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多因素分析_第1页
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多因素分析_第2页
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多因素分析_第3页
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多因素分析_第4页
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多因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多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近视眼306例612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A超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其数据。并分析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住址、近视家族史、配戴角膜接触镜史、眼别、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上存在着显着差异。角膜中央厚度与裸眼视力、眼压呈正相关;与角膜曲率为负相关。角膜中央厚度与年龄无相关,根据年龄分组,各组间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角膜中央厚度似有随年龄增长变薄的趋势。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屈光度之间无相关性。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7+9-12+13。结论: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配戴角膜接触镜史、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眼压。

【关键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因素分析

0引言

在眼的屈光系统中,角膜的屈光力约占全部屈光力的70%。角膜屈光力的轻度改变,就能明显地影响近视度数。但角膜屈光手术最大切削深度能达到多少,中央角膜床剩余厚度不得低于何值,目前尚无准确数据及统一标准。由于角膜中央厚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因素研究,多是针对一个样本进行的单个因素的比较,缺少多因素共同参与下的综合分析。所得的结果差异很大,甚至完全相左。这使临床上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精确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变得困难,而这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计划的设计和操作及手术成败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故我们采用流行病学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

1对象和方法

对象2005-11/2006-04在近视治疗中心符合近视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门诊病历号排序,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选取研究对象(研究样本量满足是自变量数的20倍)。近视诊断标准参照澳大利亚“蓝山眼病研究”的标准[1]:等效球镜度≥-。排除标准:无角膜器质性病变,无角膜手术史,眼科常规检查无异常,视野无缺损,无青光眼家族史。研究对象共纳入306例612眼,男136例272眼,女170例340眼;年龄18~52岁。近视屈光度-~-D。按近视屈光度分组:低度近视组:屈光度≤-,119眼;中度近视组:-<屈光度<-,194眼;高度近视组:-≤屈光度<-,200眼;超高度近视组:屈光度≥-,99眼。

方法将研究对象的病史情况、常规检查项目记入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住址、近视家族史、配戴角膜接触镜史、眼别、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近视屈光度、角膜曲率、眼压、眼轴、角膜中央厚度。研究因素及其赋值(表1)。采用日本TomeySP-3000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所有病例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日本TomeyTMS-4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曲率,摄下3张质量较高的图像,除外泪液和眼睑的干扰,然后选取质量最佳的1张进行分析。日本TomeyAL-100A型超声仪测量眼轴,常规表面麻醉,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日本Topcon8100自动验光仪测量近视屈光度,采用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结合瞳孔恢复正常后主觉验光,确定近视屈光度。日本TopconCT-60型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患者取坐位,以适当的高度及放松状态进行测量,每眼测3次,取其平均值。为避免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压在不同时间波动而影响研究结果[2,3],本研究所有的检查均在早上10~12点进行。所有研究对象的测量采用双盲法,由同一名熟练专业人员操作完成。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处理软件,将所测量的数椐按研究因素分类建立数椐库。做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各因素的关联性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确立多元回归方程。

2结果

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与配戴角膜接触镜史、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眼压有关。两两比较证明,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在角膜中央厚度上存在着差异,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根据表1的赋值以年龄、性别…眼轴长度(X14)作为自变量,角膜中央厚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7+9-12+13,F=,P=,结果表明,由以上4个自变量构成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广泛开展,术前准确地评价角膜厚度和角膜形态,已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矫正的可预测性。由于近视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个体差异很大,这使临床医生更为关注是如何针对具体患者做一个尽可能薄的瓣,以保留足够厚的角膜基质床。这个问题对需要激光切削较深的高度近视尤其重要。否则有引起术后角膜扩张和医源性圆锥角膜的危险。因此,我们选取近视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影响其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

关于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别、性别、住址、有无近视家族史、民族、职业、年龄、近视屈光度、矫正视力及眼轴的关系。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角膜中央厚度与以上因素无关联。虽然有学者认为角膜中央厚度在性别、住址、民族上存在着差异。但我们认为这可能与所研究的病例构成、样本大小及使用的角膜测厚仪器不同有关。在研究年龄与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关系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组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上具有显着性差异。同时,本组资料还表明角膜中央厚度有随年龄增长变薄的趋势(表2)。我们认为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角膜水合状态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角膜水和作用减弱,从而造成超声速率增加,使超声脉冲更迅速返回持头,表现为角膜中央厚度减少。此外随着年龄变化,角膜基质层中胶原基质的密度发生改变,也会影响超声速率,使测量结果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对于本研究中40岁以上研究对象角膜厚度的波动,我们考虑可能与该年龄组的样本数偏少,数据抽样误差有关。关于近视眼的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国内研究结果目前存在着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9,10]三种结论,争议较大。本研究的结果是近视屈光度与角膜中央厚度无相关性(r=,P=)。将研究对象按近视屈光度分组后,不同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P=)。但两两比较发现:只有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在角膜中央厚度上存在着差异,其余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高度近视眼角膜厚度薄于低、中度近视。对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可能与高度近视眼眼轴拉长,眼球壁扩张及血液供应受到不同程度障碍有关。但尚不能得出近视眼角膜中心厚度随近视度数的增高而变薄的结论。【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近视眼306例612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A超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其数据。并分析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住址、近视家族史、配戴角膜接触镜史、眼别、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上存在着显着差异。角膜中央厚度与裸眼视力、眼压呈正相关;与角膜曲率为负相关。角膜中央厚度与年龄无相关,根据年龄分组,各组间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角膜中央厚度似有随年龄增长变薄的趋势。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屈光度之间无相关性。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7+9-12+13。结论: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配戴角膜接触镜史、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眼压。

