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届高三四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佛山市顺德区届高三四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佛山市顺德区届高三四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佛山市顺德区届高三四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佛山市顺德区届高三四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顺德区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傅斯年评传》中有钱穆批评胡适的一段文字:“适之晩年在台湾出席夏威夷召开之世界学会议,会中请中、日、印三国学人各介绍其本国之哲学。日、印两国出席人,皆分别介绍.独适之宣讲杜威哲学,于中国方面一字不提。”此中是非我们姑且不论,但它让人追问和思考起一个课题:文化何以自信与他信。谈起文化何以自信与他信,首先应该回答文化为什么要自信与他信。“如果不发展文化,我们的经济、政治、军事都要受到阻碍”,毛泽东在抗战胜利前夕的论述穿越时空,至今依然振聋发聩.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今天,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不仅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更要拥有不可战胜的精神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是辨证统一的。文化自信是文化他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文化他信才有明确的方向,才有坚定正确的立场.文化他信是文化自信的追求和目标,只有努力赢得文化他信,文化自信才会不断增强,才会更加坚定.坚定文化自信,赢得文化他信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必须善作善成、久久为功。从坚定文化自信到贏得文化他信,应大致遵循文化呈现、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他信的发展脉络.有的单位在増强文化自信上不会或不愿遵循其发展脉络,仍存在“后知后觉”,甚至“不知不觉”的问题。某中学教室竟然挂着“二十四孝"的图画,其中的卧冰求鲤、埋儿奉母,或脱离常识,或不近人情,或与现代文明脱节。诸如此类的文化呈现,让人如何认知认同?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从何而来?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増强文化自信,必须坚定扬弃的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仅凭一时热情甚至“跟风”,这是无法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的。增强文化自信不能“过热”,更不能“过冷”,犯“时热时冷、时冷时热”病也不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被历史验证过的,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但文化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突出的是中国特色,彰显的是社会主义本质。如果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不愿呈现、难以认知认同,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又岂敢奢求在文化上赢得他信.我们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題中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赢得世人的文化他信。文化自信不仅在于文化自强,而且在于有没有他信。可以说文化他信是文化自信的发展结晶.近年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成效显著,赢得了国际友好人士的广泛他信,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但仍有一些认识上的差异需要统一,如中华文化既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人类,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价值,就会更好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摘编自欧阳辉《文化何以自信与他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适在夏威夷世界哲学会议上只谈杜威哲学,不提中国哲学,钱穆批评他对本国文化的无知.B。当前,人民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增强,得益于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C。将中华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不加选择地继承,这不能使人产生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更无从谈起。D.海外对中华文化世界价值的认识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由钱穆批评胡适在世界哲学会议上不提中国哲学的做法,很自然地引出中心话题.B。围绕文化自信和他信,文章先后深入地论述了其必要性、两者间的辩证关系,以及正确做法。C。文章第四段列举了某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知不觉"的问题,强调了文化呈现的基础性。D。文章第五段批评了在增强文化自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表现,重点批判了“过热”的现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久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B。没有文化自信,文化他信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而如果无法赢得文化他信,文化自信也不会产生.C。当前,一部分国人对于文化自信的内涵缺失正确全面的认识,这是本文分析论述的一个现实背景。D.在文化建设中,如何让中华文化赢得更广泛的他信,这比单纯的文化自强更为重要,更为迫切。【答案】1.A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钱穆批评他对本国文化的无知”错误,钱穆只是批评了胡适不谈中国哲学,但并未批评胡适对中国文化的无知。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第五段……点批判了‘过热’的现象”错误,文章第五段开头列举了几种错误的表现,从本段第二句开始,重点批判的内容并不是“过热"的现象,而是缺少自信,这是属于“过冷”的现象。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A项,“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久发展的结果”错误,依据原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知其逻辑关系应该是文化自信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提供更持久的力量,而非“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久发展的结果”.同时,依据全文相关论述内容,文化自信并非是一个国家、民族持久发展就必然会产生的结果。