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2023年06月浙江绍兴越城区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2)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大纲历年真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预祝考试顺利!一.综合题库(共1000题)1.﹣1,0,3,﹣8,15,(
),35,﹣48A.26B.﹣26C.24D.﹣24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大,做差无明显规律,考虑做和。第二步,做和如图所示:做和后符号负正交替出现,数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9+2=11,则所求项为﹣9-15=﹣24,验证38+(﹣48)=﹣13,满足规律。因此,选择D选项。解法二:第一步,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第二步,数列有八项,考虑奇数项、偶数项各自成规律。奇数项:-1,3,15,35,发现都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1
3
15
35幂次数
0²
2²
4²
6²修正项
-1
-1
-1
-1底数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指数数列和修正数列分别为2和-1的常数数列。偶数项:0,-8,(-24),-48,发现都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0
-8
(-24)
-48幂次数
-1²
-3²
(-5²)
-7²修正项
+1
+1
+1
+1幂次数均为负数,底数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求项的底数为3+2=5,指数数列和修正数列分别为2和+1的常数数列。所求项为-5²+1=-24。因此,选择D选项。2.在初次个案会谈中,社工的工作重点是为案主提供解决困难的具体对策。(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社工知识。第二步,介入的过程是重点是为案主提供解决困难的具体对策解决问题的过程。“介入”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因此提供具体对策不是在初次会谈中。因此,本题错误。初次会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是什么,以便达成助人目标。(1)会谈前的准备:准备服务对象的资料;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安排会谈的场所(2)会谈的主要任务:①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②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③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④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⑤达成初步协议;⑥决定工作进程。3.下列不属于市场经济体制共性的是:A.市场运行的主体是强大的国有企业B.市场体系联结着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C.社会保障形成完备的制度和体系D.市场运行自由化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体制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一般来说,共性体现在:①经济关系市场化,市场运行的主体是实行自主经营的企业。②企业行为自主化,市场体系联结着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③宏观调控间接化,社会保障形成完备的制度和体系④经济管理法制化。可知,市场运行的主体是实行自主经营的企业,并不特指强大的国有企业。A项说法错误,但与题意相符,当选。因此,选择A选项。B项、C项、D项:市场体系联结着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保障形成完备的制度和体系、市场运行自由化均属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特征。B项、C项、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当选。4.
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工业化的历史,就包含了很多内容,首先是现代生产发展所引起的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由此,我们当然对工业化持积极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从生态环境角度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资源被消耗,很多地方被污染,生态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会长期存在。这样,工业化在不同时间段内呈现两种形象,短时间内我们享受了生活,但从长时段来看,我们可能牺牲了未来。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用多重的时间来理解和评判历史,就会出现与过去不同的认识B.历史是分层的,长时段的历史决定了其他时段历史的变化C.当我们利用线性的时间将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时,就呈现出一种因果关系D.我们研究历史时难免会有局限性,经常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横线处所填语句为整个文段的总起句,文段给出内容均为对空格所填语句的具体阐述。文段首先论述了工业化有积极的一面,然后转折之后说工业化的发展可能会带来危害,尾句用“这样”指代总结前文,指出从不同的时间段出发看待同一问题,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对应A项,当选。B项:文段未论述长时段的历史会决定其他时段历史的变化,故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当我们利用线性的时间将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时,就呈现出一种因果关系”中因果关系在后文无从体现,排除。D项:文段着重强调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会有不同的结论,并未提及是受“时间因素”影响,与后文核心话题衔接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下文语境。通过“比如”可知后文为举例论证,且横线上应填入例子论证的观点,再由文段末“这样”一词可知,是对例子的总结。由此可知,文段为“总—分—总”结构,应首尾呼应。根据“工业化在不同时间段内呈现两种形象,短时间内……,长时段来看……”可知,用不同的时间去衡量同一段历史,会得出不同结论。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述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前后文语句的衔接呼应。由设空位置可知,填入句子可能是文段的总结句。解题关键在于理清行文结构,抓住主旨观点。本文为总分结构,归纳后文中心,结合选项选择与之最相符的一项。由“比如”可知,填入横线的句子是总起句,其后内容是对该句的举例说明。后文说的是,从短时间来看,工业化促进了物质财富的增长,使我们享受生活;而从长时段来看,工业化消耗了大量资源,污染了环境,使我们牺牲了未来。可见,文段说的是对同一个事物,用不同的时间段来评判会有不同的认识。A项与此相符,为正确答案。B、C两项说法本身有误。D项“时间因素的影响”表述较为模糊,不如A项表述准确。故本题选A。5.能够反映古人重视自省自戒的句子有()。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B.吾日三省吾身C.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D.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参考答案:BD解题思路:A项错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指事物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B项正确,“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说人们每天要多次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C项错误,“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出自《礼记·曲礼上》,指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强调的不是自省自戒,向世人讲明了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强调对每一个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全面认识,善于发现自己所亲近的人缺点,积极寻找所厌恶的人的优点,这样就不至影响自己对人的判断,才能使自己正确把握与人交往的尺度。D项正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要因为是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而放松自我要求,也不要因为是细小的事情而不拘小节,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要时刻用它来检点自己的言行。即使一个人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谨言慎行,不做失道失德的事。故正确答案为BD。6.()不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监督权。A.批评权B.建议权C.物质帮助权D.控告权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诉愿权,包括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属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而非监督权,即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因此,选择C选项。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行使公共权力人员的权利。它是公民参政权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种最具活力的监督。它包括公民直接行使的监督权和公民通过自己选举的国家代表机关代表行使的监督权,另外,公民的许多权利具有监督国家权力的性质。这里,作为参政权的一项内容的监督权,是一种直接的政治监督权。它主要包括五项内容,即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7.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相似,前两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均有相似部分,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第一段,图1与图2去同求异得到图3,第二段,应用规律,图1与图2去同求异,如下图所示:只有A项符合。因此,选择A选项。8.树叶:季节与(
