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检测(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262728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广东六校联考)下列是一个墓葬出土的一组随葬品,据此可推断该墓主人生活时的社会状况是()A.青铜农具已经得到广泛使用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确立C.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D.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2.(2014·陕西名校联考)相比前代,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可以说明()A.巫术在周代宗法政治中有十分重要地位B.古代史官主张轻徭薄赋得到统治者认可C.儒学崇尚道德的主张成为社会风气主流D.周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政治进步3.(2014·潍坊模拟)“中国本身还具有任何一个……帝国都无法与它相比的一种内聚性。……这种内聚性……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导致这种“内聚性”形成的因素是()①小农经济②商品经济③中央集权④儒家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4.(2014·广东七校联考)“化繁为简是图示法教学的一大特点。”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是()A.分封制 B.个体农耕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5.(2014·天津河北区质检)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下列对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包括()①小农经济逐步形成②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③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6.(2014·广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其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7.(2014·余姚模拟)打破特权和垄断,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各项中与此无关的是()A.战国实行军功爵制 B.汉代盐铁专营C.隋唐实行科举制 D.孔子创办私学8.(2014·江苏百校联考)“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9.《汉书·食货志》载:周初,姜尚规定“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礼记·王制》强调凡是不符合规定长度和幅宽的产品,不能用它纳贡和上市售卖。该材料可说明周代()①丝绸商品规格制度已出现②丝绸可作为重要的货币使用③丝绸贸易的兴盛④丝绸经营模式中以官营手工业为主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④10.(2014·淄博模拟)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形成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11.(2014·濮阳二模)《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B.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C.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12.(2014·临沂质检)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等级——士,位居庶民之上,后来,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其缘起是()A.秦国实行军功制 B.科举制度兴起C.实行察举制选官 D.程朱理学兴起13.(2014·潍坊模拟)“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A.中书省 B.尚书省C.门下省 D.军机处14.(2014·乌鲁木齐一诊)学者陈峰认为:“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羁的神情。——中新网材料二经历了唐代的绚丽之后,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上至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服饰都以儒雅为尚。男子的日常服饰十分质朴,女装也突出强调含蓄温婉、明理雅致的女性气质。——《华文教学通讯》材料三在描写那个时代(20世纪20年代)生活的电视剧《橘子红了》里面,乡下的秀禾还穿着传统宽衣大袖的袄裙,上海的嫣红已经是一袭及地的西式连衣长裙了。此时的着装可谓是毫无规矩。——《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1)材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时期服饰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女性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服饰“毫无规矩”的原因。(8分)28.(2014·衢州模拟)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6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并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6分)答案1.选C青铜农具具有柔软易折的特点,很难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图片主要涉及的是礼器、贝币、青铜农具和陶器,这些多为商周时期的物品,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商鞅变法时才确立,儒家思想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D两项错误。2.选D材料中“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故A项错误;B项内容材料中未有体现,故B项错误;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故C项错误;周朝耒耜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人类战胜自然能力提高,从而促进了神职官吏的削弱,从事记事的史官地位提高,故D项正确。3.选C所谓内聚,就是稳定、不分散,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因而小农经济的发达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内聚帮助非常大,故①正确;商品经济虽然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但其流动性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内聚帮助不大,故②错误;中央集权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凝聚帮助非常大,故③正确;儒家思想服务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④正确。4.选C本题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据材料“早期农业”“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奴隶们在田地上集体劳作,故C项正确。5.选A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不断普及说明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故①正确;井田制瓦解及私田出现说明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向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转变,故②正确;明代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③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出现,故④正确。6.选B国家统一的实现与汉民族的形成,以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都是在秦汉时期,故B项正确。7.