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演示文稿_第1页
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演示文稿_第2页
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演示文稿_第3页
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演示文稿_第4页
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优选)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当前第2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以辩证法的发展的眼光来看,社会是在“出现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再出现社会问题——再解决社会问题”这种形式中不断发展的。社会是在不断地解决社会问题中发展和进步的。

当前第3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社会问题的存在是绝对的,没有社会问题是相对的。承认社会问题的存在,是为了研究和寻找解决的对策,抑制社会问题的负面作用和破坏力。当前第4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二、认识社会问题的理论难点

社会问题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社会事实,但一段时间中国回避社会问题的存在。因为存在认识社会问题的理论难点。

当前第5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社会问题的存在是否与社会制度有关?

(1)如果有,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意味着社会制度存在存在缺陷?(2)如果没有,社会问题产生的社会条件是什么?外部因素或历史因素?当前第6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科学看待社会问题:第一,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的社会事实。第二,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发展中的、不成熟、不完善的制度。第三,许多社会问题并不与社会制度有直接的关联当前第7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第一,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的社会事实——社会生产力与社会问题的产生有关

社会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时的问题:

※贫困、失业

※追求物质财富过程中的越轨行为

※贫富两极分化问题

当前第8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问题的产生有关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制和制度的不完善,产生社会问题:

以权谋私腐败关系网公费挥霍当前第9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第二,社会主义是发展中的制度,社会问题存在在所难免。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性是相对的,是相对完善性和相对不完善性的统一,这是既消除社会问题又造成社会问题的依据。当前第10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第三,许多社会问题并不与社会制度有直接的关联

与社会制度关系不密切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残疾人问题、犯罪问题当前第11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第二节当前社会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一、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包括: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转型乡村社会——城市社会的转型封闭社会——开放社会的转型

当前第12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我国的社会转型:主要是指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加速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从社会结构方面来讲是一个加速变迁的时期。当前第13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转型社会的特征:

1、异质性——各种差异的行为、观念、规范、制度同时并存,新身份与旧角色并存。

2、形式化

——大量规则、法令、条文失去实际控制功能,原则界限不清并可能相互矛盾,组织运行的效率降低。当前第14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提出此种说法的依据所在:

宋林飞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分析了社会转型具有社会体制转变、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形态变迁等三种主要意义。

当前第15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1992年李培林在《“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一文中较早地探讨了社会转型的有关理论问题。他认为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性发展,也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变动,社会转型意味着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变。这种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国社会学者较多关注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动,结构解释比制度解释更为流行。

当前第16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社会结构的涵义:是指社会体系各成分之间,由阶级和其他社会集团的相互关系、劳动分工以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性质所决定的,稳定的、有条理的关系网络。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当前第17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社会结构的内容:群体结构组织结构制度结构社区结构意识形态结构当前第18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二、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变迁群体结构的重组组织结构的变形社区结构转化制度结构转换意识形态结构转变当前第19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1、群体结构的重组

从社会结构主体的角度理解社会结构,就是不同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的稳定的、模式化的关系结构。其关系的实质是不同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地位、作用和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方式及利益的关系格局。当前第20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改革前: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结构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出社会阶层新分化、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当前第21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第一,原有的阶级基础上分化出新的阶层

※工人阶级结构的内部分化: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股份制企业的工人、

※农民阶级结构的内部分化:农业劳动者、乡镇企业工人、农民工、个体劳动者、个体工商户、雇工、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管理者、、当前第22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第二,新生阶层发展较快知识分子阶层企业家阶层城市贫困阶层有闲阶层当前第23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第三,不同阶层、利益群体间社会差异扩大

1、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国际警戒线;按照许多学者的测算,已经甚至超过了0.5。

2、城乡差距逐步拉大。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1995年的2.46倍扩大到2006的3.28倍。

3、区域差距明显。东部地区的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平均是西部与中部的2.03倍和1.98倍。

当前第24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以收入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根据2002年的数据计算的估计最穷的10%的人口大约1.3亿人最富的10%的人口大约也是1.3亿人人均财产倍数差59倍。当前第25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知识的延展:

