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2编阶段4第16讲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与抗争_第1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2编阶段4第16讲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与抗争_第2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2编阶段4第16讲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与抗争_第3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2编阶段4第16讲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与抗争_第4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2编阶段4第16讲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与抗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讲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与抗争

•课程标准

i.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XUESHENME

必备知识教材融会落实基础性[着眼于广度、深度'

»知识点一开眼看世界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徐继畲

著作《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系统介绍了当时世

了解外国知识的

界上近80个国家和

西洋各国的消息情“百科全书”,提

内容地区的地理位置、

报和国际知识出了“师夷之长技

历史变迁、经济文

以制夷”的思想

化、风土人情等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5于中国近代由爱国而

影响

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知识点二太平天国运动

1.酝酿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

(2)强云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2.过程

1851年1J1一洪秀全、杨秀清发动金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一太平军占领患豆,改名为天京并定都于此

太平军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内江(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在政治、

军事上开始衰落

洪仁讦、蜓座、李秀成进入最而领导层

浦口、三拓法捷;安庆战役败于湘军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①内容: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②意义: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里均的理

想。

(2)《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

处去的问题。

4.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

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5.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

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知识点三洋务运动

1.背景

(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

炮利。

(2)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

①目的:“自强”“求富”。

②代表人物:奕近、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③主张: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

2.内容

举措实施

军事

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

创办近代工业

工业民用

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

企业

筹划海防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创办近代教育开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3.评价

(1)进步性: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

代化的尝试。

(2)局限性:洋务新政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

(3)教训:不改变封建统治,只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

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失败是必然的。

•►知识点四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

(1)政治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3)思想基础: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2.过程

(1)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临朝训政;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

除京师大堂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3.失败原因

(D客观上:守旧势力强大。

(2)主观上:维新派力量弱小,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寄

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4.影响

⑴政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宣僚体制。

(2)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知识点五义和团运动

1.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

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3)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2.经过

(1)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

农村。

(2)发展: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

用。

(3)失败: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评价

(1)进步性:具有强烈的反童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

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2)局限性:盲目排外,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

深渊。

【链接•选择性必修1•P23-24、P38-39】

知识点六晚清选官制度与清末“新政”

1.选官制度

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1)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科举制(2)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度的变(3)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化(4)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

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5)1905年,光绪帝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

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⑴亲斤政开始后,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

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选官制(2)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

度改革宜制度正式设立

(3)清政府又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

生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

配相应官职

(4)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

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2.清末“新政”

(1)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3)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

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

1.名师指津一一辩证认识“师夷长技”之论

“师夷长技”之论,既有“开眼看世界”的宽阔胸怀,更有贯通古今、察

时知变的学术底蕴。唯其如此,“师夷长技”才不仅从一般的时论层面,而是从

深刻得多的社会文化变革层面,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巨大的影响。梁启超称其

“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历史上关系,不得

谓细也

2.学习情境——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分析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昔日卖米三斗,输一

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

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

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认为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关系?

提示:材料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外在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

3.图解历史——《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4.学术研究一一太平天国的乌托邦实验

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不能不与自

己的理想恰恰相反。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

的越细,危险性越大。《天期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

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

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一一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一一细说

晚清七十年》

微点拨:太平天国运动构建的理想社会与社会实践结果相背离;《天朝田亩

制度》追求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小农经济理想天国,具有明显的落后性和空想性。

实践证明,任何社会运动或革命栗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5.知识拓展一一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与生产方式

(1)经营方式:主要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类型。洋务派创办的

军事工业的资金全部源于官府拨款,企业完全属于国家,属于官办企业。民用

企业的资金来源则比较复杂,存在着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三种形式,其

中官督商办、官商合办都有民间资本的介入。

(2)生产方式:洋务企业采用机器生产,这是其不同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主

要表现。

6.误区警示一一“中国近代工业”与“近代化”

(1)“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而是指采用机器生产,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

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近代化不等同于工业化。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还包括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

民主化。

7.史学新论一一评价“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结构,突破了传统的文化观体用同源或体用不二结构模式,

在兼取中西的双向选择中形成了体用二元模式……“中体西用”冲破了旧的正

统意识形态的框架,为新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试图找到突破正

统意识形态的束缚,并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寻求理论支持的一种尝试。在“中体

西用”这一新的文化框架之下,清政府的一切改革行为都是可以容纳下的。

——摘编自王先明、淮茗《近代新学:中国

传统学术文化的姬变与重构》

微点拨:“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史料认为其在当时的背景下

有利于冲破旧的正统意识形态,为以后的改革创造前提条件。这是站在历史的

角度对“中体西用”的积极肯定,我们不能站在阶级的角度或者用以后历史的

发展来否定它。

8.学术研究一一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改革之初,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是

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

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但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

是全然不顾,结果许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强力反对,反对者并不全是上层的顽

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微点拨:史料主要论述了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改革远离了当时

的政治现实,另一方面是改革没有周全的计划,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遭到

他们激烈的反对。

9.思维发散一一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

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晚清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

京以来,秋毫无犯。”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

如何理解上述史料的解释?

