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以工代赈xx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2010年度以工代赈xx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2010年度以工代赈xx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2010年度以工代赈xx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2010年度以工代赈xx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PAGE42目录TOC\o"1-2"\h\z\u14637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82121.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1307001.2项目概况 11328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4122062.1发展规划方面 4182442.2产业政策方面 7208672.3行业准入方面 1015667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488423.1原燃料来源 15251563.2资源消耗情况 16227903.3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方案) 17862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1918414.1能耗标准及节能规范 19100024.2能耗状况及能耗指标分析 19270234.3节能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283885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3573615.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35265375.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3579915.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方案 365673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37259066.1环境和生态现状 37303176.2生态影响分析 43148236.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9295436.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53160806.5特殊环境影响 54106976.6结论 558811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 57267057.1费用分析 57127837.2效益分析 57171757.3经济分析 5817864第八章社会影响分析 62232088.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62181388.2社会适应性分析 62155528.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62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XX县2010年度以工代赈XX片区综合开发项目二、建设性质:新建三、承办单位:XX乡人民政府四、项目负责人:五、项目承办单位概况:XX县政府为了加强该项目实施力度,由县政府牵头成立含县发改局、财政、交通、水利、国土、审计、纪检、XX乡政府、永康乡政府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乡政府,由乡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确保项目实施。六、项目编制依据:1、根据省、州以工代赈工作会议“关于2010年度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计划申报工作”通知;2、《贵州省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管理办法》、《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3、《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黔府发[2004]0005号文)4、《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2000]32号文。5、《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标准》[1999]110号文。6、《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7、《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颁发);8、《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交通部颁发);9、交通部2004年颁发《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10、《贵州省乡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BJ22—028—97);11、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法律、法规、标准;12、当地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七、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的增长逐渐与市场对接,及时掌握农产品销售信息已成为了农户增加有效收入的途径。项目区属云贵山区向广西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山多地少,山区内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各种农副产品难以有效的转化为商品,由于道路的崎岖不便,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由于运输困难往往卖不出好价钱,特别是新兴的经果林产业,由于不能即时运出山区,造成烂在地里,同时,人居环境的恶劣,信息闭塞,也导致了群众思想观念的落后。为了解决群众行路难、运输条件难问题,该片区群众迫切希望政府能帮助将该片区通向外界的公路进行新修,以便能够改善该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为该地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好的运输条件。成为抑制当地经济发展的颈瓶。项目区隶属XX县XX乡,位于XX县西北部,交通不便、水利设施不完善,距县城30km,距独山县50km。项目区距独山县基长镇20km,主干道交通便利,依托独山县基长镇西红柿产业,今年项目区内种植西红柿200余亩,收益喜人,但水资源和交通问题制约了蔬菜、经果林、养殖业的发展。第二节项目概况一、建设地点: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乡的丙花村、双江村、拉街村、尧并村、永康乡白岩村二、建设规模:(一)水利设施新建XX片区交进拦水坝1座,解决灌区内1200亩农田灌溉,同时在XX大坝新建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二)交通设施新建水泥路7km,新建泥结碎石路25km,解决14500余人行路难、畜牧、水产、经果运输困难问题,依托交通工程在山区坡耕地及荒山新建2000亩经果林基地。三、主要建设条件(一)交进拦水坝工程处于XX县XX乡,水源可就近抽取河水,电力提水和施工用电可通过临时供电设备从村寨中接入,通讯条件良好。(二)通村公路在原有基础上修建,不需要征用土地拆迁房屋。主要外购建材均可在县城购买,所需的砂石等天然建筑材料需到独荔公路至XX乡政府岔路口附近的山坡上的石场采购。建设条件具备。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估算总投资281万元,全部申请中央以工代赈资金,其中:拦水坝工程估算总投资19.0万元交通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262万元,其中:通村水泥路171万元,通村泥结碎石路91万元。第三节研究的范围及简要结论该项目通过对本地区自然环境及经济条件研究找出影响该地区经济发燕尾服主要矛盾,提出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通过勘察设计提出建设方案及投资。通过本项目实施,对提高水田的灌溉水平,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加快种养殖业发展,同时保证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稳产、增收,保持水土、保护生态平衡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该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一、XX县概况XX县地处黔南边陲、黔桂交界处,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州的环江、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431.