)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A.灰尘:历史B.口才:道理C.皮肤:年龄D.运气:成绩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树叶随着季节的交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两者为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灰尘不会随着历史变化。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口才不会随着道理变化。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皮肤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相应的变化。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运气不会随着成绩变化。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9.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
看管职责,
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施
擅自B.实施
私自C.履行
擅自D.履行
私自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职责”,A、B项“实施”指开展,施行,一般搭配制度、计划、条例等,与“职责”搭配不当,排除;C、D项“履行”意为实行自己所应尽的责任,“履行职责”为固定搭配,保留。第二空,强调“看守所民警”没有经过同意就离岗,超出了自己的权限范围。C项“擅自”指对于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自作主张,符合文意,当选;D项“私自”则指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私自”侧重于为个人谋私利,而文段并未体现此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0.历史上,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如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都是或曾是帝国的语言,这些帝国曾积极促进其他民族使用它们的语言。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英国和法国都曾坚持在其殖民地使用自己的语言,但大多数前殖民地独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努力用本土语言代替帝国语言,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本土语言是民族独立的重要标志B.语言使用是政治权力的某种表现C.利用权力推行语言是无法持续的D.殖民统治对语言分布有深刻影响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并列结构,介绍了两个时期语言与权力的关系,正确答案应涵盖这两部分内容。文段首先指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然后说明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谈论的是语言与权力的关系,即权力影响着语言的使用。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A项的“本土语言”、D项的“殖民统治”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无法持续”无法推出。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提出观点:语言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配,第二句强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帝国的语言,并举例指出一些帝国曾使用权力推进他们的语言,第三句提出权力分配的变化会产生语言使用的变化,进一步说明语言的使用和权力分布之间的关系。文段是“分—分”结构。重点在讨论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文段先指出语言的分布反映权力的分配,随后举出一些帝国促进其他民族使用它们语言的例子解释说明。紧接着又提出权力分配会产生语言使用的变化的观点,后文具体解释说明,前后两部分都在强调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故文段为并列结构,需全面概况、提取共性,对应B项。A、D两项,表达的是本土、殖民统治,为后文的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均排除;C项,文段指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且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而并未论述利用权力推行语言是否可持续,该项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锦鲤俗称日本鲤鱼,是很多养鱼爱好者最爱的观赏鱼。日本鲤鱼的神奇之处在于,________你在小鱼缸里饲养它,它________长到两三寸长;________你把它放入大鱼缸或小池塘中,它________长至六寸到一尺长;________把它放进大湖中,让它不受限制地充分成长,有朝一日它________会长达三尺。A.如果
只会
如果
就能
如果
可能B.只有
才会
只要
就会
只要
必定C.如果
只会
只要
就会
只要
必定D.只有
才会
如果
就能
如果
可能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文段的两个分号可知,三个句子为并列关系,分别列举了三种不同情况,构成排比句式。而“小鱼缸”“大鱼缸或小池塘”“大湖”均为鲤鱼生长环境变化的假设,所以三个分句都需要填入引导假设关系的关联词。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如果……”引导的都是假设关系,符合语境。B项和D项的“只有……才”,C项的“只要……就”为条件关系,不符合逻辑,排除B项、C项和D项。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根据文段两个分号可知,文段属于并列关系,并列结构通常句式相同,又根据语境
“小鱼缸”“大鱼缸或小池塘”“大湖”分别为假设的外界环境变化,故三个分句均需填入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如果······”,对应A项。“只有······才”与“只要······就”均属于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与文意不符,B、C、D三项均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把握文段语义逻辑。第二步,分析选项。明确四组选项各属于什么类型的关联词语,再依据前后文逻辑关系,排除错误选项。
第一空,“小鱼缸里饲养”是假设的情况,“长到两三寸长”是这一假设的结果,故此处应填入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排除表条件的B、D。同理,由两个分号可知,第三空的“放入大鱼缸或小池塘中”、第五空的“放进大湖中”也属于假设的情况,也应与第一空一致,填入表假设的“如果”,排除C。故本题选A。
12.对地球形成和演化的探索是地质学研究难点。因地球上存在活跃的板块运动和风化作用,古老的岩石基本荡然无存。已知最古老的地球物质是澳大利亚年龄四十四亿年的锆石。仅凭这块锆石还很难获取幼年地球更多信息。最古老的岩石在加拿大年龄近40亿年,但它经历多期地质运动,原始信息大量被改造,所以研究地球早期环境就要靠月球。月球岩石分析显示,地球至少在45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且完成地核和地幔分化。大撞击事件形成月球岩浆海,地球上也应有岩浆海,只不过证据已被地球上的地质活动抹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可借助月岩研究地球早期环境B.月球起源大撞击假说的合理性C.可借助锆石探索地球演化信息D.月球岩石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问题,介绍了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的探索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难点,其后通过“因……”进行原因解释。紧接着继续围绕问题展开,即通过一块锆石或者加拿大最古老的岩石都很难获取幼年地球更多的信息。其后由“所以”引出对策“研究地球早期的环境就要靠月球”。其后对对策进行解释说明。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是文段对策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A选项。13.根据所给图形的既有规律,选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题干都由汉字组成,可考虑汉字笔画数。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观察发现,第一段图形的笔画数分别为6、4、2,呈等差数列,第二段图形图一和图二的笔画数分别为10、5,问号处应该填入一个0个笔画数的,没有选项符合。继续观察,题干第一段图形的笔画数还可以看作运算规律:图一-图二=图三,则问号处应该填入一个5笔画的图形,只有D选项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14.下列清代官员的补服图案表示武官品级的是:A.AB.BC.CD.D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用推理法、联想法解题。A、C、D三项图案均为飞禽,B项图案为走兽。联想文职与武职的职务区别可推知,凶猛的走兽图案应为武职补服图案。清代武官服饰品级图案为麒麟、狮、豹、虎、熊罴、彪、犀牛、海马等猛兽,文官服饰品级图案为仙鹤、锦鸡、孔雀、鸳鸯、白鹇、鹭鸶、鸂鶒、鹌鹑、蓝雀等禽类。故本题选B。15.下列关于红海战略的表述,正确的是(
)。A.开辟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打败竞争对手B.试图甩开竞争对手而不是设法打败竞争对手C.努力创造和获取新需求而不是满足D.在已有市场空间中与对手展开竞争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A项错误,蓝海战略是企业为开拓未知领域而产生的一种战略。开辟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打败竞争对手属于蓝海战略。B项错误,红海战略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打败竞争对手,如果不能打败竞争对手等对手成长后,将受到极大的威胁。C项错误,红海战略要求寻求专业领域的突破,而不是在全方位寻求发展。D项正确,红海战略指在已知市场空间中进行竞争的战略,在这个空间内要严刑立法,对违规者重处。故正确答案为D。16.