B项,“而如果无法赢得文化他信,文化自信也不会产生”错误,依据原文“只有努力赢得文化他信,文化自信才会不断增强,才会更加坚定”所体现的逻辑关系,体现的是赢得文化他信,会让文化自信不断增加增强、更加坚定。但无法得出“如果无法赢得文化他信,文化自信也不会产生”的推断,因为依据文意,文化自信并非是依赖文化他信而产生,文化他信只是促进了文化自信的发展。D项,“如何让中华文化赢得更广泛的他信,这比单纯的文化自强更为重要,更为迫切"错误,“文化自强”属于文化自信的范畴,就全文来看,文中并未强调文化他信要比文化自信更为重要,更为迫切.同时依据原文“可以说文化他信是文化自信的发展结晶”,也就是说只有实现文化自信,才有文化他信的可能,所以也不能得出文化他信比文化自强更为重要,更为迫切。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引发的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对居民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摘编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材料二我国的肥胖情况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方面是增幅迅猛。数据显示,中国的肥胖率在过去30年里足足翻了一番。其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6.4%,比十年前上升了4。3%。另一方面是腹部胖。不少人年纪轻轻就挺起了“将军肚”。基因和人种对肥胖程度影响很大。浙江大学副院长朱善宽说:“因为基因问题,中国人的脂肪更倾向于堆积在深皮下组织和内脏组织中,这种胖相对于欧美人看得见的胖更危险。"饮食习惯也是造成肥胖的主因。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饮食结构主要以谷物粮食为主,导致了国人遗传基因对粮食的代谢效率较强,对肉类和油脂代谢比较差。而这种身体代谢能力恰恰与国人饮食结构相背离,因为现代人肉类、油脂摄入量在增多,主食却吃得少了。另外,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30%;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50%〜60%。不仅如此,中国父母习惯用“吃”来奖励孩子,买甜饮料、吃汉堡是惯用做法,却无意中伤了孩子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儿童肥胖是整个社会的过错,而不是孩子的错.”控制住“孩子胖”才有可能控制住整个社会的胖。这方面,外国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规定学校两英里内不能出售甜味碳酸饮料,不得在附近出售零食;小胖墩儿都要登记在册,学校有责任敦促老师帮助孩子减轻体重;印度对快餐征收“肥胖税”等.(摘编自人民网“生命时报”专栏,2016年12月25日)材料三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20日上午,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肇庆举行.笔者获悉,目前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的饮食结构尚不合理,营养不良相关疾病明显改善,而营养过剩如超重肥胖问题突出。广东省疾控中心马文军主任指出,儿童青少年膳食中谷薯类下降迅速,蔬菜水果、奶类、大豆摄入明显不足,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猪肉摄入过多。同时,体力活动下降,静坐时间明显延长,体育锻炼、家务和睡眠时间缩短。“吃得多,动得少,小胖墩儿越来越多。”专家建议,儿童青少年需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如跑步、健身操等。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包括阻力运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如俯卧撑、哑铃、仰卧起坐、举重、引体向上等.活动现场还开展了学生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工作人员用方糖直观地展示了饮料里的含糖量。一瓶乳酸菌饮品中,含糖量竟然相当于13块方糖。“含乳饮料不能当奶喝”马文军指出,广东省儿童青少年喝奶量明显不足,只有推荐量的约1/5。他提醒,含乳饮料、牛奶饮品、乳酸菌饮料这些都是饮料,不属于牛奶.儿童青少年每人每天至少喝一盒奶,可以是纯牛奶、酸奶,也可以摄入其他奶制品如奶酪、炼乳、奶片等。(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5月22日)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地域的肥胖率存在程度不等的差异,河北省的肥胖率最高,北方肥胖率整体上高于南方。B。我国人口的肥胖率,大体按所在省份的区域位置自北向南依次呈递减的趋势,这与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C.图2显示,1992年至2015年间,我国人口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持续上升,2015年两项指标均比1992年增长了一倍多.D。根据超重率、肥胖率相同年份对应柱形图的长度和数值,可知肥胖的标准高于超重,超重如不加以控制,会变成肥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英国著名医学类杂志《柳叶刀》的体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的肥胖率与超重率已经高于美国。B.从我国肥胖情况的两大特点来看,解决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已经成为了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C.因为基因和人种对肥胖程度影响很大,所以调整饮食、科学运动对于降低我国的肥胖率作用不大。D。国人对饮料与牛奶的认识存在偏差,从健康角度考虑,儿童青少年每人每天必须至少喝一盒奶。6.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说明各方面应该怎样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答案】4。B5。B6.①家庭方面:家长以身作则,调整饮食结构,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学校方面:大力开展体育活动,宣传营养与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③政府方面:站在国家健康战略的高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调控并监督与儿童青少年健康密切相关的餐饮等行业。【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根据题干定位到原文,结合上下文深入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B项,“按所在省份的区域位置自北向南依次呈递减趋势,这与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错误,图1虽然南方整体肥胖率低于北方,但所选举的南北省份仅为个别,不能得出“按所在省份的区域位置自北向南依次呈递减趋势”的判断,同时肥胖率“与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于文无据.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中国人的肥胖率与超重率已经高于美国”错误。原文“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指的是肥胖人口数量超越美国,不是“肥胖率与超重率已经高于美国"。C项,“调整饮食、科学运动对于降低我国的肥胖率作用不大”错误。原文表述为“饮食习惯也是造成肥胖的主因"“吃得多,动得少,小胖墩儿越来越多”,由此可知,调整饮食、科学运动对降低我国的肥胖率作用是比较大的。D项,“儿童青少年每人每天必须至少喝一盒奶”表述错误。