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概述余继林编著的《冯氏捏脊疗法》一书开头就这样说:“在诸国医药学的百花丛中,有一束引人注目的奇葩,它古朴,以它悠久的历史,顽强的生命力盛开在百花丛中,它芬芳,以它简易的治疗手段,明显的治疗效果争艳于异草之上。这就是古老而又实用的捏脊疗法。”捏脊疗法有如此盛誉。并非作者随心用文笔点缀的结果,而是由其康复医疗保健作用所决定的。(一) 含义捏脊疗法是一种以阴阳五行、卫气营血、经络学说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辩证施治为原则,通过医者双手按照一定的手法规律捏拿患者脊背(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产生的良性刺激。而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目的的一种推拿方法。捏脊作为一种疗法,不能和简单的捏拿动作相提并论。捏脊疗法过去主要用于儿科。治疗小儿疳积。故又名“捏脊疗法”。至今仍是“捏脊”、“捏积”并称,两者系一种疗法,两个名称。(二) 起源与发展捏脊疗法作为推拿疗法的一种,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在祖国医学史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最早手段之一。在原始社会中,我们的祖先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生产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外伤和疾病。疾病的伤痛使人本能的用手抚摸患处来达到减轻疼痛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简单易行的手段,使我们的祖先逐渐认识到推拿是可以治病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医学知识也不断地增进,推拿疗法作为一个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也被我们的祖先所重视和采用。属于推拿方法的捏脊疗法,也是我们祖先在与疾病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经验。随着推拿医学的起源与发展,捏脊疗法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掌握、研究、发展、提咼。早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取其筋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至,未愈更为之。”讲的就是捏脊疗法。捏脊疗法和推拿学一样,几经劫难。仍以其顽强生命力流传至今。随着生产力在人类康复医疗保健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不断得到发展。过去该法主要用于儿科,治疗小儿疳积。历代医家临床实践证明,捏脊已超出治疗小儿疳积的范围。对于小儿腹泻、呕吐、便秘、夜啼等也可用捏脊治疗。因而流传至今,仍是人们乐意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当今“疾病谱”(WHO指出:传统的疾病模式是:病因一病理一症状,现在应引申为疾病一功能损伤一残疾一残障〈严重残疾〉、“人口谱”(世界人口老化;因各种事故而至残疾者增多)的转变,捏脊在各种疾病的康复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如改善肺功能、治疗肺气肿,对高血压、消化不良、神经官能症、腰背疼痛等,具有康复显著的康复医疗效果。有人在捏脊基础上创立了捏胸疗法。随着国家的重视,康复医学的发展,对捏脊康复作用的研究会越来越多,治疗范围会越来越广。(三) 冯泉福与捏脊疗法在捏脊疗法方面,国内最有影响的是北京老中医冯泉福家。祖传从事捏脊疗法的冯氏医家和捏脊疗法的美誉连在一起,人们亲切地把冯氏医家称作“捏积冯”冯氏医家早在清朝末年就开始在北京从事小儿捏积的施术工作。到现在已经历经四代,具有150多年历史了”1926年在冯全福父亲冯沛成倡导下,冯氏医家在北京西城区众议院夹道4号院开诊。逐渐形成了冯氏捏脊疗法的特有风格。在治疗方法上,以推拿为主,同时结合了捏、捻、放、揉、按等手法,构成了冯氏捏脊疗法,手法简便、疗法明显两大显著特点,至今国内推拿界言捏脊者,多从冯氏之说。冯福泉和其两个兄弟响应政府号召,在1959年左右相继成为国家正式医务人员。一、手法捏脊是用双手操作治病的,疗效好坏和手法操作水平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要求医者必须具有娴熟的手法,稳健有力而又协调的动作。