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东高中十校联盟高二学年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为了减少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态足迹,我们在生活方式上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减少使用机动车 B.多食用蔬菜C.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D.节约用水2.样线法是指在地面上设置一条或多条样线,沿着样线对个体数量进行统计,适用于平坦、简单的地势,不受季节限制。为了解某地区城市化水平对两栖类动物生存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了三块面积相似、城市化水平不同的湿地作为研究样区,采用样线法调查金线侧褶蛙的种群现状,结果如表所示。其中城市化指标得分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采样地点城市化指标种群密度(只/m2)样区10.530.209样区20.620.147样区31.280.144A.因样线法不受季节限制,更适合调查金线侧褶蛙种群密度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样线法对金线侧褶蛙的影响更小C.调查结果显示金线侧褶蛙的种群密度与城市化指标呈正相关D.城市化可能是导致全球两栖类动物种群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3.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郁闭度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无人为干扰生境和人为干扰生境的红豆杉野生种群开展了调查研究。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但尚余主要上层乔木,保持原有生境特点。调查发现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高11%。无人为干扰生境下红豆杉野生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红豆杉种群密度时应适当增大样方面积B.无人为干扰生境中红豆杉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气候变湿润后红豆杉的种群结构改变、种群数量增加D.人为干扰增加了郁闭度进而提高了6~25年树龄红豆杉比例4.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乌鸦种群数量在第3年达到最大值C.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D.乌鸦种群数量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稳定5.为了科学地预防“蝗灾”,研究者对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由图可知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C.在东亚飞蝗繁殖期疏松土壤,可降低其出生率D.经常灌溉、疏松土壤等可有效预防“蝗灾”发生6.地球上不同的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均与鸟类迁徙有关,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一澳大利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每年春季,数量巨大的迁徙水鸟在辽宁滨海湿地停歇、觅食,形成“鸟浪”奇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鸟浪”奇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物种组成是生物群落重要特征,该地区群落展现出明显的季节性C.保护迁徙候鸟、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滩涂才符合“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D.影响鸟类停歇、觅食和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7.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植物种类繁多,可见热带植物、亚热带植物和高山寒温带植物等。研究人员对横断山区及周边丰富的生物资源进行了调研,其中某一海拔区域内鸟类分层情况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植物群落分层情况鸟种活动情况上层一种雀鸟以高大乔木的种子为食中层煤山雀、黄腰柳莺、橙红鹤等营巢草本层血雉、白尾梢虹雉等以种子、幼嫩植物体、苔藓或昆虫为食A.该海拔区域内所有鸟类及其他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气候条件、植被类型等会影响鸟类物种多样性C.从山麓到山顶出现不同的植物类型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D.此区域中的群落在空间上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8.一般来说,受到资源的限制,生态位重叠越大,物种间可能存在的竞争就越大,生态位分化是维持物种共存的条件,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体现了其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B.研究植物或动物的生态位时都要研究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C.森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生态位不重叠,故不存在种间竞争D.在资源丰富的热带雨林,多物种稳定共存但生态位分化不明显9.世界上每年有大面积的农田、草原和森林遭受病虫害、鼠害、鸟害,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行防治,下列有关害虫防治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特定的群落中,所有种群都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联系B.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害虫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C.长期使用农药防治不仅使害虫产生抗性,而且污染环境D.利用捕食性天敌或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10.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的一些物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物种,这与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较复杂有关。下列有关群落交错区的说法,错误是()A.群落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比两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低B.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人类活动可能会导致群落交错区数量的增加D.需关注并合理利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群落交错区11.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中能见到森林、草原、荒漠等多种陆地群落。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的形成是多种生物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结果B.森林、草原和荒漠的物种组成及群落外貌有不同的特点C.森林中阴生植物叶绿体大,呈深绿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群落的类型,受水分和温度的影响很小12.基于下列事实,能判断发生了群落演替的是()A.