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16.脑干_第1页
系统解剖学-16.脑干_第2页
系统解剖学-16.脑干_第3页
系统解剖学-16.脑干_第4页
系统解剖学-16.脑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解剖学-16.脑干第一页,共52页。掌握内容:脑干的组成及各部的主要结构(包括菱形窝)。脑神经核柱的名称、性质和组成。与眼球和舌运动有关的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脑干内非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与性质。脑干内上、下行纤维束名称、起始及交叉的部位。熟悉内容:第四脑室的位置、境界,脉络组织、脉络丛的概念。脑脊液从第四脑室进入蛛网膜下腔的途径。了解内容:网状结构的概念及功能组合。各代表平面的结构与损伤后的表现。脑干2第二页,共52页。脑的区分端脑间脑中脑延髓小脑BrainStem脑干脑桥包括延髓MedullaOblongata、脑桥Pons、中脑Mesencephalon三部分颅后窝、小脑腹侧第二节、脑干BrainStem:位置:3第三页,共52页。一、脑干外形:1.腹侧面:锥体、锥体交叉、橄榄、小脑下脚、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Pyramid锥体

BulbopontineSulcus延髓脑桥沟DecussationofPyramid锥体交叉Olive橄榄(一)延髓延髓脑桥沟、延髓髓纹4第四页,共52页。2.背侧面:

薄束结节、楔束结节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髓纹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最后区5第五页,共52页。1.腹侧面:BulbopontineSulcus延髓脑桥沟BisilarPartofPons脑桥基底部BisilarSulcus基底沟MiddleCerebellarPeduncle小脑中脚大脑脚InterpeduncularFossa脚间窝(二)脑桥脑桥基底部、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根、基底沟、小脚中脚、三叉神经根、脑桥小脑三角6第六页,共52页。2.背侧面:(1)小脑上脚(2)菱形窝的上部小脑上脚小脑中脚7第七页,共52页。(三)菱形窝:边界:结构:正中沟、界沟、前庭区、内侧隆起、面神经丘、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小脑上脚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中脚小脑下脚正中沟内侧隆起界沟前庭区髓纹面神经丘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8第八页,共52页。9第九页,共52页。(四)第四脑室FourthVentricle(2)三个孔(1)脉络丛大脑水管第四脑室脉络丛第四脑室外侧孔第四脑室正中孔小脑上脚上髓帆下髓帆第四脑室脉络组织10第十页,共52页。1.腹侧面:视束大脑脚InterpeduncularFossa脚间窝(五)中脑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根11第十一页,共52页。2.背侧面:上丘、下丘滑车神经根上丘下丘滑车神经下丘臂12第十二页,共52页。(六)脑神经根出脑部位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滑车神经13第十三页,共52页。脑干的纵向区分:了解脑干的结构可以纵向的组合成四个平行的部分:顶部:室腔的后方中脑部称为顶盖顶盖上区上丘下丘脑桥的顶部为上、下髓帆延髓上部的顶为第四脑室脉络丛和脉络组织延髓下部的顶为后索及薄、楔束核室腔部: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延髓下部的中央管被盖:室腔前方的广大区域基底部:中脑的大脑脚底、脑桥部的基底和延髓的锥体14第十四页,共52页。二、脑干内部结构脑干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一)脑神经核脑神经感觉核脑神经运动核可进一步区分为六个核柱七种性质的核团①躯体运动柱: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③特殊内脏运动柱: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②

一般内脏运动柱: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④一般内脏感觉柱:孤束核(上部)。⑤特殊内脏感觉柱:孤束核(下部)⑥一般躯体感觉柱: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⑦特殊躯体感觉柱: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15第十五页,共52页。延髓橄榄中部横切面脑神经核在脑干内的排列关系:16第十六页,共52页。一般躯体感觉核接受头面部皮肤、口、鼻粘膜的初级感觉纤维的传入13-15特殊躯体感觉核接受内耳听和平衡觉感受器的初级感觉纤维16-17内脏感觉核一般——脏器和心血管的初级感觉纤维,特殊——味觉的初级感觉纤维18躯体运动柱支配舌肌和眼球外肌1-4一般内脏运动核平滑肌、心肌、腺体9-12特殊内脏运动核咀嚼肌、表情肌、软腭、咽喉肌5-8脑神经核机能柱:17第十七页,共52页。1.GeneralSomaticMotorNucleus躯体运动核柱(1)动眼神经核OculomotorNucleus: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水平支配眼球外肌(除外直肌、上斜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18第十八页,共52页。(2)滑车神经核TrochlearNucleus: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丘水平支配上斜肌受双侧皮质支配19第十九页,共52页。(3)展神经核AbducensNucleus位于脑桥面神经丘的深方支配外直肌受双侧皮质控制展神经核20第二十页,共52页。(4)舌下神经核HypoglossalNucleus位于延髓舌下神经三角的深方支配舌肌损伤表现为伸舌偏向患侧,舌肌萎缩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舌下神经核21第二十一页,共52页。2.一般内脏运动核

