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76999f63dc972e5a597629c894a5d9/8076999f63dc972e5a597629c894a5d91.gif)
![《跳水》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76999f63dc972e5a597629c894a5d9/8076999f63dc972e5a597629c894a5d92.gif)
![《跳水》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76999f63dc972e5a597629c894a5d9/8076999f63dc972e5a597629c894a5d93.gif)
![《跳水》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76999f63dc972e5a597629c894a5d9/8076999f63dc972e5a597629c894a5d94.gif)
![《跳水》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76999f63dc972e5a597629c894a5d9/8076999f63dc972e5a597629c894a5d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跳水》教学设计《跳水》教学设计篇1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用留意事物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通过换角色讲故事,培育学生说话、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学习船长危险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事情的进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进展、改变的。
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竞赛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小朋友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竞赛还要好玩、精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生字读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们喜爱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知别人?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想个方法让别人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
3、沟通:你用什么方法把故事内容告知别人?
①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②列提纲或小标题。
③画图。
④小组表演。
三、指导学生用列题纲或小标题的方法及图示法介绍故事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
1、仔细朗读课文,画下自己最喜爱的句段,在旁边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2、沟通:指名读自己喜爱的句段,并读读写下的感受。
五、思索商量:
你认为船长的方法怎样?你觉得还有别的方法吗?
六、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
1、回顾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跳水》,齐读课题。
2、逆推法回忆课文内容。
谁跳水?为什么跳?从什么地方跳?孩子为什么会到那地方?猴子为何这样放肆?
3、朗读课文,填写完成“跳水图〞。
①故事的发生、进展是在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之间的联系和改变中进行的。自由朗读课文,把它们之间的联系用箭头标出来,并用最简洁的'动词连起来。
②学生朗读课文后,小组商量。
③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
④师生沟通:
4、看图讲讲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
二、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趣、险、智……〕
具体表如今文中哪些地方?找出有关句段读一读。
1、趣
猴子、孩子的淘气、顽皮。
2、险
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顶端的危急境况。
3、智
船长的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提示学生:朗读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的状况,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三、换角色讲故事。
喜爱这个故事吗?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1、假如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讲?〔追猴子时的心情怎样,事后想到些什么?……〕
2、假如你是一名水手,你会怎么讲?〔得到的教训,对船长的佩服……〕
3、假如你是船长,你重点讲些什么?〔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
4、那只顽皮的猴子也想把这个惊险而好玩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你想替那只猴子讲讲吗?
要求学生任选一角色分组练习讲故事,然后分别指名四名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到前面讲。
四、想象表演,完成作业。
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写一段话。
《跳水》教学设计篇2
一、教材分析
《跳水》的是俄国有名作家托尔斯泰,按事物的进展顺序展示给读者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文中人物各有特点,语言运用娴熟,人物刻画形象逼真。因此,本篇除抓训练重点以外,还应让学生感悟写作方法。
二、指导思想
1、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发觉。使学生自始至终能自己读书、自己感悟、自己发觉、自己获得。
2、教师为主导。教师带着学生读得更深,体会得更细,悟到得更多,发觉得更快,最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得通过读或写表现出来。
3、语文本体观。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二者不行偏废,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积累的基础上,能娴熟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同时在精神与情感上获得满足。
三、总体支配
第一课时,在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跳出课文内容,明确组织及运用语言材料的精妙之处,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
2、明确的写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明确学习目的。我们这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3、看音像资料,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看完后提问: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4、自由读课文,弄清事物间的联系。把描写事物之间联系的句子画出来,仔细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教师了解学习状况。
5、沟通汇报。
①这些事物之间发生了哪些联系?指名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②画出了哪些语句?指名回答,要求把画出的句子读出来。
6、画图加深理解。
①大家知道了这些事物间的联系,下面我们用一幅图把这些联系表示出来,看谁做得别出心裁。
②大家画完了,谁认为自己画得好就到黑板上来画给同学们看。指名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互相沟通,把自己画的讲给四人小组的其他人听。学生在黑板上画完后,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价。
7、自由默读,思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8、汇报沟通。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商量。
9、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明确的写作顺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体会用词、用句、用标点的独特之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跳水》一课,上节课我们弄清晰了两个问题。这节课呢?我们还要弄清晰两个问题:①怎样写的?②写得怎样?〔板书〕
〔二〕弄清是怎样写的。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是按怎样的顺序把事物之间的联系写清晰的?
