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水调歌头 中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 中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 中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 中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 中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苏轼咏月诗文水调歌头中秋(1课时)主备人:()课前预习:熟读诗词,完成本课《助学》中的[预习积累]部分。相关课程标准:“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教学目标:1.理解本词之主旨2.体会作者之胸怀评价任务:1.品词赏句,理解文意和主旨。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3.学习苏轼,做一个胸怀豁达的人。教学过程:一、导入:生齐读周国平先生名言—“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来感受这种“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著名的词作《水调歌头中秋》。二、出示目标1.理解词的主旨2.感受苏轼其人的胸怀三、初读全词,展示预习1.生读课文,若有误,师生纠正。师预设:⑴字音:宫阙(què)绮(qǐ)户不胜(shēng)寒⑵语句停顿①我欲/乘风归去②何事/长向/别时圆2.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四、译读全词,理解文意1.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理解文意,标出自己不会译的字或词或句。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疑难。3.师生集体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时未解决的疑难。师预设:重点字词:①长向:总是在,偏偏在。②但:只③婵娟:月光五、品读全词,理解情怀过渡:苏轼在词前小序中这样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你在词的哪一片读出了“怀子由”这种情感?师预设:下片。品读下片1.生齐读下片后,师出示表现苏轼兄弟情深意厚的资料:①苏轼在给好友的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②因乌台诗案入狱的苏轼在其绝命诗《狱中示子由》中这样写道:“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③这首词作于1076年(熙宁九年)中秋,苏轼正在密州任上。苏轼为何会来密州呢?据苏辙《超然台记叙》说:“子瞻(苏轼字)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苏轼抛掉湖山秀丽的杭州,由南而北,原为兄弟之情。但到密州之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写作本词时其与弟苏辙已五年未得团聚了。2.生阅读资料后,思考下列问题:①苏轼兄弟情感深厚,无眠的苏轼望着夜空中那轮转过朱阁低照绮户的明月,思念着自己的弟弟。他在下片中用哪个字写出了自己思念之情的深厚?②作者对月思亲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③下片中苏轼通过哪种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怀?3.师生交流。师预设:①明月。诗人借明月抒情。②“恨”。诗中虽然写的是月恨,其实是作者在借月写己。“恨”字表现了苏轼与弟弟情意之深,思念之苦。师指导生朗读:读这句我们要读出思念之苦,心中之恨,语音厚重,语气强烈。③作者的情感由“恨”到“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作者乐观之情。师指导朗读:语音响亮,情感昂扬。因为作者认识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师指导朗读:这是诗人面对明月的思索,读这句要读出沉思之态,读得深沉。由此,感受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师小结:这是诗人苏轼对待亲情的豁达。其实,诗人对每个人都怀有豁达的情怀。他曾被无耻小人中伤下狱,曾遭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这是一个多么可敬的苏轼呀!4.生有感情地诵读下片。师指导生朗读:要读出思亲之苦,思索之深,思后之乐,读出作者胸怀的豁达。(二)品读上片过渡:读过下片,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亲之情,感悟到诗人对待情感的豁达。我们再读上片。1.生品读上片,思考:①作者在下片主要写“月”,在上片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师预设:“青天”。②哪两个字写出作者对青天的情感?作者最后的抉择是什么?师预设:“欲”,向往之情;“恐”,心有恐惧。师指导生读此句,读出诗人既向往又害怕的矛盾之情,纠结之苦。作者最后的抉择是留在人间—“起舞弄清影,何似(还不如)在人间”。师指导生读出诗人走出纠结,选择人间,洒脱起舞弄影的乐观之情。③作者下片写“月”实则为抒发自己思亲之情,那么,作者在上片中写对青天对人间的情感,实际是为了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感呢?请结合有关资料思考。师出示资料:1、苏轼因与当权的变法者政见不同,便请求离开朝廷,外调任职,先后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地方官。写作本词时他已在地方为官多年。2、据史料记载,宋神宗读完此词后,乃有“苏轼终是爱君”的感叹!3、法国《世界报》曾这样评论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zhèn)贫救孤,颇多政绩。”师预设:忠君爱国之情。师小结:苏轼说既然我不能“居庙堂之高”,兼济天下,那么我就选择“处江湖之远”,为善一方。由此,我们读出了他怎样的胸怀?(生:豁达)这是苏轼是对人生的豁达!苏轼一生频遭贬谪,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苏轼!2.生有感情朗读上片。师指导生朗读:读出作者矛盾之情,纠结之苦,洒脱之乐,读出他对人生的豁达。六、诵读涵咏,积累升华过渡:品读全词,我们欣赏了夜空中的那轮明月;品读全词,我们更认识了明月下的那个苏轼。他忠君爱国,于君,是个好子民;他关爱亲人,于弟,是位好兄长。但就是这样一位君的好子民,弟的好兄长,中秋之夜却不能与君相伴,与弟相守,这个中秋是多么孤独的一个中秋!但苦闷中的苏轼思索人生,他走出了苦闷,洒脱地面对人生;孤独中的苏轼感悟亲情,他走出孤独,乐观地祝福亲情,这个中秋又是多么豁达的一个中秋!周国平先生说:“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今天,我们读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我们读懂了青天,读懂了明月,我们更读懂了苏轼,一个可爱的苏轼,一个可敬的苏轼,一个豁达的苏轼!最后,让我们诵读全词,读出自己心中的那个苏轼吧!1.生先自由诵读全词,读出自己的体悟。2.师生集体诵读。七、结束语:但愿我们前行的路上,永远有苏轼这轮明月相伴!八、作业:推荐阅读:1、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2、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板书设计:水调歌头中秋苏轼上片忠君爱国青天欲恐在豁达下片思念亲人明月恨思愿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调歌头中秋》学情分析《水调歌头中秋》是苏轼脍炙人口的名篇。课前,很多学生都已经会背诵了这首词。但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不一定准确。因此,教学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学生初读全词能理解词中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要更全面地理解词的主旨,感受作者苏轼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怀,是有难度的。教师要指明方向,搭好梯子,让学生透过词中的文字,真正读懂苏轼这首词,读懂苏轼这个人。读懂这首词,读懂苏轼,还不够;还要让学生能用语言用诵读表现出苏轼在这首词中的情感,表现出苏轼这个人的情怀。这是学生更难做到的事情。这也是语文老师更要做好的事情。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读懂,再让学生读好。诵读需要技巧,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投入。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调歌头中秋》课效分析一、学习效果项目时段听说读写思课堂学习优良良优良课后练习优良良良二、效果分析1、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耐心倾听同学的发言,注意到别人发言中的错误,倾听中能做到不乱插话,倾听的习惯和效果是优秀的。少部分学生听得不专注,需提醒。2、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思考结果,但声音不够响亮。今后上课时需加强训练。3、课上全体学生能放声朗读,但感情不够。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具体。4、课堂教学中未检测学生对诗文名句的默写。5、学生思考时有跑题现象,思维不专注,无方向,不深入。这需要教师有层次地设置问题,科学地引导,也需要学生关注自我思维的训练。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调歌头中秋》教材分析在中国,几乎每一个读书人对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都耳熟能详。