农田中的水稻明显长高 B.草丛中出现了稀疏的小灌木C.湖泊水面铺满了水葫芦 D.池塘中鲫鱼因感染而死亡13.如图为冷泉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其中的共生甲烷氧化菌以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它通过与硫酸盐还原菌组成的联合体催化甲烷氧化释放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贻贝类和管状蠕虫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和捕食C.流经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共生的甲烷氧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是该食物网的基石14.科学家检测了某湖泊的水体和其中的几种生物体内杀虫剂双对氯苯基二氯乙烷(DDD)的浓度,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检测对象水ABCDDDD浓度(μg/kg)0.0215.516.10.10.53A.D可能是植食性鱼类B.A、B依次为第三、四营养级C.DDD富集现象具有全球性特点D.生物体内的DDD可能不易分解15.《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所列的31种两栖类中,有19种的主要致危因素是栖息地减少和生境破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道路纵穿生境时会将其生态区域碎化B.生境破碎化使异地相关基因难以交流C.修建廊道将有利于减缓动物种群衰退D.生境发生破坏时动物会回避干扰因素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科研小组选择芒果、香蕉、西瓜和西红柿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8天后将分解所剩的残渣取出,称量并计算残留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数据采集于实验开始后第8天,处理组为60℃恒温箱中处理1h的土样。A.对照组为自然状态下的土样B.处理组的残留率均比对照组高C.西瓜组是该定量分析的理想材料D.处理组60℃处理是作消毒处理17.研究人员对草原(夏季)的数量金字塔、巴拿马热带森林和英吉利海峡的生物量金字塔及某地的能量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图中P表示生产者,D表示分解者,C表示消费者。A.夏季温带森林中的数量金字塔与草原中的数量金字塔可能不同B.英吉利海峡中的生产者可能主要是个体小、繁殖快的单细胞藻类C.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能会少于只以它们为生的植食动物的能量D.生物量金字塔表示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的干重比值关系18.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空白对照组的处理为每隔300m设桩B.树桩的设置为田鼠提供了丰富的食物C.可通过栽桩或植树降低田鼠的数量D.还可进一步探究最适的设桩数量19.某校学生在校园内选取不同区域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采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小动物种类,用样方法调查小动物总数B.桑田和果林的丰富度高,可能与枯枝落叶多、人类活动少有关C.可对菜地、林地施加化肥改善土质,以增加土壤小动物丰富度D.可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探究土壤群落垂直方向的结构特征20.近几十年来,南方某稻田生态系统中青蛙数量急剧下降,泥鳅、田螺等动物几乎绝迹,物种较单一,且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强,现打算进行生态恢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由泥鳅等绝迹可推测与之协同进化的物种可能绝迹B.该稻田群落进行生态恢复时发生了次生演替C.通过大量引入外来物种的方法可有效防治稻田害虫D.可利用种间关系建设“稻—萍—鱼”立体农业进行恢复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亚洲象是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在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有研究者对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亚洲象种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有关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i次捕获个体数(ni)126114ni中已被识别的个体数(mi)102013到第i-1次累计识别个体数(Mi-1)——12444(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调查亚洲象种群数量采用红外相机标记重捕法,其原理是利用红外相机的影像识别鉴定动物个体而非捕获动物个体,其优点是______(写出1点)。(2)请根据第6次调查的数据,利用某次捕获个体中已识别个体所占的比例,估算第6次调查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为______头(保留整数)。(3)本次调查云南南滚河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为17头,其中有7头成年雄性,4头成年雌性,3头亚成年和3头幼体,并且3头幼体极可能均为同一头成年雄性的后代,请据此预测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回答两点即可)。(4)针对上题中云南南滚河亚洲象种群存在的问题,考虑引入与保护区接壤的缅甸亚洲象,以复壮种群,提出引入缅甸亚洲象需考虑的问题:______(写出1点)22.鸟类多样性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的鸟类多样性,有利于推进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某研究者对湖南省植物园中的鸟类进行了调查,部分结果如下图:表:湖南省植物园鸟类群落与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相关性的系数鸟类多样性(H′)鸟类优势度(D)鸟类丰富度(DMg)植物多样性(H′)0.749**0.700**0.787**植物优势度(D)0.712**0.606*0.703**植物丰富度(DMg)0.4680.590*0.615*注:*、**分别表示相关性显著和极显著;优势度是用来衡量种群在群落中影响力和重要性的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者以1.5~2.0km·h-1的速度在调查区域中前进,记录两侧50m范围内的鸟类,同时采用______法调查鸟类栖息生境中植物的丰富度等指标。(2)图中体现湖南植物园鸟类群落的______随季节变化,部分原因是:在春季和冬季,候鸟迁徙途经植物园,而在高温干旱的夏季,植物园内部分鸟类迁徙到生境更为适宜的山区林地,据此说明鸟类迁徙的意义是______。(3)调查发现,城市绿地生存的鸟类多为杂食性和肉食性鸟类,请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由表可知鸟类群落与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______(填“没有”或“有”)相关性,在规划和营建城市公园中,以下做法合理的是______。A.保留半自然的植被与水体B.频繁清理林下植被、消杀蚊虫C.增加乡土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层次D.科学规划步道,减少人为活动干扰(4)城市绿地生存的鸟类在繁殖期和育雏期以肉食为主。据此及表中信息,为规划和营建城市公园景观提出一点建议______。23.白洋淀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素有“华北明珠”之称,自存在以来,不时受到气候变化、物种入侵、人类活动等影响,但只要这些影响不超过一定限度,其生态系统总是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1)白洋淀生态系统处于______(状态),它能长期处于稳定是因为具有______能力。