读后指名回答。〔事情进展的顺序〕
在这一课中,事情的进展顺序是怎样的?
〔起因:风平浪静,水手逗猴子。经过: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上。结果:船长指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三〕体会写得怎样。
1、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自然段或标点符号。用铅笔画下来,并且想一想好在哪里?
2、汇报沟通,指导朗读。
谁把自己画的讲给大家。教师提示:每人只有一次机会,一次只能讲一个地方,所以要把你自己认为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适时出示课件中的句子,指导全班同学朗读。假如读不了,可以寻求帮助。你认为谁能帮你读好,就请谁。
①关于孩子的一段的'读,要突出当时的紧急气氛及危险状况,主要从“情感〞入手指导朗读。提示:如今就是你站在那个高高的桅杆的横木的一头,摇摇欲坠。
②关于船长的一段的读,除了提示感叹号的语气外。你想像一下,是你最亲近的人站在那个横木上,而惟一能救他的人是你,你要对他说,你期望他快点往海里跳,以挽救他的生命。
③关于最终一自然段的读,要突出水手的心情。这个不愿看到的结局与水手有关,因此他们的心情更是期望孩子能活下来,所以应当这样读。
可在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后,指名让学生读。
〔四〕课外练习。
孩子得救了,那只淘气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出示课件,课下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集。
【评析】
1、教学思路清楚。
从教学设计来看,两课时的重点特别明确。第一课时,重内容的理解;第二课时,重语言形式的感知。能带着学生在语文教材中走一个来回。第一课时,转变了以往讲深讲透的做法。对文章的理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解是到位的。第二课时,重点转移,使学生能跳出教材的内容,使教材真正成为一个例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知语言形式,为“写〞做好铺垫。
2、学生主体性突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留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找联系、说联系、画联系;第二课时中让学生画语句、读语句、评文章。即紧扣教材的重点,又敢于让学生去读、去说、去评。反映出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在此过程中,加强了指导,如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去读。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以充分发挥。
3、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
教师重视了读。第一课时中的感知读、理解读,第二课时中的体会读、感情读。整个教学过程读的重量很重。读的形式不多,但每一次都有明确的目的,都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在读的基础上,教师不是进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去感悟。学生是主动的参加者,又是体验者。学生参加了整个学习过程,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深了情感体验。应当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知与情感是和谐统一的。
《跳水》教学设计篇3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镇静冷静、机灵果断的好品质。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中心思想。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留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仿照〞、“明显〞造句。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中心思想。
2、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留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跳水。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那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呢?
这篇课文的是俄国有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你肯定会被紧急的情节所吸引,并且从中得到启迪。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索: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逆境。船长在危险时刻,镇静、冷静,指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学生字。
2、利用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留意区分:“气急了〞、“气极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一艘,放肆,胳膊,海鸥,瞄准,风平浪静,摇摇摆晃。
2、提出简单写错的字:艘。
3、说说难理解的词语: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五、再读课文
1、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
2、依据问题给课文分段:课文讲了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怎样?
学生可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万分危险的关头,船长镇静冷静,果断地指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
复习课文分段状况和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
思索:①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②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特别放肆?
指导学生理解“放肆〞,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
〔因为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它做鬼脸,仿照人的样子。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
2、读句子。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猴子弄得孩子没有方法,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但又拿猴子没方法,只能哭笑不得。〕
3、指导朗读。
留意仔细体会描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动作的词语。
练习读→指导读→指名读→同桌对读
4、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二段
默读思索: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指导学生按顺序学习课文,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可联系上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商量,再汇报,留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话。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境况十分危急?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有可能会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得粉碎。退一步讲,即使不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桅杆太高、太险。〕
3、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
〔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当时事态的严重。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时是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境况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指令他跳水?结果怎样?
