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复习资料_第1页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_第2页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_第3页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_第4页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全新世及近2000年的全球变化第一节全新世的气候变化与环境的响应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迅速变暖,最后冰期结束,进入全新世的间冰期。1、气候变化早期增暖(和现在相当)中期的全新世暖期(较现在高2〜3°C)晚期的变冷(和现在相当)2、冰川与海洋状况变化冰盖消融海平面上升、降水增加3、湖泊演变与河流调整(湖泊数量增加、面积扩大;河流流量上升,面积上升)4、植被迁移与演化(扩展、回归)从时间上看——一个地点的植被类型的演替从空间上看——植被分界线的迁移、植被空间的分布格局第二节全新世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海岸地区环境演变的影响与人类的适应2、撒哈拉地区畜牧业文化的兴衰3、农业革命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新石器革命”理论:认为环境的恶化所造成的事物短缺导致了农业的产生。农业进步不仅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反过来也造成环境的改变。4、文明古国兴衰和游牧文化兴起的环境背景气候恶化f文明古国衰亡游牧业文化是适应于干旱和地势起伏环境的一种生产方式。第三节2000年来环境变化及其影响1、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在过去的1000多年里,温度波动达1〜2C左右,降水变化幅度为10〜20%,其间出现了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中世纪暖期:在1000AD前后,欧洲的部分地区、北美和北大西洋等地区经历了一个较现代相对温暖的时期。小冰期:是指发生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的冰川重新前进、通常也是温度降低的时期,起于16世纪早期,终于19世纪中后期。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①农业;②畜牧业;③狩猎;④城市消费、工业生产需要造成影响:①森林破坏;②区域/局地环境(湿地、沼泽)改变;③土地退化、土壤侵蚀;④动物数量下降;⑤大气、水、土地污染3、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影响与人类的适应第八章近现代全球变化第一节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气溶胶(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阳伞效应:强火山爆发能在平流层下部形成一个持久的含有硫酸盐粒子的气溶胶层,它们存留在平流层中增加了大气的反照率,因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直接太阳辐射,进而导致温度下降。1、大气圈组成成分的变化改变大气成分的途径: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化石燃料、化肥、制冷剂);土地覆盖变化(森林破坏);某些化学物质排放(氟利昂)。大气成分变化的表现:使一些大气成分增加(co2、ch4、S02、CO);使一些大气成分减少(03);改变一些大气成分(酸化);向大气增添人工合成成分(氟利昂)。2、温度和降水变化(1)温度:时间、空间上变化时间:①20世纪前40年、最近20年增温明显;②冬春季增温多,夏季不明显;③夜间增温快于白天。空间:①中高纬度陆地升温明显;②南半球升温更明显;③对流层中下层升温,对流层上部、平流层冷却。3、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太阳辐射(可能贡献了1/3〜1/2)火山喷发(―尘埃、气溶胶气压、气温,直接辐射J)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使某些地区云雨增加或减少,从而造成洪灾或旱灾等)海平面变化(现代平均海面存在轻微上升的趋势,10〜15cm/a)4、海平面变化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变化1、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面积和木材蓄积量下降)(1)原因:①农牧业垦殖;②木材需求;③薪炭用材(2)后果:区域性影响:①坡地侵蚀加剧;②洪水灾害多发;③地表气温上升;④降水增加;⑤河流含沙量增加;全球性影响:①大量植物种灭绝;②森林CO2汇功能减弱或消失;③大气微尘粒增加,影响气温和水;流域上流侵蚀、中下游堆积作用增强,改变地球固体物质循环;⑤通过蒸发、降水、径流过程影响水分循环2、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不断下降)(1)原因:①狩猎(过去);②环境污染;③生物栖息地缩小、毁灭;④全球气候变化(2)后果:①植物遗传基因库减少,影响农林业;②经济、医药价值损失;③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美学上的缺憾3、荒漠化(面积扩展)原因:①降水降少;②气候变暖;③风速增高,风蚀加强;④大规模农牧业第九章未来全球变化及其影响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预测1、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取决于①人类排放量;②海洋对C的吸收;③陆地生物圈对C的吸收。2、增温的预测①高纬增温幅度比低纬高;②中国增温幅度比其它同纬度国家低。