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459公顷,森林覆盖率53.96%。XX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地理纬度较低,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深切,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因而具有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征。全县年平均气温18.3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40.0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在-10.0摄氏度以上。无霜期在270天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各月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占全年总雨量的50%左右。全县辖6个镇,11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170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6.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4.51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水族、瑶族、苗族等。目前XX县直接外地交通四通八达。西有独山至XX二级公路,至独山接贵新高等级公路达贵阳,行程仅需4.5小时。东有XX至环江县德胜达柳州的一级公路,行程约需6个小时。北有四级公路经三都达凯里,里程205km。南有XX至南丹达珠江三角洲到广西首府南宁里程410km。小七孔景区距贵州麻尾火车站35km。西南航空公司支线XX机场建在县城东,距县城仅13km。XX县境内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主要矿产有煤炭、铁、铅锌、碳酸钙、方解石、石灰石、白云岩等,分46个矿点。其中以煤炭分布最广,储量最多。另外还有冰洲石、硅、铜、水晶以及贵重金属异常反映现象。XX境内河流均属龙江水系归珠江流域。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34.9万千瓦,可开发量24.43万千瓦,现已开发4670千瓦,占可开发量1.34%。XX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占全县1/6的面积,以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珍贵的科研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家级XX樟江风景名胜区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原始、古朴、神奇、多姿多彩而著称,主要有四大景区:水春河峡谷景区、樟江田园风光景区、大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整个景区目前已开发57个景点,经专家考证达到世界级的6个,国家级的25个。XX山水融林、洞、湖、瀑为一体,具有奇、险、静、幽的特点,是贵州景区特点的高度浓缩。XX境内居住着布依、水、苗、瑶等多种民族,长期以来,民族的花灯表演、山歌对唱、吹笔管、打刷把、赛龙舟、爬刀山、跳芦笙舞、陀螺赛、打猎舞等,至今仍很好地传承。热烈诙谐的布依族婚礼中的唱“朗外”,盛大非凡的水族“卯坡”对歌,自由纯朴的苗族婚恋,古朴神秘的瑶族凿壁谈婚和抢腰带,令人倍感新奇,乐于探究寻趣。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5.48亿元,同比增长10.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之比为28.65∶32.66∶38.69。工业总产值5.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660万元,同比增长46.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2亿元,同比下降5.0%。农业综合开发县项目申报工作通过国家评审并立项实施。全年植树造林4251.3公顷,其中退耕还林573.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86平方千米。财政总收入700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47万元,比上年下降1.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2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2亿元,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9965万元。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2个,其中新建项目15个,总投资2.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237万元,比上年增长27.52%。城镇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01千米,其中当年新建和改造48.1千米。固定电话用户1.12万部,比上年增长21.65%;移动电话7068部,互联网用户751户。全县已开发旅游景点77处,其中一级景点17处,二级景点25处,三级景点35处。全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直接收入646万元,旅游综合收入5120万元。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1176元,增长2.87%。全县又有4700个农村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两基”教育得到巩固,“义教工程”连续被省评为“特优县”。二、项目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概况1、XX乡:XX乡属国家级二类贫困乡,位于XX县西北面,乡所在地距县城30km,地处东经107º42′—107º48′;北纬29º29′—29º34′之间。国土总面积53.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24亩,稻田6000亩地形地貌属喀斯特丘陵低山河谷特征,相对高差较大,植被和土地资源保护要求迫切。全乡总人口9856人。2008粮食总产量为3045.0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44元。XX乡现有干部43人(不含教师),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另有助理工程师7人,能够为项目实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人力保障。XX交进拦水坝位于XX河主源黄江末段上,距XX乡政府约2km,距XX县城32km,属珠江流域柳江水系,河水发源于独山境内。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挽近期以来无新构造运动,区域构造稳定。工程区位于的地层为三迭系中统地层;岩性为灰绿黄绿色粘土页岩,岩体稳定抗渗透能力好有利于筑坝蓄水,不存在不良的地质现象;坝肩边坡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项目区内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掌握和运用农业科技知识能力较强,群众自筹投入经济基础较好,义务投工投劳积极性高,开发意识和建设小康村、生态文明村愿望强烈。修建通村通组公路,完善水利骨干工程,实现山区田园化自流灌溉、节水农业灌溉等,成为项目区广大群众的迫切希望,县委、县政府极为重视。现有道路是群众自发修建的简易马路,山高、坡陡、弯急、路窄,路面差,无排水系统,通常晴通雨阻,阻碍了当地与外界的沟通,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利工程主要解决XX县XX乡交进村及附近的1200稻田的灌溉用水。近年以来由于XX交进旧的拦水坝老化被水冲毁水位降低导致交进提灌站无水可抽,使交进村及附近的1200稻田的灌溉用水不足,每年欠收在干旱年绝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产收入的提高。经研究决定在交进村下游修建一座拦水坝将水位抬至780.00m,使这1200亩的稻田提水灌溉得到保证。项目区内XX大坝是XX县五大坝之一,如建设好水利设施,将解决XX片区120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增加粮食产量,同时促进蔬菜种植面积,提高收入。