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_第1页
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_第2页
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_第3页
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_第4页
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第一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主要内容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防护系统设计

光纤连接件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的内容

进线间子系统的设计

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

管理子系统设计

干线子系统设计

配线子系统设计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第二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在综合布线中,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称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的终端包括电话和计算机等设备,工作区是指办公室、写字间、工作间、机房等需用电话和计算机等终端设施的区域。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线缆及适配器组成。第三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工作区面积的划分应根据应用的场合做具体的分析后确定

第四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工作区的电话和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可用跳接线直接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相连接,但当信息插座与终端连接电缆不匹配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适配器或平衡/非平衡转换器进行转换,才能连接到信息插座上。第五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信息插座的要求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电、光)数量不宜少于2个,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底盒数量应以插座盒面板设置的开口数确定,每一个底盒支持安装的信息点数量不宜大于2个。光纤信息插座模块安装的底盒大小应充分考虑到水平光缆(2芯或4芯)终接处的光缆盘留空间和满足光缆对弯曲半径的要求。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每一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应连接1根4对对绞电缆;对每一个双工或2个单工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连接1根2芯光缆。从电信间至每一个工作区水平光缆宜按2芯光缆配置。安装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采用防水和抗压的接线盒。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信息模块材料预算方式如下:m=n+n

3%其中:m—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信息点的总量;n3%—富余量。第六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跳接软线要求工作区连接信息插座和计算机间的跳接软线应小于5m。跳接软线可订购也可现场压接。一条链路需要两条跳线,一条从配线架跳接到交换设备,一条从信息插座连到计算机。现场压接跳线RJ-45所需的数量。RJ-45头材料预算方式如下:m=n4+n

45%其中:m—RJ-45的总需求量;n—信息点的总量;n45%—留有的富余量。当然,当语音链路需从水平数据配线架跳接到语音干线110配线架时,还需要RJ45-110跳接线。第七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4.用电配置要求在综合布线工程中设计工作区子系统时,要同时考虑终端设备的用电需求。每组信息插座附近宜配备220V电源三孔插座为设备供电,暗装信息插座(RJ-45)与其旁边的电源插座应保持200mm的距离,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第八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配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线缆和跳线等组成。配线子系统的设计涉及水平布线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布线路由、管槽的设计、线缆类型的选择、线缆长度的确定、线缆布放和设备的配置等内容。配线子系统通常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它以楼层配线架FD为主结点,各工作区信息插座为分结点,二者之间采用独立的线路相互连接,形成以FD为中心向工作区信息插座辐射的星型网络。通常用双绞线敷设水平布线系统,此时水平布线子系统的最大长度为90m。第九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4.2.1管槽布线路由设计管槽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新建建筑物,要求与建筑设计和施工同步进行。在综合布线系统总体方案决定后,对于管槽系统需要预留管槽的位置和尺寸、洞孔的规格和数量以及其它特殊工艺要求(如防火要求或与其它管线的间距等),这些资料要及早提供给建筑设计单位,以便在建筑设计中一并考虑。管槽系统是由引入管路、电缆竖井和槽道、楼层管路(包括槽道和工作区管路)和联络管路等组成。它们的走向、路由、位置、管径和槽道的规格以及与设备间、电信间等的连接,都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统一考虑。此外,对于引入管路和公用通信网的地下管路的连接,也要做到互相衔接,配合协调,不应产生脱节和矛盾等现象。第十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对于原有建筑改造成智能建筑而增设综合布线系统的管槽系统设计,应仔细了解建筑物的结构,而设计出合理的垂直和水平的管槽系统。由于水平布线路由遍及整座建筑物,因此水平布线路由是影响综合布线工程美观程度的关键。水平管槽系统有明敷设和暗敷设两种,通常暗敷设是沿楼层的地板、楼顶吊顶和墙体内预埋管槽布线,明敷设沿墙面和无吊顶走廊布线。新建的智能化建筑中,应采用暗敷设方式对原有建筑改造成智能化建筑需增设综合布线系统时,可根据工程实际尽量创造条件采用暗敷管槽系统,只有在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明敷管槽系统。第十一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水平布线就是将线缆从楼层配线间连接到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上。综合布线工程施工的对象有新建建筑、扩建(包括改建)建筑和已建建筑等多种情况;有不同用途的办公楼、写字楼、教学楼、住宅楼、学生宿舍等;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等不同的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布线子系统的路由时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用途和结构特点,从布线规范、便于施工、路由最短、工程造价、隐蔽、美观和和扩充方便等几个方面考虑。在设计中,往往会存在一些矛盾,考虑了布线规范却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考虑了路由长短却增加了施工难度,所以,设计水平子系统必须折衷考虑,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物一般都设计多套路由方案,通过对比分析,选取一个较佳的水平布线方案。第十二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1暗敷设布线方式

