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青海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青海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青海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青海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提交单位: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前言 1第一节任务由来 1第二节编制目的与任务 1第三节编制依据 2第四节方案适用年限 4第五节编制工作概况 5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7第一节矿山简介 7第二节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8第三节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8第四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19第二章矿山基础信息 26第一节矿区自然地理 26第二节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28第三节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39第四节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40第五节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40第六节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 41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42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42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42第三节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70第四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74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9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79第二节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80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91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 91第二节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93第三节矿区土地复垦 96第四节含水层破坏修复 101第五节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102第六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102第七节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 104第八节预期效果 106第九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竣工验收要求 106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108第一节总体工作部署 108第二节阶段实施计划 109第三节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109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112第一节经费估算依据 112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113第三节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 114第四节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 114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116第一节组织保障 116第二节技术保障 116第三节资金保障 117第四节监管保障 118第五节效益分析 119第六节公众参与 119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121第一节结论 121第二节建议 123附件一:方案编制信息表附件二:《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内审意见附件三:《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初审意见附件四: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表附件五: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书附件六: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土地复垦工程经费预算书附件七:关于编制“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方案”工作的委托书附件八:采矿证、营业执照(复印件)附件九:《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开发利用方案》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及专家评审名单附件十:关于对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釆选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复印件)附件十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人的承诺书附件十二:矿山企业和编制单位对方案中相关数据真实性的承诺书附件十三:公众参与调查表编号名称1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1:20002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3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1:20004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1:20005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1:20006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1:20001前言第一节任务由来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第592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62号令)、《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和《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审查等有关工作的通知》(青国土资[2017]96号)等有关要求,受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委托,青海博韬矿业有限公司承担了《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编制任务。