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特征_第1页
心理素质特征_第2页
心理素质特征_第3页
心理素质特征_第4页
心理素质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心理素质特征一、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1、心理素质概念: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衡量:性格品质的优劣、认知潜能的大小、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内在动力的大小及指向。对内体现为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对外影响行为表现的优劣。2、心理素质良好体现:良好的个性:自知、自信、自强、自律、乐观、开朗、坚强、冷静、善良、合群、热情、敬业、负责、认真、勤奋等正常的智力: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力正常.控制行为的能力积极而强烈的内在动力:合理的需要、适度的动机、广泛的兴趣、适当的理想、科学的信念。健康的心态:智力正常、情绪积极、个性良好、人际和谐、行为适当、社会适应良好适当的行为表现:符合角色、群体、社会规范,道德和法规[2]心理素质是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素质之一,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合金”。简单地说,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心理素质作为中国本土化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目前已经拥有了其专业的英文名“psychologicalquality”。3、心理素质简介: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21根据上述定义,心理素质由如下五个方面组成:4、心理素质组成部分:心理潜能心理能量亦称心理力量或心理能力,也可简称为能或力。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精神)都有一定的能量,即都是有“力”的。人也是如此,“人生莫不有力”(《论衡·效力》),可称之为人力。人是一个系统它又是由身体系统与心理系统构成的,而这两个子系统也是有力(能量)的,前者为体力即身体之能力,后者为心力即精神之能力。这种心理能量乃是人的心理素质的体现,也是用意识来调节的能量作用,其大小强弱也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水平。心理特点特点、特性、特征、属性等是一回事,都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某种东西。人的心理活动总具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把它归结为六对: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质量与数量的统一、时空性与超时空性的统一、人的各种心理现象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如感知的直接性与具体性,思维的间接性与概括性,情感的波动性与感染性,意志的目的性与调控性,等等。心理特点也是心理素质的具体标志。心理品质心理品质与心理特点有联系,但二者也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它并非心理活动本身所固有,而是后天习得的。品质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个别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各具有不同水平的心理品质;一是培养标准,即要求人们的心理所应当达到的水平。几乎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品质,如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备用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情感的倾向性、多样性、固定性、功效性,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等。心理品质的优劣最能表现出人的心理素质的水平。心理行为心理行为是构成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成分。由上所述,心理潜能、心理能量、心理特点、心理品质与心理行为的有机结合,称为心理素质。而这五个方面又都蕴含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中。也就是说,所谓培养心理素质,就是要发挥、发展、培养、提高、训练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5、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是需要有意志力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不断的努力与锻炼。、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心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自己的心理素质究竟如何?我想这是一个想要提高心理素质的人首先要对自己问的问题。心理素质体现的方面不一定一样,有些方面是强项,而有些方面可能是弱项。例如有的学即便遇到十分棘手的人际问题,他也能不急不躁,游刃有余的化解开来。因此,首先要先看清楚,哪些是自己心理把握能力的弱项,哪些是强项。中国有句俗话,叫知己知彼方能、把握自己的情绪什么样的事情呢?再有能力的人又能发挥出多高的水平来呢?因此把握自己的情绪是有效克服和提高心理素质的关键。、提高受挫力挫折教育作为现在的新的教育理念,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个人认为,适当的挫折不但有助于更好的认识自我,也能很好的培养心理素质。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其实是个感知耗损型的动物,人对同一事物的感觉,随着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会由激烈逐渐趋于平缓,感觉敏感度会形成一个下滑的趋势。6、心理素质标准马斯洛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7、增强心理素质的方法:1)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抛弃自卑。自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增强自信。具体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具体来说要从七个方面入手:包括自我意识训练、智力训练、情感调控、意志培养、个性塑造、学习指导和交往指导七个方面。测试题分是多少,就能大致了解心理素质和应付能力。1.你骑车闯红灯,被警察叫住;后者知道你急着要赶路,却故意拖延时间,这时你———a.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怎么办才好b.十分友好地、平静地向警察道歉c.不作任何解释2.在朋友的婚礼上,你未料到会被邀请发言,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你———a.双手发抖,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b.感到很荣幸,简短地讲几句c.3.a.感到很窘迫,脸发红b.自嘲一下,马上对服务员实话实说c.延时间4.假如你乘坐公共汽车时忘了买票,被人查到,你的反应是———a.尴尬,出冷汗b.冷静,不慌不忙,接受处理c.强作微笑5.你独自一人被关在电梯内出不来,你会———a.脸色发白,恐慌不安b.想方设法自己出去c.耐心地等待救援有人像老朋友似的向你打招呼,但你一点也记不起他(她)是谁,此时你———a.装作没听见似的不答理b.直率地承认自己记不起来了c发7.朝你走过来,你会怎么办?a.心怦怦跳,惊慌不措b.诚实、友好地主动向他解释c.迅速回转身去补付款查,这时你会———a.感到害怕,两手发抖b.泰然自若,听凭检查c.与海关官员争辩,拒绝检查心理素质测试题答案a0b5c21.(0~25惊慌失措。