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1_第1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1_第2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1_第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1_第4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总纲目录高频命题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高频命题点二民族(工业)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频命题点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线索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

件。洋务运动进一步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

业获得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

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受到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发展时快时

慢,最终在国民党统治后期陷入困境。线索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而呈现出中西合璧的

特征,现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开始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近现代中国的交通、通信和传媒等工

具不断走向进步,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类型要点提炼资本来源不同联系与区别近代工业相对于传统手工业,其本质特征是机器生产中外官方或民间资本它们常被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变化在很多语境中,常把民族资本主义与民族工业混用,应注意区别民族工业所有中国人办的企业,包括洋务企业中国官方或民间资本

民族资本主义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的企业,相对官僚资本而言,不包括洋务企业中国民间资本

(2018江苏百校联盟质检)观察下图,对该图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答案

D解析

通过该图两类资本的前后对比,可以得出两类资本都在增

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该图可以看到两类资本的差距在不

断缩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外国资本在两个阶段都是最高,

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95年以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开办工厂,民

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很

快,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高频命题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2018江苏四市一模)鸦片战争前,少数士大夫针对鸦片泛滥情

况提出:“纹银易烟出洋者不可计数。必先罢例禁,听民间自种罂

粟。内产既盛,食者转利值廉,销流自广。夷至者无所得利,招亦

不来,来者则竟弛关禁而厚征其税。责商必与易货,严银禁罪

名。”下列选项最符合“少数士大夫”主张的是

()答案

D根据“内产既盛,食者转利值廉,销流自广。夷至者无

所得利,招亦不来,来者则竟弛关禁而厚征其税”,可见少数士大

夫主张通过民间自种罂粟,使外国走私鸦片无利可图,从而减少白

银外流,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让外商“至者无所得利,招亦不

来”,不是严格禁止,排除A;材料主张听任民间种植,并非鼓励,排

除B;“反对政府介入鸦片问题”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2.(2018江苏镇江三模)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

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

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由此说明

()答案

A根据“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说明鸦片

战争后传统的手工业过渡到近代工业(机器工业),故A正确;B与

材料无关,排除;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错误,排除;D

与材料无关,排除。3.(2018苏锡常镇调研一)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

华值》统计图。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答案

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43—1847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

要高于1848—1852年,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

规定了五口通商,所以外国商品大量涌入,B正确。由图可知,鸦片

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在1847年以后有所下降,A错误;19世纪

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产生,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

产品输入英国的数据,无法体现贸易顺差,D错误。(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

料的冲击。(2)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入侵较早

的沿海和沿江地区、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

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较慢。(3)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在其解

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角度变动实质评价生产模式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经济结构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

对外交流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

国家政策从“抑商”向“扶商”转变

1.(2016江苏单科,7,3分)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

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

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

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

料,可知这一时期

()答案

B材料中没有涉及“店铺”“口岸”的信息,A、C两项

排除;“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

歇”表明中国传统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B项正确;“外来技术的

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与材料主旨恰恰相反,D项错误。2.(2014江苏单科,7,3分)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

“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

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

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

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

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答案

D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耕”与“织”的分离、

“纺”与“织”的分离,由题干材料中“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

全是外来的‘洋货’”“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等信息

可知D项正确。A项只是自然经济瓦解的部分征象;解读题干信

息可知B、C两项不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3.(2012江苏单科,5,3分)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

A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历史图文资

料、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图文资料中

的有效信息。图中人物有两名是官员,场所是金陵机器制造局,其

性质是洋务企业,活动是试验“快枪”这种武器,故①③两种叙述

是对图文信息的正确阐述。材料没有反映洋人对“快枪”的态

度,不能得出②的结论;金陵机器制造局是洋务企业,对民族资本

主义工业的诞生只是起诱导的作用,并不能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的诞生,由此排除④。A项符合题意。高频命题点二民族(工业)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2018江苏四市一模)“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

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

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

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答案

A根据“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可知,“黄金时代”

是指1903—1912年,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

设厂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A正确。2.(2018江苏扬州期末)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年份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答案

