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概述宁夏中部干旱带国土面积占全区的近二分之一,人口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全国目前经济最落后、最贫困的几个地区之一。中部干旱带最大的特征就是“干旱”,十年九旱,甚至是十年十旱,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发展的关键在水、希望在水。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自治区相继建成了固海、固海扩灌、红寺堡、盐环定四大扬黄灌溉工程与多处中小型库井灌区,已发展灌溉面积175万亩,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元左右。但灌区以外更大范围的雨养旱作区,由于缺水,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400元,不到扬水灌区的50%,是中部干旱带的贫困区,是宁夏最需要扶持的地区。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是实现全区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区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部干旱带发展不上去,就会影响全区的协调发展。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为了加快宁夏中部干旱带的脱贫致富步伐,2007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固原工作会议,两次召开中部干旱带会议,提出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总的要求、思路目标和措施,制定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发展纲要》,批准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规划》、《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总体规划》等规划,经过5年努力,在中部干旱带发展发展设施农业15万亩、特色农业100万亩,使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特色、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15万亩;将自然条件极差、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实施县内生态移民,整建制的搬迁到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扬黄灌区,规划2006~2011年实施生态移民20.68万人。围绕“水源、特色、转移、生态”,把扬黄、库井灌区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设施产业带,把旱作雨养区建设成为抗旱稳产型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构建起抗旱减灾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中部干旱带发展。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我区时明确指出:“要切实解决好中部干旱带的人畜饮水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尤其是抓好引黄灌区节水措施和中部干旱带节水农业。”2006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中部干旱带调研时指出:“对全区讲,宁夏总体是干旱地区,除沿黄地区有水利条件,可引水灌溉,其他地区靠天吃饭,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这也是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宁夏要考虑加强抗御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9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在我区调研时指出:“在解决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后,要将人饮、生产用水结合起来,进一步解决群众发1.2设计范围、依据及水平年1.2.1工程设计范围项目区位于同心县城以南的石狮镇沙沿村,1.2.2工程设计依据(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4)《防洪标准》(GB50201-94);(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50288-99);(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7)《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8)《宁夏中部干旱带展规划》;(9)《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规划(2007年~2011年)和2008年县内生态移民》实施方案;(10)其它有关现行规程、规范。1.2.2工程设计水平年现状年为2006年,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1.3工程任务和规模项目建设的任务: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解决同心县石狮镇沙沿移民新村3000亩高效农业的灌溉用水问题。根据项目区的规划布置,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兴建泵站1座;泵房1间,面积29.11m2,安装1台机组;管理房3间,面积56.18m(2)铺设扬水管道2.83km,输水干管道1条,长度2.5km,共布置支管道50条,总长(3)配套建筑物共521座,其中3.1万m3高位蓄水池1座,阀井120座,给水栓防护井400座。1.4水资源平衡项目区以种植枣署间作和日光拱棚为主,灌溉方式为管道输水加田间穴灌方式。管道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采用0.95,调蓄设施蒸发渗漏损失取调蓄水量的5%,计算本项目以固海扩灌扬水六干渠为起点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采用0.9。作物灌水时间及灌水次数主要根据项目区的气候特点,结合作物生长对水的敏感性确定,在作物需水的敏感期灌关键水。枣署间作按5次设计,4月上旬开始,6月下旬结束,每灌水10~15天,日平均灌水时间12小时;设施农业(日光拱棚)自2月上下旬至6月底,灌水间隔为5天左右,灌水次数按13次计算,日灌水时间采用22小时。枣薯间作灌溉定额分别采用40m3/亩,设施农业120m3/亩,年净用水量为16.56万m3,综合净灌溉定额55.20m3/亩,年毛用水量为18.4项目区取水水源为固海扩灌六干渠,根据规划,在固海扩灌我县可发展王团大沟沿项目区、石狮镇沙沿项目区,石狮镇麻疙瘩项目区,石狮镇庙儿岭项目区,四个项目区年总需水量71.02万m3,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规划项目区开发利用土地面积3370亩,灌溉面积3000亩,其中日光拱棚570亩,高效特色种植2430亩,本次规划该项目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工程兴建泵站1座,以固海扩灌六干渠渠水为水源,项目区通过引水渠——泵站扬水——3.1万m3调蓄水池——管道输水——给水栓——接软管灌溉的运行方式。工程规划自固扩六干渠7+770桩号处开口引水,新建引水渠50m至进水前池,通过泵站扬水至3.1万m3高位蓄水池,然后由高位蓄水池自压向整个供水系统供水。泵站为引水式正吸程布置,泵站主要由进水建筑物、前池、泵房和管理房组成。引水渠开口处六干渠渠底高程1400.03,设计水位1402.49泵站进水前池设计水位1400.45m,出水高程1464.85m,净扬程该工程布设扬水管道2.83km,自高位蓄水池出水在压力管道一侧布设1条辅水干管道,总长2.5km,控制灌溉面积3000亩;输水支管道垂直于主管道布置,支管间距100m,项目区共布置支管50条,总长20.0km,单管长度150~500m,单管流量1.5~2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兴建泵站1座;铺设扬水管道2.83km,输水干管道1条,长度2.5km,共布置支管道50条,总长20.01.6工程管理同心县石狮镇沙沿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由同心县水利局组织实施,建成后由同心县水利局预海水管所统一管理。对于节水补灌等供水工程的管理,推广用水户参与灌区管理,建立由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农民用水协会+用水户三位一体的供水用水新模式。骨干工程(泵站、蓄水池、输水干管、支管),由同心县水利局预海水管所负责组建供水公司,支管以下的田间管网和村庄内的供水管网由受益村组织农民用水协会负责管理。1.7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计划2008年开工,2008年完工。1.8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工程投资概算按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费用及计算标准进行编制,并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调整。