暗敷设通常沿楼层的地板、楼顶吊顶、墙体内预埋管布线。这种方式适合于建筑物设计与建设时已考虑综合布线系统的场合。(1)天花板吊顶内敷设线缆方式天花板吊顶内敷设线缆方式,适合于新建建筑和有天花板吊顶的已建建筑的综合布线工程。有3种方式,都要求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以利于施工和维护,但操作空间也不宜过大,否则将增加楼层高度和工程造价。此外,在天花板或吊顶的适当地方应设置检查口,以便日后维护检修。分区方式内部布线方式电缆槽道方式第十三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图4-2先走吊顶内的槽道再穿过支管至信息出口第十四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1暗敷设布线方式

(2)地板下敷设线缆方式

地板下敷设线缆方式在智能化建筑中使用较为广泛,尤其对新建和扩建的房屋建筑更为适宜。由于线缆敷设在地板下面,既不影响美观,又无须考虑其荷重,施工安装和维护检修均较方便。加上操作空间大,劳动条件好,所以深受施工和维护人员欢迎。地板下的布线方式主要有地面线槽布线方式、蜂窝状地板布线方式和高架地板布线方式3种,此外,直接埋管方式也属于地板下敷设线缆方式,可根据客观环境条件予以选用。上述几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直接埋管方式地面线槽布线方式蜂窝状地板布线方式高架地板布线方式第十五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地面线槽布线方式第十六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高架地板布线方式第十七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1暗敷设布线方式(3)墙体暗管方式建筑物士建设计时,已考虑综合布线管线设计,水平布线路由从配线间经吊顶或地板下进入各房间后,采用在墙体内预埋暗管的方式,将线缆布放至信息插座。如下图,由电信间出来的线缆先走吊顶内的线槽,到各房间后,经分支线槽从横梁式电缆管道分叉后将电缆穿过一段支管引向墙柱或墙壁,预埋暗管沿墙而下到本层的信息出口,或沿墙而上引到上一层墙上的暗装信息出口,最后端接在用户的信息插座上。第十八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2明敷设布线方式明敷设布线方式主要用于既没有天花板吊顶又没有预埋管槽的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通常采用走廊槽式桥架和墙面线槽相结合方式的来设计布线路由。通常水平布线路由从FD开始,经走廊槽式桥架,用支管到各房间,再经墙面线槽将线缆布放至信息插座(明装)。当布放的线缆较少时,从配线间到工作区信息插座布线时也可全部采用墙面线槽方式(1)走廊槽式桥架方式规格有50mm25mm、100mm50mm、200mm100mm等型号金属桥架(2)墙面线槽方式规格有20mm10mm、40mm20mm、60mm30mm、100mm30mm等型号的PVC线槽第十九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走廊槽式桥架方式墙面线槽方式第二十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3其它布线方式对已建建筑物布线还有以下3种方式:护壁板管道布线方式第二十一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3其它布线方式地板导管布线方式模制管道布线方式第二十二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4.2.2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有些楼层房间面积较大,而且房间办公用具布局经常变动,墙(地)面又不易安装信息插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大开间办公环境附加水平布线惯例”。大开间是指由办公用具或可移动的隔断代替建筑墙面构成的分隔式办公环境。在这种开放型办公室中,将线缆和相关的连接件配合使用,就会有很大的灵活性,节省安装时间和费用。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设计方案有两种:多用户信息插座设计方案集合点设计方案

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4.2.2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多用户信息插座设计方案

多用户信息插座(MultiuserInformationOutlet,MIO)设计方案就是将多个多种信息模块组合在一起,安装在吊顶内,然后用接插线沿隔断、墙壁或墙柱而下,接到终端设备上。第二十四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多用户信息插座为在一个用具组合空间中办公的多个用户提供了一个单一的工作区插座集合。接插线通过内部的槽道将设备直接连至多用户信息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应该放在像立柱或墙面这样的永久性位置上,而且应该保证水平布线在用具重新组合时保持完整性多用户信息插座适用于那些重新组合非常频繁的办公区域使用。组合时只需重新配备接插线即可。第二十五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每一个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宜能支持12个工作区所需的8位模块通用插座,各段线缆长度按下式计算,也可按表4-2选用。C=(102-H)/1.2W=C-5式中C=w+D——工作区电缆、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长度之和;D——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总长度;W——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且W≤22m;H——水平电缆的长度。