C中国自然经济没有完全解体,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洋

务企业的信息,排除B;从1849年到1885年,工商杂税显著增加,这

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晚清财政的影响,故选C;材料没有提

到外国资本主义,排除D。3.(2018江苏苏州期末)据国民政府统计,1937年以前,全国大型厂

矿3935家,沿海各省集中了80%以上。及至1943年,后方工厂已达

5266家,与战前相比增加了18倍,涵盖了冶金、机器、造船、化

工、面粉、造纸、火柴等上百种行业,成为中国新的工业基地与

生力军。这表明,战时工业的内迁

()答案

D中国近代的工业布局存在着严重不合理,主要是沿海

多于内地,抗战时期工业的内迁促使这一工业布局得以改观,D正

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于1927年开始,时间不符,A错误;材料比较

的是1937年和1943年的信息,B错误;官僚资本膨胀主要是因为国

民政府的经济政策,C错误。(1)特点①从产生与发展上看,先天不足(资金、技术、人才),后天畸形。②从诞生环境上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深受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③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④从结构上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部门,重

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⑤从地位上看,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

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⑥从发展历程上看,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意义①从经济上看,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

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②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③从思想上看,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为西方资产阶级思

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不断冲击瓦解并最终动

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1)不利因素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

荡。②民族工业自身力量薄弱。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

束缚,发展艰难。(2)推动因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瓦解着中

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受时代潮流的冲击,为巩固统治的需要,当政者都鼓励兴办实

业。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的推动。④实业家拥有实业救国的思想和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1)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

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

级基础。(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经济

和阶级基础。(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1.

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

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答案

D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从194

8年外国在华投资的占比情况来看,美国占44.10%,比例最大,说明

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与抗战胜利后美国通过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有

关,因此D项符合题意。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美国国际地位

迅速提高,排除A项;B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中“完全”

的说法太绝对,且与史实不符。2.(2015江苏单科,8,3分)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

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答案

C辛亥革命的结果与民族工业发展构成因果关系,但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故其不是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A项解读错误;这一时期火柴进口量递减,但华商火柴厂厂均资本额并没有呈现持续递增的状况,个别年份呈下降态势,B项解读错误;表中数据显示,1920年出现了投资高潮,但因为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发生于1915年,D项解读错误。此表可以反映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如资金少、偏重轻工业等,C项解读正确。3.(2018江苏单科,22,14分)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

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

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

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

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

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

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

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

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

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

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

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

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

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到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

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6分)(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3

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

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5分)答案答案要点:(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

运动的开展。(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

企业内迁。(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

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高频命题点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018江苏苏州期末)王韬在《瀛壖杂志》中提到,清季上海服

饰旧礼“已亡”,“衣服僭移,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

之学,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衙署隶役,不著黑衣,近直

与缙绅交际,……恬不为怪”。由此可见

()答案

B晚清服饰代表等级观念,材料“衣服僭移,上下无别,而

沪为尤甚”说明作为等级观念的服饰在上海率先被打破,B正

确。材料说明的是服饰变革,不是生活奢侈,A错误;“已经在上海

普及”说法错误,排除C;辛亥革命不符合材料“清季”信息,D错

误。2.(2018江苏如东调研)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

中国流行,下图是1911年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则广告

折射出

()

答案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

日,而材料的时间是1911年11月,即武昌起义已经结束,排除A;民

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辛亥革命未能发

动广大人民群众,排除C。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民主

共和成为发展的趋势,商人抓住这个变局将广告改为“专制与共

和之过渡”,故D正确。3.(2018江苏南通一模)下面是1911年2月5日法国《小日报》刊登

的石印画,再现了当时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该画反

映出

()

答案

D石印画反映的是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并

非社会共识,故排除A,选D;由时间来看,辛亥革命尚未爆发,故排

除B和C。(1)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

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

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

因。(2)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

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

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

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3)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

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

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4)运用史观整合:运用文明史观、社会史观整合西方文明在与中

国衣、食、往、行、通信、习俗等方面碰撞融合中的变迁。(1)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

过程,具有半殖民地色彩。(2)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

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4)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

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5)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1.(2018江苏单科,7,3分)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

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

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答案

D清朝末年,上海张园门前既有黄包车、电线杆、洋楼

等新式景象,又有传统的交通工具——马车,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

生活新旧杂陈,故选D项。该年画属于写实画,无法体现以形求神,

排除A项;年画仅涉及上海一个地区的个别情况,无法说明追求时

尚的国民共识,排除B项;年画中并未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交通

工具——汽车,排除C项。2.(2017江苏单科,7,3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

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时间主题

1880—1889年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答案

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由材料信息可

知,从1880年到1907年,《万国公报》上发表的禁止女子缠足、兴

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逐渐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知

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选D项。1880年创办的《万国公

报》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A项排除;B项中“实现了言论

自由”的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

使清政府革除陋习,故C项错误。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