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做到这一点,医者必须锻炼双手的腕力和指力。掌握好捏脊术的基本功。(一) 腕力的锻炼/有节奏地做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倾、尺倾、内外回旋/双手腕力量、握重物(哑铃)作上述动作腕力、双手腕灵活性 拿一双筷子模仿敲击鼓点动作,3〜5分/次,1〜2次/天。(二) 指力的锻炼主要是练习拇指和食指的动作和力量。可按“捏脊八法”中的每一种手法进行练习,平常可在被褥上或自己衣服上反复训练。也可取一支园竹筷等,双手按照捏脊时的手法将竹筷捏紧,然后按照施术时的捻法动作,将拇指与食指间的竹筷在两指间迅速的捻动。有意识地重捻或轻捻,不仅可以增强指力,还可锻炼两手操作的协调性,3〜5分/次,1〜2次/天。常言道,“功到自然成”“熟能生巧”,只有反复练功,久而久之,指、腕才能灵活有力。(三) 手法操作1、动作要领捏脊是双手同时操作的,操作方法有两种:(1) 双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腹对准食指的第二节桡侧,两者保持一定的间距,虎口向前,然后以双手拇指二指从尾骶部长强穴开始,把皮肤捏起来。右手食指腹紧紧顶住左手食指指甲,沿着脊柱由上而下,双手交替捻动向前、随捏随拿、随推随放,一直到大椎穴,有时可根据病情如五官症状: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鼻周溃烂;牙齿松动,牙龈溃烂•捏至风府穴,操作一遍,如此循环。(2) 双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双手交替捻动向前,余同上述。上述两法,每捏3〜5遍为一次。从第二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医者可根据不同病情,采用“重提”的手法,有的做“走三提一”法也可有针对性地刺激某些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最后一遍捏拿结束后,医者可用双手拇指指腹在腰部肾俞穴按揉3〜5次(8〜10秒),到此捏脊的过程全部结束•此为常规操作。需要指出的是捏脊疗法总的讲较简单易学,但真正做到熟练掌握,得心应手,还需对整个捏脊术的具体手法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捏脊实际是捏、拿、推、捻、提、放、按、揉,八种手法的综合动作。2、具体手法(1)捏法将皮肤捏起来叫捏,是捏脊主要手法之一。双手拇、食指或拇、食、中三指将皮肤提捏起来。(2)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拿法是和捏法结合的,是捏法的进一步动作,捏的同时,要运用拿法。捏起皮肤以后,拇指用力下压,食指用力上抵,形成一个较重合捏微提的动作。“拿”同“捏”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3)推法以食指为主,将提捏起来的皮肤向前推动。具体动作:将食指二三节紧贴皮肤,均匀地向前推进,与拇指协调,边捏拿边推进。捻法拇食指相对用力,食指向前用力,拇指向后下拿捏,使皮肤从内前向后外捻动,犹如捻线一般,随捻随推,向前捻动患者皮肤,移动施术部位,左右两手交替进行•如果手法娴熟,看上去就像海边的波涛向前滚动。提法拇食指紧捏皮肤向外拉提的动作。施此法时,捏起皮肤要多一些,用于重提背俞穴等,或每捏3〜5下拉提一下。提拉力量因人而异,年龄大,体质强的可重一些;年龄小,体质弱者要轻一点•该法运用得当,在重提过程中可发出清脆响声。放法在捏、拿、提、捻动作中,都有松“放”的动作,它是随着捏拿部位的向前推进,皮肤自然恢复到原状的一种必然结果。没有放就没有捏,没有放就没有进。一放一捏,一放一进,使捏脊呈波浪形推进。使整个过程出现明显的节奏感。按法用拇指对准穴位,适当用力按压•常与揉法合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揉法双手拇指伸直,指端相对,其余四指握成半拳状,用拇指腹轻轻在皮肤上揉动,揉按结合,揉中带按,按中有揉。按揉穴位一般8〜10秒,然后起手。捏完后局部成充血状态,有些人感觉疼痛,但经过几次后会逐渐消失,多数患者捏后有热的感觉,全身轻松,头脑清新,精神旺盛。操作要求捏起皮肤多少要适当,过多不易向前推动,过少则易滑脱。用力大小适当.过重手法欠灵活,拉提或按揉时则患者难以承受,过轻则不易得气,影响疗效。推进速度应适当,过快易滑脱,过慢则不宜进退。捏拿时不可拧转,两手配合协调。捻动向前时,需做直线前进,不可歪斜。手法补泻1、 补法上述常规手法•长强一大椎(风府)2、 泻法捏脊从大椎穴开始,向下至长强穴•与补法方向相互•也是从第二遍开始,每3〜5下拉提一下•按揉穴位(肾俞)时力量要稍重.1、平补平泻第一遍:长强f大椎第二遍:大椎f长强第三遍:长强f大椎如此交替进行,按揉肾俞、外分收手。三、治则与疗程捏脊治疗前,首先要对患者详细检查,明确诊断,选用适应指法•辨清虚实,以供手法选择捏脊的所适应的原则是:关于疗程,一日捏一次,连续七日为一疗程•一般不间断,如需进行第二疗程治疗时,中间休息2〜4天.