〔这时,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退了不行,摔下来必定粉身碎骨。船长担忧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3、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要赞扬什么?
〔末尾回应课题,“跳水〞是事情进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进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4、指导朗读、概括段意。
二、再读课文
课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帽子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课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都是由于“取乐〞而联系在一起的。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拿孩子取乐,故事围绕着帽子展开。孩子丢开桅杆,放开绳子,走到桅杆上最高的横木,致使船长指令跳水。
《跳水》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留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仿照〞、“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学预备】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难点】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日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⑴故事发生的缘由是什么?结果怎样?
⑵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⑶按事情进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商量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明显因此放肆
〔“明显〞写出了猴子放肆的缘由,“因此〞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缘由〕。
2、指导学习二、三自然段
⑴默读思索: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损害?
⑵商量回答
3、讲读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急?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急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五、六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商量思索题:船长看到危急状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⑴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进展起来的?
⑵孩子遇险是由那些缘由形成的?
⑶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缘由?
⑷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进展有什么关系?
⑸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仿照〞“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6跳水
逗拿指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放肆追救↖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冗杂,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跳水》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钩、咽〞两个生字;会写“凶、脱〞等八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风平浪静、哭笑不得、不知所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练习自己提问题并解答问题,练习点画重点词句并品味。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进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险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4、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险时刻急中生智、镇静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进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险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体会船长在危险时刻急中生智、镇静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四、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五、课时支配: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师板课题——跳水〕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谁跳水?为什么跳?谁让他跳?结果怎样?把这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质疑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能培育学生的求知兴趣。〕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翻开课本第63页,自由朗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划出本课的生词,要求读准字音。
〔2〕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状况。〔多媒体出示词语〕
龇牙恐吓钩住顶端醒悟放肆掌握凶狠哽咽〔yè〕
不知所措哭笑不得风平浪静
〔提示学生留意:“咽〞是多音字,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yàn〞——狼吞虎咽〕
〔1〕指名学生读。〔主要是中下生〕
〔2〕齐读。
3、检查学生的朗读状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读后师生评议。〔主要看是否读正确,读流利。〕
4、这篇课文有那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急,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弄清晰几个人物的关系,又可以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重点品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猴子的放肆,孩子的尴尬,生气。
1、师指着板书,问: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就为了那顶帽子?帽子就这么值钱吗?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用“——〞画出有关句子。
要求:
〔1〕学生读书做批注笔记。〔2〕四人小组相互沟通个人收获。〔3〕在班上汇报沟通。
〔设计意图:学生写批注笔记,这样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写写自己在读书时的看法,对理解课文有肯定的帮助。〕
2、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句子。
〔1〕“水手们都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猴子坐到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指着孩子,冲着他做种种鬼脸。孩子恐吓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的笑声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师:此时此刻,孩子心里想什么?〔我肯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放过它……〕
〔3〕“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气急了,不停地往上追。眼看就要爬到未干的顶端了,这时猴子把身子尽量伸直,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爬到桅杆的顶端,乱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猴子的放肆到了极点,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还做着怪样逗孩子。此时孩子被惹怒,气急了。〕
3、“孩子气极了〞,为了取回帽子,“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
1、写生字。
2、收集有关形容状况紧急或境况危急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直奔主题。
〔设计意图: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感受当时紧急的气氛。〕
师:同学们,当你们有危急的时候,你的爸爸或妈妈会怎样做?〔想方法救〕对啊,做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的。那你们有见过这样一位父亲吗?