12,16,112,120,()A.140B.124C.130D.322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
数列无明显特征,做差无规律,观察题干数字特性,考虑机械化分。1|2,1|6,1|12,1|20,划分后得到两组数列,第一组均是1,1,1,1,故下一项应是1;第二组数列是2,6,12,20,观察可得:,,,,故下一项应是。则题目所求项为130。故正确答案为C。17.关于PageRank算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ageRank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统计方法B.PageRank算法使谷歌在搜索引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C.PageRank算法改变了以网页访问量作为排序依据的传统想法D.PageRank算法能够更准确、更省力地统计出网页的访问量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文段中对PageRank算法的描述在最后两段。A选项,文段中说明PageRank算法将网页排序彻底变成一个数学问题,即是一种新的数学统计方法,故A项正确,排除;B选项,最后一段中说“谷歌也以此发家”,这里的“此”为PageRank算法,亦可看出此算法的问世成为了谷歌在搜索引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故B选项正确,排除;C选项,倒数第二段最后指出“算法完全利用网页之间互相链接的关系来计算网页的重要程度”“终于摆脱了访问量统计的框框。”据此可以看出PageRank算法改变了以网页访问量作为排序依据的传统想法,故C项正确,排除;D选项,文段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对应原文第三段“在1999年,一篇以佩奇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发表了,论文中介绍了一种叫PageRank的算法”,符合原文。B项对应原文第四段“PageRank是谷歌搜索结果排序的重要依据,谷歌也以此发家”,符合原文。C项对应原文第三段“……终于摆脱了访问量统计的框框”,符合原文。D项“该算法能够统计出访问量”在全文未提及,无中生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解答思路是找到与PageRank相关的原文,然后对比选项做出判断。由文中第3段中“于是,算法完全利用网页之间的相互链接的关系来计算网页的重要程度……终于摆脱了访问量统计的框框”可知,D项中“……能够更准确、更省力地统计出网页的访问量”的说法与原文不符,A、C两项正确。由第4段“PageRank是Google搜索结果排序的重要依据并以此发家”可知B项正确。故本题选D。18.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题干各个图形中封闭空间分别是3、4、3、4、3,所以下一个图形封闭空间应为4。A项有7个封闭空间;B项有3个封闭空间;C项有4个封闭空间;D项有3个封闭空间。故正确答案为C。19.函具有单一性的特点,一份公函只适宜写一个事项。(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函具有单一性的特点,一份公函只适宜写一个事项。故表述正确。20.“诚信”从来都是和“义”联系在一起的,古人说“信近于义”,现代人们也常说“信义”。这就是说,诚信是有层次的,我们要讲的诚实守信必须是符合“道义”的“大信”。譬如,医生为了病人的健康而安慰病人,可以说假话隐瞒病情;被逮捕的战士,可以欺骗敌人说“不知道”。这表面看来似乎不符合诚实守信,可是从根本的立场上,这正是更大的诚实守信。下列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A.诚信的力量B.诚信中的“义”C.诚信与道义D.大诚信与小诚信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表明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都认为“信”和“义”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句话作者强调我们要讲的诚实守信必须是符合“道义”的“大信”。后面两句举例对前面观点进行论证。文段为“分—总”结构,第二句话是主旨句。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适合作为文段的标题。因此,选择B选项。A项和D项:未提到“义”。C项:诚信和道义二者并非并列的关系。21.本届“荷花奖”在题材、内容、体裁多样性上有所突破,为期三天的评奖聚集了藏族、彝族、朝鲜族、蒙古族、苗族、哈尼族等多民族优秀舞蹈作品。许多作品________过多的套路,回归舞路本身,在舞台上营造出________的效果。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转变返璞归真B.摒弃异彩纷呈C.舍弃去芜存菁D.扭转争奇斗艳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许多作品________过多的套路,回归舞路本身”可知,该空所填实词应表达丢掉套路的意思。A项的“转变”指从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变为另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D项的“扭转”指使事物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均没有表达丢掉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D项。B项的“摒弃”指屏除,抛弃;C项的“舍弃”指放弃,抛弃,二者均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在舞台上营造出________的效果”可知,该空所填实词搭配“作品的舞台效果”。B项的“异彩纷呈”指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符合文意。C项的“去芜存菁”指是除去杂质、保留精华,与“舞台效果”搭配不当,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因此,选择B选项。返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争奇斗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22.我们身体的生物钟系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光照。研究表明,光照可以有效地欺骗大脑进入“白昼模式”,哪怕当时人的眼睛是闭着的也没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可以用光照疗法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包括持续光照和不同间隔的闪光,而每10秒一次持续仅2毫秒的闪光最有效。研究还发现,在睡眠时经历过“闪光处理”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会延后两个小时。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A.每次闪光间隙的黑暗都有助于让眼睛重启,从而恢复眼睛对光照的敏感B.大部分睡眠时经历“闪光处理”的人的睡眠质量都不会受到闪光的影响C.去时区早两小时的城市,启程日日出前两小时经光照疗法的人无时差感D.依靠自身来调节时差耗时良久,大概平均每天只能倒过一个小时的时差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我们身体的生物钟系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光照。论据:①研究人员发现可以用光照疗法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包括持续光照和不同间隔的闪光,而每10秒一次持续仅2毫秒的闪光最有效;②在睡眠时经历过“闪光处理”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会延后两个小时。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闪光间隙的黑暗能够恢复眼睛对光照的敏感,与光照能否调整生物钟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闪光处理”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与光照能否调整生物钟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增加论据。通过具体例证,表明经过光照疗法可以让人无时差感,具有加强作用。D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依靠自身调整时差耗时良久,并未涉及光照对我们生物钟系统的作用,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我们选择最能支持题干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据和论点。题干的论点为“可以用光照疗法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其他内容均为论据。要支持题干观点,需要说明光照疗法确实能够对我们身体的生物钟系统产生影响,帮助我们调整时差。题干结论:用光照疗法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且在睡眠时经历过“闪光处理”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会延后两个小时。A项,“恢复眼睛对光照的敏感”并不能说明光照是否对生物钟有影响,以及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B项,“睡眠质量都不会受到闪光的影响”并不能说明“闪光处理”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C项,“无时差感”说明经光照疗法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延后了两个小时,所以去时区早两小时的城市没有时差感,证明了光照确实能对生物钟产生影响,能帮助我们调整时差,直接支持了题干结论。D项,“依靠自身来调节时差”并不能说明光照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我们身体的生物钟系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光照。