政府将利用农业项目有计划的指导项目区农户增加1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这促进农村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项目区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第二节建设必要性项目区内有博晟现代养殖场,年均出栏种羊3.5万头,鸡3万羽,同时在生产实践中,群众自行选择出了一些适宜本地区发展的项目,如种植经果林,品种有金秋梨、风水梨、碰柑、冰糖柑、脐橙等。这些品种适宜本地气候,经济效益好,目前项目区内群众已自发种植有梨子400余亩,碰柑200余亩,枇杷1000亩。因为交通条件制约,种植的水果运输成本高,利润低,虽然项目区气候适宜发展经果林种植,但都种植规模不大。由于经果林收益较种植其它作物高,群众种植经果林积极性高,希望扩大种植规模。经与县林业部门联系,县林业部门承诺从每年的九万大山工程经果林种植项目中拿出一定种植面积,扶持项目区内的林农发展经果林种植,县水利局也表示,将配套落实好小水池、小水窖的建设工作。这就为项目区的经果林建设打下了好基本。“要致富,先修路”,这已成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发展的共识。乡党委、政府尊重民意,积极响应群众呼声,多次派人深入实地逐点进行考察调研,统一规划。该项目范围广、群众受益面宽,是一件民心工程。为使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乡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组织,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对该工程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所涉及项目的各个组村民已对修建该路盼望已久,积极性异常高涨,纷纷表示愿意投入到项目的建设当中,投身于建设家园当中来。如果路修通,将能更好、更快的促进蔬菜,畜牧、水产,经果林产业的发展。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XX河流域内及邻近地区设有XX(气)、XX(水)、九阡、佳荣、茂兰、王蒙、甲良、麻尾、上司9个雨量观测站,站点分布较均匀,能较好地反映降水在流域面上的分布规律。上述测站均采用人工观测和自记雨量计观测法,资料精度较高。汛期视降水特性,分别采用四段制、八段制观测,枯季一般为二段制观测。二、通村路及硬化均在原有基础上完善,条件具备,不涉及征地及拆迁等问题。三、项目区具备该项目实施的自然条件,选择的项目点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水热同季的特点,XX片区双江拦水坝工程建设,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四、XX县为加强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县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建立健全了管理领导机构及项目实施机构,负责对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确保国家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和项目的顺利建成。五、该项目建设地设施完善,水、电供应有保证,项目建设所需建筑材料能确保供应,施工队伍可满足项目建设要求,建设所需条件具备。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一、水利工程本工程大坝坝高小于20m,属5级建筑物,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之规定,工程可不作抗震设防。新建拦水坝1座,解决灌区内1200亩农田灌溉,同时在XX大坝新建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二、交通工程新建水泥路5km,新建泥结碎石路25km,解决14500余人行路难、畜牧、水产、经果运输困难问题,依托交通工程在山区坡耕地及荒山新建2000亩经果林基地。第四章场址选择第一节项目建设地点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乡的丙花村、双江村、拉街村、尧并村、永康乡白岩村。第二节场地建设条件一、水利工程纬25°17′-25°46′。主源黄江发源于独山县境内的凤凰山主峰(海拔1379m),在XX与黑河(黑河源于三都县的阳安)汇合后称为XX河。由北向南流经XX县的地峨、觉巩、驾欧等地,在板潭入溶洞成为伏流(中途有约1km出露地表的明流),再由王蒙出洞入樟江。交进拦河坝所在的黄江上游主河道长46.14km,平均坡降3.67‰,流域集水面积344km。XX河流域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之上部,整个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北向南倾斜。流域呈枫叶状,上宽下窄,形状系数0.15。流域北部主要山峰有凤凰山(海拔1379m),尧台大坡(海拔1197m)。流域北部地形为中山河谷地形,到了中下游,为低山宽谷岩溶地貌。地貌以峰丛槽谷、峰林洼地为主,因为岩溶发育故多地下伏流,属独山岩溶地貌之一部分。黄江主要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黑河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区域地貌系典型的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的正地形区,土质为亚粘土或沙粘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影响不显著,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的常绿栎林,森木覆盖率较高,约20%左右。本次设计的XX交进拦水低坝位于贵州省XX县XX乡,经地质人员根据1/20万水文地质图结合1/5万的地形图核实地下分水岭后,采用1/5万地形图量算,得到坝址流域集水面积,成果见表4-1。表4-1各坝址流域特征值表坝址F(km²)L(km)J(‰)交进34443.73.672、气象水文根据气候带划分,XX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地理纬度较低,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深切,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因而具有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总的特征是:气候温热,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尚足,雨热同季,灾害性天气少。XX县年平均气温18.3℃。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南高北低。地势每升高100m,气温大致下降0.55℃;河谷地带比同高度的山地,东西向槽谷比南北向槽谷,南坡比北坡,封闭型谷盆地比同高坡地气温高。县境地形地势复杂,气候垂直变化和地形小气候明显。全县常年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7月平均气温为27.0℃以下,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40.0℃;1月平均气温各地均在5.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在-10.0℃以上。县内霜期少,无霜期在270天以上。平均初霜日期和平均终霜期分别在12月中旬及2月上旬。县境内冬季降雪较少,且多为冰粒,其次为雪花,平均每年降雪日数在一个月左右。冰雹在XX也较少出现,一般一年1~2次,大部分出现在3~5月,且都为小冰雹,降雹的时间短,范围也不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各月雨量在XX河流域内及邻近地区设有XX(气)、XX(水)、九阡、佳荣、茂兰、王蒙、甲良、麻尾、上司9个雨量观测站,站点分布较均匀,能较好地反映降水在流域面上的分布规律。上述测站均采用人工观测和自记雨量计观测法,资料精度较高。汛期视降水特性,分别采用四段制、八段制观测,枯季一般为二段制观测。各站观测情况见表4-2该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暖夏热、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积温高的特点。但因地貌复杂,地形高差较大,南北气候仍有差异,北部甲良、XX、水利等地地势较高,气候温凉,南部河谷地区,热量充足,气温高。表4-2流域及附近各站基本情况表站名站别资料起始年份观测项目备注XX水文1958水位、流量、泥沙、降水等资料用至2001年XX气象1956降水、蒸发、气温等九阡雨量1965降水佳荣雨量1956降水茂兰雨量1956降水王蒙雨量1956降水王蒙站1979年后资料以小七孔站资料代管上司雨量1967降水甲良雨量1956降水麻尾雨量1956降水3、水文基本资料(1)水文测及资料整编XX河流域曾设有XX水文站,大七孔及拉棚专用水文站,但仅有1-3年实测水文资料,资料系列较短,代表性不够。邻近流域樟江上游设有XX水文站,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较好。各站观测情况见表4-3。表4-3流域及邻近地区水文站情况表站名流域面积(km²)资料年限年数观测项目XX3461960.1-1961.122水位、流量、降水拉棚12041967.2-1969.103水位、流量大七孔13201967.2-1967.121水位、流量XX12131961-200141水位、流量、降水等XX水文站位于黄江上,集水面积346km²,设于1958年12月,作为小流域代表控制站。