(2)随着白洋淀群落的演替,其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白洋淀发展到稳定状态时表现为_______。(3)下表为白洋淀源头之一——府河水质调研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府河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依据是______。据此推测河流自净的调节机制是______。项目上游中游下游123456石油(mg·L-1)0.9400.4100.2400.1800.1800.050溶解氧(mg·L-1)0.0000.4003.4003.8004.8005.600总磷(mg·L-1)11401.7500.2900.4500.0870.013总氮(mg·L-1)19.60019.8001.5400.8700.6400.360多样性指数2.0002.3002.8003.0004.9408.560(4)调查发现,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和过渡利用导致白洋淀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请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策略,提出具体治理方案______。24.英红九号茶树是采用无性系选育技术培育大叶种早芽红茶品种,用其鲜叶加工的红茶品质上乘,滋味醇滑甜爽鲜香持久,是公认的国内乃至世界最好的红茶品种。茶树耐阴,光照过强会导致茶树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因此要在茶园周围种植遮荫树。请回答问题:(1)制红茶时,将茶叶细胞揉破,利用多酚氧化酶将茶叶中的儿茶酚和单宁氧化成红褐色;制绿茶时,应该______(填“保持”或“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2)茶园的植被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体现了茶园群落的______结构;定期对茶园施加有机肥可以提高茶叶产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3)现有三种不同管理方式的茶园,施肥情况如下表所示。种类情况普通茶园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无公害茶园允许施用部分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有机茶园施用有机肥,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据表分析,普通茶园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______,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4)研究发现,与纯茶园相比,遮荫树等的配置扩充了生态空间,改变了茶园的生态环境,以茶叶为食的茶黑刺粉虱及其天敌瓢虫等昆虫也随着茶园小气候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茶园种植应尽量______。假设某茶园存在“茶叶→茶黑刺粉虱→瓢虫”的关系,请画出与该食物链相关的能量流动图解______。25.某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三角洲湖泊一河流系统一半自然果林”复合镶嵌的湿地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历经近30年的修复历程,工作人员逐渐探索出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城市中心区湿地生境修复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湿地前身“万亩果园”曾被严重“蚕食”,经过多年保护修复,湿地产生巨大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该过程充分体现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经过科学治理,该湿地鸟类从72种增加到178种,浅水区与滩涂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多样性。(2)工作人员利用苦草生长分泌的感化物质对藻类的克生作用改良水体的底泥,实现水质的进一步净化,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功能。(3)图1中由林地、滩涂、浅水塘、深水塘逐步过渡的不同标高的连续生境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黑翅长脚鹬喜欢栖息于湖泊、浅水塘和滩涂地带,北红尾鸲喜欢栖息在灌丛与低矮树丛中,不同的物种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______的结果,有利于______。(4)研究人员获得了不同采伐强度对试验区林下植被丰富度指数影响的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数据表明,______强度最利于试验区林下植被的生长和恢复,判断依据是______。适当采伐有利于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试分析原因______。
龙东高中十校联盟高二学年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为了减少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态足迹,我们在生活方式上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减少使用机动车 B.多食用蔬菜C.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D.节约用水【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及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详解】生态足迹指为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减少使用机动车、多食用蔬菜、节约用水都能降低生态足迹,但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会提高生态足迹,ABD正确,C错误。故选C。2.样线法是指在地面上设置一条或多条样线,沿着样线对个体数量进行统计,适用于平坦、简单的地势,不受季节限制。为了解某地区城市化水平对两栖类动物生存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了三块面积相似、城市化水平不同的湿地作为研究样区,采用样线法调查金线侧褶蛙的种群现状,结果如表所示。其中城市化指标得分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采样地点城市化指标种群密度(只/m2)样区10.530.209样区20.620.147样区31.280.144A.因样线法不受季节限制,更适合调查金线侧褶蛙种群密度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样线法对金线侧褶蛙的影响更小C.调查结果显示金线侧褶蛙的种群密度与城市化指标呈正相关D.城市化可能是导致全球两栖类动物种群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答案】C【解析】【分析】任何一个自然种群的形成都是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把环境中可以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因样线法不受季节限制更适合调查金线侧褶蛙种群密度,A正确;B、标记重捕法需要对动物进行捕获并标记,而样线法不需要,故与标记重捕法相比,样线法对金线侧褶蛙的影响更小,B正确;C、根据题表格可以看出城市化指标越大(城市化水平越高)金线侧褶蛙的种群密度越小,两者不是正相关,C错误;D、城市化水平越高金线侧褶蛙的种群密度越小,推测城市化是导致全球两栖类动物种群衰退的重要因素,D正确。故选C。3.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郁闭度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无人为干扰生境和人为干扰生境的红豆杉野生种群开展了调查研究。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但尚余主要上层乔木,保持原有生境特点。