课件马上出示以下内容:
〔他观察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即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在上面摇摆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竟然用枪来瞄准自己的儿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因为孩子的境况十分危急〕
二、以读促思,体会孩子的危急。
1、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境况十分危急?请学生读,要求读出“危急〞。
〔1〕孩子的境况十分危急〔从文字上体会〕: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人群里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摆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摆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境况十分危急。
〔2〕孩子的境况十分危急〔从图片上体会〕:
出示课件,让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急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急的气氛。
〔3〕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孩子如今境况的危急吗?〔万分危险、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4〕齐读,再次感受孩子境况的危急。
2、齐动脑,想方法。
〔设计意图:旨在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展开想象。〕
〔1〕师:怎么办呢?孩子的脚底摇摆起来了。我们得想方法救他才行。想好了吗?假如当时你在场,你会用什么方法救他呢?赶快想方法,时间可不等人啊!〔让学生各抒己见。〕〔找充气垫;张开大布接;找人上去救;抛长绳给孩子……〕
〔2〕商量,分析学生提出的方法,看哪个方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到当时的.状况紧急,这些方法都行不通。〕
〔3〕过渡:其实,这些方法事实上都行不通,那么在这危险时刻,作为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
三、读中悟,体会船长的机灵、冷静。
1、指名读课文第7自然段。说说船长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用枪“立即向他瞄准〞;这样做才能最快把孩子从危急中解救下来。〕
2、引导读,感受船长的机灵、冷静、果断。〔在这万分紧急的状况下,船长立即——向他瞄准……〕
3、在这万分紧急的状况下,水手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水手“全都吓呆了〞与船长的临危不乱、冷静形成对比,更能突出船长的形象。〕
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从哪里体会到的?〔“立即〞体会到船长的机灵果断;从船长逼孩子跳水的语言中可以体会到船长的冷静,很有威武。〕
四、体会船长对儿子深深的爱。
1、“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孩子得救了吗?齐读第8自然段。
2、质疑:“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你觉得怎样?〔时间很短〕;那为什么这里说“时间太长了〞是不是矛盾呢?为什么?〔因为每一秒都决定了孩子的安危,所以感到时间太长了。〕
3、展开商量:假如当时孩子不跳水,作为父亲的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呢?〔不会,因为他当时一心只想救自己的孩子,不是真的想开枪。其实这当中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船长用枪逼自己的孩子跳水,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了?〔不是〕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以下内容:
〔船长一看到这儿,突然间,似乎嗓子被什么东西捅了一下是的,哽咽起来。为了不让人看到自己的这副模样,他连忙一头钻到船长室里去了。〕
4、创设情境,引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看到孩子“又开始呼吸了〞,悬在心头的那块石头最终可以放下了,突然间——似乎……钻到船长室里去了。〕
五、总结升华,回来文本。
1、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最佩服船长;佩服船长遇事冷静、冷静,机灵、果断。〕
2、齐读第7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船长的镇静、果断、机灵的人格魅力。
六、拓展,延长
孩子醒过来了,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
七、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推举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
板书设计:
〔第二部分〕教材解读
1、内容与主题:
《跳水》是第八单元“舟船〞的第一篇课文,俄国有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一篇短篇小说。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险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指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镇静、果断、机灵,源自丰富的阅历、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呈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改变中发生、进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育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写作思路: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划分为三个部分。第1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笑,猴子就放肆起来。第2——7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猴子逗孩子,孩子因猴子的挑逗和水手的哄笑而生气,爬上了桅杆去夺帽子,最终走上桅杆顶端横木而步入绝境。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第7自然段〔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是故事的高潮部分。第8、9自然段是故事的结果:孩子跳入水中,水手们将他救起,孩子胜利脱险,船长一下子松弛了。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急,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改变中发生、进展。构思的新颖,出人意料。险象环生,高潮部分就在孩子得救,我们释怀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深的思索。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给予作品那恒久的生命力、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
