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课件_第1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课件_第2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课件_第3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课件_第4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有一个科学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历程马恩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列宁:在《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苏维埃的当前任务》、《关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的工作》等著作将社会主义分为最初阶段、低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不发达阶段比较发达阶段过渡时期1959年底

邓小平指出:“‘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止这十年,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了系统阐述。十三大展开论述提出概念十五大以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十一届六中丰富发展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两个没有变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现阶段社会的性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程度。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认识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概念区分开了。不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不懈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在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完成后,仍然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会在发展中呈现出阶段性。

温饱小康全面小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理解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979年的深圳1980年的深圳湾深圳夜景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49年56年2050年左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00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前提所决定的。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所决定的。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项目全国总产量比历史最高年产量下降工业生产50%农业生产25%粮1.1亿吨27%棉花44.4万吨49%钢15.8万吨83%煤0.32亿吨48%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产品名称单位中国美国印度产量产量为中国倍数产量为中国倍数原煤亿吨0.324.3613.630.321原油万吨12.00248922074.33252.08发电量亿度43.00345180.26491.14钢万吨15.87074447.721378.67生铁万吨25.04982199.281646.56水泥万吨66.0359454.451862.82硫酸万吨4.01037259.25102.5纯碱万吨8.835540.341.80.20烧碱万吨1.5202134.670.60.40纱万吨32.7171.55.2461.51.88布亿米18.976.84.0534.61.83原盐万吨299.014134.732020.68糖万吨20.01999.951185.9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美、印比较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87年,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奋斗目标加了"和谐".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两个基本点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它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领导基本路线是党的路线,由党来制定,党来领导人民执行。

邓小平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政治“民主”文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文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富强”社会“和谐”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二)、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制定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制定制定的思想前提是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制定的实践依据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探索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江泽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二)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党的纲领包括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部分:1.党的最高纲领是指党的最终奋斗目标;2.党的最低纲领是指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制定的最近目标,又称基本纲领。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第一、既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第二、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第三、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第四、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小康”概念的提出2.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及其特点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概念的提出“小康”——《礼记·礼运》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理想中,“大同”是天下为公的最高理想境界,“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一种社会模式,用以描述衣食丰足、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小康”概念的提出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现代小康的概念,明确指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小康之家”。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及其特点

但是:第一、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第二、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第三、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到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超过了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七大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在二十一世纪,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