调查发现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高11%。无人为干扰生境下红豆杉野生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红豆杉种群密度时应适当增大样方面积B.无人为干扰生境中红豆杉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气候变湿润后红豆杉种群结构改变、种群数量增加D.人为干扰增加了郁闭度进而提高了6~25年树龄红豆杉比例【答案】D【解析】【分析】样方法也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具体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个体计数,计算出其种群密度。2、调查对象:植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等。3、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详解】A、因红豆杉是濒危植物,故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当适当增大样方面积,A正确;B、由图可知0-5年树龄个体数为250株,远大于其他树龄的个体数,故无人为干扰生境中红豆杉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C、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所以气候变湿润后可改变红豆杉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种群数量,C正确;D、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降低了郁闭度进而提高了6-25年树龄红豆杉比例,D错误。故选D。4.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乌鸦种群数量第3年达到最大值C.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D.乌鸦种群数量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在第1~第3年之间λ>1,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在第3~9年间λ<1,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到第9年时λ=1乌鸦种群数量维持稳定。【详解】A、由图可知在第1-第3年之间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但λ不断降低,而J形增长曲线的λ为定值,A错误;B、在0-3年之间种群数量的入值一直大于1,因此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B正确;C、第4-第9年之间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因此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不相同,C错误;D、图中表示的是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倍数,并不表示种群数量。由图可知,乌鸦种群数量先增加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D错误。故选B。5.为了科学地预防“蝗灾”,研究者对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由图可知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C.在东亚飞蝗繁殖期疏松土壤,可降低其出生率D.经常灌溉、疏松土壤等可有效预防“蝗灾”发生【答案】B【解析】【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详解】A、气温和降水量对东亚飞蝗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非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B、由图可知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变化与降水量大致呈负相关,B错误;C、东亚飞蝗喜欢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故在繁殖期疏松土壤可降低其出生率抑制其种群数量增长,C正确;D、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经常灌溉、疏松土壤等措施可以抑制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从而可预防“蝗灾”的产生,D正确。故选B。6.地球上不同的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均与鸟类迁徙有关,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一澳大利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每年春季,数量巨大的迁徙水鸟在辽宁滨海湿地停歇、觅食,形成“鸟浪”奇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鸟浪”奇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物种组成是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该地区群落展现出明显的季节性C.保护迁徙候鸟、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滩涂才符合“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D.影响鸟类停歇、觅食和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中非生物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系统。2、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如食物、天敌等。【详解】A、“鸟浪”奇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中的旅游观赏,A正确;B、物种组成是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每年春季,数量巨大的迁徙水鸟在辽宁滨海湿地停歇、觅食,形成“鸟浪”奇观,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B正确;C、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C错误;D、影响鸟类停歇、觅食和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故选C。7.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植物种类繁多,可见热带植物、亚热带植物和高山寒温带植物等。研究人员对横断山区及周边丰富的生物资源进行了调研,其中某一海拔区域内鸟类分层情况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植物群落分层情况鸟种活动情况上层一种雀鸟以高大乔木的种子为食中层煤山雀、黄腰柳莺、橙红鹤等营巢草本层血雉、白尾梢虹雉等以种子、幼嫩植物体、苔藓或昆虫为食A.该海拔区域内所有鸟类及其他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气候条件、植被类型等会影响鸟类物种多样性C.从山麓到山顶出现不同的植物类型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D.此区域中的群落在空间上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1、群落指一个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生物总和;2、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群落的结构特征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现在水平方向上。