论据:研究表明,光照可以有效地欺骗大脑进入“白昼模式”,哪怕当时人的眼睛是闭着的也没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可以用光照疗法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包括持续光照和不同间隔的闪光,而每10秒一次持续仅2毫秒的闪光最有效。研究还发现,在睡眠时经历过“闪光处理”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会延后两个小时。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论点讨论的是光照是否可以影响生物钟系统,该项讨论的是眼睛对光照是否敏感,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B项:论据讨论的是闪光处理是否可以延后人出现困意的周期,即让人睡得晚,该项讨论的是“闪光处理”是否会影响睡眠质量,即让人睡不好,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C项:该项举例说明去时区早两小时的城市,光照疗法确实可以帮助人调整时差,补充论据加强,当选;D项:论点讨论的是光照是否可以影响生物钟系统,该项讨论的是自身调节时差需要大量时间,话题不一致,无关选项,无法加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23.家用冰箱应放置于温度稳定且密闭性较好的房间,以保持其温度,节约能耗。(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第二步,冰箱周围的温度每提高5℃,其内部就要增加25%的耗电量。因此,应尽可能放置在远离热源处,以通风背阴的地方为好。在摆放冰箱时,预留一定的空间以保证冰箱能够正常散热。题干中“密闭较好”表述错误,密闭的环境下会导致冰箱不易散热,导致耗电量增加,不能节约能耗。因此,本题错误。冰箱使用过程中,采用以下措施可以起到节能的目的:1.远离热源,保持空隙。尽可能将冰箱放置在远离热源处,以通风背阴的地方为好。热食不要直接放进冰箱,达到室温时再放入;食品不宜装得太满,与冰箱壁之间应留有空隙,以利于流动冷气。2.开门忌频繁。若冰箱开门过于频繁,会使电冰箱的耗电量明显增加,同时也会降低电冰箱的使用寿命。开门次数较多,箱内的冷气外逸,箱外的暖湿空气乘机而入,就会使箱内温度上升。3.停电保鲜,错峰用电。购买具有“分时计电、停电保鲜”功能的冰箱,在突然停电的情况下,仍能起到保鲜的作用,同时避免在用电高峰期需要用电制冷,起到节省能耗的作用。24.记者采访时的提问要具体、简洁明了,切忌空泛、笼统、不着边际。约翰·布雷迪在《采访技巧》中剖析了记者采访时向访问对象提出诸如“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弊端,认为这些提问“实际上在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它使采访对象没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由此可以推出(
)。A.采访对象如果没法回答提问,说明他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B.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C.采访对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才能回答那些空泛、笼统的提问D.诸如“您感觉如何”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中包含“除非”这一关键词,可以将题干信息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表示出来,再根据推理规则进行解题。根据题干可知:①问题空泛、笼统、不着边际→采访对象没法回答;②采访对象可以回答→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应付。A项,采访对象没法回答→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即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采访对象可以回答。与题干信息表达不一致。不可由题干推出。B项,问题具体、简洁明了→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困难。即采访对象难以回答→问题空泛、笼统。与题干信息表达不一致。不可由题干推出。C项,采访对象可以回答空泛、笼统的提问→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与题干信息②一致。可以由题干推出。D项,题干提出,对于“您感觉如何”等问题,会使采访对象无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但题干中没有提出这种问题只会使采访对象“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不可由题干推出。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除非”,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采访对象能回答→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第三步,进行推理。A项:题干未涉及“具体、简洁明了的提问”与“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的逻辑关系,排除;B项:“采访对象没法回答提问”是对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所以无法确定是否“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排除;C项:“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与题干中的“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不是同一概念,属于偷换概念,排除;D项:本选项信息可翻译为“采访对象能回答→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可以推出。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除非,否则不这个关联词可翻译为:后→前的形式,因此,题干最后一句话翻译为:回答了→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A项: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是否能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原文当中完全没有提到过,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排除;B项:可翻译为:没法回答→没有(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否前→否后,与题干的翻译形式不一致,排除;C项:可翻译为:回答→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与题干翻译形式一致,符合题意,当选;D项:选项中因为采访对象抓不住要点而做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原文说的是采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不等同于泛泛或言不由衷,属于概念的偷换,并且这么回答的原因是什么,题干也没有提到,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25.天文学家说:“如果太阳毁灭,则银河系中有外星人。”与天文学家意思相同的是:A.太阳不会毁灭或银河系中有外星人B.如果银河系中有外星人,则太阳不会毁灭C.如果银河系中有外星人,则太阳毁灭D.银河系中有外星人或太阳毁灭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天文学家:太阳毁灭→银河系中有外星人。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太阳不会毁灭或银河系中有外星人,或关系,否一推一,等价于:太阳毁灭→银河系中有外星人,与天文学家的意思相同,当选;B项:银河系中有外星人→太阳不会毁灭,肯定了题干的后项,肯定后项得不到必然性的结论,排除;C项:银河系中有外星人→太阳毁灭,肯定了题干的后项,肯定后项得不到必然性的结论,排除;D项:银河系中有外星人或太阳毁灭,或关系,否一推一,等价于:银河系中没有外星人→太阳毁灭,否定后项应该得到否定前项的结论,而不是肯定前项的结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考查假言命题的推理,首先理清题干的逻辑关系,结合推理规则进行进一步的推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等值于“非A或B”,即“太阳不会毁灭或银河系中有外星人”,A项正确。故本题选A。26.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陪同客人外出,在乘车的座位上,要坐在客人的:
A.左边
B.右边
C.前边
D.后边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按照国际惯例,乘坐轿车的座次安排的常规是:右高左低,后高前低。出于礼仪,应当让客人坐在右边,工作人员坐在客人的左边。