2.(25~32有时往往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3.(32~40但惫自来说,你的应变能力很强,是一个能经常保持镇静,从容不迫的人。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在21心理素质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人格就是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由能力、气质、和性格组成。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起到制约的作用。二、大学生心理素质特征概述内潜性。素质是人的潜能,不但遗传素质是与生俱来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也必实践活动方能实现。整体性。素质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这些因素统一在一到测量。稳定性与发展性。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同历史时期,对素质的要求不同。另外,个体的素质也是发展的。社会评价性。素质,这些优良的素质可以得到客观的测量。心理素质17页-百度文库心理素质测试题35页-百度文库三、情绪体验情绪体验(emotionalexperience)心理学感受而产生。“刺激因。第三个信息源为从内部器官和骨骼肌到大脑的输入信息。这个信息源称为“生理因素”。人的有意识的情绪体验是对这三种信息源的整合感受而产生的。1、情绪的概念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同认识活动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情绪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长期遭受旱灾的地区降了一场大雨,这场雨显然符合人们的主观需要,人们会对之采取肯定的态度,产生满意、愉快等内心体验;相反,已经遭受洪涝灾害的地区仍然降雨不止,造成更大的损失,降雨显然违背了人们的主观需要,人们对之持否定的态度,产生不满、愤怒甚至憎恶等内心体验。情绪以主观态度体验的方式来反映客观对象,并伴随有身体的行为表现和生理变化。(一)情绪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E.Izard)认为,情绪包括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认知层(例如满意、愉快、喜悦等);反之,那种妨碍与干扰需要得到满足的东西,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例如不满意、痛苦、忧愁、恐惧、愤怒等)。生理唤醒人在产生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唤醒。例如,激动时血压升高,愤怒血流加快等生理指数,是一种内部的生理反应过程,常常是伴随着不同情绪产生的。主观体验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人有许多主观感受,对他人、对事物都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如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对敌人凶暴的仇恨、事业成功的欢乐、考试失败的悲伤等。这些主观体验只有个人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或意识到,例如,我知道“我很高兴”,我意识到“我很痛苦”,我感受到“我很内疚”等等。外部行为在情绪产生时,人们还会出现一些外部反应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情绪的表达过程。例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行为作为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只有三者同时活动,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例如,当一个人佯装愤怒时,他只有愤怒的外在行为,却没有真正的内在主观体验和生理唤醒,因而也就称不上有真正的情绪过程。因此,情绪必须是上述三方面同时存在,并且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旦出现不对应,便无法确定真正的情绪是什么。这也正是情绪研究的复杂性,以及对情绪下定义的困难所在。(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是有所区别的,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例如,当人们满足了饥渴需要时会感到高兴,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会感到恐惧,这些都是人的情绪反应。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例如,友谊感的产生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例如,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感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的。例如,人刚生下来时,并没有道德感、成就感和美感等,这些情感反应是随着儿童社会化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和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人和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的情绪表现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大多数人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其民族自尊心不会轻易改变。父辈对下一代殷切的期望、深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绪从情绪和情感的表现来看,一方面,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情感,可能以强烈、鲜明的情绪形式表现出来,又能表现为深沉而持久的情操;另一方面,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情绪,都可能由所赋予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形式,从而表现为情感。第二节情绪的三种状态情绪心理学家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度等指标把情绪分为三种不同的状态,即心境、激情和应激。第三节情绪构成的三要素1977理唤醒三个要素所构成的。四、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百度百科)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一)、概念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二)、制约因素先天遗传的好坏外界刺激的优劣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心理保健服务的有无(三)、维护途径注意优婚优生,避免先天缺陷;优化现实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加强心理修养,提高心理素质;接受心理教育,学会心理调适主动向人求助,及时缓解心病(四)心理健康简介: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什么是心理健康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国外学者多有一些表述。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智力水平正常。二,自我意识正确。三,人际关系和谐。四,生活平衡积极。五,社会适应良好。六,情绪乐观向上。七,意志行为健全。八,人格完整统一。九,心神特征一致。条件。2.情绪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