病程较长,恢复较慢的患者.诸如老年性疾病(哮喘、骨质增生炎)的康复,可重复4〜5个疗程或更多。四、体位选择(一)患者体位1、 成人:一般采用俯卧位,体味必须舒适,把脊背伸平,皮肤放松,以便于操作,亦可采用坐位,上前略前倾。2、 小儿:一般下列四种:屈肘俯卧床上,两手放在颌下,下肢伸直,适宜七岁以上患儿。家长坐在床上或椅凳上,让患儿两脚踩地,两手固定患儿上肢,适宜5〜7岁的患儿。患儿伏在家长膝盖上,家长将患儿揽在怀中,适宜3〜5岁小儿。患儿俯卧于家长的一侧大腿上,双下肢由家长夹紧,家中两手固定患儿,适宜生后百天至三岁的小儿。(二)医者的体位主要是以怎样操作方便为前提•一般站在患者的正后方或侧后方•有时也可用两膝盖固定患儿的下肢和臀部,以防患儿手足乱动影响操作.五、注意事项1、 捏脊时间最好在早晨空腹时进行,夜里入睡前也可•捏完之后半小时方可进食,以免影响疗效.2、 对消化不良、胸闷、腹胀患者,常在饭后捏,食欲不振者,饭前捏。3、 捏脊环境要安静,室温要适宜,室温过高,患者治疗部位和医者手部易出汗,妨碍捏拿;室温过低,则易使患者着凉感冒。4、 医者精力要集中,手法要适度。对于初诊者,开始手法不宜过重,应由浅入深,以便逐步适应。5、 对患儿态度要和蔼可亲,争取患儿配合,防止产生恐惧心理,乃至出现哭闹现象,影响操作。6、 夏天气候炎热,背部汗多者,可先用毛巾拭干,而后撒上滑石粉再捏,否则捏不起来。7、 对肌肉发达、皮下脂肪过多的病人,背部肌肉坚实,捏不起来,可用手抓法再捏,否则捏不起来。8、 捏脊治疗疳积患儿期间,应嘱咐家长注意患儿饮食,做到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应用胃口。冯氏认为要禁食酸醋、芸豆和螃蟹。(笔者认为,此有待进一步研究,无需禁食)。9、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做捏脊治疗:患者背部有疖肿、外伤或患有某些严重皮肤病而出现背部皮肤损害者。有严重心脏病(小儿),施术时是有可能加重病情甚或可能出现意外险情者。有某些神经精神疾患,不能配合治疗者。有某些出血精神疾患(如血友病、PT病)。施术时有可能加重局部或全身出血倾向者。患急性热性病者。六、康复治疗原理(一)中医学认识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作为人体营养物质与机能的两种阴阳属性应保持着对立统一的(营养物质-――阴、机能-一一阳)协调关系。一旦这种相对平衡状态由于重重的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疾病就会随之发生,此即《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观点。就人体气血而论,气为阳,血为阴,阳气和阴血在人体内时一种相互依赖和相互滋生的协调关系。气能生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捏脊疗法即是依据中医的这些基本理论。通过患者脊背,振奋全身之阳气,推动全身气血之运行,达到康复治疗之目的。那么,为何单单捏拿患者脊背呢?这是因为就人体腹背而言,腹为阴,背为阳,而脊又在背之中央。脊柱是人身躯干的中轴骨。乃躯干活动之基础。由于脊柱及附属组织与某些经络和脏腑的关系至为密切,所以脊柱及其附属组织的病变可影响于某些经络和脏腑:同样,某些经络和脏腑的病变亦可反映于脊柱及其附属组织,这就为捏脊疗法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脊柱和督脉有密切的欢喜,督脉循脊而过。《难经•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故其总督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有关。督脉又于冲任二脉同出一流而分行与人身之胸腹及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夹脊而行,腰为肾之府,足少阴肾经“贯脊属肾络膀胱”《难经》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五脏六腑的俞穴皆在背部,脏腑通过与背部俞穴的连属关系,构成经络相通,气血相注,阴阳相贯,相互通应的统一体。故五脏有病,捏取其俞穴就可以使阳经之气血达于阴经,阴经之气血达于阳经;在里之气达于肌肤,在表之气达于脏腑。此即《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俞在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病行阳”之意。总之,脊柱为督脉所辖,与五脏六腑尤其与肾、膀胱经的关系至为密切。采用捏脊疗法,可以振奋督脉阳气,通过疏通经络、调达气血、调和脏腑,调整全身阴阳之气,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之目的。