材料及设备价格执行2008年第二季度的市场综合价,总投资338.7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318.08万元(骨干工程投资190.66万元,田间配套工程投资127.4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223.24万元,临时工程投资5.11万元,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投资32.08万元,独立费用为34.09万元,基本预备费用23.56万元,水保及环保工程费用为8.84万元,征地折迁补偿费用为11.78万元。1.9经济评价1.9.1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和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等经济指标,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采用30年经济计算期,社会折现率6%,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12.78%,经济净现值15.6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05,均大于现行规范要求指标,说明从国民经济角度评价,本项目的建设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1.9.2供水成本分析按总成本计算的全成本水价为1.0元/m3。第二章灌区基本情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项目区位于固海扩灌六干渠以东,南以黄梁沟为界,北至边浅沟,东至1463高程线,西至固海扩灌六干渠。南北长约1.0km,东西宽约3.0km。规划项目区开发土地利用面积3370亩,其中灌溉面积3000亩。2.1.2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较为平缓的丘陵和滩地上,地貌属于清水河阶地。地势平坦开阔,东、北高,西、南低,海拔高度在1400~1463m之间。2.2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区涉及石狮镇沙沿1个行政村,有人口726人。全部为回族人口,有农业人口710人,占97.8%,有劳动力402人,占农业人口比例为57.34%,2007年大家畜存栏112头,羊只560只,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20元。2.3水文气象同心县沙沿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基本特点是:日照长,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沙大,气温变化大,无霜期较短,据同心县气象站1961年~2004年观测,主要气象要简述如下。(1)日照为及太阳辐射日照充足,年平均为3054.5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65%,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865MJ/m2,光合同化热能每年为65千卡/cm2。(2)气温与热量年平均气温8.4℃,最高7月份平均气温22.8℃,最低1月份气温-6.8℃,气温年较差为30.6℃,日较差14.6℃。热量丰富,年平均有效积湿(≥10℃)为3146.2℃,且春温上升快,秋温下降迅速。无霜期较短,多年平均182d,一般在10初出现初霜,翌年4月20日左右终霜,无霜期≥2℃有140天到170天,多年平均为150天。(3)降水与蒸发项目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258.7。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且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三个月,这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61.8%。各月降水量又以7、8月份最多,且以局地暴雨形式出现。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各雨量站雨量极值比(年最大降雨量与最小降雨量比值)为2.7~10.6,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在Cv在0.32左右。受水区蒸发强烈,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80mm(E601型蒸发皿),干旱指数4.1,属干旱区。水面蒸发的年际变化小,年内变化大,其随各月气温、湿度、日照、风速的变化而变化。11月至次年2月为结冰期,水面蒸发量小。水面蒸发量最小月出现在最低月的1、12月份,春季风大,气温回升,蒸发量增大,最大月蒸发量一般出现在6、7月份。9月、10月随气温的下降水面蒸发量逐渐减少。(4)风沙灾害多年平均风速3.3m/s,以东、南风和西北风居多。一年中风速大于或等于3m/s的月份占全年的9/12,全年大风日数平均16天。沙暴多发生在春季,沙暴日数年平均为16天。初霜出现一般在10月6日左右,翌年4月22日左右终霜,≥2℃的无霜期140~170天。2.4水文及工程地质固海扩灌六干渠线跨越的地貌为清水河阶地,岩性由(Q2PL)洪积砂砾石、(Q2PL)离石黄土、(Q3m)马兰黄土、(Q4L)灵武组砾石、砂、粉砂、(Q4PL)砂砾石、壤土等组成。(Q2项目区多为砂壤土和淡钙灰土地段,呈坚硬、低压缩性,属Ⅱ级非自重湿陷性土,边坡比1:1.5。2.5水资源利用现状工程水源为固海扩灌六干渠扬黄水,固扩六干渠设计流量11.85m3/s,渠道长34.06km,起始水位高程1404.15m,末端水位1395.805m,设计比降1/5500。六干渠控制灌溉面积3.64万亩,配水流量1.21m3/s。其供水时间为:夏灌自每年4月1日至9月1日供水148d,9月2日至10月21日50d为停机检修时间,10月22日至11月20日27d为冬灌供水时间,11月21日至来年2.6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根据宁夏农业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固海扩灌区大沟沿片土壤调查报告》,在土壤类型中,普通黄绵土的面积最大,约占项目区土壤总面积的60%,淡钙灰土的面积较小,占项目区土壤总面积的40%。该区域土壤全部为无盐化土壤,均为适宜开发土地。项目区总土地面积为3370亩,总土壤面积3000亩,占89.02%,其它利用面积为370亩,面积占10.98%。在土壤总面积中,目前种植面积有2200亩,荒地800亩。2.7水利设施现状项目区属旱作区,仅有群众生活的水窖320眼,没有水利骨干工程。2.8存在的问题2.8当前我县发展节水农业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具体表现在有些地方不顾客观规律、不考虑本身条件,而是按主观愿望办事,在那些适合某种节水农业措施或已有某种节水农业措施的地方,不作周密分析,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又去发展另一种节水农业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指导节水农业发展的宏观区划和规划。一个地区,采取什么技术路线和战略措施实现节水农业,对节水农业发展关系极大,必须对与节水农业有关的各种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体规划,以指导节水农业的发展。2.8尽管目前采取的节水农业技术措施很多,但节水节到什么程度才算节水,效益高到什么程度才算高效,用哪些指标来衡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当前国内大多以工程形式来定,如实行喷、微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或大畦改小畦即为农业高效用水。由于没有一个定量的概念,工程之间的标准相差很远。有不少所谓节水工程,由于片面追求降低投资,工程非常简陋,节水效果甚微;有的只采取某种单项技术措施,虽然少用了灌溉水,但效益提高不大。这些都给发展节水农业宏观决策带来一种虚假的印象,即发展节水农业只需很少的投入。如果不能用科学实事求是的方法反映节水农业的标准,将会给全国统筹安排带来困难,直接影响到节水农业的投入产出的效益。2.8同心县在过去发展节水农业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而没有很好地将农业增产措施予以配套、形成综合技术。因此,常造成虽节水但产生效益并不高。在工程节水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综合农业节水技术,发挥综合优势,达到节水、高产、高效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我县目前已有采取各种节水措施的灌溉面积近10万亩,但这些面积上所采用的节水措施主要是工程节水措施,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为主要目标,各项非工程节水措施,比如综合农业节水技术,高效利用以及全灌区的水源优化调度的面积还很小。造成许多节水工程虽然投入很大,也配备了大量的节水灌溉设备,但田间用水效率并没能相应的提高。2.8由于同心县水土资源的地区分布不相匹配,要解决一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格局。要根本解决缺水问题,迫切需要修建一批供水骨干及输配水工程。2.8灌溉管理问题尽管一直强调,但改善不大。