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知道发掘潜能的一些方法。能力目标:学会多方面发掘自己的潜能增强自我设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会更大程度地发挥潜力,实现自我价值。教学重点:发掘自己的潜能。教学难点:发掘自己的潜能。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从学生的生活认知出发,提出案例,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索,可以使学生形成对新知识的有效认识。活动教学法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其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感悟、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效果良好。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领学生回顾前一框题的内容::“怎样正确认识自己?”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潜能。板书所学框题题目。一、认识自己的潜能环节一:阅读故事,认识潜能媒体出示课本第51页中的主题画及相关文字材料,学生阅读并展开讨论:①为什么当农民看到儿子被卡车压在下面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车抬了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倾听。帮助学生认识人是有潜能的,潜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激发学生发挥个人潜能的信心。并向学生介绍潜能的含义。)环节二:多媒体展示材料“神奇的大脑”。请学生阅读、讨论,体会人的潜能的巨大。环节三:多媒体展示有关人的七个方面的潜能的图片及文字,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使学生了解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好朋友身上的潜能。引导学生懂得特长并不等于潜能,有些潜能尚未表现出来,甚至个人身上表现较弱的方面很可能正是个人潜能。环节四:多媒体展示爱迪生成功的故事。学生阅读交流讨论提出的问题,感悟发掘自己潜能的重要性。二、激发自己的潜能合作探究一:让学生阅读成功企业家的做法,分组交流,讨论事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发掘潜能的?从中得到怎样的启发?请学生交流自己在学习或比赛中积极的自我暗示的经历。教师归纳总结发掘潜能的方法:自我暗示法。合作探究二:引导学生解读“沙滩上的建筑师”的事例,小组合作探究:1、这个孩子的回答,对他日后成为建筑设计师有影响吗?2、理想的确立对他激发个人潜能有什么作用?对你发掘潜能有何启示?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理解人的理想信念与成功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成功人士往往都是早年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并把所有的潜能和意志指向目标且不懈努力的人。合作探究三:多媒体展示阿里克森博士的实验的材料,学生阅读,分组讨论:他的实验结果给你怎样的启示?通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懂得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三、课堂小结:学生概括所学知识,谈自己的感悟收获。多媒体展示知识结构。四、巩固练习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发掘潜能的计划。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期,这是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属于从童年向青年过渡、幼稚向成熟过渡、不定型向定型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不断对自己进行重新审视。如: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等等。因此,认识自己的潜能并发掘自己的潜能,是他们较感兴趣的内容。但是学生对自身潜能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效果分析1、课例的素材取于生活实际,针对性强,表述客观,符合事实,避免了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所积累的经验应用于案例的问题,从而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2、教案的设计采用以活动贯穿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体验、感悟,打破了传统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3、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学生活动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实用价值。4、教学思想能渗透有效课堂的理念和“引导、自学、发现、创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后反思首先,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先进行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接着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然后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设置前置作业,最后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其次,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以下几点做法的好处:1、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在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的经验来安排学习内容,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实际,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有机地整合起来。本课的教材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自己潜能、二是发掘自己潜能。在认识自己潜能中教材先从认识潜能是巨大的发展到认识潜能是多样、普遍的。2、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往往被定位为单纯接受教育的角色。其实,学生是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3、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我校的校本资源较多,每年一次的体育节和文化艺术节,都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在体育方面,许多学生在这方面有特长,表现突出,实践证明,校本资源是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学校本身具有的资源与学校所在地区具有的资源是最方便获得也是最易利用的,教师可利用这些优势进行教学。我让学生进行这方面潜能的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本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1、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2、设置的前置作业不够开放,如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人们或自己发掘潜能的故事,让学生自己带资料回来讨论交流,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感染力。3、整节课以知识为主,学生不兴奋、不感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发现自己的潜能》教材分析《发现自己的潜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自我新期待》,该课由“日新又新我常新”、“发现自己的潜能”、“自我新形象”三框组成。第一框着重引导学生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的自己,初步树立完善自己的信心;第二框从潜能的角度来展望潜在的自己,进一步树立完善自己的信心;第三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要求及他人、国家、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来确立努力的人生方向,对自己提出新的期待,将完善自己落实在行动上。从知识结构来看,本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使学生对潜在的自我树立更多的信心,也为下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总的来看,通过本课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而且为学生今后取得成功作了积极的铺垫,所以学习本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经营很成功的企业家,为了保持良好的心态,激发自己的潜能,他录下自己讲的一段话:“我感觉一天比一天好,我身体很健康,工作很顺利,我很走运。”几乎每天都放给自己听,以激励、鼓舞自己。这位企业家为发掘自己的潜能采用的方法是()A.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B.在心中想象出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激励自己C.善于发现自己未被开发的潜能D.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告诉我们激发潜能应该()A.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B.注重实践,从小事做起C.在心中想象出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D.对自己做一个比较合乎实际的评价3、下列关于潜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潜能犹如一座有待开发的巨大金矿,蕴藏丰富,价值连城B.只有在危急时刻被激发出来的能力才能称为潜能C.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D.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激发潜能4、发现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是因为()A.潜能是还没被挖掘出来的智能B.人的特长往往是人某个方面潜能的表现C.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个比较合乎实际的评估,以判断今后发展的方向D.潜能隐藏在角落,未被发现5、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难题,小河冥思苦想终于解出来了,而且比老师的解法还简单,老师夸他有创意。从解题角度思考,小河具有()A.空间潜能B.数理逻辑潜能C.自我认识潜能D.人际交往潜能二、材料分析李丽同学非常喜欢文学,老师常说她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她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在班里当做范文供大家欣赏学习。所以李丽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有潜力,于是她打算开发自己的写作能力。她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