这首词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以其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在这首词中,苏轼最终达到了某种令人神往的内在的和谐,不仅是与自然的和谐,与生活在另一处地方的弟弟的和谐,最重要的还是与自己的和谐,他不再想乘风归去,他也不再怕高处的寒冷,他站立在大地上,在他的上方,有着无限蔚蓝、高远的蓝天,有着仿佛黄金一样闪耀的月亮!无怪乎,自苏轼咏月的《水调歌头·中秋》问世后,九百多年来,人们仍然众口:“前人咏月诗词几可尽废,尚无后人可与比美”。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调歌头中秋》课后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其父亲及弟弟并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二、解释下面句中词语的含义1.把酒问青天2.何似在人间3.不应有恨4.何事长向别时圆5.千里共婵娟三、阅读全词,回答下列问题。(4分)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2分)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2分)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北宋苏洵苏辙二、解释下面句中词语的含义1.把酒:端着酒杯。2.何似:何如,还不如。3.恨:遗憾。4.何事长向:为什么;总是在。5.婵娟:本指美好的姿态,这里指明月。三、阅读全词,回答下列问题1.唯恐

何似

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调歌头中秋》教学反思《水调歌头中秋》是大文豪苏轼脍炙人口的咏月佳作。教学本课后,我有三点较深的感受:一、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助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助手应贯穿课堂学习的始终。在课堂学习之初,要帮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在学生要攀登时搭梯子,要在学生迷惘时指方向,要在学生绝望时送甘霖。在课堂学习之末,教师要帮助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为学生的更好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博学,精思,善教。二、古诗词学习的趣味在“读”,不在天花乱坠地“讲”。课堂教学中的读,每一遍都要有训练的目的。这样的读,才不是简单地重复。学生“书读百遍”后,才会真正“其意自见”。课堂教学中的讲,是为了引领,为了点拨,为了启迪,不是为了教师展示学识与口才。三、课堂教学要着重“练”听,说,读,写,思,都要练。要不急不躁地练。要扎扎实实地练。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调歌头中秋》课标分析《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