例如,某草地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详解】A、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集合,该海拔区域内所有鸟类及其他生物统称生物群落,A正确;B、环境条件会影响物种多样性,因此气候条件、植被类型等会影响鸟类物种多样性,B正确;C、西南横断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植物种类繁多,从山麓到山顶出现不同的植物类型和地形、气候等有关,属于水平结构,C错误;D、此区域中的群落在空间上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C8.一般来说,受到资源的限制,生态位重叠越大,物种间可能存在的竞争就越大,生态位分化是维持物种共存的条件,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体现了其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B.研究植物或动物的生态位时都要研究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C.森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生态位不重叠,故不存在种间竞争D.在资源丰富的热带雨林,多物种稳定共存但生态位分化不明显【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每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环境及群落内部的关系发生改变,各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而发生变化。【详解】A、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正确;B、植物或动物的生态位,都包括研究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正确;C、森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生态位有重叠,如都吸收阳光和无机盐等,存在种间竞争,C错误;D、热带雨林资源丰富,限制性资源不多,属于例外的情况,存在多物种稳定共存但生态位分化不明显的现象,D正确。故选C。9.世界上每年有大面积的农田、草原和森林遭受病虫害、鼠害、鸟害,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行防治,下列有关害虫防治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特定的群落中,所有种群都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联系B.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害虫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C.长期使用农药防治不仅使害虫产生抗性,而且污染环境D.利用捕食性天敌或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答案】B【解析】【分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①利用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集群或远离农田;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③有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详解】A、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种群不是孤立的,而是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共同构成有序的整体——群落,A正确;B、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害虫雌雄交配属于利用信息素的生物防治,B错误;C、长期使用农药的化学防治,害虫不仅产生抗性,而且污染环境,C正确;D、利用捕食性天敌或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原理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故选B。10.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的一些物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物种,这与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较复杂有关。下列有关群落交错区的说法,错误是()A.群落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比两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低B.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人类活动可能会导致群落交错区数量的增加D.需关注并合理利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群落交错区【答案】A【解析】【分析】边缘效应是由于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导致其组分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边缘效应带上,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所以研究利用好边缘效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详解】A、由题干“包含两个重叠群落的一些物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物种,这与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较复杂有关”推出交错区物种丰富度较两侧群落高,A错误;B、复杂的环境条件能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栖息空间等,体现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正确;C、人类活动会改变物种的分布,因此可能会导致群落交错区数量的增加,C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推导城市发展过程,人类活动的影响会使原有景观的界面发生变化,形成许多交错区,需要关注并合理利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群落交错区,D正确。故选A。11.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中能见到森林、草原、荒漠等多种陆地群落。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的形成是多种生物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结果B.森林、草原和荒漠的物种组成及群落外貌有不同的特点C.森林中阴生植物叶绿体大,呈深绿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群落的类型,受水分和温度的影响很小【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详解】A、群落中的生物,不仅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还需要与群落中的其他生物相互适应,A正确;B、不同的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特点不同,B正确;C、森林阴生植物生活在光照强度不足的非生物环境,因此叶绿体大、叶绿素含量多,可获得更多光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D错误。故选D。12.基于下列事实,能判断发生了群落演替的是()A.农田中的水稻明显长高 B.草丛中出现了稀疏的小灌木C.湖泊水面铺满了水葫芦 D.池塘中的鲫鱼因感染而死亡【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取代。