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监管地_第1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监管地_第2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监管地_第3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监管地_第4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监管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监管的

演化博弈分析摘要:由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商业银行往往会有隐匿不良贷款的冲动,账面不良贷款数据实际上是商业银行与监管部门之间不断博弈的结果。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商业银行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关系进行描述和剖析,厘清不良贷款监管博弈的运行逻辑,得出双方博弈的三点启示。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即提高风险防控意识,积极优化信贷结构,检查指导督促纠偏,严防重点领域风险等,进而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关键词:不良贷款金融监管有限理性演化博弈王涛*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助。作者简介:王涛,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经济师,广西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管理。一、引言当前,受结构性、周期性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产业总体运行虽稳中有进,但市场信心不足、内外需不振、产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背景下,部分产业整体利润率下降,个别企业出现亏损甚至财务恶化的状况,导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不断攀升,资产质量持续恶化。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达12744亿元,较2014年末快速增长51.2%;不良贷款率1.67%,较2014年末上升0.42个百分点,连续十个季度环比上升。但账面不良贷款的数据是否已反映了真实情况?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真实的不良贷款远高于账面数据,商业银行的真实风险被掩盖,会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不稳定风险。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真实性及其监管的研究,有助于加强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对金融监管部门的市场监管也具有积极意义。二、商业银行隐匿不良贷款的方式分析(一)贷款分类人为调整,应列为“不良”而未计入“不良”这种方式是银行掩盖不良资产的主要手段,主要通过如下几种途径实现:一是逾期天数达到划入不良的标准,但仍在关注类贷款中反映;二是借款人跑路、停产、破产、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贷款风险分类仍未纳入不良;三是交叉违约类贷款迟迟不调整;四是人为上调信贷系统评定的风险分类等级。上述这些行为实际上是银行将内控制度束之高阁,人为调整贷款风险分类结果,主动作为来隐藏贷款真实形态。(二)套用容忍度较高的小企业贷款分类掩盖风险根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6〕23号)和《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银监发〔2007〕63号),不同的企业类型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时标准存在一定差异。金融机构以授信余额500万元作为划分标准,将公司类客户分为一般企业公司类和小企业公司类两种客户类型,不同类型的客户在贷款五级分类时其逾期天数范围不同。如对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180天的贷款或表外垫款31天至90天,一般企业公司类客户将被划为次级类,而抵、质押类贷款的小企业公司类客户则为关注类。(三)以借新还旧或贷款展期等方式延长及掩盖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授信客户信贷风险暴露后,通过借新还旧或以贷还贷的方式,直接续作即将到期或已经到期的贷款等授信业务。该行为是银行在授信客户信用风险暴露、授信缓释措施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实施的,以此延长及掩盖不良资产风险暴露。并且,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借款人代偿能力明显不足,出现欠本或欠息的情况下,对贷款办理展期手续,使其贷款分类形态不被下调。这种行为实际上是银行通过展期方式将即期风险转化为远期风险,未真实、及时地反映贷款风险变化趋势。(四)原价互购不良资产包,不良资产出表意图明显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处置不良资产时,通过通道机构相互购买等同规模的不良资产包,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此种交易方式并未有效改善机构自身的风险状况,其通过不良资产出表而达到隐藏不良资产真实状况的意图明显。例如银行A和银行B将自身不良资产打包后,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然后双方以自有资金通过证券公司分别设立资产管理计划,用于投资股权交易所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而股权交易所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主要用于购买银行A或银行B在产权交易所挂牌的不良资产包,具体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图1:商业银行互购不良资产交易流程图此种交易模式银行A和银行B在不良资产包转让过程中高度协同,其交易模式、时间和规模基本一致,不良资产得以成功转让。