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上第21课《诺贝尔》评课稿_第1页
苏教版五上第21课《诺贝尔》评课稿_第2页
苏教版五上第21课《诺贝尔》评课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苏教版五上第21课《诺贝尔》评课稿苏教版五上第21课《诺贝尔》评课稿赵老师的课是一节清新的课,一节生动的课,一节精彩的课。听了这节课,我受益匪浅,感受至深。现浅谈自己的几点理解:一、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熏陶。“好的开场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开场,老师以获得2023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和获得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两人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巧妙地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浓重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认识、理解诺贝尔这个伟大人物奠定了根底,表达了语文课堂的简约之美。在教学诺贝尔“创造的过程”这一环节时,老师补充节选自《之父永远的诺贝尔》中的片段,不仅让学生对诺贝尔创造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诺贝尔为了科学事业而承受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教学“设立诺贝尔奖”这一事例时,补充诺贝尔的遗言,升华了学生对诺贝尔的再认识,充分感受到诺贝尔把他的整个生命都投入了科学事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课标》中也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p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考虑,享受审美乐趣。”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感情朗读,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捕捉课文的关键句段及灵动字词,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明理,以语言训练为根底,将“工具”落实到位,让“人文”润物无声。三、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为我们的习作教学奠定根底。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诺贝尔“创造”和“设立诺贝尔奖”这两件事进展学习,一详一略,详略结合,相得益彰。在感受诺贝尔精神的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同时进展了单元整合,以一篇带多篇,联络本单元中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和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的事迹,“作者是怎样让这两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的?”让学生领悟到了写作的方法:要想写好写人的文章,可以抓住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质。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奠定了根底。但我也有一点想法与大家共同讨论:文章只是详细详尽的描绘了一次试验性的大爆炸。而前面几个过程写得较简单,也留下了一些空白之处。比方课文第六自然段,面对实验室被炸毁,弟弟炸死,父亲炸残,此时,亲朋好友会说些什么?诺贝尔心里会想些什么?我想,诺贝尔虽然是个科学家,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利用文本的空白之处,展开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