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综合拔高练_第1页
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综合拔高练_第2页
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综合拔高练_第3页
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综合拔高练_第4页
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综合拔高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考点1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1.(2021湖南,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2.(2020课标Ⅱ,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3.(2020江苏单科,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考点2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4.(2022全国甲,34)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5.(2022湖南,7)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6.(2021浙江1月选考,18)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7.(2021河北,6)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C.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三年模拟练1.(2022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一模)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其装饰以彩绘为主。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A.手工业技术领先于世界B.黄河中游是国家经济中心C.制陶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2.(2022广东茂名一模)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是一个有组织的生产单位,通常会兴修水利、制造推广新式农具、总结生产经验等,大量自耕农破产后亦会投奔田庄。这体现出()A.政局动荡促进了田庄发展B.小农经济发展形势良好C.田庄成为中央集权的威胁D.田庄具有一定的进步性3.(2022江苏南京金陵中学二模)1953年,河北兴隆大副将沟出土了大量战国晚期燕国铸造铁农具的铁范。铁范上铸有“右廪(地方官府粮仓)”铭文。在铁范出土遗址以东的古洞沟发现古代矿坑二处。铁范出土遗址周围,山林茂密,可烧制木炭冶铁。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晚期()A.官方参与铁器铸造B.铁制农具普遍使用C.社会经济加快发展D.矿冶行业生产集中4.[2021新高考八省(市)1月联考,辽宁卷]水碾硙是利用水力碾磨谷物的工具,能提高生产效率,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但唐玄宗曾派人毁除王公权要私设的水碾硙,严令“凡水有灌溉者,碾硙不得与争其利”;宋真宗也令“毁官水硙三所”,保证京师漕运畅通。据此可知()A.唐宋统治者对水碾硙的推广持否定态度B.唐宋官府垄断水碾硙业以获得巨额利润C.水碾硙业的发展需要官府的引导与规范D.水碾硙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冲击5.(2021天津七校期末联考)1988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我国()A.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6.(2022天津河北区一模)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载人航天技术和探月工程等,都显示出中国()A.已经成为制造业强国B.国际竞争的软实力持续增强C.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D.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7.(2022安徽黄山二模)下表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英格兰地区和威尔士地区人均年收入(单位:镑)变化。在英国该现象()A.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B.加速了社会经济结构变迁C.缘于重商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新的社会思潮出现8.(2022安徽宣城二模)保护乡村的情结不仅使“乡土”这个古老的文学体裁在19世纪的英国重生,而且促成了保护乡村的社会运动。1926年成立的“英国乡村保护委员会”强调“必须保护英国乡村的传统风景”。在它的推动下英国颁布了很多涉及乡村保护的法令。这些现象()A.体现了乡村自治的成果B.缘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C.表明政府尊重历史传统D.推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9.(2022浙江温州二模)有学者认为:“在移民、全球经济交往、技术创新、跨国文化互动、社会习俗观念变化等方面的……历史模式继续在世界所有地方出现。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系统正以瞬间的速度在全球传送信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产业’向全世界传播着同一种音乐、电影、食品和时尚。”该学者意在强调()A.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泛更深刻的层面发展B.传统文化在交融中进一步完善丰富C.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D.社会信息化决定人类历史发展方向10.(2022河北九师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更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带动了人类的物质文化水平的长足进步。但它同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灾难的来临。在这个理性时代,人们过于追求金钱和效率,丧失了人的本质,成为机器的附庸、技术的傀儡、金钱的奴隶。可以说,科学技术本身即是一个充满利弊的矛盾体,我们只有秉持理性的心态去审视、权衡,方可将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摘编自刘挺《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根据材料,围绕“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与解析五年高考练1.D2.D3.D4.A5.D6.C7.C1.D结合材料“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和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绍兴地区实行北麦南植、稻麦轮作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反映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绍兴府赈灾不力,不等于行政效率低下,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的认识论,故B项错误;绍兴府赈灾不力的个例不能说明整个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故C项错误。2.D从材料信息“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叶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匠可以纳银代役,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说明政府允许匠户将生产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这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从而间接导致官营手工业地位的削弱,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白银与其他币种的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雇佣劳动关系,故B项错误;仅从材料无法判断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故C项错误。