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新课标版2_第1页
2013高考语文新课标版2_第2页
2013高考语文新课标版2_第3页
2013高考语文新课标版2_第4页
2013高考语文新课标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1.(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解析】陈述主体是“何灌”,事由是“行事有成”。“行事有成”的意思是“做事情成效显著”。②③⑥都表明何灌射技了得,对辽人有震慑之效,⑤表明何灌修缮水渠引水的建议富有成效。①只是做法,未见其效,④只是建议,也未见其效,故排除①④。【答案】D(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解析】“拒不降敌”于文无据,因为并没有敌人对何灌劝降。何灌也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答案】D2.(2011·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2)(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解析】应注意陈述主体是“熊鼎”,事由是“处事精细求实”。①是因家庭原因推辞朝廷的任命,表明的是熊鼎的孝;②是直谏,不是“处事精细求实”。排除①和②即可。【答案】D(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①句写的是作者到临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文,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关系;②句表现的是作者登山的感受。⑥句介绍的是李侯的胸怀与气魄,虽说与新修一柱峰亭有关系,但非直接关系。③④⑤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机和发起人,故有直接关系。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①②⑥的选项均可以排除。【答案】D(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不能再为他们办案。【答案】D10.(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C.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解析】“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错。“侮”字含义理解错误,不是“嘲笑侮辱”,是“轻慢,看不起”。【答案】B11.(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11)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注意文章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要点,不能遗漏。此题最好用原文回答。【答案】因为严祺先的文章:①命意立论,卓尔不群,不被世间平庸的人所理解而受到讥笑;②说理叙事,明白晓畅,严峻犀利。(只答“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或“文辞之工如此”也可)12.(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得效法暴秦乱君。13.(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14)(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答案】B14.(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15)(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解析】②是一个比喻,意在劝谏太祖“法天道,顺人心”;④说的是王祎“史事擅长”,强调他的史学才能和文采好;⑤是王祎劝说梁王归顺的话。【答案】B(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解析】“奉命讲授国史”错,文中没有依据。【答案】C15.(201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16)(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①保裔选精锐赴之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解析】①说康保裔筛选精兵出征;②说身边人劝康保裔改换装束突围而出;⑥是说张凝、李重贵腹背受敌的作战情形。【答案】D(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16.(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17)(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④权贵人俱不习兵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⑥诸路援兵不至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解析】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之事。【答案】B(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应认真将选项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C项,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答案】C17.(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18)(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第一段的前两句就有交代,应是出身清白人家。【答案】A18.(2010·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原文见“文言虚词”高考试题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解析】原文第二段中宋清说“我追求利润为的是养活妻子儿女罢了”,由此推断“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错,是对文中人物的过度拔高。【答案】B19.(2010·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原文见“文言虚词”高考试题10)(1)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A.女至池,鱼毕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B.膳其肉,味倍常鱼常令樵险汲深C.其轻如毛,履石无声及洞节,母往,女守庭果D.女用其言,金及衣食随欲而具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第二句是自谦之词。D项,第一句是指“左右”对他的敬畏之情。【答案】A(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解析】太后并没有赞赏王德用,属无中生有。【答案】B21.(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原文见“文言虚词”高考试题12)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