虽然彼此账面不良资产金额减少,但采取此种模式仅仅将不良资产技术性出表,互持对方不良资产包后,不良资产风险仍彼此持有,并未有效减少各自的信用风险。让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打包转让时,与资产管理公司签订回购协议或担保条款,不符合资产转让真实性原则,违背信贷资产洁净转让等相关规定,属于不良资产虚假转让。资产管理公司购买贷款支出与获得的保证金金额一致,实际并不占用其自有资金,同时获得一笔中间业务收入,起到为商业银行藏匿不良贷款提供通道的作用。商业银行相关贷款(均应为不良贷款)变成了应收账款,各项监管指标得到美化,但由于全额存出交易保证金,使商业银行成为转出不良贷款风险的实际承担者,交易后实际风险并未转出,同时增加业务成本。如图2所示。图2:商业银行虚假转让交易流程图三、不良贷款监管的演化博弈分析(一)模型的基本假设博弈双方分别为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一般的博弈模型假设是博弈双方都是完全理性的,但显然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双方一开始不会就找到最优策略,商业银行会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和态度调整处理不良贷款的方式,监管部门也由于监管能力、检查频度等问题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存在渐进式认知,这些都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演化博弈模型假设双方均是有限理性的,博弈双方能够通过反复博弈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博弈一方监管部门的策略集中含有“检查”和“不检查”两个元素,概率分别为x和1-x。博弈另一方商业银行的策略集中含有“隐匿”和“不隐匿”两个元素,概率分别为y和1-y。假设双方的得益矩阵如下,其中第一个数字是监管部门的得益,第二个数字是商业银行的得益,如表1。表1: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的得益矩阵商业银行监管部门隐匿(y)不隐匿(1-y)检查(x)(R-C+E,W+I-E)(R-C,W+F)不检查(1-x)(-G,W+I)(0,W+F)其中:W是商业银行正常的经营收入;F是商业银行不隐匿不良贷款获得的长期利益,例如商业银行正确处理不良贷款数据,及时有效应对金融风险从而确保自身稳健经营;I是商业银行隐匿不良贷款获得的短期好处,例如监管要求的放松、减少拨备计提等;C为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实施不良贷款检查所产生的成本;E是商业银行隐匿不良贷款被监管部门发现而受到的处罚;R是监管部门实施不良贷款检查后带来的宏观收益(包括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地区金融风险减少、区域金融稳定性提高等);G是监管部门未及时发现金融机构隐匿所造成的各类风险损失(包括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下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以及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二)模型的建立求解基于上文的假设,监管部门采取“检查”策略的概率为x,采取“不检查”策略的概率为1-x,“检查”和“不检查”两种策略的期望得益分别为U1y和U1n,其平均期望得益为U1,则:U1y=y(R-C+E)+(1-y)(R-C)=Ey+R-CU1n=y·(-G)+(1-y)·0=-GyU1=xU1y+(1-x)U1n=(E+G)xy+(R-C)x-Gy从而可以构造监管部门实施“检查”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F(x)=dx/dt=x(U1y-U1)=x(1-x)(Ey+Gy+R-C)令F(x)=0,那么x=0和x=1,可以得到这两个稳定状态。对F(x)进行求导得:F'(x)=d2x/dt2=(1-2x)(Ey+Gy+R-C)由此推出,若y=(C-R)/(E+G)时,有dx/dt=0,即对于取值范围内的所有x都是稳定状态;若y≠(C-R/E+G)时,则有x=0和x=1两个稳定状态,其中:y<(C-R)/(E+G)时,x=0是ESS(进化稳定策略);y>(C-R)/(E+G)时,x=1是ESS。如图3所示为监管部门的三个相位图,表示在上述三种情况下x的稳定状态和动态变化趋势。图3:监管部门的复制动态相位图和上面的方法相同,假设商业银行选择“隐匿”策略和“不隐匿”策略的概率分别为y和1-y,“隐匿”和“不隐匿”两种策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U2y和U2n,平均收益为U2,则:U2y=x(W+I-E)+(1-x)(W+I)=-Ex+W+IU2n=x(W+F)+(1-x)(W+F)=W+FU2=yU2y+(1-y)U2n=-Exy+(1-F)y+W+F同样可以构造商业银行实施“隐匿”策略的进化方程:F(y)=dy/dt=y(U2y-U2)=y(1-y)(-Ex-F+I)令F(y)=0,那么y=0和y=1,可以得到这两个稳定状态。对F(y)进行求导得:F'(y)=d2y/dt2=(1-2y)(-Ex-F+I)由此推出,若x=(I-F)/E时,dy/dt=0,即所有y都是稳定状态;若x≠(I-F)/E时,则y=0和y=1是两个稳定状态,其中:x<(I-F)/E时,y=1是ESS;x>(I-F)/E时,y=0是ESS。如图4所示为商业银行的三个相位图,表示在上述三种情况下y的稳定状态和动态变化趋势。图4:商业银行的复制动态相位图(三)模型的结果分析通过对上述动态复制方程的分析可以得出,当商业银行实施“隐匿”策略的概率y<(C-R)/(E+G)时,监管部门将选择“不检查”(x=0)作为其演化稳定策略;当商业银行实施“隐匿”策略的概率y>(C-R)/(E+G)时,监管部门将选择“检查”(x=1)作为其演化稳定策略;当监管部门选择“检查”策略的概率x<(I-F)/E时,商业银行将选择“隐匿”(y=1)作为其演化稳定策略;当监管部门选择“检查”策略的概率x>(I-F)/E时,商业银行将选择“不隐匿”(y=0)作为其演化稳定策略。详见表2。表2: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的博弈策略选择博弈初始条件博弈稳定状态商业银行实施“隐匿”策略的概率y(即商业银行实施“不隐匿”策略的概率为1-y)y<(C-R)/(E+G)监管部门的演化稳定策略“不检查”y>(C-R)/(E+G)“检查”监管部门选择“检查”策略的概率x(即监管部门选择“不检查”策略的概率1-x)x<(I-F)/E商业银行的演化稳定策略“隐匿”x>(I-F)/E“不隐匿”在此基础上,如果对参数值进一步设定和分析,演化博弈模型的演化稳定策略将会更为复杂,博弈双方的对策也将随着改变:1、当0<y<1<(C-R)/(E+G)时,由前所述x=0即监管部门选择“不检查”是演化稳定策略。