测站在中高水时控制性良好,枯水时由于上游引水较多,测验断面杂草丛生,下游又有一座乱石堆坝,影响了水位的连续性观测,精度较差。该站具有1960.1-1962.6水位资料、1960.1-1961.12流量观测资料。流量资料经整编后刊印。XX河系樟江之一级支流。樟江在接纳XX河汇入之前,有XX水文站控制。XX站位于XX县城西南约3km的回龙角下游经1km左右的峡谷浅滩上,该站于1954年设立为水位站,1960年11月改为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1213km²。该站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等,具有1961-2001年共41年实测水文资料。XX河与樟江处于同一纬度带,都是由北向南流,上游均由两条主要支流组成,形成一个“Y”型流域,流域面积接近。流域重心距离25km,被一南北向的分水岭隔开,樟江在东,XX河居分水岭之西。两流域地理位置相近,流域形状、大小相似,且气候条件、下垫面因素等方面极为相似。XX水文站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一致性、可靠性良好,集水面积为本次设计坝址流域集水面积的3.52倍,因此,本次设计以XX水文站为主要参证站,XX站几年实测资料作分析比较用。XX水文站测流河段顺直无水草,两岸为陡坡,杂草丛生,河段内右岸水位在409.50m以下,有石滩向河中伸展。距浮标上断面约50m处,水位409.50m以下,河中有岩石出露水面形成狭口,距浮标下断面约800m处有一浅滩并有弯道,再往下游约500m处有束狭口,高水控制作用良好。该站设直立式水尺,在基本水尺断面下游6.0m处设有自记水位台,一般水位在409.8m左右。水位观测以自记水位计和定时观测相结合。该站采用珠江高程系统。历年施测最低水位为409.02m,最高水位为422.27m,水位变幅达13.25m。测流为流速仪施测,缆道测流,一般年测次在100次左右。每年施测大断面1-2次。点绘建站初期、中期和近期以及大洪水前后的实测大断面资料,比较后得知,断面冲淤变化较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又通过点绘该站1967、1968、1970、1971、1973、1976、1983等年的洪水水文要素过程,得知高、中、低水之水位流量关系点据基本在一条线上,可综合为一条水位流量关系线。(2)XX站资料评价A、可靠性水位资料:XX水文站自建站以来均采用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以人工观测校核,枯期一般为两段两次或一段一次,汛期多为四段四次或八段八次,大洪水时适当增加测次。水位精度较高,历年的水位过程和峰型变化基本相应,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该站的水位资料整编也具有较高的精度。流量资料:该站测验河段较为顺直,高、中、低水控制良好。主要采用流速仪测流,测次较多,垂线、测点分布均匀合理。从历年的整编成果上看,采用单一线推流,有的年份采用临时曲线法进行整编,较为合理。B、一致性XX水文站自1961年建站至今,流域内基本未兴建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也无与外流域水量交换的情况,流域内气候条件和下垫面条件基本稳定,水文站条件基本一致,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C、代表性不同系列比较:从XX站不同系列的年径流统计参数来看,均值变化为0.6%,Cv值不变,(10-3)月径流统计参数也相近,说明其统计参数稳定。资料的代表性较好,见表4-4。表4-4XX水文站不同系列年径流统计表站名系列统计参数年(10-3)月备注荔波县1961.4-1978.3n=18年(m³/s)29.09.28=754mmCv0.260.65Cs/Cv2.02.51961.4-1995.3n=35年(m³/s)28.88.83=749mmCv0.260.65Cs/Cv2.02.51961.4-2001.3n=41年(m³/s)29.18.72=757mm实测径流系列丰、平、枯年份比例分析:XX水文站1961-2001年共41年径流系列中,丰水年为13年,占31.7%,平水年为15年,占36.6%,枯水年为13年,占31.7%,且包含了1993-1995、1999-2000年连续丰水年,1969-1971、1976、1977、1990-1991年连续平水年,及1962=1963、1984-1986年连续枯水年。XX站径流资料长、短系列的统计参数基本一致,丰、平、枯年份比例恰当,且系列中有连续的丰、平、枯年份。因此,该站1961-2001年径流系列代表性较优。由于XX水文站资料系列长,代表性、一致性较好,且所有资料均经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整编刊印,资料精度较高。因此,该站可作为本次设计水文计算的主要参证站。4、径流及复核(1)流特性XX河流域属山区雨源性河流,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径流特性与降水特性基本一致,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分配不均,洪枯悬殊,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5%左右。该区系省内降水径流高值区之一,多年平均径流深700mm左右。交进拦水坝平均年径流总量为=0.11F=0.1×700×344=24808万m。统计XX水文站1961-2001年实测径流资料,按水文年计,多年平均流量为29.1m/s,最大年均流量46.1m/s(1968-1969年),最小年均流量14.4m/s(1981-1982年),最大年和最小年分别是多年平均流量的1.58倍和0.49倍,丰枯比为3.2,径流年际变化不大。多年平均最小月流量为3.60m/s,模数为2.97L/s·km,多年平均最小日流量为2.02m/s,模数为1.67L/s·km,实测最小日流量为0.89m/s,模数为0.73L/s·km。(2)径流计算A、参证站径流计算将XX水文站实测历年逐月平均流量按水文年(4月-次年3月)、枯季半年(10月-次年3月)、最小月等时段进行统计和频率分析计算,并以P-Ⅲ型曲线适线,成果见表4-5及XX水文站年均、(10-3月)平均、最小月平均流量频率曲线图。表4-5XX站径流频率分析计算成果表项目年(10-3)月最小月备注统计参数(m³/s)29.18.723.60资料系列:1961.4-2001.3n=41年Cv0.260.640.59Cs/Cv2.02.52.5Qp(m³/s)P=10%39.116.16.43P=50%28.57.303.10P=90%19.93.171.43B、坝址径流计算XX河与樟江处于同一纬度带,两流域植被都较好,樟江略好于XX河。XX河板潭以上,河流平缓,樟江也相似,只是海拔低于XX河。因此,两流域下垫面因素虽然稍有差别,但其对径流情势的综合影响,应无多大差异。两流域在北边同与都柳江接壤,再往北即是黔东暴雨区。因此,两流域之降水有相同的气候条件,降水偏低。由于樟江海拔低些,又居东面,降水量略大于XX河。综上所述,XX河流域与樟江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下垫面因素等方面极为相似,因此,适当考虑降水之差异外,可将XX站的径流比拟移用到XX河流域作为其径流设计之依据。降水分析:经对流域内及其附近各雨量、气象、水文站点进行筛选,本次选用了XX气象站,九阡、上司雨量站等9个站点进行降水分析。大部分测站降水量资料在40年左右,其它测站资料均在30年以上,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较好。将各站历年年降水量资料进行频率分析计算,成果见表4-6。降水在地区上分布不均匀,降水的地区差异较为明显。以佳荣站最高,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达1618.8mm,为流域内的多雨中心,最小为上司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仅为1084.1mm。与《贵州省地表水资源》上的有关等值线图相一致。表4-6XX河流域及邻近地区各站年降水量统计表站名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CvCs/Cv备注XX(水)1289.50.172.0XX(气)1282.60.162.0九阡1250.70.222.0佳荣1618.80.182.0茂兰1484.60.182.0王蒙1185.10.182.0上司1084.10.222.0甲良1240.10.152.0麻尾1309.90.222.0经分析,XX河流域面雨量以XX(气)、XX(水)、上司、甲良及麻尾5站代表,为1241.2mm;XX水文站以上流域面雨量可以XX(气)、XX(水)、九阡、佳荣4站代表,为1360.4mm;XX河流域相对于XX水文站的降水修正系数为0.912。坝址年径流计算:坝址径流计算,均以XX站为参证站,按面积比结合降水修正推求,计算公式为:Q坝址=F坝址/FXX×QXX×0.912,得到坝址径流成果见表4-7。表4-7各坝址径流成果表坝址F(km²)Q(m³/s)CvCs/Cv交进3447.480.302.0由于流域各规划坝址间降水与径流差异不大,本阶段暂按同一径流深考虑,待下阶段再作进一步研究。C、枯水流量XX河与樟江两流域岩组主要是碳酸岩及碳酸岩夹碎屑岩,岩溶发育,而XX河岩溶比例又稍大于樟江,XX河流域岩溶调蓄作用强于樟江,加之受XX县城用水影响,XX站枯水模数比XX河略小。XX河流域内的XX站实测最小日均流量0.388m/s(枯模为1.12L/s·km),XX站实测最小日均流量0.89m/s(枯模为1.734L/s·km)。根据现场查勘,据板潭当地人反映,1992年秋季,已连续三个月无雨,XX河板潭处水是解放以来最枯的,经初步测验,其流量在1.5m/s左右(枯模为1.14L/s·km),小于XX河,这主要是由于XX河流域岩溶调蓄作用强于樟江,且XX站受XX县城用水影响所致。