原文“儿童青少年每人每天至少喝一盒奶”,只是建议,并非必须.同时,依据文意,也可以摄入其他奶制品。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说明各方面应该怎样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由此在文中找到预防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的相关文句,然后从不同层面加以概括。第一点:材料二中“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30%;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50%〜60%”“中国父母习惯用‘吃'来奖励孩子,买甜饮料、吃汉堡是惯用做法,却无意中伤了孩子健康”等语句说明家长对孩子肥胖的影响,所以可以从家长角度来概括,家长本身要调整饮食,拥有健康的饮食,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第二点:从学校角度来看,原文这样表述“小胖墩儿都要登记在册,学校有责任敦促老师帮助孩子减轻体重”“专家建议,儿童青少年需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如跑步、健身操等。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等”,所以学校应多开展体育活动,宣传健康知识,督促学生从意识和行动上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第三点:从国家和政府角度来看,由于“饮料里的含糖量”十分惊人,而儿童喝奶量明显不足,政府应加强与儿童青少年健康密切相关的餐饮等行业的调控并监督,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答题时注意分点分层次,条理清晰,言之有理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三已上了床.瑞宣把他叫起来,极扼要地把王排长的事说给他听。老三的黑豆子眼珠像夜间的猫似的,睁得极黑极大,发着明亮的光。“我们一定要救他!”瑞宣虽然也兴奋,但还保持着平静,不愿因兴奋而鲁莽,因鲁莽而败事,“我已经想了个办法,不知道你以为如何?"老三跳下床,仿佛马上就可以把王排长背出城。“什么办法?大哥!"“先别急!这事得详细商量商量,这不是闹着玩的事!”瑞宣冷靜地坐在床沿上。“三弟!我想啊,你可以同他一路走。”“那好极了!”老三又立起来.“这有好处,但也有坏处。好处是王排长既是军人,只要一逃岀城去就一定有办法找到军队。坏处呢,他的举止神态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的。他要出了岔子,你也得跟着遭殃!”“我不怕!”老三的牙咬得很紧,连脖子上的筋都鼓了起来.“我知道你不怕."瑞宣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说,“有勇无谋可办不成事!我们死,得死在晴天大日头底下,不能窝窝囊囊地送了命!我想去找李四爷去.”“他是好人,可是对这种事他怕也没什么办法吧!”“我—-教给他办法!只要他愿意,我想我的办法还不算很坏!"“什么办法?”老三的眼晴又亮了起来。“李四爷要是最近给人家领杠岀殡,你们俩都身穿重孝混出城去,大概不会受到检查!”“大哥!你真有两下子!"老三跳了起来。“你安静点!别教大家听见!出了城,你就听王排长的,他是军人,必能找到军队!”“就这么办,大哥!"“你愿意?"“愿意!”“不后悔?"“我自己要走的,后悔什么吗?况且,别的事后悔,这种事——不作亡国奴—-还有什么可后悔的?”瑞宣沉静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逃出去以后,也不是由地狱上了天堂,以后的困难估计还很多很多呢.前些日子我不准你走,就是这个意思.真正的英雄是无论遭多少罪也不灰心的!三弟,记住了,在国旗下吃土,也比在太阳旗下吃肉强!”老三望着大哥,坚毅地点了点头。“好,我找李四爷去。”李四爷已经睡下了,瑞宣现把他叫起来,把来意简单地告诉了他。“老大,你到底是读书人,想得很周到!"老人低声说,“城门上,车站上检查得极严,实在不容易出去。当过兵的人身上好像全有记号,日本人一眼就认出来,教他们抓住,准杀头!出殡的,连棺材都要在城门口教巡警拍一拍,不过穿孝的人倒还没有受过多少麻烦。这件事交给我了,明天就有一档子丧事,你让他俩一清早跟我走!"这时候,老三在屋里兴奋得不得了,他恨不能一步跳出城去,加入军队去作战。这时他听见妈妈咳嗽了两声。他的心立时靜下来。可怜的妈妈!只要我一出这个门,恐怕就永远不能相见了!他轻轻地走到院中,一天的星星,天河特别白。他想去看看妈妈,跟她说两句极贴心的话.但他走到南屋的窗外,却没有勇气进去。在平日,他万也没想到母子关系能变得这么亲切.他常常对同学们说:“青年人就像一只雏鸡,生下来就能离开母亲自己掘食儿吃!”可现在,他却木在那里。他决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但他想告诉母亲,儿子并不是一只雏鸡。立了好半天,他听见妈妈在跟侄子小顺儿说:“顺儿啊,你可真像你三叔小时候的样子。”他感到腿有点儿软,用手扶住了窗台。他开始怀疑自己这么仓促地离开年迈的母亲究竟是对,还是不对?他想起日本人的另一罪恶—-多少母子,多少夫妻,将无情地别离,甚至是永久别离!想到这里,他咬了咬牙,返回屋里。瑞宣从外面回来,直奔老三屋中。“怎样,大哥?”“明天早上走!”瑞宣好像筋疲力尽似的,一屁股坐在炕沿上。“明-—”老三的心跳突然加快。以前大哥不许他走,他着急;现在他又觉得事情来得这么突然,什么东西都没预备。半天他才问:“带什么东西呢?”“啊?"瑞宣仿佛把刚才的一切都忘记了,眼睛盯着弟弟,答不出话来。“我说,我带什么东西?”“噢!"瑞宣听明白了,想了一想:“就带点儿钱吧!还有-—,带好你的心,永远带着!”他还有千言万语,要嘱告弟弟,可是什么也没说出来。摸出钱袋,他的手微颤着拿出三十块钱的票子来,轻轻放在床上,然后站起来把手搭在老三的肩上,细细地看着他,还想说什么,可是却闭了嘴,一扭头轻轻地出去了。瑞宣怎么也睡不着.北平陷落那天,他也一夜未曾合眼.但是,那一夜,他只觉得什么也抓不住。现在,他才真感到国家跟自己的关系是那么紧密。人们须把父子兄弟朋友的亲热与感情都放在一旁,而且只有摆脱了这些最难割舍的关系,才能肩起更大的责任.他把过去的一切都想起来,却想不出明天是什么样子。妻子睡熟了,瑞宣又穿上衣服,找老三去.他们一直谈到窗户发白,然后悄悄溜了出去。李四爷早已等在门口。(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三曾说年轻人就像雏鸡,而临走前他又想跟妈妈说自己不是雏鸡,这并不矛盾,前者反映出他要自立,后者反映出他对亲情难以割舍。B.李四爷是一位厚道的人,也是个很老练的人,他之所以爽快地答应帮忙,一是看重跟瑞宣兄弟的交情,二是考虑到这么做应该没什么危险。C。小说细节描写很出色,当老三听到妈妈说“顺儿啊,你可真像你三叔小时候的样子”时,腿就软了,这反映出他对母亲深深的歉疚之情。D。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一方面既照应了前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李四爷对这件事胸有成竹,同时还暗示了老三和王排长应该能顺利出城8.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瑞宣”的人物形象。9.三弟要走了,瑞宣叮嘱他说:“带好你的心,永远带着!”试分析这句话的深刻意蕴。【答案】7.B8.①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他决心救王排长,支持三弟出城抗日;②有家国情怀和大局思想,懂得在国家危难时期,割舍掉自己的亲情;③做事稳妥,思虑周全,他开始阻止三弟出城,是怕三弟没有经验,有了王排长做伴他才放心让三弟出城;④善于谋划,能想出最稳妥的办法让两位抗日志士出城。9.这里的“心”有两层含义:①是爱国之心,告诉弟弟不要中途变节,投降日本人;②是报国之志,嘱咐弟弟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③这里的“永远”是告诫弟弟,要永远坚持下去,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有报国的责任。【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他之所以爽快地答应帮忙,一是看重跟瑞宣兄弟的交情,二是考虑到这么做应该没什么危险”错误,不全面,李四爷爽快地答应帮忙,固然有这两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怀着对日本人的仇恨和对爱国志士的敬仰,也想为抗日尽一份力。