(二)现代医学认识及有关实验研究1、 促进消化吸收(1) 神经体液调整作用中国科学院实验证明:捏脊除使大脑皮层植物神经活动过程得到改善外,还可见到消化液、消化酶分泌增加。血清蛋白氨存留率增加,这说明身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储存等有所增加。(康秉学等《陕西新医药》15(1)3,1986)(2) 捏脊能增强功能活动,使其活动增强,促进消化吸收。尿淀粉酶含量的高低,可直接反映胰脏淀粉酶分泌淀粉酶的功能。周润芝等观察75例疳积患儿,尿中淀粉酶活性焦正常儿明显降低,经捏脊治疗两周后,明显升高,可见此法可使患儿胰淀粉酶的分泌趋向正常,初步说明捏脊疗法有助于改善疳积患儿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周润芝等《北京医学》(4)219,1983)(D――木糖是戊糖的一种,同葡萄糖和果糖一群,在上段空肠吸收,但吸收后不被肝脏所利用,部分在体内破坏,大部分从尿中排出。因此对肾功能正常者,口服木糖后尿中排泄量即反映小肠相对吸收量)。北京中医医院小儿科等对51例疳积患儿在捏脊治疗前后进行木糖实验观察,捏脊前木糖排泄率为18.05±5.58,捏脊后为22.52±5.42,捏脊后木糖排泄率较捏脊前平均增加4.49±0.84(均差土标准差),捏脊前后自身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捏脊疗法确能提高小肠的吸收功能。(北小等:《中医杂志》,(9)24,1980)汪月琴等观察57例疳积患儿的血清胃分泌素水平,结果表明患儿血清胃分泌素有非常显著地增多(多与胃功能的胃泌素对胃壁细胞有很强地作用。使其分泌胃酸,促进胃窦部运动。抑制幽门括约肌运动等)。捏脊2周后血清胃泌素下降71±19.97(均差土标准),经统计学处理,捏脊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0.001)。与正常儿相比,无明显性差异(P〉0.05)。(注:《中医杂志》(7)26,1981)2、 对于佝偻病患儿:(1)使血清无机磷及钙含量增高(血清磷治疗后不出现高峰),血清无机磷:捏脊前〈3.0mg/100ml血清者,25.6%捏脊后〈3.0mg/100ml血清者,1.2%〉4.0mg/100ml血清者,79.8%血清钙:正常值〈8mg/100ml血清者,8.0〜8.9捏脊前:7.5g/100ml 21.2 增加钙存留率25.6%〜82%捏脊后:7.0mg/100ml 51.6(2) 钙磷乘积:〈30者大为减少(捏脊前)31.8%-5.1%(捏脊后)(3) 促使血红蛋白和造骨机能等有关蛋白质合成过程增加。由此还可说明,由于这一过程增加人体对无机磷的需要。抑制无机磷上升,因而捏脊后血清无机磷并不出现高峰,接近正常水平。据上可得出:捏脊防止佝偻病效果显著。(刘胜杰等《卫生研究》(1)22,1980;(2)96,1981)的4、捏机能增加蛋白质在体内贮留与利用,促进消化和造血机能的改善,可促进血红蛋白和血清总蛋白的增长。(翁礼桐等《卫生研究》(2)101,1981)5、 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桑长利《中医杂志》(11)858,1980)6、 捏脊可使皮肤充血,可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抗病能力。七、临床应用(一)小儿疾病1、 积滞指小儿内乳食,停聚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肠胃疾患,以不思乳食、腹部胀满、大便不调等为特征。捏脊时可重点提脾俞、胃俞、大肠俞(冯氏)。2、 厌食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冯氏对此常在捏脊时重提脾俞、胃俞、大肠俞。另据李江报道,以此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10例,捏脊从大椎到尾椎来回10次,使局部皮肤潮红,然后按揉脾俞8分钟,肝俞5分钟,1次/日,3次一疗程,间歇一天后进行下一疗程。经过一疗程治疗,显效88例(80%);好转22例(20%),总有效率100%。(《按摩与导引》(1)16,1990)3、 疳积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宜、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脏腑失养、气液干涸、形体羸瘦、饮食不为肌肤,影响生长发育,病程较长的一种慢性疾患。临床以不同程度的形体干枯羸瘦、毛血不容、头发稀疏、精神疲惫、腹部胀大、青筋暴露;或者腹凹如舟,饮食异常等为特征。古代儿科医学文献中,对疳积症的论述就相当丰富,临床证型分类方法较多,仅病名就有几十种,如肝疳、脾疳、心疳、肾疳、肺疳;眼疳、鼻疳、牙疳、脊疳等,均可采用捏脊疗法治疗。捏脊时,除常规手法外,根据病情重点捏提有关肾俞穴。