基层灌溉管理机构实行事业管理,由于地方财政落后,管理费不能到位,造成灌溉管理举步唯艰,加上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灌溉设施常被破坏,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损坏严重,经费短缺无力更新修复,灌溉效益日渐降低。第三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1.1是加快宁夏中部干旱带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区中部干旱带聚集了120多万农村人口。多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解决了干旱带80万群众的饮水困难,但仍有40多万群众为水发愁。同心县王团镇大沟沿基本处在中部干旱带的中心位置,其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具有广阔地开发前景。将黄河水引入这一地区,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解决人畜饮水以及脱贫致富问题,而且还可以为当地的工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提供水资源支持,对加快推进中部干旱带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生态农牧业的战略性转变,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2.2是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的需要同心县干旱山区是我县较贫困地区之一,由于干旱少雨,水资源奇缺,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受制于天,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据统计,人均收入不足全区平均水平的80%,人均粮食仅为全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54.6%。贫困落后局面,不仅极大地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通过兴建同心县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对发展灌溉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具有深远的意义。同心县域矿产资源奇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农民人均收入为1132元。是全国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贫困人口重点分布地区之一。通过项目建设,大面积推广马铃薯、枣瓜间作、枣署间作及设施农业种植,可以使项目区农户增产增收,估算通过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等节水种植,可以使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0元左右,人均收入达到1600元以上。目前宁南山区大面积异地搬迁扶贫受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限制,规模和数量受到制约。项目的实施是实现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3.2.3是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的需要“有水即为绿洲,无水则为荒漠”已被实践所印证。以大沟沿高效节水补灌工程为保障,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生态移民等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在近期内即可新增0.5万亩新绿洲,使灌区原有荒漠化的土地变为“山川秀美”的新绿洲。同时,由于供水工程的辐射作用,使其周边的万亩草原与荒山得到保护。3.2.4是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作用的需要项目区毗邻固海扩灌扬水灌区,对同心高效节水补灌区实现旱改水提供了工程建设条件。固海扩灌原计划灌区开发55万亩,设计引水流量12.7m33.2.5为同心县域内大面积推广特色种植提供条件同心县县年降雨量258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同心县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可以为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等种植提供基本保证。作物春季播种时节和出苗期严重缺水,影响出苗率和后期作物的生长。据资料统计,旱作区种植马铃薯亩株数2000~3000株时,产量及品质均达到合理值。每年4、5月份马铃薯播种季节,土壤墒情相对较差,土壤含水率低于50%以下,出苗期拉长,在土壤含水临界线15%时,种薯被迫休眠,旱作物种植马铃薯实际出苗率只能达到60~70%,相应产量减少30%~40%,旱情越重则出苗率和减产更加严重。近年来当地群众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窖水采取坐水种植,或在马铃薯发育期实施渗灌补水,在正常年份下可以促成马铃薯田间出苗、齐苗、壮苗,实现马铃薯种植的稳产高产。但由于春季往往水源紧缺,窖水严重不足,群众拉水成本过高,影响了马铃薯种植的大面积推广。通过实施3.2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3.2.1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坚持以节水为中心,以工程建设为龙头与农技措施相配套,科学技术作支撑,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为基础推动基地建设,建设高效节水型灌区,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山区贫困人口脱贫步伐,确保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现有水源工程综合效益,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为中心,把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作为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统筹全社会力量,项目整合、资金拼盘,扩大延伸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范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中部干旱带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受水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根据项目区的建设开发进程、水资源配置和市场机制作用,逐步调整生产结构,改善养地作物与耗地作物的种植比例。建立高效灌水系统,推广现代新型节水设备,创新节水机制,实现供水商品化,灌溉定额化。3.2.2工程建设目标利用固海扬水六干渠为水源,通过泵站及管道输水,向干旱带延伸供水范围,建设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发展节水、避灾、高效的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统筹解决县域内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生活贫困、移民搬迁安置等难题。具体目标为:(1)以固海扩灌扬水六干渠工程为水源,新建石狮沙沿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发展灌溉面积3000亩,新增供水能力为18.4万m3,扩大水源工程供水范围与效益。发展枣署间作和日光拱棚产业。(2)利用补水灌溉工程发展高效节水补灌面积0.30万亩,其中特色农业0.243万亩,设施农业0.057万亩。(3)(4)解决同心中部干旱带570户2428人的生产、脱贫致富问题。3.3工程规模规划在大沟沿项目区发展高效节水补灌面积3000亩,其中设施农业种植作物以蔬菜为主,种植面积为570亩,面积比例为19.0%,高效农业区种植作物以枣薯为主,面积为2430亩,面积比例为80.0%。工程建泵站1座,蓄水池1位,管道25.33km第四章水资源平衡分析4.1灌溉水利用系数对于农业灌溉供水由泵站、输水管道或蓄水池直接供水。以固海扬水六干渠工程为水源,故灌溉设计保证率与其保持一致,采用75%。本工程全部采用管道输水,田间采用微灌、滴灌、管灌灌溉方式。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管道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宜低于0.95,设计采用0.95;调蓄设施全部采用土工膜防渗,而且调蓄时间主要为4~6月份,蒸发渗漏损失取调蓄水量的5%。利用水系数按0.95考虑,综合以上各环节损失,计算本项目以红寺堡五干渠为起点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设计采用0.90。4.2作物种植结构根据项目区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宁夏中部干旱带近几年特色种植试验示范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初步拟定大沟沿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种植结构以枣薯间作、日光拱棚为主。