3、写作特色:
语言清爽简练,情节结构严密、扣人心弦,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引人入胜。文章的结构支配别具一格,小说前面3/4都是在铺垫,努力把紧急的气氛烘托到最高点,直到最终,真正的主角——船长才出场,故事马上进入高潮部分,篇幅很短只有四句话,却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而且小说采纳了以关键情节命题的方法。“跳水〞——让孩子跳入浩瀚的大海,这出乎全部人意料的指令,突显出船长这一人物的睿智,而他用枪逼使孩子跳水,又显示了他的刚毅和果断。超人的智慧,源自丰富的生活阅历,源自对生命的呵护,更源自一个父亲的伟大情怀。水手在这篇文章中起到了推动情节进展;渲染气氛;与船长形象的对比的作用。这样不仅使故事张弛有度,情节跌宕起伏,也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意象。那命悬一线的惊悚,使故事有着抓人的魔力,更能凸显船长高尚的人格魅力。
《跳水》教学设计篇6
设计理念:
本文的教学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进展,通过抓住课文的明线〔故事情节〕和暗线〔心情改变〕来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从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取真实感受,并对文本中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想法,即与文本、与人物、与展开多向对话。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①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放肆、哭笑不得、不知所措〞等词语。
②体会文中“只要……就,即使……也〞句群所表述的含义。
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人与猴之间联系理清课文层次,通过抓住孩子面部表情的改变来了解事情发生进展的全过程,通过具体事件来感悟人物的性格。
3、情感看法价值观
体会船长在危险面前镇静、冷静、果断的性格,培育学生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抓联系,了解孩子、水手、船长在同一件事进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2、体会船长在危险面前镇静、果断的性格,明白果断机灵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课题:跳水。
2、简介环境,简笔法勾画实物。
二、初读感知,获取信息
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2、沟通反馈,提出问题。〔读懂了什么,感觉怎样〕
3、师生合作,理清线索。〔抓联系、改变〕
三、研读感悟,品味体验
1、多法导读,感受“趣〞
①猴子生事,读出“趣〞。
②孩子心急,体会“趣〞。
③水手大笑,渲染“趣〞。
〔在多种导读中体会猴子、孩子、水手之间的联系及故事的发生、进展。〕
2、重点研读,体验“险〞。
①走进文本,读出“险〞。
出示“只要……就……,即使……也〞的句子,个体悟读,教师引读,前后跳读。
②走进孩子,体验“险〞。
图文对比,体悟“摇摆、惊叫、不知所措〞等词的作用。
③激情点化,渲染“险〞。
桅杆太高太高,横木太窄太窄,孩子摇摇摆晃太险太险,此时此刻,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孩子所面临的境况吗?
3、对比悟读,品味“妙〞。
①对比铺垫,突破难点,体会思维的奇异。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这危在旦夕的时刻,你有什么方法来救孩子呢?
各抒己见,引发争辩,对比归一〔跳水是获生的唯一方法〕。
②走进船长,感悟品质,体会方法的精妙。
品读跳水部分,咀嚼重点词句,潜心会文〔举枪指令跳水〕。
感悟船长阅历丰富、临危不乱、果断机灵的品质。
四、走出文本,拓展升华
1、回顾学法悟方法。
抓联系、抓改变、理顺序、获启迪――学习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即然。
2、拓展升华促迁移。
与文中人物对话。――真情告白〔对船长、对小孩、对水手说些什么?〕
3、画龙点睛留余味。
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亲历了这个好玩而又惊险的故事。我们的心情还难以安静。老师最终送给你们一句话: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留意安全,考虑后果,危机时刻要镇静冷静,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
《跳水》教学设计篇7
【教学特色】
为了避开教学中烦琐的分析,突出文章阅读重点,主要采纳板块式阅读法。其二,重视学生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师生平等对话的阅读气氛中促进师生、生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会“仿照、明显〞等词语的运用。搜集和积累用来形容状况危险或境况危急的词语。
2、通过朗读与默读等阅读方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发表自己阅读理解,体会事件给人的启示,学习的表达方法。进一步培育学生阅读、运用分析语言的能力。
3、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弄清事物的进展过程,在了解事物发生改变的基础上,体会、学习船长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重视学生个人阅读的独特体验,留意激发学生乐于将个人的阅读感受、想法和同学沟通。:
【教学预备】
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有关生平等相关背景资料。其二,学生课前必需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课时:2至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导读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学预备:编制导读提纲
1、初读全文,学习生字、新词。
⑴写出你认为最难写的词语十二个。
⑵请你编出与课后生字相对应的形近字六组。
例:艘〔〕嫂〔〕
⑶你能解释下面的词语吗?并用带点词造句。
放肆心惊胆寒恐吓仿照明显
⑷本课还有哪些生字、词语需要学习,你预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些生字、词,请自编题目练习。
2、再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⑴通过阅读,我读懂了事情主要写发生在〔〕,〔〕,由于〔〕以及〔〕和〔〕状况,造成小孩〔〕。结果〔〕。