因此,选择A选项。27.诚信率较高之处,往往是民风淳朴的熟人社会,在传统的社区组织构架下,彼此之间比较熟悉,身边接触的人都是彼此了解的熟人,对于商家来说,消费者大多都是身边的朋友或者邻居,至少是相知的“回头客”,即便有失信的冲动,也断不会为了一点小钱,败坏了自身名头,并落个众人唾弃的骂名;而失信率较高之地,则多处繁华的闹市并且人员流动率高,属于典型的陌生人社会,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和成本也相对较高。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A.“熟人社会”可以鼓励但不宜复制B.只有充分了解当地诚信状况,才能取得商业成功C.“熟人社会”的存在是基于对他人的充分信任D.诚信率的高低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论述了“诚信率较高之处”的特点,即是“熟人社会”。然后论述了“失信率较高之地”的特点,即是“陌生人社会”。整个文段的主旨是诚信率的高低与所处环境的关系。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D选项。A项:无中生有。B项:“只有……才……”表述过于绝对。C项:只论述了“熟人社会”,表述片面。28.下列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事件,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重庆大轰炸
南京大屠杀
湘西会战
鄂西会战B.七七事变
重庆大轰炸
湘西会战
百团大战C.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百团大战
湘西会战D.重庆大轰炸
七七事变
鄂西会战
湘西会战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事件。第二步,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是日军侵华的开端;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是日军全面侵华的标志;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成功粉碎了日军的扫荡;湘西会战发生于1945年4月9日至1945年6月7日,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掌握抗日战争相关事件及其时间。考查战争时间排序这类试题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考生需对国内、国外发生的战争事件及时间等进行整理和记忆。A项错误。重庆大轰炸发生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时间排列错误。B项错误。湘西会战发生于1945年4月至6月,而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时间排列错误。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湘西会战发生于1945年4月至6月,四个事件时间排列正确。D项错误。重庆大轰炸发生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时间排列错误。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重庆大轰炸的时间为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为1937年12月13日;湘西会战的时间为1945年;鄂西会战的时间为1943年夏季;九一八事变的时间为1931年9月18日;七七事变的时间为1937年7月7日;百团大战的时间为1940年。按时间顺序排,可知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29.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文明使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民族越来越相似,按照德国人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的说法,文明是一个群体社会中大家按照统一规则生活,就好像按照一个节拍跳舞,不至于踩到脚一样;而文化使一个民族与别的民族不同,它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规则而是习惯。其实城市化也可以这样看:城市迅速发展,摩天大楼变成城市象征,这其实是现代文明在世界各个角落强势发展的结果。但是,我们又希望文明不要压倒文化,“同一”不要消灭“差异”。这段文字意在:A.质疑现代文明忽略民族个性的趋势B.探究城市化进程与文明发展的关系C.强调城市化进程中保存文化的必要性D.比较文明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不同影响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提出文明和文化不同,接着具体论述两者的不同是什么。之后通过“其实”将话题引向“城市化”,讲了城市化是文明发展的结果。最后用“但是”转折,强调“希望文明不要压倒文化”,即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应该保存文化。文段是“分—总”结构,重点在“但是”之后,主要讲的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应该保存文化,也就是保存文化的必要性,文段的主体词是“城市化”“文化”。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C选项。A项和D项:二者均没有突出文段的论述主体“城市化”。B项:城市化进程与文明发展的关系并非文段意在探究的内容,偏离文段重点。30.下列说法与其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波的衍射B.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原理C.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光沿直线传播D.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无规则扩散运动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物理常识,需结合选项具体分析。A项错误,“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遇到山谷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而声波的衍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部分声波会绕至障碍物背后并继续向前传播的一种现象,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小小秤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秤砣对秤杆作用的力臂比所挂物对秤杆作用的力臂大的多,所以用较小的秤砣可以与挂较重物体的杠杆平衡。因此,体现的是杠杆原理。C项正确,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头顶很小的一片天,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造成的。D项正确,“墙内开花墙外香”是一种扩散现象,分子可以在空气中扩散,当它扩散到墙外的时候,人就闻到花的香味了。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遇到山谷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属于声音的反射,不属于衍射。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A项中“谷应”我们可以联想到“回声”,说明声音是反射回来的,是声音反射,说法错误应选。A项错误。“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指的是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体现的就是声音的反射作用,不是衍射。B项正确。“小小秤砣压千斤”,秤砣本身虽然个头小,然而它可以衡量比自身大无数倍的物体,正是体现了杠杆平衡原理。B项正确,故排除。C项正确。“坐井观天,所见甚少”指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这一现象说明了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D项正确。墙内鲜花盛开,鲜花中的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墙外的人就会闻到花香味。所以墙外能闻到院里的花香味。故本题选A。31.有一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在21世纪,恰好有一年,他年龄的平方数等于那一年的年份。这个人是哪年出生的?A.1995B.1990C.1985D.1980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方法一:设此人的年龄为x岁,出生年份为y。根据题意可得:,即y=x(x-1)。由于x为整数,故此人的出生年份y=x(x-1)必定为偶数,排除A、C两项。代入B项,当y=1990时,x无整数解,排除;代入D项,当y=1980时,1980=45×44,解得x=45,满足题目要求。方法二:根据题意,在21世纪的某年,这个人年龄的平方数等于该年的年份,21世纪年份为平方数的只有年,即2025年这个人45岁,则此人出生于2025-45=1980年。故正确答案为D。32.在上一次冰期,牛奶对成年人来说基本上是一种毒物。与孩子不同,成年人不能产生分解乳糖所必须的乳糖酶。但在大约1.1万年前,随着农业开始取代中东地区的狩猎采集,养殖奶牛的人们懂得了怎样通过发酵牛奶制作奶酪和酸奶,从而把奶制品中的乳糖含量降到可耐受程度。又过了好几千年,一种基因变异在欧洲传播开,它给予了人们产生乳糖酶的能力,人们由此
。填入划线处最合适的是(