如脾疳选大椎、心俞、脾俞、胃俞;肝疳选脾俞、胃俞、肝俞、肾俞、风府;心疳选肝俞、脾俞、心俞、大椎;肺疳选大椎、肺俞、脾俞、胃俞;肾疳选肺俞、肾俞、脾俞、大椎等。4、 腹泻冯氏常在捏脊时提拿脾俞、大肠俞、三焦俞。周子轩以此法治疗婴幼儿泄泻104例,捏脊从腰骶部开始,每向上一椎体就捏提一下,每隔2〜4h,让患儿服些淡盐水。104例中,12例好转,余全部治愈。(《按导》(2)16,1990)黄一中治疗30例,捏脊三遍后,按揉足三里、三阴交、天枢、气海、八髎穴。愈24例,好转6例。(《新疆中药》(2)29,1986)李江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18例,捏脊来回10次使皮肤潮红,按揉脾俞、小肠俞各10分钟。服中药,15例治疗3〜4天,3例治疗5〜7天。(《陕西中医》(3)124,1988)对此有关报道较多,不再列举。5、呕吐冯氏捏脊时捏提肝俞、胃俞、膈腧。李江对此从长强一大椎来回10次,然后按揉脾俞12分钟。98例中,94例1〜3次愈,2例4次,2例6次愈。(《按导》(5)10,1989)周子轩治呕吐,捏脊从第一胸椎一第九胸椎,并按揉膻中。(《按导》(2)16,1990)6、便秘冯氏常捏拿大肠俞、胃俞、肝俞。也有分虚实之不同,在捏脊时,实症提肺俞、大肠俞、肝俞、大椎等,虚症重提肺俞、大肠俞、脾俞、胃俞。7、 遗尿冯氏常重提肺俞、肾俞、膀胱俞。也有人捏脊,长强一风府,五遍,“走三提一”,捏至风府时,再用两拇指在每个棘突处按摩三下,并重点按揉肾俞、关元俞、膀胱俞。治疗486例,愈286例(58.86%),有效140(28.81%),无效60(12.34%)。(《中医杂志》(4)32,1985)8、 夜啼冯氏常重提肝俞、厥阴俞、胃俞。张可首治疗夜啼(脾寒心热型)除捏脊外,合用补脾经、补肺经、清胃经、清心经等。(《按导》)林少仁治小儿夜啼(食积脾虚)捏脊并按揉中脘及脐周,每日早晚各1次,七日愈。(《按导》(4)27,1990)9、 佝偻病由上述之康复治疗机理可知,捏脊防治佝偻病,效果显著(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可见于前述之疳积,可根据病性,在捏脊时重提有关俞穴。除上述外,小儿营养不良型浮肿、小儿多汗、烦躁等也可用捏脊疗法治疗。二)成人疾病捏脊疗法以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在成人疾患的治疗与康复中,发挥这种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常捏脊可起到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这对于我国人口中老年人增多。(据预测,我国老年人本世纪末将增加至1.3亿,占人口11%左右)这一状况,其作用将更加突出。1、 五更泻2、慢性肾炎 、3、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4、 高血压5、功能性低热 病程长,伴脾胃虚弱者,皆可用捏丿脊疗法6、 功血症7、 痔疮8、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捏脊后,按揉脾俞、肾俞、命门等穴,效佳9、 营养不良性浮肿翁礼桐等观察捏脊时对“浮肿”患者的疗效:一期浮肿患者60人,愈33(55%),余皆好转;一期浮肿患5人,愈2人(40%),余皆好。(《卫生研究》(2)101,1981)10、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一哮喘)桑长利捏脊治疗24例,长强一上胸椎,捏脊3遍,推动时每隔5cm捏提一次。重提肝俞、脾俞、肾俞;再以双手自上一下按揉脊柱两旁3次,在肺俞上重提并停留片刻;按揉脾俞、肾俞、大肠俞各3次;双手空拳拍打脊柱旁浅背部上一下3次。(《中医杂志(11)585,1980)11、 逆经刘刚报道(见卡片)12、 痛经捏脊时重提八髎、肾俞、气海、关元13、 腰背痛(腰椎骨质增生病)捏脊后,按揉腰部穴位,肾俞、气海等除上述外,对主动脉硬化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肝炎、神经衰弱、慢性盆腔炎等,均可用捏脊法康复治疗,临床中,要在掌握捏脊康复和治疗机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对有些疾病可在捏脊时均加其它手法或辅以药物等。(胡斌《康复疗法》中国展望出版社)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没有疾病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常做捏脊也大有补偿。因为捏脊可以增强呼系统能、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功能、胃肠消化功能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常做捏脊,可以防病保健、强身健体,故有人在《健康报道》撰文:“养生长寿诀捏脊”(1989、11、25).