故选B。【8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分析“瑞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从小说内容出发,找出瑞宣做的事情,进而对这个人物进行分析。“我们一定要救他”“我已经想了个办法,不知道你以为如何”“在国旗下吃粪,也比在太阳旗下吃肉强”,可见其具有爱国热情;“人们须把父子兄弟朋友的亲热与感情都放在一旁,而且只有摆脱了这些最难割舍的关系,才能肩起更大的责任.他把过去的一切都想起来,却想不出明天是什么样子”,可见其家国情怀;“先别急!这事得详细商量商量,这不是闹着玩的事!"“这有好处,但也有坏处。好处是王排长既是军人,只要一逃岀城去就一定有办法找到军队。坏处呢,他的举止神态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的。他要出了岔子,你也得跟着遭殃"“有勇无谋可办不成事!我们死,得死在晴天大日头底下,不能窝窝囊囊地送了命!我想去找李四爷去”可见其做事稳妥;“李四爷要是最近给人家领杠岀殡,你们俩都身穿重孝混出城去,大概不会受到检查!”“你安静点!别教大家听见!出了城,你就听王排长的,他是军人,必能找到军队”,可知瑞宣善于谋划。【9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分析这句话时,要注意理解“心”的两层含义,其次再结合词语“永远”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意。这里的“心”结合“以后的困难估计还很多很多呢。前些日子我不准你走,就是这个意思。真正的英雄是无论遭多少罪也不灰心的”“三弟,记住了,在国旗下吃粪,也比在太阳旗下吃肉强”,可知有两层含义,要有爱国的心,不能叛变国家,要永远热爱自己的国家,要永远怀有报国之志,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同时注意关键词“永远",这是告诫弟弟,要永远坚持下去,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要勇于坚守,承担自我责任,从而实现价值。【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拱,字清叔,济南人。九岁能属文,深于《易》学。宋末登进士第,调广济军曹,权邦彦辟为书记,摄学事。刘豫镇东平,拱撰谒庙文,豫奇之,深加赏识.齐国建,累擢中书舍人。豫以什一税民,名为古法,其实裒敛,而刑法严急,吏夤缘为暴.民久罹兵革,益穷困,陷罪者众,境内苦之。右丞相张孝纯及拱兄侍郎巽,极言其弊,请仍因履亩之法,豫不从。巽坐贬官,自是无复敢言者。拱曰:“吾言之则为党兄,不言则百姓困弊。吾执政也,宁为百姓言之。"乃上疏,其大略以为围家惩亡宋重敛弊什一税民本务优恤吏奉行太急驱民犯禁非长久计也豫虽未即从而亦不加谴。拱令刑部条上诸路以税抵罪者凡千余人,豫见其多,乃更为五等税法,民犹以为重也.齐废,梁王宗弼领行台省事,拱为官属。宗弼访求百姓利病拱以减税为请,宗弻丛之,减旧三分之一,民始苏息。拱慎许可,而推穀士,李南、张辅、刘长言皆拱荐也。长言自汝州郏城酒监擢省郎,人不知其所以进,拱亦不自言也。以久病乞近郡,除淄州刺史.皇统四年,以疾求退,以通议大夫致仕,斋居读书。世宗在济南闻其名。大定初,拱上封事.七年,召赴阙,除太常卿。议郊祀。或有言前代都长安及汴、洛,以太、华等山列为五岳,今既都燕,当别议五岳名。拱以为非是,议略曰:“轩辕居上谷,在恒山之西,舜居蒲坂,在华山之北。以此言之,未尝据所都而改岳祀也。”后遂不改。拱尝言:“礼官当守礼,法官当守法,若汉张释之可谓能守法矣."九年,复致仕,卒于家,年七十四。(选自《金史·列传四十三》,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大略以为/国家惩亡宋重敛弊/什一税民/本务优恤/官吏奉行太急/驱民犯禁/非长久计/也豫虽未即/从而亦不加谴/B。其大略以为/国家惩亡宋重敛弊/什一税民/本务优恤/官吏奉行太急/驱民犯禁/非长久计也/豫虽未即从/而亦不加谴/C。其大略以为/国家惩亡宋重敛弊/什一税民/本务优恤官吏/奉行太急/驱民犯禁/非长久计也/豫虽未即从/而亦不加谴/D.其大略以为/国家惩亡宋重敛弊/什一税民/本务优恤官吏/奉行太急/驱民犯禁/非长久计也/豫像虽未即/从而亦不加谴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也称《易经》,是一部辩证法哲学著作,为诸经之一,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B。庙,指宗庙、祖庙。古代皇帝或皇后等遇有大事,按照惯例须祭告祖庙,称“谒庙".C。路,非指道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金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北宋的体例。D。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帝王封禅祭祀之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拱富有才华.九岁时就能写文章,尤其精通《易》学;曾被权邦彦任用为书记,管理学校方面事务,后凭借一篇谒庙的文章为刘豫所赏识。B.范拱心系百姓.为缓解繁重赋税给百姓带来的困扰,他上疏劝谏,刘豫才修改了税法;宗弼执政时他又再次进言,最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C。范拱推举贤才。他虽不随意称赞别人,但向朝廷举荐了多名贤士,又从不对外张扬,因此被提升为行台省郎的刘长言对升迁内情一无所知。D。范拱直言不讳。在兄长范巽贬官、百官不敢为百姓发声时,他敢于劝谏刘豫:在其他人主张另行确定五岳时,他据理力争,最终没有改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久罹兵革,益穷困,陷罪者众,境内苦之。(2)宗弼访求百姓利病,拱以减税为请,宗弼从之.【答案】10。B11.D12。B13。(1)百姓长久遭受战争的灾祸,更加困苦,被判罪入狱的人很多,境内百姓以此为苦。(2)宗弼访查寻求对民众有利和有害的事情,范拱请求减少百姓的赋税,宗弼听从了他的建议。【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大意是说:“国家以宋朝因重敛而亡作为教训,采用什一税法,本意在于优待抚恤(百姓),而官吏们实行得过于严急,使民众违犯禁令,这不是国家长久实行的良策。”刘豫虽然没有立即听从,也并不处罚他.“官吏奉行太急",“官吏”是“奉行太急”的主语,所以排除C、D两项;“从而亦不加谴”,“从而"不能按现代词语理解,“从”,听从之意,“而"表转折,之间断开,故排除AD.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D项,“南岳恒山、北岳衡山”错误,南岳为衡山,北岳为恒山。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为缓解繁重赋税给百姓带来的困扰,他上疏劝谏,刘豫才修改了税法……”错误,范拱虽进言刘豫,但是刘豫没有立即听从,而是在发现各路以税抵罪的总人数多达一千多人以后,才更改为五等税法。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罹”,遭受;“兵革",战争的灾祸;“苦”,以此为苦;“陷罪者",被判罪入狱的人。(2)“访求”,访查寻求;“利病”,有利和有害;“请”,请求.【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范拱,字清叔,济南人。九岁就能写文章,尤其精通《易》学.北宋末年考取进士,任广济军曹,权邦彦征召他为书记,管理学校方面事务.刘豫镇守东平时,范拱撰写了一篇谒庙的文章,刘豫认为他有奇才,十分赏识他。齐国建立后,范拱多次升迁担任了中书舍人。刘豫对百姓实行收取什一税的方法,名义上为效法古代,实际上是搜刮民众,加上刑法严厉峻急,官吏们循依而行暴虐之事。百姓长久遭受战争的灾祸,更加困苦,被判罪入狱的人很多,境内百姓以此为苦。右丞相张孝纯和范拱的哥哥侍郎范巽,竭力进言说明这些办法的弊端,请求仍实行履亩而税的方法,刘豫不肯听从。范巽还因此被贬官,从此以后没有人敢进言。范拱说:“我如果进言的话就会被认为和哥哥是同党,不进言百姓就会困苦不堪.我既然参与朝政,就要为百姓而进谏。”于是,他便上疏向刘豫进谏,大意是说:“国家以宋朝因重敛而亡作为教训,采用什一税法,本意在于优待抚恤(百姓),而官吏们实行得过于严急,使民众违犯禁令,这不是国家长久实行的良策。”