3、降水或土壤水分的预测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预测方法:①气候模型;②历时类比;③动力分析。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乔木、草本植物响应速度不一致(草快速适应,而树木慢导致森林面积下降)土壤形成缓慢,会出现不稳定的奇特过渡景观植物种更新和迁移速率跟不上环境步伐,迁移受阻,灭绝速度加快。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相当困难。一般认为有利也有弊,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差别很大。3、对淡水资源的影响径流量在高纬地区和赤道地区一般增加,而中纬地区一般减少;季节流量分配不同。春汛减弱,更多径流出现在冬半年;人口增加以及城市化加大水的需求。第三节全球海平面变化及其可能影响1、海平面变化的预测(上升)co2ff地表气温T—冰川消融、海水热膨胀—海平面f2、可能的影响(陆地面积降少、入侵淡水)最易影响地区:欧洲低地各国、孟加拉国、热带大洋岛国第四节未来全球变化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1、已明确的问题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O2和CH4含量一直在升高。古气候资料表明,在过去的25万年中,CO2和CH4含量的长期变化与温度呈高度正相关联系。表明它们曾作为有效的强迫因子参与了冰期与间冰期全球气候变化。理论研究和模式模拟证实,大气CO2和ch4含量增加确能引起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升高。根据古气候类比方法,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美国中部平原和加拿大草原将趋于干燥,北非撒哈拉沙漠的南缘、印度次大陆和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可能会增加。一般认为,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同期的升温引起的。末次冰期和冰后期初期北大西洋地区发生了剧烈的气候突然变化。2、尚不清楚的问题对C02排放量及C02被植物和海洋吸收的估计。本世纪全球的增温是否确由CO2在大气内的增加引起的气候模式本身的缺陷。3、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气候变化的地域差异;气候变化的速率问题第十章全球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响应和全球其它地区具有一致性,但也有自己的特征:①与第三纪以来板块运动相联系的青藏高原隆起及现代季风的形成演化与自然带调整;在全球冰期一间冰期旋回变化中表现为以冬、夏季风的彼此消长和边缘海的大幅度进退为特点;人类活动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受人类活动改造最强烈第一节板块运动与巨地形格局的形成对环境演变的影响1、青藏高原隆起与现代地貌轮廓的形成青藏高原的隆起使自身向干寒方向转化,还通过两种途径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高原上升时的地壳应力传导至周边地区,导致周边地区构造运动方式、速度和方向的变化,造成侵蚀、堆积过程的转换,强烈或中等的强度活动山地构成了个高原盆地间的分界;随着新构造运动对现代地形轮廓的奠定,我国境内长江、黄河等巨大水系的发育也日渐完成。2、现代季风的形成演变及自然带的调整与三大自然区的出现青藏高原抬升最主要的后果是导致现代季风环流系统的建立;西北内陆干旱区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季风的临沂产物第二节我过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表现1、海陆变迁及边缘海性质的改变2、冬、夏季风环流的彼此消长与自然带的变迁第三节人类活动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1、原始农业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与演变2、传统农业开发与农耕区拓展3、现代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居住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等非农用地面积迅速增加;耕地的开垦与减少并存,从1950年代末以来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草地面积减少并退化,天然森林面积减少而人工林面积增大,湖泊湿地减少与水质恶化4、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第四节全球变暖对我国的可能影响1、20世纪以来的变暖19世纪中期〜20世纪10年代:偏冷。1920'S〜1940'S:温暖期,0.6〜0.7°C,和全球一致1950'S〜1970'S:气温下降,幅度比全球大1970'S〜:气温上升,幅度比全球小1920'S〜:急剧升高,5年1C2、全球变暖与我国未来环境及可能影响3、中世纪暖期和全新世暖期——未来情景参照4、对策和措施根据现有知识,采取减轻、防范和适应措施;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加强科学研究,减少不确定性。5、气候谈判时应认识到如下问题:过去200年大气CO2浓度增加主要是西方工业化国家长期过度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这些国家应该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负主要责任。即使在目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是很低的,历史上人均累计排放量更远低于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