经分析,XX河最小日流量模数在1.1L/s·km上下。根据XX水文站1961-2001年历年逐月平均流量资料,得到多年平均历时流量标准线成果。XX站最小历时流量为1.30m/s,枯水模数为1.07L/s·km。各坝址历时流量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枯水模数控制在1.15L/s·km。(3)径流成果的合理性分析XX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41.2mm,多年平均径流深689mm,径流系数0.56,均与《贵州省地表水资源》上的有关等值线图相吻合。另据流域内XX站与樟江XX站同期1961年实测资料分析,1961年XX站平均流量8.58m/s,年径流深781.9mm,枯半年占全年径流的35.3%,年降水量1584.3mm,年径流系数0.49;而XX站年平均流量33.5m/s,年径流深871.3mm,枯半年占全年径流的比例及年径流系数基本接近。将XX站1961年实测径流按面积加降水修正(k=0.912×346/1212)比拟到XX站,得到XX站年流量为8.71m/s,与XX站实测径流资料基本一致(仅比实测值8.58m/s大1.6%)。综上所述,设计流域的径流成果是合理的。(4)用水量计算经分析表明7月中旬稻田用水量最大,结合XX县当地实际情况设计灌溉方式采用续灌方式,设计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75,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5。代入公式:(m3/s.万亩)q—灌水率α—各作物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百分数m—某种作物的各次灌水定额T—各次灌水的昼夜数经计算水稻设计灌水率为1.07(m3/s.万亩),取1(m3/s.万亩)。则将灌水率带入公式:Q=F×qQ—设计流量F—灌溉面积q—灌水率可得项目区设计总流量为0.12(m3/s)由于灌溉所需用水最大流量(0.12m/s)远小于拦河坝处的最桔流量0.388m/s,故不再作库容调节计算。只需要水位达到坝顶高程780.00m保证提水站处有水可抽即可。(五)暴雨、洪水资料及其特性1、暴雨分析XX河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暴雨主要由冷锋低槽和两高切变天气系统形成。大暴雨多集中在5-9月,以6月份居多。据甲良雨量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最大1日降水量为76.4mm,实测最大1日降水量为140.mm(2000年),而樟江XX气象站最大1日降水量均值为79.8mm,实测最大1日降水量为131.9mm(1980年)。本流域位于我省黔东南高暴雨区的边缘,暴雨量级不大,属一般雨区。一次暴雨的历时时常在6-12小时左右。对流域及邻近地区各站点实测暴雨资料进行统计,成果见表4-8。表4-8流域及邻近地区各站年最大1日降水量统计表站名系列长度最大1日降水量均值(mm)最大24h降水量均值(mm)CvCsXX3582.492.30.383.5Cv王蒙1777.787.00.453.5Cv甲良2273.282.00.353.5Cv上司1776.585.70.393.5Cv麻尾1983.493.40.443.5Cv独山4986.997.30.373.5Cv根据上述各站年最大1日降水量统计成果,结合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近期的地区分析成果“贵州省年最大24h暴雨均值及Cv等值线图“,设计流域年最大24h暴雨均值为95mm左右,最大24h暴雨变差系数Cv为0.40左右。考虑到水文水资源局的地区分析成果综合分析了暴雨的地区分布规律,故设计流域暴雨统计参数采用:24=95.0mm,Cv=0.40,Cs=3.5Cv。2、洪水特性本流域洪水均由暴雨形成,由于流域地处一般雨区,洪水相对较小。本区汛期早而且集中,一般年最大洪水多集中在5-8月,到9、10月份,出现年最大洪水的机会较少,最级也不大。XX河上游岩溶发育微弱,下游XX至板潭区间,岩溶比较发育,沿河两岸多有台地和封闭洼地,滞洪作用较大,洪峰模数较小。洪水也有复式峰出现,一次洪水过程多为82-240h。3、历史洪水XX河板潭河段,已有多次洪调资料。1967年6月,中南勘测设计院曾在拉棚至板潭河段进行过洪水调查,调查到4个年代的可靠洪水,分别为1887年、1916年、1924年及1966年。我院在进行XX大七孔电站设计时,于1985年4月和1991年、1992年在板潭村调查到4个年代的洪水,其中1924年洪水与中南勘测设计院调查的基本相同,另外还调查到1970年、1991年和1992年3次洪水。各调查年份各单位历次调查之洪水流量见表4-9。表4-9板潭河段历史洪水调查成果表年代1887191619241970199119661992水位(m)(752.10)(751.40)750.70749.01746.64(745.18)744.89流量(m³/s)23502090179015901210950900调查时间(年)196719671967199219851992199219671992备注1967年调查洪水水位为估算值。4、设计洪水设计河段无长系列实测洪水资料,设计洪水计算主要采用雨洪法和水文比拟法,结合调查到的历史洪水来推求。交进拦水坝址集水面积为344km小于1000km,主要以雨洪法推求其设计洪水;雨洪法根据流域内甲良及邻近地区XX气象站等水文站、气象站、雨量站实测暴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地区分析成果综合比较后,确定设计流域暴雨统计参数为:24=95.0mm,Cv=0.40,Cs=3.5Cv。设计洪水计算的公式及产汇流参数在《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修订本)》上查取。计算公式为:Qp=0.674r0.922·f0.125·J0.082·F0.723[CKp24]1.23式中:Qp-设计洪峰流量,以m³/s计r-汇流系数,r=0.053~0.062;f-流域形状系数,f=0.053~0.062;J、L-主河道比降、河长;F-流域面积,以km²计;C-洪峰径流系数,C=0.881~0.701;Kp-P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24-最大24h降水量均值,以mm计。流域产汇流分区为Ⅱ3区,暴雨衰减指数n3=0.82,Δn3为Ⅶ区。有关的地理参数根据1/5万地形图量取,见表4-11。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修订本)》上的概化过程线推求。表4-11坝址设计洪水成果表坝址交进集水面积(km²)344Qp(m³/s)0.1%14900.2%13500.33%12400.50%11601.0%10202.0%8763.33%7695.0%68710%55320%424(六)泥沙本流域植被较好,水土流失较轻。根据XX水文站1964~2001年实测泥沙资料统计,其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0.106kg/m,悬移质输沙模数为80.2t/km,属我省的低值区。河流输沙主要集中在汛期的洪水季节,洪水过后水质逐渐清澈,枯水期泥沙含量较低。根据XX水文站结合有关等值线图,设计流域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取为80.2t/km,推悬比按20%计。各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成果见表4-12。表4-12各水库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成果表坝址名称输沙量(万m³)备注交进3.28G=80t/km²(三)地质情况1、区域地质概况交进拦水坝位于XX县XX乡交进村距县城32km,拦水坝所在的黄江发源于独山县的凤凰山主峰(1379m),坝上游河段长46.14km,下游约1.5km处与黑河汇合后称为XX河,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交进拦水坝处于XX向斜部。(1)地形地貌本地区位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建坝的河流XX河主源黄江发源于独山境内流入XX,河流为深切河谷,河流发育与山脉、构造线一致呈NNE向东展布,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貌主要为构造风化、侵蚀~溶蚀型垅状中低山,峰从洼地、溶蚀构造,溶蚀峰蚀槽谷地貌等。(2)地层岩性坝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岩性从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ly)至第四系Q,出露地层的总厚度约2300m。其中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ly)、中统黄龙群(C2hn)、马平群(C3mp);二迭系下统栖霞组(Olq)、茅口组(P1m)可溶岩约占50%~60%,主要沿NE至SW广泛分布在XX向斜SE和NW翼的分水岭以外;三叠系中统(T2),下统飞仙关组(T1f)、夜郎组(T1y)和二迭系吴家坪组(P2w)等非岩溶地层约占30%~40%,主要为XX向斜核部地层,集中分布在XX河流域及周边广大地区,为该河流的主要隔水层和相对隔水层。(3)地质构造及地震据《贵州省区域地质志》及《贵州省地质构造图》等有关地质资料,测区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带(Ⅱ),受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区域构造形迹以NEE褶皱、断裂为主,如XX向斜、耕者背斜、XX向斜、牛场断裂等,以及与之配套的NWW向扭裂。地处褶皱带一XX向斜的轴部。