⑵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请简要的写下来。有什么不解的问题也写下来
⑶你知道列夫·托尔斯泰吗?请收集相关资料,越多越好,并记在摘记本上,课上与同学沟通。
〔二〕导读课题,提出质疑。
〔三〕学生自学,学会初步探究
〔据导读提纲学生自学,这一教学步骤可依据各班具体状况支配课前、课堂或课后。〕
二、初读,整体感观全文其貌。
1、结合导读提纲,检查预习,初步感知全文
⑴听写词语:环游帆船航行风平浪静水手猴子撕叫恐吓孩子龇牙咧嘴船长瞄准桅杆海鸥
⑵指名或分组朗读课文
2、启迪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自由质疑,商量学习重点。〔假如学生质疑过程中重点不够突出,可在精读的环节教师再次点拨质疑〔见三〔二〕环节。〕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读得正确、流利,仅感知课文大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需通过自己的`深入阅读思索以及与同学沟通,真正悟出情、悟出味、悟出理。老师信任经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与共同协作,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肯定能迎刃而解,如今就请同学们带着刚提的问题来深入的学习课文吧。
〔一〕弄清事情发生、进展的全过程,让学生悟出情。
1、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由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自读写批注、小组商量,全班沟通同时教师留意相机引导,重点弄明白以下问题:
⑴事情发生的环境、起因。
⑵在事情进展的过程中,水手、猴子、孩子、船长各有怎样不同的表现。各环节事物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二〕质疑探究,领悟事件其内涵
师:通过这个故事,到底想告知我们什么?同学们在了解了事情的整个发生、进展过程中有什么疑问?
1、再次质疑,凸现学习重点。〔假如初读时学生的质疑以理出学习重点,该环节可略去。〕为什么水手有时间逗猴子?孩子为什么不顾后果的追猴子?在当时的危险状况下,船长为什么想到让孩子跳水,他当时怎么想?有更好的方法吗?
2、小组商量,全班反馈沟通学习重点。
〔教学留意:小组沟通预备发言提纲,全班沟通要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三〕联系实际谈启示:通过故事想告知我们什么?孩子得救后,船长、孩子、水手都会说写什么?请说一说。
四、展读,凸现独特化表达
〔一〕乐于表演同学: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故事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二〕乐于搜集资料的同学:扩展学问,简介。
〔三〕乐于写作的同学:写一则读后感,与同学沟通
《跳水》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总结全文,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灵、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2、依据的叙事方法,学习按事情进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基本方法;
3、在问题的商量与解决中开发学生潜能。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灵、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树立安全行事的意识;
2、在阅读中学习记叙一件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金矿的故事》
二、每课一练。PPT----1
三、总结全文。PPT----2
〔设想:这些问题让学生提出,然后大家解决。个别问题老师提出让大家商量解决〕
1、看板书,口述课文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的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上,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地指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3、选择:《跳水》一文的主要人物是:
a水手b孩子c船长d猴子〔并回答为什么?〕
4、你认为船长是怎样一个人?〔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突出什么?〕〔动作、语言仿照体会〕
阅历丰富、机灵、冷静、镇静、果断
5、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平常不乱开玩笑;开玩笑不过分;做事考虑后果、不任性;遇事镇静、冷静,实行最合适的方法;不做危急的事;解决困难需要大家帮忙……
四、阅读与写作指导PPT----3
1、填空:课文是按顺序写的。
2、思索:按事情进展的顺序写的`特征是什么?〔时间顺序、事情是怎么进展的就怎么写、按“开头—经过—结尾〞的顺序写〕
3、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问题:开头是?结尾是?中间就是经过。把这么长的内容用两个字就可以代替,是不是有点简洁了——进展与高潮〕
4、指导分段:
第一段〔第1小节〕:讲轮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起因
第二段〔第2~3节〕: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进展
第三段〔第4~7小节〕;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生命危急。高潮
第四段〔第8~9小节〕:讲船长指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来。结果
5、写作方法指导:
写事的文章应当留意很有条理的写清晰事情发生的起因,事情的进展与高潮,事情的结果,这样,老师就会在你的作文批语中写到:叙事有条理、层次分明、结构完好。五、课堂稳固请闭眼回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听课文朗读,回味: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船长的处理事情的果断;
3、进一步品味、观赏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跳水》。
附:板书设计
注:在“他山之石〞栏内,有一篇相关的说课材料。
《跳水》教学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事件进展改变过程;学习船长在危险关头冷静、机灵、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事情是如何一步步向前推动的,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以及最终得救的过程。
教学难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跳水》这篇课文讲了哪些角色?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思索这是一只〔〕的猴子?理解“放肆〞这个词
2、这只猴子为什么很放肆?