第二十六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4.2.2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集合点(CP)设计方案集合点是水平布线中的一个互连点,它将水平布线延长至单独的工作区,是水平布线的一个逻辑集合点(从这里连接工作区终端电缆)。和多用户信息插座一样,集合点应安装在可接近的且永久的地点如建筑物内的柱子上或固定的墙上,尽量紧靠办公用具。这样可使重组用具的时候能够保持水平布线的完整。在集合点和信息插座之间敷设很短的水平电缆,服务于专用区域。集合点可用模块化表面安装盒(6口,12口)、配线架(25对,50对)、区域布线盒(6口)等。集合点和多用户信息插座的相似之处,是它也位于建筑槽道(来自配线间)和开放办公区的集合点。这个集合点的设置使得在办公区重组时能够减少对建筑槽道内电缆的破坏。设置集合点的目的是针对那些偶尔进行重组的场合,不像多用户信息插座所针对的是重组非常频繁的办公区,集合点应该容纳尽量多的工作区。第二十七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4.2.2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集合点(CP)设计方案多用户信息插座是直接用接插线将工作终端插入组合式插座的,集合点(CP)是将工作终端经一次接插线转接后插入组合式插座的。对于大厅的站点,可采用打地槽铺设厚壁镀锌管或薄壁电线管的方法将线缆引到地面接线盒。地面接线盒用钢面铝座制作,直径为10~12cm,高为5~8cm。地面接线盒用铜面铝座高度可调节。在地面浇灌混凝土时预埋。大楼竣工后,可将信息插座安装在地面接线盒内,再把电缆从管内拉到地面接线盒,端接在信息插座上。需要使用信息插座时,只要把地面接线盒盖上的小窗口向上翻,用接插线把工作终端连接到信息插座即可。平常小窗口向下,与地面平齐,可保持地面平整。第二十八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大开间附加水平布线把水平布线划分为永久和可调整两部分。永久部分是水平线缆先从配线间到集合点,再从集合点到信息插座。当集合点变动时,水平布线部分也随之改变。多用户信息插座可直接端接一根25对双绞电缆,也可端接12芯光纤。当有变动时,不要改变水平布线部分。第二十九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4.2.2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集合点(CP)设计方案在吊顶内设置集合点的方法如图所示。集中点可用大对数线缆,距楼层配线间应大于15m,集合点配线设备容量宜以满足12个工作区信息点需求设置。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CP),从集合点引出的CP线缆应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多用户信息插座和集合点的配线设备应安装于墙体或柱子等建筑物固定的位置。第三十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4.2.3管槽系统大小选择管槽大小的选择,可采用以下简易方式来计算其大小:槽(管)截面积=(n×线缆截面积)/(70%×(40~50%))n:表示用户所要安装的多少条线(已知数);槽(管)截面积:表示要选择的槽管截面积线缆截面积:表示选用的线缆面积70%:表示布线标准规定允许的空间;40%-50%:表示线缆之间浪费的空间以上计算方法的管槽按要求留有较多的余量空间,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适当多容纳一些线缆。第三十一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4.2.4水平线缆系统

水平子系统的线缆要依据建筑物信息的类型、容量、带宽或传输速率来确定。双绞线电缆是水平布线的首选。但当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管理间到工作区超过90m时就会选择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线缆类型选择

水平子系统中推荐采用的线缆型号为:(1)100Ω双绞电缆。(2)50/125μm多模光纤。(3)62.5/125μm多模光纤。(4)8.3/125μm单模光纤。在水平子系统中,也可以使用混合电缆。采用双绞电缆时,根据需要可选用非屏蔽双绞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可选用阻燃、低烟、无毒等线缆。第三十二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4.2.4水平线缆系统水平子系统布线距离水平线缆是指从楼层配线架到信息插座间的固定布线,一般采用100Ω双绞电缆,水平电缆最大长度为90m,配线架跳接至交换设备、信息模块跳接至计算机的跳线总长度不超过10m,通信通道总长度不超过100m。在信息点比较集中的区域,如一些较大的房间,可以在楼层配线架与信息插座之间设置集合点(TP、最多转接一次),这种集合点到楼层配线架的电缆长度不能过短(至少15m),但整个水平电缆最长90m的传输特性保持不变。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4.2.4水平线缆系统电缆长度估算确定布线方法和走向。确立每个楼层配线间或二级交接间所要服务的区域。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远的信息插座位置。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近的信息插座位置。用平均电缆长度估算每根电缆长度。平均电缆长度=(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离+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2。 总电缆长度=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电缆长度的10%)+端接容差6m(变量)。

第三十四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2配线子系统设计每个楼层用线量(m)的计算公式如下:

C=[0.55(L+S)+6]×n式中C——

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L——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离;

