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4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4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4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4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4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品评语言,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独到的刻画方法。2、品析关键性语句,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3、分析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美,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二、学习重点、难点:1、课文对托尔斯泰独到的刻画方法。三、教学评价设计

1.小组合作有效性评价(见附1-2)附1课堂教学评估观察对象:各小组内的学生

日期:

班级:

教师:评价内容参与面20分活动状态20分活动形式20分参与度20分达标程度

20分总分100分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总评价

附2课堂教学评估标准评价内容参与面20分活动状态20分活动形式20分参与度20分达标程度20分评价内容1.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广、量多,以参与活动的人次记分。(参与指集体听、读、看之外的学生活动)2.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学习分工明确,团结协作。3.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善于创新且富有实效。如:合理、恰当地运用读、说、写、画、唱、演、操作、交流、设计等多种活动形式。4.没有假问题,学生思维有深度,能够体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重组而且外显效果好。5.根据当堂观察或检测85%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的85%以上。评估等级及计分办法根据听课观察的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

A:学生参与率达到85%以上计16-20分;B:达到70%-85%计10-15分;C:达到50%-70%计4-9分;D:低于50%4分以下。根据听课观察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

A:16-20分;B:10-15分;C:4-9分;D:4分以下。根据听课观察的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

A:16-20分;B:10-15分;C:4-9分;D:4分以下。根据听课观察的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

A:16-20分;B:10-15分;C:4-9分;D:4分以下。根据学生达标情况,分为四个等级。

A:达到85%以上计16-20分;B:达到70%-85%计10-15分;C:达到50%-70%计4-9分;D:低于50%4分以下。2.课堂检测评价(另见“形成性测试卷”)四、教与学的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五、教学过程环节用时教与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3′)师生对话,导入新课:师: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这幅图,这是一座坟墓,看它在外形和装饰上有怎样的特点?生:回答托尔斯泰墓的特点。师:就是这样一座朴素、普通的坟墓下,却安眠着一个伟大的灵魂,1928年茨威格到俄国旅行,适逢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便去拜谒了托尔斯泰墓,称它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回来后写了《三作家》,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的节选。出示学习目标1、2、3、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边听边思考,回答托尔斯泰墓的特点。朗读并理解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1托尔斯泰墓2学习目标。1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2让学生清楚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重点。自主学习(15′)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你对托尔斯泰的整体印象。2、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托尔斯泰的?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1、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描写眉毛、胡须、头发、脸孔、鼻子的句子并品评其表达效果。2、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你喜欢哪个句子,原因是什么?如:我喜欢————句,因为它用————的修辞,写出了——————3、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读这些句子。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的字正腔圆,并掌握好语速。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诵读,品味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1.组织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指导及补充。1.交流朗诵方法。2.在老师指导下,有层次的朗读、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3.大胆展示