常坐捏脊确实是推迟衰老的重要途径之一。捏胸疗法捏胸疗法,是在捏脊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捏胸疗法有着与捏脊疗法同样的效果,因此,捏胸疗法可以为一种独立的疗法。1、理论依据按照中医的理论:“任脉为诸阴脉之海”,特别是小腹部腧穴,有使全身强壮的功能,任脉及其两侧的脾经、胃经、心经、肺经与脾胃心肺有密切关系。捏胸疗法不仅作用于任脉,还作用于脾胃心肺等经,调整有关脏腑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现代医学认为,捏胸是一种刺激疗法,是对末梢神经的一种良性刺激。这种刺激可以传导至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使其调节机能得到改善,并继而刺激周围的血管、淋巴管、肌肉,使血管扩张、血流迅速、新陈代谢旺盛、营养充足、脏气机能及组织弹力增强。由于淋巴循环迅速,而吞噬作用也活泼。因此,整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从而减轻病势,医治痊愈。2、操作方法脱去上衣,露出胸部及腹部,如有汗可涂爽身粉。先用手轻抚摩胸腹区中线及两侧,而后从胸骨柄上缘开始捏,用两手大拇指在下,两手食指在上,上面的两个指头往后捻,下面的两拇指向上推,至肚脐上缘为止,如此往返数次;区中线的两侧在副胸骨线上由第一肋骨下缘至第十一肋骨下缘,前腋窝现有第一肋骨下缘至第十一末端下缘,往返各数次,而后轻轻抚摩数次。3、适应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风湿性心脏病(轻症)心力衰弱、高血压性心脏病(轻症)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轻症)、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肺炎。胡斌《康复疗法》中国展望出片社,1984.3推拿练功第一章概述一、 概念推拿练功时推拿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介绍推拿人员练功的方法,以及在解剖、生理、生化等医学基础上研究练功的人体局部组织与整体的影响,探讨练功时人体形态结构、机械运动规律与练功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推拿练功,它包括两个方面:1、 专业性推拿练功系指培养推拿医生的身体素质而进行的一系列专门训练。2、 医疗性推拿练功为增强患者自身的康复能力,配合手法治疗,令患者进行的系统自我锻炼。推拿学十分重视推拿练功,强调“一份工夫,一份练功”认为这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故对推拿医生来说,推拿练功不仅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医疗技术,而且也是一项对自身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措施。二、 推拿练功的起源和发展推拿练功历史悠久,与我国古老的“引导”练功方法有着极深的渊源。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和抗病斗争中,创造出了“导引按蹻”的防治疾病方法。“按蹻”即沿革至今的推拿。而“导引”则是练功方法的最早萌芽和雏形。(王有仁《家庭按摩治》释“导引”为自我按摩和练功)当时“导引”的含义即“摇筋骨,动肢节,行气血”,具有治疗和强身防病的作用。春秋战国时,著名哲学家庄子在《刻意篇》中记载:“吹煦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本,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内经》又云:“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以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均指出:导引不仅能强身,而且能治病,并早已为古代医家所重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医术中,有两篇“导引”专著,其中《导引图》上绘有40余种姿势,形象栩栩如生,这是我国历史上所见到的最早的练功图解。汉末名医华佗在继承前人有关“导引”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民间流传的一些内容,模仿虎攫、鹿伸、熊匍、猴纵、鸟飞等动物的各种形态姿势,创编了“五禽戏”并总结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譬犹户枢不朽耳”的练功体会。为普及练功提供了第一批实际功法和有力的理论依据。