本区自挽近期以来新构造以大面积间歇性上升为主,无活动性断裂及深大断裂分布,《XX县志》自1368年有地震记录以来,XX县在1805年和1822年呈发生有感地震,但无损失记载;1998年,广西省环江县发生4.9级地震,地震波及到XX县与广西省毗邻的部分乡镇,造成及少房屋破坏,无人员伤亡。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对地震基本裂度<Ⅵ度),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5s,属中硬场区,区域稳定性好。本工程大坝坝高小于20米,属5级建筑物,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之规定,工程不作抗震设防。由于拦水坝蓄水深度较浅,不会因水库水而诱发地震。(4)区域水文地质条件A、含水岩组、隔水岩组的分布及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主为C1y~P2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强岩溶层与弱岩溶层;隔水岩组主要为C1d、T1、T2砂泥岩、页岩等。强岩溶组主要为C1y、C2hn、C3mp、P1q、P1m、P2,集中分布于XX河干流的分水岭以外的广大地区,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主要成分为CaO、CO2,与纯灰岩的标准值相当接近,为岩溶发育提供了良的物质基础,岩石可溶性强,沿结构面溶蚀作用明显,地下水为岩溶水类型,赋存、移运于溶隙、溶蚀管(道)、暗河中,溶蚀强烈,含水丰富。弱岩溶层C1d2,集中分布于XX河干流两岸分水岭地带的广大地区;岩溶弱发育,地下水为山区基岩裂隙水类型,形成和赋存于结构面、风化裂隙中,水量相对贫乏。隔水层C1d1集中分布于XX河干流的沿岸及周边部分河段,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运行、储存基岩和风化裂隙中,水量贫乏。B、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直接沿地表裂隙、溶隙、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垂直、分散渗入补给,在左右岸还接受近分水岭地带的地表河溪沟的侧向集中补给。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洞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主要赋存空间是溶蚀裂隙和溶洞,径流形式主要为裂隙~管道型,具有渗流途径长、流速、水力坡降及动态变化大和分布不均匀等特点。河段中上游河谷较宽缓,无集中岩溶管道,其排泄方式主要为分散的裂隙、溶隙泉点。地下水埋藏深度主要受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和岩溶发育程度控制,据区域地质资料,补给、排泄区地下水埋深0.5~15m,补给~径流区埋深20~100余米,高于水库正常畜水位。C、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坝址处主要为三迭系中统T2,岩性为灰绿黄色粘土页岩与钙质砂岩互嵌,上部偶夹灰岩,及下统飞仙关组岩,岩性是上为灰绿紫红泥质灰岩平页岩,中为浅灰色灰岩夹钙质页岩,底为灰绿含有粘土砂岩;坝址以上河段河流发育平缓,河谷切割较浅,主要岩性以三迭系中、下统T1、T2和二迭系P1、P2沙,泥岩、页岩及煤系地层为主,除上游河段和局部为硬质岩边坡,主要为软质岩边坡,无高陡边坡及危岩现象。二、交通工程(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项目地处贵州省南部XX县,全线位于黔南州XX县境内,路线总长20.0964km。2、地形地貌沿线地势总体为溶蚀低中山与重丘地貌,项目区岩溶发育,地形比较破碎,山地、丘陵、槽谷、峰丛交错分布,多处可见峰丛、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岩溶地貌特征。沿线海拔800~1000米,相对高差200米左右。3、水系本项目区属于珠江流域柳江水系,区域降水量比较丰富,但地下水位较低,不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项目沿线无大型河流,多数为小型溪流或季节性冲沟,修建一些涵洞就可解决水流和排水。4、气候条件项目区由于地势较低,多年平均相对湿度较其它地区低,因小范围内的地形变化和小气候,对水文要素的地区分布规律有一定影响,暴雨天气类型主要是冷峰低槽型和两高切变型,大暴雨主要出现在6-7月,但时间比较短,汛期比其他地区出现晚,降雨量较其它地区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84mm,属贵州省雨量较丰富区之一。项目区平均海拔在8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0.505、地质构造测区大地构造属于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以挤压型的南北向构造为主,其构造具有典型的隔槽式褶皱特点,背斜宽而向斜窄,区内构造线呈南北向。路线经过与构造线呈较大角度相交,故对路线无大的影响差。6、地层沿路线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C3m:石炭系马平组,中厚层块状灰岩,弱风化,覆土0~1米P1m:二叠系茅口组,厚层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硅质岩,弱风化,覆土0~2米。P2w:二叠系吴家坪组,薄至中层泥岩、粉砂岩、硅质岩不等厚互层,强风化,覆土0~3米。T1l:三叠系罗楼组,薄至中层灰岩、泥灰岩等厚互层,强风化,覆土0~2米。7、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本项目沿线不良工程地质主要有局部岩层顺层滑动、局部地层含砂岩、页岩区边坡不稳定坍塌。可采用增设圬工挡墙等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其余路段路基较稳定,间或少有田间地段有软基。8、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根据《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工程区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小于Ⅵ度区。而且历史上没有破坏性震害记录,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之规定,本项目除桥梁(本项目无)采取简易抗震设计外,其余构造物可不作专门抗震设计。9、水文地质概况沿线地下水比较丰富,主要为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裂隙水。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坝地、沟谷,含水层主要为碎石类土、亚砂土,含水量较大,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以地表蒸发、渗入基岩裂隙、向低洼处汇集成径流的方式排泄。基岩裂隙水分布广,特别在风化砂岩和煤系地层中含量较大,基岩露头地段受大气降水、地表径流补给,土层覆盖地段受土层孔隙水下渗补给,并通过向低洼处汇集成地表径流排泄。沿线石灰岩石岩溶发育,漏斗、落水洞、溶洞、溶槽、地下河等发育,岩溶裂隙水比较丰富,岩溶裂隙水在基岩露头地段受大气降水、地表径流补给,土层覆盖地段受土层孔隙水下渗补给,通过地下暗河或岩溶泉水形式向地势低洼处排泄。10、工程地质总体评价本项目从总体来看覆盖层较厚、沿线地震烈度低,大多路段山坡稳定,无大的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情况较好。本项目从总体来看,其余大多数路段山坡相对稳定,无大的不良地质病害,地质情况良好。(二)社会环境1、地方政府意见本项目建设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振兴区域经济、使沿线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项目的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当地政府部门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在想尽一切办法筹集项目的配套资金,沿线广大各族人民也迫切盼望项目的早日实施。2、沿线村镇、建筑物、构造物对路线布设的影响拟建公路基本按照原有小路走向布线,对沿线两旁房屋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沿线其他段落没有影响布线和施工的重大建筑物以及文物古迹。本项目为新建工程,为节省工程投资,对桥涵及防护构造物应尽量选择沿线丰富的石材。3、农林、水利布局对路线的影响本项目为路基宽4.5米的公路新建工程,路线布设时充分考虑了少占良田好土,考虑了沿线农业生产灌溉、排水的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涵洞和排水设施。该项目整体上路基填挖不大,土石方数量相对较少,不易造成水土流失。4、筑路材料及施工条件全线部分路段出露灰岩,其结构致密,为理想的块片石、砂用料,可满足筑路材料需要,其它建材如钢筋、水泥、沥青需外运。沿线河流、水沟、水渠可解决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则取自沿线村民饮水的水井或自来水。沿线均有电网供电,可申请临时供电以解决施工和生活用电。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满足项目建设要求。