【详解】A、农田中的水稻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错误;B、草丛中出现了稀疏的小灌木,说明群落正在发生演替,B正确;C、湖泊水面铺满了水葫芦的过程,是水葫芦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错误;D、池塘中的鲫鱼因感染而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属于演替,D错误。故选B。13.如图为冷泉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其中的共生甲烷氧化菌以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它通过与硫酸盐还原菌组成的联合体催化甲烷氧化释放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贻贝类和管状蠕虫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和捕食C.流经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共生的甲烷氧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是该食物网的基石【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A错误;B、依据题图可知,贻贝类和管状蠕虫共同捕食共生的硫酸还原菌,因此它们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不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C、依据题干可知,流经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共生的甲烷氧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催化甲烷释放能量,C错误;D、依据题干和题图可知,共生的甲烷氧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位于第一营养级,是该食物网的基础,D正确。故选D。14.科学家检测了某湖泊的水体和其中的几种生物体内杀虫剂双对氯苯基二氯乙烷(DDD)的浓度,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检测对象水ABCDDDD浓度(μg/kg)0.0215.516.10.10.53A.D可能是植食性鱼类B.A、B依次为第三、四营养级C.DDD富集现象具有全球性特点D.生物体内的DDD可能不易分解【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重金属、难分解化合物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而且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最高营养级的肉食动物最易受害。【详解】A、由题表可知,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DDD的浓集程度也越高。该湖泊的食物链为C→D→A,C→D→B,因此D属于第二营养级,可能是植食性鱼类,A正确;B、A、B之间的DDD浓度接近,均为第三营养级,B错误;C、DDD可通过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因此DDD富集现象具有全球性,C正确;D、生物体从水体吸收DDD后,可能不易分解,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D正确。故选B。15.《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所列的31种两栖类中,有19种的主要致危因素是栖息地减少和生境破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道路纵穿生境时会将其生态区域碎化B.生境破碎化使异地相关基因难以交流C.修建廊道将有利于减缓动物种群衰退D.生境发生破坏时动物会回避干扰因素【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详解】A、道路纵穿生境时,使得种群之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会其将生态区域碎化,A正确;B、生境破碎化使异地相关基因难以交流,B错误;C、修建廊道将有利于同种动物之间进行基因交流,从而减缓动物种群衰退,C正确;D、生境发生破坏时动物为了生存,会回避干扰因素,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科研小组选择芒果、香蕉、西瓜和西红柿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8天后将分解所剩的残渣取出,称量并计算残留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数据采集于实验开始后第8天,处理组为60℃恒温箱中处理1h的土样。A.对照组为自然状态下的土样B.处理组的残留率均比对照组高C.西瓜组是该定量分析的理想材料D.处理组60℃处理是作消毒处理【答案】A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是否发生腐烂,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分两组,一组实验组应去除土壤中微生物,即对实验组进行灭菌处理,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详解】A、依据题干实验目的“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推知,对照组含有微生物,为自然状态下的土样,A正确;B、依据题图可知,处理组的残留率均比对照组高,B正确;C、香蕉组残留率对比较为明显,是定量分析的理想材料,C错误;D、处理组60℃处理是作灭菌处理,D错误。故选AB。17.研究人员对草原(夏季)的数量金字塔、巴拿马热带森林和英吉利海峡的生物量金字塔及某地的能量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图中P表示生产者,D表示分解者,C表示消费者。A.夏季温带森林中的数量金字塔与草原中的数量金字塔可能不同B.英吉利海峡中的生产者可能主要是个体小、繁殖快的单细胞藻类C.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能会少于只以它们为生的植食动物的能量D.生物量金字塔表示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的干重比值关系【答案】ABD【解析】【分析】生态金字塔通常分为数量金字塔(可出现倒金字塔型)、生物量金字塔(可出现倒金字塔型)和能量金字塔(一般为正金字塔型)三种类型。【详解】A、在夏季的温带森林中,可能会出现昆虫多于植物的情况,即数量金字塔会出现明显的下窄上宽的倒金字塔,与题图中夏季的草原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不同,A正确;B、从题图生物量金字塔可知,英吉利海峡中为倒金字塔,原因是其生产者可能主要是个体小、繁殖快的单细胞藻类,可以整个被浮游动物吞食和消化,并迅速地转化为浮游动物这个营养级的生物量,B正确;C、因为能量是随食物链逐级递减的,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大于靠吃它们为生的植食动物的能量,C错误;D、生物量金字塔表示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D正确。故选ABD。18.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空白对照组的处理为每隔300m设桩B.树桩的设置为田鼠提供了丰富的食物C.可通过栽桩或植树降低田鼠的数量D.还可进一步探究最适的设桩数量【答案】CD【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豆,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对一个种群来说,种群密度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来决定的。3、曲线Ⅰ和曲线Ⅱ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田鼠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相应的也为猛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猛禽的密度会更大。【详解】A、依据实验目的推测,空白对照组的处理应为不设桩,A错误;B、依据题图可知,株冠的形成为田鼠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不是树桩的设置,B错误;C、随着树桩间隔的缩小,田鼠数量呈降低趋势,因此可通过栽桩或植树可降低田鼠的数量,C正确;D、可实验还可进一步探究最适的设桩数量,缩小设桩间隔,D正确。