“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为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钱钟书先生说:“目光放远,万事且悲。目光放近,则自应振作,以求乐观。”这正是中国文人的精神传统,消极其表,执着其里。六、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屡屡发生。士大夫自危而无奈,寄情山水,啸傲山野,思想消极,行动无为,感觉生命就像浮萍之于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是哪里,生死无常。于是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所谓“一死生”“齐彭殇”,死就是生,生就是死,即玄理之一。受社会思潮影响,东晋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出世入仙的情调很浓,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七、拓展延伸1、“古今文人论生死”。例举摘要: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人生意义来讲)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从人生意义来讲)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从生命规律来讲)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陶渊明:“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坦然面对)庄子:鼓盆而歌(齐生死)2、学生谈:怎样看待生与死?八、课堂总结这篇书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强调了生死问题,批判了庄子把死生等同起来的虚无主义观点,表明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九、作业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请以“羲之,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兰亭集序》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浅显的山水游记类散文,对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已有所体会,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能够为学习本文做好基本的语文素养储备。但由于生活阅历较浅,高一的学生在理解本文作者表达的生死观时会有一定的难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鲁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作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兰亭集序》恰好能让学生在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兰亭集序》是一篇自读课文,文下有注释,学生可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词句含义,教师只需对个别难句略做点拨即可,据此我将该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教学重点:掌握“修、期、虽、以”等词的多义性,背诵全文。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在学习本文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兰亭集序》效果分析《兰亭集序》主要焦点集中在主题的认识上,论证了一个中心论点——要“重死生”,但不能忽略了本文作为“序”的作用,“重死生”的观点该怎么去理解?与作此序有何关系?因此,我们决定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考证魏晋世风的基础上,分析教材,得出合理的结论。同时,在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字之美。避免给人强加观点的印象,令人信服。同时,学生在收集资料、调查考证中,既能获得知识、能力等各方面训练,又能较为科学思辨地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探究,基本上达到了这一目的。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合作探究为今后独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这样的实践活动应鼓励学生大力开展,生活就是语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了解我们的现在,探究我们的过去和未来,对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课探究的面有限,仅选取与课文内容最为紧密的几个问题粗浅论之而已,探究中还有众多缺陷,敬请批评指正,我相信通过我们师生共同不断的实践,能够逐渐减少这样的不足,以获得更大的进步。同学很踏实,非常务实地弄清了本文涉及的部分常用文言词的用法,并从中摸索出文言词用法判断的规律:这将为夯实我们的文言功底产生重大影响。积极质疑、调查、探究,最终很好地解决了众多争鸣的难题——如何看待“重死生”的观点的问题,得出了较为令人信服的结论。《兰亭集序》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叙兰亭修禊事,因修楔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作诗缘由,又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形,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这些内容都是根据书序体裁的要求写的,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作者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作者情缘事发,先叙事后抒情。叙事分两层: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先交代修禊的时间、地点和与会者,又描写了当地的自然风光,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然后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可算是人题。后一层转人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景物做烘托,“天朗气清”,写所见者真;“惠风和畅”,写观景之情致浓。由此说到“仰”“俯”之所见,再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自然顺理成章。这一层仍是切着兰亭之会写的,却为本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其中“仰”“俯”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又为下文抒情议论做了铺垫。第二段开头展现了一个开阔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上文已见,只是这里用了它们的合义,表示过得很快。这就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接着就举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静者“晤言一室之内”;躁者“放浪形骸之外”。作这样的区分,其实只是一种烘托的手段,作者的本意是要说那相同的一面,即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而在事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保有那美好的留恋。至此,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处。但“死生亦大矣”毕竟是个哲理命题,为了证明自古如斯,作者又宕开一笔,说到自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并用“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之际,从而加深了他的感慨。再联系当前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力斥其非,也表明他的感慨其来有自。然后把眼光转向未来,逼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两句,把话题巧妙地引到诗集的编成及其意义上来,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结束全文——以“斯文”而使“后之览者”有感于“死生之大”,其意义之重大自不待言,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无穷的余地。统观全文,作者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阐明了他的生死观,是他的旷达性格所使然;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前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毫无影响,因此文中也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2.文笔优美洗练,自然清新。本文仅325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写景。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叙事。“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语,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抒情。