S——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

n——

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整座楼的用线量:W=∑MC(M为楼层数)。电缆订购数。按4对双绞电缆包装标准1箱线长=305m,电缆订购数=W/305箱(不够一箱时按一箱计)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3干线子系统设计4.3.1干线子系统基本要求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并留有适当的备份容量。主干线缆宜设置电缆与光缆,并互相作为备份路由。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接合方法,干线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端接,大楼与配线间的每根干线电缆直接延伸到指定的楼层配线间。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分支递减端接是有一根大对数干线电缆足以支持若干楼层的通信容量,经过电缆接头保护箱分出若干根小电缆,它们分别延伸到每个楼层,并端接于目的地的连接硬件。如果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主机设置在建筑物内不同的设备间,宜采用不同的主干线缆来分别满足语音和数据的需要。为便于综合布线的路由管理,干线电缆、干线光缆布线的交接不应多于两次。从楼层配线架到建筑群配线架只能通过一个配线架,即建筑物配线架。当综合布线只用一级干线布线进行配线时,放置干线配线架的二级交接间可以并入楼层配线间。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3干线子系统设计4.3.1干线子系统基本要求主干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语音业务,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电话8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1对线,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约10%的备用线对。(2)对于数据业务应以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群(按4个HUB或SW组成1群);或以每个HUB或SW设备设置1个主干端口配置。每1群网络设备或每4个网络设备宜考虑1个备份端口。主干端口为电端口时,应按4对线容量,为光端口时则按2芯光纤容量配置。在同一层若干电信间之间宜设置干线路由。主干路由应选在该管辖区域的中间,使楼层管路和水平布线的平均长度适中,有利于保证信息传输质量,宜选择带门的封闭型综合布线专用的通道敷设干线电缆,也可与弱电竖井合用。线缆不应布放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强电等竖井中。设备间连线设备的跳线应选用综合布线专用的插接软跳线,在语音应用时也可选用双芯跳线。干线子系统垂直通道有电缆孔、电缆竖井和管道等3种方式可供选择,宜采用电缆竖井方式。水平通道可选择预埋暗管或槽式桥架方式第三十七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3干线子系统设计4.2.2干线子系统线缆类型的选择可根据建筑物的楼层面积、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用途和信息点数量来选择干线子系统的线缆类型。在干线子系统中可采用以下4种类型的线缆:100

双绞线电缆。62.5/125m多模光缆。0/125m多模光缆。8.3/125m单模光缆。

无论是电缆还是光缆,综合布线干线子系统都受到最大布线距离的限制,即建筑群配线架(CD)到楼层配线架(FD)的距离不应超过2000m,建筑物配线架(BD)到楼层配线架(FD)的距离不应超过500m。通常将设备间的主配线架放在建筑物的中部附近使线缆的距离最短。当超出上述距离限制,可以分成几个区域布线,使每个区域满足规定的距离要求。第三十八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3干线子系统设计数据通信采用双绞线电缆时,布线距离不宜超过90m,否则宜选用单模或多模光缆。在建筑群配线架和建筑物配线架上,接插线和跳线长度不宜超过20m,超过20m的长度应从允许的干线线缆最大长度中扣除。100Mbps网光纤应用距离为2000m,1G以太网和10G以太网的光纤应用距离见表3-8和表3-9。延伸业务(如通过天线接收)可能从远离配线架的地方进入建筑群或建筑物,这些延伸业务引入点到连接这些业务的配线架间的距离,应包括在干线布线的距离之内。如果有延伸业务接口,与延伸业务接口位置有关的特殊要求也会影响这个距离。应记录所用线缆的型号和长度,必要时还应提交给延伸业务提供者。把电信设备(如程控用户交换机)直接连接到建筑群配线架或建筑物配线架的设备电缆、设备光缆长度不宜超过30 m。如果使用的设备电缆、设备光缆超过30 m,干线电缆、干线光缆的长度宜相应减少。第三十九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3干线子系统设计4.3.3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法

1点对点端接法第四十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3干线子系统设计4.3.3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法