故选CD。19.某校学生在校园内选取不同区域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采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小动物种类,用样方法调查小动物总数B.桑田和果林的丰富度高,可能与枯枝落叶多、人类活动少有关C.可对菜地、林地施加化肥改善土质,以增加土壤小动物丰富度D.可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探究土壤群落垂直方向的结构特征【答案】BD【解析】【分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详解】A、该实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来研究小动物种类,因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不宜用样方法调查,A错误;B、由图可见桑田和果林的丰富度较高,与其他组对照,分析其环境原因可能与枯枝落叶多、人类活动少有关,B正确;C、土壤中小动物多营腐生生活,因此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会影响其数量,可对菜地、林地施加农家肥以增加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而不是化肥,C错误;D、探究土壤群落垂直方向的结构特征,应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调查,D正确。故选BD。20.近几十年来,南方某稻田生态系统中青蛙数量急剧下降,泥鳅、田螺等动物几乎绝迹,物种较单一,且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强,现打算进行生态恢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由泥鳅等绝迹可推测与之协同进化的物种可能绝迹B.该稻田群落进行生态恢复时发生了次生演替C.通过大量引入外来物种的方法可有效防治稻田害虫D.可利用种间关系建设“稻—萍—鱼”立体农业进行恢复【答案】AD【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群落演替的实质是优势取代。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生物之间相互联系,一种生物的绝迹,可能导致与之协同进化的物种绝迹,A正确;B、因为是人工群落,稻田群落的优势物种依然是农作物水稻,所以并未发生群落演替,B错误;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会导致物种绝迹,生物多样性丧失,C错误;D、建设“稻-萍-鱼”立体农业可增强物种丰富度,增强物种间的联系恢复生态稳定性,D正确。故选A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亚洲象是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在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有研究者对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亚洲象种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有关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i次捕获个体数(ni)126114ni中已被识别的个体数(mi)102013到第i-1次累计识别个体数(Mi-1)——12444(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调查亚洲象种群数量采用红外相机标记重捕法,其原理是利用红外相机的影像识别鉴定动物个体而非捕获动物个体,其优点是______(写出1点)。(2)请根据第6次调查的数据,利用某次捕获个体中已识别个体所占的比例,估算第6次调查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为______头(保留整数)。(3)本次调查云南南滚河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为17头,其中有7头成年雄性,4头成年雌性,3头亚成年和3头幼体,并且3头幼体极可能均为同一头成年雄性的后代,请据此预测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回答两点即可)。(4)针对上题中云南南滚河亚洲象种群存在的问题,考虑引入与保护区接壤的缅甸亚洲象,以复壮种群,提出引入缅甸亚洲象需考虑的问题:______(写出1点)【答案】(1)①.种群密度②.对亚洲象损伤和干扰少;或调查时间长,数据多,估算精确度高(2)5(3)①.下降②.①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或亚成年和幼体数量明显少于成年),一段时间后出生率下降;②成年雌象远少于雄象,导致出生率下降;③种群近亲繁殖,后代性状衰退和遗传多样性下降,种群数量下降(4)引入适龄雌象或建立生态廊道防止近亲繁殖或考虑该区域亚洲象的环境容纳量【解析】【分析】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2、标记重捕法(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小问1详解】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与捕获动物个体相比较,利用红外相机的影像识别鉴定动物个体,对亚洲象损伤和干扰少。且该方法可调查时间较长,得到的数据多,估算精确度高;【小问2详解】利用某次捕获个体中,已识别个体所占的比例,种群数量Ni的计算公式:mi/ni=Mi-1/Ni,则3/4=4/Ni,Ni≈5;【小问3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该种群存在亚成年和幼体数量明显少于成年,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未来种群数量会减少;成年雌象远少于雄象,会导致出生率下降;且3头幼体可能具有亲缘关系,以后会存在近亲繁殖等问题,因此种群数量和整体生存能力下降;【小问4详解】针对(3)题的现象,引入缅甸亚洲象需要注意引入适龄雌象,提高出生率;或建立生态廊道,有利于不同种群间基因的交流,防止近亲繁殖;或考虑该区域亚洲象的环境容纳量。22.鸟类多样性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的鸟类多样性,有利于推进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某研究者对湖南省植物园中的鸟类进行了调查,部分结果如下图:表:湖南省植物园鸟类群落与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相关性的系数鸟类多样性(H′)鸟类优势度(D)鸟类丰富度(DMg)植物多样性(H′)0.749**0.700**0.787**植物优势度(D)0.712**0.606*0.703**植物丰富度(DMg)0.4680.590*0.615*注:*、**分别表示相关性显著和极显著;优势度是用来衡量种群在群落中影响力和重要性的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者以1.5~2.0km·h-1的速度在调查区域中前进,记录两侧50m范围内的鸟类,同时采用______法调查鸟类栖息生境中植物的丰富度等指标。(2)图中体现湖南植物园鸟类群落的______随季节变化,部分原因是:在春季和冬季,候鸟迁徙途经植物园,而在高温干旱的夏季,植物园内部分鸟类迁徙到生境更为适宜的山区林地,据此说明鸟类迁徙的意义是______。(3)调查发现,城市绿地生存的鸟类多为杂食性和肉食性鸟类,请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由表可知鸟类群落与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______(填“没有”或“有”)相关性,在规划和营建城市公园中,以下做法合理的是______。A.保留半自然的植被与水体B.频繁清理林下植被、消杀蚊虫C.增加乡土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层次D.科学规划步道,减少人为活动干扰(4)城市绿地生存的鸟类在繁殖期和育雏期以肉食为主。据此及表中信息,为规划和营建城市公园景观提出一点建议______。【答案】(1)样方(法)(2)①.物种组成②.鸟类通过迁徙来适应环境变化、寻找食物和繁殖后代等(3)①.杂食性和肉食性鸟类更能适应城市绿地的生存环境②.