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思想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思想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思想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思想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1.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历尽沧桑,从古代先贤的辉煌成就,到近代先进人物的救亡图存,到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2.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汉字的演变历程和史书典籍的记载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承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学情分析】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知识,也可以直接从历史课本上找到相关的大部分知识,甚至可以从我们周围的民俗乡情文化中收集、挖掘一些本土文化,让同学们直接体验一下探究的乐趣。这样可以直接调动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跨越碍障探求知识的目的。学生通过历史、语文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对中华古代文化的辉煌和近代的衰微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再创辉煌的现实意义缺乏理性思考。本框题为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的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非凡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了解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整体上看,该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础。【评测练习——随堂限时训练】1.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B.汉字的使用表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2.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①B.①②③④C.③④D.②④3.秦腔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剧种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是我国“梆子腔”的鼻祖.这说明()A.中华文化一脉相通,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

C.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D.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4.习总书记描绘的美好愿景,想想就让人激动!结合视频,阅读教材,就怎样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绘制一幅思维导图。5.(课下完成)党的十八大和十三五规划都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时代要求,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担当?以“我为复兴做贡献文化辉煌我担当”为题,以本节课的知识为理论支撑,写一篇小论文。参考答案:1D2B3A4.项目评估标准权重等级ABCD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准确,能显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三个层面。A教材处理1.要体现与教学目标一致性的原则。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2.适度体现“基础与创新”、“知识与应用”、“教材和因材施教”、“学生和分层教学”的原则。A教学过程1.充分地表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恰当地提供知识的背景材料,创设情境,利用所学知识使学生认识该学科本质。2.理科教学尽可能地让学生手脑并用,努力地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正确处理教学中信息反馈。正确处理好教学环节的调节、归纳与小结。A教学手段1.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如图表、模型、录象、投影及计算机的合理使用。A教学方法1.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水平,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注重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A教学基本功1.语言:熟练地全过程地使用普通话;正确、通俗、简练、富有感染力。2.板书:字、式、图正确、工整、美观,板书设计系统、醒目。3.观察:观察学生动态活动的能力。4.聆听:聆听学生答与问话的能力。5.教态:自然得体、精神饱满、态度和霭、富有激情。A学生练习1.课堂上要有10-15分钟时间给学生练习。作业要求明确,内容难易适度,照顾到三个层面学生的不同要求。A终评课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点评准确到位。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建议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教材分析】《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第三单元是本书的核心所在,它前面承接文化传承与创新,后起发展先进文化。是全书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而这一节内容起开篇的作用,对学好以后的文化生活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目“古代辉煌的历程”,说明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第二目“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明确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体会汉字和史书典籍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感受中华文化在近代的衰微,明确只有在中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重点: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难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效果分析】1.知识评价:

本课知识内容较少,学生已有相关知识较多,两者关于文化源远流长较易对接,根据学生课后练习情况,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能够100%的基于本课要求进行落实。2.学习表现评价:

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听课情况认真,课上积极发言和合作探究,同时,由于本课内容涉及到学科间的综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自主学习效果良好,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很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实现主体性学习。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掌握的史学或文学知识当中呈现出来,其中很多材料都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能够将理论和视频材料有机结合,观察认真。3.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学生的文学、史学总体素养较高,课堂参与能力较强,很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课后反思】一.课堂设计主要思路1.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这也是我们一开篇提出的框架基本问题。综合我们这节课所学,就会发现:第一,从汉字与史学典籍中体现出来;其次从古代到近代再到今天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出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对教材的结构做了微调,从中华世纪坛序中,大家体会出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做了很有说服力的见证,这一课的线索更多的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讲的,所以涉及到不少的历史知识,然后中华文化从古到今由胜而衰到再创辉煌,两个思路均从纵向历史的发展向我们作了证明。2.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政治教学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文化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有一定了解,涉及本课。所以就把这部分内容就在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探究,而课堂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探究学习、回顾知识的平台,这种呈现方式所掌握的知识高于课本,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二.课堂教学反思1.兴趣是巨大的动力,丧失对政治课学习兴趣,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掌握的史学或文学知识当中呈现出来,其中很多材料选取,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选择,这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2.教师在课堂中抛砖引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出新的知识,教师更多的是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3.课堂教学中,由于在前两单元中有理论铺垫,有史学和文学积累,所以在本课知识学习上难度不大,在知识拓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还可以更多的地组织一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与教师的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原因、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理论分析和实际践行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2、过程和方法分析