出示:它明显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此更加放肆起来。
1〕它指谁?大家指谁?将角色转换到句子中去。
2〕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是因为……〕
你能将这两种关联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猴子放肆表如今什么地方?
1〕快速阅读2—6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猴子放肆的句子。
2〕用“三角形〞在句子中标出动词。
学生汇报
3〕师读句子,学生闭眼相象,做猴子的动作。
4〕学生汇报想到的画面。
小结:在描写猴子时,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将猴子的放肆生动形象的呈现在我们眼前,今后我们作文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2、在事情进展过程中,孩子的心理有怎样的改变呢?小声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孩子心理改变的词语。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
1〕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改变?这些描写心理改变的词语可不行以换一下次序?比方……
2〕用“因为……所以……〞回答
理解“哭笑不得〞
区分“气急了〞和“气极了〞。
3〕小结:这四个词语虽然都是描写心理改变,但是表示的程度不同,所以,根据事情的进展,心理改变也应当从轻到重。因此,这些描写心理改变的词语不能调换次序。
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孩子当时的境地十分危急?在文中做勾画
学生汇报
A、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帽子也难以
转身走回来。
B、他们看到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全都吓呆了。
C、全部的人都不知所措。
D、孩子听见下面的叫声,往下面一望,脚底下就摇摆起来
1〕随机出示: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学生齐读,思索:你读懂了什么?
师:这句话从“失足〞与“不失足〞两种可能出现的状况说明孩子的境地特别危急。
仿写句子
2〕出示:他们看到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全都吓呆了。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全部的人都不知所措。〔理解不知所措〕
4〕出示:孩子听见下面的叫声,往下面一望,脚底下就摇摆起来
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
出示插图,思索:你想到了哪些词来形容孩子如今的境况?〔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险……〕我们再用读来体会孩子的危急吧!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引读第七自然段,引出父亲的话。
2、如今你们就是船长,你们在下面喊话,要让我听清晰什么?哪个字或哪个词?
3、你觉得船长是个〔〕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学生汇报,船长是个果断和冷静的人。
“立即〞说明船长想出这个方法用了很短的`时间
“赶快〞、“不跳我就开枪了!〞用开枪的方法逼孩子跳水。朗读体会〔留意感叹号的语气〕。
师追问:假如孩子不跳水他真的会开枪吗?
4、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方法好在哪里?你有比他更好的方法吗?〔师生商量,感受还是跳水的方法最好〕
5、朗读第七自然段
6、自读八、九自然段,
出示:“扑通〞一声,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里。〔像炮弹说明什么〕
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孩子的身体浮上来了。〔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
师:孩子最终得救了。父亲是最爱孩子的,刚刚他紧急恐惧到了极点,此时,父亲纠着的心也松弛了,忍不住哽咽起来。
齐读第九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孩子被救上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
四、板书设计:
跳水
水手取乐
猴子放肆
孩子苦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
船长果断、冷静
《跳水》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急境况。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险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当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进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沟通资料。
1、同学们,你们喜爱看跳水吗?这是一项体育项目,在各种赛事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日我们要观赏的不是体育竞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状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3、《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学生沟通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许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四〕检查自学状况。沟通字、词的把握状况。
1、出示电脑课件,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这些生字词你把握了吗?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理解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相互沟通,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检查朗读课文状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二〕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放肆;因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谁能接着老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事情的过程介绍完好?〔指名练说〕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急,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一〕课件出示思索题: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境况十分危急?要求:〔1〕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相互沟通个人收获。
〔3〕在班上汇报沟通。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察指导。
五、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
通过刚刚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对课文做了细致的学习,而且还做了仔细的商量探究,这对我们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读书的果实。学生品读课文中的段落,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段落。
〔一〕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特别放肆?