刘豫虽然没有立即听从,也并不处罚他。范拱便让刑部上奏各路以税抵罪的总人数,居然多达一千多人.刘豫见人数太多,便更改为五等税法,但民众仍然认为赋税过重。齐国被废以后,梁王宗弼主管行台省事,范拱是他的属官。宗弼访查寻求对民众有利和有害的事情,范拱请求减少百姓的赋税,宗弼听从了他的建议,减去了原来赋税的三分之一,民众才得以休养生息。范拱不轻易赞誉别人,但对有才干的人都加以举荐,李南、张辅、刘长言都是范拱举荐的。刘长言从汝州的郏城酒监被提升为行台省郎,没有人知道他是怎样提升的,范拱自己也绝口不谈。后来,他因久病而请求到近郡任职,被任命为淄州刺史。皇统四年,范拱以疾病为由请求退职,于是以通议大夫名义退休,在家里安心读书.金世宗在济南时就听说了他的声名。大定初年,范拱上疏奏事。七年朝廷征召他入朝,任命为太常卿.朝堂讨论郊祀的事务。有人进言说,过去历代建都于长安和汴京、洛阳,所以确定泰山、华山等为五岳,如今既然定都燕京,应当另行确定五岳的山名。范拱认为不对,他在奏议中说:“轩辕皇帝居于上谷,在恒山之西,舜帝居于蒲坂,在华山之北。以此而论,并没有根据所定居的都城而改变五岳的祭祀山名。”后来就没有改变祭祀的山岳。范拱曾经说:“礼官应当遵守礼法,法官应当遵守法,像汉代的张释之可以说是能够真正守法的人了。"大定九年,他又再次退休,死在家中,享年七十四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别离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起于“风吹柳花",收于“流水",所写均为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无一不照应题目中的“留别”.B。李诗虚实结合,全诗重在对“留别"场景的描写,但也有对离别后个人境况的想象与追问,意味深长.C.陆诗全诗以叙述、议论为主,辅以描写,紧扣“别离”这一主题,采用直抒胸臆手法,抒发个人情志。D.两首诗抒情对象略有区别,李诗为“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陆诗的抒情对象则是“游子"本身。15。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读了上述两首唐诗,你是否认同《江赋》中对“别离”的理解?请结合上述两首唐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4。B15。江淹认为“离别”是令人黯然销魂(失魂落魄)的,我不认同此种对“离别"的片面理解。李诗虽为“留别”,但对送别场所的描写却情趣盎然,花香酒香,江南三月,令人沉醉。好友相送,干杯畅饮,虽有别意,但情意绵绵,一扫送别诗的哀愁之风,反显豪迈洒脱,情感非“黯然销魂".陆诗首联即以“丈夫"起笔,有泪不轻弹,杖剑饯别的的豪情壮志。颈联塑造了大丈夫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英勇形象,尾联直接点明怀抱建功立业的志向,眼前的离别根本不值得叹息。李诗和陆诗不管是写景,还是议论抒情,都无“别离”时的“黯然销魂”之愁苦。【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虚实结合……对离别后个人境况的想象”错误,李诗全诗以写实为主,造成误判的主要是末尾两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的手法为比喻,而非虚写。按全诗内容,诗人送别的场所或为江边,“东流水"应为眼前实景,面对美丽的江南风物和朋友们的盛情挽留,诗人依依不舍,他在想: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无限惜别之情呢?诗人顺手一指,以水为喻:“请你们问问那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此两句既有比喻,也有设问比较,言有尽而意无穷,确实令人产生想象——想象朋友间的情意绵绵,但并非是“对离别后个人境况的想象”。“离别后个人境况的想象"的理解可参照柳永《雨铃霖》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赏析。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金陵酒肆留别》翻译,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频频举杯共尽觞。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金陵酒肆留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此诗由写春季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随即写吴姬以酒酬客,表现吴地人民的豪爽好客;最后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别意长于流水般的感叹水到渠成。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有强烈的感染力。《别离》翻译,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耻如一般游子模样满脸离愁。一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别离》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用洒脱挺拔之笔,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坚强刚毅的性格。颔联用壮士奔赴战场的比喻,描画出大丈夫的壮伟形象。颈联运用成语,表明大丈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尾联总束前文,点明大丈夫的志向在于建功立业。全诗于议论中抒情,形象光彩照人。所以不认同江淹的“离别”是令人黯然销魂的观点。【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2)《送东阳马生序》中描写作者到了成年时,极度渴望学习又担心找不到良师益友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言“为往圣继绝学",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好诠释了教师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的重要责任。【答案】(1).嘈嘈切切错杂弹(2)。大珠小珠落玉盘(3)。益慕圣贤之道(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5)。师者(6)。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嘈”“慕”“硕”“受”“解惑"的书写。【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月17日,经习近平主席批准军队增派的2600名医护人员全部抵达武汉.近一个月来,“战”字成为高频词,占据各大媒体。这场疫情防控的,是人民军队听从统帅号令、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是人民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子弟兵总是奔向最危险的地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军队迅速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紧急抽组精兵强将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在疫情面前,人民子弟兵、日夜奋战.疫情突如其来,这个看不到敌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面对疫情,人民子弟兵“硬核”支援,在特殊战场上扬我军威,汇聚成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阻击战爆发启动前仆后继B。狙击战爆发启用全力以赴C.阻击战暴发启动全力以赴D.狙击战暴发启用前仆后继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而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B。