第二节编制目的与任务为了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为落实矿山企业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义务,为矿山企业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和监测及土地复垦提供技术支撑,并且为政府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附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的要求,结合本矿山工程的特点,确定本方案编制的主要任务如:1、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的矿山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进行调查,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范围和复垦区;22、阐明矿山基本情况和矿区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背景、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现状、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并对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进行分析;3、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土地损毁进行现状分析与预测,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和土地损毁程度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确定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4、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5、编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编绘相关图件,估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和土地复垦工程经费。第三节编制依据本方案编制的依据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规范、规程、标准、矿区地质资料及项目文件。;09年8月第二次修正);年4月第二次修正);;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2号)(2015年5月修正);9、《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国土资发[2004]208号);10、《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青海省人民政府第72号令)。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3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6]63号);3、《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审查等有关工作的通知》(青国土资[2017]96号);5、国土资源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整治工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过渡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7]19号文)。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7、《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06]215号);、标准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附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年12月);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3—2011);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5、《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6、《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TD/T1044-2014);7、《矿山土地复垦基础信息调查规程》(TD/T1049-2016);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63/489-2004);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16);1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15、《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416、《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0287-2015);1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18、《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1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2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2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22、《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1036-2013)2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3.1-2011至TD/T1033.7-2011);2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1998)。2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1、《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开发利用方案》(青海地矿工程咨2、本次方案编制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和收集的其他相关资料。第四节方案适用年限本矿山是已建矿山,分为四个开采区,分别为A、B、C、D开采区,其选矿厂及尾矿库位于采矿权以外地区,按有关规定进行专项勘查后,聘请有资质单位进行专项设计规范处理,因此,选矿厂及尾矿库不作为本方案评估的内容。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规定:生产矿山的方案适用年限原则上根据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确定,方案基准期以相关部门批准该方案之日算起。根据《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开发利用方案》,本矿山矿区内共圈出矿体16条,分别为⑴~⒃矿体,其中⑶、⑷、⑸、⑹、⑺、⑻、⑾号矿体已被开采完,矿权范围内保有9条矿体,⑼、⑽号两条矿体控制程度低,量小,离主矿体较远,且矿石类型为铜矿,与区内主矿种类型铅银矿不同,混选困难,所以这两条矿体暂不设计开采,⑿号矿体无平硐开拓的地形条件,若采用竖井开拓,投资过大,经济上不合理,所以⑿矿体也暂不设计,除⑼、⑽、⑿外,⒀、⒁、⒂、⒃、⑴、⑵均为本方案开采对象。51-6%)=10.5(年),取得采矿许可证以来未进行开采,故矿山剩余服务年限即为开发方案服务年限10.5(年)。矿山正式闭坑后需进行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工程施工,因本项目规模小、工程量小,按1年估算。在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矿业权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责任和义务履行完毕。矿山位于西北高寒山区,林、草地管护期一般为3~5年,因此本方案适用年限为服务年限10.5年+恢复治理本方案基准期以相关部门批准该方案之日算起,预计2018年2月。