隋唐时期,“引导”得到了广泛应用,被官确定为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新唐书•百官志》:“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数人,并以九品一下,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痰”隋唐以后,由“导引”衍化而生的各种练功法,名目日渐繁多,可分为技术练功法、健身练功法,而“导引”本身则被相当一部分人狭义地理解并称为气功练功法的专有名词。推拿练功属于防治结合的健身练功法类,其产生发展与推拿医术本身的兴衰而起落,其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旧时推拿练功法散见于民间而无系统,直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才组织力量就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和统一。整理后的推拿练功法,筛选了“达摩易筋经”和“少林内功”两种功法,作为徒手练功法的功种,又以石担、石锁、抓坛子等民间四械练功方法,作为四械练功法的内容,从而在练功的过程中,注重了外形和体力的锻炼。三、推拿练功的特点推拿练功具有很好的健身强体、防治疾病的作用,它对人体肌肉力量记忆内脏机能都有一个明显的锻炼和提咼,具有如下特点。(一) 动作明细,锻炼全面推拿手法是用手法作用于人体防治疾病的,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为达到此目的,推拿医生必须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和指力、臂力及腰腿的力量,这也就需要一个自我锻炼的过程。推拿练功送取的方法,对人体素质和力量锻炼很明显,练功中针对性很强。如少林内功、易筋经等。首先强调步型、档势,要求通过下至各种屈曲、起伏,使下肢肌肉、韧带以及腹肌、背肌、腰肌等都得到一个全面的锻炼,长期练习,可使下肢肌肉充实,力量大增。这正如练功家所谓的:“筑其基,壮其体”文说,有了扎实而坚强的下肢力量,即是练功顺利进行的良好基础。推拿练功中还有许多动作都是以掌为主要动作基础,掌从胁肋下按推而出,徐徐有力,两手起落多有螺旋翻转,使前臂肌肉产生一个拧转裹抱的过程,形成拧劲、挣劲、螺旋劲等,若再兼之以握力器、拉力器、哑铃等针对性更强的器械练功,通过各部鸡肉的伸屈收缩、相互争衡,从而使指掌上肢肌肉力量得到更大的锻炼。(二) 注重“意”、“气”,强调“内劲”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推拿临床工作的特殊性质,更要求推拿人员具有“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所以推拿练功中强调蓄养气机、充实精血。而要达到这一良好的机能状态,则需通过诸如武术的“外练肌骨皮,内练一口气”,以及气功“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等的锻炼过程。进行这些锻炼时,由于适度的意念活动,可有效地促生、转化人体的“精、气、血”类物质(意念活动,即人体功能活动、阴阳转化、功能活动〈阳〉可化生精、气、血〈阴〉),提高其功能质量,“以意领气,以气贯力”使人体产生所谓的“内劲”(内在的力量)。这种“内劲”的产生,可以说是人体功能状态的最好发挥,其不仅有益自身的生命机能,更可以在对他人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时产生积极的康复作用。(三) 医练结合,增强疗效古人云:“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推拿临床工作中,正是恪守了这一说法,不仅重视疾病的治疗,而且更加注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推拿练功中的一些动作,很适合病患者练功,有利于消除疾病,是一种扶正祛邪和调动病原积极性的好方法。如少林内功中前推八匹马,倒拉九头牛一类动作,两手自胁肋两侧向前推出,使气机蓄行出于中焦,故能健脾和胃,促进肠胃机能,使摄纳增加,化生有源,气血由是充沛。凤凰展翅一类动作,两臂横向两侧展开,使胸廓扩张,上焦气机得以舒展,可有宽胸理气、平肝利肺的作用,并因而调整了气机,使亢逆之肝阳下降,故能防治高血压、眩晕等疾病。推拿练功过程中,都强调一定的下肢动作,要求下肢运动运用“霸力”(即用足力气,以五指抓地,足跟踏实,下旨挺直,两股用力),使下焦气机畅旺,以健脾壮腰,故而对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疾病有防治作用。推拿练功,包含了对劲、肩、腰、背各关节的活动锻炼,既使部位的功能、肌肉力量有所改善,又能防治这些部位的常见病、多发病。由推拿练功的作用决定了,对推拿医生来说,在练功锻炼的同时可防病、健身。对病人来说,根据不同的疾病,选用不同的功法锻炼,可防病、治病。