选B军功爵制是按照军功授予爵位,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权,排除A项;盐铁专营属于政府对盐和铁进行专卖,属于垄断商业经营,故B项符合题意;科举制通过考试做官,打破世家大族对选官的控制,排除C项;孔子创办私学,开创学在民间,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排除D项。8.选C题目中的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兼并”体现了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封制下的割据混乱的局面,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统一后,秦之后的历朝对其进行不断加强,与题目中的时间“夏”“商”“周”不符,故A、D两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故B项错误。9.选C姜尚对布帛的宽度和长度作出了规范,《礼记·王制》强调凡是不符合规定长度和幅宽的产品,不能用它纳贡和上市售卖,据此可推断丝绸商品规格制度的出现与当时丝绸贸易的兴盛,①③正确;从材料只能看出丝绸是商品,而不能看出其可以充当货币的功能,排除②;材料中反映不出当时是以官营手工业为主还是以民营手工业为主,排除④。10.选B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是隋唐出现的科举制,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郡县制普遍推行,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而非世袭,标志着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B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故C项错误;“工商食官”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故D项错误。11.选B材料呈现的是人口不均衡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呈现魏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有利于魏晋最终完成统一,故B项正确;三国时期蜀、吴确实促进了当地的开发,但这和全国的统一相比,不是主要影响,故排除C项;三国对峙局面此前早已形成,故D项错误。12.选B从字面上看士指的是知识分子,卿大夫指的是官员,士大夫阶层就是指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士大夫阶层的含义无关,故排除。13.选C“若政令有失当……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说明了此机构具有监察、审议的职能。中书省是负责决策的机构,故A项错误;尚书省是负责执行的机构,故B项错误;门下省是负责审议的机构,故C项正确;军机处只是起到上传下达,跪授笔录的作用,故D项错误。14.选C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北宋统治者长期推行“崇文抑武”政策,防止武将夺权,武将们长期被轻视和防范,故C项正确。15.选A“忠”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但与世袭制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孝”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即与宗法制紧密相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耕”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耕作方式,而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古代“读”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即科举考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6.选C材料中“事从公议”说明行省制下地方行政机构内部不是最高长官一人决策,而是存在着权力间的相互制约,这种制约关系体现了为防止专权的分权制衡,故选C项。17.选A颜鲁公是指颜真卿,他的字浑厚回劲,A项正确;杜子美是指杜甫,他的诗属于现实主义风格,B项错误;吴道子的主要成就为人物画,C项错误;韩退之即韩愈,他主张复兴儒学,D项错误。18.选C本题宜用排除法。宋代采取了很多措施削弱宰相与地方的权力,有效地维护了君主的权力,不能说君弱臣强,故②错误。C项符合题意。19.选B从材料“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意养之”信息中,可见其并不认为“多子多福”,并意识到人口增加给社会带来压力,“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体现了控制生育的思想,故A项错误,B项正确;“小国寡民”思想与材料所处时代明显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前景所产生的忧患意识,并非真正出现人口严重膨胀,故D项错误。20.选D从材料“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故①④正确;中国走向世界以及“市场经济的萌发”,有利于中国向近代转型,故②正确;“海禁”政策是指禁止民间出海贸易,与材料信息没有关联,故③错误,D项符合题意。21.选D朱熹理学讲求“存天理,灭人欲”,倾向压抑人性,故①错误;庄子逍遥游主张走进自然,彰显个性自由,故②正确;文人画的创作,体现思想自由发挥,故③正确;李贽反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故④正确。22.选D本题考查古代的会馆,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收发客装”“论评市价”可知答案是D项。23.选B梭伦改革与罗马成文法无关,故A项错误;梭伦公布法律是为了维护民主改革的成果,也是满足公民参政的需要,故B项正确;梭伦改革只是奠定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故C项错误;查士丁尼时期汇编的《民法大全》构建了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错误。24.选C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的特点。罗马人并不能像雅典人那样广泛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由元老院成立的立法委员会制定,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保护的是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25.选A五位思想家论述的都是有关人的问题,因此,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26.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置御史大夫”“设置丞籀司直”“设置司隶校尉”中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要注意和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对照,可以得出汉朝的制度沿袭了秦朝制度。第(2)问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中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政治制度的总体特点回答。第(3)问,从君主专制的角度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即可。答案:(1)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关系:承袭秦制。(2)特点: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的保障。特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3)积极: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消极: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监察权力来自于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加速吏治腐败。27.解析:第(1)问,抓住“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达不羁”等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直接提取材料二中信息,从“经历了唐代的绚丽之后,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即可看出其变化趋势;第二小问,结合宋朝时代背景,联系该时期经济、思想发展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