本方案应每5年修编一次,若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开采方式等,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人应重新编制本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第五节编制工作概况青海博韬矿业有限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中要求的工作程序,在充分收集、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相关资料形地质图为底图,采用手持GPS定点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重点调查矿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矿区现状开采情况、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等。同时根据《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土地利用现状图》、《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开发利用方案》,分析预测矿山开采的影响范围及程度、损毁的土地类型、面积、程度,同时结合损毁区及周围土地利用现状、地质环境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进而确定土地复垦方向、生态复绿目标、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最后进行矿山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和费用估算。本次工作共完成1:2000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面积1km2,调查路线长5km,填6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表0-1完成工作量表工作项目单位数量野外工作调查面积km21调查线路km5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份1地质地貌调查点个5不稳定斜坡段拍摄照片帧拍摄录像分钟5项目组对野外取得的资料进行了自检、互检后,公司总工办于2017年11月25日验收,认为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达到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等相关技术要求,了解了地层、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其工作方法和手段符合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规程要求,同意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和方案编制,2017年11月26日进行室内方案和成果图件的编制。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工作程序(图0-1)。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矿山地质环境及土地资源等调查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范围和复垦区别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分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编写和图件编绘图0-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工作程序框图7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第一节矿山简介置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位于宗务隆山中段,即泽令沟北山。行政区划隶属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蓄集乡管辖。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97°48′至海西州德令哈市,向南东100公里至乌兰县城。矿区至蓄集乡政府有12km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方便(见插图1-1交通位置图)。图1-1交通位置图8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德令哈鸿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32502781407654x(1-1);住所:德令哈市昆仑路西侧3-202号;法定代表人:赵建平;注册资本:伍拾贰万圆整;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第二节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准,其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表1-1),开采矿种:铅矿、银矿;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0.80万吨/年;面积为0.8254km2,开采标高3400~3200m,采矿许可证证号:C6300002009123230049754,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2017年5表1-1申请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80坐标系)拐点编号XY14144819.8317393972.5924144839.8317395138.5934144559.8317395135.594414456483173947835954144169.8317394783.5964144184.8317393538.5974144459.8317393538.59第三节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一)矿山建设规模9该矿山为已建延续矿山,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本矿山可采矿石量为7.93万t,根据“矿床规模、生产规模、服务年限”三者配套的原则,结合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设计矿山生产规模为0.8万t/a,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小型。(二)产品方案矿山邻近0.6km已建有浮选厂(原蓄集北山铅锌东矿,现已灭失),生产规td铅、锌精粉,铅精粉中铜品位0.3%(无商业价值)、铅品位68%,锌精粉中锌品位48%,均为合格产品。铅、锌精粉均含银,品位分别为470.3g/t、282.39g/t,可计价销售。(三)工程布局本矿山为已建矿山,分为四个开采区,分别为A、B、C、D开采区。其中A采区内现有损毁或废弃的设施有生活区(S1)一处,材料库一处,平硐(PD1)一处,弃渣堆(M1)一处及部分矿山道路。B采区内现有损毁或废弃的设施有生活区(S2)一处,爆破器材库一处,贮油设施一处、平硐三处(PD2、PD3、PD4),竖井(SJ5)一处,弃渣堆(M2)一处及部分矿山道路。C采区内现有损毁或废弃的设施有平硐两处(PD5、PD6)及部分矿山道路。D采区内除部分矿山道路外无损毁或废弃的设施。根据《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开发利用方案》叙述,在后续采矿过程中,需在A采区内新建SJ1竖井及工业场地一处,废石场 (F1)一处,堆矿场(D1)一处,排土场(P1)一处。B采区内新建SJ2竖井及工业场地一处,废石场(F2)一处,堆矿场(D2)一处,排土场(P2)一处。C采区内新建SJ3竖井及工业场地一处,废石场(F3)一处,堆矿场(D3)一处,PDSJ4竖井及工业场地一处,废石场(F4)一处,堆矿场(D4)一处,排土场(P4)一处,风井(FJ4)一处。现对以上拟建设施主要功能及挖损、压占天然牧草地情况分述如下:⑴SJ1竖井及工业场地SJ1竖井及工业场地布置在30线西南侧陷落范围外,工业场地主要设施有含竖井井架、绞车房、压气机房、配电房、井口车场等。SJ1竖井针对⒀、⒁号矿体采用侧翼下盘式竖井开拓,竖井规格φ3.5m,井深63m,SJ1竖井断面面积mhmmm00㎡ ⑵F1废石场F1废石场布置在SJ1竖井及工业场地东南侧的平缓平沟处,主要用于堆存后期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生产中,废石在矿山开采的同时尽量直接充填采空区,少外排,部分废石可堆于废弃巷道,以减少对地面的压占,闭坑后,废石可作为闭坑的充填料就地取用。