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湿地三江源补充资料_第1页
高原湿地三江源补充资料_第2页
高原湿地三江源补充资料_第3页
高原湿地三江源补充资料_第4页
高原湿地三江源补充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江源补充资料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划分18个核心区,核心区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这不仅是目前(截至2012年)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三江源区是青海南部的高原主体,昆仑山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众多雪山的冰雪融化后,汇流成哺育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因此,这里被称为'中华水塔”。三江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区域性涵养水源的重要功能以及对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使其成为生态建设的战略要地。[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举世瞩目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屹立在通往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的通天河大桥旁。通天河是长江的原区干流。三江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它们均为发源于玉树境内,故称玉树为"三江源”。三江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纪念碑是由花岗岩雕成,整个纪念碑造型美观,寓意深远,气势宏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于2000年8月19日正式落成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青海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K皿,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3]2地理位置编辑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长江、黄河和国际河流澜沧江一一湄公河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南部,属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腹地,包括青海省的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全境以及黄南、海南、海西、三个藏族自治州所辖的泽库、河南、兴海、同德四县以及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唐古拉山,总面积达31.8万平方千米。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为野牦牛、野驴、藏羚羊、黑颈鹤等大批珍惜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中国江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规划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规划图"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被称为地区的第三"极”,是欧亚大陆发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孕育了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河流。三江源地区地处中纬度的青藏高原腹地,这里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沼泽地分布较广。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现代冰川,形成了巨大的冰库,是各江河径流补给的主要源泉之一。据资料,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长江总水量的相当部分都来自青海省境内,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国水塔”是当之无愧的。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江河源区和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三江源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具有多种植被类型,为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提供了极其独特的环境条件,使三江源地区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据统计,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兽类83种,鸟类197种,两栖动物8种和爬行动物7种。一些耐寒喜凉的动物在与大自然的残酷斗争中,得到繁殖和发展,成了三江源地区的特有物种。该地区共有珍惜野生动物70余种,藏羚羊、野牦牛、藏原羚、喜马拉雅旱獭等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中,仅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就有20多种。这一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据初步调查,青海的药用植物约有370种,其中常用的中草药有259种。冬虫夏草驰名中外,药用价值极高,高耸入云的冰峰雪山、大河、盆地、荒漠、冰川、湖泊、沼泽等奇异复杂的地域类型,美丽如画的辽阔草原,奔腾不息的江河源流,熠熠发光的大小湖泊,神出鬼没的野生动物、茂密的原始森林与藏族人民用勤劳双手创造的光辉灿烂的高原文化、历史遗迹、宗教寺庙、民族风情、乡土习俗,构成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综合体。藏族全民信仰佛教,宗教气息浓烈,是三江源地区最显著的一大人文景观。三江源地区藏传佛教寺院比较正规的约有340余座,占青海省藏传佛教寺院的54%以上。三江源地区佛寺之多,信教群众之广泛,僧侣之众,广大藏族同胞对佛教信仰之虔诚,花费之巨大,是世界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中不多见的。长期以来,青藏高原被称为生态“处女地”。但是,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逐渐退化。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也趋于恶化。如一些地区超载放牧,掠夺性的利用草场,滥采乱挖黄金、冬虫夏草,盗猎珍惜濒危野生动物,使得草场大面积退化,畜牧业水平降低,植被破坏,优良牧草减少,有毒杂草增加;鼠害肆虐,有些丰美草场已经变成寸草不生的黑土滩;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不断加剧,面积逐年扩大,沙尘暴天气增多;冰川退缩,水位下降,江河断流,湖泊干涸;自然灾害频发,雪、旱、风沙