“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应当看到,作者的文笔如此洗练并非有意而为,而是句句顺乎自然,出自真情,使人觉得有无穷逸趣。有这种自然清新的风格,也是本文能够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兰亭集序》评测练习(满分:60分)编制: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虚诞(dàn)癸丑(kuí)万殊(shú)峻岭(jùn)B.殇子(shāng)会稽(jī)形骸(hái)会晤(wù)C.悼念(dǎo)修禊(xì)骋怀(chěng)符契(qì)D.嗟悼(jiē)流觞(shāng)激湍(tuān)曲水(qǔ)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清流激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人之相与(交好)崇山峻岭(高)暂得于己(短暂,一时)C.感既系之(附着)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及)向之所欣(过去,从前)D.喻之于怀(比喻)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排列)列叙时人(一个个地)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悟言一室之内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下列关于“期”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注定)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希望)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D.秋以为期(约定的佳日)6.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语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7.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内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9.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实在很愉快啊。B.俯仰一世——很慢地度过一生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10.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11.对下列各句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文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B.本文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⑴,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⑵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后之视今,。⑷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放浪形骸之外。⑸,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⑹向之所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终期于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殊:不同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由:原因C.及其所之.既倦之:的D.固知一死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1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3分)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C.楚人伐宋以救郑D.皆以美于徐公15.翻译下列句子。(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分)译文:(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分)译文:(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分)译文:(4)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译文:(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译文:《兰亭集序》检测答案(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3分)1.B。A项,“癸”应读“guǐ”,“殊”应读“shū”;C项,“悼”应读“dào”;D项,“曲”应读“qū”。2.B。A项,修:长。C项,化:自然。D项,喻:明白。3.D.思想情趣。4.C。A项,“趣”同“取”;B项,“悟”同“晤”;D项,“景”同“影”。5.B。B项,期:满一年。6.A。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它三项作代词。7.A。B.C两项中①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项中的①“一”是副词,相当于“很”。8.C。例句与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9.C。C项,“俯仰一世”意为“一俯一仰之间,一生已过。比喻人生短暂”。10.B.《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11.A。A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错。12.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⑵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⑶齐彭殇为妄作亦犹今之视昔⑷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⑸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⑹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13.C。C项,之:往,引申为达到,得到。4.B。B项和例句同,都作“因为”讲。A、C、D三项分别作“用”“来”“认为”讲。15.翻译下列句子。(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分)译文: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饮酒一杯,赋诗一首,也足以酣畅淋漓地表达幽深内敛的情感。(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分)译文:抬头饱览广阔的天地,低头审察繁多的万物。(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分)译文: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4)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译文:虽然人们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有千差万别,性情的安静和急躁不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需要的很快地得到了,欢快地感到满足的时候,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译文: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看成完全一样的说法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为没有区别的说法完全是妄造的。《兰亭集序》课后反思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亦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入选教材,文章也是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至今脍炙人口,熠熠生辉。而作为一篇文言文来教学,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配电工程招标文件答疑疑问解决
- 抵押借款合同纠纷的证据收集与使用
- 蔬菜采购合同范本在线
- 装修安装服务合同样本
- 个人汽车抵押借款协议书范本
- 皮棉购销合同范例
- 分包砼作业合同范本
- 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的有效方法
- 民间融资借款合同
- 情侣间保证书怎么写
- 财务审计投标方案
- 梅城小学一日常规检查表-第-周
- 股骨骨折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生理学课件:第十章 感觉器官
-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实务》 教案 第15课 送货作业管理
- ISO软件开发全套文档质量手册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PPT2023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
- 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参数课件
-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
- 保护身体小秘密课件
- 安全教育水果蔬菜要洗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