此时(C-R)>(E+G)>0,说明监管部门的检查成本C过大,远远高过检查收益R,并且超出的部分还超过商业银行隐匿的处罚损失E与其他风险损失G的总和,此时监管部门将选择“不检查”作为稳定策略(x=0)。当然,“不检查”策略从社会角度考虑必然不是帕累托最优选择,因为“不检查”策略极易纵容商业银行隐匿不良贷款,降低风险抵御能力,进而导致地方金融秩序混乱甚至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最终会使模型中的E和G大于初始假设值,使博弈难以稳定在均衡状态。因此从金融安全角度考虑,监管部门必须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以调整初始参数值,使得“检查”策略成为演化稳定策略。2、当(C-R)/(E+G)<0<y<1时,由前所述x=1即监管部门选择“检查”是进化稳定策略。与第一种情况相反,此时C<R,说明监管部门的检查成本C比较小,而检查收益R相对较大,此时监管部门将选择“检查”(x=1)作为稳定策略。需要明确的是,监管部门的检查收益R包括短期和长期收益,例如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地区金融风险减少、区域金融稳定性提高等。3、当0<x<1<(I-F)/E,由前所述y=1即商业银行选择“隐匿”是进化稳定策略。此时(I-F)>E>0,说明商业银行采取“隐匿”策略的短期好处I不仅大于采取“不隐匿”策略的长期收益F,并且超过的部分还大于商业银行隐匿所受到的处罚E,此时商业银行将选择“隐匿”作为稳定策略。因此,监管部门应该提高检查频度和处罚金额,提高商业银行违规经营成本,降低违规经营的额外收益预期,同时积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使商业银行因选择“不隐匿”策略而获得的收益不断提升。4、当(I-F)/E<0<x<1,由前所述y=0即商业银行选择“不隐匿”是进化稳定策略。此时I<F,说明当商业银行采取“隐匿”策略的短期好处I小于采取“不隐匿”策略的长期收益F之时,比如及时有效应对风险更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等,商业银行将选择“不隐匿”作为稳定策略。5、当0<(C-R)/(E+G)<1且0<(I-F)/E<1,即0<(C-R)<(E+G)且0<(I-F)/E时,情况最为复杂,没有恒定不变的稳定策略。因为x、y取值也是在[0,1]之间,(C-R)/(E+G)和y、(I-F)/E和x的相对大小对策略选择有直接影响,进而又会导致x和y的取值产生变化,影响策略的稳定性。具体来说,当0<(C-R)/(E+G)<1,即监管部门检查成本C与检查收益R之差小于商业银行隐匿不良贷款受到的处罚E和其他风险成本G的总和,如果商业银行采取“隐匿”策略的概率y>(C-R)/(E+G)时,监管部门将选择“检查”策略(x=1)。此时商业银行采取“隐匿”策略的概率可能会降低,但随着检查成本的上升和检查收益的下降,当商业银行采取“隐匿”策略的概率y<(C-R)/(E+G)时,监管部门将选择“不检查”策略(x=0)。“不检查”策略会引起商业银行采取“隐匿”策略的概率上升,即形成监管部门“检查”和“不检查”策略、商业银行“不隐匿”和“隐匿”策略交替出现的状况,监管部门“检查”策略不能持续,地方金融也陷入“隐匿”行为屡禁不止的“怪圈”。(四)模型的启示通过以上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及对相关参数的推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没有监管部门的监管,仅依靠市场利益调节和自身意识的提高,商业银行的规范发展不会达到理想状态;2、要保障商业银行合规业务的竞争优势和经营收益,提高其合规经营的收益预期,使绝大多数商业银行自觉合规经营;3、监管部门应采用有力措施加强对商业银行隐匿不良贷款的行为进行监管,提高商业银行隐匿不良贷款的成本,降低违规经营的收益,最终使所获收益无法抵补成本,从而消减商业银行隐匿不良贷款的倾向,督促商业银行提高合规意识,强化公司治理,提升内控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四、对策建议(一)提高风险意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准确进行贷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贯彻落实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以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为核心要素,认真掌握和分析借款人实际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建立动态的、综合的贷款分类考核机制,在认真分析评估借款人经营情况的基础上,严格落实风险分类调整的要求,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二)加强分析研判,积极优化信贷结构经济下行期是各类风险暴露期,合理引导各银行业机构进一步细化对企业间、行业间、地区间风险分布、传递和蔓延的分析,深化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和银行业信用风险先行指标的监测分析,提升对银行业整体运行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能力。同时加强对存量和增量贷款质量的风险监测,引导银行调结构,谋转型,做到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三)做好检查指导,坚决督促纠偏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对商业银行监督检查的职责,通过组织商业银行自查、定期或不定期现场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商业银行资产分类和处置的监督指导,进一步严格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的执行,强化对风险分类偏离的检查和考核,客观、及时反映资产质量及其变动情况,为实现“准确分类、提足准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打好基础。(四)加强风险监测,严防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风险监测关口前移,构建金融机构集团客户风险监测机制,重点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非金融机构、重大有问题企业等领域风险的监测;引导银行机构加强风险排查,建立健全“关注类企业名单”和定期跟踪报告制度,完善风险控制预警制度,对重点风险客户、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