F1废石场内废石堆石量预估0.27万m3,堆高1.5-3m,废石场设计长为30m,宽为30m,压占草地面积约900m2(0.09hm2)。⑶D1堆矿场压占草地面积约1200m2(0.12hm2)。⑷P1排土场P1排土场布置在SJ1竖井及工业场地东南侧,主要用于堆存后期采矿过程中产生的表土,以便于复垦时回用,排土场内弃土堆土量预估0.24万m3,堆高1.5-3m,排土场设计长为40m,宽为40m,压占草地面积约800m2(0.08hm2)。⑴SJ2竖井及工业场地SJ2竖井及工业场地布置在11线西侧陷落范围外,工业场地主要设施有含竖井井架、绞车房、压气机房、配电房、井口车场等。SJ2竖井针对⒂号矿体采 F2废石场布置在SJ2竖井及工业场地南侧,主要用于堆存后期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生产中,废石在矿山开采的同时尽量直接充填采空区,少外排,部分废石可堆于废弃巷道,以减少对地面的压占,闭坑后,废石可作为闭坑的充填Fmm废石场设计长为30m,宽为30m,压占草地面积约900m2(0.09hm2)。D2堆矿场在SJ2竖井及工业场地西南侧设置,堆矿场设计长为40m,宽为30m,压占草地面积约1200m2(0.12hm2)。以便于复垦时回用,排土场内弃土堆土量预估0.24万m3,堆高1.5-3m,排土场设计长为40m,宽为40m,压占草地面积约800m2(0.08hm2)。⑴SJ3竖井及工业场地SJ3竖井及工业场地布置在23线西侧陷落范围外,工业场地主要设施有含竖井井架、绞车房、压气机房、配电房、井口车场等。SJ3竖井针对⒃号矿体采 F3废石场布置在SJ3竖井及工业场地西侧,主要用于堆存后期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生产中,废石在矿山开采的同时尽量直接充填采空区,少外排,部分废石可堆于废弃巷道,以减少对地面的压占,闭坑后,废石可作为闭坑的充填Fmm废石场设计长为30m,宽为30m,压占草地面积约900m2(0.09hm2)。压占草地面积约1200m2(0.12hm2)。P3排土场布置在SJ3竖井及工业场地西侧,主要用于堆存后期采矿过程中产生的表土,以便于复垦时回用,排土场内弃土堆土量预估0.24万m3,堆高1.5-3m,排土场设计长为40m,宽为40m,压占草地面积约800m2(0.08hm2)。⑴SJ4竖井及工业场地SJ4竖井及工业场地布置在14线东侧陷落范围外,工业场地主要设施有含竖井井架、绞车房、压气机房、配电房、井口车场等。SJ4竖井针对⑴、⑵号矿体采用侧翼下盘式竖井开拓,竖井规格φ3.5m,井深48m,SJ4竖井断面面积为12.25m2(0.0012hm2)。工业场地设计长50m,宽40m,压占草地面积2000㎡(0.2hm2)。F4废石场布置在SJ4竖井及工业场地东侧,主要用于堆存后期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生产中,废石在矿山开采的同时尽量直接充填采空区,少外排,部分废石可堆于废弃巷道,以减少对地面的压占,闭坑后,废石可作为闭坑的充填Fmm废石场设计长为30m,宽为30m,压占草地面积约900m2(0.09hm2)。压占草地面积约1200m2(0.12hm2)。P4排土场布置在SJ4竖井及工业场地东侧,主要用于堆存后期采矿过程中产生的表土,以便于复垦时回用,排土场内弃土堆土量预估0.24万m3,堆高1.5-3m,排土场设计长为40m,宽为40m,压占草地面积约800m2(0.08hm2)。整个矿区建筑设施压占、挖损草地面积(表1-2)。表1-2矿区拟建筑设施压占、挖损草地面积一览表序号名称压占土地面积hm2挖损土地面积hm2备注SJ1竖井及工业场地0.20.00120.09废石量预估0.27万0.08SJ2竖井及工业场地0.20.00120.090.08SJ3竖井及工业场地0.20.00120.090.08SJ4竖井及工业场地0.20.00120.090.080.0005小计60.0053合计7及储量据《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银矿开发利用方案》,本矿山设计利用矿石量8.913万t,设计采矿回采率设计为89%,算得可采储量=8.913×89%=7.93方式、方案(一)开采方式矿区属中高山区,海拔高度在3400~3200m,地形北东高南西低,山势稍陡,沿矿体走向方向山体坡度变化较大,矿区地表植被不太发育,主矿体多隐伏,顶部埋深在20~45m。矿体倾角47°~70°,北倾属于倾斜~急倾斜矿体,矿体厚度1.48~2.43m,走向长30~100m,矿体沿倾向最大垂直延深55m,矿体走向大致垂直山脊方向,根据上述矿体赋存特征,采用地下开采。(二)开采顺序根据矿体赋存情况,⒁号矿体海拔较低,矿体规模较大,矿石品位较富,矿体北倾,⒀矿体大致平行叠瓦式排列,位于⒁号矿体上盘,因此首采地段为⒀号矿体,其次为⒁号矿体,再⒂、⒃矿体,最后采⑴、⑵号矿体各阶段顺序:自上而下;同阶段矿体顺序:上盘至下盘;同阶段中矿块顺序:后退式;同矿块开采(三)地下开采阶段运输巷道阶段采用轨道运输,运输平巷铺设15kg/m轻型钢轨,轨距600mm,线路最小曲线半径9m,线路坡度3‰~5‰,选用YFC-0.5型翻斗式矿车,中段中采用人工推车,绞车提升矿废石,人员、材料、设备等通过混合竖井SJ罐笼下放至生产中段。t卸汽车3辆。(四)采矿方法选择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围岩及矿体稳固性,本方案在矿体急倾时选用浅孔留矿法,在矿体倾斜时选用留矿全面法。(五)采矿工艺矿石主要为铅银矿石,采用混采。1、浅孔留矿法(用于急倾薄矿体,主要有⑵、⒂、⒃矿体)(1)矿房构成要素采场沿走向布置,矿块长为40m,段高50m±,矿块宽等于矿脉厚,不留底柱,顶柱厚4m,间柱宽6m,矿房两端设有采场天井。(2)采准和切割工作运输巷道可施工脉外沿脉和穿脉巷道,穿脉内人工装矿。采准和切割工程主要有采场天井,采场联络道(2×1.5m),穿脉装矿巷道及拉底切割平巷。采准和切割工程中的平巷用YT—28浅孔凿岩机凿岩,断面规格为1.8×2m,天井用YSP45上向凿岩机凿岩,规格为2.0×2.0m。(3)矿房回采工作从拉底切割平巷开始,在拉开切割空间后,用YSP45上向凿岩机凿上向孔挑顶,一次挑顶高度2m,炮孔深度为1.3~1.8m,排列方式以交错式为宜,炮孔排距为1m左右,间距0.8m。装药(2#岩石炸药,导爆索引爆)爆破后,放出本循环爆落矿石的三分之一,使矿房内矿石与回采工作保持有2m左右的高度。待矿房落矿工作结束后即可大量放矿。出矿为自重放矿。采场通风路线是:从竖井进来的新鲜风流由阶段运输平巷进入采场一侧的天井,经联络道进入采场;污风经采场另一侧的联络道与天井,由回风井平硐的扇风机排出地表(见插图1-2)。图1-2通风示意图2、留矿全面法(用于倾斜矿体,主要有⑴、⒀、⒁矿体)(1)矿块布置及结构要素矿体沿走向布置,阶段高度50±,矿块长40m,矿块宽等于矿体厚,底柱厚3m,顶柱2m(或不留),间柱宽3m,矿房两端设置采场天井。(2)采准切割采准工作包括掘进穿脉出矿巷道(连通矿块与阶段运输巷道)、人行通风天井及其联络道。联络道断面为2×1.5m。天井断面为2.0×2.0m。切割工作为拉底及放矿漏斗。采准和切割工程作为拉底及放矿漏斗。采准和切割工程中的平巷用YT-28浅孔凿岩机凿岩,天井用YSP45上向凿岩机凿岩。(3)回采工作该方法的回采工艺介于留矿法和全面法之间,它采用了浅孔留矿法的采场布置、凿岩落矿方式,又采用了全面法的项板管理和运搬方式,在采场中矿石因无法靠自重溜放,方案选择沿伪倾斜耙运矿石,在留矿堆上凿岩,工作面高度保持1.8~2.0m之间,厚度大于3m时分层崩矿,采用浅孔落矿,打压顶眼,炮眼采用梅花型排列,孔深1.2~1.8m,眼距为1m,排距0.7m,孔径40mm。每次崩下的矿石,由安装在矿房的电耙耙至矿房底柱中预先掘好的短溜井,然后由阶段运输巷道装车运走。电耙绞车布置在拉底巷道一端与间柱上(或项柱上)。每次落矿后扒出落矿量1/3的矿石,其余矿石暂留矿房内,并用电耙平场,作为继续回采的工作台。矿房全部落矿之后,进行大量出矿(见采矿方法标准图)。大量出矿时电耙在空区耙运,矿房暴露空间逐渐增大,须及时检查上盘围岩的稳定情况,对局部欠稳固地段可采用锚杆支护。上述留矿法的通风比较简捷,新鲜风流由竖井(或平巷)经石门进入阶段运输巷道,经人行天井(或放矿溜井)、联络道进入采场工作面,污风经采场回风天井、上部中段平巷排出地表(见图1-3)。图1-3留矿全面法采场通风示意图采场也可用JK55-2No.4.5型局扇加强通风。采场中的间柱待矿房回采工作完全结束后,即可进行回采,在采场联络道中用YSP45上向凿岩机及YT-28浅孔凿岩机凿扇形炮孔,一次秒差,大量放矿。矿区周围没有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也没有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矿区远离乡村,矿山开采活动对区内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破坏和影响,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评估分析,影响范围以采矿权范围和采矿活动影响范围为界,高度影响范围:3400m~3200m。