种植结构比例为:设施农业按户均1亩控制,种植面积为0.057万亩,占规划种植面积的19.0%;枣、薯间作种植面积为0.243万亩,占90.0%。4.3灌溉制度4.3.1灌水方式与灌水技术本项目全面推行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以补灌为主的非充分灌溉方式,在配水和田间灌水方式上比较了以下两种方案:(1)拉水补灌输水干管、支管采用压力管道,田间布置蓄水池,单座蓄水池控制灌溉半径0.5km左右,控制面积1500亩左右。以蓄水池为水源点,采用拉水的方式向田间地头送水,采用坐水种、点灌等人工灌水方式。该灌水方式的优点是用水量易控制,田间工程造价较低;缺点是拉水成本高,灌水劳动强度大,群众接受程度低,影响开发的积极性。(2)管灌在每级加压泵站压力管道的末端布置大型蓄水池,以蓄水池为水源点,向灌区布置支、斗、农等各级压力管道,田间配置给水栓,采用软管点灌。该灌水方式的优点是灌水方便,劳动强度相对低,群众容易接受,而且可以为今后结合地膜覆盖、发展膜下滴灌创造有利条件;缺点是田间管网工程造价较高。综合以上两种灌水方式的优缺点,为了能让移民搬得来、留得住,从方便群众灌水、减轻灌水负担、激励群众开发的积极性等方面考虑,本报告推荐采用管灌方案。设施农业(日光拱棚)生长期较长,管灌用水量大而且劳动强度高,设计采用膜下滴灌方式。4.3.2灌水定额与灌水次数本项目属补灌性质,作物灌水定额主要根据种植及灌水方式,结合已建类似项目的用水实际,综合确定。(1)枣薯间作种植该种植模式下,枣树的株行距为3×5m,马铃薯的株行距按0.5×0.7m计算,亩均定植枣树45棵,马铃薯2000株左右。全年补灌5次,每次补灌8.0m3,则灌溉定额为40m(2)设施农业(日光拱棚)设施农业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作物,全年灌溉13次,综合灌溉定额为120m3作物灌水时间及灌水次数主要根据下马关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作物生长对水的敏感性确定,在作物需水的敏感期灌关键水。枣树灌水按5次设计,第一水在4月上中旬前后浇催芽水,第二水在4月下旬~5月上旬灌花期水,第三次水在5月上旬~5月下旬灌水,第四次水在5月下旬~6月上旬灌水,第五水在6月上旬中开始灌水。马铃薯灌水按5次设计,第一水在4月上中旬前后浇好种植前的底墒水,第二水在4月下旬~5月上旬灌浇保苗水,第三次水在5月上旬~5月下旬补水,第四次水在5月下旬~6月上旬补水,第五水在6月上旬中开始灌水。设施农业(日光拱棚)自2月上旬至6月上旬,灌水次数按13次计算。4.3.3灌水周期枣薯间作的灌溉定额分别采用40m3/亩,设施农业采用120m3/亩,综合净灌溉定额55.2设施农业按膜下滴灌设计,日灌水时间采用22小时。枣薯间作主要采用人工点灌的方式,按白天灌水考虑,不考虑夜间灌水,日平均灌水时间12小时。枣署间作作物的关键水在6月底灌完,每轮灌水10~15天;自7月以后,主要靠自然降水。根据上述分析,拟定本项目灌溉制度见表4-1。表4-1大沟沿高效节水补灌灌溉制度表灌水定额(m3/亩)日均净流量灌水时间灌水天数枣署间作灌水时间灌水天数设施农业(万m3/d)(月·日)(d)80.53%(月·日)(d)19.47%2.5~2.106120.1302.15~2.20680.0872.25~3.2680.0873.7~3.12680.0873.17~3.22680.0873.27~4.2680.0874.1~4.151584.7~4.12680.2304.17~4.226100.1374.20~5.51684.27~5.16100.2425.5~5.201685.6~5.106100.2425.15~5.206100.1375.20~6.51685.25~5.306100.2426.1~6.66100.1376.5~6.20168合计401204.4灌溉需水量确定石狮镇沙沿项目区发展日光拱棚570亩,亩均灌溉定额为120m3/s,枣署间作为2430亩,亩均灌溉定额为40m3/s,年净灌溉用水量为16.56万m3,年毛灌溉用水量为18.4万m3,项目区年总用水量按18.4万m4.5可利用水量分析王团镇大沟沿项目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选择固海扩灌六干渠,六干渠设计流量为11.85m3/s,4.6水量平衡分析本项目以固海扩灌六干渠为水源,根据规划,在固海扩灌六干渠可发展的高效节水补灌工程有石狮镇麻疙瘩高效节水补工程、石狮镇沙沿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石狮镇庙儿岭高效节水补灌工程。(1)大沟沿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用水量大沟沿项目区位于银平公路东侧、距同心县城20km左右,发展高效节水补灌面积0.38万亩。总需水量23.47万m3。(2)麻疙瘩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用水量麻疙瘩项目区位于银平公路东侧、同心县城以南10km左右,规划发展高效节水补灌工程面积0.44万亩。项目区高效节水补灌用水年总需水量24.71万m3。(3)沙沿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用水量沙沿项目区位于银平公路东侧、同心县城以南5km左右,规划发展高效节水补灌工程面积0.30万亩。年总需水量18.4万m3。(4)庙儿岭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用水量庙儿岭项目区位于同预公路南侧、同心县城以东10km左右,规划发展高效节水补灌工程面积0.1万亩。年总需水量4.44万m3。以上四片项目区总用水量为71.02万m3。可见水量是满足要求的。第五章工程布置及建筑物5.1设计标准及依据5.1.1工程等级及标准项目区开发灌溉面积3000亩,泵站设计流量0.04m5.1.2防洪标准防洪标准:泵站工程、调蓄水池工程建筑物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20年一遇校核;输水管道及管道建筑物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5.1.3(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4)《防洪标准》(GB50201-94);(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50288-99);(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7)《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8)《宁夏中部干旱带展规划》;(9)《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规划(2007年~2011年)和2008年县内生态移民》实施方案;(10)其它有关现行规程、规范。5.2工程总体布置规划项目区开发利用土地面积3370亩,灌溉面积3000亩,其中日光拱棚570亩,高效特色种植2430亩,本次规划该项目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工程兴建泵站1座,以固海扩灌六干渠渠水为水源,项目区通过引水渠——泵站扬水——3.1万m3调蓄水池——管道输水——给水栓——接软管灌溉的运行方式。工程规划自固扩六干渠7+770桩号处开口引水,新建引水渠50m至进水前池,通过泵站扬水至3.1万m3高位蓄水池,然后由高位蓄水池自压向整个供水系统供水。泵站为引水式正吸程布置,泵站主要由进水建筑物、前池、泵房和管理房组成。引水渠开口处六干渠渠底高程1400.03,设计水位1402.49泵站进水前池设计水位1400.45m,出水高程1464.85m,净扬程该工程布设上扬水管道2.83km,自高位蓄水池出水在压力管道一侧布设1条输水干管道,总长2.5km,控制灌溉面积3000亩;输水支管道垂直于主管道布置,支管间距100m,项目区共布置支管50条,总长20.0km,单管长度150~500m,单管流量1.5~2.5L5.3工程设计5.3.1泵站工程5.3.1.1泵站布置本项目拟新建泵站1座,控制14645.3.1.2泵站流量项目区发展设施农业570亩;高效农业2430亩,项目区最大灌水率为0.095m3/s/万亩,由此,确定泵站引水流量为5.3.1.3泵站扬程及机组选型泵站自固扩六干渠引水至泵站进水前,进水池池底高程1398.75m,设计水位1400.45m,出水高程1464.85m,由此计算净扬程H净=66.15.3.1.4泵站建筑物5.3.1.4.1进水闸泵站自固海扩灌六干渠桩号7+770处开口取水,六干渠渠道断面为梯形断面,渠深3.0m,边坡1:1.5,底宽1.5m,设计水深2.46m,最小水深1.81m,渠底高程1400.03m,设计水位1402.49m,最小水位1401.84m。在六干渠取水口处设置进水闸1座,闸室长1.0m。闸底高程1400.59m,闸顶高程1403.19m,闸前水位1402.49m。闸门采用HZFH-2型铸铁闸门,闸门平面尺寸0.5×0.5m,配备LQSD型电手动(3t)启闭机。进水闸闸底板厚0.95m,闸墩厚0.2m,为现浇C20钢筋砼。在进水闸前0.5m处设拦污栅。引水涵洞设计采用钢筋砼排水管,涵管内径0.4m,过流能力按下式计算:式中:Q——过水流量,m3/s;ω——涵洞断面面积,m2;μ——流量系数,查资料取0.385;η——洞口水流收缩系数,取η=0.74;d——涵洞直径,d=0.4m;H0——闸前水深H0=1.81m。经计算,Q=0.26m3在进水闸闸后布置钢筋砼排水管与引水渠连接,涵管长6.0m,共2节钢筋砼管。涵管进口底高程1400.59m,出口底高程1400.53m。涵管底设厚150mm的C15砼支座,支座以下铺设厚300mm浆砌石,底部铺设3:7灰土厚500mm。5.3.1.4.2引水渠自穿渠拜涵管出口设引水渠长50m,引水至泵站进水前池。设计引水渠为梯形断面,底宽0.3m,渠深0.6m,边坡1:1。引水渠全断面采用C15砼矩形板衬砌。5.3.1.4.3量水堰为了合理用水和流量的分配,在引水渠桩号0+020处设无喉量水堰1座,设计喉宽0.4m。