有③.ACD(4)提高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覆盖度(或降低植物的修剪、杀虫等管护活动)【解析】【分析】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小问1详解】调查植物的丰富度等指标,可由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样方法进行迁移。【小问2详解】由图2可见鸟类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随季节变化,由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可推知第1空填物种组成;由题干夏季鸟类迁移的原因等信息,可推知鸟类通过迁徙来适应环境变化、寻找食物和繁殖后代等。【小问3详解】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城市绿地生存的鸟类更能适应城市绿地的生存环境,由表中“相关和极相关”,即植物多样性与鸟类群落表现出极相关性,故判断群落与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有相关性;频繁清理林下植被会减少植物多样性,消杀蚊虫减少鸟类的食物,不合理,其余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故选ACD。【小问4详解】据此应提高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覆盖度,或者根据鸟类繁殖期和育雏期,主要以肉食为主,因此要降低植物的修剪、杀虫等管护活动。23.白洋淀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素有“华北明珠”之称,自存在以来,不时受到气候变化、物种入侵、人类活动等影响,但只要这些影响不超过一定限度,其生态系统总是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1)白洋淀生态系统处于______(状态),它能长期处于稳定是因为具有______能力。(2)随着白洋淀群落的演替,其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白洋淀发展到稳定状态时表现为_______。(3)下表为白洋淀源头之一——府河水质调研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府河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依据是______。据此推测河流自净的调节机制是______。项目上游中游下游123456石油(mg·L-1)0.9400.4100.2400.1800.1800.050溶解氧(mg·L-1)0.0000.4003.4003.8004.8005.600总磷(mg·L-1)1.1401.7500.2900.4500.0870.013总氮(mg·L-1)19.60019.8001.5400.8700.6400.360多样性指数2.0002.3002.8003.0004.9408.560(4)调查发现,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和过渡利用导致白洋淀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请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策略,提出具体治理方案______。【答案】(1)①.生态平衡②.自我调节(2)收支平衡(3)①.下游比上游除多样性指数上升外,其他指标均下降②.负反馈调节(4)应结合污水处理、生物调节作用以及人与自然、经济效益与生态和谐发展【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白洋淀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处于生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能长期保持稳定是因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通过内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来缓冲外界干扰;【小问2详解】依据题图数据分析,当白洋淀发展到稳定状态时,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致相等。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角度看,稳定状态意味着生态系统能量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能量的产生(总生产量)和消耗(总呼吸量)相当,即该生态系统发展到稳定状态时会表现为收支平衡;【小问3详解】依据题表数据可知,从上游到下游,石油、总磷、总氮等污染物浓度降低,溶解氧含量升高,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大。这些数据变化表明府河能对污染物进行一定程度净化,体现其自净能力,此种调节的内在机制是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小问4详解】从平衡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策略,应结合污水处理、生物调节作用以及人与自然、经济效益与生态和谐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1)工程措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排入白洋淀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实施生态清淤工程,减少底泥中污染物释放;(2)生物措施:种植对污染物有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吸收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投放适量滤食性鱼类、贝类等,控制藻类等生物数量;(3)管理措施:加强监管执法,严格控制周边企业和居民的污水排放;制定合理渔业捕捞政策,避免过度捕捞;发展生态旅游,引导居民从生态保护中获取经济收益。24.英红九号茶树是采用无性系选育技术培育的大叶种早芽红茶品种,用其鲜叶加工的红茶品质上乘,滋味醇滑甜爽鲜香持久,是公认的国内乃至世界最好的红茶品种。茶树耐阴,光照过强会导致茶树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因此要在茶园周围种植遮荫树。请回答问题:(1)制红茶时,将茶叶细胞揉破,利用多酚氧化酶将茶叶中的儿茶酚和单宁氧化成红褐色;制绿茶时,应该______(填“保持”或“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2)茶园的植被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体现了茶园群落的______结构;定期对茶园施加有机肥可以提高茶叶产量,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中心场地合作租赁合同
- 2025版新能源产业设备分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测量成果质量控制分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运输居间合同规范模板
- 二零二五年拆除工程环保设施租赁与维护合同
- 2025版国企工司大师傅薪资待遇与技艺创新合同
- 2025电动车零部件定制加工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拍卖与竞买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责任合同模板
- 2021届高考英语887核心词(打印、词频、出处、例句、背诵)
- 高层次人才公寓装修技术标
- JJG 10-2005专用玻璃量器
- GB/T 5907.4-2015消防词汇第4部分:火灾调查
- GB/T 10821-1993农业机械用V带尺寸
- BB/T 0019-2000包装容器方罐与扁圆罐
- 超市生鲜蔬菜培训资料
- 2020浙江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文章
- 新编物理基础学(上下册)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王少杰 顾社主编
- 2022年开封市中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氢气泄露控制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