既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也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C.不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而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D.不仅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更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对人民军队掌握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检验。B。是人民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检验。C。是对人民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叩问。D。是对人民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检验.【答案】17。C18。B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本题中,第一空,阻击战:阻击敌人前进的作战行动。目的是大量杀伤、消耗敌人,阻敌增援、断敌退路或掩护主力部队行动。通常具有任务艰巨、组织准备时间短促、对抗激烈等特点。狙击战:是由优秀射手埋伏在隐蔽地点,突然、准确地射杀敌观察、通信人员和指挥员等目标的作战行动.结合上文的“这场疫情防控的”,使用“阻击战”恰当。可以排除B和D项;第二空,暴发: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也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爆发: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也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结合语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用“暴发”恰当。可以排除A项。第三空,启动:表示某个项目开始实施,一般指抽象的概念。启用:指开始使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联系语境“军队迅速……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使用“启动”更恰当。第四空,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全力以赴: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联系语境“在疫情面前,人民子弟兵……”,使用“全力以赴”更恰当。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需要补写的内容“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和“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之间是肯定的并列关系,而A项“不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和C项“不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D项的“不仅是……更是……”是递进关系,也可以排除。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本题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错误,成分残缺,需要在“是”之后添加“对……的重大检验”,可以排除B项;C项,改成的“叩问”是打听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询问,含尊敬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可以排除;第二处错误,成分残缺,需要在“人民军队"之后添加“履行”和后面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搭配。而A项添加的“掌握"和后面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搭配不当,可以排除。故选D.【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①_______。人的生命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生命是有尊严的,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第二,②________。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没有了生命的存在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所有的活动.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③________,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与我们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答案】(1).①才会有生命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②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3).③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生命【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第一个空根据“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填入和“只有”搭配的词语“才”,即“才会有生命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第二个空根据“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填入生命的第二个特点,即“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第三个空根据“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填入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即“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生命”。注意字数限制。【点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21。下面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过程的状态流程图,请根据此图写一段文字,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答案】密切接触、疑似患者,需要接受医学观察,排除感染的患者,会解除观察,确诊患者进入治疗阶段。确诊患者病情存在非重症与重症、重症与危重症互相转化的可能,危重症患者存在死亡的危险,非重症患者经过治疗,有望康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按照箭头方向用文字转述出来.注意,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词一定要简洁、通顺、准确.从“密切接触、疑似患者"开始,都要“接受医学观察”;医学观察之后,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排除感染的患者,会解除观察",一种“确诊患者进入治疗阶段”;确诊患者分为三种情况“非重症与重症、重症与危重症”,他们之间存在互相转化情况;确诊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死亡,一种出院。