5.3.1.4.3进水前池泵站进水前池的设计水位1400.45m,池底高程1398.75m,池顶高程1401.25m,池深2.5m,设计水深1.7m,安全超高0.8m。根据机组的布置和水泵的进水条件,设计进水前池为圆形,半径1.8m,进水前池为圆形C20钢筋砼结构,筒壁厚250mm,底板厚500mm,池底铺设厚100mm的C10砼垫层,垫层以下铺3:7灰土厚300mm。在池顶筒壁中部设1.0m高的钢制栏墙。5.3.1.4.4泵房及管理房布置泵站共安装1台6SH-6A型离心泵及水机辅助设备。根据布置和运行检修要求,机组采用单列布置,并考虑检修平台和厂内交通,确定的泵房长6.6m,宽6.0m,高3.6m,面积39.6m2,管理房位于泵房右侧,与泵房平行布置,平面尺寸为9.9×6.0m(长×宽),高3.0m,面积59.4m泵房、管理房封闭圈混凝上标号C25,抗渗标号为S4,抗冻标号为F150。封闭圈平面尺寸为9.4×6.0m,立墙高3.6m,厚为0.5m的等截面设计。封闭圈底板厚0.7m,其下铺设厚100mm的C15砼垫层,顶面做厚200mm的C15砼铺装层。考虑设备渗透水和清扫卫生积水排到厂外,在水泵机座周围和出水管道轴线位置的厂内底板上设置宽150mm排水支沟,将积水排入宽200mm干沟,再由干沟排入泵站引水渠内。5.3.1.4.5管理房布置管理房布置在泵站北边,占地面积1200m2,场地40×30m(长×宽),设砖围墙。共布置管理房共3间,面积56.18m2,为砖混结构,单层平房,单间尺寸为3.3×5.1m,净高5.3.1.4.6场区布置泵站场区尽量扩大绿化面积,需硬化的场区地坪铺设预制C15砼板,边长500×500mm,板厚100mm。泵站开挖弃土可用于泵站北侧防洪围堰,设计围堰长160m,顶宽2.0m,高2.0m,边坡1:1.5,要求平整碾压,表面洒草籽,形成植被保护。5.3.1.4.7房屋结构选型泵房及管理房均为砖混结构,屋盖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5.3.1.4.8基础设计墙体采用浆砌石条形基础。参照固海扩灌六干渠的地质资料,泵站处地质为Ⅱ级非自重湿陷性土,该土层呈硬塑状态,其地基承载力标准植fk=160KPa,该层厚度较大,层位稳定。本次设计泵站基础处理措施:将基础以下原土翻深1.0m,再铺设3:7灰土厚0.5m。要求在施工中挖槽进行验基,具体作相应地基处理。5.3.1.4.9构造设计构造设计虽是整个设计中的局部,但却能影响全局,节点构造处理不当会影响泵房的使用和安全,施工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泵房及管理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采柔性防水疏导雨水,通过雨水管排至地面。屋面防水层采用SBS-4带板岩的氧化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保温采用50mm厚水泥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和50mm厚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以最大限度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效果。泵房大门为向外开启的平开钢木大门,其他功能房间的门为普通木门。泵房和管理房的窗户均为单层推拉式铝合金窗。房屋房墙体为360mm厚粘土多孔砖砌体。根据抗震构造要求,墙体设置水平构造筋、构造柱和圈梁,加强房屋的结构整体性。水泵进、出水管穿泵房前后墙时,均设相应外径的钢套管,套管在墙体砌筑时一并埋设。泵房和管理房外墙均为清水砖墙,具采用乳黄色涂料进行粉刷。5.3.1.4.10吸水管及出水管道吸水管直径和进水喇叭管直径分别按1.4m/s和1.1m/s控制流速计算,出水管道直径按1.4m/s控制流速计算,管径计算公式采用D=1.13。经计算,吸水管直径D吸=225mm,喇叭管进口直径为D喇=300mm,出水管直径D出=225mm5.3.1.4.11压力管道压力管道自泵站出水管至3.1万m3高位蓄水池,总长2.83km,采用UPVC管。①管道管径确定管径按下式计算:D=1.13式中:D——管道内径,mQ——流量,m3/sV——经济流速。经计算,扬水管道为Φ225UPVC管,公称压力0.6~1.0MPa。②管道水头损失计算管道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hf=0.000915·L·式中:hf——沿程水头损失,m;L——管长,mQ——流量,m3/s;D——管道内径,m。详见管网压力计算表5.3.1.4.12泵站安装高程确定卧式离心泵的安装高程是指水泵中心轴高程,按下式计算:H允吸=-(NPSH)r-h吸式中:——大气压修正值,取8.72m;P′汽——汽压修正值,0.24m;(NPSH)r——水泵允许汽蚀余量,4.0m;h吸——进出水管水头损失(m),0.12m;——进水池的水位高程,为1400.45m。经计算,H允吸=4.36m,实际地面高程1404.39m,由此确定水泵安装高程为1401.88m。5.3.1.4.13进水管设JGD41(DN225mm)橡胶伸缩节1个,出水管设TSX-1016(DN5.3.1.4.14出水阀门在出水管上设D941X-10型(DN250mm)电动蝶阀1个。5.3.1.4.15真空泵泵站设水环式真空泵1台,型号为SZB-4型,功率3.0kW,其容量按离心泵单泵抽气,充水时间不宜超过5min确定。5.3.1.4.16采暖与通风泵房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冬季停水后水泵不运行,故不设冬季取暖电气设备。5.3.1.4.17起重设备根据水泵和电机重量,采用三脚架和倒链起吊设备,操纵方式为地面操纵,供泵房内设备安装及检修使用。5.3.1.4.18钢管防腐钢管外壁防腐:彻底除绣后,底漆刷一层3301A不饱和聚脂树脂,再辅以玻璃纤维丝布,再刷一层3301A不饱和聚脂树脂。要求最终防腐层厚度不小于2~3mm;要求防腐保护层表面无纤维饱满、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正常使用寿命不低于十年。5.3.1.4.19电气设计泵站用电自沙沿村附近10KV供电线路接起,架设高压线路长1500m。根据泵站用电负荷,电机功率为75KW,最大总用电负荷80KW,故选用S9-100KVA电力变压器1台。5.3.2管道工程5.3.2.1管网布设5.3.2.1.1布置原则由于该项目区为扬黄节水灌溉区,力求“小投入,大效益”充分发挥工程作用。管网布置遵循“短管线,少穿跨建筑物,少占地,便于施工,利于管理”的原则进行,经实地踏勘供水管网为树状布置。原则上一级管道应沿灌区高线布设,尽可能避免下上级管路逆向(由低向高)输水;管道线路在地形条件允许下,尽量选择最短线路;为了便于施工管理,新选线路尽量靠近现有道路。5.3.2.1.2管网布设输水管道包括主管道、支管道等。自3.1万m3高位蓄水池出水在上水压力管道两侧布设1条输水主管道,总长2.5km,位于压力管道北侧,控制灌溉面积300支管道垂直主管道呈南、北方向布设,间距为100m,每100m设一给水栓。项目区共布设支管道50条,长285.3.2.2流量确定主管道控制灌溉面积3000亩,设计引水流量0.05335.3.2.3管道水力计算(1)管径确定管径按下式计算:式中:D——管道内径,m;Q——流量,m3/s;V——经济流速,m/s。经计算:输水主管道采用Φ250~Φ90UPVC管;总长度为2.5km,支管道垂直于主管道,间距为100m,输水支管采用Φ75UPVC管,总长度为20.0km,公称压力均为0.6MPa。(2)管道水力计算管道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式中:hf——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Q——流量,(m3/s);d——管道内径,mm;L——管道长度,m。依上述公式计算,管道水力计算见下表。管道水力计算名称灌溉面积(万亩)流量(m3/s)选用管径(mm)管长(m)壁厚(mm)管材内径(m)水头损失(m)累计水损(m)自由水头(m)地面高程(m)水压标高(m)公称压力(mpa)压力管道0.0422518006.90.21129.5919.5977.111398.751475.860.80.30.0422510305.50.2145.15414.746.521464.191470.710.6输水干管0.30.05332501006.20.23760.5060.515.921457.761463.680.2880.05122501006.20.23760.4710.9812.531450.681463.210.2750.04892501006.20.23760.4331.4114.191448.591462.780.2620.04662501006.20.23760.3981.8111.611450.771462.380.2490.04432501006.20.23760.3632.176.141455.881462.020.2360.042016010040.1522.7884.9614.931444.31459.230.2230.039616010040.1522.5227.4814.981441.731456.710.2110.03751401003.50.1334.32411.8012.591439.81452.390.1990.03541401003.50.1333.89815.7010.991437.51448.490.1860.03311401003.50.1333.45719.168.731436.31445.030.1730.03081401003.50.1333.04022.206.9914351441.990.1620.02881401003.50.1332.70624.915.681433.61439.280.150.02671401003.50.1332.36127.275.521431.41436.920.1370.02441401003.50.1332.01029.286.411428.51434.910.1240.02201401003.50.1331.68430.967.051426.181433.230.1120.01991401003.50.1331.40632.378.051423.771431.820.0990.01761401003.50.1331.12933.509.871420.821430.690.0870.01551401003.50.1330.89834.3910.901418.91429.800.0740.01321401003.50.1330.67435.0712.101417.021429.120.0620.01101401003.50.1330.49235.5612.951415.681428.630.0490.0087901002.80.08442.84438.4012.371413.421425.790.0370.0066901002.80.08441.72840.1311.161412.91424.060.0250.0044901002.80.08440.86240.9910.671412.531423.200.01960.0035901002.80.08440.56041.5510.521412.121422.640.01460.0026901002.80.08440.33241.8910.521411.781422.305.3.2.4管道建筑物5.3.2.4.1出水竖管出水竖管垂直于支管道布置,给水栓(出水口)的间距为50m,即在支管道上每50m处设一个给水栓,给水栓出水管为Φ63UPVC管,出露地面高度0.3m。