2分支接合方法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3干线子系统设计4.3.4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建筑物垂直干线布线通道可采用电缆孔、电缆竖井和管道三种方法,下面介绍前二种方法。1电缆孔方法第四十二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3干线子系统设计4.3.4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2.电缆井方法第四十三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4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4.1电信间的基本要求电信间主要为楼层安装配线设备(为机柜、机架、机箱等安装方式)和楼层计算机网络设备(HUB或SW)的场地,并可考虑在该场地设置线缆竖井、等电位接地体、电源插座、UPS配电箱等设施。在场地面积满足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建筑物诸如安防、消防、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无线信号覆盖等系统的的安装。如果综合布线系统与弱电系统设备合设于同一场地,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称为弱电间。一般情况下,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采用19”标准机柜安装。如果按建筑物每层电话和数据信息点各为200个考虑配置上述设备,大约需要有2个19”(42U)的机柜空间,以此测算电信间面积至少应为5平米(2.5mX2.0m)。对于涉及布线系统设置内、外网或专用网时,19”机柜应分别设置,并在保持一定间距的情况下预测电信间的面积。电信间温、湿度按配线设备要求提出,如在机柜中安装计算机网络设备(HUB/SW)时的环境应满足设备提出的要求,温、湿度的保证措施由空调系统负责解决。第四十四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4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4.1电信间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如下:电信间的数量应按所服务的楼层范围及工作区面积来确定。如果该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个,水平线缆长度在90m范围以内,宜设置一个电信间;当超出这一范围时宜设两个或多个电信间;每层的信息点数量数较少,且水平线缆长度不大于90m的情况下,宜几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电信间应与强电间分开设置,电信间内或其紧邻处应设置线缆竖井。电信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平米,也可根据工程中配线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容量进行调整。电信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但不作为设备供电电源。电信间如果安装电信设备或其他信息网络设备时,设备供电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电信间应采用外开丙级防火门,门宽大于0.7m。电信间内温度应为10~35℃,相对湿度宜为20%~80%。如果安装信息网络设备时,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第四十五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4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4.2设备间基本要求设备间是大楼的电话交换机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BD)安装的地点,也是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对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而言,设备间主要安装总配线设备。当信息通信设施与配线设备分别设置时考虑到设备电缆有长度限制的要求,安装总配线架的设备间与安装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主机的设备间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远。如果一个设备间以10平米计,大约能安装5个19”的机柜。在机柜中安装电话大对数电缆多对卡接式模块,数据主干线缆配线设备模块,大约能支持总量为6000个信息点所需(其中电话和数据信息点各占50%)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安装空间。在设计中一般要考虑以下几点:设备间位置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网络构成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每幢建筑物内应至少设置1个设备间,如果电话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安全需要,也可设置2个或2个以上设备间,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设备安装需要。第四十六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4设备间子系统设计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配线网连接时,应遵循相应的接口标准要求。设备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并考虑主干线缆的传输距离与数量。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线缆竖井位置,有利于主干线缆的引入。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设备接地。设备间应尽量远离高低压变配电、电机、X射线、无线电发射等有干扰源存在的场地。设备间室温度应为10~35。C,相对湿度应为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该面积不包括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设施所需的面积在内。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采用外开双扇门,门宽不应小于1.5m。5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氯、碳水化合物、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第四十七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4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应按防火标准安装相应的防火报警装置,使用防火防盗门。墙壁不允许采用易燃材料,应有至少能耐火1 h的防火墙。地面、楼板和天花板均应涂刷防火涂料,所有穿放线缆的管材、洞孔和线槽都应采用防火材料堵严密封。在地震区的区域内,设备安装应按规定进行抗震加固。设备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600mm。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0mm。设备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但不作为设备供电电源。设备间如果安装电信设备或其他信息网络设备时,设备供电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在设备间内应有可靠的50Hz、220V交流电源,必要时可设置备用电源和不间断电源。当设备间内装设计算机主机时,应根据需要配置电源设备。第四十八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4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4.3设备间线缆敷设活动地板地板或墙壁内沟槽预埋管路机架设备间桥架进线方式第四十九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5进线间子系统设计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进线间一个建筑物宜设置1个,一般位于地下层,外线宜从两个不同的路由引入进线间,有利于与外部管道沟通。进线间与建筑物红外线范围内的人孔或手孔采用管道或通道的方式互连。进线间因涉及因素较多,难以统一提出具体所需面积,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并参照通信行业和国家的现行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第五十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5进线间子系统设计其基本要求如下:进线间应设置管道入口。进线间应满足线缆的敷设路由、成端位置及数量、光缆的盘长空间和线缆的弯曲半径、充气维护设备、配线设备安装所需要的场地空间和面积。进线间的大小应按进线间的进楼管道最终容量及入口设施的最终容量设计。同时应考虑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入口设施等设备的面积。第五十一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5进线间子系统设计其基本要求如下:进线间宜靠近外墙和在地下设置,以便于线缆引入。进线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进线间应防止渗水,宜设有抽排水装置。(2)进线间应与布线系统垂直竖井沟通。(3)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开,宽度不小于1000mm。进线间应设置防有害气体措施和通风装置,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5次容积计算。与进线间无关的管道不宜通过。进线间入口管道口所有布放线缆和空闲的管孔应采取防火材料封堵,做好防水处理。进线间如安装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设施时,应符合设备安装设计的要求。第五十二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4.6.1管理子系统的基本要求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线缆、信息点等设施应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宜符合下列规定: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目前,市场上已有商用的管理软件可供选用。简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管理,并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资料应实现汉化。综合布线的每一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接地装置、敷设管线等组成部分均应给定唯一的标识符,并设置标签。标识符应采用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标明。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标区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同时,还应采用标签表明端接区域、物理位置、编号、容量、规格等,以便维护人员在现场一目了然地加以识别。第五十三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4.6.1管理子系统的基本要求在每个配线区实现线路管理的方式是在各色标区域之间按应用的要求,采用跳线连接。色标用来区分配线设备的性质,分别由按性质划分的配线模块组成,且按垂直或水平结构进行排列。所有标签应保持清晰、完整,并满足使用环境要求。对于规模较大的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信息点或配线设备进行管理,以显示与记录配线设备的连接、使用及变更状况。综合布线系统相关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应包括:设备和线缆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器件编号、色标、链路与信道的功能和各项主要指标参数及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还应包括设备位置和线缆走向等内容。第五十四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4.6.2连接管理结构