1、猴子跳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都笑了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和爪子撕。他似乎有意让这孩子生气,指着孩子,冲着他做种种鬼脸。孩子恐吓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指导学生理解“放肆〞,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因为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它做鬼脸,仿照人的样子。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又撕咬。〕〔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猴子弄得孩子没有方法,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但又拿猴子没方法,只能哭笑不得。〕
2、水手们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引导:猴子不怕孩子的恐吓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肯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廉价了它。〕〔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3、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气急了,不停地往上追,眼看就要爬到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
孩子气极了。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引导: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缘由。
〔二〕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境况十分危急?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
1、出示句子理解
〔1〕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
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受很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急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境况太危急了。〔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2〕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有可能会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得粉碎。退一步讲,即使不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桅杆太高、太险。〕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摆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摆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境况十分危急。
学习方法引导: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可联系上文。
2、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急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急的气氛。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境况的危急吗?〔万分危险、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境况的危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境况危急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你们读文的技巧把握得真好,太令老师观赏了!
〔三〕看到这里紧急吗?你想救他吗?假如当时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这样危急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你想用什么方法救孩子?赶快想方法,时间可不等人啊!〔让学生各抒己见。〕〔找海绵垫〔床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采纳小组商量的方法,逐个分析,看哪个方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四〕这些方法事实上都不能行,默读课文,“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时是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境况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五〕面对这样危急的情景,那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得呢?自读课文的最终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船长是怎样做得?请同学们再把这几个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指令他跳水?
讨论:假如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说明父亲不会开枪。结果怎样?
〔这时,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退了不行,摔下来必定粉身碎骨。船长担忧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船长当时会怎样想?把自己想到的先在小组内沟通,然后全班沟通。﹙提示:你可以这样说:船长当时会这样想或船长还可能这样想?
感情朗读:这是一位机灵、英勇、果断的船长。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相互矛盾吗?
〔四十秒钟特别短,可是时间珍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八〕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要赞扬什么?〔末尾回应课题,“跳水〞是事情进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进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九〕文章对船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仅仅两句而已,但却把一个镇静冷静,机灵果断的船长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真实又生动。这种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六、总结全文。
〔一〕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二〕学习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这篇课文就是要告知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方法,用最好的方法解决。〕
〔三〕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你做错了事,要敢于回头,不要怕别人笑话。〕〔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失足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这不是英勇,而是莽撞。〕〔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苦痛。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肯定要想想后果。〕
七、拓展延长。
〔一〕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
《跳水》教学设计篇11
教学目标
1、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镇静冷静,机灵果断的品质,并练习归纳。
3、能体会课文情境的进展改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船长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并学会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跳水视频〕中国跳水健将无论是他们屈体、翻腾、旋转的优美身姿,还是入水后激起的美丽水花,都赢得了观众强烈的掌声,也为祖国赢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下册《不等式的性质》课件与练习
- 2025年电子金融相关设备合作协议书
- 电子文档访问权限管理策略
- 2025年机房温控节能项目建议书
- 通信信息保密协议
- 2025年玩具加工设备项目发展计划
- 电商仓库运作流程
- 5-1-4-Bipiperidin-1-yl-2-2-4-dimethylphenylsulfonamido-benzoic-acid-di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工业用橡胶制品:胶管项目合作计划书
- 工作进度管理计划书
- 总经理助理培训课件
- 公安校园安全工作培训课件
- 烟草制品购销员(三级)复核理论知识试题
-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研究-基于台湾经验和启示
- 固体废弃物管理培训
- 硬件工程师职业生涯规划
- 长相思·其二李白
- 提升管理层领导力的酒店管理培训课程
- 儿科早产儿“一病一品”
-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护理-控制尿频尿急提高生活质量
- 2022年春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