(1)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副核位于中脑上丘平面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2)上泌涎核SuperiorSalivatoryNucleus上泌涎核位于脑桥下部管理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22第二十二页,共52页。(3)下泌涎核SuperiorSalivatoryNucleus下泌涎核位于延髓上部管理腮腺分泌(4)迷走神经背核DorsalNucleusofVagusNerve迷走神经背核位于延髓迷走神经三角的深方支配胸腹腔大部分器官23第二十三页,共52页。3.SoecialVisceralMotorNucleus特殊内脏运动核(1)三叉神经运动核MotorNucleusofTrigeminalNerve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支配咀嚼肌受双侧皮质控制(2)面神经核FacialNucleus: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中下部支配面肌损伤表现为面瘫(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和,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上部接受双侧皮质控制下部接受对侧皮质控制24第二十四页,共52页。(3)疑核NucleusAmbiguus疑核位于延髓上部支配腭、咽、喉肌和气管上部横纹肌损伤表现为吞咽、发声困难受双侧皮质控制(4)副神经核SpinalAccessoryNucleus副神经核位于锥体交叉至4或5颈髓节段的前角外侧区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部损伤表现为头不能向对侧转,肩不能上提受双侧皮质控制25第二十五页,共52页。4.内脏感觉核Visceral

AfferentNucleus孤束核NucleusofSolitaryTract:孤束孤束核位于延髓上部上部接受味觉传入--味觉核(Ⅶ,Ⅸ,Ⅹ)下部接受内脏感觉传入--心-呼吸核(Ⅸ,Ⅹ)26第二十六页,共52页。5.GeneralSomaticAfferentNucleus一般躯体感觉核(1)MesencephalicNucleusofTrigeminalNerve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位于中脑,与咀嚼肌的本体感觉传导有关(2)PontineNucleusofTrigeminalNerve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位于脑桥中部接受头面部皮肤粘膜、牙齿的触觉传入(3)SpinalNucleusofTrigeminalNerve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自脑桥中部接续三叉神经脑桥核向下延续至脊髓上颈段接受头面部皮肤粘膜和牙齿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入27第二十七页,共52页。6.SoecialSomaticAfferentNucleus特殊躯体感觉核前庭神经核(2)前庭神经核VestibularNuclei位于前庭区的深方接受内耳平衡觉传入损伤表现患侧平衡觉障碍蜗神经核(1)蜗神经核CochlearNuclei位于菱形窝外侧角,小脑下脚附近接受耳蜗传入的听觉冲动损伤表现为患侧听觉障碍28第二十八页,共52页。(二)非脑神经核:中继核团1)薄束核GracileNucleus与楔束核CuneateNucleus:位于延髓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深方,接受来自薄束与楔束的纤维,发出纤维绕中央灰质形成内侧弓状纤维-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损伤:本体感觉障碍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1、延髓非脑神经核29第二十九页,共52页。2)下橄榄核InferiorOlivaryNucleus:位于延髓橄榄的深方,与大脑皮质、脊髓、红核、小脑等相联系,参与修饰小脑对运动的控制,尤其对运动的学习记忆和对反射的修饰起重要作用。下橄榄核小脑下脚30第三十页,共52页。2、脑桥的非脑神经核:

脑桥核PontineNucleus:散在于脑桥基底部,接受大脑皮质的纤维,发出纤维组成小脑中脚。是大脑皮质与小脑联系的中继站,与运动有关。脑桥核小脑中脚小脑中脚31第三十一页,共52页。1)下丘:中央核及周边灰质位于中脑下丘的深方,接受蜗神经核的纤维,发出纤维至内侧膝状体和上丘,传导听觉冲动,完成听反射。下丘核2)上丘:指中脑上丘深方呈灰白质交替成层排列的结构,发出纤维至脊髓和脑干,完成视反射。接受视束、下丘和脊髓等的传入纤维,上丘灰质层InferiorColliculus下丘SuperiorColliculus上丘3、中脑的非脑神经核32第三十二页,共52页。3)顶盖前区PretectalRegion位于中脑和间脑交界水平,接受视束、上丘臂的纤维,完成瞳孔对光反射。发出纤维至双侧动眼神经副核,顶盖前区4)红核RedNucleus:位于中脑的上丘水平,接受小脑齿状核和大脑皮质纤维,发出纤维到脊髓和下橄榄核,参与控制运动。红核33第三十三页,共52页。5)黑质SubstantiaNigra位于中脑的脚底与被盖之间,由多巴胺能神经元组成,与纹状体有往返联系,参与运动调节,损伤引起震颤麻痹。黑质黑质34第三十四页,共52页。背侧丘脑

1.长上行纤维束1)内侧丘系MedialLemniscus:薄束核与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中央管腹侧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折向上行为内侧丘系。传导本体感觉与精细感觉。内侧丘系交叉35第三十五页,共52页。2)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Tract:

来自脊髓后角固有核发出的纤维,交叉到对侧,分别形成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上升至延髓合成脊髓丘脑束,然后上行至丘脑。

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触觉。36第三十六页,共52页。3)外侧丘系LateralLemniscus与斜方体TrapezoidBody:

蜗神经的听觉纤维终止于蜗神经核,再发出纤维在脑桥基底部与被盖部之间横行,形成斜方体,再折向上行为外侧丘系。传导听觉信息

上橄榄核37第三十七页,共52页。4)三叉丘系TrigeminalLemniscus: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发出纤维组成三叉丘系,传导头面部皮肤、粘膜及牙齿的痛、温、触觉。38第三十八页,共52页。2。长下行纤维束:1)锥体束PyramidTract:CorticospinalTract皮质脊髓束:起自大脑皮质,止于脊髓前角,经锥体交叉处交叉的纤维形成皮质脊髓侧束,未交叉的为皮质脊髓前束。管理躯干、四肢的随意运动。锥体交叉锥体束39第三十九页,共52页。皮质核束CorticonuclearTract:起自大脑皮质,止于脑干内运动神经核。管理头面部的随意运动。2)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40第四十页,共52页。三、脑干网状结构ReticularFormationofBrainStem:定义:脑干内除了境界明确的神经核和纤维束以外,还有分布广泛的灰、白质交错排列的网状区,即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41第四十一页,共52页。网状结构的功能:1)通过上行激动系统传导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质保持意识水平、清醒状态。2)通过网状脊髓束参与躯体和内脏的运动调节。3)参与内分泌活动和生物节律的调节。4)与高级的神经活动有关。如学习、记忆、情感变化。42第四十二页,共52页。各脑神经核的性质、功能和脑神经的组成及出入脑处名称性质组成神经出入脑处功能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动眼神经大脑脚内侧提上睑肌、上、下、内直肌、下斜肌动眼神经副核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睫状肌瞳孔括约肌滑车神经核躯体运动滑车神经中脑背侧面下丘下方上斜肌三叉神经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接受咀嚼肌、面肌、眼球外肌的本体感觉脑桥腹侧面与小脑中脚移行处咀嚼肌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一般躯体感觉接受面、口腔、鼻腔、眼等处皮肤、粘膜的一般躯体感觉冲动三叉神经中脑核展神经核躯体运动展神经延髓脑桥沟内侧部外直肌面神经核特殊内脏运动面神经延髓脑桥沟外侧部面肌、枕额肌等上泌涎核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控制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孤束核特殊内脏感觉接受舌前2/3味觉冲动43第四十三页,共52页。前庭神经核特殊躯体感觉前庭蜗神经延髓脑桥沟外侧部接受壶腹嵴、球囊斑、椭圆囊斑的平衡觉刺激蜗神经核接受螺旋器的听觉冲动疑核特殊内脏运动舌咽神经延髓橄榄后方茎突咽肌下泌涎核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控制腮腺的分泌孤束核特殊和一般内脏感觉接受舌后1/3味觉和咽的一般内脏感觉冲动三叉神经脊束核一般躯体感觉耳后皮肤感觉冲动疑核特殊内脏运动迷走神经(包括副神经颅根)延髓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