1互连结构第五十五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4.6.2连接管理结构

2交连结构第五十六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4.6.3交连管理的几种形式

交连管理就是指线路的跳线连接控制,通过跳线连接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接由,管理整个用户终端,从而实现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交连管理有单点管理和双点管理两种类型。单点管理单点管理属于集中型管理,即在网络系统中只有一个“点”可以进行线路跳线连接,其他连接点采用直接连接。例如,建筑物配线架(BD)使用跳线连接,而楼层配线架(FD)使用直接连接。双点管理双点管理属于集中分散型管理,即在网络系统中只有两个“点”可以进行线路跳线连接,其他连接点采用直接连接。这是管理子系统普遍采用的方法,适用于大中型系统工程。例如,BD和FD采用跳线连接。用于构造交接场的硬件所处的地点、结构和类型决定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方式。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的规模和选用的硬件。根据管理方式和交连方式的不同,交接管理有单点管理单交连、单点管理双交连、双点管理双交连、双点管理三交连和双点管理四交连等方式。第五十七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1单点管理单交连

单点管理单交连是指通常位于设备间里面的交换设备或互连设备附近的线路不进行跳线管理,直接连至用户工作区。这种方式使用的场合较少,其结构如图4-20所示。图4-20单点管理单交连第五十八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2单点管理双交连

管理子系统宜采用单点管理双交连。单点管理双交连是指位于设备间里面的交换设备或互连设备附近的线路不进行跳线管理,直接连至配线间里面的第二个接线交接区。如果没有配线间,第二个交连可放在用户房间的墙壁上,如图4-21所示。图4-21单点管理双交连第五十九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3.双点管理双交连对于低矮而又宽阔的建筑物(如机场、大型商场),其管理规模较大,管理结构较复杂,这时多采用二级交接间,设置双点管理双交连。双点管理除了在设备间里有一个管理点之外,在配线间仍有一级管理交接(跳线)。在二级交接间或用户房间的墙壁上还有第二个可管理的交连。双交连要经过二级交连设备。第二个交连可能是一个连接块,它对一个接线块或多个终端块(其配线场与专用小交换机干线电缆、水平电缆站场各自独立)的配线和站场进行组合,如图4-22所示。图4-22双点管理双交连第六十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4双点管理三交连和双点管理四交连

若建筑物的规模比较大,而且结构复杂,还可以采用双点管理三交连,如图4-23所示,甚至采用双点管理四交连方式。图4-23双点管理三交连第六十一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4.6.4标识管理

在综合布线标准中,EIA/TIA606标准专门对布线标识系统作了规定和建议,该标准是为了提供一套独立于系统应用之外的统一管理方案。1标识信息完整的标识应提供以下的信息:建筑物的名称、位置、区号和起始点。综合布线使用了三种标识:电缆标识、场标识和插入标识。电缆标识。由背面有不干胶的材料制成,可以直接贴到各种电缆表面上,配线间安装和做标识之前利用这些电缆标识来辨别电缆的源发地和目的地。场标识。也是由背面为不干胶的材料制成,可贴在设备间、配线间、二级交接间、建筑物布线场的平整表面上。插入标识。它是硬纸片,通常由安装人员在需要时取下来使用。每个标识都用色标来指明电缆的源发地,这些电缆端接于设备间和配线间的管理场。对于110配线架,可以插在位于110型接线块上的两个水平齿条之间的透明塑料夹内。对于数据配线架,可插入插孔面板下部的插槽内。第六十二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交连管理的插入标识所用的底色及其含义如下:在设备间:蓝色:从设备间到工作区的信息插座(IO)实现连接;白色:干线电缆和建筑群电缆;灰色:端接与连接干线到计算机房或其他设备间的电缆;绿色:来自电信局的输入中继线;紫色:来自PBX或数据交换机之类的公用系统设备连线;黄色:来交换机和其他各种引出线;橙色:多路复用输入;红色:关键电话系统;棕色:建筑群干线电缆。第六十三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交连管理的插入标识所用的底色及其含义如下:在主接线间:白色:来自设备间的干线电缆端接点;蓝色:到配线接线间I/O服务的工作区线路;灰色:到远程通信(卫星)接线间各区的连接电缆;橙色:来自卫星接线间各区的连接电缆;紫色:来自系统公用设备的线路。在远程通信(卫星)接线间:白色:来自设备间的干线电缆的点对点端接;蓝色:到干线间接线间I/O服务的站线路;灰色:来自干线接线间的连接电缆端接;橙色:来自卫星接线间各区的连接电缆;紫色:来自系统公用设备的线路。