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一、水利工程(一)建设依据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和洪水标准》(SL252-2000)2、《防洪标准》(GB50201-94)3、《砌石砼重力坝设计规范》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5、其它有关行业业标准和规范(二)洪水标准及流量特征XX县交进拦水坝工程主要任务是灌溉,根据永久性建筑物等级及结构形式,大坝等永久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临时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当山区、丘陵地区水利枢纽工程挡水建筑物挡水高度低于15m,上下游水位差小于10m时其防洪标准可按照平原区防洪标准规定,设计洪水标准采用20年一遇,相应流量为687m³/s,校核洪水采用30年一遇,相应流量为769m。交进拦水坝主要建筑物水位流量特性表项目大坝下游水位流量(m³/s)水位(m)流量(m³/s)水位(m)正常蓄水位780.00坝顶高程780.00P=5%687783.87686.99781.87P=3.33%769784.17768.99782.17(三)工程选址由于地质的限制,本工程在可供选择的河段上仅仅有两个坝址,以下为两坝址的比较方案。1、上坝址上坝址位于距XX过河桥下游约100m处,大坝为重力坝,正常蓄水位为780.00m时,最大坝高2.5m,坝顶长度74.3m,溢流为全段面过流,溢流高程为780.00m,上坝址处有较厚的卵石覆盖层,平均厚度为2m左右。2、上坝址下坝址位于距XX过河桥下游约230m处,大坝为重力坝,正常蓄水位为780.00m时,最大坝高3m,坝顶长度44m,溢流段长为40m,溢流高程为780.00m,下坝址处覆盖层较薄,平均厚度为1m左右。上述两个坝址比较如下表:方案项目上坝址下坝址最大坝高(m)2.53坝底最大宽度(m)6530坝顶长度(m)74.344正常蓄水位(m)780.00780.00溢流堰顶高程(m)780.00780.00工程投资(万元)20.00(估算)19.00经地质分析和投资比较,推荐下坝址。(四)坝型选择XX县交进拦水坝工程由于坝仅高3m,河谷为“U”型,坝轴线较长,长高比值14.7,故本工程采用砌石重力坝。(五)拦河大坝的设计1、结构布置及材料拦河坝为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长为44m,溢流净宽为40m,溢流堰顶高程为780.00m,上游边坡为1:0,下游为WES曲线溢流面,反弧段半径为2.85m,反弧段与WES溢流面接点高程为778.67m,反弧段最低点高程为778.20m,坝底宽5.74m,坝底高程为777.00m,垫层厚0.3m,最大坝高3m。坝体采用M7.5砂浆砌块石为主要填筑材料,上游坝面用0.2m的C15砼现筑防渗,溢流面采用0.1m的C20砼。基础均用0.3m的C15砼作垫层。2、设计计算(1)基本计算资料坝基抗滑摩擦系数f=0.58坝体容重r=2.3T/m³坝基最大垂直正应力不大于8MPa坝基最小垂直正应力不小于零计算方法:应力计算采用材料力学方法计算,稳定计算考虑到砌体与地表面的粘结力,是与施工质量、岩性及其它因素有关,变动较大,不易定出,指考虑破坏面上的摩擦力,是偏于安全的,故指考虑破坏面上的摩擦力。采用此法计算时,相应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数值。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系数公式荷载组合4、5级坝KcKc=基本1.05特殊1.002、荷载组合根据《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91》的规定,荷载组合选用以下两组:a、水库正常蓄水位及相应不利尾水位的静水压力+坝体自重+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b、校核洪水位及相应尾水位的静水压力+坝体自重+扬压力+泥沙压力+动水压力+浪压力。3、荷载组合及计算结果如下表计入扬压力时成果表计算情况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溢流坝段非溢流坝段σmax(t/m²)σmin(t/m²)Kcσmax(t/m²)σmin(t/m²)Kc校核情况784.17782.175.151.451.066.121.411.01设计情况783.87781.874.391.771.205.591.641.11正常情况780.00778.106.692.581.666.412.691.52不计入扬压力时成果表计算情况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溢流坝段非溢流坝段σmax(t/m²)σmin(t/m²)Kcσmax(t/m²)σmin(t/m²)Kc校核情况784.17782.1712.635.191.6213.125.151.43设计情况783.87781.8710.105.121.7510.394.991.71正常情况780.00778.1014.632.992.1914.133.102.22计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4、坝基处理由于坝基地质较好,只需将地基挖成齿形,基础埋深0.8-1.2米(六)泄水建筑物XX县交进拦水坝为小(二)型重力坝,泄洪采用坝顶溢流方式,溢流段从右岸直至左岸岸边四米处,溢流净宽为40m,溢流堰顶高程为780.00,溢流曲线为WES曲线,后接反弧段,反弧段半径为2.85m,消能采用底流消能,最大下泄流量为769m³/s,最大单宽流量为16.97m³/s,由于坝址下游基岩完整性较好下泄单宽流量远小于一般软软岩石常取的30~50m³(七)引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为距坝址约400m处的提水站提水,提水流量为0.012m³二、交通工程(一)路线方案概述建设项目全段位于XX县境内,路线方案见表。(二)路线方案比选本项目为利用原人畜通道改建,因此,现有道路是控制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路线布设时,最大限度的考虑利用原小路,以降低工程造价,节省工程投资。经现场详细踏勘实际地形后得出的结论是:该项目唯有一个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即顺原小路改造,局部地段截弯取直。其他方案均不现实。以上结论,主要是基于如下几点:1、原小路即使以现在的条件来评价,从宏观上看其线路走向较为合理,仅指标较低,这是限于当时的特定条件而导致的。2、任何其他的建设方案其代价都是巨大的,首先将会大段的甩掉原路,造成大范围的改线,其投资会大大的增加;其次,将会远离乡镇,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投资综合效益。(三)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见表)1、双江村至丙花村丙花组通村公路走向。起点为双江村村口,经板郎、板勇,止于丙花村丙花组,路线全长3km2、丙花村至尧并通村公路走向,含丙花村至尧并公路5.674km,尧更支线1.173km,路线共长3、丙花村至拉街通村公路走向。起点为双江至丙花公路K1+640,经拉挂,止于拉街,路线全长3km路线方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建设性质起点终点建设规模中间控制点总投资(万元)备注1XX县双江村至丙花村丙花组通村公路km新建双江村丙花组3.000经板郎、板勇73.0003水泥路2XX县丙花村至尧并通村公路km新建丙花村尧并6.847尧更、把抹48.9999泥结碎石路3XX县丙花村至拉街通村公路km新建丙花村拉街3.0拉挂21.0003泥结碎石路4XX县丙花组至拉甲组公路km新建丙花村拉甲3.24921.0013泥结碎石路5XX县白岩至甲棒懂岗km新建4.000白岩、甲棒、懂岗98.0004水泥路合计20.096262.0032荔波县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PAGE454、丙花村丙花组至拉甲组公路走向,含丙花组至拉甲公路1.818km,拉甲支线1.431km,路线共长路线总长共计20.096km。(四)推荐方案工程概况 本项目按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布线,在特殊困难地段,根据《贵州省乡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适当作放宽处理。降低部分技术指标,达到既节省工程数量,又不破坏周边环境的要求。建设规模如下:1、路基土石方:17534立方米。其中:土方11490立方米石方6044立方米2、路面:泥结碎石48500平方米。水泥砼26360平方米3、浆砌片石排水防护工程:4107立方米4、涵洞工程:63道(以上数量均包含错车道相应数量)(1)路线本项目指标采用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贵州省乡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路线的平、纵、横的优化组合,做到平面线型顺适,纵坡均衡、合理。路线指标运用如下:1)路线全长:20.096km2)交点个数:179个;3)平均每公里交点数:8.91个/km;4)圆曲线最小半径:12米;5)竖曲线最小半径:凸300米、凹300米;6)最大纵坡:12%;7)最短坡长:40米。(2)路基全线路基宽度为4.5m(每公里设置错车道不少于3处)。路肩采取土路肩。填方路基:填方路基采用填石,用作填料的石料强度不小于15Mpa,软石挖方用于路基填料时,按土石路基堤混填设计、填筑。