四、推拿练功的作用推拿练功,可以疏通经络、畅旺气血,外柔四肢百骸,内养五脏六腑。通过练功,可提高练功者的健康水平,是力量、耐力、灵活性、柔韧性等各项机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定向培养推拿专业工作者所必须剧本的耐力素质,包括全身耐力、心血管心血管耐力及呼吸系统耐力等,从而使其获得长时间进行手法操作的持久负荷能力。先将有关认识和研究情况分述于下:(一) 对血液和循环系统的作用1、 心肌发达、心脏收缩力加强。一般人心脏收缩每次能输入血液60〜70ml,经常从事练功,则80〜100ml/每收缩一次,甚至还要多。2、 心脏容量增大。大于一般健康三分之一左右。3、 心跳频率减少。心脏每次收缩后能有较大时间休息,就能给心脏提供较大的功能储备力量,使之能够承受更大的负担。4、 WBCf.RBCf.HBf:RBC和HB增加,可以提高人体的营养水平和代谢能力。WBC有吞噬细菌和异物的作用,可以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二)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推拿练功者有着较大的运动强度,从而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需要大量的氧气供给,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排除二氧化碳,这就是促使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幅度加深,呼吸器官加强工作,使其功能得到更好地提高。1、 经常练功,人的胸廓活动范围增大,肺活量增加。2、 呼吸频率在安静时减少至8〜12次/分,呼吸深而慢。使呼吸器官有较多的休息时间,不易疲劳,也不致大口喘气。(运动时)(三)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人体的复杂而又多种多样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进行时。推拿练功对神经系统能产生良好调节作用,并能使其机能有序化。如在练功过程中,许多动作都有动有静、有起有伏、有虚有实,这些特点对改善有机体的控制能力起到锻炼作用。中枢神经就随着这些动作的变化而迅速准确地变换,一下兴奋、一下抑制,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的调节机能,达到中枢神经、内脏、呼吸器官和手、眼、身、步的协调一致。(四)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人体的健康要求消化器官加强它的功能,更好的吸收食物中的养料来满足需要。1、 推拿练功时,消化器官中的腺体分泌更多的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H/T 1440-2023黑蒜
-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课外文言文冲刺课件
- 不等式证明复习课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职员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职员管理篇】
-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 《企力管理咨询》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职员管理篇】
-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课件
- 4S店维修安全管理制度
- 软件定义网络(SDN)实战教程课件
-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考试题库-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 2024江苏省铁路集团限公司春季招聘24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智能变电站新一代集控站设备监控系统技术规范部分
- 企业反恐专项经费保障制度
- 电梯工程师在电梯设计中的工作内容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液压气动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
- 肥猪销售合同模板
- 餐饮顾问合作协议
- 两课 说课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分析(获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