)。A.可以一生喝牛奶B.进入了西方文明时代C.发生了体格上的巨大变化D.把牛奶作为重要的食物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横线部分在结尾处,所填语句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文段首先指出在上一次冰期成年人因缺少乳糖酶而不能喝牛奶,其次论述在大约1.1万年前人们通过发酵牛奶制作奶酪和酸奶,从而把奶制品中的乳糖含量降到可耐受程度,最后论述“又过了好几千年”,人们具有了产生乳糖酶的能力,说明人们可以随便喝牛奶了。横线前由“由此”引导,对前文进行总结,前文指出人们从不能喝牛奶到能喝牛奶,故此处要体现人们以后可以喝牛奶了,对应A项。B、C项:B项中的“文明时代”和C项中的“体格上的巨大变化”在文段中均未提及,为无中生有,排除。D项:“把牛奶作为重要的食物”,文段中只提到人们能不能喝牛奶,并未提到是重要的食物,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喝完牛奶,天下无敌》33.某公司甲、乙、丙三位员工的工资收入各不相同,已知甲、乙、丙的工资收入正好构成等差数列,甲、丙、乙的工资收入正好构成等比数列,则乙的收入是甲的:A.4倍B.2倍C.1/4倍D.1/2倍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列问题。第二步,可赋值甲的工资收入是1,假设乙、丙的工资收入为x,y。可列式1+y=2x,y/1=x/y,整理可得(2x-1)²=x,即4x²-5x+1=0,可得(4x-1)(x-1)=0,又因为x不能等于1,可得x=1/4,则乙的收入是甲的1/4倍。因此,选择C选项。34.下列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吃火锅时,辣锅比清汤更先沸腾——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家用水壶水沸后自动断——水分子扩散,气压变大C.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热空气遇冷会凝结成水滴D.铁轨上铺枕木——减少摩擦力,增加车速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
项错误:油的沸点比水高,但辣锅表面的油层通常会比清汤锅厚很多,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辣锅表面的油层封锁住了下面水的热量,散热慢了升温就快,所以辣锅会更先沸腾。B
项错误:电热水壶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水被加热而蒸发,水蒸气会使蒸汽感温元件的双金属片变形,顶开开关触点断开电源。如果蒸汽开关失效,壶内的水会一直烧下去,直到水被烧干,之后发热元件温度急剧上升,位于发热盘底部的双金属片会因为热传导作用温度急剧上升,膨胀变形,断开电源。这就是电热水壶的安全保护原理。所以家用水壶水沸后自动断与水分子扩散、气压变大无关。C
项正确: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虹是太阳光照射到大量小水滴时,被水滴折射、反射后形成的色散现象。当太阳很低时,照射到云层中小水滴的视角会比较大,所以形成的虹也比较高,就会出现“虹高日头低”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空气中小水滴较多,很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因此要“早晚披蓑衣”。D
项错误:因为铁轨与火车车轮的接触面积小,且火车的重量较大,所以铁轨所承受的压强相当大(),路基容易损坏。铁轨上铺枕木,增大了路基的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从而达到保护路基的目的。故正确答案为
C。35.大于且小于的数是:A.B.C.D.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第二步,观察选项前三项分母都为144,可把题目中分数分母都变为144,可得,,B选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36.父亲今年43岁,儿子今年15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8倍时,父子的年龄和是(
)岁。A.28B.40C.36D.32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年龄问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n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8倍,n年后,父亲和儿子都增加n岁,可得:n+43=8(n+15),解得:n=﹣11,即11年前父子年龄是8倍关系,父亲43-11=32(岁),儿子15-11=4(岁),父子年龄和为32+4=36(岁)。因此,选择C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年龄问题,用数字特性法解题。第二步,当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8倍时,父子的年龄和一定是8+1=9的倍数。观察选项发现,只有C选项是9的倍数。因此,选择C选项。37.①但实际调查的匮乏,并不足以令那些笃定“甜食可以治愈”的人们完全信服②“吃甜食会让人心情变好”似乎是人们口耳相传的一条“真理”③但迄今还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容易受抑郁症影响的人倾向于增加糖分摄入量的假设④即高糖分的饮食全部或部分源于人们原本就糟糕的心理状态⑤而换个角度说,心理疾病是否也可能导致人们摄入更多的糖分⑥然而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糖分摄入水平越高,抑郁症患病的可能性越大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④⑥⑤①②B.③⑥④⑤①②C.②⑥①③④⑤D.②⑥①⑤④③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连贯。快速浏览题干6个句子,明确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糖分摄入和抑郁情绪的关系。然后观察选项,A、B两项以③为首句,C、D两项以②为首句,根据首句特点排除错误选项。最后辨析剩余选项的差异点,结合④中的“即”,判断与其联系紧密的句子,选出排序恰当的一项。选项一共给出了③和②两个首句。③以“但”字开头,表转折,其前应该有其他内容,不适合做首句,首先排除A、B。再观察C、D两项,区别在于后三句的顺序不一致。④说高糖分的饮食全部或部分源于人们糟糕的心理,明显是对⑤中“心理疾病是否也可能导致人们摄入更多的糖分”的具体说明,⑤在④之前,排除C。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②句援引观点,适合做首句。③句句首有转折关联词“但”,故③句之前应有与其形成转折关系的内容,③句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和B项。第二步,观察C项和D项,两项②⑥①均是绑定的,故只需确定③句、④句和⑤句的先后顺序即可。⑤句通过“换个角度讲”,引出“心理疾病”与“糖分摄入”的关系。④句通过“即”继续谈论“心理”与“糖分摄入”的关系,④句是对⑤句的补充说明,故⑤④绑定,排除C项。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对比选项,判断首句,②指出人们相信“吃甜食会让人心情变好”,③出现转折词“但”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B两项。对比C、D两项,继续观察文段,寻找线索。③中出现“但”转折关联词,根据关联词捆绑,对比③前接①还是④,③“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即没有证据说明抑郁症和糖分之间的关系,①“不足以······令人信服”是不认同甜食与抑郁症的关系,故①③观点一致,构不成转折关系,排除C项,验证D项,④“高糖分饮食源于糟糕的心理状态”认同抑郁症和糖分之间的关系,④③构成转折关系,故对应D项。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吃甜食心情好”或有另说》38.鹿茸是新生的:A.鹿耳B.鹿蹄C.鹿角D.鹿爪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第二步,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乃名贵中药材。因此,选择C选项。鹿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汉代文献就有“鹿身百宝”的说法,是灵丹妙药的象征。《本草纲目》记载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鹿血、鹿脑等都可入药,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能够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古代医家认为,鹿之精气全在于角,而茸为角之嫩芽,气体全而未发泄,故补阳益血之力最盛。而鹿的初生幼角鹿茸更是被视作“宝中之宝”。39.站台∶码头∶停机坪A.现金∶支票∶银行卡B.软件∶硬件∶互联网C.外套∶婚纱∶羽绒服D.演员∶群众∶主持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站台”“码头”与“停机坪”分别是火车、轮船与飞机的停靠场所,三者功能一致,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现金”“支票”与“银行卡”都有支付功能,三者功能一致,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硬件”与“软件”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排除;C项:“外套”与“羽绒服”属于交叉关系,排除;D项:“演员”“群众”与“主持人”三者职业身份不同,没有功能上的一致性,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40.地质研究所组织了5支分队到山区收集矿石标本,每支分队人数均为个位数,且各不相同。其中甲、乙、丙三队共有15人,乙、丙、丁三队共有13人。已知戊队有6人,甲队人数最多,剩下的3支分队只有一支人数多于戊队,问丁队有几人?A.3B.4C.7D.8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第二步,根据题意,可得:甲+乙+丙=15、乙+丙+丁=13,两式相减得“甲-丁=2”。戊队有6人,甲队人数最多,且各不相同,则甲队人数大于6。第三步,代入选项验证,A选项,若丁=3,则甲=5,不满足甲队人数大于6,排除;B选项,若丁=4,则甲=6,不满足甲队人数大于6,排除;代入C选项,丁=7,则甲=9,满足题意;代入D选项,丁=8,甲=10,不满足均为个位数的要求。