提示:历史解释具有一定主观性。

10.学习情境一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905年,袁世凯在奏折中说:“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

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

袁世凯奏折中提出了什么新政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措施:废除科举制,推广学校教育。意义:选拔有用人才,普及教

育,开启民智。

11.名师指津—“新政”的影响与局限

“新政”涉及面广,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奖励实业),推动了社会风气

的转变(禁缠足、禁鸦片),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改革官制、废除科举)。

但“新政”的政治改革并未触及清朝统治核心的君主专制制度,目的局限于强

化清王朝的统治,因而作用有限。

KAOSHENME

考2关键能力命题探究提升综合性[侧重于史料、史论、

共研主题1求索与求变一一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和社会变革

■〕

唯物史观一一认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师夷长技”是“制夷”的重要手段,“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

“师夷,,主要局限于西方的先进科技,特别是军事技术。

(2)实质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根本目的是抵抗外来侵略以维护

清朝统治。

(3)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想,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

主张(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引导

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但由于受传统的天

朝上国观念影响,新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有限(使“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

宝贵■光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才认■识到非学西洋不可)。

历史解释一一对晚清三次“新政”的认识

1.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一一洋务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

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

务新政,期望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但洋务新政的初衷不是改变

封建统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其最终失败。

2.清帝无权式的变革—戊戌变法

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深刻刺激下,光绪帝任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

的维新派人士进行变法,变法的矛头指向绵延数千年的专制制度,其对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

官僚体制,开启了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历程。

3.垂死挽救一一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1)主要内容

①1901—1905年的清末“新政”:政治上,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

门为外务部;军事上,裁汰旧制,编练新军;经济上,设立商部,颁布了一系

列工商业规章制度和奖励实业的办法;教育上,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

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清末“新政”的精神一定程度上是戊戌变法的一种

延续。

②预备立宪:是清末“新政”的继续和深入。1906年,清政府宣布“筹备

立宪“,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宪政的轨道。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

纲》。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表明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

(2)共同点

①主观动机的反动性: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维护封建统治。

②活动本质的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范畴。

③客观影响的进步性:清政府的一些改革措施,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

产阶级的愿望,客观上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④实际作用的背离性:清政府的努力适得其反,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

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派遣的留学生成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

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奖励实业的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为辛

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4.认识

(1)晚清三次新政虽然失败了,但是它规模宏大,所要改革的不只是某一项

制度或一个领域,而是广泛涉及各个领域,更新多项制度,且涉及数千年传统,

而且三次新政环环相扣,层级递进。

(2)晚清政府以洋务运动的形式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但却以预备立宪的形式

制约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无论是洋务、维新,还是新政,均没有使中国顺利

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而是一再错失了近代化的机遇。制度变革尤其是政治体制

变革,是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因而始终无法突破其内在

的张力,也无法真正地迈出政治体制改革最关键的一步。

史料实证一一戊戌新政的失败

史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

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

史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史料三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

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

史料四维新派提出的官制改革主张,在百日维新中,大大打了折扣。有

的条目干脆不被批准,有的则被偷梁换柱,失去了本意。

[解读]史料一、二中的“大刀阔斧”“变法神速”是关键语句,由此不

难得出改革的特点。史料三、四反映了顽固派抵制变法的现象;“同志太孤”

即改革对立面太广。

探究:(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所持的看法并作出

评价。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

法措施。谈谈你从上述史料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3)史料三、史料四反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提示:(1)看法:节奏太快。评价: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

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

(2)措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改革科举,废除八股;等等。启示:改革不能急于求成,栗逐步推进;改革要

讲究政治策略,减少改革对立面。

(3)现象:变法遭到守旧大臣的阻挠、破坏,变法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史论形成全面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决定了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他们对封建势力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并希