注意字数要求。【点睛】图(表)文转换解题方法: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④简要归纳概括.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选择一题作文,不少于800字。(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淸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材料二:按照传统习俗,清明节前后,人们会祭祖、扫墓,还会举行一些公祭活动。但疫情让今年清明节的“打开方式”与以往不同。为有效避免疫情期间人员聚集,减少交叉感染,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全国多地发出通告,暂停2020年清明现场祭扫和祭祀活动.材料三:《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増多,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是一个与“生命”有关的节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对于“清明”所蕴含的“生命”意义,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见闻或认识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这是与五星红旗有关的人与事;在狱中秘密制作五星红旗,从白公馆脱险的革命老前辈郭德贤奶奶;以血肉之躯搭建“中国梯”,让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世界之巅的首批攀登珠峰的登山队员;乘风破浪守护深蓝海疆,高扬五星红旗的人民海军舰艇官兵;克服重重科技难题让五星红旗闪耀于月球背面的中国航天团队;还有在新中囯成立的当天,顶住重重压力,带领全校师生在澳门濠江中学升起了五星红旗的杜岚校长。作为振华中学的一员,读了上述材料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团委举行的“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主题活动中表达你的心声。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1.缅怀逝者,迎接生机清明节,《岁时百问》有言“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祖,缅怀逝者,也在这天踏青春耕,迎接生机。在缅怀中获得动力,吐故纳新,勃发生命之生机,方为“清明"之“生命”的意义。缅怀逝者,获得动力。“缅怀"二字,心面俱到。意在面上和心中都应是真挚的怀念,这才是清明祭祖真正所需。今年清明节便是印证了“缅怀"二字。受新冠疫情影响,多地发出通告,暂停2020年清明现场祭扫和祭祀活动。这一举动,引发了部分民众的不满。但我认为,大可不必不满。行虽不至,心至即可.若是真诚怀念,场地变换也没有什么。若拘泥于这“行”之一字,反倒失了清明祭祖的真正意义。逝者已逝,他们想留的、盼望的,是我们能从他们的生命中体悟新生命的勃发,激荡自己的生命.与往年相比,今年清明,还有些不同,有些特别。今年的四月四日,与清明节同期而至的,还有全国性哀悼活动。在这一天,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这场活动,缅怀的是一群特别的人。他们是新冠疫情抗击一线的勇士们。他们有的是病房中的医护人员,有的是抗疫中的基层人员,他们为我们拼尽一切.时至今日,中国的“生机”被唤醒,我们的未来被点亮,可她们,却等不到春暖花开了。我们为逝者点燃烛光,遥寄一份哀悼和思念。他们的抗争、他们的不屈,都值得被铭记。那些背影,不仅是一个数字,一个名字,一块碑。每一个逝者的过住,都是生者的哀思。但我们需要告别。告别,为了逝者,也为了生者。对逝者而言,最好的怀念是记得,也是放下。告别伤痛,战胜疫情,回归正常生活,更好地活者。如此才能让他们安息。离去的人,希望生者幸福健康。为生命献出全部的人,将生的美好给子他人。如此情境之下,让我们坚强、更有意义地活着,让生命充满动力,是每一个生者的责任。逝者已矣,迎接生机。清明的到来,凝聚着我们深沉的哀思,也意味着春天的真正来临。清明节后草木萌动,杏桃花开,吐故纳新。严冬之后,必有夏花烂漫。雪莱曾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在这个冬季饱受病痛的折磨,这所经历的一切,是悲伤的记忆,是离别的不舍,也是坚定抗争中生命的了顽强与不屈.清明时节,祭祖之后是踏青郊游,不也是意在缅怀过去,迎接生机吗?带着逝者的遗志,我们门不会被轻易击垮。作为新时代的青人,我们应明白,逝去不等于消散,生命生生不息,将清明的精神代代相传。我们更应铭记那些拼尽全力的背影,那些熠熠生辉的生命。在清明节,用他们的光,点亮我们的生命,迎接未来的生机。于缅怀逝者中体悟生命的价值,借他们的光亮,照亮新生命的未来之路,焕发生机。我想,这便是清明“生命”的意义。2。五星伴我行,祖国在心中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于五星红旗的点滴思考,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星伴我行,祖国在心中》。谈起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大家最为熟悉不过。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每逢周一,只要不是刮风下雨,我们必定会集合于操场,在激昂的国歌声中,一起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但即使如此熟悉,今天,我还是想和大家谈谈关于五星红旗背后的人与事,一起去发现与认识那令我们深感自豪的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同学们,你可知道,今天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多少革命志士为之奋斗而来的吗?我想起从白公馆脱险的郭德贤奶奶,虽身陷牢狱,但依然不改红心,狱中秘密制作五星红旗。在生死未卜之时,把对新中国的所有期望与祝福都化为一针一线,把一。腔热血化为那一颗颗五角星。在郭德贤老前辈眼里,五星红旗是值得自豪的,那是她精神的寄托,更是如她一般的千千万万的新中国人的信仰所在,他们把对新中国的所有的爱都浓缩在那一面红色的旗帜.上。千万颗红心最终就如旗帜上那四颗小五角星一样,心向党,奔向新中国。涓涓细流,汇成信仰的汪洋,五星红旗,我的新中国,我为你自豪。还有那即使以血肉之躯作梯,也要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之巅的首批攀登珠峰的登山队员.此时的五星红旗,不仅仅是一面旗帜,一种信仰,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一个国家的象征。攀登珠峰之险,那极寒缺氧环境下对身体的伤害,都是非常人所能忍,但总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让我们克服内心的恐惧,总有一些更重要的事,需要我们去做。五星伴我行,祖国在心中,即使在那极寒的世界之巅,红旗在,祖国就在。他们为五星红旗而自豪,而我们,也为他们而自豪,因为这时候,他们与五星红旗是一体的.所以,当那高扬着五星红旗的人民海军舰艇,走向深蓝,守护海疆之时,那也是祖国之所在.而当中国航天团队让五星红旗闪耀于月球背面之时,我们更是为之自豪,那是突破技术封锁后的自强与自立,更是国家精神的提振与弘扬。国之所以为国,是因为那始终有我们值得守护、捍卫、传承、弘扬的信仰与精神,而这一切,都浓缩于那一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之上。此时的国家,不是一个空洞的对象,而是具体可感的实体。国家很大,但只要五星红旗在,那即是祖国之所在。还记得那位杜岚老校长,新中国成立的当天一一1949年10月1日,当时的澳门尚未回归祖国的怀抱,但就正如闻一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中所唱的一样“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杜岚校长带领全校师生顶住重重压力,毅然在澳门的校园升起了代表祖国的五星红旗.