3.D材料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说明存在着租佃经营方式,“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说明当时存在雇佣关系,加上本来存在的自耕农经济的经营方式,说明明代松江地区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故选D项;材料中有关于雇佣劳动的记载,但不能证明此种经营方式基本普及,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的信息,故排除B项;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的信息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4.A从材料信息看,20世纪初,由于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欧美国家的大农场模式日趋衰落,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内燃机的使用促进了农业机器的发展,改变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失业人口的有关信息,排除B项;蒸汽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已完成,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看,大农场日趋衰落,说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非依赖于生产规模,排除D项。5.D由材料可知,近代工厂的“机纱”为传统的个体手工棉纺织业提供原料,促进了个体手工业的发展;个体手工业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挽救了濒临破产的近代工厂,说明新旧生产方式存在联动关系,即以家庭棉纺织业为代表的个体手工业可融入近代新的工业经济体系中,故D项正确。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是小农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材料中的机器大生产促进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并未体现小农经济破产,故排除A项;结合材料可知,个体手工业促进了近代机器大生产,不是“阻碍”,故排除B项;不能说“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6.C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故C选项正确。18世纪末,美国人惠特尼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了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开展的政治前提,但不是韦奇伍德陶瓷厂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19世纪中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选项错误。7.C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江浙等地的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灵活安排生产、销售,或者减少生产,出售棉花,或者顺应形势,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等,表明农民正逐渐适应市场,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村手工业者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做出的选择,不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排除A项;部分手工业者购买机纱织布,不能说明机器生产成为共识,排除B项;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与很多织户“出售棉花”“采用机纱”生产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三年模拟练1.C2.D3.C4.C5.A6.C7.D8.B9.A1.C依据材料“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其装饰以彩绘为主”可知仰韶文化的制陶技术达到较高水平,C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手工业技术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黄河中游是国家经济中心”,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仰韶文化,没有提及其他文化,不能得出“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的结论,排除D项。2.D据题意可知,东汉的田庄能够兴修水利、制造推广新式农具、总结生产经验,还能收留破产自耕农,体现了田庄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田庄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也无法说明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A、B、C三项。3.C依据材料可知,兴隆大副将沟及其周边发掘出铸造铁农具的铁范、冶铁遗址、矿坑,这反映了战国晚期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实质上表明战国晚期社会经济加快发展,C项正确;该考古发现呈现了官方参与粮食收储和手工业制造的情形,A项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该考古发现局限于燕国旧地,无法得出“铁制农具普遍使用”的结论,排除B项;该考古发现显示,采矿、冶铁、铸造集中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内,反映了该行业的集中化倾向,但D项表述未涉及材料中铁农具的使用、官方参与粮食收储等信息,排除D项。4.C唐代拆除王公权要私设的水碾硙是为了避免与民争利,宋代拆除“官水硙三所”是为了保障京师漕运的畅通,这说明官府在引导和规范水碾硙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唐代仅仅是拆除与民争利的水碾硙,而宋代也仅仅拆除了三所妨碍京师漕运的“官水硙”,这说明拆除水碾硙是有明确目的的,不是对水碾硙的推广持否定态度,排除A项;据题意可知,唐宋官府并没有垄断水碾硙业,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D项结论,故排除。5.A材料中的这些重要计划都是与科技有关的,这说明中国科技发展的新格局逐步推进,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这些重要计划并不只是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体制改革的内容,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D项错误。6.C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载人航天技术和探月工程等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成就,体现了我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C项正确;材料无法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强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软实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排除B、D两项。7.D据材料可知,资产阶级人均年收入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工人的收入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且资产阶级与工人的收入差距拉大,工人阶级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大的改变,这会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频发,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潮出现,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7世纪,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和工人的收入情况,体现不出经济结构变迁,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西方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排除C项。8.B依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迅速扩张,使得乡村发展受到影响,所以英国采取措施保护乡村及其传统风景,因此材料中的现象是工业化不断发展的产物,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政府尊重历史传统,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9.A根据材料可知,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背景下,除了传统的文化经济交流模式外,新的通信技术“正以瞬间的速度在全球传送信息”,形成一个全球性的“文化产业”,这说明经济全球化正在向更广泛更深刻的层面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同一性发展更快,而非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10.答案示例一观点: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阐述: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18世纪,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问世;19世纪,电力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相继诞生。欧美国家在科学理论和技术上的一再突破,为其征服自然界带来了利器,推动着以英、法、美、德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