置情况矿区采矿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有:废石、废土、生产、生活废水、生活垃圾。(一)废石、废土根据《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金属矿开发利用方案》,本矿山采矿废石总量⑴废石可作为平硐、竖井及风井闭坑的充填料,回填总方量约为5895.7m³。⑵剩余部分废石约4104.3m³,用于修补道路及平整场地外可堆于废弃巷道,以减小地面环境污染。⑶废土可作为植被恢复时的客土源,土层覆盖厚度按20cm计算,责任复垦范围内土地所需表土为9560m³。(二)生产、生活废水及生活垃圾废水来源为两个部分:一是生产废水,主要来自于湿式凿岩、施工机械除尘、冷却,废水主要含泥沙等悬浮物,并带有少量的油污。二是生活污水,主要含BOD5、NH3-N、SS等污染物。污废水处理措施: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凿岩废水、设备冷却水、施工机械清洗除尘废水等建简单平流式自然沉淀池进行收集,简单处理后可回用于采场、道路防尘洒水,对产生的生活污水就地泼洒,自然蒸发排放。由生产人员生活中产生的有机废物及燃煤锅炉产生的灰渣两部分组成,预估年产生50m3,该类废弃物内不含有毒、有害成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设垃圾暂存堆放设施进行收集,进行填埋或外运至专用垃圾场做进一步处理。第四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史依据开发利用方案该矿自1958年发现后,当年即由海西州乌兰县委及德令哈农场进行开采。1977—1988年蓄集山乡农牧民趁农闲季节断续进行采矿,采富弃贫现象较严重,对矿山有一定破坏作用。1990年以后,矿区采矿队较多,多以承包矿硐方式出现,管理混乱,采矿权又经多次转让、承包,先后有20多家企业在此采矿。2008年后鸿达矿业法人代表进行了变更,区内普查时共圈出大小矿体12条,编号为⑴~⑿,资源量核实及生产探矿工作时新发现四条盲矿20采坑,经过20多年的风化剥蚀,目前采坑已基本填平,其它矿体由于品位较低,矿核实及走访、调查得知,由于规模较小基本上没有被开采。⑿号矿体为发现的盲矿体,没有开采。2012~2015年矿山进行了核实及生产探矿,未采矿。2016年10月由青海地矿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山多于2016年10月25日通过评审会议审查,矿区范围2016年至今,由于矿山资金周转困难和其他原因,未进行采矿,处于停产状态。据本次野外调查,蓄集山多金属银矿分为四个开采区,分别为A、B、C、D开采区。其中A采区内现有损毁或废弃的设施有生活区(S1)一处,材料库一处,平硐(PD1)一处,弃渣堆(M1)一处及部分矿山道路。B采区内现有损毁或废弃的设施有生活区(S2)一处,爆破器材库一处,贮油设施一处、平硐三处(PD2、PD3、PD4),竖井(SJ5)一处,弃渣堆(M2)一处及部分矿山道路。C采区内现有损毁或废弃的设施有平硐两处(PD5、PD6)及部分矿山道路。D采区内除部分矿山道路外无损毁或废弃的设施。现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将矿区内存在的各工程设施,挖损、压占草地情况分述如下:⑴S1生活区S1生活区位于SJ1竖井西北侧,在后续采矿过程中只需进行简单工程修复后可继续使用,主要设施有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等,为彩钢板房,硬化地面厚度约5~10cm,压占草地面积约500m2(0.05hm2)(照片1)。⑵材料库材料库位于SJ1竖井西北侧,为彩钢板房,硬化地面厚度约5~10cm,压占21草地面积约200m2(0.02hm2)(照片2)。PD1平硐硐口规格为2m×2m,其中PD1平硐在后期开采中予以利用,控制矿体⒀、⒁顶部,作为SJ1竖井3296m中段段开采时的回风巷与安全出口,平硐挖m02hm2)(照片3)。M1弃渣堆位于SJ1西南侧,弃渣堆呈椭圆状,平均长60m,宽30m,堆高约3m左右,压占草地面积1800m2(0.18hm2),弃渣总量约5400m3(照片4)。⑸矿山道路依托已有简易道路进入矿区后,为满足采矿需要及运矿便利,现已修有长kmm的矿山道路,挖损土地面积6000m2(0.6hm2)(照片5)。S2生活区位于PD3南侧,主要设施有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宿舍、食堂、厕所等,为彩钢板房,硬化地面厚度约5~10cm,建筑面积约压占草地面积500m2(0.05hm2)(照片6)。⑵爆破器材库矿山爆破器材库已建在矿区南侧地形低处,距⒂号矿体生活区300m以上,能满足爆破安全距离要求,炸药库库容2t左右,雷管库5000发,由德令哈市公 ⑶贮油设施矿山贮油设施设10t柴油罐储存柴油,离S2生活区30m。地面未硬化,压mhm(照片8)。⑷PD2、PD3、PD4平硐平硐(PD2、PD3、PD4)硐口规格为2m×2m,其中PD2平硐在后期开采中予利用,控制矿体⒂顶部,作为SJ2竖井3336m中段段开采时的回风巷与安全出口,其余PD3、PD4平硐均作为废弃平硐,采取封闭措施。各平硐总计挖损面积1500m2(0.15hm2)(照片9.10)。22SJ5竖井位于7线西侧,平硐(PD3、PD4)北侧,有竖井井架,竖井筒断面为圆形,规格2.5×2.5m,井深约60m,采取封闭及清坡措施。挖损面积500m2 M2弃渣堆位于SJ2西南侧,弃渣堆呈椭圆状,平均长70m,宽50m,堆高约5m左右,压占草地面积3500m2(0.35hm2),弃渣总量约17500m3(照片12)。⑺矿山道路依托已有简易道路进入矿区后,为满足采矿需要及运矿便利,现已修有长1.5km,宽6m的矿山道路,挖损土地面积9000m2(0.9hm2)。⑴PD5、PD6平硐PD5、PD6平硐硐口规格为2m×2m,其中PD5平硐在后期开采中予以利用,控制矿体⒃顶部,作为SJ3竖井3393m中段段开采时的回风巷与安全出口,PD6平硐均作为废弃平硐,采取封闭措施。各平硐总计挖损面积500m2(0.05hm2)(照⑵矿山道路依托已有简易道路进入矿区后,为满足采矿需要及运矿便利,现已修有长0.5km,宽6m的矿山道路,挖损土地面积3000m2(0.3hm2)。依托已有简易道路进入矿区后,为满足采矿需要及运矿便利,现已修有长0.5km,宽6m的矿山道路,挖损土地面积3000m2(0.3hm2)。23照片2材料库照片5矿山道路24照片7爆破器材库照片8贮油设施D照片10PD3、PD4平硐J25D综上,整个矿区现状下已建工程设施挖损、压占土地面积如表1-3。表1-3已建工程设施挖损、压占土地面积一览表序号名称压占土地面积hm2挖损土地面积hm20.05材料库0.020.02矿山道路0.60.05爆破器材库0.05贮油设施0.01PD2、PD3、PD4平硐0.150.050.35矿山道路0.9PD5、PD6平硐0.05矿山道路0.3矿山道路0.3小计0.712.37合计3.0826第二章矿山基础信息第一节矿区自然地理矿区气候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水系不发育,多风沙,日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冬季酷寒而漫长,夏季短暂而凉爽。据德令哈气象站2003年-2013年气象要素统计资料显示:区域内年气温-10.9~16.4℃。其中1月份温度最低,平均气温-10.9℃,7月底至8月初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气温为34.7℃。矿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2.3mm,降水量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其中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81%以上,6~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冬季干冷少雪,10月~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3%左右,而又以11月为最少,降水量只有1.2mm左右。年平均蒸发量为2092.5mm,是年均降水量的11.5倍。区内季节性冻土标准冻结深度1.45m,最大冻结深度1.7m。矿区用水主要赖于南西约4km的巴音河渠道,巴音河为常年河流,源区河流穿宗务隆山进入泽令沟谷地,上游段由东向西经蓄集峡、泽令沟至黑石山水库,中游段河流由北向南穿过德令哈市市区,下游段由东向经郭里木、戈壁乡最终汇入德令哈市西南50km左右的克鲁可湖——托索湖,巴音河自源头起至托索湖全长326km,计入二条支流白水河和巴勒更河,流域总面积10800km2,自黑石山水库坝址以上河流全长229km,流域面积7354km2,河水落差1761m,水力发电理论kwms2亿m3。