望获得列强帮助,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的落后衰弱是帝国主义侵略的直接结果。

2.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维新思想,对于思想启蒙有一定的作用,但从儒

家经典中寻找变法依据的做法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专制制度。

3.维新派希望依靠封建政权实行自上而下的温和的改良政策来实现资本主

义,他们寄希望于光绪皇帝和少数帝党官僚,缺乏人民力量的支持,是无法取

得改革胜利的。

4.在组织上,无论是强学会或是保国会,其核心主要局限于地主阶级知识

分子和政府官僚之中。没有坚强的领导,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组织原则。

5.变法过程存在决策轻率、急于求成的现象。

■〕

历史解释一一戊戌维新运动的特点

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

从涉及领域

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从推行范围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

看的巨大力量

从推行者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共研主题2追梦与毁梦——近代农民阶级的救亡活动

K〕

时空观念一一太平天国运动发展时空坐标示意图

西

^新

/陷

4、

-攻

资\

建-

1/)京

18561859

18511864

金田起义天京陷落

»核心结论发生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太平天国运动

■〕

史料实证一一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史料一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

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真正成为大平天国实际赋税政策的是“照旧

交粮纳税”。这一政策以土地所有者的存在为前提,因此,它不仅保护自耕宓

的利益」面且也保护他圭的土地权和收租权。.①……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

②,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一一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史料二“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

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久”“兴器皿技艺。……他人

伪造,罪而罚之。”“去银行④……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

也。”“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洪仁讦《资政新篇》

[解读]

史料一:《天朝田亩制度》不能真正实施的原因

主旨

史料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①说明了《天朝田亩制度》“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局限

②说明当时中国未出现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细读

③说明《资政新篇》主张对技术发明专利予以承认

④《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业、兴建银行

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这一文件”成为“一纸空文”的原因。

(2)根据史料一、二,指出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有何进

步性?

提示:(1)原因:《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是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

性;当时与清政府进行战争,在财政和粮食问题上面临困境;农民阶级不是先

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局限性;当时中国尚未产生资本主义。

(2)进步性:《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理想社会,而《资

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经济,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的设想。

.史论形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

《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国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迈出了中国近代化

化《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

的双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

重流相违背

用(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

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

用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

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

I的大好时机

唯物史观一一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进步性

(1)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反

抗精神和朴素的爱国意识。

(2)沉重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2.局限性

(1)指导思想上带有蒙昧迷信和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2)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领导,对清朝统治者缺乏警觉,斗争中存在严重

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分散性。

鼠〕

历史解释一一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1)领导阶级、运动主体、斗争方式: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

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的农民运动。

(2)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都具有浓厚的迷

信色彩。

(3)结果: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4)作用:都沉重打击了西方侵华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

强决心。

2.不同点

(1)组织程度及发展情况:太平天国运动有组织、有纲领,建立了政权,且

组织程度较高,坚持斗争多年,势力发展范围大;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

和纲领,没有建立政权,组织程度较低,主要在山东、直隶一带发展,斗争时

间较短。

(2)主要斗争矛头: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LIANSHENME

练2真题研析创新模拟强化应用性[立足于方法'规律、i

真题研析*-------*命题溯源.有幸可循

[例](2021・山东等级性考试)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

“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

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通法悟道」

情境创设: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发展历程为学习情境,考查西学东渐思

潮形成的历史背景,体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价值:由近代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渐进历程,认识

近代志士仁人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必备知识: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

强”,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革命派主张革命、建立民国,这些不同阶级阶层

的挽救危局的主张和活动,都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历史背景相关。

关键能力: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是由第一次鸦

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而从“维新”代替“洋务”则

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后,洋务运动未能解决民族危机的产物,革命取代改良则

是改良未能挽救民族危机的结果,所以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民族危机的加深,故B

项正确。

解题指津:“西学东渐''的深入为解决民族危机提供了可能,并不属于变

化的必要条件,排除A项;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

当时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所以与其发展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变化

主要是由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思想解放只是其可能性条件,排除D项。

[正确答案]B

创新应用★★触类旁通立竿见影

1.(2021•福建选择性考试)下图为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

源构成图。这主要说明该时期()

A.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

B.近代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

C.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

D.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

C[根据图中信息,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中海关税款占比高达84%,户部拨

款仅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国家资本影响军工企业发展,故选C项。]

2.(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

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

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

这体现的思想是()

A.君主立宪B.中体西用

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

B[根据材料“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

情不可也”可知,沈葆桢注重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西学,即中体西用,

故选B项;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

制君主权力,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民主共和即在资产阶级民主的基础上,

由选举产生政权机关的国家制度,与材料不符,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