因此,选择C选项。41.所有优秀的老师都爱护学生,所有爱护学生的老师都是有素质的人。没有素质的老师不是优秀的老师。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不优秀的老师也爱护学生B.有些优秀的老师不是有素质的人C.所有优秀的老师都是有素质的人D.不优秀的老师不是有素质的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所有”,确定为集合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优秀老师→爱护学生②爱护学生→有素质③没有素质→不是优秀老师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不优秀老师”是对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推出是否爱护学生,排除;B项:③逆否可得“所有优秀的老师都是有素质的人”,“所有优秀的老师都是有素质的人”与“有些优秀的老师不是有素质的人”是矛盾关系,,该项一定为假,排除;C项:“优秀的老师”是对③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有素质的人”,可以推出;D项:“不优秀的老师”是对③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推出是否是有素质的人,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42.当天下午,加尔各答的唐人街可谓________,人们扶老携幼,喜气洋洋地来到当地著名的科学城礼堂观看________的文艺演出。当《春节序曲》等全球华人________的乐曲响彻整个表演大厅时,整个大厅变成了一片欢庆的海洋。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倾巢而出奇观异彩耳闻则诵B.人头攒动五彩缤纷烂熟于心C.摩肩接踵妙趣横生口口相传D.万人空巷异彩纷呈耳熟能详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备选词语在感情色彩上存在差别,从此入手判断。第三步,第二空词语修饰的是“文艺演出”,根据词语的用法判断。第四步,辨析第三空备选词语的含义,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一空,“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为贬义词,与题干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第二空,“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不能用来形容“文艺演出”,排除B。第三空,“口口相传”指口头传布或传授,与题干中乐曲认知度高的语境不符,排除C。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由“人们扶老携幼,喜气洋洋……”可知,文段强调唐人街的人很多,表达的是积极的感情倾向。C项“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所填词语用来形容“文艺演出”。A项“妙趣横生”形容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不与“文艺演出”搭配,排除A项。D项“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非常悦目,不能用来修饰“文艺演出”,排除D项。第三步,验证第三空。B项“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与“乐曲”搭配恰当,符合语境。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成语填空。第一空,根据材料语境,是在强调人比较多、比较热闹,而“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故排除C项。第二空,此空形容的是“文艺演出”,因此用B项的“异彩纷呈”最为恰当,“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其他三项均搭配不当。第三空,此处需搭配“乐曲”,且结合材料“大厅变成了一片欢庆的海洋”可知,出现的乐曲是人们所熟悉的,甚至能一起哼唱的,B项的“耳熟能详”符合语意。“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故正确答案为B。【成语积累】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妙趣横生:形容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奇观异彩:指的是奇特的景观或表现。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口口相传:指不著文字,口头相传。43.毛笔:竹子A.汤圆:糯米B.手电:电流C.皮鞋:道路D.玻璃:琉璃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竹子”是制作“毛笔”的原材料,二者是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糯米”是制作汤圆的原材料,二者是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电流”不是制作“手电”的原材料,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道路”不是制作“皮鞋”的原材料,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琉璃”不是制作“玻璃”的原材料,“玻璃”的原材料是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石灰石等),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4.咽喉∶要塞A.耳目∶刺探B.头脑∶智力C.手脚∶捣鬼D.眉目∶头绪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咽喉”比喻险要的交通要道,“要塞”指险要的关隘,“咽喉”可以比喻“要塞”,二者属于比喻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耳目”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而不能比喻“刺探”,排除;B项:“头脑”指思考能力、脑筋,而不能比喻“智力”,排除;C项:“手脚”比喻企图达到某种目的而暗中采取的行动,而不能比喻“捣鬼”,排除;D项:“眉目”比喻事情的头绪或文章的条理,“头绪”指端绪、线索,“眉目”可以比喻“头绪”,二者属于比喻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4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而唯一全是海洋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可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在海洋。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故表述错误。46.①改造后的导航仪受到市场欢迎②导航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③某导航仪厂效益明显见好④调增导航仪的生产策略⑤某厂导航仪大量囤积A.②④③⑤①B.②⑤④①③C.②⑤①④③D.②③④⑤①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尾句应从①③中选择。必然先有“改造后的导航仪受到市场欢迎”后有“某导航仪厂效益明显见好”,则③为尾句,排除A、D项。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确定①④的位置。必然先有“调增导航仪的生产策略”后有“改造后的导航仪受到市场欢迎”,则④在①前,排除C项。因此,选择B选项。47.年轻人应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各个专业,选择自己真正擅长、真正愿意去
的方向。热情善谈的人适合当老师,天生大大咧咧的人可能不太适合做医生,不感兴趣的话,在影视鉴赏或媒体创意中也会
,感兴趣的话,在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中也一样可以自得其乐。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努力束手无策B.追求心猿意马C.实践郁郁寡欢D.钻研索然无味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不感兴趣的话······”“感兴趣的话······”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与“自得其乐”相对应,且语义相反,强调没有乐趣。C项“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闷闷不乐,符合文意,保留。A项“束手无策”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B项“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难以控制,均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索然无味”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文段强调“不感兴趣的人”在影视鉴赏或媒体创意中的感受,应表述为“觉得索然无味”“感到索然无味”,置于此处用法不当,排除。第一空,代入验证。C项“实践”指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物质活动,“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各个专业”“当老师”“做医生”均体现的是年轻人将自身实际与未来职业规划相结合的具体活动,符合文段语境,当选。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光明日报《416个本科专业被撤销,你的专业还在吗?》48.在某班计算机成绩公布之后,甲同学说:咱们班有的同学通过了;乙同学说:有的同学没有通过;丙同学说:张明没有通过。可事实上三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说的都不符合实际。以下(