等灾害加剧,防灾抗灾能力低下。三江源的冰雪、湖泊及沼泽地均为江河的重要补给源和水源涵养区,如果环境持续恶化,不仅直接威胁当地群众的生活,甚至会影响中华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及其孕育的珍惜野生动植物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三江源,就是保护了地球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物种基因库,保护了人类的珍贵遗产和生存环境。这些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将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遗患无穷。这也正是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和意义所在。3生态资源编辑长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藏野驴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个植被型,可分为14个群系纲、50个群系。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虫草3种,野生动物有兽类85种,鸟类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4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种。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此外还有9个植被型,以及众多的溪流、湖泊等秀美的水体和雪山、冰川以及沼泽等湿地。区内独特的地貌类型、丰富的野生动物类型、多姿多彩的森林与草原植被类型和秀美的水体类型,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天象景观、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林相及水体大小、形状的变化,更增添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4主要特点编辑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四个显著特点:1、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 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3、 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4、 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湖泊湿地三江源区是一个多湖泊地区,主要分布在内陆河流域和长江、黄河的源头段,大小湖泊近1800余个,湖水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188个,总面积0.51万平方公里。其中,矿化度1〜3g/l以下的淡水湖和微咸水湖148个,总面积2623平方公里。盐湖共计28个,总面积1480平方公里,矿化度大于35g/l。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有扎陵胡、鄂陵湖、玛多湖、黄河源区岗纳格玛错、依然错、多尔改错等。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具有巨大的调节水量功能。沼泽湿地本区环境严酷,自然沼泽类型独特,在黄河源、长江的沱沱河、楚玛尔河、当曲河三源头、澜沧江河源都有大片沼泽发育,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沼泽分布区,总面积达6.66万平方公里。沼泽基本类型为藏北嵩草沼泽,而且大多数为泥炭沼泽,仅有小部分属于无泥炭沼泽。长江源区有沼泽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占江源区面积的13.9%。沼泽大多集中于江源区潮湿的东部和南部,而干旱的西部和北部分布甚少。从地势方面看,沼泽主要分布在河滨湖周一带的低洼地区,尤以河流中上游分布为多,当曲水系中上游和通天河上段以南各支流的中上游一带沼泽连片广布。以当曲流域沼泽发育最广,沱沱河次之,楚马尔河则较少,显示长江源区的沼泽东部远多于西部地区。在唐古拉山北侧,沼泽最高发育到海拔5350m,达到青海高原的上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沼泽。黄河河源区沼泽发育受到半干旱特征限制,主要分布于河源约古嵩到曲、两湖周围及星宿海地区。澜沧江源区大小沼泽总面积为325平方公里,占江源区土地总面积的3.1%。主要集中在干流扎那曲段和支流扎阿曲、阿曲(阿涌)上游。其中,较大的沼泽群有扎阿曲、扎尕曲间沼泽、阿曲、干流扎那曲段流域内沼泽。雪山冰川三江源内雪山、冰川约2400平方公里,冰川资源蕴藏量达2000亿立方米,现代冰川均属大陆性山地冰川。长江流域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北坡和粗尔肯乌拉山西段,昆仑山也有现代冰川发育。以当曲流域冰川覆盖面积最大,沱沱河流域次之,楚玛尔河流域最小,冰川总面积1247平方公里,冰川年消融量约9.89立方米。雪山冰川规模以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尕恰迪如岗及祖尔肯乌拉山的岗钦3座雪山群为大,尤以各拉丹冬雪山群最为宏伟。黄河流域在巴颜喀拉山中段多曲支流托洛曲源头的托洛岗(海拔5041m),有残存冰川约4平方公里,冰川储量0.8亿立方米,域内的卡里恩卡着玛、玛尼特、日吉、勒那冬则等14座海拨5000m以上终年积雪的多年固态水储量,约有1.4亿立方米。澜沦江源头北部多雪峰,平均海拔5700米,最高达5876米,终年积雪,雪峰之间是第四纪山岳冰川,东西延续34km长、南北12km宽的地带。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冰川20多个。澜沧江源区雪线以下到多年冻土地带的下界,海拔4500m〜5000m,呈冰缘地貌,下部因热量增加,冰丘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类型发育。山北坡较南坡冰舌长1倍以上,冰舌从海拔5800m雪线沿山谷向下至末端海拔5000m左右,最长的冰舌长4.3km。源区最大的冰川是色的日冰川,面积为17.05平方公里,是查日曲两条小支流穷日弄、查日弄的补给水源。地下水三江源区不但水资源蕴藏量多、地表径流大,而且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据估算,仅玉树州的地下水贮量就约达115亿立方米。地下水属山丘区地下水,分布特征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碎屑岩空隙水。地下水补给方式主要为降水的垂直补给和冰雪融水。动物种类据调查,区内有兽类8目20科85种,鸟类16目41科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7目13科4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藏羚、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53种。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三江源风景历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令人惊醒。近几十年来,由于天灾人祸等许多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在明显恶化,形势日益严峻。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人类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管理状况1999年,中国探险协会组织了水资源专家与其他科学家对澜沧江的综合考察,通过考察提出了"开发大西北,保护三江源'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国家林业局、青海省政府、中国科协及中国科学院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年2月2日,国家林业局以林护自字[2000]31号文《关于请尽快考虑建立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函》下发青海省。青海省人民政府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编写了青海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初步意见,并在2000年3月21日,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青海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讨会”,会议认为:“中华水塔”面临着严重威胁,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一大战略任务,不仅将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也为中国及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及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保证。加强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重要使命,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会后,青海省人民政府经过认真调研,于2000年5月批准建立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1年9月批准成立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涉及的4州1市、14个县均设有林业局或(农牧局)林业科,总人数约为420人。森林公安局分局4个,公安人员148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