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反馈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形成发展的过程?3、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实施的意义?知识反馈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因素:自古多元一体、交往交融;对国家统一的高度认同。现实需要: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备受剥削、歧视和压迫,不利于民族团结和交融,不利于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民族地域分布因素: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理论来源:马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适合国情。知识反馈2、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形成发展的过程?

19411945194719491954197919841990199720122017《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内蒙实行区域自治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共同纲领》各民族团结平等互助《五四宪法》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纳入法制轨道三个离不开,休戚相关命运与共、血肉关系十五大明确有中国特色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十八大以来全面贯彻、坚持和完善十九大将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建立发展完善知识反馈3、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实施的意义?政治经济文化1.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的安定团结。2.有助于在平等的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3.有助于各民族经济事业加速发展。4.有助于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加速发展。探寻中国智慧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预习检测1】:大声阅读书第80页第一目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为结束百余年旧中国屈辱外交,党和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外交原则?这一原则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含义如何?有怎样的意义?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是如何处理与周边邻国的关系的?3、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体现我国外交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怎样的新局面?三条方针解决的问题含义意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国民政府的外交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独立自主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外交的任务:取消、肃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巩固了新生政权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致于孤立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不矛盾,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边倒是平等的”。“一边倒”不是毫无原则的倒向一边,相反,它是以外交关系上互相尊重、平等和独立自主为前提的。中国始终以一个主权国家的姿态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之中。独立自主正是中国外交最核心的理念,在此基础上的一边倒体现出了策略的灵活性。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提出的目的和背景原因。目的:巩固新生政权。背景原因:建立之初,综合国力不强,国内形势不稳定,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国民党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依然存在;美苏对峙、两极格局;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孤立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提出的目的和背景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边邻国对新中国“普遍存在疑惧”的原因。结合教材说明中国如何“顺利解决”?

原因:中国周边的陆地邻国多是刚刚实现民族独立的小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中国与周边陆地邻国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或边界纠纷。解决: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边邻国对新中国“普遍存在疑惧”的原因。结合教材说明中国如何“顺利解决”?1954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③万隆会议1956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④外交关系进一步发展

外交政策从由注重意识形态转向注重国家利益;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更加务实。展现了中国“和而不同”的精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交政策调整后50年代末60年代初取得的成就①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②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外交需要“打开新局面”的原因。材料四

在“文革”开始后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同已建交和半建交的47个国家中的近30个国家先后发生外交纠纷,印度尼西亚等两个国家与中国断交。到60年代末,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领馆由60年代初的30个锐减到6个,而中国在国外的领馆也由14个减少到5个。中国远离国际社会,处于半封闭状态。1969年党的九大前夕,毛泽东自己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现在孤立了,没有人理我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文革时期,受到国内阶级斗争政策影响,中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输出革命,中国外交陷入困境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外交需要“打开新局面”的原因。根据教材归纳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局面”的表现及特点

表现: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上升为大使级;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迎来建交高潮。特点:缓和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根据教材归纳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局面”的表现及特点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预习检测2】:大声阅读书第82页第二目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归纳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2、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取得的成就。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外交新理念。

国内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背景: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内容:将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根据教材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取得的成就。1、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3、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4、与发展中国家合作: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5、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6、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从中国单方面提供援助到强调平等互利。理念:和平发展;对外开放;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现在)【预习检测3】:大声阅读书第83页第三目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概括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具体表现。3、中国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了哪些中国方案?根据图片,概括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

元首外交为引领;密切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重视周边外交;积极开展大国外交;外交形式更加丰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根据图片结合教材说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如何体现?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发达国家周边国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等周边国家的关系。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根据教材归纳其实践。

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根据教材归纳其实践。

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