出水竖管共400条,总长800m5.3.2.4.2给水栓及其防护井在支管道上每100m处设Φ63给水栓1个,项目区共设给水栓400个。户均配备Φ63给水栓开关1个,共400个;户均配备Φ63公接头1个,共400个。在每个给水栓位置处分别设给水栓防护井1座,防护井采用内径0.6m,长1.0m的钢筋砼管,埋入地面深度0.5m,出露地面高度0.5m,钢筋砼管内现浇100mm厚C15砼稳定层,以固定出水竖管。井盖采用C20钢筋砼盖板,直径740mm,盖板厚60mm。项目区共布置给水栓防护井510座。5.3.2.4.3放水管放水管是指在每个给水栓上引出的出水移动软管。管道采用Φ32PVC软管,公称压力0.3MPa。户均配备50m软管,共28.5.3.2.4.4闸阀井在输水主管道上共设闸阀井120座,阀井内安装相应管径的闸阀。5.3.2.5管沟设计管道敷设为地埋式,取当地最大冻土层深度1.3m,以此确定管沟开挖深度。供水管道管沟开挖深度均为1.6m,底宽0.8m。管道安装后进行土方回填,恢复原始地貌。5.3.3调蓄水池泵站出水建筑物为即为调蓄水池的进水建筑物,蓄水池不仅起调解作用,同时承担着固海扬水停水时给农作物提供水源的作用.由于设施农业种植作物为拱棚蔬菜,根据作物灌溉制度,灌水时段为:2月5日-6月20日,由于2月5-4月2日是固海扬水停水期,蓄水池容积因按这时作物需水量确定,根据灌水定额这一时段作物最大需水量为2.96万m3,蒸发渗漏损失按5%计,经计算:蓄水池容积为3.1万m3。调蓄水池为开敞式的,采用半挖半填方式,边坡为1:2.0,池深为4.6m,池底长为95m,池底宽为80m,池顶长为113.4m,顶宽为98.4m,蓄水池底部高程为1460.25m,顶部高程为1464.85m,设计水位1464.19m,蓄水池内坡均采用防渗复合土工布与砾砂石相结合的护坡方式,防渗层由下而上做法为:复合土工布(二布一膜,PE膜厚0.3mm,200g/m2土工布),厚50mm草泥保护层,厚200mm铺土,厚200mm砂砾石层。蓄水池的池底防渗层依下而上做法为:复合土工布(二布一膜,PE膜厚0.3mm,200g/m2土工布),草泥厚100mm,铺土厚400mm。在出水口处设滤水池1座,结构形式为梯形断面,池底6.0×6.0m(长×宽),池顶9.6×9.6m,池深1.2m。滤水池开挖边坡1:1.5,自池底依次铺设复合土工膜厚0.3mm,铺土厚300mm,D100~200mm粒径卵石层厚600mm,孔径20~30mm镀锌网一层,D30mm粒径小卵石层厚280mm。积水槽宽1.5m,长10m,高1.2m,槽底依次铺设复合土工膜0.3mm,铺土厚200mm,D30mm粒径小卵石层厚300mm。积水槽盖板采用侧墙与支墩进行支撑,为钢筋砼结构,支墩顶宽200mm,底宽500mm,侧墙厚200mm,且在支墩间设镀锌网一层。盖板长1.8m,宽1.0m,厚0.15m,为钢筋砼结构。出水管口中心低于蓄水池池底0.6m,滤水池池底高程1459.05m,出水管中心高程1459.65m。蓄水池蓄水运行时须在蓄水池四周设防护围栏,每10m设砼柱一个,柱高1.5m(埋深0.5m),中间用8#铅丝连接,间距200mm。并在围栏旁侧设严禁游泳警示牌。5.3.4道路工程在压力管道和输水主管道一侧设交通道路,路一端与干渠主干道相接,中部与田间路相贯通。设计主干道路宽7.0m,铺砂宽5.0m,沿路线推土整平,铺砂厚15cm,为天然级配混合料,砂砾最大粒径不超过3cm。本次规划在压力管道旁新建路长2.83第六章县内生态移民工程6.1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生态移民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探索实施的一项重要扶贫举措。近几年,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就生态移民工程多次作过指示。2004年春节前夕,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同志在我县窑山管委会慰问时明确指示:“要把移民搬迁工作作为解决窑山地区困难群众发展问题的根本措施,加大力度,加快工作进度,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在第三次固原会议上,王正伟代主席指出:“对生态恶劣、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地方,要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县内移民搬迁”。特别是今年9月9日,陈建国书记、王正伟代主席来我县视察,在听取同心县2007年生态移民工作汇报和今后实施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后,明确指示:“同心县委、政府要对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进行认真分析,尽快拿出意见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按照陈书记的重要指示,县委、政府在认真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同心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将生活在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搬迁,达到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的双重目标。同心县有13.3万人生活在干旱地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外出打工的贫困农民势必会越来越多,造成当地劳动力逐年减少,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益凸显,民间财富自我积累的能力逐年减弱,贫困面进一步加大,为下一步实施生态移民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只有通过尽快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人口相对集中,有效整合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交通、通讯、基层政权建设等公共服务资源,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管理成本,杜绝管理漏洞,防止乡村两级干部贪占、截留、挪用各类扶贫资金,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6.2县内生态移民工程规划实施情况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规划》和同心县发改局编制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生态移民规划》(2007-2011),同心县规划了16个生态移民项目区,移民规模为31326户13.33万人,涉及8个乡镇112个行政村338个自然村。其中:整建制乡搬迁窑山、田老庄、张家塬(不包括汪家塬村)、马高庄(不含赵家树、邱渠、乔家湾3个村)、预旺的山区(不含南关、南垣、沙土坡、北关、土峰及预旺镇区)等5乡镇83个行政村22745户96392人;整行政村搬迁王团、河西、韦州3镇29个行政村8581户36329人。按照“移中部、扩两翼”的思路,规划建设包括韦州-下马关-预旺、河西菊花台、石狮庙儿岭、沙沿、麻疙瘩、王团大沟沿、韦州阎圈、固海西干渠扬水、红寺堡五干渠罗山东坡等16个移民安置区,县内建设高效节水补灌工程8处,开发面积31.38万亩,移民99674人;县内建设小扬黄工程5处,开发开节水畦灌面积3.86万亩,移民24037人;县外建工程两处,开发面积1.8万亩,移民9568万人。6.3生态移民工程与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的关系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是把县域内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差,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地方,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整体搬迁到水土资源较好、社会经济发展前景较好的地区,是一项集农、林、水、牧、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综合性很强的工程,是同心县实施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高效节水补灌工程是在水源附近的雨养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增加农民抗旱避灾的一项工程措施,工程服务对象包括就地人口和生态移民两部分。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依托。