巴音河上游段蓄集峡口以上山势陡峻,两岸垂直陡崖高差约50—60m,河谷深切,呈“U”型,水流湍急,河道比降平均为13‰,该河河水水质较好。矿区位于巴音郭勒河(即巴音河)中游北侧山坡上,属于巴音郭勒河源头流域,相对侵蚀基准面标高3150m,而区内矿体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矿区采矿权最低允许开采标高3200m在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条件有利于排水,矿区有季节性间歇水流,水位远低于矿体。区内水系不甚发育,多为季节性径流,水源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冰雪融27水。水依地貌形态类型、海拔高度和成因类型,将评估区地貌类型划分为侵蚀构造高中山和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一)侵蚀构造高中山采矿区位于宗务隆山中段南坡,海拔在3400~3200m,区内地势总体上呈北高南低,一般比高100~300m,山势较平缓,地形切割不甚剧烈,山坡坡度大于35°。(二)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位于矿区中东部沟谷地带,地形较平坦、开阔,地面坡降10‰~20‰,海拔标高3200m左右,总体地势自山前向南侧逐渐降低。区内植被较发育,自然生态脆弱。区内无珍稀濒危物种及农作物,山坡体表部土层薄,沟谷内土层较厚,有机质贫乏。区内植被类型主要为常见的有芨芨草、披碱草、蒿草、沙生针毛等,植被覆盖率约25%左右(照片15)。据青海省植被类型图(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矿区及周边的土壤类型主要为棕钙土,属柴达木盆地东部温带半荒漠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成土母质较复杂,多为冲洪积物、坡积物和风积物,该土壤是在干旱、温凉、多风沙气候和稀疏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土壤,成土过程是弱有机质积累和强石灰聚积的过程,兼有盐化过程,根据矿区典型棕钙土(照片16)观察土壤风化较明显,地表面有风蚀微地形、砂砾石和盐化现象,土层厚度0.2-0.8m,平均可剥离的表土厚度为0.2m,剥离后的表土可作为植被恢复时的客土。28照片15矿区植被照片16矿区典型棕钙土第二节矿区地质环境背景区内出露地层,除第四系广布于沟谷及山麓外,主要为石炭系上统(C2)地层,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建造和火山岩建造组成的浅变质岩系,大致为东西走向,为宗务隆山地区多金属、贵金属矿的主要含矿层。1、石炭系上统(C2)(1)石炭系上统下岩组(CEQ\*jc3\*hps13\o\al(\s\up10(a),2)),依据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三个岩性段:CEQ\*jc3\*hps13\o\al(\s\up10(a),2)米。②第二岩性段(CEQ\*jc3\*hps13\o\al(\s\up10(a),2)一2):下部为灰~灰白色薄层状不纯结晶灰岩夹角砾状灰岩、绢云绿泥千枚岩;上部为浅灰绿色石榴钙质绢云千枚岩夹灰色片面性岩及片状石英变粒岩。厚度1264米。③第三岩性段(CEQ\*jc3\*hps13\o\al(\s\up10(a),2)一3):下部为灰白色条带状泥质灰岩夹薄层灰岩、钙质绢云千枚岩、绢云石英千枚岩、透镜体状不纯结晶灰岩等;上部为灰绿色绢云石英千枚岩、含砂砾绢云石英千枚岩。厚度957.33米。(2)石炭系上统中岩组(CEQ\*jc3\*hps13\o\al(\s\up10(b),2)),主要为浅灰色中—薄层状含白云质结晶灰岩及白色厚~巨厚层状含白云质结晶灰岩。厚度大于1146.48米。29(3)第四系(Q),第四系分布在沟谷低凹地带,为山前冲洪积物,以砂砾石层为主。砂砾磨圆度中等,分选性差,成分较复杂,厚度1-5m。矿区内的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仅在矿区中西部的绢云石英千枚岩、含砂砾绢云石英千枚岩层中见有一些小型的背、向形构造,但区内起控矿作用的乃是断裂构造。以东西向断裂构造为主,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次之,是区内的三组主要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它们是在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相配套的断裂构造。1、东西向断裂组为区内主要的断裂构造,由大小不等的断层、破碎带组成。从空间展布看,m蚀变较强,蚀变带宽窄不等,最宽处可达100m,窄处为20m左右。南边构造带:东西长约1300m,沿构造带围岩蚀变宽度10—80m。围岩蚀变较强,蚀变矿化有硅化、褐铁矿化、铜矿化。在东段见有Cu、Ag矿化,且分布有形态不规则规模较小的石英脉,并伴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前人谓之南矿带。东西向构造是区内早期构造,为区内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成矿带主要分布在东西向构造蚀变带内。东西向断层主要有(F1—F5),由于本区经过多期构造活动在区内展布的东西向断层多数是在后期构造活动中,沿东西向构造带所形成的次级断裂。(1)南断裂组:主要由F1、F2、F3等断裂组成。分布在矿区中部,呈近东km以上。其中的F2断裂分布在该组断裂的中部,断层面倾向11°~15°,倾角在45°~72°,具逆断层性质,该组断裂控制着⑶、⑷、⑸、⑻号矿体的分布。(2)北断裂组:主要为F4断层,呈东西向展布,断层面总体北倾,倾角在60°~80°,局部也有南倾的。沿此组断裂组有大量石英脉分布,热液活动频繁,布。2、北西向断裂组30在区内不是很发育,但规模较大,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和东部,断裂面倾向南西和北东,倾角在40°~70°。主要有(F6、F7、F8)三条断裂,断层性质呈张扭性,在区内中西部,地层产状向北西扭曲,地层不同程度的向北位移,北西向断层同时也是导矿和容矿构造,并且矿体在东西向断裂构造和北西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矿体有所膨大。3、北东向断裂组北东向断层在区内分布较多,但规模较小。主要断层有(F9、F10、F11),次一级的小断层有数条。北东向断层形成期次较晚,主要活动在成矿后期,对矿体具一定的破坏作用。北东向断裂以走向北20°—40°最为常见,但规模较小,断裂面倾向北西西,倾角在50°~87°。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5年5月15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中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图2-1)、附录B《中国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图2-2),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应的地震烈度Ⅶ度,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据《西北地区工程地质图说明书》,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成果表明,该区属现代地质构造活动的基本稳定区。31图2-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图2-2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矿区在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32蓄集山多金属银矿区位于巴音郭勒河(即巴音河)中游北侧山坡上,属于巴音郭勒河源头流域,相对侵蚀基准面标高3150m,而区内矿体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矿区采矿权最低允许开采标高3200m在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条件有利于排2、矿区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的划分按地下水含水介质、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等,矿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中,分布区域主要在水层透水性良好,厚度0.50~1.5m,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河流侧向补给,补排关系简单,径流交替积极,富水性较强,多在河滩低凹地带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于地表,汇入河溪中。