同学们,我们是在五星红旗下出生、长大的新的一代中国人,身处和平时代,安享岁月静好,这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大幸。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还有一个身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我们的校名叫做振华中学。从先辈的手中接过那面足以让我们骄傲、自豪的五星红旗,振兴中华,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共青团员的使命与责任。让信仰延续,让自豪满腔,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因为你是我们的信仰的图腾,你是祖国的象征.老师、同学们,在即将结束我演讲的时候,我突然想起那位在香港的土地上面对暴力分子的威胁仍面不改色,毅然喊出“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的中国记者付国豪。现在,我终于明白,他之所以勇敢、无畏的原因,因为他的名字就叫做一一国豪!他的心中也有一面五星红旗,他有一个与我们一样的母亲-—中国。此生无悔入华夏,因为我们都有一面旗帜,它就是五星红旗;我们都有一个母亲,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解析】【详解】(1)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阐释类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2)此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材料基础上表达、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审题】(1)材料共三则,均直接与“清明”有关,三则材料内容高度聚焦。材料一直接引出“清明节",清明节的别称有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命题时只保留了踏青节和祭祖节两个别称,目的是为了保持和后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吻合一致。由踏青节、祭祖节的别称,引出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强调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自古传承,至今不辍。之所以特别强调“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是有意与材料二“暂停2020年清明现场祭扫和祭祀活动”的内容形成思考的碰撞点。材料二聚焦2020年的清明节。首先在材料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提醒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一,祭祖、扫墓,还会举行一些公祭活动。然后一个“但"转折,回到2020年的清明节,与以往有所不同。强调2020年的清明节因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暂停了自古传承的礼俗传统,现场祭扫和祭祀活动。在内容呈现上,有两点说明,一是暂停现场祭扫和祭祀活动的原因,材料是有交代的,有效避免疫情期间人员聚集,减少交叉感染,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这个原因的表述与任务指令中的“生命”呼应,暗示考生思考2020年清明节暂停了自古传承的礼俗传统,是出于对“生命”的保护与敬重。此处的“生命"非材料一中与“祭祖”相关的逝去的生命,而是尘世间真实的生命。二是出于表达简洁的考虑,“疫情"并未写全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而是简称。因为就正在经历这一场疫情的考生而言,这应该是他们熟悉的,也是必须关心了解的,因此材料二也并未对当下的疫情作过多的呈现、介绍,而是需要考生依据自身的体验见闻自行补充、丰富,也借此检测学生的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材料三引用《岁时百问》中关于“清明"理解的有关句子,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是有意引导考生在这一层面上认识、思考“清明”的意义与价值,拓宽考生对“清明”的局限理解。《岁时百问》的引用和后面对于清明节后一派春和景明之象的描写,都高度聚焦于“清明"的另一层意义,生命的萌芽与勃发。这一理解有别于清明节祭祖表达哀思、缅怀逝去生命的局限认识,而是赋予了“清明”积极向上、孕育新生的深刻解读。同时,关于“清明”这一意义的理解,并非是脱离材料本身,而是有所暗示、呼应,材料一特别指出清明节的另一别称一一踏青节,也明确了“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之一,结合材料三对于“清明”的理解,自然也就不难明白为何清明节也称为踏青节,因为此时也正是生命萌芽、勃发之时。同时,结合材料二的疫情相关内容,考生也可由此联系延伸,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在我们共同向这疫情中逝去的生命默哀的同时,也要怀着奔向未来的希望,以敬畏生命的态度重新开启我们的新生活,这也是从“清明"这一意义的理解我们应该获取的生命认识与生存智慧。(2)这是带有明确写作情境任务新材料作文.题目由写作材料、情境任务、写作要求组成。首先是写作材料。采用了多则材料组合的呈现形式,内容高度聚焦,这是与五星红旗有关的人与事。写作材料的原型为2019学年的《开学第一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摘取、压缩、整合,使内容更为简洁,表意更为集中。第一则材料为在白公馆狱中秘密制作五星红旗的革命老前辈郭德贤女士。1949年10月7日,当时有些地区还未解放,一些革命志士仍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监狱中。在狱中的他们听说新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于是拆下一床红色被面,粘上黄纸剪成的五角星,在狱中秘密制作了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两个细节,一是“在狱中",反映此时的郭德贤女士是失去自由的,身陷牢狱.“革命老前辈",体现了郭德贤女士的身份,结合这两个细节,考生应可理解判断材料的意义所在,身陷牢狱、生死未卜之时,秘密制作五星红旗,心中的革命信仰不灭不改,对新中国的期望与憧憬依然。此时的五星红旗,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依托,是他们虽身陷牢狱但信仰依然坚定的精神图腾.第二则材料的理解与思考也需立意几个细节,一是“血肉之躯搭建‘中国梯’",材料中虽无太多对于攀登过程的细节交代,但依据这一细节,考生应可知攀登珠峰之路的艰辛与不易,甚至到了需要以身体为梯的程度,同时,更体现了登山队员的团结与拼搏,为了其他的继续顺利攀登,用自己的身体作梯。此种团结与拼搏的精神,正如红旗上的五星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个人的行为与五星红旗所体现的国家精神合二为一。“第一次”“首批”强调了其历史意义与价值.而所有的登山队员的团结与拼搏,甚至自我牺牲,成就他人,为的就是让代表祖国的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之巅,坚强的个人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与坚定的使命感跃然纸上。第三则材料为高扬五星红旗的人民海军舰艇官兵守护祖国海疆,守护祖国的安全稳定,正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人民海军乘风破浪,守护万里海疆,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力量的增长与壮大,另一方面体现的是人民海军官兵的使命与担当.同时,毫无疑问,此时高扬于人民海军舰艇上的五星红旗代表的国家,是国家形象与国家力量的体现.第四则材料的叙述对象为中国航天团队,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