从本质上来讲,两项工程相互依赖,相互依存。6.4移民用地标准移民按人均2.0亩分配。项目区规划移民村布局与原有村庄结合布置,有利于道路、供电、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布设。6.5移民规模与迁出区选择项目区规划移民搬迁窑山管委会塘套、黄家水等2个村,570户2428人,可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6.6移民安置计划该项目区的移民安置人口计划于2008年完成。第七章工程管理7.1建设管理7.1.1“四制”管理工程建设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四制”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管理。在工程实施中结合“一事一议”,落实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工程实施前要对项目的建设内容、水价、投资等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7.1.2资金管理为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沙沿高效节水补灌项目建设主管部门为吴忠市水务局,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行业管理,指导和监督项目管理工作,行使主管职责。同心县水利局为项目法人,对项目立项、筹资、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全过程负责,专门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资金管理、档案管理、财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等。7.2运行管理7.2.1体制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目前同心水利局预海水管所管理的现状,工程建成后不需新增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工程进行管护。建议由同心县水利局预海水管所全面负责该工程的管理和维护。7.2.2管理模式对于节水补灌供水工程的管理,应根据国务院国办(2002)45号文的精神和宁夏引黄灌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精神,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灌区管理,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由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农民用水协会+用水户三位一体的供水用水新模式,逐渐过渡到自负盈亏,以水养水。骨干工程(泵站、蓄水池、输水干管、支管),由同心县水利局预海水管所负责组建供水公司,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支管以下的田间管网和村庄内的供水管网,由受益村组织农民用水协会负责管理。7.2.3人员编制依据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708-81)中的有关规定计算,同心县石狮镇沙沿项目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共需管理人员2人,由同心县水利局预海水管所内部调整,不再增加人员编制。7.2.4管理办法建章立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供水公司是工程运行管理的主体,必须按照工程管理要求、服务宗旨,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安全运行目标、供水目标、水费收缴目标、职工技术培训目标等,并与下属各管理站和用水协会负责人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实行层层落实责任的目标管理责任制。7.3管理机制建立以聘任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供水公司的运行管理人员实行聘用制度,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公开竞争聘任,其他岗位工作人员采用聘用制。建立起无固定期限聘用,中长期、短期和临时聘用相结合的新型用人机制。通过考核制度,使工程管理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农民用水协会成员由地方政府监督指导,由用水户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建立与工作绩效密切挂钩的内部分配机制。实行基础工资、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分配制度,明确职责,以岗定薪。积极探索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把收入与责任、工作绩效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多劳多得,促进工程高效率运行。7.4管理设施本工程采用集中调度与分散管理的模式。设计管理站。管理房屋建筑面积为56.18m27.5水费收支管理水价形成机制及水费征收办法。工程建成投运后,应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按用水户承受能力(工程运行成本)定价,通过财政补贴满足工程运行成本需要。为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实行两部制水价,无论用水与否,各协会必须按照设计用水量向水管单位交纳基本水费。实行总量控制,按户管理。水管单位对各协会实行供水总量控制,协会对各用水户实行按户按协议供水。按方收费,超额加价。水费征收的重点是强化水费计收,提高水费征收率,一是装配磁卡水表,用水户直接从水管单位按照计量水价买水充卡;二是改革计收方式,减少收费环节,基本水费由协会集中收缴,计量水费水管单位直接对各用水户。水价提高幅度和方式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用水户承受能力的变化,采取“小步快跑”,分阶段渐进式地完成。7.6管理政策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在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和充分考虑灌区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按照“一次定价、分年实施、逐步到位、适时调整”的原则,逐步实现按成本收费,从根本上解决扬水工程运行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8.1施工条件8.1.1工程条件8.1.1.1交通项目区西依银平公路,南北有固扩六干渠主干道,并与乡村道路纵横交错,交通运输方便。8.1.1.2供水、供电生活用水和砼工程及其他施工项目用水可直接在固海扩灌六干渠拉运。项目区周边村庄实现村村通电,施工期用电就近到大梁支10kV高压线路或农电网接用,即可满足施工用电,可就近接农村电网临时施工线路用电。8.1.2自然条件项目区处于中温干旱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冬寒长,夏热短。多年平均气温8.7℃,年最低气温-24℃,最高气温34.2℃。多年平均降水量258.7mm,其中71%降水量集中在7~9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南风,主风向为西北风。土壤冻结一般在十月中旬,翌年四月上旬解冻,最大冻层土深度1.3m。8.2料场的选择与开采本工程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5.72万m3,土方填筑3.33万m3,浆砌石122.37m3,砼175.95m工程所需的片石从花豹湾拉运。石子和沙料从石狮镇沙嘴城拉运。工程所需的水泥从中宁拉运,钢材从银川拉运。8.3主体工程施工8.3.1泵站施工泵8.3.2机电安装施工严格按照机电安装施工规范进行。8.3.3蓄水池施工蓄水池的开挖土方后可用于顶部碾压,蓄水池堤顶土石方及砼工程必须按照相应施工规范进行,压实度不小于0.97,碾压铺土层厚度不大于0.25m。8.3.4管道及阀井开挖1、按施工放样轴线和槽底设计高程开挖,主管槽深不得小于1.8m,底宽不得小于1.0m;支管槽深不得小于1.6m,底宽不得小于0.6m。2、清除管槽底部石块杂物,并一次整平。3、开挖的管槽和阀井砌筑的空间一定要达到设计断面尺寸。4、严格控制槽底标高,超挖部分必须压填密实。8.3.5管道土方加填1、管道铺设安装完毕后,进行全面回填工序。2、管道按要求标高及中线铺设后,必须首先在管下90。支承角范围内用砂土回填密实,然后用符合要求的土料对管两侧进行同时回填,捣实回填土层,直到回填至管槽开挖面以上0.1m~0.15m处。3、管道试压前,管顶以上回填土高度不宜小于0.5m,可留出管道接头处0.2m范围内不进行回填。4、管道试压合格后的大面积回填,宜在管道内充满水的情况下进行,管铺设后不宜长期处于空管状态,采用机械回填时,当管顶复土小于0.75m时,机械不得在管道上行使。8.3.6阀井的砌筑施工时,先对基础部位的厚土进行夯实,然后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铺2cm的砼垫层,再按要求砌筑砖支筒,内墙必须用砂浆推光压实,井口边缘必须用砂浆砌砖封圆,用砂浆稳固好井圈,安装好井盖。8.3.7管道安装1、U2、管道粘接方法及要求:(1)粘合剂必须与管道材质相匹配。(2)被粘接的管端,管件应清除污迹,并进行配合检查。(3)承插管轴线应对直重合,承插深度为管外径的1-1.5倍。