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和运移于岩石的节理裂隙中,单泉流量0.1-1l/s,COCaMggL由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并在地形低凹的沟谷以泉的形式排泄于地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本矿区地形切割深,坡度陡,有季节性间歇水流,水位远低于矿体。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山前冲洪积堆积物,其次为石炭系上统中下岩组绢云千枚岩、薄层状灰岩、条带状灰岩、块状灰岩层中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含水。按水的储存条件可分孔隙潜水和裂隙潜水两种类型。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现代河床冲积层内,矿区孔隙潜水分布较广,主要由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外,尚有部分基岩裂隙水补给,故多以泉的形式流出。裂隙潜水:多分布裂缝发育地段及构造破碎带内,包括近地表基岩中的风化裂隙带。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流量的变化严格受气候条件制约。区内的矿带大多数分布在含水层(灰岩)及断裂破碎带内或上部,含水层水量较小,经现场调查,未见地下水溢出。不论是地下水径流,还是补给排泄,其条件良好。3、矿坑充水因素及充水方式33本矿区的主要矿体均分布于基岩裸露区,最低开采标高3200m均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区内矿体主要分布于巴音河东山坡上,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因此大气降水为矿床的间接充水水源。由于矿体产于基岩裂隙含水层中,矿体与含水层之间无相对隔水层,因此矿坑水即来源于顶板水,又来源于底板水,矿床充水方式为直接进水。4、矿坑涌水量预测(1)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的选择该区为基岩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简单。选用富水系数法比拟计算涌水量。计算原理:以已采(或探矿)坑道在一定时期从坑道排出的总水量(Qo)与同期开采(或探矿)坑道长度(Lo)之比,作为坑道富水系数,以(KL)表示:KL=Qo/Lo。根据富水系数预测新矿坑的涌水量Q,就是将已开采(或勘探)坑道的坑道富水系数乘以新矿坑坑道的长度L,即:Q=KL×L。(2)参数的确定根据矿区探矿平硐涌水量观测资料,坑道富水系数(KL)计算结果(表2-1)。表2-1各区段坑道富水系数(KL)计算表中段高程(m)观测平硐编号涌水段长涌水量(m3/d)含水岩组类型坑道富水系数(KL)备注采矿权区3296PD160.24层状基岩裂隙水0.24代表性平硐3336PD20.19层状基岩裂隙水0.19(3)矿坑涌水量计算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和确定的计算参数将首采区段不同中段水平的矿坑涌水量计算结果见(表2-2)。因富水系数源于局部富水段,而以此值与生产巷道全长计算的涌水量相当于全巷道富水,是矿坑最大可能涌水量。34表2-2矿坑涌水量(Q)计算成果表(比拟法)中段高程(m)平硐编号含水岩组类型坑道富水系数(KL)坑道长度L(m)矿坑涌水量Q(m3/d)备注采矿权区3296PD1层状基岩裂隙水0.2463.28代表性平硐3336PD2层状基岩裂隙水0.192.15(4)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评述矿区不同中段上的预测的矿坑涌水量在2~4m3/d,该预测结果基本和矿区探矿平硐水文地质观测的情况相符。根据矿区内岩土体成因、结构、构造及其力学性质,将矿区内的岩土体类型划分为土体和岩体两种类型:(一)土体:主要由第四系冲洪积岩石碎块、砾石、沙土组成,分布在沟谷低凹地带,稍密—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二)岩体:矿体赋存于C2a-3hq淡黄色条带状泥质灰岩夹钙质绢云千枚岩与C2a-3h深灰色薄层状灰岩的接触部位中,矿体主要围岩为灰岩及钙质绢云千枚岩构成,岩石致密、较坚硬、性脆。矿体厚度稳定,岩石较完整,内部无软弱夹层,抗压强度大于40MPa,岩石中节理裂隙贯通性较差,岩体稳定性较好,岩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一)矿体特征区内普查时共圈出大小矿体12条,编号为⑴~⑿,资源量核实及生产探矿⑸、⑹、⑺、⑻、⑾号矿体已被开采完,地表已形成与矿体规模大小一致的采坑,采坑已基本填平,区内各矿体特征见(表2-3)。35表2-3矿体特征一览表矿体编号控制工程矿体产状矿体形态矿石类型矿体规模(米)平均品位分布位置长度厚度推深Cu(%)Pb(%)Ag(g/t)⑴TC8802、15ZK1401350°∠47°脉状稀疏浸染状矿石50.013⑵TC8802、15ZK1401350°∠70°脉状50.0794⑶TC1-TC3/ZK001/ZK401/ZK210-50°∠36-88°扁豆状中等-稠密浸染状矿石65.02.5532.50.172.7137.012~4线,已采空⑷60°∠64°透镜状15.02.407.504.700~1线间,已采空⑸TC7180°∠74°透镜状10.06.755.00.044.4137.811~3线间,已采空⑹PD37-QJ8826/ZK10150°∠57°不规则脉状中等浸染状矿石74.0020.00.775.6986采空⑺PD37/ZK101/ZK10216-50°∠40-80°脉状中等-稠密浸染状矿石05.9320.00.365.9736.423~5线,已采空⑻TC21-TC880156°∠68°脉状中等浸染状矿石40.0520.00.154.149.75采空⑼TC17-TC0302180°∠56°脉状稀疏浸染状矿石42.02.0921.033.8225.285~7线间⑽TC0302180°∠65°脉状33.0016.50.590.020.10⑾PD47/ZK9026-16°∠56-85°脉状中等-稠密浸染状矿石65.03.2732.50.334.0534.0621~23线,已采空⑿ZK16′01脉状稀疏浸染状矿石35.0617.50.01821.80⒀PD1、15ZK3001344°∠50°脉状稠密浸染状80.0726.44200.65⒁PD1、15ZK3001、15ZK2801344°∠50°脉状稠密浸染状2.430.0618.28~30线⒂PD2、15ZK702、15ZK90121°∠58°脉状稠密浸染状8850.1626.65647~9线⒃PD3、15ZK230122°∠60°脉状稠密浸染状2.16900.1210.56.4623~25线36现将⑵、⒁、⒂、⒃主要矿体特征叙述于下:⑵号矿体与⑴号矿体平行展布于其南侧,地表由工程TC8802所控制,是一条以银为主伴生有铜、铅的银矿体。矿体产状350°∠70°。槽探揭露品位Ag175.50g/t、Cu0.08%、Pb0.11%。走向上出露长度为50m,在倾向延深方向上15ZK1401与15ZK1402、15ZK1601的深部追索,仅15ZK1401见矿,见矿品Pb0.15%,平均厚度为1.85m,控制斜深73m。矿石量8318.22t。⒁号矿体为一条铅银复合型矿体,区内规模最大,走向上由PD1YM1掌1、PD1CM1、PD1YM1掌2、PD1YM1CM控制,倾向上由15ZK3001、15ZK2801控制。矿体平均产状为344°∠50°,局部产状172°∠58°。控制长度约100m,控制斜深达100m,平均厚度2.43m。平均品位Ag128.52g/t,Cu0.06%,Pb18.31%。矿体矿石类型为稠密浸染状矿石,矿体呈脉状分布于灰岩与绢云石英千枚岩、含砾砂绢云石英千枚岩接触部位,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晰。估算矿石量44835.19t。⒂号矿体为PD2、15ZK702、15ZK901所控制,为一条铅银共生型复合矿体。矿体由硐探工程PD2控制,长度126m,平均厚度1.48m,控制斜深85m。平均含Ag199.64g/t、Cu0.16%,Pb26.65%。矿体沿走向或倾向膨缩现象明显,厚度变化中等。其产状有的与围岩一致,也有斜切地层。一般产状为倾向北东21°,倾控制,倾向上还有延深。矿体形态呈条带状产在薄层状灰岩与绢云石英千枚岩接触带上。估算矿石量25483.53t。⒃号矿体位于北矿带东段,矿体呈北西西向展布,C2a-3q绢云石英千枚岩与C2b厚层块状灰岩接触界面上,呈细脉浸染状产在薄层状灰岩中。