挖方路基:路堑边坡坡比设计综合考虑岩性、构造裂缝产状与路线关系、岩体风化程度、力学性质和开挖高度,并兼顾地貌、土石方平衡等因素确定。针对沿线岩体的层面产状征(主要为倾向和倾角)以及构造节理发育的特点,对岩层倾向路基的边坡尽可能放缓边坡;对岩层逆向路基的边坡,边坡坡度较陡,主要为减少岩石的楔体滑落。由于此项目沿线无不良地质地段,挖方路堑边坡采用1:0.3~1:0.5一坡到顶的形式。路基加固防护: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防治路基病害,路基边坡应进行加固防护。在路基填筑高度较高及地面横坡较陡的地段,为了有效地减少占地及保证路基的稳定,设置路肩挡土墙。挡土墙用M7.5砂浆浆砌块石砌筑,挡土墙内坡面为1:0.25。挡土墙要求地基应力大于0.25Mpa,墙后填土内摩擦角应大于35°,挡墙一般按10.0~15.0m排水:根据公路和等级、路面的结构类型、沿线的地形、地质、涵洞位置设计排水系统,达到大气降水及时排出路面,保证行车安全及路基和边坡稳定的目的。路面排水通过路拱坡度及路肩坡度排出。路堑挖方路段在路肩边缘设置边沟,必要时应设置截水沟。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见图1;路基一般横断面图见图2;(3)路面五条公路沿线均有石灰岩石分布,石质好,适于加工粒料类材。鉴于大块石及片石材料在我省公路建设中应用比较广泛,该材料具有结构强度高、造价低、施工简便、适用公路等级范围广等特点,所以本项目推荐应用填大块碎石及片石作为基层材料。路面面层类型:按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结合路线交通情况和节省投资需要,本项目路面面层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及水泥砼路面两种。根据交通量和公路等级对路面强度的要求,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土质和筑路材料的分布,拟订路面结构组合,计算出路面结构层厚度。本项目泥结碎石路面面层为泥结谇石8cm路面,填隙碎石基层为12cm;水泥砼路面为水泥砼面层15cm,填隙碎石基层12cm。路面除路肩墙外,其余均满铺。路面结构设计图见图3。(4)桥梁、涵洞本项目路线所经过的地段,多数为沿小路进行截弯取直改造,需新建的涵洞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溉圆管涵。共建涵洞63道,设置是根据沿线沟渠的流量,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及建筑材料等情况,选定涵洞的位置。无桥梁工程。(5)沿线设施根据通村公路的特性,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沿线工程设施设计,使之适应动态视觉,和景观工程方面的要求,强调交通安全设施的一致性、连续性和均衡性,以求获得提高通行能力,增加安全性和舒适性,充分发挥其效益,在特殊段落设置安全警示墩。(6)征地拆迁本项目为减少占地面积,路基填方均采用挡墙设计,路线沿地形布设,占用少量田土、旱地、荒坡。征地工作由地方乡镇政府负责,征地补偿标准按XX县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7)主要工程数量表主要工程数量表见附表一。第六章环境保护一、水利设施(一)环境影响评价1、工程建设影响区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状况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差小、气候温热、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灾害性天气少、积温高的特点。据XX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8.3℃、平均相对湿度80%、平均年日照时数1213.4小时、全年盛行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3m/s、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340mm、多年平均无霜期32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68.8mm。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对地震基本裂度<Ⅵ度),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5s,属中硬场区,区域稳定性好。库坝区植被覆盖率高,主要是森林及灌木、灌草丛,库区内无珍稀动植物,无地方病和流行病史,也未发现有价值的矿产资源。水坝上游无影响河流水质和污染源分布,人群健康状况属低疾区,未发现疾源。2、工程兴建对周围地区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该水库的建设,除直接经济效益外,还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兴修水利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水坝大生产运行期间没有“三废”排放,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水坝蓄水后,对当地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当地居民可利用水坝资源带来的环境效益,从事渔、副业及旅游业等。水坝施工期间,施工场地设置,建筑材料开采等对原地貌有一定破坏。土石方开挖弃碴量较小,对环境影响较小。(二)环境保护设计1、水库淹没由于水坝为拦水低坝,淹没范围小且都是公用河滩地,没有淹没田土及林地,故不存在淹没补偿。2、施工期环境对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弃碴和开挖形成的剥离区,采取集中堆放和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措施。3、施工期间人群健康施工期间,因工程施工产生噪音、烟尘等对施工人员及附近人群健康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应配合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加强饮用水管理,做好疾病防治工作。4、库区环境水库蓄水后,由于库水位的提高,使原来河道常年保持高水位,水流流速缓慢,库尾淤积等对原库区环境影响较大,水库管理所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水库管理和水质监测工作,建全规章制度,严禁对水体污染。(三)环境保护投资XX县交进水坝建成后,每年将能保证1200亩稻田灌溉用水,水库建设虽有一定数量的淹没和工程占地,但不存在有影响的制约因素,施工期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水库的建设对改变XX贫困面貌及调整产业种植结构,促进地方经经济的发展交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二、交通设施(一)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处理方案:1、建设期环境影响:⑴、施工期间路线经过乡镇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民房拆迁和土地占用;⑵、施工期间开山放炮等也会对沿线群众的出行以及青苗、房屋造成一定的影响;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方、弃方及砂石材料加工、运输、堆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泥土的抛洒,将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⑷、公路是长距离的带状人工构造物,尤其山区公路高填深挖,会不同程度影响环境,降低环境质量;⑸、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躁声对周围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2、分析处理方案:⑴、尽量利用原有地形,避免高填深挖,尽量减少对原有地貌的破坏;⑵、经过集镇和重要设施时,按“近而不进、离而不远”的原则,尽量减少房屋拆迁;⑶、施工中所需块石、片石、碎石都应在指定料场集中开采,严禁沿线乱挖乱弃,减少开山放炮、扰民和植被破坏。⑷、为降低工程对原有地形的切割,路线布设尽量利用老路,标高贴近老路路面,以减少大填大挖;⑸、在施工中要加强管理,使用低躁声设备,并实施必要的躁声控制措施;⑹、在宜林地段栽植行道树,减少水土流失,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处理方案1、车辆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⑴、环境空气污染本公路营运期的环境空气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和汽车运行过程中引起的扬尘,其主要污染物为CO、NO、THC、TSP。随本公路交通量不断增长,其污染排放物也相对增大,对其路线两侧的局部空气环境污染呈增加趋势;⑵、水环境污染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对沿线水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公路路面受雨水冲刷产生的地表污水;⑶、声学环境污染公路交通噪声是公路营运后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