教师结合文献资料、采用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与分析、感悟、体验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搜集和获取有关人类古代文明源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汉字、史学典籍等方面的材料,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加深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探究及教材大量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近代的衰微过程,在探求文化延续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文化力量,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方法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限时训练法,总结归纳法,思维导图法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难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创境激趣1.创境激趣导入设计(3分钟)通过《文化生活》前两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知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特征,学习了文化的基本理论。从本单元开始,我们比较系统地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提到中华文化,我们宏观印象就是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学生快速回顾必修三前两单元的内容,呈现中华文化的宏观印象)。为了迎接跨世纪的新千年,我国在北京西长安街的延长线上修建了中华世纪坛,民建副主席朱相远先生为中华世纪坛作了序,我们教材第64页右上角节选了第一段,我们大家随着音乐齐读一下,我接上二三段。(师生齐诵《中华世纪坛序》,创境激趣,学生初步体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创境激趣回顾历史(3分钟)《中华世纪坛序》中提到中华文明阅历五千年沧桑,人类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纵观世界文化之林,四大文明古国产生的文明形态有什么样的历史结局,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历史的演进。(学生据展示课件共同回顾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经历。回顾历史,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二.引思明理1.引思明理汉字传承(2分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作为重要见证之一,是很有说服力的,汉字的演变历程很好的作了证明,咱们通过中华民族的图腾“龍”字的演变了解一下。教师展示课件(学生据课件演示,共同说出汉字的演变历程。从汉字的演变历程,体会中华文化的“流长”。)2.引思明理回顾史学常识、文学理论(3分钟)如果说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那么,汉字在今天为中华各民族所通用,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着自己的辉煌与苦难,也为我们留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史书典籍。相传我国夏商时期就设置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了史官这使他们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我国的史书典籍浩如烟海,怎样体现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呢,让我们回顾一下我国史书成就,并通过相关连接共同体会一下我国史书的记载(学生跟随课件一起回答我国的史书典籍的名称,感悟我国史书的浩如烟海。从文字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过渡到史书典籍。)3.引思明理相关链接(1分钟)(学生代表诵读相关链接,体会源远流长,回忆相关文学、史学常识。学生的当众朗读,使得公共表达能力得到锻炼。)4.引思明理阶段总结(1分钟)从以上两个示例中,我们可以体会,汉字和史书典籍作文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是很有说服力的。(引导学生总结理论,形成系统认识。体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重要见证。)5.引思明理发展历程(3分钟)汉字和史书典籍更多的是从文化的载体,文化和物质载体的关系角度向我们证实源远流长的特征。我们需要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加深印象,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找到证据。如果把探究人类文明源头的目光投向中华大地,人们会看到,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引导学生思考,思路转换,回顾知识,从微观思维到宏观思维。)6.引思明理自主学习(2分钟)我国古代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阅读教材第63页,在年代转化是注意加上时间词语,用接龙的方式共同了解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的成就(学生阅读教材,沿着历史发展长河思维流淌。锻炼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体会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历程。)7.引思明理凝练表达(3分钟)当历史的车轮行驶到近代,我国在文化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内忧外患,中华文化走向了衰微的过程,当时,众多仁人志士、先进人物自强不息,发起救亡图存的运动。让我们在一起回顾历史,了解仁人志士的救亡图存运动。请大家组织一下语言,把表格语言变成文字语言。(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很好地体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8.引思明理视频展播(5分钟)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发出时代最强音,让我们在一起倾听这震耳发聩的声音(学生观看视频,提升文化发展的信心,从我国文化的物质载体和领导人的讲话中进一步了解历史,提升文化自信。)体验践行1.课堂思考、探究,绘制思维导图(8分钟)美好愿景,想想就让人激动!结合视频《百年潮.中国梦》第一集节选,阅读教材,就怎样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知识,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实际应用,学以致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绘制思维导图。)2.体验践行课堂小结(3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感受了古老中华文化的辉煌,经历了近代的衰微……从发展的历程看,有辉煌也有苦难,历经沧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