)项是这个班计算机考试成绩真实情况。A.至少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B.除张明,还有别的同学考试通过C.这个班没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D.这个班中只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第二步,找关系。甲说的“有的同学通过了”和乙说的“有的同学没有通过”是反对关系。第三步,看其余。根据反对关系的特性“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及题干的真假限定“两位同学不符合实际”,可得甲和乙之中一定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所以丙同学说的是假话,那么张明通过了。只要有一个通过就是有的同学通过了,所以甲为真,乙为假。由此,乙的矛盾命题必为真,即:所有人都通过了。因此,选择C选项。49.通常,一般人与异性交流的愿望往往会大于与同性交流的愿望。近期有研究者将20名男女各半的参与者随机匹配,让他们两人一组在网络上互相文字聊天。实验要求,两人在聊天中不得透露自己的性别。20名参与者均遵守了这一要求,但研究人员仍发现,异性组合的平均聊天字数要远超过同性组合。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看似矛盾的现象?(
)A.有些实验参与者的文字输入速度要比其他人快得多B.这场实验的参与者都非常兴奋,都愿意与对方聊天C.有些人难以觉察男性女性在文字表达上的细微差异D.大多数人能通过言语表达细节正确判定对方的性别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题干矛盾。实验要求,两人在聊天中不得透露自己的性别。20名参与者均遵守了这一要求,但研究人员仍发现,异性组合的平均聊天字数要远超过同性组合。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指出有些实验参与者的文字输入速度要比其他人快得多,与题干讨论的异性组合平均聊天字数远超过同性组合无关,不能解释题干矛盾,排除。B项,指出这场实验的参与者都非常兴奋,都愿意与对方聊天,对方的性别不确定,与题干讨论的异性组合平均聊天字数远超过同性组合无关,不能解释题干矛盾,排除。C项,有些人难以觉察男性、女性在文字表达上的细微差异,那么在不知道对方性别的基础上,无法解释为什么异性组合平均聊天字数远超过同性组合,不能解释题干矛盾,排除。D项,指出大多数人能通过言语表达细节正确判定对方的性别,因此虽然不得透露自己的性别,大部分人还是能够判断出对方的性别,从而导致异性组合平均聊天字数远超过同性组合,可以解释题干矛盾,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50.①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征也开始初露端倪②历史上的上海,处于传统江南文化的边缘地位③来自各地的商帮,如浙江的宁波帮、绍兴帮,湖南的洞庭商帮,广东潮州帮,福建泉漳帮等活跃在上海④从经济地理角度而言,上海距离素称“鱼米之乡”的苏杭尚有相当距离,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自然不占突出位置⑤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重边陲的上海,尚无法在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主流文化方面有什么建树⑥虽然在文化上处于边缘地位,但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上海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江南重要的商业市镇之一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④②⑤⑥①③B.①⑤④③②⑥C.⑥③②④⑤①D.②④⑤⑥③①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排序。第一步,快速浏览6个句子并观察选项。第二步,根据首句较难排除选项,可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逻辑关系确定分句间顺序。分析可知,③中的“来自各地的商帮……等活跃在上海”是对⑥中“上海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江南重要的商业市镇之一”的具体说明,因此③应紧跟在⑥之后,排除A、B。⑥中的“虽然在文化上处于边缘地位”,对应于⑤中的“尚无法在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主流文化方面有什么建树”,因此⑥应紧跟在⑤后,排除C。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四个选项的首句各不相同。第④句“从……而言”为分述内容,不适宜做首句,排除A项。第①句中含“也”表示补充说明,不适宜做首句,排除B项。第⑥句“虽然在文化上处于边缘地位”证明前面应该有内容在谈论文化上处于边缘地位,不适宜做首句,排除C项。答案锁定D选项。第二步,验证D项。②先总体阐述上海处于边缘地位,④⑤具体阐述为什么处于边缘地位,⑥以转折句承上启下,说明上海很重要,③①具体阐述上海的变化。D项逻辑清晰,语句通顺。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首先观察首句,①句中的“也”表明该句不是首句,排除B项;②⑥两句,②提到上海处于边缘地位,⑥说虽然处于边缘地位,显然⑥应该在②之后,排除C项;再看②④两句,②有引入话题的特征,“历史上的上海……”,④是具体内容的展开介绍,故②应该在④前面,排除A项。验证D项,通顺合理。故正确答案为D。51.作家∶画家A.花猫∶宠物B.挂钟∶座钟C.面粉∶面包D.圆形∶方形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有的“作家”是“画家”,有的“画家”是“作家”,二者属于交叉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有的“花猫”是“宠物”,有的“宠物”是“花猫”,二者属于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挂钟”与“座钟”均属于钟的一种,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C项:“面粉”是“面包”的原材料,二者属于原材料对应关系,排除;D项:“圆形”与“方形”均属于几何图形,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52.壁虎吸附墙壁是靠它们脚上细微毛发与墙壁_________的分子间吸附力,仿壁虎材料运用了相同原理,核心在于有方向的吸附力,也就是说这种材料在平时不粘,而当有_________的时候就会牢牢吸住物体表面,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进行按压。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贴合离心力B.附着零重力C.粘连向心力D.接触切向力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所填词语表达的是壁虎脚上的细微毛发与墙壁之间如何产生吸附力,排除与文意不符的A、C。第三步,再看第二空,辨析“零重力”和“切向力”的含义和特点,排除B。第一空,所填词语表达的是壁虎脚上的细微毛发与墙壁之间如何产生吸附力。由“仿壁虎材料运用了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9课《枣儿》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2024年10月浙江义乌市属国有企业公开招聘7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学设计 2024-2025新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 康复医学复习题
- 环境保护知识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招聘费用管理岗位测试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Module7 Unit 1 Did you take Amys doll?(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22 文言文二则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4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5教学设计-1.2.4 机器学习1-教科版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学会反思》教案
-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四年级-《障碍跑》教学设计
- DB32-T 2860-2015散装液体化学品槽车装卸安全作业规范-(高清现行)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完整)
- T∕CIS 71001-2021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安全要求规格书编制导则
- 福利院装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25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后词语表(拼音)
-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 第七章 化学物质与酶的相互作用
-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钢筋自动折弯机的结构设计全套图纸
- 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