【关键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因素分析

0引言

在眼的屈光系统中,角膜的屈光力约占全部屈光力的70%。角膜屈光力的轻度改变,就能明显地影响近视度数。但角膜屈光手术最大切削深度能达到多少,中央角膜床剩余厚度不得低于何值,目前尚无准确数据及统一标准。由于角膜中央厚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因素研究,多是针对一个样本进行的单个因素的比较,缺少多因素共同参与下的综合分析。所得的结果差异很大,甚至完全相左。这使临床上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精确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变得困难,而这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计划的设计和操作及手术成败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故我们采用流行病学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

1对象和方法

对象2005-11/2006-04在近视治疗中心符合近视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门诊病历号排序,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选取研究对象(研究样本量满足是自变量数的20倍)。近视诊断标准参照澳大利亚“蓝山眼病研究”的标准[1]:等效球镜度≥-。排除标准:无角膜器质性病变,无角膜手术史,眼科常规检查无异常,视野无缺损,无青光眼家族史。研究对象共纳入306例612眼,男136例272眼,女170例340眼;年龄18~52岁。近视屈光度-~-D。按近视屈光度分组:低度近视组:屈光度≤-,119眼;中度近视组:-<屈光度<-,194眼;高度近视组:-≤屈光度<-,200眼;超高度近视组:屈光度≥-,99眼。

方法将研究对象的病史情况、常规检查项目记入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住址、近视家族史、配戴角膜接触镜史、眼别、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近视屈光度、角膜曲率、眼压、眼轴、角膜中央厚度。研究因素及其赋值(表1)。采用日本TomeySP-3000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所有病例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日本TomeyTMS-4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曲率,摄下3张质量较高的图像,除外泪液和眼睑的干扰,然后选取质量最佳的1张进行分析。日本TomeyAL-100A型超声仪测量眼轴,常规表面麻醉,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日本Topcon8100自动验光仪测量近视屈光度,采用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结合瞳孔恢复正常后主觉验光,确定近视屈光度。日本TopconCT-60型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患者取坐位,以适当的高度及放松状态进行测量,每眼测3次,取其平均值。为避免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压在不同时间波动而影响研究结果[2,3],本研究所有的检查均在早上10~12点进行。所有研究对象的测量采用双盲法,由同一名熟练专业人员操作完成。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处理软件,将所测量的数椐按研究因素分类建立数椐库。做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各因素的关联性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确立多元回归方程。

2结果

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与配戴角膜接触镜史、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眼压有关。两两比较证明,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在角膜中央厚度上存在着差异,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根据表1的赋值以年龄、性别…眼轴长度(X14)作为自变量,角膜中央厚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7+9-12+13,F=,P=,结果表明,由以上4个自变量构成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广泛开展,术前准确地评价角膜厚度和角膜形态,已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矫正的可预测性。由于近视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个体差异很大,这使临床医生更为关注是如何针对具体患者做一个尽可能薄的瓣,以保留足够厚的角膜基质床。这个问题对需要激光切削较深的高度近视尤其重要。否则有引起术后角膜扩张和医源性圆锥角膜的危险。因此,我们选取近视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影响其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

关于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别、性别、住址、有无近视家族史、民族、职业、年龄、近视屈光度、矫正视力及眼轴的关系。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角膜中央厚度与以上因素无关联。虽然有学者认为角膜中央厚度在性别、住址、民族上存在着差异。但我们认为这可能与所研究的病例构成、样本大小及使用的角膜测厚仪器不同有关。在研究年龄与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关系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组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上具有显着性差异。同时,本组资料还表明角膜中央厚度有随年龄增长变薄的趋势(表2)。我们认为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角膜水合状态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角膜水和作用减弱,从而造成超声速率增加,使超声脉冲更迅速返回持头,表现为角膜中央厚度减少。此外随着年龄变化,角膜基质层中胶原基质的密度发生改变,也会影响超声速率,使测量结果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对于本研究中40岁以上研究对象角膜厚度的波动,我们考虑可能与该年龄组的样本数偏少,数据抽样误差有关。关于近视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