4.借助《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5.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多媒体展示:1诵读品味、范读2自主学习一、二、1以多形式的朗读感受文章的气韵,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2通过“自主学习”环节,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合作探究(10′)三读课文,探究质疑1、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受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反面有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眼个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3、提出疑问对于这篇课文的句子、内容、或是手法,同学们还有没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班内讨论解决。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完善;对重难点进行精当点拨。1.带着问题研读课文。2.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组推荐同学在班级内展示。4.认真听其他同学的交流和老师的点评,形成完整的认识。多媒体展示:1探究质疑《1》、《2》、。问题的提出为学生的研读明确了思考的方向,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精当点拨(2′)四、课堂提升本文是托尔斯泰的一幅肖像画,肖像描写是塑造人物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主要是抓住人物的特点,对人物的容貌、衣着、姿态进行细致的刻画,达到星神兼备的效果。1、对课文进行精当点拨。1认真听取老师的点拨。多媒体展示:肖像描写的手法。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学有所获。拓展延伸(6′)考一考,看谁能说出下面几个人物分别是谁?1、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2、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3、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比西子胜三分。4、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琏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1教师提出要求:采取抢答的形式,看谁能快速的准确的说出正确答案。2教师指导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诵读1认真听取老师的要求,并积极思考。2学生认真朗读语段。并积极在班内展示。多媒体展示:1、四个人物的肖像描写。2、四个人物的肖像画1有助于学生对肖像描写手法的进一步把握。2在朗读中,回味人物的形象。课堂练习(8′)六、妙笔生花,课堂练笔模仿文中肖像描写的手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一下你身边的一个人,字数不限。教师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选出最好的在班内交流。认真写作。积极在班内展示。多媒体展示:妙笔生花,课堂练笔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课堂实践结合起来。作业(1′)七、布置作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读一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和伟人对话,进一步了解伟人的内心世界。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认真听取老师的建议。多媒体展示: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失调、平庸丑陋外貌特征(1-5)失调、平庸丑陋外貌特征(1-5)列夫·托尔斯泰如探照灯匕首有魔力列夫·托尔斯泰如探照灯匕首有魔力磁性深邃的精神世界眼光犀利(6-9)《列夫·托尔斯泰》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面对世界级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他们的知识面是比较窄的,本篇课文尽管只是对课文进行肖像描写,但文中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内涵十分丰富,如果仅仅拘泥课文本身,有些地方学生就难以理解。因此,我会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习本文做好准备。《列夫•托尔斯泰》检测成绩分析一、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分析80分以上的有5人,70-80分的有14人,60-70分的有21人,60分以下的有4人。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给汉子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得分情况层次分明:认真的同学得分高,反之则失分严重。2课内外语段欣赏就不尽人意了。有的同学对人物的精神世界了解不透彻,这个题失分较多。3、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三教与学的得失1教学中加大了对学生默写生字词的能力检查与训练力度;更多地提醒学生要自觉扫清文字障碍。加强对课文中同音字和易错字的训练;教育学生注意书写的规范性,但是缺少对学生把握知识的迁移拓展等能力的引导;尤其强化字迹工整规范性的训练力度差。2、平时教学中重视了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但在平时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大。没有培养学生对文章或者优美语句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回答问题的技巧还有待于提高。《列夫·托尔斯泰》评测练习日期班级姓名得分基础知识(20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12分)。禁gù()xī()利粗制làn()造藏污纳gòu()mí()补胆qiè()hàn()首低眉诚huáng()诚恐酒sì()愚dùn()hè()立鸡群无可zhì()疑黝黑()滞留()郁郁寡欢()正襟危坐()粲然()粗糙()黯然失色()广袤无垠()锃亮()蒙昧()侏儒()尴尬()列夫•托尔斯泰是()国伟大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4分)。3、语言的创新与应用(4分)。阅读《智慧门》,谈谈你对托尔斯泰、老科学家的话是如何理解的?有一天,俄国作家索洛古勒来看望列夫·托尔斯泰,说:“您真幸福,您所爱的一切您都有了。”托尔斯泰说:“①不,我并不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爱的。”人们都渴望“有我所爱”,岂不知,“爱我所有”,才是最大的幸福。一位成果卓著的老科学家和一个年轻的歌星同机到达某市。歌星被围得水泄不通,而老科学家则孑然一身。有人为老科学家鸣不平,他却说:“②歌星是面对面地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却是背对背地为大家服务的。面对人群,怎能思考和实验?”(1)托尔斯泰的话①(2)老科学家的话②二、课内文段阅读(36分)(一)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②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③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④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⑥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1.这段话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托尔斯泰须发特点的?选出正确答案()(4分)A.逻辑顺序B.总分顺序C.总分总顺序2.文中写托尔斯泰胡须的有哪几句?序号是_____________。(4分)3、作者描写托尔斯泰两腮胡须;嘴上的胡须,使用了和的修辞方法。(4分)4.本段分层正确的一项是()(4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二)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4分)。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征去写的?你如何理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4分)3、“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该如何理解?(4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达出来。认真品读选文,试找出一些精彩语句加以赏析。(4分)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阅读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课外迁移阅读(11分)签名曹志星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乔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零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社会篮球比赛。乔治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自己的心愿: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希望你去。”母亲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的父亲了?”父亲这时正好走过来,说:“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么事,你们商量着去做就行了。”乔治舒了口气,说:“爸爸,祝你—路平安!”父亲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说:“我祝你能赛出好的成绩!”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得了冠军,乔治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回家的路上,乔治很是兴奋地说个不停。母亲也很高兴。说:“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放声高歌的。”乔治沉下了脸,说:“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母亲接受不了他的口气,尖叫起来,说:“你必须要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乔治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时提到他。”母亲的脸色凝重起来,说:“孩子,这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再隐瞒下去,很可能就会仿害到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乔治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母亲说:“那一年你才两岁父亲带你去公园玩儿,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疾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轮下。”乔治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不过这些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两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这其实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把运动服塞在母亲的怀里说“你等着”,就急急地向学校跑去。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的成长。但现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乔治激动得不能自已,一阵风地跑回家中,父亲却不在。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一进门,乔治就急不可待地说:“爸爸,我问你一件事。”父亲放下手提包,说:“是不是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摇了摇头说:“爸爸,我只是想问你一句话。”父亲笑了,说:“别说一句,就是一百句也没问题。”乔治说:“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孩子,你怎么想起了这个问题?”乔治制止他问下去,说:“你得先回答我。”父亲点了点头,说: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乔治拿出一本书来,说:“你得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写道:“赠乔治,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布莱特。”然后放下笔,说:“我其实比签名更重要。”然后笑了起来。多年以后,乔治成为—名出色的记者。当有人让他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时,他就会重复父亲的那句话: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根据汉字写出拼音(2分)瘸()腿碾()在了轮下乔治参加中学生篮球赛,不想让父亲陪同的原因是什么?(限20字内)(2分)3、听说父亲就是自己最喜欢的作家,乔治问父亲:“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父亲回答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乔治看重的是布莱特的,父亲看重的是布莱特的。(2分)4、老师告诉乔治“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从全文来看,父亲有哪些伟大之处?请写出其中三点。(3分)(1)(2)(3)5、当乔治请父亲签名时,父亲写下“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其用意在于让儿子明白:(2分)四、拓展提升。(8分)送报的少年放署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1、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3分)开端: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运用了手法来表现主人公。(1分)3.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2分)4、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2分)(l)五、美文欣赏。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茨威格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