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的不同分类:

1、社会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强根据各社会利益群体分化、垂组与重新整合的情况,将社会阶层分为四个利益群体:

特殊利益获得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社会底层群体或社会绝对受损群体当前第26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2、郑杭生、李路路教授将社会成员分为五个社会阶层:

权力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一般管理人员阶层

工人农民阶层

自雇佣者阶层当前第27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3、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课题组以职业分类为基础,根据人们对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把当前中国的社会群体划为十大社会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当前第28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一个公正的社会结构具有两个特征:(1)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平等进入

——畅通的社会流动(2)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互惠互利

——确保每个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当前第29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

上层精英:利益结盟中间阶层:发育缓慢底层社会:庞大边缘化、弱势化社会结构呈现“金字塔型”,社会张力加大,阶层间对立情绪,潜伏着社会冲突的隐患。当前第30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重建——孙立平等

1、杜绝通过非经济手段谋求超额利润的新富群体

2、扶植、塑造、孕育社会的中等阶层

3、救助社会贫困阶层,推动其进入社会中产阶层。当前第31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推荐阅读:

1、陆学艺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李培林李强孙立平等著.《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当前第32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2、组织结构的变形

从社会结构主体存在的方式理解社会组织指社会成员所依存的、获得生活资料来源的工作或劳动单位。组织结构主要指确定组织运行的规则及资源分配形式,它确定了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制约着他们的行为模式与社会流动。

当前第33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传统组织结构的特征:资源的独占性功能的全面性控制的严密性、、当前第34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改革以来组织结构的变化:组织性质与作用变化组织自主性增强组织开放度增加体制外资源丰富当前第35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3、社区结构转化

从社会结构主体存在的空间形式理解,社区结构是由聚集在某一区域中的社会群体所形成的一种区位关系结构。当前第36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改革前: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两个世界,二元结构,界线分明。

生存空间、生存质量上有很大差异。

当前第37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改革后:在地理上城乡的区域边界开始模糊。

表现为城市郊区化、农村小城镇化。

生存空间、生存质量出现彼此交错。

当前第38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4、制度结构转化从社会结构主体的互动关系的秩序来理解,制度是社会确认的社会关系规范与一定行为规范的综合系统。制度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性质及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对社会运行和人们的行为起着制约作用。当前第39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转换中的制度结构的矛盾:1、制度冲突2、制度脱节、滞后3、制度软弱当前第40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未来中国社会制度的重建:

对于各种社会问题,有一套程式化的、稳定的、配套的制度安排,使新的社会抗拒形式合法化。

1、确定利益表达与社会协商机制

2、政府和官员的监督制度

3、调节收入过分悬殊的制度

4、安全阀制度

5、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6、社会流动制度

7、中间组织建设和沟通制度当前第41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5、意识形态结构转变从社会结构主体的主观角度理解,意识形态结构是人们对社会存在较为系统的、稳定的认识与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结构的变革是社会转型时期各方面变化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是最为深刻、激烈的一种变革。当前第42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益平均化的态势被逐步打破,利益格局的重组成为社会成员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基础,使人们在价值取向、价值认识、价值评价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了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矛盾和冲突。当前第43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核心)的冲突与矛盾:东方与西方价值观传统与现代价值观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价值观公与私权利与义务奉献与所取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

当前第44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价值观念的变化:1、群体与个人的关系:公私兼顾、先私后公2、现实与长远的关系:重现实,轻长远,急功近利3、义与利的关系:重利轻义4、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当前第45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未来中国社会共享价值观的确立对于一个社会的均衡发展来说,应有一个为全社会所共同认可并遵循的共享价值观起着主要的社会价值调节作用。共享价值观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支持和遵从的价值观念体系。

宏观引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微观规范:制度和政策手段来调节不同价值观当前第46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三、社会控制模式的变化

1、计划经济社会控制模式国家

控制单位依附

个人当前第47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

总体性控制:严密控制网络既定社会位置身份确定难以流动

后果:低失范、高有序当前第48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日\10点2、市场经济社会控制模式政府直接控制干预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