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题材1送别怀人作业课件_第1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题材1送别怀人作业课件_第2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题材1送别怀人作业课件_第3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题材1送别怀人作业课件_第4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题材1送别怀人作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材强化题材1送别怀人一、[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送

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题材强化题材强化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1.B

“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联系“胜境由来人共传”可知,“君到南中自称美”意思是南中风景优美,你到了那里,自然会夸赞那里的风景,没有提及“友人的风采”。故选B。参考答案题材强化2.

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2.【参考答案】

①直抒胸臆。诗人在金秋八月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更添愁情,直言离别之愁。②借景抒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悲伤和失落之情。③运用细节(动作)描写。“云帆望远不相见”通过描写诗人久久地站在江边,远望友人的船远去,直到看不见,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每点3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对即可;若答“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亦可酌情给分)【解题思路】题干中的“如何表现离愁别绪”考查抒情手法。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中“八月秋”“飒飒芦花”渲染出萧瑟的氛围,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复益愁”属于直接抒情。“云帆望远不相见”景中有人,“望远不相见”以诗人久立远望的细节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结尾两句借景抒情(以景结情),以不相见的“云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传达出诗人心头的愁绪与失落。参考答案题材强化【诗歌鉴赏】

前两句通过想象写友人远去。接下来两句通过夸赞友人所到之地的美景,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冲淡了友人的离别之愁。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忧愁与不舍。“八月秋”点明送别的时节,“飒飒芦花复益愁”寓情于景,从听觉的角度渲染出萧瑟的氛围,直接表明自己的心绪。最后两句与诗人的另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同写目送友人远去,以眼前之景寄托离别的不舍,有异曲同工之妙。参考答案白话诗歌寻阳五溪的溪水,顺流而下一直流入巫山里。风景优美的地方历来为人们所共同传颂,你到了南中后自然会夸赞那里风景优美。金秋八月送你离去,风吹芦花飒飒作响使我更添忧愁。远眺你的船帆已经无法看见,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奔流。二、[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题材强化题材强化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3.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颔联中“相知何用早”一句意为互相了解心意相通何必计较早晚,言下之意是诗人和唐少府相识的时间并不早,但彼此之间心心相印。参考答案题材强化4.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4.【参考答案】《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3分)《白》诗中,借景抒情,借凄清的饯别场景,抒发和友人分别的离愁;“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3分)【诗歌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为一层,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抒写了诗人与唐少府的志同道合、心心相印。首联运用两个典故,写出诗人与唐少府是患难之交。颔联两句平白如话,却情感真挚,意味深长,着重言明朋友知心不在早晚,彼此心心相印才是友情的重要基础。后四句为一层,扣住诗题写饯别,情景交融。颈联状写白下驿的送别之景,上句点明送别时间,下句突出路途之遥远,暗含惜别之情。尾联直叙送行人的心理活动,寄托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无限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失落与怅惘。参考答案题材强化白话诗歌在白下驿分别,回顾与你成为患难之交的日子,和像韩信寄居南昌亭长家一样在你家寄居的时光。互相了解心意相通何必计较相识早晚?彼此心心相印分别时便不舍留恋。天色已晚,夕阳比江边酒楼还低,回乡之路,与此地隔着风尘云烟。离去吧,离去吧,还说些什么呢?你此行所去的长安在那日边。三、[2023河南名校9月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送友人入蜀①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注】

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诗人当时在朝中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汉代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以卖卜为生。题材强化题材强化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首联平实,颔联奇险,颈联舒缓,尾联深挚,语言简洁凝练,笔力开阖顿挫。B.颔联视角由高到低,峻山迎着人面拔地而起,云气傍着马头翻滚涌动。C.颈联中“笼秦栈”和“绕蜀城”相对,前者写山上蜀道风景,后者写山下春江绕城奔流。D.本诗既劝勉友人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又寄寓诗人在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5.B

“颔联视角由高到低”错,应是由低到高。故选B。参考答案题材强化6.

同样描写蜀道,《送友人入蜀》与《蜀道难》有何不同?(6分)

6.【参考答案】

①《送友人入蜀》不以惊悚夸张的字眼来体现蜀道的险峻高危,而是以平缓自然的语调叙述蜀道的崎岖险阻;《蜀道难》则以丰富的想象和大量的夸张极力刻画蜀道的险峻难行,感情强烈。②《送友人入蜀》在展现蜀道的崎岖险阻之外,还描写了其奇丽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表达对友人的抚慰和鼓励;而《蜀道难》则着力体现蜀道的雄奇险峻,渲染了空寂苍凉的氛围,在规劝友人不要羁留蜀地的同时还透露了对社会的忧虑与关切。(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诗歌鉴赏】

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起”“生”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境界奇美,气韵飞动。颈联侧重于描写蜀道景色的优美动人。此联远景与近景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