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参赛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参赛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参赛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参赛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参赛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文主人公那种鲜明的个性不仅存活在剧本中,更活跃在现实生活里。如何理解和对待这样的人、这样的个性,是生活的一个现实问题。语文教学应该由学习语文走向学会生活,后者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材分析《音乐之声》,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的人生。欣赏戏剧和影视剧,可以使我们见识人生百态,品尝生活百味。这一单元有话剧剧本,也有影视剧本。学习时,要注意课文是怎样在戏剧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又是如何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还要注意体会影视剧本的画面感。《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其剧情梗概是: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爱歌唱的姑娘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特拉普上校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板地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玛丽亚来了以后,给孩子带来温暖,带来欢乐,带来歌声,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也改变了上校的沉闷心境。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德国军方胁迫上校接受任命,为他们服务。上校一家在音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在音乐会尚未散场之际,全家摆脱了监视,开车驶往国外,逃离了德国军方的魔爪。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课文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却十分生动和相当完整地刻画了玛丽亚的性格,完成了剧本开篇对女主人公的介绍,为剧情的展开做了充实的铺垫。继课文的节选部分之后的剧情是:修道院院长介绍玛丽亚给冯·特拉普上校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她离开修道院,开始新的生活。课文分为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在第一个场景中,以富有奥地利特色的地方风光的描写起始,由远而近,层次渐进,向人们展现了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漫山遍野的挺拔的松树,声声啼唱的云雀,高高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斑斑点点的残雪,阵阵呼啸的山风,乐声回响的旷野;山麓下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鳞次栉比的房屋,座落在绿树浓阴中的庄严肃穆的修道院,以及山坡上的草地、小树林和小溪。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致中,让主人公渐次“亮相”:推出玛丽亚活跃的身影,响起玛丽亚动人的歌声,呈现玛丽亚细部的动作、表情。使人们在剧本中初识女主人公玛丽亚,就感受到她生动鲜明的形象。在这一场景中,开头的环境描写,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玛丽亚的纵情歌唱相映衬,情景交融,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内在地揭示了她活泼自由的天性;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这两段动作性、跳跃性极强的描写,则表现了她活泼自由的性格。第二个场景,着重以院长和众嬷嬷的对话与对唱,道出她们眼中的玛丽亚的形象,并简练地描写了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景,使人更深入、更真切地感受到玛丽亚的个性。院长与众嬷嬷在议论中历数玛丽亚种种异乎寻常的举动:她缺席每日必做的功课;她喜欢牲口;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她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她上教堂不准时,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就是吃饭挺准时;她爱唠叨,叫人难捉摸;她总是坐不住,听不进别人的话。这一切,使人感到她是那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嬷嬷们都十分喜爱她,是因为她纯真快乐的天性,她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是她给循规蹈矩、死气沉沉的修道院带来生气,总叫嬷嬷们“笑哈哈”;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则是因为她不同寻常的举止和个性,与修道院的环境和教规形成强烈的反差,极不协调。课文临近结尾,描写玛丽亚突然闯进来时的一连串匆忙、快捷的动作,以及在众修女注视下她的举止变化,虽然短短数语,却是颇能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学情分析作为农村中学,我们的生源决定了我们的学生平时不够重视课外阅读,因此对于文学作品感悟不够,总体感觉文化积淀不够。所以,要能让学生展开思维,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积累和历练,已对文学作品有了些许的鉴赏能力,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并且问题的设置也是按照学生们的认识规律来安排的,希望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6、音乐之声(节选)南站镇一中焦刚一、歌曲激趣,导入课文

(播放歌曲《哆来咪》)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就来自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音乐之声》,《哆来咪》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这是一部音乐故事片,作者勒曼。(板书课题)二、介绍音乐故事片的特点。以音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并将音乐与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紧紧相连。三、展示《音乐之声》的辉煌历史《音乐之声》的确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这部根据玛丽亚·特拉普自传体小说和理查德·罗杰斯与奥斯卡·汉姆斯特恩二世合编的歌舞剧改编,由美国20世纪福特影片公司摄制的音乐故事片一举获得了1965年美国电影艺术学院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剪辑、最佳音响5项奥斯卡金像奖,此外还获得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两项金球奖等多项奖励。

四、背景概要《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做他孩子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等。五、课前预习展示(1)给生词注音鳞次栉比()伫立()山麓()众说纷纭()嬷嬷()按捺()峥嵘()涟漪()忏悔()虔诚()远眺()(2)解释词语峥嵘:通宵达旦:涟漪:鳞次栉比:顶礼膜拜:虔诚:六、学习目标1、把握人物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2、培养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七、教学过程与步骤(一)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看看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了什么?全文共有两个场景,分别是: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利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利亚的议论。(二)欣赏品味,感受画面美剧本开头是描写了阿尔卑斯山风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玛丽亚的歌唱相映衬,情景交融,烘托出玛丽亚的内心世界。(三)走进文本,感受形象美(1)在修女们的眼中,玛利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大家能否结合剧本的有关台词或唱词来解说一下?(2)大家阅读课文后,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她的鲜明个性呢?(四)拓展延伸《音乐之声》里的院长把玛利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觉得用这样的比喻来说像玛利亚这样的人恰当吗?假如你觉得恰当,无妨接着院长的话说下去,把这个评价补充写清楚,或者另外用一个比喻去形容她;要是你觉得不恰当,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比喻来说她呢?明确:玛利亚就像皎洁的月光,就像天上的云彩,任你有再大的身手,你也无法把她捕获到,她是不可捉摸的。玛利亚就像皎洁的月光和天上的云彩,虽然她和身边的其他人相比,显得与众不同,但是她的心灵是那么的单纯和美好。她就像田野里的小花,没有精心修饰,还带着田野里的泥土的气息,但是真实和美好。她像一条小溪,欢快地在生活中流淌,带给世界以快乐和活力。(五)联系实际,引领生活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你能接受这样的人生活在你周围甚至是做你的朋友吗?八、课堂小结感谢这个“疯疯癫癫”的玛利亚,她让我们意识到青春和直率,她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活力。让我们聆听她优美的歌声,在乐符间体会她带给我们的生活的启迪吧。板书设计16、音乐之声(节选)勒曼野外纵情歌唱热爱歌唱(正面描写)玛利亚纯真美好直率洒脱自由快乐修道院修女评论(侧面描写)评测练习一、拓展延伸《音乐之声》里的院长把玛利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觉得用这样的比喻来说像玛利亚这样的人恰当吗?假如你觉得恰当,无妨接着院长的话说下去,把这个评价补充写清楚,或者另外用一个比喻去形容她;要是你觉得不恰当,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比喻来说她呢?二、课下练笔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你能接受这样的人生活在你周围甚至是做你的朋友吗?效果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只有放置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才能让读者有最清晰和深切的认识。玛利亚生活在按部就班、充满了清规戒律的修道院,真率活泼的个性与年轻奔放的活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这是作品的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加对比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和感受。而玛利亚形象在那个特定年代有难能可贵意义,可惜这一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难于理解的了。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深入文本,融入到玛利亚的生活,体会她的感受,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要真正理解玛利亚这个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的确是有难度,但也确实有些学生能够读懂玛利亚,并且联系自身实际,说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正确认识,对人物的客观评价。课后反思“新课标”着眼于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纯文学作品接触极少,也没看过这部电影,有的甚至连“影视剧本”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听说。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就结合学生情况来设计:对影视剧本特点的了解,并要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进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教学,较好地达到了上述目标。“新课标”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指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但有的老师对“开放”一词的理解有所偏颇,认为学生只要能说,知识范围可以任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