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1页
广东茂名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2页
广东茂名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3页
广东茂名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4页
广东茂名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茂名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①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②所以:是为了。③鸱枭(chī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D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C.凌忽长者,轻慢同列(轻视)D.人疾之如仇敌(疾病)9.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BA.乃入见见人读数十卷书B.恶之如鸱枭死亦我所恶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人疾之如仇敌D.虽不能察,必以情如此以学自损10.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A.【甲】文第一段记述曹刿询问和批驳鲁庄公的看法,最后得出抓准战机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B.【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要傲气。C.【乙】文“如此以学自损”中“此”指代的内容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D.【甲】文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曹刿深谋与远见,【乙】文通过所谓读书人的行为表现,写出其鄙陋与短见。【参考译文】【乙】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我却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大家仇视他像对仇敌一般,厌恶他像对恶鸟那样。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2015广东茂名)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C.吾孰与徐公美(仔细,现写作“熟”)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毒之乎B.而复问其妾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苛政猛于虎D.闻寡人之耳者以告先帝之灵10.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二段中邹忌运用了排比句式,一环紧扣一环,有力地阐明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论点。B.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了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C.文中的齐威王是一位善于采纳忠言且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D.邹忌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也启示我们:忠言不一定要逆耳。【参考答案】8.C9.D10.A(2013广东茂名)《论语》十则(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B.不耻下问(可耻)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人不知而不愠水落而石出者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D.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10.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参考答案】8.2分B9.2分C10.2分B(2012广东茂名)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DA.可爱者甚蕃(多)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DA.水陆草木之花

问所从来,具答之B.自李唐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C.濯清涟而不妖

密愧而出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10.对选择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C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C.作者以牡丹为陪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2011广东茂名)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8.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悉如外人(熟悉)C.便要还家(邀请)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2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3分)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2009广东茂名)岳阳楼记(节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优,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l)春和景明:(2)长烟一空:(3)宠辱偕忘:(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2、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句2分)(l)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2)是进亦忧,退亦忧。译:(3)微斯人,吾谁与归?译: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你认为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2分)答:【参考答案】10、3分D(D责任,担子;A假如/和;B恢复/再次,又:C精神/品德)11、4分(1)阳光朗媚;(2)全部,完全(整个,都);(3)一起;(4)探求。(答对1个得1分)12、6分(1)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或: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玉璧,静静地沉浸在冰底.或: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2)这样,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处地方官也担忧。或: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不在朝廷做官)也忧虑。(3)(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或:我与谁归附在一起呢?我将和谁一道呢?)(评分意见:6分。每句2分,意对即可)13、2分①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上面三点答对一点即可得1分)②略,言之成理即可。(1分)(2008广东茂名)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百川灌河(2)东面而视(3)河伯始旋其面目(4)而轻伯夷之义者12.翻译下面句子。(6分)(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1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参考答案】11.(1)注入(2)面向;朝向(3)旋转;掉转(4)认为……轻12.(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13.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参考译文】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见闻少,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讥笑。”(2007广东茂名)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4.与“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从: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绝: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16.翻译下面句子。

(6分)(1)负势竞上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7.本文是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3分)【参考答案】14、C15、(1)顺着;顺;随

(2)独一无二;独特(3)(马一般)飞奔;奔马:飞奔的马

(4)通“返”;回来;返回16、(1)(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或: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3分)(2)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或: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3分)17、听(听觉)(1分)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分)(2006广东茂名)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粟。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绕白,外与天际,回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7、选出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独立出众)B。不与培土娄为类(小土丘)C.漫漫而游(慢步徐行的样子)D。惴粟(恐惧)8、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自余为僇人/行拂乱其所为B。日与其徒上高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C.外与天际/横无际涯D。穷回溪/复前行,欲穷其林9、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颓然就醉/屋舍俨然B。则施施而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故为之文以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日与其徒上高山/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10、选出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A.文中第一段写作者纵情于山水,但却掩饰不住他内心的苦闷。B.作者游西山,沿途过湘水,缘溪流,伐荆棘,烧茅草,无不表现出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C.作者登临西山,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寄情山水,物我两记忘,醉而忘归。D.柳宗元游山必醉,可见他无所寄托,整日沉沦于被贬的阴影之中。【参考答案】7.C8.D9.A10.D【参考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2005广东茂名)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舍生而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