第六十四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4.6.4标识管理2线缆标签种类与印刷TIA/EIA606中推荐了两种:一类是专用标签,另一类电缆标签是套管和热缩套管。专用标签。专用标签可直接粘贴缠绵在线缆上。这类标签通常以耐用的化学材料作为基层而绝非纸质。套管和热缩套管。套管类产品只能在布线工程完成前使用,因为需要从线缆的一端套入并调整到适当位置。如果为热缩套管还要使用加热枪使其收缩固定。套管线标的优势在于紧贴线缆,提供最大的绝缘和永久性。标签可通过以下方式印制而成:(1)使用预先印制的标签;(2)使用手写的标签;(3)借助软件设计和打印标签;(4)使用手持式标签打印机现场打印。第六十五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4.6.4标识管理3标识管理要求应该由施工方和用户方的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标识管理方案的制定原则,所有的标识方案均应规定各种识别步骤,以便查清交连场的各种线路和设备端接点,为了有效地进行线路管理,方案必须作为技术文件存档。需要标识的物理件有线缆、通道(线槽/管)、空间(设备间)、端接件和接地五个部分。五者的标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而每种标识的方法及使用的材料又各有特点。像线缆的标识,要求在线缆的两端都进行标识,严格的话,每隔一定距离都要进行标识以及在维修口、接合处、牵引盒处的电缆位置进行标识。空间的标识和接地的标识要求清晰、醒目,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第六十六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4.6.4标识管理3标识管理要求标识除了清晰、简洁易懂外,还要整齐美观标识材料要求。线缆的标识,尤其是跳线的标识要求使用带有透明保护膜(带白色打印区域和透明尾部)的耐磨损、抗拉的标签材料,像已烯基这种适合于包裹和伸展性的材料最好。这样的话,线缆的弯曲变形以及经常的磨损才不会使标签脱落和字迹模糊不清。另外,套管和热缩套管也是线缆标签的很好选择。面板和配线架的标签要使用连续的标签,材料以聚酯的为好,可以满足外露的要求。由于各厂家的配线架规格不同,所留标识的宽度也不同,所以选择标签时,宽度和高度都要多加注意。标识编码。越是简单易识别的标识越易被用户接受,因此标识编码要简单明了,符合日常的命名习惯。比如信息点的编码可以按:信息点类别+楼栋号+楼层号+房间号+信息点位置号来编码。变更记录。随时做好移动或重组的各种记录。第六十七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标识效果图第六十八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6管理子系统设计管理子系统设计时注意的事项管理子系统中干线配线管理宜采用双点管理双交接,楼层配线管理宜采用单点管理。在配线架连接区域,可以用交连或互连方式调整或更改布线路由,对配线架上相对固定的线路,宜采用卡接式接线方法,对配线架上经常需要调整或重新组合的线路,宜使用快接式插接线方法。根据信息点的分布、数量和管理方式确定楼层配线架(FD)的位置和数量,对于信息点不多,使用功能近似的楼层,为便于管理,可多个楼层共用一个楼层配线间,但FD的接线模块应有10-20%的余量,根据光缆的芯数、规格确定光纤终端盒的规格和形式,配线间的位置一般要求选在弱电井附近的房间。设备间内应留有一定的余量满足未来交接设备扩充的需要。第六十九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7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4.7.1建筑群干线子系统的设计特点应注意协调各方关系。建筑群干线子系统与公用通信网连成整体,从全程全网来看,也是公用通信网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使用性质和技术性能基本一致,其技术要求也是相同的。因此,要从保证全程全网的通信质量来考虑。建筑群干线子系统的线缆是室外通信线路,通常建在城市市区道路两侧。其建设原则、网络分布、建筑方式、工艺要求以及与其他管线之间的配合协调均与市区内的其他通信管线要求相同,必须按照本地区通信线路的有关规定办理。当建筑群干线子系统的线缆在校园式小区或智能小区内敷设成为公用管线设施时,其建设计划应纳入该小区的规划,具体分布应符合智能小区的远期发展规划要求(包括总平面布置),且与近期需要和现状相结合,尽量不与城市建设和有关部门的规定发生矛盾,使传输线路建设后能长期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在已建或正在建的智能小区内,如已有地下电缆管道或架空通信线路时,应尽量设法利用,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省工程投资,使小区内管线设施减少,有利于环境美观和小区布置。第七十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7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4.7.2建筑群干线子系统的工程设计的步骤