在F4断层的上盘,为铜、铅、银元素组合的复合矿体。该矿体为一盲矿体。由PD3工程控制的uPb10.33%。矿体呈扁豆状、细脉状分布,沿走向厚度变化较大,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矿体内石英脉发育,与围岩产状构成一定的角度。矿体总体产产状22°∠60°,局部向南倾,倾角61°。矿体受后期构造破坏,常产生一定距离的位移,错距一般数米,致使矿体形态复杂化,产状变化也较大。经15ZK230137对其倾向上进行深部追索找矿,延续较好。但在其西部以往施工的ZK5孔并未见矿,由此可见,此矿体在西端延续性不好。估算矿石量24681.56t。(二)矿石质量1、矿石物质组成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黝铜矿、白铅矿、黄铁矿等,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方铅矿:在矿石中多呈它形—半自形晶粒产于非金属矿物中,粒径0.2~0.5mm;由于方铅矿对黄铁矿有交代作用,在方铅矿的颗粒间隙及裂缝中有黄铁矿镶嵌胶结,形成网状、网脉状构造;另外也有磁黄铁矿颗粒包裹在方铅矿中,少数蠕虫状蓝铜矿细颗粒又胶结或包裹在磁黄铁矿中,形成填隙结构。白铅矿:呈它形—半自形结构,白铅矿包裹有蓝铜矿,形成填隙结构。在矿石中分布不多,仅在个别矿石中较集中产出。白铅矿多以不规则粒状分布在非金属矿物中。黄铁矿:早期黄铁矿多呈半自形粒状分布,晚期黄铁矿则呈细脉状沿裂隙贯入。半自形晶粒状产于非金属矿物中,粒径0.2~0.5mm;在黄铁矿的颗粒间隙及裂缝中有黄铜矿充填胶结,形成网状、网脉状构造;有黄铁矿颗粒包裹在黝铜矿中或相互连晶,形成连晶结构。少数黄铁矿细颗粒包裹在方铅矿中,被方铅矿交代或包裹,形成填隙结构,也有的黄铁矿被非金属矿物充填胶结或包裹,形成网脉状构造。2、矿石化学成分(1)矿石化学组份及品位变化特征根据组合分析结果矿体中的矿石化学组份比较复杂。矿体中已知的主要伴生元素有As、Sb、Mo、Bi、Zn、Ba、Sn、Ga、Cd等,其中铅矿体(铅银矿体)中Zn的含量比较高,达到了工业品位。报告对其进行了伴生资源量估算。对于别的伴生元素而言未达到综合利用指标,各矿体中Ag、Cu、Pb主元素的含量及变化特征如下:Ag:在⑵号矿体中为135.94g/t,可单独形成银矿体,在⑶号矿体中为37.01g/t,⑸号矿体为37.81g/t,⑹号矿体为172.86g/t,亦可单独圈为以银为主的矿体,在⑺号矿体中为36.42g/t,⑻号矿体为9.75g/t,⑾号矿体为38gt⒂号矿体为199.64g/t,⒃号矿体为56.46g/t。上述数据表明,Ag在区内的矿化是很不均匀的。Cu:在⑵号矿体为0.08%,⑶号矿体为0.17%,⑷号矿体为0,⑸号矿体为0.04%,⑹号矿体为0.77%,⑺号矿体为0.36%,⑼号矿体为1.63%,⑽号矿体为0.59%,可单独圈为铜矿体,在⑾号矿体中为0.33%,⑿号矿体中为0.01%,⒀号矿体为0.07%,⒁号矿体为0.06%,⒂号矿体为0.16%,⒃号矿体为0.12%。亦属矿化不均匀之列。Pb:在⑴号矿体中的平均含量为1.03%,⑶号矿体为2.71%,⑸号矿体为4.41%,⑹号矿体为5.69%,⑺号矿体为5.97%,⑻号矿体为4.14%,⑼号矿体为3.82%,⑾号矿体为4.05%,⑿号矿体为1.03%,⒀号矿体为26.44%,⒁号矿体为18.31%,⒂号矿体为16.65%,⒃号矿体为10.33%。说明本区各矿体间品位变化较大。(2)Ag的赋存状态浅析目前在矿床内尚未发现独立银矿物。经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矿石中含银量较高的原因为:①本区含银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辉铜矿及黝铜矿四种,但主要的含银矿物为黝铜矿及方铅矿。②含银最高至最低的矿物顺序为:黝铜矿—方铅矿—辉铜矿—黄铁矿。Ag仅以类质同象赋存于上述矿物中。3、矿石结构构造(1)矿石结构矿石结构主要以它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结构、不混溶连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环带状结构为主,次为碎裂结构和糜棱结构。(2)矿石构造主要的构造为稀疏—稠密浸染状构造,次为条带状构造,方铅锌以半自形粒状为主,粒径0.2~0.6mm,有时可达1mm。4、矿石氧化特征方铅矿在地表氧化为白铅矿、铅矾等。39黄铁矿在地表氧化为褐铁矿、黄钾铁矾等。黝铜矿和黄铜矿在地表氧化为孔雀石、蓝铜矿、铜蓝等。5、矿石类型按氧化程度区内矿石可分为原生矿石与氧化矿石,氧化矿石甚少,仅⑼、⑽矿体地表还有极少量分布。按工业类型可划分为铅银矿石、铜锌矿石、铅矿石、银矿石、铜矿石,但以铅银矿石为主,占比91%。所以采用混采合理。6、矿体围岩和夹石(1)矿体围岩矿体赋存围岩主要有绢云千枚岩、薄层状灰岩、条带状灰岩、块状灰岩等,构成矿体的顶底板,有时有挤压破碎现象,位于接触带附近的块状矿石与围岩界线清晰,而产于单岩层中的浸染状银、铅矿石与围岩成过渡关系。(2)矿体中夹石矿体结构一般较为完整,其中夹石甚少,岩性与顶底板岩性一致,即绢云千枚岩或灰岩,一般不含矿化。第三节矿区社会经济概况德令哈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撒拉族、土族、汉族等20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区。截止2015年,全市总人口近10万人,常住口,蒙古族人口为7232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1%;藏族人口为4093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3%;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6334人。2015年,德令哈市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4亿元,完成地方公完成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6亿元。距市府驻地25公里。截止2015年,全乡总万元,畜牧业特色经济在全乡畜牧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推动全乡畜牧业产业化发展。40矿区可视范围内为天然牧草地地,无固定居民点、重要交通干线、工业和牧业设施,也无任何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自然与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等需保护目标,经济不甚发达。矿区内居民稀少,均为蒙古族游牧民,从事牧业生产,其生产、生活用品均由德令哈市供给。第四节矿区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及青海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2),结合项目区测绘资料,矿区总占面积82.45hm2,未损毁的原土地利用类型一级地类为草地(04),二级地类为天然牧草地(041)。现状下挖损天然牧草地2.37hm2,压占天然牧草地0.71hm2(表2-4),项目区土地权属为德令哈市蓄集乡国有土地,矿山占地所涉及土地权属界线清晰,无权属争议和历史遗留问题。表2-4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土地权属原始挖损压占草地(04)天然牧草地(041)82.45德令哈市蓄集乡国有土地草地(04)天然牧草地(041)82.452.370.71合计82.452.370.71第五节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该矿山为已建矿山,蓄集山多金属银矿分为四个开采区,分别为A、B、C、D开采区。其中A采区内现有损毁或废弃的设施有生活区(S1)一处,材料库一处,平硐(PD1)一处,弃渣堆(M1)一处及部分矿山道路。B采区内现有损毁或S处,爆破器材库一处,贮油设施一处、平硐三处(PD2、PD3、PD4),竖井(SJ5)一处,弃渣堆(M2)一处及部分矿山道路。C采区内现有损毁或废弃的设施有平硐两处(PD5、PD6)及部分矿山道路。D采区内除部分矿山道路外无损毁或废弃的设施。以上设施累计压占、挖损土地面积共3.08hm2,由于采矿工程活动,矿区内局地段原始地貌景观遭受较严重破坏。矿区周边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交通工程,矿区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轻。综上,矿41区内地质环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规模小,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