(4)(5)粘接后24小时内不得移动管道。3、塑料套接方法(1)套管与密封橡胶圈规格应相匹配,密封圈装入套管槽内不得扭曲和卷边。(2)插头外缘应加工成斜口,并涂润滑剂,对正密封圈,另一端用木锤轻轻打入套管内至规定深度。(3)密封圈式伸缩节安装与上述两种方法相同。8.3.8管道冲洗和系统试运行1、管道冲洗(1)管道冲洗应由上至下逐级进行,支管和毛管应按轮灌组冲洗,冲洗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管道情况,并作冲洗记录。(2)应打开枢纽总控制阀和待冲洗的阀门,并关闭其他阀门,启动水泵对干管进行冲洗,直到干管末端出水清洁。然后关闭干管末端阀门,进行支管冲洗,直到支管末端出水清洁。最后关闭支管末端阀门冲洗毛管,直到毛管末端出水清洁。2、系统试运行(1)系统试运行应按设计要求,分轮灌组进行。(2)初验合格后,关闭管道所有开口部分的阀门,利用控制阀门逐段试压,试验压力可取管道设计压力,即水泵正常运行时的最大扬程,保压时间为1h。试压后将管道、接头、管件等渗水、漏水处进行处理,如漏水严重须重新安装,待装好后再试压。要连续运行4小时,全系统运转正常,指标达到设计规定值后,才能进行管道土方回填。8.3.9砼施工(1)渠道建筑物砼工程施工严格执行水电部《水工砼施工规范》(SDJ207-82)和《水工砼试验规程》(SD105-82)中的有关规定。(2)(3)砼浇筑均要求采用机械振捣。对于钢筋砼结构,砼保护层厚度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不得随意加大或减小。(4)钢筋砼结构用的钢筋均为热轧钢筋,其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1499-79)的要求。8.3.10砌石工程建筑物砌石工程(包括浆砌石和干砌石)施工参考水利部《水闸施工规范》(SL27-91)第8章的有关规定。8.4施工交通运输项目区西依银平公路,南北有固扩六干渠主干道,并与乡村道路纵横交错,交通运输方便。8.5施工总布置施工工区布置遵循以下原则:⑴对外运输的汽车基地布置在施工现场的入口附近;⑵工地的一般器材仓库靠近汽车基地布置,而油库和其它危险口品仓库(如炸药库)则单独布置;⑶水泥仓库、骨料仓库、钢筋加工厂、模板加工厂砼拌和站布置在右坝肩靠近放水塔附近布置;⑷现场只考虑施工机械的日常维修和小型机械设备的修配;⑸低压变电所布置在电能需要量集中的地点;⑹料堆、堆场不得占用永久建筑物和其它临时建筑物的施工场地,避免造成物资多次运转。对于取水泵站、蓄水池分布在一块,可结合蓄水池施工采用集中布置的方案。施工生活区布置在泵站施工区的旁边;施工工厂(主要是钢筋和木工加工厂)和砼拌机布置在泵站与蓄水池的中间,伴合机周围布置砂石骨料仓和水泥库。供配水管道工程施工线路长,建筑物较为分散,主要项目是管沟土方和管道安装,流动性较大。鉴于上述特点,施工布置应以活动帐篷为主,或租用农家的闲置房屋。8.6施工进度大沟沿高效节水补灌工程计划2008年度开工,并与当年完成。第九章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9.1水土保持方案9.1.1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预测泵站、蓄水池和管道工程占用一定耕地,并将造成原地貌的扰动、破坏部分土壤和植被。经测算,扰动原地貌面积为156亩;破坏植被面积102亩。由于管道采用地埋式,开挖铺管后原土回填,渠道和配套建筑物占地面积较少,故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少。经以上分析,工程运行期造成小面积的水土流失只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对项目区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原则上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由县水保部门监督受益群众自己治理恢复。11.1.2编制原则和目标:对无法避免而破坏的植被,尽量大可能以种植草予以恢复,方案设计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和适地、适草原则。造成的水土流失采用生物措施治理,且必须在工程竣工运行后第一年完成。方案设计目标是:恢复并加强被扰动地区的植被,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洪和治理。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的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结合本项目挖沟埋管和建筑物占地,以及对周边地区带来影响小的特点,责任范围确定为项目建设区,责任单位为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中使用砂子、石子、片石等材料的开采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由材料供应方负责治理或交纳治理费,由县水利政主管部门收缴并统一安排治理。方案实施进度安排:生物措施一般受降水及生长季节限制,因此根据工程建设的安排,生物措施于2008年底完成。9.2环境影响评价9.2.1水环境工程水源为黄河水。由于地下水位较深,位于地下50m以下,垂直排泄条件好,不易形成盐碱化。9.2.2社会环境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灌溉用水有了可靠的保障,从根本上杜绝用水纠纷,密切党群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保障社会稳定。工程发挥效益后,改善与保证了当地移民的生存环境,有了生存才能有发展,使广大群众能够有更多的精力、物力用于发展生产、劳务输出和脱贫致富,提高了移民新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使项目区形成了社会繁荣、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富余、健康、文明良好的社会环境。9.2.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第十章工程招标10.1招标方式10.2招标内容工程招标基本情况表建设项目名称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招标估算金额(万元)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监理√√√设备√√√重要材料√√√其他√√√情况说明本工程为同心县县内生态移民工程,限于前期工作的超前性和工程立项建设的时机等因素,勘察、设计前期工作不具备公开招标的条件,故建议由项目法人直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建设单位盖章年月日第十一章投资概算11.1编制原则及依据11.1.1编制原则本项目工程投资概算按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费用及计算标准进行编制,并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调整。材料及设备价格执行2008年第二季度的市场综合价。11.1.2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依据水总[2002]116号《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及《水利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2、设备安装工程仍执行原水利部1992年颁发的《全国中小型工程设备安装预算定额》,并按水利经济定额站[2003]01号文的精神调整。3、定额不足部分参照相关专业定额。11.1.3编制办法及费用构成编制办法及费用构成执行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11.2编制原则及依据11.2.1基础单价分析1、人工预算单价人工工资预算单价执行水利部最新颁布的水总[2002]116号文规定,按照十一类地区进行计算得:2、电、水基础单价施工电价为0.68元/kw.h,水价根据水源就近取水的原则拉运计算为5元/m3。3、材料预算价格⑴主要材料预算价格钢材、木材、水泥、柴油、汽油执行2008年第二季度宁夏地区市场综合价,另加运杂费、装卸费、采保费进行计算。砂石料按当地石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4498-2025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
- 战略合作合同协议书(经典)
- 租赁合同变更及转让协议模板
- 建筑承包合同协议书格式
- 张伟房地产开发合同纠纷案件解析
-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英语现在进行时教学设计
- 合伙创业合同书
- 加盟合作合同协议
-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供水改造工程合同范本-施工专用
- 厨房菜品出品标准培训
- 【基于单片机的超市自动存储柜的设计与实现(论文)8700字】
- 2024年银行考试-商业银行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央企)2024年
- 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
- Nikon尼康D3100中文说明书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6套)
- FZ∕T 73037-2019 针织运动袜行业标准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 春节的那些事作文6篇
- (完整版)机房安全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