确定敷设现场的特点。确定电缆系统的一般参数。确定建筑物的电缆入口。确定明显障碍物的位置。确定主电缆路由和备用电缆路由。选择所需电缆类型和规格。确定每种选择方案所需的劳务成本。确定每种选择方案的材料成本。选择最经济、最实用的设计方案。第七十一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7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4.7.3建筑群干线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地下方式管道电缆第七十二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7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4.7.3建筑群干线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地下方式电缆沟第七十三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7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4.7.3建筑群干线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地下方式直埋电缆第七十四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7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2.架空方式架空电缆墙壁电缆第七十五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8防护系统设计4.8.1电气防护设计为向建筑物中人们提供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建筑物除需安装综合布线系统外、还有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供暖系统、煤气系统、以及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射频应用设备等电器设备。射频应用设备又称为ISM设备,我国目前常用的ISM设备大致有15种。表4-4列出了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推荐设备及我国常见ISM设备一览表。这些系统都对综合布线系统的通信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保障通信质量,布线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第七十六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8防护系统设计第七十七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8防护系统设计

(1)综合布线系统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表4-5的要求。注:①当380v电力电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m时,最小间距可以是10mm。②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可用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第七十八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8防护系统设计(2)综合布线系统线缆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的最小净距宜符合表4-6的规定。3第七十九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8防护系统设计(3)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表4-7的规定。

注:如墙壁电缆敷设高度超过6000mm时,与避雷引下线的交叉净距应按下式计算确定。S≥0.05L式中:S-交叉净距(mm)L-交叉处避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mm)第八十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8防护系统设计(4)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线缆和配线设备,或采取防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低于3V/m时,宜采用非屏蔽电缆和非屏蔽配线设备。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时,或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要求时,可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和光缆布线系统。当综合布线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宜采用金属管线进行屏蔽,或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及光缆布线系统。第八十一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8防护系统设计4.8.2接地设计在电信间、设备间及进线间应设置楼层或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共用接地的接地系统,如单独设置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如布线系统的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1Vr.m.s(Vroot.mean.square电压有效值)。楼层安装的各个配线柜(架、箱)应采用适当截面的绝缘铜导线单独布线至就近的等电位接地装置,也可采用竖井内等电位接地铜排引到建筑物共用接地装置,铜导线的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线缆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屏蔽电缆屏蔽层的两端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第八十二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8防护系统设计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线槽或钢管敷设时,线槽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应有不少于两点的良好接地。安装机柜、机架、配线设备屏蔽层及金属管、线槽、桥架使用的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就近接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当线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电缆和光缆的金属护套或金属件应在入口处就近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符合设计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接地导线截面积可参考表4-8确定对于屏蔽布线系统的接地做法,一般在配线设备(FD、BD、CD)的安装机柜(机架)内设有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屏蔽模块的屏蔽罩相连通,机柜(机架)接地端子则经过接地导体连至大楼等电位接地体。第八十三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8防护系统设计第八十四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8防护系统设计4.8.3防火设计防火安全保护是指在发生火灾时,系统能够有一定程度的屏障作用,防止火与烟的扩散。防火安全保护设计包括线缆穿越楼板及墙体的防火措施、选用阻燃防毒线缆材料两个方面。在智能化建筑中,线缆穿越墙体及电缆竖井内楼板时,综合布线系统所有的电缆或光缆都要采用阻燃护套。如果这些线缆是穿放在不可燃的管道内,或在每个楼层均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火措施(如用防火堵料或防火板材堵封严密)时,可以不设阻燃护套。第八十五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8防护系统设计在电缆竖井或易燃区域中,所有敷设的电缆或光缆宜选用防火、防毒的产品。目前,采用的有低烟无卤阻燃型(LSHF-FR)、低烟无卤型(LSOH)、低烟非燃型(LSNC)、低烟阻燃型(LSLC)等多种产品。此外,配套的接续设备也应采用阻燃型的材料和结构。如果电缆和光缆穿放在钢管等非燃烧的管材中,且不是主要段落时,可考虑采用普通外护层。在重要布线段落且是主干线缆时,考虑到火灾发生后钢管受到烧烤,管材内部形成高温空间会使线缆护层发生变化或损伤,也应选用带有防火、阻燃护层的电缆或光缆,以保证通信线路安全。对于防火线缆的应用分级,北美、欧盟、国际(IEC)的相应标准中主要以线缆受火的燃烧程度及着火以后,火焰在线缆上蔓延的距离、燃烧的时间、热量与烟雾的释放、释放气体的毒性等指标,并通过实验室模拟线缆燃烧的现场状况实测取得。表4-9为通信线缆北美测试标准及分级表。第八十六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8防护系统设计第八十七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8防护系统设计对照北美线缆测试标准,建筑物的线缆在不同的场合与安装敷设方式时,建议选用符合相应防火等级的线缆,并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列出:在通风空间内(如吊顶内及高架地板下等)采用敞开方式敷设线缆时,可选用CMP级(光缆为OFNP或OFCP)在线缆竖井内的主干线缆采用敞开的方式敷设时,可选用CMR级(光缆为OFNR或OFCR)。在使用密封的金属管槽做防火保护的敷设条件下,线缆可选用CM级(光缆为OFN或OFC)。第八十八页,共九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9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4.9.1概述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指导性技术文件,设计方案首先确定系统的拓扑结构,然后说明设计依据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